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日本料理典故

日本料理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3-15 07:22:32

『壹』 家里有一把七十来年的日本料理刀,请问值钱吗

日本最有名的菜刀的品牌是西日本的“京都的有次包丁”,东日本的“正本包丁”。
您说的这个“丸高包丁”在日本好像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不过如果有什么典故,作为文物是否有文物价值就不知道了。

『贰』 潍坊有家日料店,叫潍坊什么满日式居酒屋 那个字念什么啊

潍坊“円”(yuan
二声)满日式居酒屋
,吃饭的时候去拿他们家名片的时候不好意思地问过一次,他们家服务员说
是中国的古汉字同汉语的“圆”,在日本
有句“円满福德”大概是中国的幸福美满,这名字还挺有典故的,有点意思~

『叁』 学日本料理好还是中式烹饪

还是中式烹饪吧。 中国人吃中国菜的还是多的多。

『肆』 哪些西餐店比较有名

一:京桥日本料理。
地点:三经街。
特点:安静。好吃。
(离它不远有个 7+1发艺,听说挺好。可以一并一理云发。)

二:新罗城
地点:西塔
特点:地方小,人多,价贵,好吃。
类似地点:萨拉伯尔(位于小西路。比那冷清,可是停车特方便。)

三:好伦哥披萨自助
地点:北行。
特点:比必胜客便宜老了。口味很不错。也安静。(39元/位)
类似地点:阿美丽卡披萨自助(环境不如好伦哥,人气却特别旺。这儿限时。29元/位)

四:洪记
地点:一部我家附近(哈哈哈,见上文)
二部每家玛对面
三部展览馆
特点:一部挤,二部大,三部环境美。菜是好吃得很,饺子特好。

五:都市绿洲
地点:我家旁边。(沈阳大学附近)
特点:地方大,环境好,里面有山有水有穿冰鞋的服务员有海豹(不让吃)。
类似地点:绿色生态园(长白。地点没这方便,但菜比这好吃。)

六:吉祥串店(二部)
地点:我家这。我家:天后宫
特点:啥都能烤。上到芸豆,下到茄子。
类似地点:哪都有。

七:金龙船
地点:房地产大厦西五十米.
特点:环境好.大厅六折哦.
典故:老三毛回来说,老婆,我又找到一个好吃的地方.吃完结帐会让你大吃一惊.我去了.我还真大吃一惊.老公是因为在大厅打了近一半的折吃惊, 我是因为包房竟然不打折大吃一惊!

(推荐人:热乎儿)推荐海鲜两处:

『伍』 潍坊有家日料店,叫潍坊什么满日式居酒屋 念什么

潍坊“円”(yuan 二声)满日式居酒屋 ,吃饭的时候去拿他们家名片的时候不好意思地问过一次,他们家服务员说 是中国的古汉字同汉语的“圆”,在日本 有句“円满福德”大概是中国的幸福美满,这名字还挺有典故的,有点意思~

『陆』 寿喜烧的典故

(すき焼き,音为Sukiyaki)。
寿喜烧又可称为锄烧。据说最早起源于日本古早年代,农人们于农事繁忙之余,简单利用手边可得的铁制农具如锄、犁的扁平部分,于火上烧烤肉类果腹因而得名。
到现在,寿喜烧当然早已不仅只是在简陋铁器上烤肉这么简单了,不但成为日本人们品尝顶级牛肉的代表性烹调;一般家庭逢到欢聚或庆祝时刻,也常会慎重准备了阖家欢喜享用。
但虽说如此,广受爱戴,寿喜烧内容在与作法上却始终极为单纯、一点不复杂,充满日本料理特有的简约精炼精神。材料主要以牛肉、青葱、蔬菜、蒟蒻、豆腐为主,酱汁与程序,则依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配方与程序。
比方流行较早的关西,大体不先调酱汁,而是以牛油热锅、略炒过牛肉之后,直接洒下砂糖、倾入酱油继续煮,之后再放蔬菜等其它配料。关东风格的寿喜烧,则会事先将酱油、糖、味醂和高汤等调和成一种叫「割リ下」的酱汁,再和牛肉一起烧煮。
然而以上步骤只是一般性定义,经我自己阅读中日各家食谱、也比较过各店作法,发现关东与关西间,实际上已经逐渐混同了;是否用牛油热锅、还是直接倒入酱汁滚沸?先炒肉再放酱汁还是先放酱汁再烧肉?牛肉先下后下还是和蔬菜一起下?视各地、各店、各人习惯,而有各种各样微妙的差异,令人十分眼花缭乱。 由于佛教、神道等各种影响,西元765年,天武天皇旨禁人民食用兽肉。在德川幕府时期,一般不食牛肉,除生病进补或是除了因为有值得庆祝的日子而吃“寿喜烧”(有点类似于为了庆祝某件事物而吃红豆饭)。当时的寿喜烧的食材是鸡肉,所以又叫鸡素烧。直到明治时代,东京开始出现“牛锅”,被认为是文明开化的代表料理,这种牛肉火锅也开始风行起来,也就是现在的寿喜烧。
寿喜烧因为把肉放在铁板(锄)上烧烤而得名,所以又称“锄烧”,而汤底则分为清爽的关东风味与浓厚的关西风味,前者以柴鱼高汤为主,后者则加入了酱油、砂糖、甜料酒来调味,口味偏重,因此吃的时候要蘸生蛋汁,除了有降温效果外,也可以使肉质更加滑嫩顺口。对日本人来说,寿喜烧是极为地道的家乡料理,甚至有一首歌就叫做《寿喜烧》,不过,吃寿喜烧有一项规矩,那就是不能在有祭祀祖先或神像的房间里煮食寿喜烧。

