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亦舍寓意

亦舍寓意

发布时间: 2020-12-20 06:01:56

『壹』 含有寓意成语

1、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2、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3、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3、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4、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5、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6、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7、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定离开。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毛遂自荐: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平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平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平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办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当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9、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10、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11、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2、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13、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14、 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15、 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16、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17、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8、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19、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20、杞人忧天
出处:《列子·天瑞》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踏,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21、南辕北辙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22、画蛇添足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译文:
楚国有一个人举行祭祀典礼。行完了礼,把一壶酒赏给他家里的几位客人。客人们商量道“这酒几个人喝嫌少,一个人喝,有余。咱们在地上画蛇,谁先画成了谁就喝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成了,拿过酒来将要喝,却又左手举着酒壶,右手又画着蛇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脚还没画成,另一个人又把蛇画成了。这人把酒壶夺过来,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于是他就把酒喝了。
23、郑人买履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量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集市上,看中了一双鞋子,突然想起:“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你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不就行了吗?为何还要跑回去看鞋样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4、揠苗助长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
宋国有个农夫嫌稻苗长得太慢,于是将稻苗拨高,满意地回了家,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稻苗长高一大截!“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25、邯郸学步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译文:
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很好看,就赶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法。可是,他不仅没有掌握邯郸人走路的独特技能,而且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结果只好爬着回家了。
26、刻舟求剑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27、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
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贰』 杞人忧天的故事和寓意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

人们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2)亦舍寓意扩展阅读:

出处:战国时期 列御寇《列子·天瑞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叁』 求10则寓言名称和这十个寓言的寓意

其父善游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①。婴儿啼。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

[注释]

①方——正。引——拉着。

②故——缘故。

[提示]

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泳,这里没有什么遗传关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艺都不能靠遗传,而必须靠刻苦的学习和实践去获得。

齐人偷金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请旦被衣冠①,往鬻金者之所②,见人操金③,攫而夺之④。吏搏而束缚之⑤,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

人⑥,徒见金耳⑦。” ——《吕氏春秋》

[注释]

①清旦——清早。被——同“披”。

②鬻(yù)——卖。

③操——拿着。

④攫(jué)——夺取。

⑤搏(bó)——捕捉。束缚——捆绑。

⑥殊(shū)——完全。

⑦徒——仅仅。耳——而

[提示]

人们常用“利欲熏心”来形容那些“财迷”。偷金的齐人就是一个典型。严重的发财思想迷住了他的心窍,使他想问题、看问题的方法非常主观、片面,甚至到了只见金子不见旁人的地步。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犯这种只想着个人利益的错误。

齐宣王射箭

[原文]

宣王好射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②,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④,中关而上⑤。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⑥!”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

[注释]

①好(hào)——喜欢,爱好。

②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喜欢别人说自己能拉硬弓。说,同“悦”。强,硬弓。

③石———重量单位。古时每石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左右。

④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他)把弓拿给臣子们看,臣子们都试着拉弓。引,拉弓。

⑤中关——拉弓拉到半满。关同“弯”。

⑥非大王孰(shú)能用是——除了大王谁能用这张硬弓。孰,哪一个。是,这,这个。这里指弓。

[提示]

齐宣王明明只能拉开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却说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齐宣王自己也以为就是这么回事,最后落了个名不符实的坏名声。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是因为齐宣王的周围有一帮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为齐宣王自己爱听悦耳的奉承话。这则故事对于我们今天净化社会风气也有现实意义。

杞人忧天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②,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③,因往晓之曰④:“天,积气耳,亡处亡气⑤。若屈伸呼吸⑥,终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⑧,日月星宿不当坠耶⑨?”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⑩,亦不能有所中伤(11)。”其人曰:“奈地坏何(12)?”晓者曰:“地积块耳(13),”充塞四虚(14),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15),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16),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注释]

①崩坠——倒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④晓——开导。

⑤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⑥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⑦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⑧果——果然,果真。

⑨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⑩只使——即使。

(11)中伤——打中击伤。

(12)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1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14)四虚——四方。

(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

(16)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提示]

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肆』 一片荷花,一片荷叶,一个盒子,在翡翠中的寓意

您的问题,这样的玉雕件,寓意“和和美美”;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一定要好好保存!

『伍』 请问,这个艺术品叫什么有什么寓意谢谢

可能是木雕,寓意:(1)“吉祥如意”,图案上通作一童子手持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驮一宝瓶,瓶中插“戟”及“如意”③,借“戟”与“吉”,“象”与“祥”音相谐,意为“吉祥如意”;亦有以汉字“吉祥”配如意构成纹样者。

(2)“平安吉庆”。图案为花瓶之中插三支利戟,戟上悬挂一磬(一种古代乐器)。“瓶”与“平”,“戟”与“吉”,“磬”与“庆”谐音。瓶中安插“戟”、“磬”,即寓意“平安吉庆”。

(3)“八宝吉祥”以“法螺”、“**”、“莲花”(亦称“吉祥花”)“天盖”(亦称“白盖”)、“金鱼”、“宝瓶”(亦称“宝壶”、“舍利壶”)、“宝伞”、“盘长”(“长”一作“肠”,又称“八结”、“百结”)等八种吉祥物构成图案,每件物体上均缠有风带。寓意为吉祥如意、富贵长命。文献资料载:“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伞、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④另,“(蟒袍)花样则名目繁多,以二则团花为敬,有二龙团光者,有拱璧形者,有八吉祥者。”⑤

(4)“万事如意”,图案中通常以“万年青”、“”字和“柿子”、“如意”等物象组成。以“”与“万”,“柿”与“事”谐音以代“万事”。亦有不用柿子,仅以“”字为底纹,而上绘如意纹者。

