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牛图寓意
A. 老子骑牛的寓意
寓意:
老子骑牛,暗喻圣人老子是掌握自然大道的东方圣人。
牛从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文明,它是人民耕地、负重的帮手,亲近人类和土地,而且性情沉默温和,颇有“厚德载物”的象征意义。
老子骑的是青牛。“青”,主春,木德,代表了东方。老子自周入秦,向西而行,来自东方,后世人称“东方圣人”,用青色正可取其象征东方之意。
所以“青牛”,既代表东方,又代表生机、大地之德(自然之道)。
(1)鸡牛图寓意扩展阅读: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
),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参考资料网络-老子
B. 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睡牛图》的寓意是什麽
石涛早年生活坎坷,居无定所,加之国破家亡,出家后其内心并不平静,国破家亡之痛经常流露于他的作品中,如他作《睡牛图》,绘一人骑牛背上凝思,情调低沉,意境孤凄,自题曰:“牛睡我不睡,我睡牛不睡,今日请我身,如何睡牛背。”披露了作者眷恋故国的愁苦心绪。但是他这种国破家亡之痛,随着时间的推延、清统治地位的牢固,逐渐发生了变化,其“欲复明”之想日渐淡薄,故清康熙南巡时,他在南京、扬州曾两次拜见康熙皇帝,并画《海晏河清图》以颂扬清朝的仁政,又刻印称自己为“臣僧”,并写有《接驾涛》等,从而表现了他十分矛盾的心情,真可谓“笔墨牵人说假真”。
C. 我想在身上做一个纹身,纹一头牛,不知道纹身有没有什么避讳或不祥,纹牛的图案寓意着什么
纹身的讲究与忌讳 中国的纹身按古理来分,属于正宗的有---青龙,邪龙,魁星,夜叉,关公,鲤鱼...至于其他的骷髅了,玫瑰了,蝙蝠什么的,就属于胡乱纹的了,不上讲究的一类,即使纹了,也没什么效果,不提也罢... 说说纹身的原理.纹身是有讲究的,就是按照自己的五刑来选择相生相克的物种来纹,一般的来说,,正统纹身中,最不好纹的是关公和邪龙,,这2个东西比较邪行.一般的人抗不起来,所谓的抗不起来,也就是命里克,纹了不但不会带来好运,还会倒霉,严重的有血光之灾.这点我不是在夸张,我以前有个大哥,和别人PK打进医院,当时和他住隔壁有个人就是在左手纹了条邪龙,他说纹了不到1个月就住院了,原因是给2个毛头小P孩把左手给砍残废了,整个手的手筋断了,但他没纹之前,和别人群殴也有过,单打也有过,没吃过亏(这是他自己说的,可信度不敢保证),只是用他的事举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纹身不能胡乱纹,有些东西,你命里抗不起来,纹了就等着倒霉行了..中国的古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东西到现在用科学的说法也解释不了,纹身这个东西其实是在周易使用过的一个小旁门演变出来的,具体原理不详,但我知道这个东西邪行..至于什么样的人该纹什么样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自己是金命,命里阳气比较重,不能纹青龙,不然就是火中烧,早晚烧死我自己,准备去纹条邪龙~嘿嘿~~ 最近虽然在研究,但一直是东看点西看点,还得从别人的胡说八道中挑有用的,所以了解的不很全.所以只说说我知道的几种纹物. 青龙----阳性,适合阴气重的人纹,上了色的青龙就是开翼,如果能抗的动的话,不怕任何邪行东西--也就是脏东西.如果有人开通灵阵咒你的话,要是你的青龙纹的够正统,颜色上的够正,开阵的人搞不好不但咒不了你,自己会内伤..别以为阴气重是件好事,虽然有时候具备通灵的能力,可以偶尔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但你看到的同时,对自身的耗损是很大的,年轻的时候看不出来,老了就会比别人得更过的病.很多人以自己阴气重自豪,其实都是些SB.靠.他们不懂周易的旁支...青龙还不算邪行,有的时候有些毛头小孩什么都不懂就纹了,虽然克的是自己,但克的不严重,不像邪龙和关公.. 邪龙---邪龙属阴.这个东西很邪门.逢劝想纹邪龙的人,纹以前一定要找会周易的人帮你看一下八字到底合不合,这个东西要是不合,你就随便纹了,早晚是要倒霉的,上头我说的我那个大哥同病房的人纹的就是邪龙.邪龙来说,如果抗的动,效果要比青龙明显的多,具体反应在时来转运.这个不是夸张,偶是烟台人,我们那里盛产流氓和小痞子.我认识的也不少,有个纹邪龙的,现在已经是社会上的一个大哥了(虽然我很不重视他,哈哈)..