『柒』 求跟日本美食有关的典故。。。。。

刺身(“さしみ”,日语音“洒西米”,即生鱼片),是日本料理的著名菜式内。刺身,就是将新容鲜的鱼、贝肉或牛肉等,依照适当的刀法切成小块或小条,享用时佐以酱油与山葵泥(日语音“瓦沙比”,即芥末)调和之沾酱的一种菜式。以前,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时,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辨清种类,故经常会取一些鱼皮,再用竹签刺在鱼片上,以方便大家识别。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当初被称作“刺身”,后来虽然不用这种方法了,但“刺身”这个叫法仍被保留下来。我不太敢吃这个生的肉,我看到我厨生鲜的刺身团购,纠结要不要买

『捌』 中国哪个民族吃生鱼肉

中国的生鱼片文化
生鱼片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据出土青铜器《兮甲盘》上铭文的记载,那一年,周师大举出动,于今陕西白水县境内的彭衙迎击入侵的猃狁部落。凯旋归来后,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它友人,主菜就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诗经·小雅·六月》篇报告这两道菜时,用了“炰鳖脍鲤”四个字。“脍”字指切细的生肉,也可表示把肉切细的动作。制脍的材料,有鱼、牛、羊等肉类。秦汉之后,牛、羊脍极为罕见,脍几乎仅指鱼脍,并又衍生出一个“鲙”字,专门表示生鱼片。

“脍”和“鲙”两字经常混用,但不可与“烩”字混淆;用火加工食物,才叫“烩”。诗《六月》篇是中国北方鱼脍的最早记录,中国南方缺乏类似的远古文献。直到一千多年后,东汉赵晔才在《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写道,吴军攻破楚都郢后,吴王阖闾设鱼脍席慰劳伍子胥,吴地才有了鱼脍。如果我们相信赵晔的说法,那是在公元前505年。《吴越春秋》的内容,许多来自民间传说,不全可信,但在没有其它资料的情况下,不妨姑妄听之。鱼脍在古代是流行食品,这可从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的记载得到证明。这本书收录了各地的风俗习惯和奇人奇事,其中一条是:“祝阿不食生鱼”。祝阿(今山东齐河县祝阿镇)的居民不吃生鱼,应劭认为是奇风异俗,所以才书上一笔。祝阿人不食生鱼的习俗,一直坚持到隋朝,在《隋书·地理志》中亦有记载。

鱼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组成部份,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唐宋两朝达到极盛,元明以后渐见衰微,到清末成为昨日黄花,终于从中国的主流饮食中消失。
(一)鱼品

鲤鱼是最常用的鱼脍材料。上面提到,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鱼脍是生鲤鱼片,而有文字记录的最早进入饮食市场的鱼脍也是生鲤鱼片。辛延年的《羽林郎》诗,描叙西汉大将军霍光的家奴调戏在酒店中打工的胡女,受到胡女严拒的故事。诗中姑娘唱道:“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鲙鲤鱼”。辛延年是东汉时人,这首诗说明,至迟在东汉时期,鱼脍已经在餐馆里出现。鱼脍进入饮食市场的时间应该早得多,但没有更早的文字记录保存下来。到了唐朝,皇帝姓李,“鲤”字和“李”字谐音,唐明皇于开元三年(715年)和十九年(731年)前后两次下令禁捕鲤鱼,事见新、旧《唐书·玄宗本纪》。但这两道禁令并没有认真执行,平民百姓甚至政府官员都照吃鲤鱼不误。《全唐诗》里面,就有数以十计的与捕食鲤鱼有关的诗歌。第一道禁令发布后一年,少年王维在《洛阳女儿行》诗中写道:“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全不给李家天子一点面子。唐敬宗宝历二年(825年)秋天,白居易在苏州剌史任上,到辖区内的松江亭观赏打鱼,他不但不阻止渔民捕捉鲤鱼,而且自已还吃了鲤鱼,有他的《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诗为证:“朝盘鲙红鲤,夜烛舞青娥”(白天吃生鲤鱼片,晚间看歌妓跳舞)。