(5)“年年如意”,图案由两条鲶鱼和如意构成图案。因“鲶”和“年”谐音,另此图案在物象的表现上将“如意”变形为“水纹”与“浪花”,如鱼在水,颇具新意。由莲花和鲤鱼组成的图案即谓“年年有余(鱼)”。

(6)“事事如意”,“事事”亦即“万事”或曰“一切之事”。通常以两个柿子或柿蒂的纹样来表现。相传柿树有七德:一为长寿;二为树荫大;三无鸟巢秽物;四无虫蚀;五叶彤而美艳,可供赏玩;六硕果累累;七落叶肥大可供书写(参见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故以“柿”谐“事”音之中加融入诸多吉庆美善内涵;再和“如意”之物象绘绣在一起,组成“事事如意”的吉祥图案。

(7)“如意连云”,亦称“如意云”,以浮动相连之流云构成图纹,或曰以“如意”之首端,或灵芝,或祥云纹饰,与“如意”之柄相互连结,构成祥云流动连结的图案、故名。清卫杰撰《蚕桑萃编》卷十“贡货花样式”目下即列有“如意连云”之名。

(8)“四合如意”,即以如意头为基本纹样,作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图案。1975年福建福州浮仓山宋墓出土的物品中,有褐色四合如意纹。磁州窑即产有白釉划花四合如意纹如意头形枕。

(9)“必定如意”,亦称“一定如意”。以“毛笔”、“墨锭”或“银锭”和“如意”等构成图纹,“笔”与“必”,“锭”和“定”均为谐音,合为一体,寓意为“必定如意”。

(10)“和合如意”,“和合”传说为两位仙人,即“寒山”、“拾得”,两人姓虽相异,但亲逾兄弟。两人同爱一姣好女子而彼此不知,及至寒山临婚,始知拾得亦爱恋其女,于是断然弃家出走,至苏州枫桥削发为僧,结庐修行。拾得知悉此情后,亦舍女往觅寒山,探得寒山茅庐之所,乃折一盛开花荷前往礼见,寒山见拾得远道寻来,喜出望外,恐其饥馁,急捧一食盒出迎,二人喜甚,俱为僧侣,开山立庙,称“寒山寺”。“寒山”、“拾得”二仙形象,常出现于画幅及工艺品中,两人蓬首笑面,著绿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借“荷”、“盒”谐“和”、“合”,取其“和谐合好”之寓意。此题材及纹饰多出现于民间图案之中,有大量实物传世。

(11)“四季如意”,画面以柿子、枇杷、葡萄、西瓜、石榴、荔枝、白藕等四季瓜果或梅、兰、竹、菊等四季花卉配合“如意”构成纹样。

(12)“路路顺利”,以两只或数只奔鹿构成图案。“鹿”在古代被目为祥瑞之兽,“鹿”不仅与“禄”谐音,而且与“路”谐音,数鹿并驰、畅行无阻,寓意为一帆风顺,四通八达。此外,还有“岁岁平安”、“百岁平安”、“平安多吉”、“九安同居”、“年年大吉”、“室上大吉”、“安居乐业”。

“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及“富贵寿考”之类的题材,是民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和最为喜尚的题材之一,也是磁州窑审美文化装饰题材中最富特色的题材之一。

(1)“五福捧寿”等,均流行于明清时期。所谓“五福”即指的五种福运。语出《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汉桓谭《新论》另有新解:“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通常以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组成圆形或方形图案。按“蝠”与“福”谐音,其与“寿”字组合,含有“富贵”、“长寿”之寓意。

(2)“历元五福”,旧历以冬至为一岁之始,平朔为一月之始,夜半为一日始。平朔、冬至同在夜半之一日称“历元”。借指新年。通常以“荔枝”、“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构成;借“荔枝”寓“历”,借“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寓意“元”和“五福”。其“五福”者,亦有以“寿桃”寓“寿”,“牡丹”寓“富”,“桂花”寓“贵”,“鹌鹑”或“鹿”寓“安”或“乐”及“石榴”寓“多子”构成。“五福”之具体蕴意,从汉桓谭撰《新论》之说。

(3)“天官赐福”亦称“受天福禄”。旧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民间传说是天官下降,赐福人间。因以之用作民间装饰图案。通常由天官和展翅飞翔之蝙蝠构成图纹。借“蝠”寓“福”。亦有天官手持字轴为纹饰者,上书“天官赐福”四字。广泛应用于民间器物绘饰雕塑及年画题材。

(4)“福从天降”图案以“蝙蝠”、“祥云”图纹构成,喻福运临门。

(5)“福寿如意”,多以“蝙蝠”、“佛手”、“桃子”及“如意”等构成吉祥图案。亦有以“寿”字代“桃”者,用“灵芝”代“如意”者。“蝠”、“佛”均与“福”字谐音;“桃”亦称“寿桃”,象征长寿,合为图案,寓意为“福寿如意”。明清时较为流行。

(6)“福禄相连”,“鹿”被视为古代之瑞兽,有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复五百年化为玄鹿之说。以“鹿”与“禄”谐意,故寓“官禄”、“俸禄”及“禄位”等。“禄”即古代官吏俸给之谓。“鹿”与“蝙蝠”组成图案,组成首尾相连之环形图案,即谓“福禄相连”。其他还有与“寿桃”合为一体者,金元以降则尤为盛行。

(7)“鹤寿延年”,民间视鹤为长寿之禽,故有“鹤寿”之说。《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观台磁州窑第3探方第5层出土,编号为110号的白釉白地黑花椭圆形枕所绘纹饰,即“鹤寿延年”。

