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羊寓意
⑴ 在东西方神话里“羊”都有着怎样的寓意
羊是代表“吉祥”的瑞兽,也是家庭财富的象征。
1、据东汉许慎所著《说文》:“羊,祥也。”由于“羊”“祥”同义,“吉羊”即“吉祥”,所以那时人们习惯将“大吉羊”的吉语刻铸在器物上,配以羊纹图像,以求生活吉祥、事事如意。
当时人们不仅生活中为求吉祥,会在日常使用的铜器上铸刻“吉羊”铭文和羊形图案,死后为求安详,也会在建造坟墓时,将羊头图像安置在门额中央,如河南洛阳烧沟汉壁画墓的墓门就塑有正视的羊头,一双大角左右下卷,构图规整;羊头下侧绘神虎食女魃壁画,用以求安详和驱邪祟。
2、古代家庭越富裕,自然畜养的家畜家禽也就越多。汉代人事死如事生,为模拟生时家中畜养的羊,就在墓葬里随葬陶塑的羊模型。这种肖形的陶羊,在西汉和东汉时的坟墓中都有出土,一般人的墓里放置的数量不多。
但是在皇帝陵墓的从葬坑中,放置有成群的陶羊,如西汉景帝的陵墓——阳陵的一些从葬坑已经发掘,可以看到成群的陶羊,从形貌可以分出绵羊和山羊,而且各有雌雄之分,造型真实生动。有些汉魏时期的墓葬,不放置陶羊而是在壁画中绘出牧羊的画面,同样是显示墓主人拥有财富的象征。
甘肃地区的魏晋时期砖墓中,就常绘有牧羊的图像,因为都是画在一块砖的砖面上,画幅很小,所以线条简练,别具情趣,富有地域特色。
⑵ 中国古代四只羊有什么寓意
地支四个未土,未为羊,四方土局,八字燥而偏枯,喜金涵水润,湿土培之,湿土用辰,不宜用丑,盖因丑未冲刑故尔。
⑶ "羊"在古代有什么意义
历史渊源
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羊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关,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中隐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是记录、反映、揭示中华民族上古文化发展过程最为有力的“原始记录”。我国早期的文字犹如古文化的化石,记载着古文化和古人的观念。汉字就像一副标本,传承着中国的古代文化,羊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汉代许慎释"羊"字说:"美,甘也。从羊从大。"明末清初屈大均套用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5]
旧时汉族民间有"送羊"的岁时风俗,"六月六日阴,牛羊贵如金。"又以为属马、狗、鼠者忌羊日,属羊者忌鼠、牛、马、狗日。
哈萨克、蒙古、塔吉克等民族流行"叼羊"的马上游戏。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在几百米外放一只羊,骑手们分成几队准备抢夺
锡伯族民间有"抢羊骨头"的婚俗,然后让他们任选一杯,喝到酒的为大吉,接着要连饮三杯。之后,双方兄弟姐妹抢羊骨头。家庭和睦兴旺。
新疆哈萨克放流行"羊头敬客"的交际风俗。新友到来,吃饭时,宰羊招待。
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好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如今,广州市越秀山公园有五羊册,其上矗立着一座高11米的石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城市雕塑——五羊雕塑。
在明朝,民间就有这样一个说法:“牛吃草,如浇;羊吃草,如烧”。意即牛吃了草,草还可以长起来,而羊吃草会把草根毁掉。
养生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发明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喂养。人类倘若不会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将永远处于渔猎采集的原始阶段,文明也就无从产生。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革命。这次大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居住方式也开始由游徒过渡到定居,从而逐步告别从动物界遗留下来的本能的生产活动和居住方式。
“五羊衔谷”的神话相传发生在我国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不久,畜牧业已很发达的周朝。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离不开物质基础,在我国首先是畜牧业发展,羊最早被驯化,从而解决了先民们饥饿和美餐问题。从吃鱼到吃羊,是中华饮食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因此,羊对炎黄祖先的活动、生活最重要。从渔猎时代的野生动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到懂得收养有了猎物的累积进入畜牧时期,食物有了积蓄。“畜”就是食物积“蓄”的开始,五畜成为养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为主,因此“羊”就成了“养”生之“食”,“食”“羊”就构成“养”;“善”(古与膳相通)是口中有羊,“用膳”就是吃羊饱肚子,从“月”表明当时是以肉食为主食。
美德
羊天生丽质,象征纯洁珍贵。在中国,美的本义和审美意识,都是从吃起源的。“美”字所包含的最初的美意识,即味觉审美意识,是人类其它审美的先河。对味觉审美的崇拜,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源泉。
“美”字起源另一说法是源于古人劳动或喜庆时,头戴羊角载歌载舞之人。
善 在古人的观念里,羊是美善的象征。《诗经》中有一手首篇名为“羔羊”的诗,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说文》有“美与善同义”之说。
群 合群,是羊的一个重要特性。《诗经》有“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说文》徐铉注:“羊性好群。”由此产生“群众”,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群体的特征。[6]
孝 羔羊似乎懂得母亲的艰辛与不易,所以吃奶时是跪着的。羔羊的跪乳被人们赋予了“至孝”和“知礼”的意义。《春秋繁露》云:“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法 古时“法”字为“灋”。据《说文》解释:“平之如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意思是说,法要像一碗水端平似的,所以从“水”;“廌”是古代中传说的一种独角神羊,即獬豸,其性忠厚,见人斗,则以其角去触那理亏的一方,因此右半边用“廌”和“去”两字。传说中的獬豸是公平、公证执法和避除邪恶的象征。