名气最大的鱼脍材料是鲈鱼。西晋未年,吴郡(治所在今苏州市)人张翰在洛阳的司马冏齐王府中任职。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秋天,正是司马冏权势高涨,独揽朝政的时候,张翰看到满天飞舞的黄叶,忽然想起现在正是家乡鲈鱼收获的季节,生鲈鱼片搭配莼菜羹下茭米饭的滋味何等鲜美,禁不住高歌一曲: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唱罢,随即辞官回乡吃鲈脍解恨去了。不久,司马冏在皇族内斗中被杀,他的许多下属受到株连,张翰侥幸逃过一劫。秋风鲈脍自此成为一个典故,当有人思念故乡时,或憧憬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时,或感觉仕途风波险恶有意急流勇退时,无论老家产不产鲈鱼,都使用这个典故。

但鲈鱼并不是鱼脍的顶级材料。传说孙权曾与术士介象讨论什么鱼做生鱼片最好,介象推荐鲻鱼。孙权叹息道,鲻鱼出在东海,可望而不可及(当时孙权的大本营设在武昌)。介象让人在大殿中央挖出一个小坑,灌满清水,随即从水坑中钓出鲻鱼来。鲻鱼俗称子鱼、乌鱼,鱼肉与鱼子都以鲜美闻名,曾是南宋御膳房中的珍肴,但在古代捕获量稀少,平民百姓难得品尝。唐人杨晔对鱼品另有一说。他在《膳夫经》中把适合做生鱼片的鱼分成三个等级:列入头等的只有鲫鱼,次等的有鯾鱼、鲂鱼、鲷鱼和鲈鱼,再次等的包括鲚鱼、味鱼、魿鱼、黄鱼和竹鱼。其它鱼在他眼里都不入流。杨晔的观点是否正确,见仁见智,各人口味不同,似乎不能一概而论。杜甫吃过鲂鱼做的生鱼片后,曾赞美“鲂鱼肥美知第一”,北宋诗人刘攽也称道“鲂鱼如玉鲙第一”,而清代名医王士雄主张做生鱼片“青鱼最胜”,“沃以麻油椒料,味甚鲜美,开胃析酲”。

上面提到的鱼类当中,鲻、鲷、魿是海鱼,鲤、鲫、鲂、青、鯾、味、竹是河鱼。黄鱼为咸、淡水两栖鱼类。鲈、鲚也是海鱼,但在生殖季节,要洄游到内河的淡水里产卵,产地主要在淡水区域。由此可见,中国鱼脍与日本剌身(即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的取材不同,剌身大多用海鱼,而鱼脍大多用河鱼,或在淡水区域中捕获的洄游海鱼。这里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用鱼名都是古名,而古、今鱼名可能完全不同。鲚鱼古代又称鮆鱼,今名是刀鱼或风尾鱼。黄鱼即今中华鲟。古藉中的鲈鱼,今名为松江鲈鱼,属杜父鱼科,学名为Trachidermusfasciatus。现在中文专业书藉里与中国菜市场出售的鲈鱼,是与松江鲈鱼风牛马不相及的,没有洄游内河习性的海鱼,属鮨科,学名为Lateolabraxjaponicus。北美超市与餐馆里还有第三种鲈鱼:加州鲈鱼。加州鲈是河鱼,属太阳鱼科,学名为Micropterussalmoides,中国已经大规模引种养殖,并投放到鱼市场上,俗称大口黑鲈。

《膳夫经》中的味鱼,笔者把它归入河鱼,根据的是杜甫诗《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深冬,杜甫路过阌乡(在今河南灵宝市境内),友人姜七设鱼脍宴招待他,所用的鱼就是味鱼。当时黄河已经冰封,鱼是破冰从黄河里捕获的。从季节判断,味鱼不会是洄游的海鱼,而是黄河里的淡水鱼。但因历代杜诗注家对味鱼的说法不一,甚至相互矛盾,使人莫衷一是,味鱼究竟是今天的什么鱼,已经无法确定。