(8)“松鹤遐龄”,亦称“松鹤同春”、“松鹤长春”、“鹤寿松龄”,画面以青松、仙鹤构成。松树长青不老,恒苍劲挺秀而延年;仙鹤传为千岁之禽,常翩跹起舞以遐龄。“松”、“鹤”均为长寿永年之物,合为一体,寓意吉祥长寿,则顺理成章。流行行于明清之际。

(9)“刘海戏蟾”,刘海为道教人物,相传其睹异人垒钱之危而悟道成仙。图案通常以刘海作童稚状,蓬发大口,身著博袖之衫,戏钓三足金蟾。因刘海被视为吉星福神,故绘饰以取富贵幸福之吉祥寓意。

(10)“八仙庆寿”,亦称“群仙庆寿”、“八仙祝寿”等。传统图案有以“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等相聚一起,把酒祝寿构成的。

『陆』 和田玉熊猫的寓意

古玉图案的涵义中国古玉图案,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传统心态。每一种图案都通过其表面的纹图,或谐琶、或象征、或含义,表达了一种而求幸福的愿望。现就古玉中常见的图案作一些介绍。1.福至心灵:蝙蝠、寿桃、灵芝。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的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明清圆雕件及玉牌子常用此图案。2.鹤鹿回春:鹤鹿与松树。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有富贵长寿之说。多见于玉插屏及玉牌子。貔貅貔貅古代瑞兽,又称之为避邪,短翼、卷尾、鬃须,是最强之催财风水用具。貔貅,粤音读作"皮休"。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而这种猛兽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为一角或两角的,身有长鬃卷起,有双角的,有独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还有些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像"等。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一般从事正业或偏行的人,都会在公司或营业的地方摆放一只貔貅,如赌博、股票、期货、金融、赛马、娱乐业、房地产等行业。玉意详解中国人自古就有佩玉的习惯,有的是出自爱好,有的是出自心中美好的祝愿。近年来佩带玉牌更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时尚。面对市场上各种体裁的玉佩,消费者感到无从选择。其实在和田玉的题材当中,大多都有明确的主题,这些主题可能出自一个点故,一个传说并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挂件上丰富的纹饰,多取长寿、祝福、快乐之寓意,一般的纹饰有人物、动物、花草、文字和其他一些图案。常见的有:佛、观音:挂件中的佛,常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它实际上是由一个叫契比和尚的形象塑造出来的。据史书记载,契比是五代时期明州(今浙江宁波人)人,经常手持锡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游化行乞,故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相传他身形肥大,衣着随便,言行不拘小节能预测吉凶,知晴雨,神秘莫测。后来梁祯明三年,契比坐化,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造塔供奉。因此其成为解脱一切烦恼的化身。而观音则被视为救苦救难之神,被视为慈悲的化身。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敬仰。人们佩戴此类的纹饰挂件是为了借佛、神的力量来保佑自身,祈求平安快乐。寿星:以南极仙翁托桃为纹饰,寓意幸福长寿。寿星是我国长寿的化身,现代玉雕常以其为素材,用来寄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童子:以古代儿童为纹饰,祝愿多子多福之意。龙、凤:龙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兽,凤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鸟。寓意吉祥。传说凤在中国民间代表女性,龙代表男性。他们搭配在一起寓意婚配吉祥。鱼:“鱼”与“余”谐音,表示富裕。比如:年年有余(鱼)、吉庆有余(鱼)等。蝠:“蝠”与“福”谐音,寓意幸福。例如:福在眼前(蝙蝠带一串铜钱)等。蟾:自古以来代表财富。常见的刘海戏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猴:“猴”与“侯”谐音。马和猴在一起,寓意马上封侯,封官进爵的意思。还有两只猴在一起,指“辈辈封侯”。十二生肖:生肖也称属象挂件,视为护身符可保佑平安、快乐。植物纹饰:植物纹饰常与动物纹饰相结合,产生丰富的图案和寓意,比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等。也有单独的植物纹饰,如:竹子,代表节节高;花,代表花开富贵;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代表人的气节性格。文字和图案纹饰:常用的文字和图案纹饰有寿、福、禄、喜、长命百岁等字样,及阴阳八卦卜吉纹饰等。寓意吉祥,平安。