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典故
1.中流砥柱 中流:河的中游。砥:音底。砥柱:山名,在今河南省三门峡黄河中。出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以入砥柱之中流”。“中流砥柱”用以形容人独立不挠,象砥柱在激流中屹 (y ì ) 立一样。也用来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2.助纣为虐 源于《史记·留侯世家》。秦末农民起义最后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当时,刘邦领兵攻破武关以后,长驱直入,打到了蓝田,在蓝田以北完全歼灭了秦国的兵力。秦王子婴迫不得已,只好穿上丧服,颈上系着丝条,捧着传国玉玺,请求投降,刘邦进入秦国的国都咸阳。 刘邦进入咸阳城后,见宫殿巍峨,珍宝无数,美女成群,就想留在宫中享受一番。当时的武将攀哙劝他不要因小失大,可是他不听,张良又劝他说,我们这所以能够来到咸阳,主要是因为秦国残暴无道。我们应该替天行道,消灭残余势力,改变秦朝的奢侈和淫乐,实行艰苦朴素来号召天下,现在您才占领了秦国,就要享受秦王所享受的快乐,这是“助纣为虐”的行为。刘孝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于是撤出咸阳,把军队驻扎在霸上。 这里所说的“纣”是指商纣,商纣是殷纣王,有名的暴君,用来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 3.左右逢源 逢:遇到。源:水源。《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 “原”同“源”。 ) 意思是说做学问,功夫到家之后,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用“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4.异曲同工 曲:曲调。工:工巧,精致。唐朝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 子云:扬雄。相如:司马相如。都是汉代文学家。 ) 指曲调不同而同样精巧。比喻不同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作法和内容虽然不一样,但都很出色。也比喻两句话的说法不一样,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的两种做法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又作“同工异曲”。 5.未雨绸缪 缪:音谋。绸缪:修补。《诗经·豳风·鸱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豳:音宾 b ī n ,古地名。迨:音代 d à i ,等到。彻:整治。。 ) 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翻透桑田的土地,修补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注意〕“缪”不读 mi ù 6.铁杵磨针【释义】: 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故事】: 传说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小时侯很贪玩,有一天,李白又在街上闲逛,看见一个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李白旧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把他磨成针啊!”李白以为自己听错了,老婆婆却坚定的说:“只要功夫用得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身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大诗人 7.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8.图穷匕现 战国末期,秦王赢政不断派军队蚕食齐、楚、韩、魏、赵等国。公元前228年,秦国的军队攻下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俘虏了赵王迁,并一直打到了燕国的南部边境,直接危及到燕国的生存。燕园的太子丹派荆轲作刺客,由燕国的勇士秦舞阳陪同,带着秦王的仇家--樊于期的头和藏国土地最肥沃的地方--督亢地区(今河北固安县西)的地图,密藏用毒药淬过的锋利匕首来到了秦国。之后,荆轲先把带来的价值千金的珠宝送给了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通过蒙嘉的帮助,使得秦王同意在咸阳宫接见荆轲和秦舞阳。接见的这一天,荆轲捧着樊于期的头在前,秦舞阳捧着地图匣相随在后。刚进入秦宫,秦舞阳竟害怕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秦国的大臣都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看了看秦舞阳,笑道;“他住在偏僻的北方,没有见过天子,因此害怕,请你们不要见怪。”秦王便叫荆轲把地图献上来。荆轲从秦舞阳手中接过地图匣,取出地图,恭恭敬敬地献给泰王。秦王将地图徐徐打开,最后,卷在地图中的匕首露了出来。荆轲刺杀秦王的目的没有达到,死于乱剑之下。后来人们常引用的“图穷匕现”(或“图穷匕首现”)即由此而来。 9.投鼠忌器 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汉南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南帝又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过南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将士们见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为是献帝射的,都高呼“万岁”,曹操得意地站到献帝前接受欢呼。关云长实在看不下去,要拍马刀砍曹操,刘备忙暗示他不可轻举妄动。事后,关云长问刘备为什么不让杀曹操,他说:“投鼠忌器,他身边还有献帝呢。” “投鼠忌器”的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10.暗箭伤人春秋时,郑国联合鲁、齐两国共同讨伐许国。在攻打许国都城时,老将颖考叔手执大旗,登上城头。青年副将公孙子都眼看颖考叔就要立大功,心怀忌妒,对他暗放一箭,正中背心。颖考叔顿时一个跟头栽下城来。另一副将瑕叔盈还以为他是被敌人射死的,马上拾起大旗,继续指挥战斗。最后,郑军终于攻克了许国都城。人们称公孙子都向颖考叔放暗箭是暗箭伤人。 暗箭伤人:比喻用阴险的手段暗中攻击或陷害别人。
❷ 典故的词语
画龙点睛