(二)斫脍与刀艺表演

日本料理中的剌身,多数是生鱼肉条块,只有河豚剌身等几种,才切得其薄如纸,可以透视盘面的花纹。中国古代的鱼脍,讲究切得愈薄愈好,有时进一步切成细丝,称做“脍缕”。曹植在《七启》赋中形容切出的生鱼片薄得象蝉翼、縠(音“hu2”,一种有皱纹的丝绸),松散得像雪花,轻得能随风飘扬:“蝉翼之割,剖纤析微。累如叠縠,离若散雪,轻随风飞,刃不转切”。切生鱼片专用一个术语:“斫脍”。“斫”字音“zhuo2”,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到现在还是一个活字,笔者老家的乡亲,至今不说“砍柴”、“割草”,而说“斫柴”、“斫草”。斫脍的时候,砧板上面要铺上白纸,以吸收脍刀压出的鱼汁。表面不湿的生鱼片,能够松散地摆设在盘子里,无论观感和口感都好。刀功高明的大师傅,不仅生鱼片切得极薄极细,而且白纸上几乎不沾汁水,杜甫为此有诗赞叹道:“落砧何曾白纸湿”。斫脍的刀法很早就有专著出现。明未李晔在《紫桃轩杂缀》里报告,他读过一本“文极奇古”,可能是唐人撰编的《斫脍书》,书中列举的刀法有小晃白、大晃白、舞梨花、柳叶缕、对翻蚨蝶、千丈线等名目。《斫脍书》已经失传,李晔的断代是否正确,各招式的具体细节,都已经不得而知。

斫脍曾是古代文人创作的素材。西晋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饔人(厨师)缕切,鸾刀若飞,应刃落俎,靃靃霏霏”,杜甫和苏轼也分别有诗句:“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运肘风生看斫鲙,随刀雪落惊飞缕”。是不是诗人们饿急了,跑进厨房督促人家做生鱼片去了?应该不是,而是大师傅从厨房里走出来,在宾客面前表演刀艺,作为进食前的开胃节目。“运肘风生”、“左右挥双刀”,动作夸张,目的显然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有时,表演者还使用挂有小铃铛的刀具-鸾刀,更使斫脍增添音响效果。《西征赋》中“靃靃霏霏”(“靃”音“huo4”)四字一语双关,既描绘切得极薄的生鱼片纷纷飘落的景像,又摸拟鸾刀敲打在砧板(俎)上的节奏和音响。晚唐作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记载了一个神乎其神的斫脍小故事。有一位名叫南孝廉的业余脍刀手,刀功深不可测,他斫脍时,“操刀响捷,若合节奏”,切出的生鱼片“縠薄丝缕,轻可吹起”。有一次他当众表演刀艺,突然间天昏地黑,狂风暴雨扑面而来,一声惊雷响过之后,生鱼片全部化成蝴蝶飞走。

斫脍也是古代画家创作的题材,在中国美术史料中,著录有三幅有关的古画。第一幅是东晋顾恺之的《吴王斫脍图》,据北宋董逌《广川画跋》的记叙,描绘的是上述介象故事的下半截:介象钓出鲻鱼后,孙权令厨师当场表演斫脍,并把加工好的生鱼片分赐给殿中的大臣。第二幅是佚名画家的《王右军斫脍图》,从苏轼的题跋可知,画的是王羲之观赏斫脍的情景。根据画面内容,这两幅画的更贴切的标题应当是“吴王观斫脍图”和“王右军观斫脍图”。第三幅是唐人杜庭睦的《明皇斫鲙图》,著录于北宋大内藏画目录《宣和画谱》;北宋灭亡后,一度流落民间,后来又回到南宋宫庭。有关史料光说《明皇斫鲙图》中的人物画得如何神妙,却没有说明谁在斫脍。唐明皇风流倜傥,表演艺术的造诣极高,梨园行业尊之为祖师爷,或许会亲自秀一秀刀艺也未可知。这三幅画现在都已经不知所终。其中,以顾恺之的《吴王斫脍图》最为珍贵,其价值不下于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最后提到这幅画的是明未汪珂玉所撰的《珊瑚网画据》,当时为某陈姓人家收藏,此后再没有人提起过。

表现斫脍的古代美术作品,现在仅存两块宋人画像砖,其中之一为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人称《妇女斫脍图》。砖面浮雕的斫脍少妇头梳高髻,身穿交领右衽窄袖长衫,腰系斜格花纹围裙,袖口卷到肘部的左手正在挽起右手的袖子。少妇面前的方桌上,有一块放著一尾鱼的园形砧墩;砧墩右侧,有脍刀一把及柳条串起的鱼三条。方桌左边地面上,有一只装满水的园形瓦盆,可能是用来养鱼的。方桌前面设置一座可移动的大型低矮炉灶,炉灶顶部火舌乱窜,正煮著一锅沸水。这块画像砖出土的年代不明,出土的地点传说在河南偃师县(今属洛阳市)。王国维在《观堂别集·古画砖跋》里曾推测它制作于南北朝以前。1954年春天,从偃师县的一座宋墓里,又出土了一块同样图案的画像砖,才确定了《妇女斫脍图》是北宋初期的作品。