具体的例子这么打字实在比较麻烦,相信谁周围都有这样的人,问一下就OK~~偶就准备纹邪龙,我命里阳气太重,烧的慌,需要阴气重的邪龙来调和... 关公---类似邪龙的一种东西,比邪龙还邪龙.别看香港的电影里黑社会都拜关公,但关公不是谁都纹的起的.这个东西属性不详,但只知道能抗的动关公的人,一般命里都有富贵.也就是能抗的动关公的人,也不是一般人.关公我听一个人说它是属于对冲的,什么意思偶不懂,说是纹的不对克的极端厉害,对这个我没发言权,认识的人里边没谁胆子那么大敢纹关公,所以不细说了 魁星---也就是钟馗嘛~哈哈.属于低级纹物,阳性..主要是给命里五行不明显或是是五行弱的人纹的.纹了不怕脏东西,但效果比青龙差的多了(嘿嘿,龙才是王道).但魁星也比较温和,,乱纹的话不会受太大的相克..但一样,别觉得纹了个魁星就狂的不行了,魁星只能抗小鬼,邪行大的东西它也搞不定~一分价钱一分货了~~ 夜叉----类似魁星的纹物,只不过是属阴性的而已,其他方面没什么特别之处,也比较温和,偶对这个没仔细研究过,也没准备纹个夜叉,好难看的说 鲤鱼----就是以前过年贴年画的时候都贴的那种抱鱼娃娃,也有单个的鲤鱼跳龙门的那种,都差不多.鲤鱼这种东西没讲究,纹了也没什么效果,不过也没什么事情,不邪行,属于最低等的一种纹物..日本还有种纹舞叫杀鲤.是个长的和魁星一样的人杀鲤鱼的图,那个东西有点歪歪,我朋友纹的,说有点别扭(他阴气重,感应力比较好)
D. 春牛图的寓意
春牛图在中国人们心目中也寓意著丰收的希望,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它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也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长盛不衰的绘画内容。
在杨柳青年画中,《春牛图》是经典作品之一,表现了人们心目中寓意丰收的希望、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因此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也是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绘画内容。按传统习俗,立春日贴《春牛图》。中国传统牛年,因此《春牛图》倍受青睐,不仅《春牛图》年画卖得火,而且连银行的纪念币、新春贺卡、新年礼物包装上,也印有《春牛画》。
E. 清代民间“春牛图”有什么意义
春牛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的国家。牛则是与农耕有着密切关系的家畜。中国上古神话传说,大禹治水(相当于诺亚造方舟时期)时,每治一处水患,必用一雄牛镇水妖,后来在河堤湖畔,就有以铁牛、石牛镇水妖的习俗了。这样,牛不仅是人们从事农耕的必需,农家有无耕牛,表示着其家境的好坏,同时牛也成为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
根据春牛图,我们知道:春牛身高四尺,身长八尺,尾长一尺二寸,牛头黄色,牛身黄色,牛腰红色,牛角耳尾白色,牛膝胫黄色,牛蹄白色,牛尾右缴,牛口合,牛笼头拘子用桑柘木,丝绳结红色,牛踏板悬门右肩。
芒神身高三尺六寸五分,面如童子像,青衣白腰带,平梳两髻在耳前,耳不露,绑腿、鞋子、裤子俱全,鞭仗用柳枝,长二尺四寸,五色醮染,用丝结,芒神站在春牛右後方。
己丑年春牛图两边有八行七言预言诗:
年逢己丑有戈兵,
奔走旁徨岂俗情,
赵卫人民遭溃乱,
鲁燕城郭被兼并。
禾苗尚丰田中秀,
豆麦欣逢陇上成,
无奈蚕娘相会少,
南方弟也北方兄。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到了农耕时节),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把立春叫作打春。在这一节令的庆祝中,牛便成为吉祥物。据历史记载,先秦时期,立春之日,天子要率领群臣到东郊迎春。到了汉代,先在腊月置上六头牛于国都门外,并由耕人伴之,以示黎民们勤于农耕,勿误天时。
后来,耕人演变成司掌万物萌生的芒神,牛的模型或真牛均被加以彩饰,参加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北宋时,在立春的前一天,京城开封府要向皇宫进献春牛(土牛),各重要衙署也置春牛(土牛)于衙署门前,以示各级政府重视农耕。到了立春之日的凌晨,将置于皇宫及政府各衙署门前的春牛打碎,是为“打春”。市民争抢被打碎的春牛残片,抱回家中,成为祛病、宜蚕、祈求丰年的吉祥物。从那时起,迎春、打春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庆祝活动,在城市、农村展开。象征吉祥的牛,被画家及民间艺人画成迎春的年画及彩塑在市面上出售,很受人们欢迎。春牛图则成为年画、剪纸、刺绣等领域常见的题材。
