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宋词的典故

宋词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20 02:56:29

① 唐诗宋词中的历史与其典故

念奴娇·赤壁来怀古
[北宋源]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② 词《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问题:这首宋词用了一个典故,它出自谁的作品这首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是不是:出处:宋朝 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③ 27.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

(1)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专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属词抒写的是桃花。
(2)答: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④ 许嵩歌曲中运用了宋词典故的歌词

关外野店 烟火绝 客怎眠 寒来袖间 谁为我 添两件 三四更雪 风不减 吹袭一夜 只是可怜 瘦马未得好歇 怅然入梦 梦几月 醒几年 往事凄艳 用情浅 两手缘 鹧鸪清怨 听得见 飞不回堂前 旧楹联红褪墨残谁来揭 我寻你千网络 日出到迟暮 一瓢江湖我沉浮 我寻你千网络 又一岁荣枯 可你从不在 灯火阑珊处 怅然入梦 梦几月 醒几年 往事凄艳 用情浅 两手缘 鹧鸪清怨 听得见 飞不回堂前 旧楹联红褪墨残谁来揭 我寻你千网络 日出到迟暮 一瓢江湖我沉浮 我寻你千网络 又一岁荣枯 可你从不在 灯火阑珊处 我寻你千网络 日出到迟暮 一瓢江湖我沉浮 我寻你千网络 又一岁荣枯 你不在 灯火阑珊处 我寻你千网络 日出到迟暮 一瓢江湖我沉浮 我寻你千网络 又一岁荣枯 你不在 灯火阑珊处关外①野店 烟火绝 客怎眠 寒来袖间 谁为我 添两件 三四更雪 风不减 吹袭一夜 只是可怜 瘦马②未得好歇 怅然③入梦 梦几月 醒几年 往事凄艳④ 用情浅 两手缘 鹧鸪⑤清怨⑥ 听得见 飞不回堂前⑦ 旧楹联⑧红褪墨残谁来揭 我寻你千网络⑨ 日出到迟暮 一瓢江湖我沉浮 我寻你千网络 又一岁荣枯⑩ 可你从不在 灯火阑珊处 ①关外: 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一带地区。 ②瘦马: 【出处】元·马致远《秋思》:“古道西风瘦马”。 ③怅然: 【解释】1.不愉快的样子 2.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出处】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猫》 我细看,眸子中飞扬的神采,隐隐有了些怅然。——《清晰的面孔》 【近义词】惆怅、怅怅不乐 ④凄艳: 【解释】哀伤绮丽。 【出处】唐·沈亚之《序诗送李胶秀才》:“余故友李贺善撰南北朝乐府故词,其所赋尤多怨郁凄艳之句。” 唐·司空图《注<愍征赋>后述》:“愚前述虽已恣道其遒壮凄艳矣,而终不能研其才外之致。” ⑤鹧鸪: 【解释】鹧鸪是鸟类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一般为中华鹧鸪,属省级保护动物。此外,鹧鸪也为词牌名和乐器名。在诗歌中,鹧鸪声是哀怨、凄清的化身。 【出处】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⑥清怨: 【解释】凄清幽怨。 【出处】南朝梁·锺嵘 《诗品》:“详其文体,察其馀论,固知宪章 鲍明远 也。所以不闲於经纶,而长于清怨。” 清·纳兰性德《虞美人》词之二:“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丁玲《杜晚香》:“她只是对自己的无能,悄悄地怀着一种清怨。” ⑦飞不回堂前: 【出处】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⑧楹联: 即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⑨我寻你千网络;灯火阑珊处: 【出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层意思: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第二层意思:我寻你千网络,你却不在灯火阑珊处!是一种凄凉的意境。意思是说:心上的人儿,已经不在灯火稀少的地方了。 第三层意思: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哲理,这种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时间、空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和宇宙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⑩一岁荣枯: 【解释】一年时光已过。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⑤ 关于宋词中离别的意象和典故

月 柳...

