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典故纪闻

典故纪闻

发布时间: 2020-12-20 19:04:15

『壹』 历史上有哪些文人雅士

《玉笑零音》
《春雨逸响》
《泉南杂志》
《朱良叔犹及编》
《三馀赘笔》
《续婆罗馆清言》
《婆罗馆清言》
《见闻杂记》
《碧里杂存》
《珍珠船》
《江上杂疏》
《皇明纪略》
《淞故述》
《夷俗记》
《济南纪政》
《云间据目抄》
《愿丰堂漫书》
《病榻寤言》
《长水日抄》
《耄馀杂识》
《召对录》
《窥天外乘》
《野记》
《二酉委谭摘录》
《奇闻类记》
《病榻遗言》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皇明典故纪闻》
《方洲杂言》
《金台纪闻》
《都公谭纂》
《同异录》
《机警》
《君子堂日询手镜》
《制府杂录》
《西征日录》
《贤识录》
《沂阳日记》
《风月堂杂识》
《天潢玉牒》
《谈辂》
《平濠录》
《燕对录》
《北窗琐语》
《苹野纂闻》
《苏谈》
《医闾漫记》
《枝山前闻》
《世纬》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笔谈》
《滇载记》
《琅琊漫抄》
《病逸漫记》
《国琛集》
《今言》
《贤弈编》
《半村野人闲谈》 《云南机务抄黄》
《晏林子》
《炎徼纪闻》
《巳疟编》
《凤凰台记事》
《原李耳载》
《湖西遗事》
《石田杂记》
《玉堂漫笔》
《广客谈》
《县笥琐探摘抄》
《春雨堂随笔》
《笔麈》
《秋泾笔乘》
《谈氏笔乘》
《山左笔谈》
《大驾北还录》
《偶谭》
《桑榆漫志》
《幸存录》
《木几冗谈》
《赤雅》
《停骖录摘抄》
《西堂日记》
《吴乘窃笔》
《胜朝彤史拾遗记》
《寒夜录》
《闽小记》
《两粤梦游记》
《玉堂荟记》
《守郧纪略》
《蓬窗类记》
《先拨志始》
《耳新》
《东江始末》
《玉镜新谭》
《酌中志》
《天变邸抄》
《南中纪闻》
《诏狱惨言》
《梅花草堂笔谈》
《东谷赘言》
《庚申纪事》
《见只编》
《飞凫语略》
《崔鸣吾纪事》
《益部谈资》
《译语》
《豫志》
《汝南遗事》
《狂夫之言》
《书蕉》
《读书镜》
《北虏纪略》
《雨航杂录》
《花里活》
《西南夷风土记》
《大同平叛志》
《晋录》
《东朝纪》 《民抄董宦事实》
《戏瑕》
《瓶花斋杂录》
《泾林续记》
《革除逸史》
《星槎胜览》
《殊域周咨录》
《菽园杂记》
《水东日记》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馀录》
《读书止观录》
《涉异志》
《高坡异纂》
《云中纪变》
《云中事记》
《大同纪事》
《北平录》
《旧京遗事》
《皇明本纪》
《畜德录》
《謇斋琐缀录》
《震泽纪闻》
《庚巳编》
《林泉随笔》
《继世纪闻》
《治世余闻》
《西湖梦寻》
《平蛮录》
《闲情偶寄》
《前闻纪》
《抚安东夷记》
《青溪暇笔》
《东征纪行录》
《天顺日录》
《复辟录》
《复斋日记》
《寓圃杂记》
《北使录》
《瀛涯胜览》
《北征后录》
《北征录》
《致身录》
《姜氏秘史》
《北巡私记》
《新知录摘抄》
《徐襄阳西园杂记》
《倭变事略》
《否泰录》
《近峰纪略》
《武宗外纪》
《广志绎》
《皇明异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宫遗录》
《松窗梦语》
《翦胜野闻》
《烈皇小识》 《七修续稿》
《云蕉馆纪谈》
《听雨纪谈》
《吴中故语》
《明朝小史》
《西轩客谈》
《山行杂记》
《巫娥志》
《读书偶见》
《秋园杂佩》
《彭文宪公笔记》
《后渠杂识》
《闲中今古录摘抄》
《意见》
《客座赘语》
《金陵琐事》
《马氏日抄》
《备倭记》
《燕闲录》
《溪山馀话》
《蜀都杂抄》
《闽部疏》
《蒹葭堂杂著摘抄》
《两湖麈谈录》
《丘隅意见》
《觚不觚录》
《尧山堂偶隽》
《尧山堂外纪》
《会仙女志》
《世说旧注》
《正统临戎录》
《说听》
《北征事迹》
《佑山杂说》
《广右战功》
《文昌旅语》
《冥寥子游》
《馀冬序录》
《笔记》
《宛署杂记》
《双溪杂记》
《五杂俎》
《玉堂丛语》
《四友斋丛说》
《七修类稿》
《蓬窗日录》
《古穰杂录摘抄》
《投瓮随笔》
《慎言》
《古今风谣》
《万历野获编补遗》
《万历野获编》
《谷山笔麈》
《陶庵梦忆》
《蜀碧》
《正统北狩事迹》
《古今谚》
《焚书》
《明夷待访录》
《画禅室随