民间的春牛图,常画一健壮的大黄牛,芒神被画成眉清目秀的放牛郎。芒神的穿鞋很有说头,如果是光着脚,则预示来年雨水大,要作好防涝的准备。如双足穿草鞋,则预示来年天旱,要农民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如一只脚光着,一只脚穿草鞋,则预示来年是不旱不涝的好年景,农民们要辛勤耕作,勿误农时。
一幅《春牛图》在人们心目中寓意着丰收的希望,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它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也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长盛不衰的绘画内容。
民间立春日,有春官送“春牛图”预兆丰收的风俗。此俗始于南宋,俗称“打春牛”。《武林旧事》载:立春“前一日,临安府造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及驾临幸,内官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梦粱录》载:“街市以花装栏,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胜,各相献遗于贵家宅舍,示丰稔之兆。”清末,杭州尚有此俗。立春前一日,杭州府知府,暨总捕厅、总事厅、水利厅同知,及仁和、钱塘两知县,均着官服,坐无顶无帷显轿,全副执事,至庆春门外先农坛迎请勾芒神,供于神亭。勾芒神彩画端正,长约二尺,头有双髻,立而不坐,手执牛鞭,似牧童之像。迎时,神亭前又有纸牛、活牛各一头,或抬或牵,随之而行,即所谓春牛。可任人鞭打,俗谓“鞭春牛”。并有彩亭若干,供瓷瓶于中,插富贵花,及“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等字。伴以大班鼓吹、台阁、地戏、秧歌,沿街唱舞,意为劝农。进城之后,夹道聚观,争掷五谷,称为“看迎春”。最后将勾芒神及春牛供于杭州府衙门前,挂灯结彩。至立春之前一时,勾芒神起身,上城隍山,称为“太岁上山”。迎春之日,如遇下雪,杭人俗称“踏雪迎春,大熟年成”,主丰收。此俗至民国而废,仅存一般无业游民,身穿红袍,头戴乌帽,扮作春官模样,而手持《春牛图》,上画红、黄、青、白各色土牛,并书来年农事节候,串门挨户,去送《春牛图》。或有以麻袋蒙头,作牛鸣声,由春官牵之,至店家唱曰:“黄牛到,生意俏”;至农家则唱:“黄牛到,五谷好”,以索取钱物。
古往今来,春天有着画家前赴后继、百画不厌的景色。如果要从那目不暇接的画图中找出一幅作为春天的画像,我以为只有《春牛图》才恰如其分。
新年的大红灯笼刚刚挂起,无论是寒风劲吹,还是大雪纷飞,《春牛图》就光临门第了。庄户人家从大集上买来,喜滋滋把它贴在家里最招眼的墙上。那图画并不复杂,一头高大的黄牛迈着从容的脚步,蹄下是绿茵茵的草地,头上是横剪竖裁的燕子,脸前是曲绕的小溪,溪水潺潺流过,不再是冰封玉盖的容颜了。图画的下头是日历,一年四季、二十四个节令标得清楚明白。家里贴上一张《春牛图》就等于贴上了一年的路标,啥时候该种,啥时候该收,心中有了数,就不会迷失方向了。有了这个路标就卸下了探路的重负,人们说说笑笑,那幅画带来了满屋子、满村子、满天地的生机。
如今,《春牛图》和老黄历一样早就歇息了,从众人的视线里退出去好多年了。然而,它还是春天的画像。那茵茵的绿草,让穷困荒凉了一冬天的大地间突然亮丽起来了;那潺潺的溪水,让萎缩寒瑟了一冬天的河道突然灵动起来了;那飞翔的燕子,让冷风肆虐了一冬天的天空温暖起来了。这真是一个早到的春天啊!每每大年到来的时候,多是严寒封裹,仍在冬日,是这画最早带着暖洋洋的春天,走进了寻常人家。更别说还有那头黄牛,脚步虽然不大,走得却很坚实,每一步都踏在茵绿上,也就走进了暖融融的希望里。前面是甘甜的清水,喝一口就能泽润渴望了九九八十一天的肠胃。头上是欢快飞翔的紫燕,动听的旋律滋养着憋闷了九九八十一天的身心。黄牛真有福,早早就享有了一个美妙的春天。不过,这样理解还有点清浅,黄牛是要耕田的,那头走进画面的黄牛实际上寄寓了人们对春天的希望。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开了,坚硬的冻土松了。五九加一九,就该耕牛遍地走了。耕牛走过,就翻起了新土,松软的土壤如同为种子准备好的一床绒绒的棉被。农人把种子撂了进去,种子就进入了鲜活的梦乡。在梦里,种子开始膨胀、发芽,一觉醒来就拱破了地皮,伸一伸腰肢,节节向上,渐渐就长成了丰收的田野,长成了千家万户衣食富足的好光景。
