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茶叶的典故

茶叶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17 20:02:52

『壹』 茶的故事或传说

  1. 冻顶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

    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

    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2. 茉莉花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

    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

    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

    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3. 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

    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

    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4. 白毫银针的传说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

    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

    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5. 君山银针的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

    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

    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贰』 茶叶的一些典故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版传说的权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叁』 关于茶叶的故事

茶叶故事细与说
闽南饮茶之风颇盛,品茗论道更是博大精深,文史哲兼容。笔者外行,弗敢参与其间,仅想从有关资料和历史人文的故事中,浅谈些它的古往今来。
一、从闽南方言进入英语

人们公认英语“Tea” 茶 一词的语源来自中国。据语言学者的说法,盖来源于厦门音“Te”。为什么一种方言能进入英语的词汇,成为当今国际性的语音呢 我们从人文角度略加考察,可以找出一些有意思的线索来。

中国人饮茶可谓历史悠久,《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茶”之载。陆羽《茶经·六之饮》指出:“茶之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三国两晋时,饮茶之风由民间传入宫廷,至唐代,饮茶之风更盛,陆羽于唐中叶著《茶经》便是明证。到了宋代,则“此俗遍天下”。中国人饮茶的习俗,阿拉伯商人早在9世纪就已经注意到,有一位商人曾写道:“在中国,茶同盐一样是国王的课税品,所到之处都在贩卖,并且有苦味,注汤饮用”。不过,他们大概并没有进行过茶的贸易,也没有饮过茶。在后来中世纪阿拉伯人的药物著作和十三世纪前后到中国旅行的欧洲人的著作中,也都没有关于茶的论述,即便是最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也没有出现关于茶的记载,以至于有些学者专家将此作为怀疑马可波罗未到过中国的证据之一。同样,在中世纪中国人著的《诸番志》、《岛夷志略》中,也未见运茶出口的记载。因此可以认为,中世纪的欧洲人对茶尚一无所知。

欧洲人的书中最初出现有关茶的记载,是他们通过海路到东洋以后的事。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游记丛书》通过波斯商人之口,提到了中国茶叶。英国近代汉学享利·玉尔 Henry Yule 在其著《契丹及通向契丹之路》中称:赖麦锡此书为欧洲各种文字中第一部记载中国茶叶者。克鲁兹也是较早向欧洲人介绍中国饮茶风俗的欧洲人,并且是较早将“cha”音带入欧洲的欧洲人。在今天葡萄牙人仍把“茶”这种饮料称为“cha”。有的学者推测,较早时期,茶传到欧洲的一条路径是葡萄牙人从广州经海路带到葡萄牙。这是因为: 1 葡萄牙是当时的航海大国、传教中心,其商人、水手、教士、军舰的足迹已步入南亚而至中国; 2 克鲁兹所到的华埠仅为广州,而广州人称茶便是“cha”。

但是,中国茶大量传向欧洲,应是明末以后,由福建闽南 以厦门为中心 经海路输出的。学者们曾提出了若干种说法:

(一)与当时的海上强国荷兰、法国有关。尼德兰革命后的荷兰共和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商船吨数占欧洲总数的四分之三,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竭力排挤葡萄牙人的势力。1601年,荷兰商船首次来到中国。中国货物主要是由荷兰商船而转运到西欧诸国的。茶叶则随着瓷器中的茶具输入欧洲而在旧大陆走俏。荷兰人开饮茶风气之先,但荷兰人称茶叶不为“cha”或“cia”,而是“Thee”,这是因为荷兰是先同福建进行直接贸易,福建人称茶为“Te”,荷兰人按音命名之。随着茶叶从荷兰流向法国、英国,这一命名已成固定习俗,法国人称茶为“The”,英国人称茶为“Tea”。

(二)与英国有关。1660年,英国商人在厦门直接购运福建茶,采用厦门方言称它为Tay或Tea。

17世纪,英国开始兴盛饮茶之风,他们所喝的茶是福建生产的红茶,生产于福建的武夷山区与安溪茶区。当时只能在福建购得,所以,厦门成为最早的英国输出茶叶的口岸。相传英国人对茶叶的称呼,即起源于厦门。