关于“吉祥如意”、“平安吉庆”即具有“吉祥”本体意义的题材,是“吉祥图案”开宗明义的题材:(1)“吉祥如意”,图案上通作一童子手持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驮一宝瓶,瓶中插“戟”及“如意”③,借“戟”与“吉”,“象”与“祥”音相谐,意为“吉祥如意”;亦有以汉字“吉祥”配如意构成纹样者。(2)“平安吉庆”。图案为花瓶之中插三支利戟,戟上悬挂一磬(一种古代乐器)。“瓶”与“平”,“戟”与“吉”,“磬”与“庆”谐音。瓶中安插“戟”、“磬”,即寓意“平安吉庆”。(3)“八宝吉祥”以“法螺”、“**”、“莲花”(亦称“吉祥花”)“天盖”(亦称“白盖”)、“金鱼”、“宝瓶”(亦称“宝壶”、“舍利壶”)、“宝伞”、“盘长”(“长”一作“肠”,又称“八结”、“百结”)等八种吉祥物构成图案,每件物体上均缠有风带。寓意为吉祥如意、富贵长命。文献资料载:“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伞、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④另,“(蟒袍)花样则名目繁多,以二则团花为敬,有二龙团光者,有拱璧形者,有八吉祥者。”⑤(4)“万事如意”,图案中通常以“万年青”、“”字和“柿子”、“如意”等物象组成。以“”与“万”,“柿”与“事”谐音以代“万事”。亦有不用柿子,仅以“”字为底纹,而上绘如意纹者。(5)“年年如意”,图案由两条鲶鱼和如意构成图案。因“鲶”和“年”谐音,另此图案在物象的表现上将“如意”变形为“水纹”与“浪花”,如鱼在水,颇具新意。由莲花和鲤鱼组成的图案即谓“年年有余(鱼)”。(6)“事事如意”,“事事”亦即“万事”或曰“一切之事”。通常以两个柿子或柿蒂的纹样来表现。相传柿树有七德:一为长寿;二为树荫大;三无鸟巢秽物;四无虫蚀;五叶彤而美艳,可供赏玩;六硕果累累;七落叶肥大可供书写(参见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故以“柿”谐“事”音之中加融入诸多吉庆美善内涵;再和“如意”之物象绘绣在一起,组成“事事如意”的吉祥图案。亦有以“狮”与“事”音相谐而指代“事”者,图案常作一童子肩扛“如意”,手持双柿;亦有肩扛“如意”而垂缀“双柿”者。还有将两个“如意”交叉,两旁配以“柿子”或狮子者;尤以生辰、庆贺、婚礼之器物常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7)“如意连云”,亦称“如意云”,以浮动相连之流云构成图纹,或曰以“如意”之首端,或灵芝,或祥云纹饰,与“如意”之柄相互连结,构成祥云流动连结的图案、故名。清卫杰撰《蚕桑萃编》卷十“贡货花样式”目下即列有“如意连云”之名。(8)“四合如意”,即以如意头为基本纹样,作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图案。1975年福建福州浮仓山宋墓出土的物品中,有褐色四合如意纹。磁州窑即产有白釉划花四合如意纹如意头形枕。(9)“必定如意”,亦称“一定如意”。以“毛笔”、“墨锭”或“银锭”和“如意”等构成图纹,“笔”与“必”,“锭”和“定”均为谐音,合为一体,寓意为“必定如意”。(10)“和合如意”,“和合”传说为两位仙人,即“寒山”、“拾得”,两人姓虽相异,但亲逾兄弟。两人同爱一姣好女子而彼此不知,及至寒山临婚,始知拾得亦爱恋其女,于是断然弃家出走,至苏州枫桥削发为僧,结庐修行。拾得知悉此情后,亦舍女往觅寒山,探得寒山茅庐之所,乃折一盛开花荷前往礼见,寒山见拾得远道寻来,喜出望外,恐其饥馁,急捧一食盒出迎,二人喜甚,俱为僧侣,开山立庙,称“寒山寺”。“寒山”、“拾得”二仙形象,常出现于画幅及工艺品中,两人蓬首笑面,著绿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借“荷”、“盒”谐“和”、“合”,取其“和谐合好”之寓意。此题材及纹饰多出现于民间图案之中,有大量实物传世。(11)“四季如意”,画面以柿子、枇杷、葡萄、西瓜、石榴、荔枝、白藕等四季瓜果或梅、兰、竹、菊等四季花卉配合“如意”构成纹样。(12)“路路顺利”,以两只或数只奔鹿构成图案。“鹿”在古代被目为祥瑞之兽,“鹿”不仅与“禄”谐音,而且与“路”谐音,数鹿并驰、畅行无阻,寓意为一帆风顺,四通八达。此外,还有“岁岁平安”、“百岁平安”、“平安多吉”、“九安同居”、“年年大吉”、“室上大吉”、“安居乐业”。“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及“富贵寿考”之类的题材,是民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和最为喜尚的题材之一,也是磁州窑审美文化装饰题材中最富特色的题材之一。(1)“五福捧寿”等,均流行于明清时期。所谓“五福”即指的五种福运。语出《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汉桓谭《新论》另有新解:“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通常以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组成圆形或方形图案。按“蝠”与“福”谐音,其与“寿”字组合,含有“富贵”、“长寿”之寓意。(2)“历元五福”,旧历以冬至为一岁之始,平朔为一月之始,夜半为一日始。平朔、冬至同在夜半之一日称“历元”。借指新年。通常以“荔枝”、“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构成;借“荔枝”寓“历”,借“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寓意“元”和“五福”。其“五福”者,亦有以“寿桃”寓“寿”,“牡丹”寓“富”,“桂花”寓“贵”,“鹌鹑”或“鹿”寓“安”或“乐”及“石榴”寓“多子”构成。“五福”之具体蕴意,从汉桓谭撰《新论》之说。(3)“天官赐福”亦称“受天福禄”。