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典故对局

典故对局

发布时间: 2021-03-05 14:29:56

⑴ 寻求与棋子有关的典故

围棋典故之淝水之战

距今1600多年的晋朝时代,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马,打败了号称百万人马的前秦八十万大军。
公元383年的冬天,寒风呼啸,大地呜咽,东晋京城一片惊慌。前秦的首领符坚凭借自己统一北方后的广袤天地,使得前秦的力量空前强大,北方各少数民族也臣服于他,此时的符坚是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于是发兵百万攻打东晋,要扫平江南。东晋的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急招宰相谢安进宫商讨御敌大计。谢安从容启奏道:符坚倾国出师后方空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军需粮草接应困难,内部又分离不团结。臣早将淮北流散之民迁往淮南,坚壁清野断其供给。另其势难立足。晋孝武帝大喜,令其统领八万人马抗击秦军。

谢安在大军压境之际一如既往,照样下棋,弹琴,饮酒,作诗,闭口不谈大战之事。领军大将谢玄是他的侄儿,看到叔叔如此,不禁心中焦急万分,急到谢安的帐中询问叔叔的破敌计划。谢安只是随便说了句“到时再说吧”,就什么都不说了。谢玄回去后坐立不安,又不敢再三追问,可又放不下心,就和大都督谢石(谢安的弟弟),辅国将军谢琰(谢安的儿子)一同去看望谢安。

三人进得府来,谢安就知三人是为大战之事而来。然而谢安却闭口不谈御敌之事。谢安从从容容,好象没事一样。他吩咐家人和姬妾,一同去东山别墅游山玩水。山林间,小溪旁摆下了棋盘,谢安与兄弟和子侄轮流下棋,开始了车轮大战。谢玄暗自着急,但又不敢问。谢石是谢安的弟弟,他知道自己只能空挂一个大都督的名,有谢玄在,也就什么都不问了。谢安不慌不忙,行棋如行云流水,下得潇洒自如,得心应手。而谢石、谢琰和谢玄这些人,一个个心事重重,心不在焉心神不安,心里掂记着战事,棋下的前后矛盾,不是昏招败招,就是漏招臭棋。一个个就都败下阵去。直到日落西山谢安才尽兴而归。

三人深受谢安的感染,知道谢安定是胸有成竹了,所以回去后,各司其职,各练其兵,兵民们一看,也是人不慌,国不乱。军民上下,严阵以待。

在前秦兵马攻打下寿阳城后,令五万人马住守洛涧。秦军主将符融得到晋兵缺粮的消息后,马上请符坚火速出兵,以免晋军退走。符坚得到消息马上把大军留在河南项城,自领轻骑八千,星夜驰往寿阳。大都督谢石和先锋都督谢玄得知秦军人马未齐后,谢玄马上命五千精兵攻打洛涧。领兵的将刘牢之奋勇当先大破敌军,毙敌一万五千人,大获全胜。洛涧大捷,谢石命全军水路齐进,八万精兵声势浩大。秦军大败人心恐慌,寿阳城上符坚惊慌失措,看哪儿都是晋军,看着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象是晋兵。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晋军?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随后在淝水两军的大决战中,晋军彻底打败了秦军,获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胜利。

消息传到晋朝,谢安正在和宾客下棋,家人送上谢石谢玄的手书,他略瞟了一眼,心里已知里面要说之事,就随手把它放在旁边,好象没这回事一样,继续下棋。客人问信里说些什么,谢安若无其事地答道:子侄之辈已经破敌了。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后,谢安高兴地手舞足蹈,转身过门时,一脚踢在门坎上,把木屐的齿都碰断.

围棋典故大全

http://www.bywq.com/bbs/viewthread.php?tid=1572
1、 尧造围棋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晋 张华《博物志》

2、 举棋不定

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弈秋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孟子.离娄下》)

4、 弈棋

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进退取与,攻劫收放,在我者也。(《尹文子》)

5、 竹下围棋

汉宫内,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求长命,乃免。(晋 干宝《搜神记》)

6、 杜陵善棋

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或讥其费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晋 葛洪《西京杂记》)

7、 围棋之戏

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乃为之上者,远棋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多,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以争便求利。下者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于小地。然亦必不如。察薛公之言,上计云取吴、楚,并齐、鲁,及燕、赵者,此广道地之谓。其中计云取吴、楚,并韩、魏,塞成皋,据敖仑,此趋遮要争利者也。更始帝将相,不能防卫,而令罫中死棋皆生。(汉 桓谭《新论》)