另据台湾旅美学者汤锦台先生的观点,17世纪初荷兰人循葡萄牙人的踪迹来到东方,最早立足在印尼爪哇岛一带,从当地的马来土语了解到茶叶一词,而马来土语中“茶”的读音就是从早先航行到那里的闽南商人的话语借用的,荷兰人就直接沿用了闽南音“Te”。荷兰人将茶叶贩往欧洲,获得丰厚的利润,并影响了西欧各国,饮茶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故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的语言中,也借用了荷兰语的读音,而究其源流都是从闽南商人那里来的。

“茶”的读音是荷兰人影响了英国人,还是英国人自己为之,学者们的说法略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不论是荷兰人还是英国人将中国茶叶传入欧洲,系通过闽南人和以闽南 厦门 为口岸进行茶叶贸易,并以闽南 厦门 方言之音命名之。随着英国的强大和扩张,英语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闽南方言的“Te”也成为英语的“Tea”传遍全世界了。

『肆』 关于茶的具有代表性的典故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按树干来分,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类型。回
乔木型茶树:形高大,答主干明显、粗大,枝部位高,多为野生古茶树。云南是普洱茶的发源地和原产地,在云南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树高10米以上,主干直径需二人合抱。
半乔木形茶树:有明显的主干,主干和分枝容易分别,但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如云南大叶种茶树。
灌木型茶树:主干矮小,分枝稠密,主干与分枝不易分清,我国栽培的茶树多属此类。

采茶:从茶树新梢上摘取芽叶的手段,有手采和机采等。

制茶:就是把采摘回来的茶青制作成可以直接冲泡的茶叶的过程~
烹茶:也称煮茶,就是把茶叶放到专门的锅里煮,古代饮茶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多用煮茶法~
饮茶:就是喝茶品茶咯~
茶水:就是茶汤~
茶具:就是冲泡茶叶所需要的工具~

『伍』 有没有关于茶的典故

乌龙茶的传说。
很久以前,安溪的深山里住着一位名叫胡良的猎人。有一天,他上山打猎收获颇丰,为了遮盖放在背篓中的猎物,便顺手在身边的一丛小树中摘了一些枝叶盖上。由于打猎走的比较远,胡良翻山越岭直到太阳快下山才回到家中。回家后点火烧水的时候,突然闻到一阵清香,胡良起身顺着香气寻找,发现清香来自背篓中的那些树叶。于是他摘下几片叶子,用开水冲泡,喝到嘴里,不仅香醇无比,而且觉得口舌生津,烦躁尽消。胡良心想这一定是仙树,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深山摘了一大捆枝叶回家。可是胡良用新采摘的叶子冲泡的谁却又苦又涩。胡良心里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从同样的树上才来的枝叶,味道不一样呢?胡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便把前一天采来的叶子和新采来的叶子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发现原先采的枝叶边缘已经发焉并且变红,而新才来的叶子却是舒展的,而这清香正是发焉的叶子才有的。因此,胡良决定自己加工制作香茶。在请教了山外的茶农和自己反复试制以后,他终于找到了要经过晾晒,搓擦,炒烘等过程来制作香茶的途径。香茶制成后,流传四方,而胡良的名字也随之广为传颂,人们把这种新茶叫做“胡良茶”。照安溪的方言,“胡良”与“乌龙”语音相近,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胡良茶”叫成了“乌龙茶”,而“乌龙茶”的名字也便流传了下来。

『陆』 茶叶历史故事

随乾隆下江南 品“佛前半亩茶”
山高出好茶,巍峨的灵山大佛脚下,在千年祥符禅寺大殿之后,隐藏着郁郁葱葱的半亩茶田。茶田里生长着一种野灵山茶。后因其生长在佛像之前,深深禅院之中,且颇具灵气,故称其为“佛前半亩茶”。关于这半亩佛茶的神秘传说一直以来流传甚广。