旧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民间传说是天官下降,赐福人间。因以之用作民间装饰图案。通常由天官和展翅飞翔之蝙蝠构成图纹。借“蝠”寓“福”。亦有天官手持字轴为纹饰者,上书“天官赐福”四字。广泛应用于民间器物绘饰雕塑及年画题材。(4)“福从天降”图案以“蝙蝠”、“祥云”图纹构成,喻福运临门。(5)“福寿如意”,多以“蝙蝠”、“佛手”、“桃子”及“如意”等构成吉祥图案。亦有以“寿”字代“桃”者,用“灵芝”代“如意”者。“蝠”、“佛”均与“福”字谐音;“桃”亦称“寿桃”,象征长寿,合为图案,寓意为“福寿如意”。明清时较为流行。(6)“福禄相连”,“鹿”被视为古代之瑞兽,有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复五百年化为玄鹿之说。以“鹿”与“禄”谐意,故寓“官禄”、“俸禄”及“禄位”等。“禄”即古代官吏俸给之谓。“鹿”与“蝙蝠”组成图案,组成首尾相连之环形图案,即谓“福禄相连”。其他还有与“寿桃”合为一体者,金元以降则尤为盛行。1974年松花江下游奥里米金墓出土的玉透雕牌上,即雕凿有一对赤鹿,其公鹿长角弓背,傲然伫立;母鹿则回眸凝望,温文驯顺。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点。此表明少数民族的饰物中亦于宋元时期即有了吉祥图案的发端。此已得到了诸多出土文物的证明。(7)“鹤寿延年”,民间视鹤为长寿之禽,故有“鹤寿”之说。《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观台磁州窑第3探方第5层出土,编号为110号的白釉白地黑花椭圆形枕所绘纹饰,即“鹤寿延年”。有诗云:“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⑥故图案以“仙鹤”和“寿桃”或“桃花”构成吉祥图案,寓意延年益寿。明清时期甚为流行。(8)“松鹤遐龄”,亦称“松鹤同春”、“松鹤长春”、“鹤寿松龄”,画面以青松、仙鹤构成。松树长青不老,恒苍劲挺秀而延年;仙鹤传为千岁之禽,常翩跹起舞以遐龄。“松”、“鹤”均为长寿永年之物,合为一体,寓意吉祥长寿,则顺理成章。流行行于明清之际。(9)“刘海戏蟾”,刘海为道教人物,相传其睹异人垒钱之危而悟道成仙。图案通常以刘海作童稚状,蓬发大口,身著博袖之衫,戏钓三足金蟾。因刘海被视为吉星福神,故绘饰以取富贵幸福之吉祥寓意。也有将这一图案称之为“刘海洒钱”者,借以讽喻人的捐弃功名,抛却利禄,粪土金钱。明无名氏《天水冰山录》记严嵩被籍没的衣物中即有“金厢大凤‘刘海戏蟾’首饰一副”。(10)“八仙庆寿”,亦称“群仙庆寿”、“八仙祝寿”等。传统图案有以“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等相聚一起,把酒祝寿构成的。多用于民间男女巾帽、衣裙、挂佩、首饰等。亦有以八只“仙鹤”翩翩飞舞,借“仙鹤”之“仙”以指代“八仙”之“仙”的;另说仙人多乘鹤遨翔,云游四海,即以其坐骑之“仙鹤”而代之。另,如果八仙翘首仰望云天之中乘鹤翔翥之寿星,则称“八仙仰寿”或“八仙拱寿”。此外,以“福、禄、寿”为题材的“吉祥图案”还有:“龟鹤齐龄”、“三多九如”,“三多”者,即“多寿、多福、多子孙。”“九如”者,《诗经.小雅.鹿天》载:“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皆祯祥之征。“金玉连发”、“金玉满堂”、“满堂富贵”、“玉堂富贵”、“天仙寿芝”、“福寿双全”、“福寿相连”、“寿山福海”、“长生不老”(此为“落花生构成图案,花生俗称“长生果”,其根绵绵不断,果实累累,故名)、“云芝瑞草”(以“祥云”、“灵芝”等构成吉祥图案)、“万福万寿”(以“”和“寿”等汉字构成吉祥图案)、“福寿绵长”、“芝草延年”、“福寿万年”、“长命富贵”、“富贵寿考”、“富贵白头”(以“牡丹花”、“桂花”及“白头鸟”构成吉祥图案)、“富贵万代”、“长寿白头”(以“月季花”或“金盏花”、“寿石”及“白头鸟”构成图纹)、“圆寿字”亦称“团寿字”(以变体的篆书“寿”字构成吉祥图案)、“麻姑献寿”(以仙女“麻姑”梳髻簪花、手持仙桃等为吉祥图案)、“齐眉祝寿”(以“梅花”、“翠竹”及“绶带鸟”等构成吉祥图案。“齐眉”,典出《东观汉记.梁鸿传》,后以“举案齐眉”喻夫妻互敬互爱;“齐眉祝寿”喻夫妻祷祝长寿;)、“青鸾献寿”(以“青鸾鸟”,“寿桃”或“寿”字构成吉祥图案,)等等不一而足。夫妻关系乃维系封建社会秩序的“五伦”关系之一。《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即是“五伦”关系的道德准则。而民间“吉祥图案”所表现的“吉祥寓意”,的则是夫妻恩爱、“并蒂同心”、“同谐到老”的题材:(1)“并蒂同心”,亦称“芙蓉同心”。以并蒂莲构成吉祥图案。并蒂莲为荷花之一品种,两花出自一蒂。唐诗人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之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即咏此。图案常以一段白藕生出若干莲叶及莲花,藕上有孔,表示通心,而“通”、“同”之音相谐,寓意夫妻恩爱,形影相随,同心到老。流行于明清时期器物。(2)“同心结方胜”,亦称“同心永结”,以“方胜”、“双喜”构成吉祥图案。“方胜”为两个菱形互相联结,寓意“同心”。取“良缘喜结”、“琴瑟和谐”之吉祥蕴意。《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载潘金莲之汗巾,即绣有“十样锦”、“同心结方胜地”等吉祥纹饰。(3)“因和得偶”,以“荷花”、“莲蓬”及“白藕”构成吉祥图案。“荷”与“和”、“藕”与“偶”均为谐音,寓意为天配良缘、夫妻和睦。(4)“同偕到老”,以“铜盆”、“铜镜”和“鞋子”等构成吉祥图案。因“铜”与“同”、“鞋”与“偕”皆为谐音,寓意夫荣妻贵,琴瑟和谐。多用于民间男女巾帽、衣裙及挂佩诸物。