8、 巢毁卵破

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世。三子年八岁,时方弈棋,融被收,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见执,不起何也?”三子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者乎?”遂俱见杀。(晋 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9、 任城王围棋食枣中毒

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合共围棋,并噉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刘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10、 棋局纵横十七道

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子各一百五十枚。(魏 邯郸淳《艺经》)

11、 王粲复局

王粲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疆记默识如此。(晋 陈寿《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12、 诸葛亮着棋处

棋盘崖在宝庆府城南五里,相传武侯宴兵着棋于此。有石盘广六尺,棋痕尚存。(清 《宝庆府志》)

13、 费祎军中围棋

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敌遂退。封成乡侯。(晋 陈寿《三国志.蜀书.费祎传》)

14、 孙策诏吕范对局

策从容独与范棋,范曰:“今将军事业日大,士众日盛,范在远,闻纲纪犹有不整者,范愿蹔领都督,佐将军部分之。”(晋 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15、 棋圣之谓

棋之无比者,则谓之棋圣。故严子卿、马绥明于今有棋圣之名焉。(明 董斯张《广博物志》)

16、 阮籍弈棋闻母丧

阮籍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唐 房玄龄《晋书.阮籍传》)

17、 谢安围棋赌墅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资流通如此。(唐 房玄龄《晋书.谢安传》)

18、 围棋称手谈

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刘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19、 王质观棋烂柯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樵者王质,伐木入山,见二童子下棋,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觉饥,以所持斧置坐而观,局未终,童子指谓之曰:“汝斧烂柯矣!”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梁 任昉《述异记》)

20、 羊玄保以棋得官,以廉见宠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入为黄门侍郎。善弈棋,品第三。文帝亦好弈,与赌郡,玄保戏胜,以补宣城太守。历丹阳尹、会稽太守、太常、吴郡太守。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利,产业俭薄。文帝尝曰:“人仕宦非唯须才,亦须运命。每有好官缺,我未尝不先忆羊玄保。”(唐 李延寿《南史.羊玄保传》)

21、 宋明帝围棋甚拙

明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虞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梁 萧子显《南齐书.虞愿传》)

22、 王彧死前争劫,神色不变

王彧字景文,名与明帝讳同,故以字行。上遣使送药赐景文死。敕至之夜,景文正与客棋。扣函看,复还封置局下,神色怡然不变。方与客棋思行争劫竟,敛子内奁毕,徐谓客曰:“奉敕见赐以死。”方以敕示客。酌谓客曰:“此酒不可相劝。”自仰而饮之。(唐 李延寿《南史.王彧传》)

23、 齐高帝弈棋

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肊绍伯,小字斗将,姓萧氏。博学,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性宽,常与直合将军周覆,给事中褚思庄共棋,累局不倦。覆乃抑上手,不许易行,其弘厚如此。(唐 李延寿《南史.齐高帝纪》)

24、 萧齐诸国手

萧惠基,善隶书及弈棋。当时能棋人琅玡王抗第一品,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第二品。赤松思速,善于大行。思庄戏迟巧与斗棋。宋文帝时,羊玄保为会稽,帝遣思庄入东与玄保戏,因置局图,还于帝前覆之。齐高帝使思庄与王抗交赌,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竟。上倦,遣还省,至五更方决。抗睡于局后寝,思庄达旦不寐。时或云:“思庄所以品第致高,缘其用思深久,人不能对。”抗、思庄并至给事中。永明中,敕使抗品棋,竟陵王子良使惠基掌其事。(唐 李延寿《南史.萧思话传》)

25、 沈宪方圆可施

沈宪字彦章吴兴武康人也。少有干局,除驾部郎。宋明帝与宪棋,谓宪曰:“卿,广州剌史才也。”补乌程令,甚著政缋。太守褚渊叹之曰:“此人方圆可施。”(梁 萧子显《南齐书.沈宪传》)

26、 梁武帝误杀榼头师

沙门杯渡入,梁武帝召之,方弈棋呼杀,阍者误听杀之。浮休子云:“梁有榼头师,高行神异,武帝敬之。常令中使召至,陛奏榼头师至,帝方棋,欲杀子一段,应声曰:‘煞!’中使人遽出斩之。帝棋罢命师入,中使曰:‘向者陛下令杀,已法之矣!师临死曰:‘我无罪,前生为沙弥,误锄杀一蚓,帝时为蚓,今此报也。’”(梁 沈约《俗说》)