『贰』 自用的引证解释

指自行其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书·仲虺之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专莫己若者属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也。”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三:“大抵自贤者必自用,自用则上不畏天命,下不恤人言,不亡何待?”
严复 《道学外传》:“愚而自用,贱而自专,灾必及之矣。”

『叁』 文言文翻译啊!!

【原文】
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陛辞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因迁从简太子洗马,知简奉礼郎。蒙正至洛,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觞,怡然自得。大中祥符而后,上朝永熙陵,封泰山,祠后土,过洛,两幸其第,锡赉有加。上谓蒙正曰:“卿诸子孰可用?”对曰:“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任颖州推官,宰相才也。”夷简由是见知于上。
富言者,蒙正客也。一日白曰:“儿子十许岁,欲令入书院,事廷评、太祝。”蒙正许之。及见,惊曰:“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令与诸子同学,供给甚厚。言之子,即弼也。后弼两入相,亦以司徒致仕。其知人类如此。
【注释】
1、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宋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过都,留判尚书都省,请知郓州。陛辞论天下事。”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六:“翰林院侍读学士武周文致仕陛辞。成祖赐坐与语。”2、肩舆:亦作“肩轝”“肩舁”。轿子。《晋书·王导传》:“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轝,具威仪。”唐白居易《东归》诗:“翩翩平肩舁,中有醉老夫。”《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道:‘要往江宁,欲觅肩舆一乘,或骡或马三匹,即刻便行。’”这里是动词,乘坐轿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谢中郎是王蓝田女婿,尝著白纶布,肩舆径至扬州听事。”《新唐书·李叔明传》:“(叔明)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五》:“帝举族出封丘门,肩轝至野。”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3、掖:叉着人的胳膊。4、升殿:登殿。《新唐书·礼乐志九》:“应升殿者诣东、西阶,至解剑席,脱舃,解剑,升。”《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帝自端门入,升殿,群臣顿首谢罪。”5、因:趁机。6、远人:远方的人;关系疏远的人。指外族人或外国人。《周礼·春官·大司乐》:“以安宾客,以说远人。”《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唐元稹《授入朝契丹首领达于只枕等二十九人果毅别将》:“朕闻德教加于四海,则远人斯届。”《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帝谓蛮众攻夺常事,执一二人罪之,不足以革其俗,且曲直未明,遽罪其使,失远人心。”7、请和:求和。《左传·襄公四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傕使公卿诣汜请和,汜执之。”清马建忠《巴黎复友人书》:“而所征国都有各不相下之心,无割地请和之说,交涉之道犹未起也。”8、弭兵:平息战事;停止战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楚许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吾民矣,将焉用之?”宋陆游《南唐书·元宗纪》:“及福州、湖南再丧师,知攻取之难,始议弭兵务农。”明钱嶪《悯黎咏》:“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9、省财:节省财用。10、惟愿:只希望。11、以百姓为念:把百姓放在心上。12、嘉纳:赞许并采纳。多为上对下而言。《汉书·循吏传·黄霸》:“天子嘉纳敞(张敞)言,召上计吏,使侍中临饬如敞指意。”《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祝太史芷塘以诗集见示,予小献刍荛,太史深为嘉纳。”13、因:于是。14、迁:升迁。15、亲旧:犹亲故。亲戚和故交旧友。《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新唐书·崔祐甫传》:“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耶?’”16、环列:围绕布列。《隋书·音乐志中》:“九关洞开,百灵环列。”金元好问《李参军友山亭记》:“九山环列,颍水中贯。”清严遂成《孱陵吊孙夫人》诗:“妹也女中一人杰,侍婢明妆剑环列。”17、奉寿觞:即称觞举寿,同“称觞上寿”。 举杯饮酒,表示祝寿。汉崔寔《四民月令》:“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陈书·侯安都传》:“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北史·宇文护传》:“每四时伏腊,武帝率诸亲戚,行家人礼,称觞上寿,荣贵之极,振古未闻。”18、而后:以后。19、后土:指土神或地神。亦指祀土地神的社坛。《周礼·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则先告后土。”郑玄注:“后土,土神也。”《礼记·檀弓上》:“君举而哭于后土。”郑玄注:“后土,社也。”《汉书·武帝纪》:“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唐张说《大唐祀封禅颂》:“(陛下)前年祈后土,人获大穰。”20、第:府邸;住宅。21、锡赉:赏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夫赏训锡赉,岂关心解。”