⑥ 有没有专门讲诗词典故比较全面的书

中国典故大辞典(精) 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⑦ 求出自宋词中的成语30个

楼上好多诗,加我的应该够了。
先给个,我继续找。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天涯海角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 《踏沙行》 晏殊
万紫千红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 《春日》朱熹
柔情似水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鹊桥仙》秦观
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晏殊
山河带砺:语本“黄河如带,泰山若砺”,由柳永缩写而来。柳永在《千秋岁》里写道:“福无艾,山河带砺人难老。”成语中的“带”指衣带,“砺”指磨刀石。意思是“黄河变得细如衣带,泰山变得小如磨刀石”。表示时间久远,山河变化极大。

揽辔澄清:柳永在《一寸金》中写道:“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揽辔澄清,语本《后汉书·范滂传》:“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揽”为握住,“辔”为辔头,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成语初时表示旧时官吏一走马上任就决心治理好天下,后用来表示革除弊政、扭转衰乱局面的抱负。

曼衍鱼龙:柳永在《破阵乐》里写道:“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妖春罗绮,喧天丝管。”其中“曼衍”也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以为百戏节目。“鱼龙”也是古代百戏节目。成语初意为古代演出的杂戏,后用以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

文期酒会:指旧时文人定期举行的诗酒集会,来自柳永的《玉蝴蝶》:“难忘,文期酒会,儿孤风月,屡变星霜。”

新愁旧恨:指新近的和旧有的各种忧愁、怨恨,也指长期积在心头的很多愁恨。来自柳永的《内家妖》:“奈少年,自有新愁旧恨,消遣无计。”

薰风解愠:“愠”:怒,怨恨。“薰风”:和风。意为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形容晴日和风给人的舒畅之感。语本《孔子家语·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语,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柳永在《永遇乐》中把语本加以浓缩后写道:“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雯时候。”于是“薰风解愠”成为成语。

朝云暮雨:语意为“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早晚变化,旧时比喻男女的约会。柳永在《迷仙引》写道:“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又作暮云朝雨。它还是出自柳永的《洞仙歌》:“愿人间天上,暮云朝雨长相见。”蕙心兰质、尤云歹带雨、朝云暮雨,这三条成语何其相似。《成语词典》中某一词条之内两次引用同一个人的经典之作,是相当不容易也是相当罕见的,可是它们就出在柳永身上。可见柳永在遣词造句方面独出心裁独树一帜,灵活又不拘旧范,真可谓无与伦比。

惨绿愁红:柳永在《定风波》中有一佳句:“扑面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事可可。”用来形容经风雨摧残的败叶残花。

壶浆盈路:柳永在《临江行》中有:“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浆:古时一种带酸味的饮料。成语指古代老百姓用壶装着酒夹道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浪萍风梗:“浪萍”:漂流中的浮萍。“风梗”:风中的草梗。形容人行踪不定,到处漂泊。出自柳永的《彩云归》:“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千愁万绪:“绪”:情绪,思绪。“千”、“万”:指数不清。出自柳永的《妇女冠子》:“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

浅斟低唱:指浅浅地向杯中倒酒,慢慢地喝着,低声地唱着歌曲。形容封建士大夫消闲享乐的生活情态。出自柳永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黯然销魂““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躯体。出自柳永的《倾怀》:“共黯然销魂,重携纤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

海誓山盟:也作“海约山盟”。古代在神前立誓缔约,引申为誓约。指着山海立誓订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柳永在《洞仙歌》中写道:“夜永欢余,共有海约山盟,记得翠云偷翦。”

倾城倾国:也作“倾国倾城”,原指君主迷恋女色而亡国,后形容女子极其美丽。语本《汉书·孝武李夫人传》“(李)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柳永在《柳腰轻》中写道:“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
物是人非
出自李清照《武陵春》
水落石出
出自欧阳修《醉翁庭记

⑧ 运用杨柳典故的宋词

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内,玁狁之故。不遑启居容,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⑨ 求一首唐诗或宋词 不太长 带典故 作者不太著名!

