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壮族糍粑寓意

壮族糍粑寓意

发布时间: 2021-03-15 11:13:32

1. 壮族的特色美食

我国的广西全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早在秦汉时期壮族就已经在广西生息繁衍,悠久的民族历史使得壮族在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色的同时,还形成了许多独有的特色民族食物。在这里我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壮族的特色美食吧。

壮族生榨米粉、汤粉

广西人喜爱吃粉,这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广西的粉也是闻名全国,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广西的粉,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等等,这些粉能够使得其在全国出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味可口。那么作为广西境内人数众多的壮族,其美味的特色食品自然也有粉的一席之地了。壮族的特色粉类食品,叫做生榨米粉、汤粉。其中汤粉是壮族人最为普遍的饮食。壮族米粉、汤粉的制作方式简单快捷,味道香鲜可口,因而深受欢迎。

五色糯米饭

这是壮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了。由于糯米饭有五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因此被称之为五色糯米饭。此外,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人在农历三月初三的传统食物,吃这道菜,象征着美好的寓意

鱼生

壮族人喜食水产,鱼生就是生鱼片。在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中,有着壮族吃鱼生的相关记载,可见壮族人吃鱼生的悠久历史,以及壮族对于水产的喜爱。

除了上述的美食之外,壮族还有许多的美食,例如芭蕉叶糍粑、发糕、田螺等等,还希望大家有机会到广西,亲自尝一尝壮族兄弟姐妹做的美食吧。

2. 壮族有哪些习俗

做 糍 粑

解放前、后,桂中地区上林、忻城、来宾等地村民凡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婚嫁喜事等兴做糍粑。糍粑作小吃或礼品送人。

糍粑,系用上等糯米经浸泡,蒸熟后,将其倒入粑粑坎(石头凿成)里(如图)两人用木锤来回、上下地舂(锤),舂至无饭粒后,将其绞放在抹有食油(防粘桌)的桌面上,根据大小需要,捏成粑粑团,用手按压整理成碗口大的圆饼。糍粑可以保存十几天不会变质,食时将其在碳火上烘烤片刻,回软后即可拌糖拌菜或素食。糍粑还可以切成颗粒状的糍粑丁煮糖水食或泡水回软后用油煎的别有风味的佐餐。

舂 墙

桂中地区上林、忻城、来宾等地旧时农村的住房多是泥舂的泥墙房,如今恐怕很多人只留在模糊的记忆中了。

舂墙的工具(如图)有:墙板、墙锤、墙铲、钩担、练板、泥箕、吊尺、水平尺、泥筛等。

舂墙时,先将墙板放在预先打好的地基上面,安好地龙天龙,把墙板扎好,即可往板内倒泥,倒一层舂紧一层,舂好一板,卸下墙板,再用细泥把墙两边补平,使其平整。

染 衣

旧时桂中地区上林、忻城、来宾等地因经济条件所限,人们穿着较为简单,穿的衣服有自己织的“家机布”缝的,有买“大鹏白”做的。这些都是白布,易脏,其他颜色的穿久了易褪色,所以都喜欢染一染使它翻新,像刚缝制的一样,因而家家户户都种蓝靛自制燃料。

自制蓝靛染土白布也是农村壮族妇女的传统手艺。妇女大多种蓝靛,春种夏收,投入大水缸,浸至水变蓝色且起泡沫,捞渣留水,投入适量石灰,用竹笼(猪仔笼)在缸中上下抖动百次左右,使水溶成淀液,待沉淀后弃水即成染料。

染布:先将有碱性的草木烧成灰,滤水盛入大缸(如图),投适量蓝靛搅匀,过数天,然后反复投布,反复晾晒若干次,染至蓝黑色(理想为准),最后用大石板将布滚压滑溜便可裁衣。

补 锅

旧时,桂中地区村民,烹、煮、炒、焗、煲的炊具都是生铁铸造的,使用久了都会损坏和破裂,丢掉又可惜,买新的又花钱。因此,很多人把它补一补,再用上几年,既省钱又方便,所以农村就有了补锅这个行业。