灵山茶园东侧,有两口清冽的甘泉:六角井和八角井。自唐代始,清泉伴随着茶园和古寺,就传续着“佛前半亩茶”的神奇传说。
“佛前半亩茶”即采自佛脚下的这块古老野生茶田,谁也不知道这茶田从何而来,又是谁携了一抔种子随意撒下。只是忽然有一日,就像人们偶然间发现柳枝发芽了才知道春的到来一般,一位高僧发现了它的存在。闻其芳香沁人心脾,观其叶片翠嫩欲滴,于是那位高僧采撷一抔嫩芽,用灵山的天然古泉水、最质朴的茶具、最简单的工序将其烹煮,没想到竟成就了最纯粹的茶香,茶圣陆羽偶遇此地,闻此奇香求之,后为之取名“佛前半亩茶”。

还有文献记载,相传乾隆与其妃子有一次下江南,由于舟车劳顿加上水土不服,身体皆出现不适,导致食欲不佳。县令向其推荐了“佛前半亩茶”,在灵山祥符寺,取八角井甘泉煮茗,乾隆饮后立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胃口大开。据说乾隆的那个妃子当时带了许多“佛前半亩茶”回宫,天天煮茶喝,容颜变得越来越娇嫩,性子也变得越来越温顺,大受乾隆宠爱,最后活到了近八十高龄。此后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必到灵山祥符寺,取八角井中水煮茗,民间因此戏称为“双龙会”。

光影流转,灵山“佛前半亩茶”每日沐浴着灵山大佛的祥瑞佛光生长,更兼有佛家八功德水的滋养。以六角井和八角井甘冽之水泡饮,一碗茶汤里不仅包含着福气、灵气,更有八功德水所言之“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等八种殊胜,亦有增长智慧之启迪。
佛家说:品茶如参禅。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一片茶园仿佛都有着灵气,品起来香气四溢,找遍全世界,只此半亩茶。在独具禅意的灵山精舍内,和睦庄严的大佛脚下,看国内著名茶道法师在优雅环境氛围中,结合灵山胜境的禅意文化,依据禅茶的特质,展示精彩的茶艺表演,领略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茶香相伴,幽静自然,真谓人生一大享受。

又是一年春茗时,取一瓢灵山甘泉水,泡一壶“佛前半亩茶”。于茶香之中,放下烦恼,顺着昔日茶圣陆羽的脚步,享受下乾隆帝下江南时的好茶,去体悟那份放下、自在和欢喜,与您的家人分享“吉祥平安、如来如愿”的人生。

『柒』 中国茶文化的小故事

1、古代有位茶农,平常非常喜欢种茶。茶农笃信佛教,日夜参拜观音,并以清茶供奉。某夜,茶农睡梦中梦见自己走到了一条河流旁边,在河流边有一株茶树,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后来,茶农就挖回家中种植在铁鼎中,这株茶树因观音托梦所得,故而取名为“铁观音”。

2、华佗论茶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意思是“茶的味道苦涩,饮后能使人深思熟虑、开拓思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茶具有药用价值的记载。

华佗常年奔波在江淮一带采药,为民治病,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据说他累的时候,只要喝到一杯清茶,疲惫顿时消失,于是深深地体会出“苦茶久食,益意思”的见解。

3、相传,乾隆微服私访来到杭州一座酒楼,因时值清明,于是将随身携带的龙井新茶让店里的伙计冲泡。细心的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露出一角, 的茶叶紧张的告诉正在烹调虾仁的老板,老板惊慌地将伙计手中的茶叶当成葱花撒在锅里,没想到乾隆尝过这道菜后,连连称好,从此这道菜变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4、传说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朝廷之命带兵南下与杨幺领导的农民作战。由于岳家军多来自北方中原大地,进入江南很多士兵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腹胀,呕吐,腹泻,乏力,眼看着难以正常作战。平时喜读医书的岳飞将当地盛产的茶叶,芝麻,生姜,黄豆一起熬煮让属下饮用,果然治好了军中的恶疾。

