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典故中的成语

典故中的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2-20 10:12:07

① 出自历史典故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1、声名狼藉

释义:

声名:名誉。 狼藉:杂乱不堪。 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该成语出自《史记·蒙恬列传》。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因为受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了官职。

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不赞成。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胡亥听了,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自杀。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说完,蒙毅自杀而亡。

2、拨云见日

释义: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拨云见日”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该成语出自《晋书·乐广传》。

典故故事:

晋代的乐广为太尉贾充所赏识,被荐举为河南尹。乐广不愿意出任外官,请好朋友、大文学家潘岳替自己写一份辞呈。潘岳说:“你先将辞官的意思告诉我,方好动笔。”乐广简短地用一两百个词语表达意思,潘岳据之写成洋洋洒洒的一篇名扬当时的《呈太尉辞河南尹表》。

大家都说:“乐广不依靠潘岳的手笔,潘岳不依靠乐广的设意,那么就不会有这篇惊世之作。”

名士王衍,自视甚高,只佩服乐广,他说:“我跟别人交谈,总觉得对方话多,最近接触乐广,交谈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话也多。真正言简意赅的,天下只有乐广一人。”

太子洗马卫玠做了一个怪梦,日思夜想,得了心疾,茶饭无心,形憔神悴。乐广去探病,问清底细,告诉卫玠说:“眼未见怪,怪从心生,心中无怪,病由何生?”卫玠顿时醒悟,病就好了。卫玠说:“乐广胸中澄沏如水,疾病是上不了他的身的。”

卫玠的父亲对乐广的评价更高。他说:“乐广是人中的水镜,见到他,感到一片清明光洁,如同拨云见天。”

后人将“拨云见天”改为“拨云见日”。

3、厉兵秣马

释义: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典故故事: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

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说:“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秦军只好退了。

4、望洋兴叹

释义:

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秋水》

典故故事:

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进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

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5、出人头地

释义: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出自《宋史•苏轼传》

典故故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被人们合称为“三苏”,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

苏轼开始满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这对骄傲自满的苏轼是当头一棒,他顿时面红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没说什么,便含笑而去。

苏轼这时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一幅具有远大抱负的对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

此后,苏轼发奋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当时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取。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

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他想了想,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可能不会有别人了。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第二。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欧阳修得知《刑赏忠厚论》不是他的弟子曾巩写的,而是初出茅庐的苏轼所写,心里觉得有点对不住苏轼,竟让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苏轼以后送来的文章,篇篇才学横溢,更是赞叹不已。

于是写信给当时声望颇高的梅尧臣说:“苏轼的文章实在是好,我应当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成语“出人头地”就是由此而来的。当时听说此事的人都不以为然,认为欧阳修夸大了苏轼的才学,等以后他们看到了苏轼的文章以后才信服。

后来,苏轼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文章越来越好,后来果然出人头地,和欧阳修等人被后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1、望梅止渴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2、三顾茅庐

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3、四面楚歌

典故: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4、卧薪尝胆

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5、背水一战

典故: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

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

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③ 史记中的成语典故 20个

出自《史记》的成语都在这里了:

  • 安堵如故

  •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安枕而卧

  • 按辔徐行

  • 拔山盖世

  • 拔山扛鼎

  • 拔帜易帜

  • 霸陵醉尉

  • 霸王别姬

  • 白虹贯日

  • 白头如新

  • 白鱼入舟

  • 百步穿杨

  • 败军之将

  • 抱薪救火

  • 暴戾恣睢

  • 杯盘狼藉

  • 卑谄足恭

  • 卑礼厚币

  • 北面称臣

  • 倍日并行

  • 背水一战

  • 避让贤路

  • 变名易姓

  • 便宜行事

  • 彬彬有礼

  • 兵贵先声

  • 博而寡要

  • 博闻强记

  • 博闻强识

  • 搏牛之虻

  • 不成三瓦

  • 不得要领

  • 不寒而栗

  • 不经之谈

  • 不可胜言

  • 不名一钱

  • 不能赞一辞

  • 不赏之功

  • 不胜杯杓

  • 不识大体

  • 不食周粟

  • 不遗余力

  • 不约而同

  • 不赞一词

  • 不值一钱

  • 不足与谋

  • 布衣黔首

  • 才气过人

  • 才气无双

  • 藏弓烹狗

  • 侧目而视

  • 参差错落

  • 察见渊鱼

  • 长颈鸟喙

  • 长夜之饮

  • 尝胆卧薪

  • 瞋目切齿

  • 陈陈相因

  • 尺布斗粟

  • 尺寸之地

  • 赤县神州

  • 崇论闳议

  •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 传檄而定

  • 吹箫乞食

  • 春秋笔法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醇酒妇人

  • 啜食吐哺

  • 摧刚为柔

  • 大逆不道

  • 大失人望

  • 大失所望

  • 带砺山河

  • 弹丸之地

  • 啖以重利

  • 当断不断

  • 道大莫容

  •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 倒行逆施

  • 倒置干戈

  • 得意洋洋

  • 登坛拜将

  • 低回不已

  • 砥行立名

  • 帝王将相

  • 掉臂不顾

  • 掉三寸舌

  • 鼎足而三

  • 鼎足三分

  • 鼎足之势

  • 定于一尊

  • 洞见症结

  • 恫疑虚喝

  • 斗粟尺布

  • 斗鸡走狗

  • 独当一面

  • 妒能害贤

  • 妒贤嫉能

  • 短小精悍

  • 对簿公堂

  • 顿首再拜

  • 多多益善

  • 扼吭拊背

  • 饿虎之蹊

  • 耳食之谈

  • 发蒙振落

  • 发综指示

  • 伐功矜能

  • 发指眦裂

  • 反经行权

  • 飞熊入梦

  • 诽谤之木

  • 废书而叹

  • 分庭抗礼

  • 分我杯羹

  • 蜂拥而来

  • 风度翩翩

  • 风起云蒸

  • 讽一劝百

  • 奉公守法

  • 俯拾仰取

  • 拊背扼喉

  • 负荆请罪

  • 负驽前驱

  • 负薪救火

  • 附骥名彰

  • 腹诽心谤

  • 妇人之仁

  • 改过自新

  • 改名换姓

  • 肝脑涂地

  • 高材捷足

  • 高材疾足

  • 高车驷马

  • 高城深池

  • 高屋建瓴

  • 高阳酒徒

  • 割地求和

  • 歌功颂德

  • 各从其志

  • 各有所短

  • 各自为战

  • 攻苦食淡

  • 功高震主

  • 宫车晏驾

  • 篝火狐鸣

  • 股战而栗

  • 骨鲠之臣

  • 冠上履下

  • 观望不前

  • 管鲍分金

  • 贯朽粟陈

  • 贯朽粟腐

  • 贯颐奋戟

  • 灌夫骂座

  • 龟冷支床

  • 贵壮贱老

  • 国士无双

  • 海市蜃楼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好学不倦

  • 河海不择细流

  • 河山带砺

  • 合而为一

  • 褐衣不完

  • 褐衣蔬食

  • 恨入骨髓

  • 恨相知晚

  • 恨之入骨

  • 鸿鹄之志

  • 洪炉燎发

  • 后来居上

  • 后来者居上

  •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 胡越之祸

  • 荒诞不经

  • 黄口孺子

  • 悔过自新

  • 火耕水耨

  • 积毁销骨

  •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鸡鸣狗盗

  • 疾足先得

  • 嫉闲妒能

  • 计出无聊

  • 计将安出

  • 计无付之

  • 季布一诺

  • 嫁祸于人

  • 价值连城