当时来补锅师傅多是外地来的,他们能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串村走寨,风餐露宿,每到一处村寨,选择一处空地做临时工场立即作业。

补锅工具有:一只小风箱、一只熔铸炉、一些铁枝、铁钳、废锅片、熔化杯、少许木炭等等(如图)。摆好工具后,由一伙计到村头巷尾去叫喊:补锅啊!谁家有烂锅拿来补啊!补锅……

经这么一喊,有烂锅的人,纷纷拿到工场,一时间,小小的工场就推满各种烂锅。

补锅开始,先将木炭和碎锅片放入熔化炉里,点火,拉动风箱鼓风,加热熔化铁片使其成为液态铁水。再在铁锅的烂处清理缺口。用钢匙从熔化杯里舀出一勺铁水,倒在用草灰铺垫的隔垫片上,将铁水从锅底的烂处下面压上,另一只手用隔垫从上面按下,铁珠在缝口处挤压扁平,封住了缺口,最后刷层泥浆,如缝口大,可连续操作。收劳务费按用勺铁水多少而定的。

童 趣

城里的儿童不一定了解农村儿童的乐趣,其实各有其乐;当今的农村儿童不一定了解旧时农村儿童的乐趣,其实当年也其乐无穷。以玩具为例,提起玩具,现在的人定会想:商店出售的洋娃娃、小狗小猫、小火车、小飞机、滑板滑轮车,还有遥控的飞机、坦克……变形金刚等等。

现要说的是过去孩子们就地取材,自作自制、自娱自乐的土玩具。这些玩具有竹制、纸制的等等(如图)。各种各样,品种多极了。现刊发文图,想让成年人回想少年的童趣,唤起熟悉的回忆,让广大村民和当今的农村儿童了解社会昨天和今天的变迁。

套 鸟

套鸟是桂中地区上林、忻城、来宾等地旧时儿童们爱玩的一种乐趣。每套住一只鸟,既好玩又得食,真是高兴又快活。

套鸟的套子有:竹桩、竹弓、竹筛、树勾、踩棍、诱饵(谷子或玉米)等(如图)。

装套时将竹弓板回,用踩棍别住套绳,在踩棍下放置一串诱饵,靠近竹桩的一段套绳打上一个“猪脚套”(活套子),平放在诱饵上,小鸟远远见套架上有谷穗,便飞来觅食,当降落时踩在踩棍上,踩棍跌落,竹弓迅速弹出,觅食的小鸟还未反应过来,脚已被猪脚套套住了。

除了套鸟外,还有一种成年人玩的套鸟法,不同的是不同诱饵引诱贪食者,而是学雌鸟的叫声,专套那些争风吃醋的好斗者。当然,现在提倡爱鸟、护鸟,这些只是童年的回忆。

3. 壮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图库],广东[图库]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解放后称“僮”。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1957年《壮文方案》被国务院批准,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

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习俗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食俗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把,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

节庆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

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年初一喝糯米甜酒、吃汤圆(一种不带馅的元宵,煮时水里放糖),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

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

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

4. 打糍粑的由来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

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

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

5. 南宁白色糍粑的由来

糍粑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糍粑的主要原材料有糯米和糖,而其口感软糯香甜,米香十足。糍粑是传统特色食品之一,有的地方又叫做年糕,有象征着喜庆、团圆、丰收的寓意。年糕的吃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可煎可炸,常见的有红糖糍粑、香煎糍粑等。