5、“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有一天,神农氏尝到了一种绿色的叶子,叶子在他透明的肚子里上上下下,好像是在为身体做检查似的,于是为这种绿叶取名为“查”,后来逐渐成了“茶”。后来发现,“茶”可以为他解毒。“神农尝茶”的故事也便流传千古为后人称赞。

『捌』 有关茶的典故

洞庭碧螺春
江苏太湖的洞庭山上,出产一种"铜丝条,螺旋 形,浑身毛,吓煞香"的名茶,叫"碧螺春"。据清王彦 奎《柳南随笔》载:"洞庭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初未 见异。康熙某年,按候而采,筐不胜载,因置怀间,茶 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者争呼吓煞人香。吓煞人吴俗 方言也,遂以为名。自后土人采茶,悉置怀间,而朱元 正家所制独精,价值尤昂。己卯,车驾幸太湖,改名曰 碧螺春。"

说起碧螺春茶的来历,民间有两个动人的传说。

一是说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 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姑娘喜欢唱歌,又 有一副清亮圆润的嗓子,唱起歌来像甘泉直泻,逗得 大伙非常欢乐。这歌声打动了隔水相望的东洞庭山 上的一个小伙子,名叫阿祥。这阿祥长得魁梧壮实, 武艺高强,以打渔为生,为人正直,又乐于助人,方圆 数十里,人们都夸他、爱他。碧螺常在湖边结网唱歌, 阿祥老在湖中撑船打鱼,两人虽不曾有机会倾吐爱慕之情,但心里却已深深相爱,乡亲们也很喜欢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给乡亲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有一年初春,灾难突然降临太湖。湖中出现一条 凶恶残暴的恶龙,狂风暴雨,兴妖作怪,还扬言要碧 螺姑娘做他的"太湖夫人",搞得太湖人民日夜不得 安宁。阿样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保护洞庭山人民的 生命安全,也保护心爱的碧螺姑娘免遭魔难! 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阿祥操起一把大渔叉,悄 悄潜到西洞庭山,见恶龙行凶作恶之后正在得意地 休息,阿祥乘其不备猛窜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把手 中渔叉直刺恶龙背脊。恶龙受了重伤,挣扎了一下, 就张开血放大口,加倍凶狠地向阿祥扑来。阿祥高举渔叉勇猛迎战,于是一场恶战展开了,从晚上杀到天明,从天明又杀到晚上,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那山上、湖里留下了斑斑的血迹,直到斗了七天七夜, 阿祥的鱼叉才刺进了恶龙的咽喉,这时双方都身负 重伤,精疲力竭了,恶龙的爪子再也拾不起来,而阿 祥的鱼叉也举不动了,跌倒在血泊中昏了过去。

乡亲们怀着深深感激和崇敬的心情,把阿祥拾 了回来,碧螺姑娘一看心如刀绞,为了报答阿祥救命 之思,她要求把阿祥抬进自己家中,由她亲自照料。 碧螺姑娘千方百计为他治疗,日夜陪伴在床边,细心 加以照料,当阿祥痛苦的时候,还轻轻地哼着最动听 的歌。可是,阿祥的伤势仍一天天恶化。阿祥知道碧 螺姑娘日夜陪在他身边,感到莫大快慰,他有多少话要向姑娘倾诉啊,可是虚弱的身体使他说不出话来, 他只能用无限感激的目光凝视着姑娘。