  • 兼容并包

  • 江东父老

  • 胶柱鼓瑟

  • 结驷连骑

  • 节衣缩食

  • 捷足先得

  • 捷足先登

  • 解衣推食

  • 借交报仇

  • 借箸代筹

  • 津关险塞

  • 金匮石室

  • 锦衣行昼

  • 经纬天下

  • 纠合之众

  • 酒池肉林

  • 九鼎大吕

  • 九垓八埏

  • 久怀慕蔺

  • 救火扬沸

  • 居官守法

  • 举鼎绝膑

  • 决胜千里

  • 决一雌雄

  • 慷慨悲歌

  • 扛鼎抃牛

  • 科头跣足

  • 可操左券

  • 控名责实

  • 叩马而谏

  • 苦口逆耳

  • 胯下之辱

  • 快意当前

  • 匡乱反正

  • 劳苦功高

  • 乐而忘返

  • 乐善好施

  • 累卵之危

  • 立木南门

  • 立锥之地

  • 砺山带河

  • 利令智昏

  • 利析秋毫

  • 力能扛鼎

  • 恋恋不舍

  • 两败俱伤

  • 两虎相斗

  • 两鼠斗穴

  • 凌杂米盐

  • 流言蜚语

  • 六出奇计

  • 漏网之鱼

  • 漏瓮沃焦釜

  • 鲁鱼亥豕

  • 碌碌无能

  • 碌碌无为

  • 屡见不鲜

  • 履舄交错

  • 荦荦大端

  • 毛遂自荐

  • 美如冠玉

  • 每饭不忘

  • 门可罗雀

  • 靡靡之音

  • 面如冠玉

  • 面折廷争

  • 民不聊生

  • 名不虚传

  • 名高天下

  • 名山事业

  • 名声籍甚

  • 明珠暗投

  • 沐猴而冠

  • 目不交睫

  • 目挑心招

  • 内视反听

  • 讷口少言

  • 逆耳之言

  • 鸟尽弓藏

  • 怒发冲冠

  • 判若鸿沟

  • 旁若无人

  • 批亢捣虚

  • 披坚执锐

  • 贫贱骄人

  • 平步青云

  • 平易近人

  • 破釜沉舟

  • 期期艾艾

  • 漆身吞炭

  • 奇货可居

  • 弃书捐剑

  • 千变万化

  • 千金之子

  • 千门万户

  • 前倨后恭

  • 浅见寡闻

  • 强干弱枝

  • 强弩之末

  • 翘足而待

  • 巧发奇中

  • 切齿腐心

  • 禽困覆车

  • 青云直上

  • 情见势屈

  • 请自隗始

  • 秋毫无犯

  • 驱羊攻虎

  • 取而代之

  • 犬牙相制

  • 劝百讽一

  • 穰穰满家

  • 攘来熙往

  • 人给家足

  • 人弃我取

  • 人取我与

  • 人人自危

  • 人头畜鸣

  • 人微权轻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人众胜天

  • 人自为战

  • 日暮途穷

  • 日暮途远

  • 肉袒面缚

  • 孺子可教

  • 如胶如漆

  • 如胶似漆

  • 如狼牧羊

  • 如左右手

  • 三寸不烂之舌

  • 三寸之舌

  • 三分鼎足

  • 三户亡秦

  • 三令五申

  • 三豕涉河

  • 三足鼎立

  • 丧家之犬

  • 杀妻求将

  • 歃血为盟

  • 善善恶恶

  • 善始善终

  •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 舌挢不下

  • 身先士卒

  • 深藏若虚

  • 深沟高垒

  • 深思熟虑

  • 深文周纳

  • 声名狼藉

  • 胜任愉快

  • 识二五而不知十

  • 十日之饮

  • 时绌举赢

  • 食不重味

  • 食租衣税

  • 使羊将狼

  • 视同儿戏

  • 是古非今

  • 舐糠及米

  • 首鼠两端

  • 兽聚鸟散

  • 书缺有间

  • 黍离麦秀

  • 鼠窃狗盗

  • 鼠窃狗偷

  • 霜露之病

  • 爽然若失

  • 数见不鲜

  • 铄金毁骨

  • 死灰复燃

  • 四面楚歌

  • 四战之地

  • 颂古非今

  • 随波逐流

  • 所向披靡

  • 泰山不让土壤

  • 贪夫徇财

  • 谈言微中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添兵减灶

  • 天高听卑

  • 天冠地屦

  • 天下无双

  • 天下汹汹

  • 廷争面折

  • 同恶相济

  • 同功一体

  • 同舟敌国

  • 头会箕敛

  • 徒读父书

  • 徒托空言

  • 土崩瓦解

  • 土穰细流

  • 吐哺握发

  • 兔死狗烹

  • 退让贤路

  • 豚蹄穰田

  • 脱颖而出

  • 瓦解土崩

  • 完璧归赵

  • 万无一失

  • 亡国之音

  • 王侯将相

  • 网开一面

  • 网开三面

  • 网漏吞舟

  • 危如累卵

  • 危如朝露