(5)“青梅竹马”,以“天竹”、“腊梅”构成吉祥图案。藉“梅花”代“青梅”,“天竹”代“天马”,寓音夫妇两小无猜、相敬相爱。此外,还有“白头富贵”、“鸳鸯戏水”、“满池娇”等,均是此类题材的吉祥图案。人类对于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的生殖现象,历来是大为宣扬的,因此,以多子多孙、瓜瓞绵绵为题材的吉祥图案也是丰富多彩的:(1)“麒麟送子”,亦称“玉麒天赐”。以童子跨骑麒麟构成吉祥图案。童子戴冠着袍,一手持莲,一手持笙;以“莲”、“笙”寓意为“连生”,人类理想之灵兽麒麟自天而降,喜送贵子。流行于清代器物。(2)“榴开百子”,亦称“百子同室”。以“石榴”构成吉祥图案。石榴一果多子,民间借以喻“多子”。取共子孙繁衍,绵延不断之吉祥寓意。(3)“子孙万代”,以“葫芦”和“葫芦藤蔓”或“”字构成吉祥图案,“葫芦”为多籽植物,借喻为子孙繁衍;“蔓”、“”和“万”谐音,藤蔓缠绕、盘曲绵长,寓意万代久长之意。另有以“石榴”、“竹笋”构成吉祥图案者,寓意与此相类。明清较为流行。(4)“宜子孙”,所谓:“宜子孙”,为吉祥语,谓妇人宜于生育、子嗣不断。吉祥图案多以“生色”之法,表现“萱草”吉祥图案。萱草又名“黄花草”、“金针菜”。古代传说妇女妊娠期佩其花可生男;故“萱草”又名“宜男花”。另,安徽合肥乌龟墩东汉墓出土的金质坠饰,即作篆体汉字“宜子孙”,为吉祥纹饰。可见此吉祥图由来已久。(5)“宜男多子”,亦称“宜男萱寿”、“萱寿延龄”。以“萱草”、“石榴”构成吉祥图案。另亦有以“寿石”、“萱草”配合成吉祥纹饰者。除上述寓意为子孙满堂外,还兼吉祥长寿之意。另,模印瓷塑男性胖娃娃,亦为“宜男多子”之表现。磁州窑之“白地黑花孩儿枕”即表现的此种吉祥寓意。(6)“瓜瓞绵绵”,“瓜瓞”,即大瓜与小瓜,喻子孙昌茂,繁衍不息。图案通常以“蝴蝶”、“瓜”和“瓜蔓”等构成。多用于民间男女衣服、首饰及挂佩等。流行于明清时期。此外还有“早生贵子”(以“红枣”或“枣树”、“桂圆”构成吉祥图案),“福增贵子”(图案通常以“桂树”或“桂花”及“蝙蝠”来表现)及“连生贵子”等等不一而足。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所谓科场得意,金榜题名,官运亨通之类的题材也是吉祥图案所包蕴的一个重要方面:(1)“喜报三元”,图案通常以“喜鹊”栖于“桂圆”树枝上引颈鸣啾构成。磁州窑饴釉白地黑花喜鹊纹桂圆面虎枕即是一例。“桂圆”三枚,寓意“三元”。“三元”者,为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这三级考试的第一名:即称“解元”、“会元”、“状元”。图案亦有于三枚荔枝或三枚香橼⑦旁绣一嘉蛛。取意相同。(2)“状元及第”、殿试第一名即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殿试后列榜有甲、乙次第,通常前三名由天子赐进士及第,后七名赐进士出身。图案通常以戴冠童子乘龙构成。“冠”与“官”谐音,戴冠寓言为高中。童子乘龙即“独占鳌头”而喻“状元”及第。(3)“一路连科”,封建社会科考之中连连及第谓之“连科”。“一路连科”,意即闱场得意,一路顺风。图案中通常以“鹭鸶”(白鹭)、“莲花”、“荷叶”及“芦苇”等构成一幅池塘小景。磁州窑白釉铁锈花一路传胪纹枕即是此意。以“一鹭”寓意“一路”,“芦”与“胪”谐音。科考之殿试由天子钦定并至殿宣唱,唱毕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侍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借寓“连科”和“传胪”之意。(4)“黄甲传胪”,亦称“二甲传胪”。明代称殿试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二甲传胪”即高榜中元。由于及第者名单多用黄纸书写,故又称“黄甲”。宋人华岳《王诸同舍》诗:“三举不登黄甲去,两庠空笑白丁归。”即谓此。图案通常以二只“鸭子”或“二只螃蟹”和“芦苇”等构成。回“鸭”、“甲”谐音,二只鸭子寓意为“二甲”;“蟹”有甲壳,亦寓意为“甲”。(5)“杏林春燕”,以“杏树”数枝或“杏花”数朵及“飞燕”一对构成图案,明清以科举取士,规定每年二月进士考试,其时正值杏花开放,故“杏花”有“及第之花”的美誉。又殿试中第者,将受皇帝赐宴。燕为知春瑞禽,又与“宴”谐音,宴意为“进士及第”。(6)“蟾宫折桂”,亦称“蟾宫桂兔”。古代科考夺魁即称“蟾宫折桂”。图案以“蟾蜍”、“桂树”及“玉兔”等构成月中仙境。(7)“兰桂齐芳”,亦称“桂子兰孙”、“兰桂胜芳”,以“兰花”及“桂花”构成吉祥图案。因东晋名士谢安将子侄比作“芝兰”,五代窦禹钧教五子俱成功名,人称贵(桂)子,合称“五桂”。后即以“兰桂齐芳”为吉语。《红楼梦》第一二O回即有“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图案多以“生色”为表现手法此外,还有“一甲一名”(图案通常以一只“鸭”或一只“蟹”加带“芦苇”组成)、“状元祝寿”(图案以“香橼”、“翠竹”、“绶带鸟”构成)、“五子夺魁”(图案有五个童子争夺一盔帽组成)、“五子登科”(图案以一只“雄鸡”及五只“雏鸡”同处于“鸡窝”构成,相传五代燕山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均中举人科,名扬天下。后世喻后辈学业有成、科场得意为“五子登科”)、“一品清廉”(图案以一枝“莲花”及若干莲叶构成)、“洞天一品”(图案以“太湖石”构成。以太湖石有瘦、透、漏等特征,故名)、“一品当朝”(图案以“仙鹤”、“水浪”和“朝日”构成,以仙鹤为羽族之长,为文官一品“补子”之图案,有“一品鸟”之称)、“官上加官”,(其图案或则“鸡冠花”下立一“雄鸡”,或则“鸡冠花”下横“螃蟹”,或则“鸡冠花”下栖一“蝈蝈”,俱寓意“官上加官”)。此外还有“平升三级”、“高冠晋爵”和“马上得利”等。