《旧唐书·郭暧传》:“大历中,恩宠冠于戚里,岁时锡赉珍玩,不可胜纪。”明张四维《双烈记·策封》:“享千钟厚禄,锡赉天厨。”清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念其远道输忱,从优锡赉。”这里指赏赐之物。《旧唐书·牛仙客传》:“仙客既居相位……所有锡赉,皆缄封不启。”清龚自珍《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之三:“又知夫美其德,纪其旬宣,颂其燕喜福禄,而侈大其受命于王,车旗之庶、锡赉之多者,古之宾客,用拜辟席,择言之所言也。”22、有加:又增加。这里指很多。23、由是:从此。24、见知:受到知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飞廉以善走事纣,恶来多力见知。周武王伐纣,兼杀恶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逢原》:“王逢原见知王荆公,一时附丽之徒,日满其门,进誉献谀,初不及文字间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元子》:“嵩阳守重庆,铜梁大司马张襄宪公佳胤以童子见知,爱如己子。”25、廷评:亦作“廷平”。即廷尉平。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晋潘岳《闲居赋》序:“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平。”《北史·元顺传》:“时三公曹令史朱事录书高阳王雍,雍欲以为廷尉评,频烦托顺不为用。”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廷评近要津,节制收英髦。”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吐彩凤。”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二》、《通典·职官七》。26、名位:官职与品位;名誉与地位。《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三国魏曹植《释愁文》:“沉溺流俗,眩惑名位。”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人皆谓其寒薄,独一善相者目之曰:‘公名位俱极,但禄气不丰耳。’”27、勋业:功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唐李颀《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清管同《〈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于身,勋业皆其末迹也。”28、供给:以物资、钱财等给人而供其所需。《管子·地图》:“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有私,供给军之求索。”《史记·封禅书》:“使者存问供给,相属于道。”唐薛用弱《集异记补编·叶法差》:“诏衢、婺、括三州助葬,供给所须。”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这里指指生活所需之钱物。唐杜甫《有客》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焦大郎)吩咐店小二道:‘满大哥官人供给,只管照常支应。’”清焦循《忆书》六:“自备供给,而以应用之费分给诸生饭食。”29、入相:入朝为宰相。《史记·曹相国世家》:“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诗:“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旧传居此閤者,多至入相。”清梅曾亮《原仕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惟公与兄子文瑞公,相继皆以是入相,天下以为荣。”30、致仕:辞去官职。《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何休注:“致仕,还禄位于君。”《北史·韦孝宽传》:“孝宽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唐白居易《不致仕》诗:“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31、知人: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史记·宋微子世家》:“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其弟以成义,然卒其子复享之。”宋曾巩《赠黎安二生序》:“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清钱谦益《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择将如择医,以知人为能事。”32、类:大抵;大都。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走卒类士服。”
【译文】
景德二年(1005)春,(吕蒙正)上表请求回洛阳。到朝廷辞别皇帝的那一天,乘坐轿子到东园门,命两个子叉着他的胳膊扶着他上殿,趁机说:“外族人求和,停止战争节省财用,这是从古到今治理国家的上策,只希望陛下把百姓放在心上。”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升迁(吕蒙正的儿子)吕从简为太子洗马,升迁吕知简为奉礼郎。吕蒙正回到洛阳,(他的府邸内)有园亭花木,每日与亲友宴会,子孙环绕,轮着向他举杯祝寿,怡然自得。大中祥符以后,皇帝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祭祀土神,经过洛阳,两次到他家,赏赐之物很多。皇帝对吕蒙正说:“您的几个儿子中谁可以重用啊?”(吕蒙正)回答说:“我的几个儿都不值得重。(不过我)有个侄子吕夷简,(现在)担任颖州推官,(他有)宰相之才。”吕夷简从此受到皇帝的礼遇。
富言是吕蒙正的门客。有一天他对吕蒙正说:“我儿子十来岁,想让他进人书院,在廷评、太祝身边做事。”吕蒙正答应了。等到后来见到了富言的儿子,大惊道:“这位小儿将来有一天的官职与品位与我相似,而功业则会远远超过我。”于是让他与自己的几个儿子一起学习,提供的生活所需之钱物非常优厚。富言的儿子,就是富弼。后来富弼两次入朝为宰相,最后也以司徒的身份辞去官职。他(吕蒙正)能够识鉴人才大都像这样。