碧螺姑娘更是焦急万分,她在乡亲们的帮助下, 访医求药,仍不见效。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搏斗过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 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和恶龙搏斗的见证,应该把 它培育好,让以后的人们知道阿祥是如何为了人民 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不惜流血牺牲的!接着就给 小茶树加上些肥,培了些土。以后她每天跑去看看, 惊蛰刚过,树上就长出很多芽苞,春意盎然,非常可 爱,在寒冷的气温下,碧螺怕芽苞冻着,就用小嘴含 住芽苞,这样每天早晨都去含一遍。至清明前后,芽 苞初放,伸出了第一片、第二片嫩叶。姑娘看着这些 嫩绿的芽叶,自言自语地说:"这棵茶树是阿样的鲜 血滋润的,是我会唱歌的嘴含过的,何不采些回去给 阿祥喝,也表达我的一番心意。"于是采摘了一把嫩 梢,揣在怀里,回家后泡了杯茶端给阿祥。说也奇怪, 这茶刚倒上开水,就有一股纯正而清馥的高香直沁 心脾,阿祥闻了精神大振,一口气把茶汤喝光。香喷 喷、热腾腾的菜汤,好像渗透到了他身上每一个毛 孔,感到有说不出的舒服。他试着抬抬手,伸伸腿,惊 奇地说:"好怪啊!我简直可以坐起来了!这是什么 妙药,真比仙丹还灵呢。"姑娘见此情景,高兴得热泪 直流,也来不及拿竹篮盛器,飞奔到茶树边,一口气 又采了一把嫩芽,揣入胸前,用自已的体温使芽叶萎 蔫,拿到家中再取出轻轻搓揉,然后泡给阿祥喝。如 此接连数日,阿祥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终于坐起来了,拉着姑娘的手倾诉自己爱慕和感激之情,姑 娘羞答答地也诉说自己对阿祥的敬爱之心。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 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憔悴 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一天她倒在阿祥怀里,带着甜 蜜幸福的微笑,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 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繁殖培 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 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二是说很早以前,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 的香气,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 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刚走到 半山腰,确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 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 驱,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只见在石 续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 树上发出来的。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坏 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 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这异香薰得她 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 里取出茶叶,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 煞人哉!",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碗到嘴 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 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 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 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 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 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香浓味爽,大家赞不绝 口,因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吓煞人香。"从 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遍布了整个洞庭西 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 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香、味鲜)特点,碧绿 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至于吓煞人香怎么改名为碧螺春?据说是皇帝 下江南时,品尝此茶,见其香气芬芳,味醇回甘,碧绿 清澈,爱不释手,因"吓煞人香"茶名太俗,才赐名为 "碧萝春"。以后因其形如卷螺,又称"碧螺春"了。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按山势高低,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产区。紧邻齐头山的金寨县齐山、响洪甸、鲜花苓,六安市黄涧河、独山、龙门冲,霍山县诸佛庵等地,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为内山瓜片产地,茶树多生长高崖石隙,山涧峡谷,终年云雾弥漫,土质肥沃,茶叶品质优异。除此都属外山瓜片产地。瓜片产区茶园面积为1333余公顷,历年产量25万千克左右。六安瓜片产量以六安市最多,占总产量80%以上;品质以金寨县齐山、黄石、里冲、六安市黄巢尖、红石等地为最佳;“齐山名片”(又叫齐山云雾瓜片、金寨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一带,原属六安故称六安瓜片,1954年建响洪甸水库时,齐山、响洪甸、鲜花岭地域划归金寨县管辖。

片茶产区地处大别山北麓,属淮河水系,海拔一般在100-600米。由于流水切削作用,地貌出现了多种景观,有深山、盒地、低山、丘陵。内山区林地多,耕地少,茶园坡度多在25度以上,外山区与丘陵相接,峰园坡缓,耕地面积较多。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总体温和,但各地温差较大,雨量适中,却分配不匀,光照充足,无霜较长。

齐头山属大别山支脉,一是云山,海拔804米,顶方四平,故曰齐头山。山体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流泉水瀑,云雾笼罩。山中有水晶庵、中庵、白云洞、龙潭、雷公洞、蝙蝠洞、观音岩、童子洞、魁子岩诸胜迹。《六安县志》曰:"在齐头山,峭壁数十丈,岩石覆檐,中空数韫,境极幽雅,又上二三十里为中庵,相传为梁僧志公说法处,产仙茶数株,香味异常,今称齐头山茶,口味最美,商人争购之。