【释 义】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典 故】梁朝张僧繇是吴地人。天监年间,任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张僧繇在金陵的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游人们觉得很奇怪,认为应该画上眼睛,就坚持让张僧繇画上龙的眼睛。张僧繇无奈,只好给其中一条龙画上了眼睛。只见他在眼白上轻轻一点,顿时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那一条龙飞上了天!……等天气便会原样后,人们发现被点上眼睛的那两条龙果然不见了!人们惊叹不已……
卧薪尝胆
【释 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典 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侮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一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三顾茅庐
【释 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典 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东施效颦
【释 义】效:仿效;颦:同矉,蹙眉。原比喻不根据具体条件,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现泛指模仿者的愚蠢可笑。
【典 故】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好美的女子!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班门弄斧
【释 义】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典 故】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❸ 表示典故的词语
典故举例
(1)山公启事:
晋代山涛任吏部尚书,擅于擢拔人才,每有官缺,均先亲自选题数人,写成奏章,密启皇帝选录,然后公奏,故举无失才,时称为“山公启事”。见《晋书.卷四十三.山涛传》。后用以称扬荐贤举能,知人明鉴。唐.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诗》:“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诗》:“人间只有嵇延祖, 最望山公启事来。”后遂用“山公启事、名贤启事、山公启、山涛启、山公鉴、山涛鉴、山公识”等称扬荐贤举能,知人明鉴。
( 2)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3)仙山楼阁:
《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后因称仙人所居住的仙境为“仙山楼阁”。多用于形容奇异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因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形容统治者为所欲为,却限制人民自由。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严格要求别人。
(5)千金市骨: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战国时郭隗以马作喻,劝说燕昭王招揽贤士,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6)骂坐灌夫: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与丞相田蚡有隙。在一次列侯宗室为田蚡贺喜的酒宴上,使酒大骂临汝侯(灌贤)和程不识以泄怒。后遂用“灌夫骂座、使酒骂座、骂座”指酗酒任性而骂人,亦表示刚直不屈,不谀权势;用“骂座灌夫”指刚直不屈的人。
(7)漱石枕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孙楚)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王济),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孙楚认为归隐一定要做到枕流洗耳,一去俗尘;漱石砺齿,远离人间烟火。后用“枕流漱石、枕流、漱石、枕石、枕石漱流”等借写隐居或闲逸生活,或称品质的高洁无尘。
(8)曾母投杼: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后遂用“曾母投杼、三告投杼、投杼、曾参杀人”等比喻流言可畏,使人迷惑、相信;用“谗言三及、三至之谗”等比喻受诬枉。
(9)骑鹤上扬州:
唐无名氏《商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几个人在一起各言其志,有的想做高官,有的想发财,有的想骑鹤上天成仙,其中一人则想三者兼而有之。后遂用“骑鹤扬州、扬州骑鹤、扬州跨鹤、扬州鹤、腰金骑鹤、缠腰骑鹤、腰缠万贯、十万缠腰”等指做官、发财、成仙三者兼而有之,或形容贪婪、妄想,或写得意之事及得意之态。
(10)望帝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后遂用“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魄、古帝魄、蜀鸟”等指杜鹃鸟;用“子规啼血、杜鹃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常用以描写哀怨、凄凉或思归的心情。
(11)断送老头皮: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六:“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唯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躭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隐士杨朴被召,在回答宋真宗问话时,他以佯狂之态,诡称妻子作诗说他应召是被官府捉去,把老头儿断送了。后遂用“断送老头皮”指被官事所羁,不能自由自在;以“老头皮”称老人。
(12)焦尾琴: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烧火做饭)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吴人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听见木在火中国的爆裂之声,知道是上好的木材,便请制成琴,果然琴声优美。因琴尾已焦,人称“焦尾琴”。后遂用“焦尾琴、焦尾、焦琴、焦桐”等指美琴或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用“桐尾焦、桐爨、爨桐、爨下桐、爨下琴、爨下残、爨下余、爨下焦、良材入爨”等写良才不得其用,或喻遭受摧残,幸免于难。
