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宏图的典故

宏图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3-11 02:35:22

❶ 古代关于能说会道的故事

晋朝时,有一个叫谢尚的人,从小就很懂事.
谢尚八岁的时候,他父亲谢鲲当上了太守.太守是地位很高的地方长官,权势很大.因此,不少人都来奉承巴结谢尚的父亲,家中的宾客来往不绝.
有一次,谢鲲领着谢尚去会见客人.客人们见这个小孩长的很聪明可爱,就向他提出一个个问题来考他.小谢尚对答如流,谁也难不倒他,客人们不住嘴地称赞他.
谢尚对人们的赞扬心理有数.他知道有些人是出于真心;有些人是出于应酬场面,随声附和;而更多人则是为了向父亲讨好,而过高地赞扬自己.
谢尚很看不惯庸俗地吹捧他的人,就想找个机会反驳这些人一下.
正巧,有一次,谢尚家举行宴会,宾客满座.有个客人看到谢尚在座,对谢鲲献殷勤说:“到底是有其父必其子.咱们太守有谋略,公子也年少聪明.谢公子真是一座之中的颜回啊!”
颜回是古代有名的聪明少年,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学生.谢尚觉得自己比不上颜回,那个人的夸奖也太过分了.于是,立即站起来反驳他说:“满座上的人,没有一个比的上孔夫子的,哪里来的颜回?”
言外之意是,颜回那样贤能的人,是孔夫子教育出来的.现在,你们这帮成年人中没有一个向孔夫子那样有学问,怎么能培养出向颜回那样有学识的学生来呢?
谢道韫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MM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❷ 曹操短歌行中的典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❸ 张良有哪些故事典故

1、运筹帷幄

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2、退隐黄袍山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

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明清朝时期有一帝王访此山,亲书“圮直德眙”,以纪念这位汉朝时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现高挂于通城县黄袍山大埚的黄庭坚故居“鲁直第”的侧堂之上。

3、暗度陈仓

张良送刘邦到褒中。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烧”,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4、张良与道教

张良曾遇黄石公授书,读后便能应机权变,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张良还以此修之于身,能炼气绝粒,轻身羽化。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龙首原。赤眉军起义,有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相传张良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八世孙张道陵亦得道。又据《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相传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后人置祠,岁奉香火。又陈县天授观为奉祠之所,宋政和间封为“凌虚真人”。

5、黄石公授书张良

张良刺杀秦王未遂,被全国通缉,不得不隐姓埋名,逃亡到下邳,躲避风声,一天,张良在沂水圯桥头闲逛,看见一位穿着道家服装的老者。

那老者看见张良走来,故意把自己脚上的鞋子掉到桥下,张良拿着鞋来到桥上,老者又伸出脚来让张良为他穿上:张良再次强压怒火,为老者穿了鞋。那位老者也没有道谢,站起来一笑而去,张良心里万分惊讶,呆呆地望着老者的背影。

没想到老者已经在此等候他了。老者大怒,对张良说:“你与老人约定,为什么迟到,回去吧。五天以后早些来!”这样又过了五天,到了约定的日子,鸡一打鸣,张良就来到桥上,没想到老者有先在桥上等他。

老者这次怒容满面地斥责张良:你为什么又迟到?以后一定要早些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来到桥上,过了一会儿,他看见那位老者走过来了。这次,老者高兴地说;“应苡如此!”然后拿出一部书,对张良说:“你熟读这部书,就可以辅佐帝王,十年之后定会成功。十三年后你再来见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黄石。

天亮以后,张良拿出书一看,原来是《广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读此书,俯察天下大事,后来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的“智囊”。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举兵反秦。此后,各地起义武装风起云涌。

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举起了反秦大旗。后来因自感势单力孤,难以立足,于是率众准备投靠景驹,途中正好遇到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活动。两人一见倾心,张良屡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会其义,并经常采纳张良的建议。于是,张良改变了投靠景驹的打算,决定跟随刘邦。

❹ 大展宏图的成语典故

出处 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启中兴之宏图,当太平之昌历。”

❺ 诸葛亮的经典典故舌战群儒

1、【故事出处】舌战群儒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2、【故事背景】舌战群儒是赤壁之战的前奏,当时吴国的文臣主张吴王向曹操投降,吴王虽不欲战但也不想降,诸葛亮是蜀国派去吴国说服吴王与蜀国联盟共同抗曹的人,所以诸葛亮要舌战群儒第一为了想吴王表明联合的决心和好处,第二激起吴王不想投降的意愿。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3、【故事】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呢。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哑口无言。

4、【赏析】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
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诸葛亮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源自他的博学多闻和为民天下的胆气。

❻ 大显身手的典故

[解释]: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发音]:dà xiǎn shēn shǒu
[出处]: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徼幸战功。”
[例句]:现在,正是有志青年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近义]:
大展宏图 大展经纶 大显神通 大有作为身手不凡
[反义]:
一筹莫展 小试锋芒 无能为力 智尽力索束手无策 牛刀小试

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现作者以古人自比希望有机会重被重用再展宏图为国立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❽ 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什么

高山流水的典故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弹奏琴曲。“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聆听多时,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

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伯牙惊喜叹息:“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8)宏图的典故扩展阅读

“高山流水”现常用来比喻知音或知己。

其他有关知己的典故

1、陆羽与皎然

陆羽与皎然的“缁素忘年之交”,就达到了的这个高度。在安史之乱后,陆羽避难途径湖州,借宿于妙喜寺,有缘结识皎然,两人相见恨晚。

当时皎然已四十多岁,茶道顶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他将年轻的陆羽引见给江南名士,带他实地考察各地茶叶,后来还帮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经》。