义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动为“义”。羊给人美善的感受,羊为人们的生活或祭祀而牺牲,獬豸神羊公证执法,因此羊是有“义”之物。
乐 被称为“八音之首”的羯鼓,是用羊皮为材料。原始人在劳动之余,喜欢戴上羊角,边歌边舞。
“五音十二律”是我国早期的音乐系统理论。五音是依据牛、羊、鸡、猪和马“五畜”发出的声音表示五声音阶,其中羊叫的声音为“商”。
和 羊秉性温和;合群要和;乐是“天地之和”。羊的意蕴:善良随和,吉祥如意。“和”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古人称为大德。
吉祥如意
“羊”在古代与“祥”相通,“祥”也可写作“吉羊”,表示吉祥之意,羊是“祥瑞”的象征。古人年初在门上悬羊头,交往中送羊,以羊作聘礼,都是取其吉祥之意。
传说中羚羊晚上睡觉的时候,跟普通的牲口野兽不同,它会寻找一棵树,看准了位置就奋力一跳,用它的角挂在树杈上,这样可以保证整个身体是悬空的,别的野兽够不着它。
关于羚羊挂角的出处,最早见于《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
宋·严宇《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他还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来形容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玄远的诗境。
又:《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义存禅师示众语谓:“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扪摸?”
再:《景德传灯录》卷十七载道膺禅师示众语谓:“如好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气亦不识。”
后人们将其理解为禅宗用语,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语”。
⑷ 古代诗词中各种动物的寓意
LZ,您好。 古代诗词中各种动物的寓意如下,自己整理的,仅供参考: 1、双鲤:代指书信(因古人常将书信结成双鲤形或将书信夹在鲤鱼形的木板中寄出,故以双鲤鱼为书信的代称。简称为双鲤); 例:在汉代昭明文选里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里面的鲤鱼就是指一个完整的信件。 2、鱼:指信封袋(因为在古代装信的容器是用木头刻成); 3、雁:一指思乡;二指送信的动物邮差(因为每年冬天雁子会往南飞,所以古代人会利用它来送信,只是后来因为准确度不好,所以后来改用飞鸽传书),因此,后世就用[鱼雁往返]来代称书信往来。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云中不见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4、羊:寓吉祥。 例:《诗经•召南》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羊”字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因此,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5、凤凰涅磐:寓意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6、蝴蝶:寓意吉祥美好、甜蜜、爱情; 7、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8、鹧鸪:思念、怀旧、哀愁。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表达哀愁之情。及“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9、骏马:比喻志向; 10、杜鹃鸟:凄凉、哀伤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1、蝉:寓意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2、寒蝉:悲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 1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寓意怀念征人等。 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螟蛉:指代养子。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18、比翼鸟:寓意思爱夫妻。 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9、鹿:喻帝位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20、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21、执牛耳:寓意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22、精卫:寓意坚持。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23、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24、青鸟:信使。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25、钓鳌:寓意远大的抱负。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⑸ 羊在古代文化里表示吉祥关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⑹ 羊的寓意是什么急用
寓意:羊是代表“吉祥”的瑞兽,也是家庭财富的象征。
1、据东汉许慎所著《说文》:“羊,祥也。”由于“羊”“祥”同义,“吉羊”即“吉祥”,所以那时人们习惯将“大吉羊”的吉语刻铸在器物上,配以羊纹图像,以求生活吉祥、事事如意。
当时人们不仅生活中为求吉祥,会在日常使用的铜器上铸刻“吉羊”铭文和羊形图案,死后为求安详,也会在建造坟墓时,将羊头图像安置在门额中央,如河南洛阳烧沟汉壁画墓的墓门就塑有正视的羊头,一双大角左右下卷,构图规整;羊头下侧绘神虎食女魃壁画,用以求安详和驱邪祟。