(三)金齑玉脍

鱼脍当中最著名的菜肴叫“金齑玉脍”。“齑”有时也写做“齑”,音“ji1”,原意是细碎的菜末,这里作调料解,金齑就是金黄色的调料。金齑玉脍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书中。在“八和齑”一节里,贾思勰详细地介绍了金齑的做法。金齑共用七种配料:蒜、姜、盐、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粳米饭。其中,需要解说的是白梅。白梅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在醋发明之前,它是主要的酸味调料,做羹汤时必不可少。东晋梅颐编造的《古文尚书》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梅就是白梅。在醋发明以后,白梅与醋长期共存,后来终于为醋完全取代。白梅的做法,是把没有熟透的青梅果实在盐水里浸泡过夜,次日在阳光下曝晒,如此重复十遍即得。现在苏州等地出口到日本和韩国,每年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盐渍梅胚”,正是白梅的低盐改造产物。日本料理中至今乃用一种咸梅,是青梅经盐和紫苏叶子腌制的产物。白梅与咸梅之间或许存在渊源关系。把白梅与其它六种配料捣成碎末,用好醋调成糊状,就是金齑。在同一节里,贾思勰还描述了芥末酱的做法。从上下文的意思推测,上菜时,金齑、芥末酱及其它调料与生鱼片分别装碟,食者按自已的爱好自由选用。

《齐民要术》文中,没有限定玉脍用什么鱼。当时,金齑玉脍还是一个集合名词,凡是银白色的生鱼片搭配金黄色的调料,都可称为金齑玉脍。金齑玉脍用做单一菜肴的专用名词,出现在北宋初期李昉等人编辑的《太平广记》里。《太平广记》引用《大业拾遗记》的文字说,吴郡献给隋炀帝的贡品中,有一种鲈鱼的干脍,在清水里泡发后,用布包裹沥尽水份,松散地装在盘子里,无论外观和口味都类似新鲜鲈脍。将切过的香柔花叶,拌和在生鱼片里,再装饰上香柔花穗,就是号称“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洁白的鲈鱼肉片、青翠欲滴的香柔花叶,再加上紫红色的香柔花穗,使得这道菜的颜色鲜艳夺目。香柔花是什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考证它就是中药香薷。香薷俗名蜜蜂草,新鲜植株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古代长期当蔬菜食用。香薷属植物在中国有三十余种,花色嫩黄、浅红、淡蓝、深紫各不相同。金齑玉脍所用的香柔花,可能是开紫花的海州香薷或紫花香薷。

《大业拾遗记》托名为唐人颜师古所撰,近代学者大都认为它是宋人的作品。《太平广记》引用的这一段文字说明,至迟在北宋初期,金齑玉脍已经从鱼脍的集合名词,转变成单一菜肴-经香柔花增色增味的生鲈鱼片的专用名词。金齑玉脍有可能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成为单一菜肴的专用名词。盛唐史官刘餗著撰的《隋唐嘉话》记载:“吴郡献松江鲈,炀帝曰:"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佳味也"”。这条记载把金齑玉脍与鲈鱼联系起来,并说明它是地方性菜肴,但没有提起香柔花。在可能是唐人著撰的《斫脍书》里,也提到过加香柔花的鱼脍,但没有说用什么鱼,也没有点出菜名叫“金齑玉脍”。唐末诗人皮日休在《新秋即事三首》诗中道:“共君无事堪相贺,又到金齑玉脍时”。这是现存唐诗中唯一的一首提到金齑玉脍的诗。皮日休长期在苏州居住,秋天正是当地收获鲈鱼的季节,诗中说的有季节性的金齑玉脍,或许就是香柔花搭配生鲈鱼片这道菜。但这三条资料每一条都语焉不详,不能单独据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只有《大业拾遗记》才给出金齑玉脍的比较完全的描述。

在鱼脍衰微之后,金齑玉脍的含义又一次发生改变,抽象化成为佳肴美味的泛称。清人郑板桥在潍县(今山东潍坊市)知县任上(1746-1752年),写过一组《潍县竹枝词》,其中一首是:“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县原是小苏州”。诗中的玉脍金齑,泛指潍县夜市中形形色色的菜肴,不必再与生鱼片挂钩。

(四)唐宋时尚

上文曾引用《风俗通义》与《隋书·地理志》中“祝阿不食生鱼”的记载,反证鱼脍是祝阿以外其它地方的流行食品。唐宋两朝有数以百计的传世诗词,从正面反映鱼脍的流行程度。杜甫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63年)创作的《丽人行》诗,描叙了杨贵妃的姐姐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春游时的骄奢场面,诗中有关饮食部份是:“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两位皇姨山珍海味吃腻了,春游时,随行的大师傅起劲地敲打銮刀表演斫脍,她们还是没有胃口。安史之乱之后,一度太监当权。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前后创作的《轻肥》诗,描写了身居高位的太监的专横跋扈,他们的饮食是:“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桔,脍切天池鳞”。“洞庭桔”是太湖洞庭山的桔子,“天池鳞”指海产的鱼类,长途运送到长安,价钱都很昂贵。长安离海岸数千里,不知古代在运输海鱼时,途中是怎样保鲜的。鱼脍也是皇家宴会上的佳肴。五代时蜀主孟昶(934-965年在位)的宠妃花蕊夫人填写的一首《宫词》,描绘了后蜀君臣乘坐游艇在成都锦江上宴乐的情景,写得颇为明快:“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