  • 为德不卒

  • 韦编三绝

  • 围魏救赵

  • 唯唯连声

  • 尾生之信

  • 为民请命

  • 文君新寡

  • 文君新醮

  • 闻所未闻

  • 稳操左券

  • 刎颈之交

  • 卧薪尝胆

  • 乌头白马生角

  • 无出其右

  • 无可奈何

  • 吴市吹箫

  • 五羖大夫

  • 五合六聚

  • 舞文弄法

  • 熙来攘往

  • 熙熙攘攘

  • 先声后实

  • 贤良方正

  • 相持不下

  • 相得益彰

  • 相见恨晚

  • 相提并论

  • 相知恨晚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象箸玉杯

  • 相门有相

  • 萧规曹随

  • 小己得失

  • 胁肩累足

  • 心谤腹非

  • 心向往之

  • 形格势禁

  • 修身洁行

  • 羞与为伍

  • 虚词诡说

  • 虚左以待

  • 悬石程书

  • 悬剑空垄

  •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 循环往复

  • 睚眦必报

  • 言人人殊

  • 言听计从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羊狠狼贪

  • 洋洋得意

  • 扬扬得意

  • 养虎遗患

  • 仰取俯拾

  • 怏怏不乐

  • 妖不胜德

  • 夜郎自大

  • 衣不完采

  • 一败涂地

  • 一辞莫赞

  • 一得之见

  • 一得之愚

  • 一饭千金

  • 一飞冲天

  • 一寒如此

  • 一狐之腋

  • 一举千里

  • 一决雌雄

  • 一鸣惊人

  • 一诺千金

  • 一抔黄土

  • 一钱不值

  • 一去不复返

  • 一日千里

  • 一言半语

  • 一言九鼎

  • 一以当十

  • 一意孤行

  • 一字千金

  • 倚门卖笑

  • 以暴易暴

  • 以古非今

  • 以貌取人

  • 以一当十

  • 意气扬扬

  • 衣锦夜行

  • 异军突起

  • 因祸得福

  • 因祸为福

  • 因人成事

  • 因势利导

  • 隐若敌国

  • 鹰击毛挚

  •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 雍荣闲雅

  • 优孟衣冠

  • 游闲公子

  •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与世沉浮

  • 羽翼已成

  • 怨入骨髓

  • 约法三章

  • 运筹帷幄

  • 在此一举

  • 在人耳目

  • 沾沾自喜

  • 瞻云就日

  • 彰明较著

  • 招摇过市

  • 正襟危坐

  • 政由己出

  • 知尽能索

  • 趾高气扬

  • 纸上谈兵

  • 指鹿为马

  • 指天画地

  • 智尽能索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中原逐鹿

  • 忠言逆耳

  • 钟鸣鼎食

  • 舟中敌国

  • 诸子百家

  • 朱轮华毂

  • 逐鹿中原

  • 助桀为虐

  • 助纣为虐

  • 铸山煮海

  • 锥处囊中

  • 擢发难数

  • 眦裂发指

  • 左提右挈

  • 左萦右拂

  • 坐不垂堂

  • 坐观成败

  • 坐山观虎斗

  • 作壁上观

  • 作法自毙

  • 作作有芒

  • 案甲休兵

  • 暗度陈仓

  • 拔赵帜易汉帜

  • 拔剑论功

  • 百二河山

  • 百二山河

  • 白鱼赤乌

  • 百岁之后

  • 抱柱之信

  • 鲍子知我

  • 暴衣露盖

  • 悲歌击筑

  • 悲歌慷慨

  • 北鄙之音

  • 杯羹之让

  • 避面尹邢

  • 便宜施行

  • 避世金马

  • 变风易俗

  • 变古乱常

  • 变故易常

  • 不避汤火

  • 不绝如带

  • 不可奈何

  • 不可胜道

  • 不能赞一词

  • 博物君子

  • 不胜桮杓

  • 不直一钱

  • 参天贰地

  • 谄谀取容

  • 朝衣东市

  • 朝奏暮召

  • 长念却虑

  • 沉舟破釜

  • 池酒林胾

  • 齿牙为祸

  • 尺寸之柄

  • 尺籍伍符

  • 耻与哙伍

  • 冲冠眦裂

  • 崇论宏议

  • 出奇无穷

  • 辞金蹈海

  • 刺虎持鹬

  • 从壁上观

  • 重厚少文

  • 大名难居

  • 大逆无道

  • 戴鸡佩豚

  • 得意扬扬

  • 敌不可假

  • 盗嫂受金

  • 砥厉名号

  • 地广人希

  • 鼎成龙去

  • 鼎食钟鸣