F. 有人知道范曾的牧牛图不最好知道图上的寓意
“趣”,是范曾先生绘画艺术作品中随处洋溢的东西,而童趣图,则是他的重要题材,其中之一,便是牧牛图。那里有范曾先生自己的影子,有他对少时美好记忆的追怀。
G. 陶弘景的双牛图有设么深刻的含义急求
其实就是拿一头自由自在的山野之牛,和另外一头系上金络服饰的被驱赶的牛做对比,表示一无所求,甘愿息影山林,追寻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意思。这是陶弘景在向梁武帝萧衍表态,拒绝做官。
梁武帝萧衍早年与弘景交往甚密。及武帝即位,其初国号未定,弘景引诸谶记,皆成“梁”字,上书武帝,告之“梁”是运符。武帝遂立国号为梁。后来武帝欲聘弘景入朝为官,亲手写诏召之,并赐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弘景终是不应,并画双牛图与武帝,其图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络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见图笑曰:“此人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耶!”遂不复提聘官之事。
陶弘景 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492年,陶景弘36岁,他的好友萧衍取得了帝位,他便隐居于曲山。梁武帝萧衍深知陶景弘的才能,几次想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后来,梁武帝无法,只好时常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请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指点政策。于是,朝廷与曲山间音信不断,陶弘景虽身在方外,却俨然成为了朝廷决策人物,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弘景入山隐居以遂其养生之志,其志固起于少年,却也得力于他多年的勤求博访,深入钻研,终至悟心洞开。早在他入山之前,尚在南齐任职期间,他就多次向皇上告假出游,遍访隐士高贤。他曾于甲子、乙丑、丙寅三年之中,与兴世馆东阳孙游东岳,咨禀道家符图经法,所得虽皆出真本而历经摹写,因而意有所未惬,于是更请访高贤以斧正之。戊辰年往茅山得杨许手书真迹,庚午年东行渐越,处处寻觅灵异,至会稽大洪山谒见居士娄慧明,余姚太平山拜访居士杜京产,始宁山谒法师钟义山,始丰天台山谒朱憎标及诸处宿旧道士,此次游历费时二百余日,所获甚丰,得真人手迹十余卷,足迹所至,东阳长山、吴兴天日山,于潜临海遂安诸名山等。这次出游访寻对弘景影响极大,越一年,弘景便辞官入山,自己也成了向往已久的隐居之士。
弘景一生的最大特点是热爱大自然,酷爱山水。南齐及梁所属诸名山大川遍布了他的足迹。弘景身体轻健敏捷,极擅攀援登涉,每遇悬崖断壁,必攀援跳越,或逢幽谷深涧,便吟啸盟涤,或坐卧其间,或采取花药,直到猿鸟吟栖,留连忘返,往往独自夜宿于糜鹿群中。弘景尝对其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危瞰大泽,知其难立止,自恒欲就之。”热爱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而自得其乐,成为弘景养生长寿的秘诀之一。
弘景一生博览群书,其所披阅之书逾万卷。其云游四方,目地之一即是寻书。他曾以一事未知为耻。其博学多艺,尤好五行阴阳、风角气候、太一遁甲、星历算数、山川地理、方圆物产、医方药剂、虫鸟草木、考校名类、种种术数、莫不熟悉。一人能博学如此,是保持脑筋至老不衰的最佳保证。弘景又擅书法,得古今体,隶书不依常式,别作一家骨体,劲媚有如其人。又于琴棋骑射,无所不通。晚年骑射诸事不为,惟喜听吹箫而已。弘景一生特爱松风,所居之处,必手植松树,每闻其声,欣然为乐。故其上书辞官表中称云:“神交松友”,即是他一生特征性写照。
弘景多艺却为人圆通谦谨,出入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言无烦舛,人亦随觉。虽然他本意不愿多与外界交往,但因为其颜仪和明而不严毅,所以无论大人小孩见了他都乐而悦服。他善于调和七情,为人少忧戚,无嫉妒,淡哀乐,节喜怒。世俗戏谚等事一概不为。行步举动翩翩轻利,飘飘然有云霞气,有时独游于泉石,看到他的人均以为是仙人。