大历四年,皎然为陆羽建成苕溪草堂,亲自远赴苏南把他请回湖州;建中年间,陆羽远赴江西上饶开山种茶,皎然不顾自己已七十高龄,亲自到上饶邀请他重回湖州。不久,皎然就在妙喜寺圆寂了,后来陆羽病逝后也葬于此,其坆茔与皎然的砖塔隔山相望,长叙友情。

2、管仲和鲍叔牙

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交情很好的朋友。管仲年轻时日子过得很艰苦,还要照顾他的老母亲,鲍叔牙知道后为了帮助他就找他一起做生意。

由于管仲没钱,所以做生意的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分到的钱却比鲍叔牙多很多。鲍叔牙的仆人看后为主人抱不平:“这个管仲做人怎么这样,做生意不愿意出本钱,分钱的时候却比我们主人拿得多。”鲍叔牙知道后对仆人说:“以后别再这么说了!管仲家境不好,还要赡养他的老母亲,多分一点钱是应该的。”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参兵,去战场上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不往前冲,而是躲在最后面,其他士兵们就谴责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缩头乌龟!”每当这时鲍叔牙就会维护管仲:“管仲不是这样的人,他并不是怕死,而是要留着命去照顾他的老母亲啊。”管仲知道之后十分感激,说:“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亲,但是了解我的人却是鲍叔牙啊!”

一段时间后,齐国的国王死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沉迷于吃喝玩乐不问政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不久将面临内乱,于是带着小王子白隐藏到了莒国,而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隐藏到鲁国。事情果然不出鲍叔牙所料,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为了让就能够顺利坐上王位想杀死白,但是他在暗算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白并没死。后来鲍叔牙和白先于管仲和纠回到齐国,白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白开始管理国事以后想要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再三推脱说:“管仲在各方面都比我出色,他更有资格当宰相。”白一听有些不乐意:“管仲想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才对,怎么能让他来当宰相呢?”“这怎么能怪他呢?纠是管仲的主人,他自然会效忠于纠,若是他的主人变成了您,他也一定会效忠于你的。”白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请管仲回齐国当宰相,而管仲在当上了宰相之后帮白将齐国治理的井井有序。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广于流传之后,大家在称赞朋友间有很好的交情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❾ 典故(明朝的)

红巾起义,此起彼伏。 风起云涌,群雄逐鹿。 明祖元璋,大展宏图。 积草屯粮,兵劲城固。

后发制人,东荡西除。 各个击破,降龙伏虎。 开基立业,建元洪武。 鸟尽弓藏,滥杀无辜。

锦衣横行,如狼似虎。 生杀予夺,株连九族。 魏氏阉党,飞扬跋扈。 一手遮天,政由己出。

招权纳贿,藏垢纳污。 孝子贤孙,城狐社鼠。 东厂西厂,残民害物。 率兽食人,鹰犬塞途。

血雨腥风,道路以目。 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官逼民反,李闯起兵。

均田免粮,旗帜鲜明。 转战千里,行踪无定。 进退失据,险象环生。 一波三折,大功告成。

称孤道寡,得意忘形。 追赃助饷,杀气腾腾。 祸乱相寻,红颜薄命。 冲冠一怒,开关降清。

腹背受敌,形格势禁。 大顺政权,短寿促命。 郡王成功,救危扶倾。 南征北战,移师金门。

收复台湾,指挥若定。 金瓯无缺,顺天应人。 郑和远航,大张旗鼓。 宣威异域,举世瞩目。

舳舻千里,观者如堵。 乘风破浪,风雨无阻。 飘洋过海,观风察俗。 奇珍异宝,互通有无。

七下西洋,应付自如。 绝域殊方,心悦诚服。 霞客远游,视险如夷。 风尘仆仆,穿荆度棘。

跋山涉水,乐此不疲。 寻幽探胜,甘之如饴。 溶洞石林,光怪陆离。 暗河伏流,有声无迹。

溯流穷源,循名责实。 析微察异,世传游记。

❿ “季布一诺”出自什么典故

“季布一诺”的成语故事(典故)出自《史记·季布栾列传》:

秦末汉初楚国人季布,楚汉战争中做过项羽的大将,后来归顺西汉高祖刘邦,担任河东太守,一生特别讲信用,只要答应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从没有失信于人。他以侠义闻名,重守诺言,因此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0)宏图的典故扩展阅读:

季布一诺典故给人的两点启示:

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信待人往往可以使他人也成为讲诚信的人,这是更高境界的诚信。

古人说:一诺千金,这是指季布,季布一诺千金,从此后人以此为交友的信条,说明只要有一个承诺,纵是粉身碎骨,生死不顾,也要履行自已的诺言。 当时楚下有一句话:黄金百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只要答应了的事,纵有太多的困难,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到。

这代表了人生的信条,如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也不过是为了一个承诺,看过《侠客行》的朋友也知道,谢烟客的玄铁令在江湖上何等珍贵,原因是因为谢烟客言出必行,谁得了他的玄铁令,他就会为他做一件事,无论什么事,这些当然有夸大的成份在内,但是古人崇尚诺言,古时对违反诺言,或是不履行承诺的人很是看不起,认为这些人不值一交,不足以共事,也不足以为谋。《老子》说,“夫轻诺必寡信”。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