鱼脍不但是王侯权贵宴会上的珍馐,也是士大夫与平民百姓家中的菜馔。晚唐夏彦谦的《夏日访友》诗,纪录了他事先没打招呼,探访乡居的老友的情形。主人待客的食物中,就有生鲤鱼片:“春盘擘紫虾,冰鲤斫银鲙。荷梗白玉香,荇菜青丝脆。腊酒击泥封,罗列总新味”。宋代诗人苏轼与陆游都嗜好生鱼片,他们现存的与鱼脍有关的诗词分别有十三首和三十七首之多。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职,要到湖州办事,还未动身,先给湖州太守孙觉寄诗《将之湖州戏赠莘老》打招呼,诗中列举了湖州的美味:“顾渚茶芽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紫笋茶(即茶芽)与木瓜是湖州的名产,值得一提,但湖州的生鱼片不见得就比杭州的高明。苏轼的用意是提醒好友:招待苏某的时侯,可别忘了生鱼片。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陆游在严州(今浙江建德市)任知州,有一次在郊外看到漫山遍野白茫茫的荠麦花,憾叹良久后写下《秋郊有怀四首》。诗中回忆早年的农耕生活:“颇忆故乡时,屏迹谢车马。水宿依蟹舍,泥行没牛骻。作劳归薄暮,浊酒倾老瓦。缕飞绿鲫脍,花簇赪鲤鲊”。劳累了一天以后,喝老酒吃生鱼片,想必给诗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陆游的故乡山阴在今绍兴市境内,南宋时期山阴农村的开发程度已经较高。但即使在偏僻的山区,生鱼片也是寻常菜肴。与陆游齐名的同时代诗人范成大的《田家》诗,描绘了山村农家与世无争的生活:“稚子呼牛女拾薪,山妻自脍小溪鳞。安知曝背庭中老,不是渊明行辈人”。

鱼脍也见于送别和行旅诗中。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送程六》诗道:“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这首诗写于天宝七载至十四载(758-765年)、王昌龄在流放地龙标任县尉期间。龙标与武冈分别在今湘西洪江市黔阳旧城与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同属苗、瑶、侗、土家等少数民族祖先聚居的“五溪蛮”地区,唐代开发程度很低,县治大都设在山寨里。在这样的“荒蛮”之地,鱼脍亦是人们送别时的食品。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年),陆游乘船从长江水道入川,途经江西北境的小孤山时,写了《舟过小孤有感》,诗中有:“未尝满箸蒲芽白,先看堆盘鲙缕红”。船到今湖北黄石市西塞山下,恰逢中秋,停靠在长江中的散花洲边过夜。许多年后,陆游写了《醉中怀江湖旧游偶作短歌》,追述了那天晚上赏月的情景:“散花洲上青山横,野鱼可脍菰可烹。脱冠散发风露冷,卧看江月金盆倾”。从这两首诗可知,过小孤山和散花洲时,船上的菜肴是随地取材的。蒲芽是香蒲的嫩芽,菰是茭白笋,宋代长江岸边与江中沙洲上想必长满了香蒲和菰一类的水生植物,可以顺手采集来当蔬菜食用。在这样的绿色生态环境中,捞捕“野鱼”做生鱼片也不会是很困难的事。

与鱼脍有关的行旅诗里面,当以李白的《鲁中都有小吏逢七朗以斗酒双鱼赠余于逆旅因鲙鱼饮酒留诗而去》记叙得最为详细。天宝六载(747年),李白携带幼子路过中都(今山东汶上县),一位与李白素不相识,名叫逢七朗的小吏(相当于今天县政府里的普通科员),提著一罐当地酿造的土酒、两尾刚从汶水里捕获的活鱼,兴冲冲地找到客栈里来拜访诗人。李白深为感动,亲自操刀斫脍,与自已诗歌的爱好者对饮尽欢,并在离别时,赠诗一首:

鲁酒若虎魄(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酒来我为倾,鲙作别离处。双鳃呀呷鳍鬣张,跋剌银盘欲飞去。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箸一餐罢,醉著金鞭上马归。

上面摘录的的诗文说明,从北方到南方,从乡村到城镇,从山寨到都会,从茅舍到宫庭,从家居到旅行,从待客到自用,无论春夏秋冬,唐宋两朝先民的食物当中,都有生鱼片。由于缺乏量化的资料,难以估计生鱼片在当时食物中所占的比重,但如用“流行”两字来形容,似乎并不过份。