27、 柳恽品棋

柳恽字文畅,立性贞素,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琅玡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历平越中郎将、广州剌史、秘书监、右卫将军,再为吴兴旺发达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焉。(唐 李延寿《南史.柳元景传》)

28、 梁简文帝著《棋品》

太宗简文皇帝讳纲,字世赞,昭明太子母弟也。天监五年,封晋安王。中大通三年,被徵入朝,未至,而昭明太子谓左右曰:“我梦与晋安王对弈扰道,我以班剑授之,王还,当有此右加乎。”著《棋经》五卷。(唐 李延寿《南史.梁简文帝纪》)

29、 范宁胜江南上品

始孝文时,有范宁儿者善围棋,曾与李彪使齐。齐令江南上品王抗与宁儿,制胜而还。(唐 李延寿《北史.魏.蒋少游传》)

30、 围棋雅戏

《家语》曰:“君子不博。”为其兼行恶道故也。《论语》云:“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然则圣人不用博弈为教,但以学者不可常精,时有疲倦,则傥为之,犹胜饱食昏睡,兀然端坐耳。至如吴太子以为无益,命韦昭论之,王甬、葛洪、陶侃之徒,不许目观手执,此并勤笃之志也。能尔为佳。古为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举世无双焭,今无晓者。比世所行,一焭十二棋,数术浅短,不足可翫。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但令人躭愦,废丧实多,不可常也。(北齐 颜子推《颜氏家训》)

31、 棋局一十九道

“今有棋局方一十九道,问用棋几何?答曰:‘三百六十一。’术曰:‘置一十九道,自相乘之,即得。’”(北周 甄鸾《孙子算经》)

32、 李泌七岁因棋赋诗

泌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

33、 邓艾开蜀势

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围棋者王积薪从焉。蜀道隘狭,每行旅止息中道之邮亭,人舍多为尊官有力者所见占。积薪无所入,因沿溪深远,寓宿于山中孤老之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才瞑,妇姑皆阖户而休。积薪栖于檐下,夜阑不寐。忽闻窒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为适,与子围棋一赌可乎?”妇曰:“诺。”积薪私心奇之。况堂内素无灯烛,又妇姑各处东西室。积薪乃附耳门扉,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姑应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妇又曰:“起西八南十置矣。”姑又应曰:“西九南十置子矣。”每置一子,皆良久思维。夜将尽四更,积薪一一密记其下,止三十六。忽闻姑曰:“子已败矣,吾止胜九枰耳。”妇亦甘焉。积薪迟明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积薪即出橐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顾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耳!”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积薪即更求其说,孤老笑曰:“止此已无敌于人间矣。”积薪虔谢而别。行十数步,再诣则已失向之室闾矣。自是积薪之艺,绝无其伦。即布所记妇姑对敌之势,罄竭心力,较其九枰之胜,终不得也。因名《邓艾开蜀势》,至今棋图有焉,而世人终莫得而解矣。(唐 薛用弱《集异记》)

34、 杜牧棋诗

“玉子纹楸一路饶,偏宜檐竹雨萧萧。羸形暗去春泉长,猛势横来野火烧。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愧霍嫖姚。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同于局着消。”右杜牧之赠国手王逢诗。或云:“此真赠国手诗也。”棋贪必败,怯又无功。羸形暗去,则不贪也;猛势横来,则不怯也。周伏柱以喻不贪,霍嫖姚以喻不怯。故曰:“高棋诗也。”牧之尝云:“棋于贪勇之际,所得多矣。”七十更万日者,牧之是年四十二、三,得至七十,犹有万日。(宋 马永卿《【娕+页】真子》)

35、 顾师言镇神头势

大中中,日本国王子来朝,献宝器音乐。上设百戏珍馔以礼焉。王子善围棋,上敕顾师言待诏为对手。王子出楸玉局,冷暖玉棋子。云:“本国之东三万里,有集真岛,岛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谈池。池中生玉棋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焉,冬温夏冷,故谓之冷暖玉。又产如楸玉,状类楸木,琢之为棋局,光洁可鉴。”及师言与之敌手,至三十三下,胜负未决。师言惧辱君命,而汘手凝思,方敢落指,则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王子瞪目缩臂,已伏不胜。回语鸿胪曰:“待诏第几手耶?”鸿胪诡对曰:“第三手也。”师言实第一国手矣。王子曰:“愿见第一。”对曰:“王子胜第三,方得见第二;胜第二,方得见第一。今欲躁见第一,其可得乎?”王子掩局而吁曰:“小国之一,不如大国之三,信矣。”今好事者尚有顾师言三十三镇神头图。(唐 苏鹗《杜阳杂编》)