武夷岩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自古以来武夷山之所以蜚声中外,除碧水丹山、风光奇秀外,还在于它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之奇而奇。”
武夷岩茶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所珍爱的奇茗。宋代文豪范仲淹诗云:“年春自动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西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苏东坡赞武夷岩茶的诗中写道:“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绝代佳人,确是生花妙笔。武夷岩茶之所以闻名天下,声誉日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岩韵”。

什么是岩韵?初品着感到玄妙莫测,不好琢磨,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香、清、甘、活”四个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林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清代才子袁枚在武夷赏茶一文中写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刃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可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是感悟武夷岩茶之“活”的不二法门。
武夷茶艺的程序有二十七道,合三九之道。二十七道茶艺如下:

恭请上座 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茶者沏茶、把壶斟茶待客。
焚香静气 焚点檀香,造就幽静、平和的气氛。
丝竹和鸣 轻播古典民乐,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叶嘉酬宾 出示武夷岩茶让客人观赏。"叶嘉"即宋苏东坡用拟人笔法称呼武夷茶之名,意为茶叶嘉美。
活煮山泉 泡茶用山溪泉火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
孟臣沐霖 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乌龙入宫 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悬壶高冲 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春风拂面 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
重洗仙颜 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又提高壶温。"重洗仙颜"为武夷山一石刻。
若琛出浴 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
玉液回壶 即把已泡出的茶水倒出,又转倒入壶,使茶水更为均匀。
关公巡城 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
韩信点兵 壶中茶水剩下少许时,则往各杯点斟茶水。
三龙护鼎 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
鉴赏三色 认真观看茶水在杯里的上中下的三种颜色。
喜闻幽香 即嗅闻岩茶的香味。
初品奇茗 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再斟兰芷 即斟第二道茶,"兰芷"泛指岩茶。宋范仲淹诗有"斗茶香兮薄兰芷"之句。
品啜甘露 细致地品尝岩茶,"甘露"指岩茶。
三斟石乳 即斟三道茶。"石乳",元代岩茶之名。
领略岩韵 即慢慢地领悟岩茶的韵味
敬献茶点 奉上品茶之点心,一般以咸味为佳,因其不易掩盖茶味。
自斟漫饮 即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欣赏歌舞 茶歌舞大多取材于武夷茶民的活动。三五朋友品茶则吟诗唱和。
游龙戏水 选一条索紧致的干茶放入杯中,斟满茶水,恍若乌龙在戏水。
尽杯谢茶 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武夷茶艺中便于表演的为18道:即焚香静气、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游龙戏水、尽杯谢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自古以来武夷山之所以蜚声中外,除碧水丹山、风光奇秀外,还在于它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之奇而奇。”
武夷岩茶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所珍爱的奇茗。宋代文豪范仲淹诗云:“年春自动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西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苏东坡赞武夷岩茶的诗中写道:“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绝代佳人,确是生花妙笔。武夷岩茶之所以闻名天下,声誉日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岩韵”。

什么是岩韵?初品着感到玄妙莫测,不好琢磨,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香、清、甘、活”四个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林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清代才子袁枚在武夷赏茶一文中写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刃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可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是感悟武夷岩茶之“活”的不二法门。

安溪铁观音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终年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适宜于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因此,“铁观音 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两种历史传说,一说是西坪茶农魏饮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赐给的一株茶树,挖来栽种而成;另一说是安溪尧阳一位名叫王士让的人在一株茶树上采叶制成茶献给皇上,皇上赐名“铁观音”而得。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品饮铁观音茶,必备小巧精细的茶具,茶壶、茶杯均以小为好。将茶叶放入茶壶中达五分满,沸水冲泡洗茶后,再续水正式冲泡2—3分钟,倒入小杯品饮,以后可连续续水冲泡。品饮铁观音先闻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饮量虽不多,但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玖』 求一些有关茶的故事来历。

1、乌龙茶

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将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

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

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

2、铁观音

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

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3、六安瓜片

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封翅”(意为峰翅)。

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4、庐山云雾茶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

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

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

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和。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5、君山银针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

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

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