论及宋朝时,不可忘记女真贵族建立的金王朝曾统治中国北部达一百零九年之久。据南宋史家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女真人喝粥、下饭的菜肴“止以鱼生、獐生,间用烧肉”。鱼生就是生鱼片,獐生是生獐子肉。这是女真人入主中原以前的习俗。金末名医张从正在医书《儒门事亲》中说:“又如北方贵人,爱食乳酪、牛酥、羊生、鱼脍、鹿脯、猪腊、海味甘肥之物”。“北方贵人”指女真贵族,他们在入主中原后,仍然喜爱生鱼片。女真族完颜王室统治下的中国北部,与汉族赵宋王室统治下的中国南部,在吃生鱼片这一风俗习惯上不存在巨大的差异。

(五)元明余韵

蒙古铁骑灭亡金和南宋后,生鱼片也出现在元宫里。蒙族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聚珍异馔》篇,著录了他经手过的,几代元朝皇帝食用过的菜谱,其中一道菜就是鱼脍。这道菜是生鲤鱼片,调料为加芥末爆炒过的姜丝、葱丝、萝卜丝和香菜丝,经胭脂著色,用盐、醋提味。《饮膳正要》的《食物相反》、《食物中毒》、《鱼品》诸篇,也都论及鱼脍,说明元宫里还有其它没有列入《聚珍异馔》篇的鱼脍菜。在民间,吃生鱼片的习俗继续存在。画家倪云林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介绍了用生鱼片拌凉面的吃法,颇具创意。鱼脍也见于杂剧、散曲、小令等诸多形式的元曲里。关汉卿的杂剧《望江亭中秋切脍旦》,全剧以谭记儿乔扮渔妇,为杨衙内切脍,趁机盗走皇家信物为中心。这出杂剧为近代京剧《望江亭》和川剧《谭记儿》的原本。在涉及鱼脍的小令里,刘可久的《南吕·阅金经·湖上书事》,描绘了作者与斫脍的风尘妇女调笑的情景,写得生动活泼、别有趣味:“玉手银丝脍,翠裙金缕纱,席上相逢可喜煞。插!一枝菋莉花。题诗罢,醉眠沽酒家”。

到了明朝,白话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在施耐庵的《水浒》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都有鱼脍的描述。《水浒》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里,形容附马王晋卿生日宴会的奢侈排场时,用上了鱼脍:“水晶壶内,尽都是紫府琼浆;琥珀杯中,满泛著瑶池玉液。玳瑁盘堆仙桃异果,玻璃碾供熊掌驼蹄。鳞鳞脍切银丝,细细茶烹玉蕊”。《三国演义》第十四卷“魏王宫左慈掷杯”中描写了曹操大会众臣的宴会上,左慈从水池中钓出鲈鱼的故事:

少顷,庖官进鱼脍。慈曰:“此脍得松江鲈鱼做之尤美”。操曰:“千里之隔,安能取之?”慈曰:“易尔”。教取钓竿来,于堂下忽有一池水,慈持竿,顷刻钓数十尾大鲈鱼放在殿上。操曰:“吾池中原有此鱼”。慈曰:“大王何相欺也?天下鲈鱼只两腮,惟有松江鲈鱼有四腮,此可辨也”。众官视之,果是四腮也。

“左慈钓鲈”与上述“介象钓鲻”的故事情节几乎完全相同,两者分别源出干宝的《搜神记》与葛洪的《神仙传》。干宝与葛洪同是东晋初期人,为什么会出现“一个故事,两种表述”的情形,原因不明。南北朝时,两种版本同时流行,东晋顾恺之《吴王斫脍图》画中的情节与葛洪同一版本;刘宋范晔《后汉书·左慈传》中的故事,则与干宝的版本类似。后来,“左慈钓鲈”的故事编入《三国演义》之中,使其广为流传,而很少还有人知道“介象钓鲻”的故事。

在冯梦龙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第九卷《裴晋公义还原配》篇,以及凌蒙初的短篇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收录的《宋公明闹元宵》杂剧里,也都提到了鱼脍。

但在明朝,鱼脍流行的程度已经大为降低。上列小说里有关鱼脍的故事,全部都是前朝旧事重提。施耐庵等人在写作《水浒》、《三国演义》与《喻世明言》时,都有民间流传的话本为依据。人们不知道小说里的鱼脍,是原始话本的遗存,还是作者当时生活的环境中社会风俗的反映。即使这些描述确实反映了明代的饮食习惯,鱼脍在明人小说中出现的频度也远远低于在唐宋词诗中出现的频度。在其它明代长篇小说如《金瓶梅》、《西游记》、《封神演义》及短篇小说集如《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里,都没有见到鱼脍。笔者在明人小说中搜罗到的涉及鱼脍的故事的数量,还不如单独一本唐人笔记《酉阳杂俎》中的多。鱼脍在明代的衰微,还可从金齑玉脍的命运得到印证。上面曾提到金齑玉脍-香柔花拌生鲈鱼片是东南地方的名菜,但到明末,当地人已经不知道香柔花是何物。李晔在《紫桃轩杂缀》里介绍《斫脍书》时,曾对书中所说的“香柔花”是什么提出疑问。李晔是浙江嘉兴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长期在江南水乡任职与生活。像他这样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不知道香柔花,可见金齑玉脍已经从其发源地的菜单中消失。一叶落而知秋,金齑玉脍被人遗忘,正是鱼脍凋零的标帜。