  • 鼎足而居

  • 鼎足而立

  • 东市朝衣

  • 恫疑虚猲

  • 洞心骇耳

  • 东门黄犬

  • 东门逐兔

  • 多多益办

  • 石室金匮

  • 耳食之言

  • 发上冲冠

  • 发踪指示

  • 发纵指示

  • 反听内视

  • 贩贱卖贵

  • 方枘圜凿

  • 冯驩弹铗

  • 奉公如法

  • 凤皇于蜚

  • 拊背扼吭

  • 拊背搤吭

  • 负弩前驱

  • 刚戾自用

  • 妇人醇酒

  • 富埒王侯

  • 富商大贾

  • 富于春秋

  • 肝胆照人

  • 高楼大厦

  • 高门大屋

  • 攻苦食啖

  • 狗吠之惊

  • 故人之意

  • 挂席为门

  • 龟冷搘床

  • 贵少贱老

  • 灌夫骂坐

  • 扛鼎拔山

  • 过市招摇

  • 汗血盐车

  •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 衡石量书

  • 狐鸣鱼书

  • 闳大不经

  • 好善乐施

  • 忽忽不乐

  • 虎而冠

  • 狐裘蒙茸

  • 讳树数马

  • 火耕水种

  • 击钟陈鼎

  • 积德累善

  • 亟疾苛察

  • 急人之困

  • 计无复之

  • 家徒壁立

  • 狡兔死,良狗烹

  • 矫国更俗

  • 金城千里

  • 解衣衣人

  • 敬授人时

  • 决胜于千里之外

  • 抉目吴门

  • 侃侃谔谔

  • 苦身焦思

  • 旷日长久

  • 魁梧奇伟

  • 来者居上

  • 劳身焦思

  • 乐极悲生

  • 栎阳雨金

  • 砺带河山

  • 连城之璧

  • 两虎相争

  • 令人切齿

  • 龙化虎变

  • 龙去鼎湖

  • 龙驭上宾

  • 龙御上宾

  • 论功行封

  • 荦荦大者

  • 弄法舞文

  • 虐老兽心

  • 麦秀黍离

  • 马上得天下

  • 没石饮羽

  • 昧死以闻

  • 靡靡之乐

  • 渑池之功

  • 万不失一

  • 万世一时

  •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 囊里盛锥

  • 泥而不滓

  • 逆耳良言

  • 牛口之下

  • 蹑蹻檐簦

  • 蹑足附耳

  • 佩紫怀黄

  • 烹狗藏弓

  • 破觚斫雕

  • 剖心坼肝

  • 弃道任术

  • 千古不磨

  • 千金一诺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堑山堙谷

  • 切齿痛心

  • 秋毫不犯

  • 去故就新

  • 犬吠之盗

  • 犬牙盘石

  • 攘往熙来

  • 人心难测

  • 如持左券

  • 三毛七孔

  • 三吐三握

  • 丧家之狗

  • 深切著明

  • 深文巧诋

  • 神州赤县

  • 声振屋瓦

  • 施而不费

  • 食马留肝

  • 使酒骂座

  • 释知遗形

  • 螫手解腕

  • 黍油麦秀

  • 松枝挂剑

  • 吮疽舐痔

  •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四战之国

  • 孙庞斗智

  • 汤去三面

  • 唐突西施

  • 天粟马角

  • 偷合取容

  • 途遥日暮

  • 土壤细流

  • 吐哺辍洗

  • 推食解衣

  • 吞炭漆身

  • 吞舟之鱼

  • 托之空言

  • 亡秦三户

  • 危若朝露

  • 渭川千亩

  • 文君司马

  • 握发吐哺

  • 乌头白,马生角

  • 毋望之福

  • 毋望之祸

  • 武断乡曲

  • 遗簪堕珥

  • 遗簪绝缨

  • 析骨而炊

  • 熙熙壤壤

  • 膝行而前

  • 仙山楼阁

  • 咸五登三

  • 咸阳一炬

  • 跣足科头

  • 相得甚欢

  • 心非巷议

  • 心旌摇曳

  • 心知其意

  • 刑余之人

  • 悬门抉目

  • 学书学剑

  • 言听计用

  • 岩居川观

  • 偃革为轩

  • 偃武行文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燕市悲歌

  • 扬扬自得

  • 杨虎围匡

  • 夜行被绣

  • 一旦一夕

  • 一饭三吐哺

  • 一饭之德

  • 一狐之掖

  • 一掊土

  • 一死一生

  • 一言半辞

  • 一坐尽倾

  • 衣绣夜行

  • 壹败涂地

  • 以郄视文

  • 以言取人

  • 倚门卖俏

  • 义不反顾

  • 议不反顾

  • 异军特起

  • 意气自如

  • 喑恶叱咤

  • 引车卖浆

  • 颖脱而出

  • 雍容大度

  • 又生一秦