(13)鲁女忧葵:
汉刘向《列女传.鲁漆室女》:鲁国漆室地方有个女子,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出嫁。“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邻女以为她想嫁人,问知是“忧鲁君老太子幼”,便笑话她。漆室女说:“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冬葵,古代的一种蔬菜),使我终岁不食葵……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其忧之。”后三年,鲁果乱。漆室女过了出嫁的年龄没有嫁人,但她所忧虑的不是个人的事,而是鲁国的国家大事。后遂用“鲁女忧葵、倚楹啸歌、倚柱长叹、漆叹”等表示对国家政事的关注、忧虑,亦或表示女大需嫁的意思。
(14)墨子悲素丝:
《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见染丝而兴发伤感,认为白丝可以染黑,可以染黄,染上五色,即成为五色之丝。后遂用“悲染丝、悲丝染、染丝悲、悲素丝、哭练丝、翟子悲、素丝变”等表示受习俗影响,慨叹不可自拔。
(15)智差三十里:
晋裴启《语林》:“曹操至江南,读曹娥碑文,背上别有八字,其辞云:‘黄绢幼妇,外孙蒜臼。’曹公见之不解,而谓德祖(杨修):‘卿知之否?’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说。祖曰:‘黄绢色丝,“绝”字也;幼妇少女,“妙”字也;外孙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辞”字也。谓“绝妙好辞”。’曹公笑曰:‘实如孤意。’”曹娥碑上的八字暗语,杨修见之立即能解,曹操行了三十里才悟出,后遂用“智差三十里”谓才智相差很大。 以上这些典故在浩如烟瀚的典故大家庭中,只能算是几朵小小的浪花。很多典故,虽然大家用惯熟习了,但往往有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平时在阅读、写作等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典故的典源和释义,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让我们活学活用,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掌握典故和掌故吧。 (16)吴市吹箫 指因生活困顿而流浪飘泊,有为而未遇。《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一作“箫”》,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伯。”清康有为《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方朔长安徒索米,子胥吴市又吹箫。"
❹ 关于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1、负荆请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举例造句】: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蔺相如与廉颇,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社稷,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2、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举例造句】: 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
3、破釜沉舟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释】: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举例造句】: 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典故】: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4、卧薪尝胆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释】: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举例造句】: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5、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释】: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举例造句】: 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❺ 20个成语典故的成语
沧海桑田
世事多变
天壤之别
唇齿相依
人琴俱逝
贯穿今古
缘木求鱼
守株待兔
贻人笑柄
(枕戈尝胆)
七擒七纵
三顾茅庐
汗马功劳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画龙点睛
投笔从戎
击楫中流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鹏程万里
❻ 历史上有关词语的典故
1、推敲
出自典故:贾岛当初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自言自语人家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部分,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忽然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诗句的事,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想得出神了,忘记了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马和驴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为了朋友。
2、问鼎
出自典故:春秋时、楚庄王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示威。周派使者慰劳,“楚子(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思是说楚庄王有夺取周朝天下的意思(见《左传·宣公三年》)。后来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也指在某方面取胜
3、闭门羹