在清代文献里,乃然有鱼脍的记载,康熙十八年与十九年(1679,1680年)夏天,高士奇在西苑无逸殿旁值班,随时准备应对皇帝的咨询。他在此期间写作的《西苑侍直》诗里有:“沾恩馔给银丝脍,宣敕人乘青翰舟”,可知清宫御厨中有生鱼片供应。生活在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的名医王士雄(1808-1868年)在所著《随息居饮食谱》里也对鱼脍进行了论述,王士雄活动的地域在江浙一带,反映这一地区还有人吃生鱼片。事实上,直到今天,中国北方满族和赫哲族的一些村落,以及中国南方某些汉族聚居区,乃遗留吃生鱼片的习俗。生鱼片在中国至今没有断绝,但已经不是主流饮食的组成部分。在大多数海内外华人的意识里,生鱼片是日本料理,属于异国风味,和中国菜肴毫无关系。

『玖』 漳州云顶温泉和将军山公园的历史和典故、、或者介绍一下、

漳州云顶温泉大酒店简介
漳州云顶温泉酒店座拥于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的云霄县将军山公园,酒店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集客房、会议、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务温泉度假酒店,为您创造舒适典雅的环境和氛围。酒店拥有147间(套)豪华客房,每间客房内均有“美人汤”碳酸氢钠天然温泉。中、西、日式餐厅让您品尝各种不同风味的美食。室内外温泉水世界,室内温泉spa,室外spa水疗池、儿童戏水池、五位池、冰水池、热水池等一系列特色温泉,让你完美享受各种不同的泡汤乐趣。茶吧、酒吧、ktv是你放松心情的最佳去处。容纳10-1000人的各类会议室,满足您从小型会议到大型接待的不同需求。
漳州云顶温泉大酒店设施与服务
酒店服务 商务中心,行政酒廊
餐饮设施 云景中餐厅,主营粤菜;
日安西餐厅,提供各式自助餐级散点;
京都日本料理餐厅,提供以日式铁板烧为主的各式日本料理;
云端天籁大堂吧,提供各式洋酒、饮料、点心。
康体娱乐 健身 游泳 棋牌 ktv 美容美发 夜总会 云顶国际会所 SPA馆 室外游泳池 亲子同乐温泉水世界
会议设施 酒店各类会议室可承办不同规模的各种会议
相关条款
付款方式:前台支付( 现金)。
房费包含酒店服务费,不包括酒店其他费用、税收及客人额外要求的费用。
通常酒店的入住时间为14:00,离店时间为正午12:00。如提前入住或推迟离店,均需酌情加收一定费用。
将军山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城西郊,为闽南历史文化名山,海拔425.9米,主峰挺拔、环山面海、襟带漳江,因唐“开漳始祖”——归德将军陈政暨夫人司空氏合葬于此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陈政是福建陈氏后裔引以为荣的入闽肇基始祖,其祖籍在山西河东运城一带,后移迁至河南光州固始县浮光山陈集乡。公元669年,唐左郎将陈政奉旨率87姓氏将士连军眷逾万人戍闽平“獠乱”,在漳江流域生息繁衍,族裔遍布闽、粤两省,并逐步打开通往台湾和海外的渠道。陈政将军满门忠烈,一家六代墓园皆在云霄,故云霄史称“开漳祖地”,将军山也成为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及众多开漳后裔拜谒寻根之祖地。
云霄山水秀,最美将军山。
将军山公园大门和门前的华表。“将军山公园”牌匾由原中央军委
副主席刘华清所题。
“归德楼”——陈政称“归德将军”
“开漳始祖”陈政和儿子——“开漳圣王”陈元光石像
“开漳始祖”陈政墓园墓道牌坊,牌匾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所题
墓园牌坊背面,福建籍开国上将杨成武将军题词:功在千秋
唐高宗御碑和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题写的“御碑楼”牌匾
陈政率将士及家眷入闽姓氏表
祭祀享堂内外梁架分别悬挂着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手书“开漳元勋”
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写的“开漳先哲”牌匾。
唐开漳归德将军陈武烈墓,墓体平面呈椭圆龟背形,通道之外筑挡土
护墙,以各式红色花纹砖雕组成须弥座与坟圹墙。墓前下置3层平台,有一
对高冠博带的文臣和仗剑怒目的武将石雕立像分侍两侧,对望而立。
享堂前石马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