『柒』 带有寓意的词语

1、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2、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3、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3、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4、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5、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6、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7、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定离开。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毛遂自荐: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平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平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平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办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当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9、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10、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11、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2、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13、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14、 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15、 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16、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17、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8、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19、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20、杞人忧天
出处:《列子·天瑞》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踏,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捌』 读一个寓言故事,把故事的精彩情节和故事的寓意写下来。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战国时期,楚襄王统治楚国时,国势不振。楚王和重要的大臣都荒淫无能。他们一直沉溺于奢侈享乐之中。大臣庄辛预见到楚国会发生危险。一天他劝谏楚王说:" 陛下,无论你走到哪儿,身旁总是那些奉承你的人,他们想尽办法让您高兴,您就忘了处理国事。长此以往,国家迟早会灭亡的。"
楚王大怒:"大胆!你居然用这样恶毒的话来诅咒我的国家,蓄意挑起人民的不满!" 庄辛解释说:"我不敢诅咒楚国,但我可以预言楚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庄辛见楚王如此宠信那些腐败的大臣,相信楚国必定要亡国。于是他向楚王请求离开楚国,到赵国居住一段时候。
楚王同意了,他便到赵国去了。五个月之后,秦君果然派军入侵楚国,占领了大片土地。楚王被迫流亡。这时,他想起了庄辛的劝谏,于是派人接庄辛回来。楚王见了庄辛,便问:"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丢了羊,就把羊圈修好,不算迟。" 然后他提出许多如何重振国家,收复失地的好谋略。楚王非常高兴。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玖』 木雕的寓意

(1)“吉祥如意”,图案上通作一童子手持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驮一宝瓶,瓶中插“戟”及“如意”③,借“戟”与“吉”,“象”与“祥”音相谐,意为“吉祥如意”;亦有以汉字“吉祥”配如意构成纹样者。

(2)“平安吉庆”。图案为花瓶之中插三支利戟,戟上悬挂一磬(一种古代乐器)。“瓶”与“平”,“戟”与“吉”,“磬”与“庆”谐音。瓶中安插“戟”、“磬”,即寓意“平安吉庆”。

(3)“八宝吉祥”以“法螺”、“**”、“莲花”(亦称“吉祥花”)“天盖”(亦称“白盖”)、“金鱼”、“宝瓶”(亦称“宝壶”、“舍利壶”)、“宝伞”、“盘长”(“长”一作“肠”,又称“八结”、“百结”)等八种吉祥物构成图案,每件物体上均缠有风带。寓意为吉祥如意、富贵长命。文献资料载:“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伞、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④另,“(蟒袍)花样则名目繁多,以二则团花为敬,有二龙团光者,有拱璧形者,有八吉祥者。”⑤

(4)“万事如意”,图案中通常以“万年青”、“”字和“柿子”、“如意”等物象组成。以“”与“万”,“柿”与“事”谐音以代“万事”。亦有不用柿子,仅以“”字为底纹,而上绘如意纹者。

(5)“年年如意”,图案由两条鲶鱼和如意构成图案。因“鲶”和“年”谐音,另此图案在物象的表现上将“如意”变形为“水纹”与“浪花”,如鱼在水,颇具新意。由莲花和鲤鱼组成的图案即谓“年年有余(鱼)”。

(6)“事事如意”,“事事”亦即“万事”或曰“一切之事”。通常以两个柿子或柿蒂的纹样来表现。相传柿树有七德:一为长寿;二为树荫大;三无鸟巢秽物;四无虫蚀;五叶彤而美艳,可供赏玩;六硕果累累;七落叶肥大可供书写(参见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故以“柿”谐“事”音之中加融入诸多吉庆美善内涵;再和“如意”之物象绘绣在一起,组成“事事如意”的吉祥图案。

(7)“如意连云”,亦称“如意云”,以浮动相连之流云构成图纹,或曰以“如意”之首端,或灵芝,或祥云纹饰,与“如意”之柄相互连结,构成祥云流动连结的图案、故名。清卫杰撰《蚕桑萃编》卷十“贡货花样式”目下即列有“如意连云”之名。

(8)“四合如意”,即以如意头为基本纹样,作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图案。1975年福建福州浮仓山宋墓出土的物品中,有褐色四合如意纹。磁州窑即产有白釉划花四合如意纹如意头形枕。