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读书)为务,昼夜研读缮写符图经集,于养生服食诸道,渐至通幽探微。如此积年累月,渐觉彻悟,遂萌隐居修行之志。于齐永明十年壬申决意出行归隐。起初他并未上表齐武帝辞行,不告而别,挂朝服于神武门鹿市,径出东亭而行。而后告诉随行左右“勿令人知”,乃去和好友王晏话别。王晏深知其志,对他说:“皇上治事甚严,不准许臣属作离奇之事,你这样不辞而别,恐有忤旨,若皇上怪罪下来,反而达不到你的目的。”弘景默思良久,答曰:“我本意欲遂夙愿而已,非为名利,你所说的确有道理,应向皇上直言为是。”于是弘景上表陈诚,以表自己解官归隐之意。表中大意是,我听说无论尧帝之时,还是汉朝都有养生的风气。我为官已久,哪能留恋荣华富贵,所学也不是为了利禄。因此常想回归大自然,过田园生活,领略自然之美。我这就要离开宫庭了,临行之际,不胜眷恋,只好上表以明我心。齐武帝看了弘景的解官表,深为感动,不但下诏批准了弘景的要求,而且给予赏赐,赐帛十疋,烛二十梃。又别勑:朕月给上茯苓五斤,白蜜二斗以供服饵。对他的养生修道之事给予大力支持。
于是弘景出行入山,临行公卿相送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克道,人们都说是宋齐以来所未有之盛事,朝野均荣。弘景一行来到勾容的勾曲山停了下来,便于山中建馆。弘景说此山是金坛洞容,周围百五十里,名华阳之天,汉时三茅司命之府,故名茅山。弘景于此山建馆隐居,自号华阳隐居。故人称他为陶隐居。自此,弘景开始了他的长达四十余年的隐居修行生活。弘景归隐之后,有沈约为当时的东阳郡守,因为敬佩他的志向与节操,多次写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婉言谢绝。
梁武帝萧衍早年与弘景交往甚密。及武帝即位,其初国号未定,弘景引诸谶记,皆成“梁”字,上书武帝,告之“梁”是运符。武帝遂立国号为梁。后来武帝欲聘弘景入朝为官,亲手写诏召之,并赐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弘景终是不应,并画双牛图与武帝,其图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络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见图笑曰:“此人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耶!”遂不复提聘官之事。然国家遇有大事,无不前往咨询,帝与弘景之间,书信不绝,月常数信。帝每得其书,烧香虔受,恭敬之状,无以复加。故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陶弘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推崇葛洪的著作,其经历也和葛洪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草经集注》在中国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诸多创新与发展是勤劳聪敏、博学广识的先贤在中医药学方面的重大贡献,也成了我们学习、借鉴和研究的珍贵资料。陶弘景整理医籍,十分尊重原作,决不乱涂乱改,也不信口雌黄,即使有补充,也把自己的说法和原书的说法区分开来。如把搜集到的三百六十五种药加入《神农本草经》,他就用“黑”字写,有的就用“红”字写。所以,后人有“本草赤字”, “本草黑字”之称。赤字是本经正文,黑字是后来加入的。他开创的这种做法,后来的注释家就争相学习。陶弘景整理医籍,细心、严谨、周密、实用,是我们今天整理中医古籍的一面镜子,不愧为一代名医,流传千古
陶弘景一生爱松,尤其喜欢听松涛。他闻松涛声如闻仙乐,有时仅一人进深山,专去山野谷壑听松涛,人们因而称他为“仙人”。陶弘景继承老庄哲理和葛洪的仙学思想,揉合进佛教观念,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并进一步整理道教经书,对道教颇有贡献。
陶弘景一生执迷道教的“神仙之术”,固不足取,然而陶弘景知识渊博,精通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医术药物、棋琴书画乃至阴阳五行,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古代科技多个方面都有一定贡献。 陶弘景为寻仙访药,常漫游于名山大川中。行至山幽水静的美景之处,陶弘景便坐卧其间,吟诗作赋,作有许多优美诗文。南朝时,散文有了长足的发展,内容上出现了叙事、言情或寄情山水的文章,形式上则出现追求对偶、排比、用典,讲究辞藻华丽和声律求工的骈文。