中文名南宁糍粑 主要食材糯米粉、米粉、白萝卜


  • 1用料

  • 2做法

  • 1用料

    编辑

    材料

    糯米粉、米粉

    白萝卜

    炸豆腐

    青蒜

    2做法

    编辑

    1. 萝卜刨丝,青蒜豆腐切碎

    2. 放糖、盐、酒、酱油搅拌均匀,平时炒菜喜欢怎么放就怎么加

    3. 加水和糯米粉,超市的糯米粉太粘,最好糯米粉和大米粉2:1混合,如果是自己用糯米磨的粉就不用混了,至于加多少水…我只能告诉你跟着感觉走

    4. 像搓汤圆一样,千万不要像我一样贪心放太多馅蒸了裂开…你也可以搓成正方形…然后烧开水以后上锅中火蒸15分钟

    5. 蒸出来是这个样子

    6. (番外)你还可以放豆角肉末馅

    7. 也好吃

6. 糍粑是什么意思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因地方差异,有的也用竹来代替)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
糍粑,是南方各族的小吃,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

7. 糍粑的由来

糍粑,有些地方也叫年糕、粑糍。用糯米制作而成,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在南方许多地区,人们习惯于在春节前制作,春节期间和春节之后食用。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吴王令他率人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自知自己结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难以容他。回营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苏州八个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竟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年糕以苏州观前街的稻香村年糕为最佳品。这儿有猪油年糕和果仁红、白糖年糕。做年糕所用的糯米粉细而甜,色泽白亮,制成的年糕蒸煮煎都可,吃起来又香又甜。猪油年糕又有玫瑰、桂花、枣泥等四个品种,其共同特点是色泽鲜亮,肥润香糯,久吃不厌。我国人民吃的年糕有南式、北式之分,苏州年糕是南式年糕中很受欢迎的名特产品。

制作原料:糯米10千克(有的地方掺些普通大米、黄米、糯玉米等)。

制作方法:在南方一些地区,制作糍粑又叫作“打糍粑”,每年冬至前一个月家家户户便开始碾好糯米,准备干柴,准备做糍粑。不少地方将做糍粑当作一项协作活动,也是一项吉祥如意的事。由村里的长者统一安排日期,排定顺序,互助进行。必须赶在冬至这一天之前做成。据说冬至这一天将做好的糍粑用水漂起来,可一直保留到第二年春天而不会变质。制作时将上好的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24小时,然后滤干上笼屉大火蒸熟,后放入木桶内用木棍反复杵打和搅拌成泥状,然后做成直径20厘米、厚约3厘米的圆饼,放凉变硬后放清水中浸泡储存。食时可切条蒸食、炸食、烤食、煮食、炒食、煨食均可,其味细腻香甜。做糍粑讲究糯米的质量、水质以及制作的季节。一般在冬季制作为好。以湖北鄂州华容一带的糍粑最为出色。

特点:柔软细腻,香甜可口,食用方便,是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8. 糍粑的来历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吴王令他率人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自知自己结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难以容他。回营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苏州八个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竟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年糕以苏州观前街的稻香村年糕为最佳品。这儿有猪油年糕和果仁红、白糖年糕。做年糕所用的糯米粉细而甜,色泽白亮,制成的年糕蒸煮煎都可,吃起来又香又甜。猪油年糕又有玫瑰、桂花、枣泥等四个品种,其共同特点是色泽鲜亮,肥润香糯,久吃不厌。我国人民吃的年糕有南式、北式之分,苏州年糕是南式年糕中很受欢迎的名特产品。

9. 糍粑的做法及象征的寓意和团子的

糍粑用优质的糯米,主要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用浸泡的糯米磨浆,脱水后蒸熟,揉成大小相近的一个个团子,粘上糍粑粉即可食用。
另一种把浸泡透的糯米蒸熟倒入石臼打,一般要两人合作轮流打,另再一个人帮助翻动糯米团,直至打烂
。这样用时较长,打出的糍粑有粘性又有韧性,粘上不同口味的糍粑粉,耐人寻味。因此,后一种做法更普遍。
再说糍粑粉也有各种口味,主要分为甜和咸的。甜的可加黄豆粉、观音豆沙、花生粉。咸的可用槟榔芋、笋、豆腐干。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