2、古代家庭越富裕,自然畜养的家畜家禽也就越多。汉代人事死如事生,为模拟生时家中畜养的羊,就在墓葬里随葬陶塑的羊模型。这种肖形的陶羊,在西汉和东汉时的坟墓中都有出土,一般人的墓里放置的数量不多。
但是在皇帝陵墓的从葬坑中,放置有成群的陶羊,如西汉景帝的陵墓——阳陵的一些从葬坑已经发掘,可以看到成群的陶羊,从形貌可以分出绵羊和山羊,而且各有雌雄之分,造型真实生动。有些汉魏时期的墓葬,不放置陶羊而是在壁画中绘出牧羊的画面,同样是显示墓主人拥有财富的象征。
甘肃地区的魏晋时期砖墓中,就常绘有牧羊的图像,因为都是画在一块砖的砖面上,画幅很小,所以线条简练,别具情趣,富有地域特色。
(6)古代羊寓意扩展阅读:
羊一直是民间艺术喜用的题材之一,剪纸、泥塑都不乏成功的佳作,更以结合民间吉语“三阳开泰”而制作出变化多样的三羊造型,流传也最广泛,是春节时人们装饰居室常用的艺术品。
至迟在汉代,已经将十二时(十二辰)分别用世间禽兽(只有辰是用想象出的龙)形貌来表示。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篇》里,清楚地记述了与十二时对应的兽,指明“未羊也”。在汉代流行的铜镜背面的纹样中,也常见十二时的图像,都是写实的兽形。
到南北朝时期,如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墓壁画所绘十二时也还是写实的兽形。但是到了隋代,十二时的图像开始发生变化,隋墓中随葬的十二时俑,被塑造成人体兽首的形貌,常是身穿袍服的人身坐姿,只是头部塑成兽首。唐代墓中的十二时俑,沿袭着隋墓的传统,也是袍服兽首的造型,但是从坐姿改成直立的姿态。
另外,中国传统的农历,以干支纪年,今年为乙未年,“未羊也”,是羊年,所以也应预示着将是一个吉祥的年份。
⑺ 羊的象征意义
羊象征的是温和,和平,善良的性格,也是安泰、祥和的象征。
拓展资料
一、“羊”是象形字,“象头角足尾之形”(《说文》)。上古人过的是游牧生活,而羊长得壮,繁殖得多,被视为是吉祥之物。不过,“祥”字是后来才有的,“吉羊”即是后来的“吉祥”,《说文》解释“羊,祥也”。古人以象形之法造出“羊”字,又因之大展其用。在《汉字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竟达200多个,充分说明其对先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羊的影响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唐人王之涣《出塞诗》中有这样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谓羌笛?即古代羌族人吹的笛子。“羌”在甲骨文中,上部是一对羊角,下部是个人,表示“羌”人是以牧羊为生的民族。
二、羊是安泰、祥和的象征。古语有“三羊开泰”之说。考“三羊开泰”本应作“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易经》。《易经》以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之象征。对“三阳开泰”的另一种解释为:11月冬至日的白昼最短,其后则白昼渐长。
古人认为,此乃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所以称冬至一阳生,12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因此,旧时常用“三阳开泰”作为新年起始的祝愿之辞。而“羊”与“阳”同音,久之便讹为“三羊开泰”。而且,后人还附会出“三只大角羊聚立于一处”之特定造型,成为妇孺皆知、喜爱的吉祥之物。
⑻ 羊在古汉语中的意思
羊 yáng 羊字族本字。羊字族汉字多有“驯顺”之意。其中令人瞩目的“美”字,从羊从大,“羊”指除帝王以外的全体人民。 “羊”、“祥”通假。 “羊”在古代与“阳”通用。因此“三阳开泰”也作“三羊开泰”。
⑼ 绵羊象征着什么
绵羊可象征安泰。
古语有“三羊开泰”之说。考“三羊开泰”本应作“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易经》。《易经》以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之象征。
对“三阳开泰”的另一种解释为:11月冬至日的白昼最短,其后则白昼渐长。古人以为此乃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所以称冬至一阳生,12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因此,旧时常用作新年起始的祝愿之辞。而“羊”与“阳”同音,久之便讹为“三羊开泰”。
后人附会出“三只大角羊聚立于一处”之特定造型,成为妇孺皆知的吉亨之象。
(9)古代羊寓意扩展阅读:
羊,即祥也。古代宫廷中小车多称羊车,即取意吉祥。人们常说的“三羊开泰”为吉祥话之一。古人把羊与祥通用,大吉羊即为大吉祥。
用羊作装饰的图案中就有吉利、祥瑞的意义。羊,在中国民俗中“吉祥”多被写作“吉羊”。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为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之伙伴,深受人们喜爱。
古代中国甲骨文中“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明清时期,民间传说曾把青阳、红阳、白阳,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
民间喜用的“三阳开泰”是一种吉祥语,它表示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意义。也是兴旺发达,诸事顺遂的称颂,图案以三只羊(谐音“阳”)在温暖的阳光下吃草来象征。
南国有一座城市,得五羊之吉。相传,羊是给广州带来吉祥的五谷之神。《太平御览》引晋裴渊《广州记》,载有五羊传说。
至清初,五羊故事仍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屈大均《广州新语》记,古时南海有五仙人,各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分别骑着不同颜色的羊,他们来到广州,将六出的谷穗赠给人们,并祝愿永无饥荒。
随后,五仙人腾空而去,五羊化为石。五个仙人五只羊,带来五谷丰登的祝福。广州称羊城,简称穗,均源于五羊传说。如今,市内的越秀山公园矗立着五羊石雕,为广州城标。
⑽ 请问大家现代或古代四只羊的寓意
羊就是代指吉祥也有写成“吉羊”。至于四个是中国文化惯用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