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亢旱三年的典故

亢旱三年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3-08 04:57:40

1. 窦娥的三桩誓愿化用了哪些典故

1、“血飞白练”化用了“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2、“天降瑞雪”化用了“飞霜六月因邹衍”;
3、“抗旱三年”化用了“东海曾经孝妇冤”。

(典故均可在书上找到原文。)

2. 碧血丹心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 亢旱三年 分别指哪些历史人物的典故

人物如下:
苌弘: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内—碧血容丹心
望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为望帝;后退西山,化为杜鹃鸟。——望帝啼鹃
邹衍: <<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僭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六月飞霜
东海孝妇:东海曾经孝妇冤——亢旱三年

3. 亢旱三年的历史人物是谁

原来是指《汉书 于定国传》 记东海孝妇蒙冤被杀,郡中大旱三年。后来刘向《说苑》、干宝专《搜神记》里属都有关于东海孝妇的故事

在《窦娥冤》中窦娥曾引此例为誓愿。
原文:【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见高中语文,必修四

4. 关汉卿--窦娥冤--中引用了哪三个典故

著名悲剧人物窦娥出自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戏曲史的巅峰之作,堪称千古绝唱!
窦娥的悲惨命运是具有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黑暗的现实逼迫她爆发出反抗的火花,人间的不公使她怀疑天理的存在。的确,窦娥这个悲剧人物从孤儿到童养媳再到寡妇,最后被人陷害无辜地走向断头台,我们因此同情她;窦娥对丈夫的忠,对婆婆的孝,我们由此赞美她;窦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美好人生的执著追求,我们敬佩她。但是窦娥临死前的“三桩誓愿”又引起了我的反思。窦娥声明“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怨,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怪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这种强烈的复仇情绪不仅有着时代的特殊意义,更反应了人性里内在的一种可怕!
中国人当时相信因果报应,更相信,冥冥之中有个大清官在主宰着人世的一切,当他们走向绝望,走向死亡时,他们会呼天喊地,希望这个万能的清官出来帮忙,主持人间公道。窦娥立下了三桩毒誓,清白证实了,冤情洗清了,我们为她感到热欣慰。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三伏天降下三尺瑞雪来遮掩尸首,这一场大雪就会使当年的农作物颗粒无收,百姓本就民不聊生了,接着再来三年大旱,整个楚州会饿死多少百姓啊!中国宗教与哲学教给人们三种人生态度:以冤报冤,以德报冤,以直报冤。很明显,窦娥选择了第一种方式工。当然我不否认窦娥是善良的,可是这善良太狭隘了,这是一种自私的善良,受苦受累的还是老百姓,无辜的老百姓,因为这些誓愿根本没有涉及及到当时的贪官污吏!
由窦娥的“三桩誓愿”联想到现实,人与人之间应该怎么相处呢?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界的学者里德雷说:自私的基因,相互报复,社会将走到极端!愿我们不要以怨报怨,更不要把怨气发泄到无辜者的头上!希望人性呈现美好的一面,希望社会给我们一片清新的天空

5. 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分别指哪些历史人物的典故

苌弘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望帝:相传战版国时,蜀王杜宇称帝,权号为望帝;后退西山,化为杜鹃鸟。
邹衍
<<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僭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东海曾经孝妇冤

6. 苌弘化碧 六月飞雪 大旱三年 典故的简单故事梗概

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来力偿还自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峨的坚决反抗,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7. 典故`亢旱三年`的出处是什么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然而这样的激烈责骂并没有让天发怒生气,天的至德品性让它实现了窦娥临刑前许下的三桩誓愿,从而既帮助了窦娥,又显示了窦娥之冤。而至最后,当窦娥真正得到平反后,亢旱的楚州才下起雨来。由旱到雨,这种天象的变化表明了天的感动和欣喜。

由于刑冤而发生天象之变者在古代史籍中颇多记载。除窦娥之冤外,早在汉代就有较为著名的“东海孝妇”故事出现。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所辑的《搜神记》中有载:

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馀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