  • 鱼帛狐篝

  • 鱼帛狐声

  • 鱼烂河决

  • 榆次之辱

  • 远溯博索

  • 月满则亏

  • 云合雾集

  • 云蒸龙变

  • 运筹借箸

  • 运筹决胜

  • 运筹千里

  • 运筹帷帐

  • 择地而蹈

  • 斩将刈旗

  • 彰明较着

  • 振兵释旅

  • 振兵泽旅

  • 枝大于本

  • 咫尺之书

  • 指麾可定

  • 指事类情

  • 志高气扬

  •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 彘肩斗酒

  • 众人广坐

  • 周公吐哺

  • 逐近弃远

  • 主少国疑

  • 助桀为暴

  • 转败为胜

  • 斫雕为朴

  • 擢发莫数

  • 自郐而下

  • 邹衍谈天

  • 遵而勿失

  • 遵厌兆祥

  • 左建外易

  • 作法自弊

  • 坐上琴心

  • 坐薪尝胆

  • 案堵如故

④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成语名,主人公,具体典故)

1、鸡口牛后(苏秦)

战国时期,苏秦在马岭关向鬼谷子学艺期满后,居沙河十里亭。苏秦胸怀大志,愤然离家,以“合纵学说”游说各路诸侯,宣传“合纵抗秦”的主张:六国联合抗秦,自己的国家独立了,自己就作了鸡口;如果附庸于秦国,就是作了牛后,就要受秦国摆布,慢慢被秦国吞并。

苏秦的精辟论述博得六国信任,六国国君资助他兵车、辎重、金钱;使他执掌六国相印,担任合纵盟约首领,统率六国军队联合抵御强秦。使天下和平与稳定。

2、围魏救赵(孙膑)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3、大儒纵盗(大儒)

有一天,大儒到赵都去,在湡水(古城池,今邢台沙河)一带碰见一伙盗贼。盗贼索要大儒的钱财,他便痛快地全给了他们。遭贼又要大儒的车马,他也慷慨地给了他们。盗贼还要大儒的衣服和被褥,他还是痛痛快快地给了他们。

盗贼们感到惊奇,私下议论道:“这一定是天下杰出的人,今天我们侮辱了他,他一定会报复我们。还不如现在把他杀死,以消除后患。”于是,盗贼们把他杀死了。对此,秦国的相国吕不韦在《吕氏春秋 必已》中评论说:大儒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纵容盗贼的结果。

4、尊王攘夷(齐桓公)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三令五申(孙武)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⑤ 关于历史典故中有人物的成语要十个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版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权(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

⑥ 古代战役中的成语典故

古代战役中的成语典故:一鼓作气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补充说明:“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出处《左传·庄公十年》

⑦ 中国成语多源自于典故,其中与历史典故有关的成语有那些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⑧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历史典故:杯弓蛇影、伯乐相马、不可多得、不学无术、才高八斗、草木皆兵、乘风破浪。

⑨ 《庄子》中的常用成语典故

1、【相抄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注释:泉水干涸了,两条鱼都暴露在湖底的干泥里等死,只能吐出一点水泡来相互湿润,延续生命。这虽然很动人和高尚,但是对于鱼来说,最好的情况却不是用死亡来相互表达忠诚和友爱,鱼最希望的是遨游在大江大湖中,即使彼此谁都不认识谁。 ——《庄子·大宗师》
2、【白驹过隙】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3、【尾生抱柱】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盗跖》
4、【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
5、【来世不可待】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庄子·人间世》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