36、 唐僖宗梦吞棋经

唐僖宗自普王即位,素不晓棋。一日,梦人以棋经三卷,焚而使吞之。及觉,命待诏观棋,凡所指画,皆出人意。(明 陈耀文《天中记》)

37、 白鹦鹉

韩偓、姚洎俱为翰林学士,从昭宗幸岐。偓每与两敕使会棋,两使不胜,洎即以手坏之。偓呼为“白鹦鹉”。若洎不在,两使将输,必大呼曰:“白鹦鹉!”洎应声至。(明 陈继儒《珍珠船》)

38、 治国如弈

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弈,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弈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周臣传》)

39、 俨谏后主弈棋

俨贬舒州副使,俄召还。后主初嗣位,数与嬖幸弈棋。俨入见,作色投局于地。后主大骇,诘之曰:“汝欲效魏徵耶?”俨曰:“臣非魏徵,则陛下亦非太宗矣。”后主为罢弈。(宋 陆游《南唐书》)

40、 僧可隆观棋诗

僧可隆,善诗。高从诲阅其卷,有观棋局云:“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从海谓可隆曰:“吾师此诗,必因事而得。”隆答曰:“某本姓繤容,与桑维翰同学,少负志气,多恐维翰。维翰登第以至入相,某犹在场屋,频年败衄,皆维翰所挫也。因削发为僧,其句实感前事而露意焉。”(宋 佚名《天定录》)

41、 宋太宗妙语对谏弈

太宗喜弈棋。谏臣有乞编窜棋待诏贾玄于南州者,且言:“玄每进新图妙势,悦惑明主,而万机听断,大致壅遏,复恐坐驰睿襟,神气郁滞。”上谓言者曰:“朕非不知,聊避六宫之惑耳。卿等不须上言。”(宋 释文莹《湘山野录》)

42、 握中一子

太宗时,待诏贾玄待上棋,太宗饶三子,玄常输一路。太宗知其挟诈。乃曰:“此局汝复输,我当榜汝。”既而满局不生不死。太宗曰:“汝亦诈也。更围一局,汝胜赐汝绯,不胜投汝于泥中。”既而不胜不负。太宗曰:“我饶汝子,今而局平,是汝不胜也。”命左右投之水。乃呼曰:“臣握中尚有一子。”太宗大笑,赐以绯衣。(宋 王安石《荆公诗注》)

43、 棋说十要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蒲田县人。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义,太宗览而称善。慎修风度酝藉,博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有集五卷。(元 托克托《宋史.潘慎修传》)

44、 郭贽忘收棋局,后登公辅

郭贽初为布衣时,肄业京师皇建院。一日方与僧对弈,外传南衙大王至。以太宗龙潜日,尝判开封府,故有南衙之称。忘收棋局。太宗从容问所与弈者,僧以郭对。太宗命召至,郭不敢隐,即前拜谒。太宗询其行卷。适有诗轴在案间,即取以呈。首篇有观草书诗云:“高低草木芳争发,多少龙蛇眼未开。”太宗大加称赏,即载以后乘。不阅月而太宗登极,遂以随龙恩命官,不十数年,位登公辅。(宋 何薳《春渚纪闻》)

45、 法远因棋说法

法远住浮山。欧阳文忠公闻远奇逸,造其室,未有以异也。与客棋,远坐其旁,公遽收局,请因棋说法。远即令挝鼓升坐曰:“若论此事,如两家着棋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闭门作活,不能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张,局破后徒劳绰斡。所以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黏,心粗则时时头撞。休夸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甚么处?”良久曰:“从来十九路,迷悟几多人。”文忠公嘉叹久之。(明 《潜确类书》)

