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风声鹤唳典故

风声鹤唳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17 19:51:17

❶ 风声鹤唳的典故

典故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 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❷ 风声鹤唳这个成语是出自哪个典故或是那本

风声鹤唳
[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回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答·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例句]罪犯一夜奔逃,一有风吹草动、风声鹤唳,就吓得躲起来。

❸ 风声鹤唳的典故,谢谢.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前秦皇宫大殿上君臣危坐,将要商议一件军机大事。

皇帝苻坚开场直奔主题:“现在北方大局已定,南方山河锦绣,土地肥沃,却掌握在司马氏手中,每想到此,我就吃饭没滋味,睡觉不安稳。我想亲率大军南下伐晋,诸位意下如何?”

苻坚一双鹰眼左右扫视,大殿上一阵沉默。老臣权翼打破僵局,立身拱手道:“臣子赞佩陛下的宏图大志,相信陛下的雄才伟略,但是目前晋室有宰相谢安掌政,政通人和,上下一体,此时恐怕不是伐晋的最佳时期,请陛下三思。”苻坚心中不悦,却不露声色,等待着赞同的意见。太子属官石越壮着胆子说:“我方虽有雄兵百万,但北方士卒习于弓马,不惯水战,晋占据长江、肥水之险,我若强渡,风险太大。不如先造船只,练习水战,伺机图之。”苻坚怒火中烧,拍案而起,语气傲慢地说:“谢安能有多大本领,长江、肥水有什么了不起?我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叫士兵把马鞭都投入水中,江河就会断流(投鞭断流)!出兵伐晋,我意已决,勿复再议!”

公元383年深秋,苻坚率90万大军南下,谢安让其弟谢石为都督,其侄谢玄为先锋率8万精兵迎战。秦军前锋苻融先期攻占了寿阳,苻坚领8千骑兵先赶到此处,等大部队一到,就大举进攻。苻坚并非一芥武夫,也懂得先礼后兵,他派东晋归顺过来的官员朱序前去劝降,哪知朱序是假意降秦,他向谢石详细报告了秦军的布防,并建议趁秦后续主力未到,发兵夺取秦军配备薄弱的东部防线洛涧地区。谢石从其计,突袭洛涧取胜并挥军进逼寿阳。

苻坚闻信大惊,急忙带苻融登上城楼了望敌情。城东肥水宽阔,烟波茫茫,影影绰绰地看到晋军战船排列得整整齐齐,旌旗刀枪密密麻麻,心中暗暗赞赏晋军训练有素,布阵有方。他又扭头向晋军大营所在的八公山望去,薄雾之中,群峰起伏绵延,草木郁郁葱葱,西北风阵阵吹过,片片草木摇动,犹如千军万马在暗暗运动(草木皆兵)。苻坚惊恐地说:“看来晋军在水面和山上都部署了精锐地兵力,我若不用奇计,难以取胜。”

苻坚正在大营中思考出奇制胜的办法,前锋符融风风火火地进来报告说:“刚才谢玄的使者前来传达他们的意图,与其隔着一条肥水持久对峙,不如让我军后退一步,让晋军渡过肥水,以便速战速决。不知其中是否有诈。”符坚思忖良久,忽然灵机一动,呵呵大笑道:“我正在苦思冥想出奇制胜,速战速决之法而不可得,上天给我送来一个绝妙得机会。晋军有诈,我们便将计就计,先答应他得请求,我军只需稍稍后退,引诱晋军渡河,等晋军一半登陆一半还在水中时,我们的精锐铁骑像暴风骤雨一样猛地冲杀上去,我主力再卷土而来,定能一举成功。”

于是秦兵开始后退,晋军迅速渡河。哪知秦军多是新募之卒,又驻防分散,调度不灵,一听后退,以为前方打了败仗,便慌忙逃窜。再加上朱序让一些亲信在军中高喊:“晋军追来了,快逃啊!”谢玄率军猛击,秦兵溃不成军,人马互相践踏,死伤无数。在狼狈逃窜的途中,听到呼呼的风声与鹤群的惊叫(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逼近了,于是慌不择路,日夜奔命。秦军死伤十分之七八,符融丧命,符坚带伤逃归。

肥水之战,8万晋军击溃90万秦兵,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且这一战还诞生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典故,谢家叔侄的武功与由此而产生的文化硕果一并留存后世。

❹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出自什么典故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历史典故出自于《晋书·谢玄传》,《晋书·苻坚载记》。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翻译:听到风声像是鹤在叫,都以为敌军已经杀过来了。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水路继续前进。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


(4)风声鹤唳典故扩展阅读: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

东晋孝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

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

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

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❺ 风声鹤唳的故事是什么

成语故事:
西晋末来年发生内乱自,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❻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

淝水之战,八公山。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专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属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此亦劲敌,何谓弱也?”这就是著名的典故“草木皆兵”的来历

❼ 风声鹤唳的成语故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 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❽ 风声鹤唳的典故有哪些出处

前秦军溃逃时,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自相践踏而死者无数专。苻坚身中流矢属,单骑北逃。

风声鹤唳的典故便出于此,《晋书·谢玄传》:"坚众奔溃,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❾ 风声鹤唳的成语故事简介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专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属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