(9)“必定如意”,亦称“一定如意”。以“毛笔”、“墨锭”或“银锭”和“如意”等构成图纹,“笔”与“必”,“锭”和“定”均为谐音,合为一体,寓意为“必定如意”。

(10)“和合如意”,“和合”传说为两位仙人,即“寒山”、“拾得”,两人姓虽相异,但亲逾兄弟。两人同爱一姣好女子而彼此不知,及至寒山临婚,始知拾得亦爱恋其女,于是断然弃家出走,至苏州枫桥削发为僧,结庐修行。拾得知悉此情后,亦舍女往觅寒山,探得寒山茅庐之所,乃折一盛开花荷前往礼见,寒山见拾得远道寻来,喜出望外,恐其饥馁,急捧一食盒出迎,二人喜甚,俱为僧侣,开山立庙,称“寒山寺”。“寒山”、“拾得”二仙形象,常出现于画幅及工艺品中,两人蓬首笑面,著绿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借“荷”、“盒”谐“和”、“合”,取其“和谐合好”之寓意。此题材及纹饰多出现于民间图案之中,有大量实物传世。

(11)“四季如意”,画面以柿子、枇杷、葡萄、西瓜、石榴、荔枝、白藕等四季瓜果或梅、兰、竹、菊等四季花卉配合“如意”构成纹样。

(12)“路路顺利”,以两只或数只奔鹿构成图案。“鹿”在古代被目为祥瑞之兽,“鹿”不仅与“禄”谐音,而且与“路”谐音,数鹿并驰、畅行无阻,寓意为一帆风顺,四通八达。此外,还有“岁岁平安”、“百岁平安”、“平安多吉”、“九安同居”、“年年大吉”、“室上大吉”、“安居乐业”。

“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及“富贵寿考”之类的题材,是民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和最为喜尚的题材之一,也是磁州窑审美文化装饰题材中最富特色的题材之一。

(1)“五福捧寿”等,均流行于明清时期。所谓“五福”即指的五种福运。语出《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汉桓谭《新论》另有新解:“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通常以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组成圆形或方形图案。按“蝠”与“福”谐音,其与“寿”字组合,含有“富贵”、“长寿”之寓意。

(2)“历元五福”,旧历以冬至为一岁之始,平朔为一月之始,夜半为一日始。平朔、冬至同在夜半之一日称“历元”。借指新年。通常以“荔枝”、“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构成;借“荔枝”寓“历”,借“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寓意“元”和“五福”。其“五福”者,亦有以“寿桃”寓“寿”,“牡丹”寓“富”,“桂花”寓“贵”,“鹌鹑”或“鹿”寓“安”或“乐”及“石榴”寓“多子”构成。“五福”之具体蕴意,从汉桓谭撰《新论》之说。

(3)“天官赐福”亦称“受天福禄”。旧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民间传说是天官下降,赐福人间。因以之用作民间装饰图案。通常由天官和展翅飞翔之蝙蝠构成图纹。借“蝠”寓“福”。亦有天官手持字轴为纹饰者,上书“天官赐福”四字。广泛应用于民间器物绘饰雕塑及年画题材。

(4)“福从天降”图案以“蝙蝠”、“祥云”图纹构成,喻福运临门。

(5)“福寿如意”,多以“蝙蝠”、“佛手”、“桃子”及“如意”等构成吉祥图案。亦有以“寿”字代“桃”者,用“灵芝”代“如意”者。“蝠”、“佛”均与“福”字谐音;“桃”亦称“寿桃”,象征长寿,合为图案,寓意为“福寿如意”。明清时较为流行。

(6)“福禄相连”,“鹿”被视为古代之瑞兽,有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复五百年化为玄鹿之说。以“鹿”与“禄”谐意,故寓“官禄”、“俸禄”及“禄位”等。“禄”即古代官吏俸给之谓。“鹿”与“蝙蝠”组成图案,组成首尾相连之环形图案,即谓“福禄相连”。其他还有与“寿桃”合为一体者,金元以降则尤为盛行。

(7)“鹤寿延年”,民间视鹤为长寿之禽,故有“鹤寿”之说。《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观台磁州窑第3探方第5层出土,编号为110号的白釉白地黑花椭圆形枕所绘纹饰,即“鹤寿延年”。

(8)“松鹤遐龄”,亦称“松鹤同春”、“松鹤长春”、“鹤寿松龄”,画面以青松、仙鹤构成。松树长青不老,恒苍劲挺秀而延年;仙鹤传为千岁之禽,常翩跹起舞以遐龄。“松”、“鹤”均为长寿永年之物,合为一体,寓意吉祥长寿,则顺理成章。流行行于明清之际。

(9)“刘海戏蟾”,刘海为道教人物,相传其睹异人垒钱之危而悟道成仙。图案通常以刘海作童稚状,蓬发大口,身著博袖之衫,戏钓三足金蟾。因刘海被视为吉星福神,故绘饰以取富贵幸福之吉祥寓意。

(10)“八仙庆寿”,亦称“群仙庆寿”、“八仙祝寿”等。传统图案有以“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等相聚一起,把酒祝寿构成的。

夫妻关系乃维系封建社会秩序的“五伦”关系之一。《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即是“五伦”关系的道德准则。而民间“吉祥图案”所表现的“吉祥寓意”,更多的则是夫妻恩爱、“并蒂同心”、“同谐到老”的题材:

(1)“并蒂同心”,亦称“芙蓉同心”。以并蒂莲构成吉祥图案。并蒂莲为荷花之一品种,两花出自一蒂。唐诗人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之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即咏此。图案常以一段白藕生出若干莲叶及莲花,藕上有孔,表示通心,而“通”、“同”之音相谐,寓意夫妻恩爱,形影相随,同心到老。流行于明清时期器物。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