『肆』 典故纪闻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典故纪闻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伍』 几篇古文的翻译..求解求解!!!!!!!!

宋太祖以诚收吴越

原文:
吴越钱俶初来朝,将归,朝臣上疏请留勿遣者数十人。太祖皆不纳,曰:“无虑。俶若不欲归我,必不肯来,放去适可结其心。”及俶辞,力陈愿奉藩之意。太祖曰:“尽我一世,尽你一世。”乃出御封一匣付之,曰:“到国开视,道中勿发也。”俶载之而归,日焚香拜之。既至钱塘,发视,乃群臣请留章疏。俶览之泣下,曰:“官家独许我归,我何可负恩?”及太宗即位,以尽一世之言,遂谋纳土。

译文:
吴越王钱俶第一次到朝廷朝拜,将要回去了,朝廷中大臣上疏请求滞留他,不要让他回去的有几十人。(宋)太祖都没有采纳,说:“不必担心,钱俶如果不想归我大宋,一定不肯来朝拜,让他回去正可以让他放心。”等到钱俶告辞(回去),极力陈述愿意遵奉属国的意思。太祖说:“(为了友好,让我们)用尽我的一生,用尽你的一生。”于是拿出御封的一个匣子交给他,说:“到自己国中再看,途中不要打开。”钱俶用车子装着回国,每天烧香奠拜它,已经到达钱塘,打开一看,原来是大臣们请求滞留他的奏章上疏。钱俶浏览后眼泪掉下来了,说:“太祖独独的让我回家,我为什么辜负他的大恩?”等到宋太宗即位,为了“尽一世”的诺言,于是谋划交纳土地(称臣)。

『陆』 列举事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下不为例xiàbùwéilì
[释义]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语出]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疏闻;英宗谓吏部臣曰:‘此人子之至情;予以移封;后不为例。’”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 例;不能写作“列”。
[近义] 适可而止

『柒』 历史上有哪些事其实是文人们编的段子

三国演义中很多都是段子而非史实

『捌』 人心向背典故

rén xīn xiàng bèi

成语:人心向背

--------------------------------------------------------------------------------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指版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权对。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四:“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勤而兴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是。”

『玖』 《典故纪闻》中操之而后动中操是操纵意思吗

更准确点是操作

『拾』 求古文翻译。。。

太祖(明帝朱元璋)在东阁办公,天气很热,汗水湿透衣服,侍从给太祖换衣服,版换下来的衣服都送到浣洗权衣服的人(洗过之后继续穿)。参军宋思颜看见了说:“主公亲自厉行节俭,真是以身作则,告示大家,老臣担心您只是今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希望您能够坚持一直这么做。”太祖听后非常高兴:“你说的太好了。别人也可能会说,但可能只会考虑眼前,而不能考虑到长远;或者只是忧虑到已经发生的,而不能忧虑到将来要发生的。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于是赏赐金币给宋思颜。
文章出自《典故纪闻》,主要是讲太祖节俭,参军宋思颜敢于说出忠言,他担心太祖只是流于现在,而不会坚持做到节俭。或者只是在人前做到,人后不会如此。
翻译了大意,可能没做到逐字去译,仅供参考~~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