显然,东海孝妇冤死后发生的三年枯旱和冤狱平反后的天立雨,表达了天对人间错罚的谴责和对刑冤者的同情和扶助。又《淮南子

8. 窦娥表达的三桩誓愿,说说这三桩誓愿里运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起到

帮你总结一下哦:
苌弘(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望帝(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
邹衍(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齐国人);
东海孝妇(汉朝的).
关汉卿从“东海孝妇”的传说中得到启示,由之生发开来,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概括丰富的现实社会内容,大胆而精巧地构思出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递升,创造出浓厚的悲剧气氛.
窦娥是无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不甘心屈从于现实的压迫,她坚信自己的死定会“感天动地”,在人间以奇迹的方式显示出来.第一桩,“血飞白练”,通过这种方式,窦娥向世人显示她的清白无辜.在唱词中,窦娥提到两个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表明她死得和苌弘一样冤屈,和望帝一样凄惨.第二桩,“六月飞雪”,如果说第一桩是通过她自身的奇迹来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桩则是通过违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来证明社会的不公平,社会上人为制造的黑暗.“飞霜六月因邹衍” 的冤狱故事,更表明了窦娥所遭受的是人间冤狱.第三桩,亢旱三年.引用“东海孝妇”的故事,矛头更直接地对准昏聩的官府,“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窦娥希望通过第三桩誓愿,直接惩诫残暴昏聩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够象“东海孝妇”一样,得到昭雪.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行刑尚未开始,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9. 碧血丹心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 亢旱三年 分别指哪些历史人物的典故

人物如下:
苌弘: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碧回血丹心
望帝答: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为望帝;后退西山,化为杜鹃鸟.——望帝啼鹃
邹衍: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僭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六月飞霜
东海孝妇:东海曾经孝妇冤——亢旱三年

10. 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

《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四个典故。

1、望帝啼鹃

传说远古时代的蜀国,第一个称王的人是蚕丛,后来天上降下一个男子杜宇,做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他做国王时,关心百姓,教导老百姓怎么种植庄稼,叮嘱人们要遵循农时,搞好生产。热爱百姓,因此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望帝死后灵魂化作杜鹃,生前爱护百姓,死后仍然惦念着百姓,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就飞到田间一声声的鸣叫。人们互相转告:“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啊。是时候了,该播种了。”

2、苌弘化碧

周景王死后,王族内乱,苌虹联手刘文公,借助晋国的力量平定内乱,拥立了周敬王。因此,苌虹深得敬王信任,也因此被诸侯所嫉恨。后来,晋国六卿内讧混战,范氏和中行氏被智氏、赵氏、魏氏、韩氏所灭,因为范氏原为晋国执政正卿,又和周王室的卿士刘文公有姻亲关系。因此,周王室明显地支持范氏和中行氏。

赵、智、魏、韩四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后,就要追究周王室中支持范氏和中行氏的人。他们知道刘文公根基深、地位高,无法扳倒,便把矛头指向苌弘,而周敬王认为苌弘是辅立自己的功臣,不肯惩处他。后来赵、智、魏、韩便是用反间计,故意把一封伪造的苌虹写给赵氏信遗落在周敬王面前。

周敬王打开一看,写的是:“请转告晋君,尽速发兵攻打周国,我将迫使敬王废黜刘氏,以作内应。”周敬王念其辅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终还是把苌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去。苌弘百口莫辩,一腔悲愤,剖腹自杀。蜀地百姓同情他,便把他的血用玉匣子盛起来埋葬,并立碑纪念。三年后,掘土迁葬,打开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莹剔透的碧玉。

3、六月飞雪

战国时,邹衍尽忠于燕惠王,而被人陷害入狱,邹衍在狱中仰天大哭,时正炎夏,却忽然降霜。

4、亢旱三年

周青在丈夫死后孝敬自己的婆婆,婆媳二人生活极为贫苦,婆婆让她改嫁,她不肯,婆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而死。婆婆女儿告状说媳妇周青害死婆婆,官府将孝妇屈打成招。狱吏于公认为孝妇不可能杀死婆婆,但太守不听,最后把孝妇处斩,后来郡中干旱三年。

(10)亢旱三年的典故扩展阅读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创作背景

《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对后世文学、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仅就改编之作来说,明代即有叶宪祖以《感天动地窦娥冤》为题材,改编成三十二出的传奇《金锁记》,其中的《羊肚》、《探监》、《斩娥》等出,直至近年来还在舞台上演出。

很多地方戏曲如徽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桂剧、滇剧编演的《六月雪》,汉剧的《羊肚汤》、《斩窦娥》,川剧高腔的《金锁记》,也都是取材《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改编作品。此外,各种说唱艺术,如鼓词、宝卷、子弟书等等,也都有以窦娥故事为题材者。

《感天动地窦娥冤》在20世纪即被翻译介绍至西欧与日本。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