出自典故:古代宣城妓女史风长盗标致风流,能歌善舞,十分闻名,那些浪荡公子和好色之徒纷纷登门拜访,把妓院经常围得水泄不通。史风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上等的客人来,她下楼接待,还做羹款待,下等客人来她不愿同他们见面,关起门来让他吃羹。
4、挂冠
出自典故:南朝 梁 陶弘景 ,于 齐高帝 作相时,曾被引为诸王侍读。他家贫,求作县令不得,乃脱朝服挂 神武门 ,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因以“挂冠”指辞官、弃官。
5、折腰
出自典故:“折腰”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于《晋书.陶潜传》。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时代,年轻时生活清贫,可为人乐观,又善于诗文。曾出任江州祭酒,由于他性情直爽,不满意官场丑恶,最后辞职归家。40岁时,他被荐举为彭泽县令,到任后秉公办事,从不肯屈从于权势。有一次,郡府派了一个督邮前来彭泽检查公务。陶渊明既不亲自迎接,也不张罗宴席。下级官吏告诉他说:“督邮是上司,你应该恭恭敬敬地迎接才对。”陶渊明听后,感慨地说:“我不能为五米的薪俸,而向这种乡里小儿折腰。”于是弃官回乡。从此以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有骨气的代称。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了这个典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登龙门
出自典故::《后汉书.李膺传》:“膺独特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李贤注:“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绛州龙门县。
7、想当然
出自典故: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尚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编造出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
❼ 词语来源典故
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汗内青——①古时在竹简上记容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桃李——①桃花与李花: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②《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后因以“桃李”比喻所栽培的门生或所教的学生:桃李盈门|桃李满天下|桃李门墙古稀——指人的年龄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近~。孩提——〈书〉儿童;幼儿。桃园——1.春秋晋园名。
2.指晋陶潜《桃花源记》中之桃源。
3.指桃园结义。铜臭——.铜钱的臭气。原用来讥讽用钱买官或豪富者。后常用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泰山——
女婿称老丈人为“泰山”、“岳父”,唐朝的一名艺人叫黄幡绰发明。
❽ 成语典故(古文)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
病――――劳累。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非徒―――不仅只是。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廪―――――粮食仓库。
评点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评点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音井,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❾ 有趣的词语典故
汉时期,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位贤德的女子。一次,乐羊子拾到了一块金子,高兴地拿回来交给妻子。妻子说:“有志气的人会严格要求自己,把捡来的东西拿回家是败坏自己的名声。乐羊子深感惭愧,就把金子放回原处,然后说:“你很笨要笨鸟先飞,要出外求学去。”所以乐羊子就出外求学去了。但一年后,乐羊子因为思念妻子返回家中。妻子把他领到织机旁说:“这布是一寸寸、一尺尺织出来的,日积月累才能成丈、成匹。如果我把它剪断,就前功尽弃了。求学也和织布一样,不能在学到一半的时候放弃。”乐羊子深受感动,又回去求学了,七年没有回家。
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专心致志]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推辞而去,别人认为是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愿意辅佐他,孟子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两个人慕名来请弈秋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认真学棋、练棋;而另一个人呢,上课时虽然好像也在听讲,可是他脑子里总想着天上会有大雁要飞过来,想着怎样拿弓箭去射它,想着烤肉的味道会有多么鲜美。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这样一起学了很长时间,虽然他们两人拜同一个老师,每天一起学习,可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一个成了棋坛高手,一个却没学到什么本事。
孟子接着问:“你们认为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他不够专心致志罢了。齐王也是这样啊,他不能认真地、专心地听从我的意见,我的思想对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辅佐他,辞别他离开齐国的呀。”
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做事情的时候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井底之蛙]
有一只小青蛙,他一直都呆在一个井里,从来都没有出去过。
有一天,它抬头看着天,这时候一个小乌龟路过井边。这只小青蛙就得意地对小乌龟说:“朋友你好啊,你看我生活在这里多快乐呀!出去玩的时候,我可以在井上跳来跳去,进来休息的时候我有这么大一个坑的水,我生活得太开心啦!您为什么不进来看看呢?”
乌龟想进去看看,可是井太小,它左脚还没进去,右脚就被卡住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