人物评价
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并遍历诸有名大山,访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则他时梁武帝多次赠官不受,但梁武帝有关国家大事都要向他谘询,所以时人对他有“山中宰相”的称号。陶氏思想是释、道、儒三家融于一体的代表人物。
就医学而言,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贡献最大的早期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特别古本草由失效年代欠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他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该书的主要特点是开创了使我国本草学成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博物学。他还创立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发明,例如创立按药物治疗性质分类的“诸病通用药”分类法,在体例上,又开创本草著作分总论、分论叙述的先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他又应用朱书、墨书的方法来区别《本经》和《别录》的原文的方法等等。他在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陶弘景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在当时的条件下,他敢于提出新的本草分类法,而不囿于原来那种三品分类法。他本人原来是个道教徒,但他却能从实际出发,打破三品分类法,足以证明他在科学道路上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有着“一事不知,深以为耻”的探索精神,这又是他在科学上得以有所成就的动力。如他多次亲验细腰蜂(即嬴)的蜂窠,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认为《诗经》的说法“斯为谬矣,选诗者未审,而夫子何为因其僻也?圣人有缺,多皆类此。”直率地批评古圣人的谬误。
H. 大足石刻宝顶大佛湾牧牛图有什么寓意
古代工艺匠师们在封建时代里,而又在为宗教造像,所雕的题材是要严重受到宗教束缚和限制的。牧牛图是属佛教题材,以猛虎威吓,迫使牛儿狂奔怒吼,经过牧人的驯服,最后人和牛睡下安静了,这是以“牧牛比喻修心”的方法。
这幅图由于匠师们生活于民间,对牧童生活有浓厚的感情,故在造像过程中,以高超的艺术技巧,使人们看后,不为宗教题材内容所惑,反而觉得是宋代牧童社会生活的一部“史书”。
宝顶山石刻牧牛图牧牛遇虎组雕
I. 鸡口牛看图成语
鸡口牛后
[jī kǒu niú hòu]
[释义]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
《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J. 杨柳青的年画《春牛图》是谁画的寓意是什么
春牛图在中国人们心目中也寓意著丰收的希望,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它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也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长盛不衰的绘画内容。 在杨柳青年画中,《春牛图》是经典作品之一,表现了人们心目中寓意丰收的希望、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因此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也是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绘画内容。按传统习俗,立春日贴《春牛图》。今年又是中国传统牛年,因此《春牛图》倍受青睐,不仅《春牛图》年画卖得火,而且连银行的纪念币、新春贺卡、新年礼物包装上,也印有《春牛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