黄 河
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 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骋想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是使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查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靠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这也是有寓意的。“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混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了。

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开国皇帝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象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象衣带时才肯放手。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周围。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他们既然占据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

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又是句句都在暗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说“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见王嘉《拾遗记·高辛》),所以诗人说,三千年(应是一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还能够等得着呢?于是笔锋一转,不无揶揄地说:既然如此,就不劳驾您预告这种好消息了!换句话说,黄河很难澄清,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同样也是改变不了的。这是对唐王朝表示绝望的话。此后,罗隐果真回到家乡杭州,在钱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长安考试了。

这首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这构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所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诗人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诗中语气激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柔敦厚”。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论”。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发上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是骆宾王咏荆轲的,正像贾谊凭吊屈原一样,是从其类以见志的 。骆宾王本是才高志远的人,“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自命其才志不在申包胥、张子房之下。却落得“失路艰虞,沉沦下僚”,甚至入狱失去自由。他的“积愤”是蓄积已久的。早在永徽年间,马戴、裴行俭任吏部侍郎时,负责选拔官吏。裴行俭认为“四杰”浮躁浅露,并断言他们“才名有之,爵禄盖寡 ”。这句断言几乎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悲惨命运 。骆宾王在裴的幕府中,自然不被重用。当他身临易水送客时,对“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荆轲的敬佩之心就油然而生 ,并因此恨不逢 “燕丹 ”。诗人作这首诗,是想借咏怀古人而委婉含蓄地表达久积于胸的郁郁不平之心。起句“此地别燕丹 ”,这里就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方啊!五个字饱含激情,点出时间、地点,并将诗的主人公推向了前台。虽未明确点出荆轲,实际却是站在荆轲角度说话。继而用一个典故,饱含深情地忆起这场悲剧的一个壮烈场面:“壮发上冲冠”,生动而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燕丹及其宾客白马缟素送荆轲的情景,高渐离击筑,宋如意与之相和。每个人都怒发冲冠 ,泪流满面。荆轲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义无返顾地登车而去。几句丰富形象鲜明的诗句 ,将读者带到远古的历史事件中。紧接着,诗人的笔锋陡转,又将读者带回了现实:“昔时人已没 ”,古代的英雄豪杰已经不在了,逝者如斯夫,可是“今日水犹寒,结句自然而又意在言外。物是人非,易水依然如故的流淌着,一个“寒”字,却增添了几许肃然、凛然,移情于景,阐明和拓深了主旨。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比原句更显含蓄雅致。读起来给人“悄然动容”之感。荆轲刺秦有勇无功之事历来是诗人咏怀的热点。而骆宾王这首绝句,寥寥二十个字,感人至深。荆轲刺秦王之事 ,是人尽皆知的。因此骆宾王作这首诗,并非为了叙事,而在于以景寓情。如结句,情景交融。诗中意象跳跃较大,但脉络清晰流畅,从始至终,一气呵成。平易中见工巧。可看作是骆宾王“坦易”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正如清毛先舒在《诗辩坻 》中所评论这首诗说: “临海《易水送别》借轲、丹事,用一‘别’字映出题面,馀作凭吊,而神理已足。二十字中而游刃如此,何等高笔!”这首诗题为“送人 ”,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 ,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在军登城楼
骆宾王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把持朝政,废中宗(哲)为庐陵王,立相王(李旦)为睿宗,重用武三思等人,排斥异己,刑法严苛,引起人民不满。不久被贬为柳州司马的李敬业提出“ 匡复唐室”的口号,在扬州起兵征讨武则天,一时响应者甚众,起兵十来天就纠集了十多万人,震惊了全国。被贬为临海丞的骆宾王也投奔李敬业麾下,任匡复府的艺文令,负责军中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草拟了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讨武曌檄》),义愤填膺地历数武则天“近狎邪辟,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之罪。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可看作《在军登城楼》诗的注脚:“..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作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致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就是诗人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和估计,也是本诗的创作背景,《在军登城楼》与《讨武曌檄》作于同一时期,可以说是檄文的高度艺术概括。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

⑩ 想找本唐诗宋词大全 里面有解析和典故的比较全的 只能告诉我

大全都是不全,没有把所有唐诗宋词全部解析的集子,要想看大全,可以买《全唐诗回》、《全答宋词》,就算这样可能还不全,还会有《补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等等系列的鉴赏辞典,都是由专家精选唐诗宋词作出解析和鉴赏。要想了解典故,可以买点类似《本事诗》《诗词典故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等专业书籍看一看。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