⑵ 什么叫成语典故

1、成语典故就是一个成语的来历。
如:爱屋及乌
à i w ū j í w ū 乌:乌鸦。《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意思是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后用“爱屋及乌”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如:殃及池鱼
yāng jí chí yú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补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
2、指有典故来源的成语,不包括没有典故来愈的成语。
如:东施效颦
来源于:《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3、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
成语典故: 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成语出处: 唐·柳完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
成语典故: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不二法门bù èr fǎ mén
成语典故: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成语出处: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成语例句: 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暗室不欺àn shì bù qī
成语典故: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成语例句: 知县生平暗室不欺,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匕鬯不惊bǐchàngbù jīng
成语典故: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成语出处: 《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成语例句: 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
笔大如椽bǐ dà rú chuán
成语典故: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语出处: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成语例句: 词清若玉,笔大如椽。(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笔下生花bǐxiàshēnghuā
成语典故: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成语例句: 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笔下生花,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
不蔓不枝bù màn bù zhī
成语典故: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成语出处: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成语例句: 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赤子之心chì zǐ zhī xīn
成语典故: 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成语例句: 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所谓赤子之心,原不过是“不忍”二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低唱浅斟dì chàng qiǎn zhēn
成语典故: 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成语出处: 宋·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焚骨扬灰fén gǔ yáng huī
成语典故: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成语出处: 《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
成语典故: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成语例句: 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
成语典故: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成语例句: 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俗不可耐sú bù kě nài
成语典故: 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悬崖勒马xuán yá lè mǎ
成语典故: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成语例句: 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悬崖勒马吧!(华而实《汉衣冠》三)
朝三暮四zhāo sān mù sì
成语典故: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成语例句: 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鲁迅《坟·灯下漫笔》)
作威作福zuò wēi zuò fú
成语典故: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
成语出处: 《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成语例句: 姜三膘子一辈子是作威作福,花天酒地。(曲波《林海雪原》二)
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ù
成语典故: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成语例句: 我们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繁琐,弄得作茧自缚,捆住自己的手脚。
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
成语典故: 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成语出处: 《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成语例句: 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重熙累洽chóng xī lěi qià
成语典故: 熙:光明;洽:谐和。指国家接连几代太平安乐。
成语出处: 汉·班固《东都赋》:“至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张铣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继之,故曰重熙累洽。”
砥柱中流dǐ zhù zhōng liú
成语典故: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语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断章取义àn zhāng qǔ yì
成语典故: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成语例句: 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朱自清《清华的一日》)
对酒当歌ì jiǔ dāng gē
成语典故: 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成语出处: 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成语例句: 尽都是把手为话,对酒当歌,郑州浪汉委实多。(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
阿谀谄媚ē yú chǎn mèi
成语典故: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堕甑不顾ò zèng bù gù
成语典故: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成语出处: 《后汉书·郭泰传》:“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奉天承运fèng tiān chéng yùn
成语典故: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成语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妇人之仁fù rén zhī rén
成语典故: 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成语例句: 吴王有妇人之仁,而无丈夫之决。(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
甘之如饴gān zhī rú yí
成语典故: 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成语出处: 宋·文天祥《正气歌》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成语例句: 背书背不出,“老师”往往大发娇嗔,自然骂得人下不了台,而张曜甘之如饴。(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甘瓜苦蒂gān guā kǔ dì
成语典故: 甜瓜的蒂是苦的。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成语出处: 清·翟灏《通俗编·草木》:“甘瓜蒂苦,天下无全美也。”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
成语典故: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成语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成语例句: 写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样会像邯郸学步一样,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含英咀华hán yīng jǔ huá
成语典故: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成语例句: 短小、精炼、深刻的文章,值得人们含英咀华。

⑶ 只有对方的存在才能体现出我的价值这句话用什么成语或典故

棋逢对手
解释:逢:相遇。下棋遇到对手。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出自:《晋书·谢安传》:“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唐·杜荀鹤《观棋》诗:“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

⑷ 有关范西屏的围棋典故,越多越好啊呵呵

范西屏(1709—1769) 名世勋。海宁郭店人.幼聪颖,3岁时见其父与人弈,常在旁牙牙指画。后拜名棋手山阴俞长侯为师,潜心钻研,13岁即崭露头角,16岁随师游松江,屡胜名家,成为国手。20余岁游京师,与各地名手较量,战无不胜,名驰全国。被棋坛推崇为“棋圣”。他弈棋出神入化,落子敏捷,灵活多变。人评论称:“布局投子,初似草草,绝不经意,及一着落枰中,瓦砾虫沙尽变为风云雷电,而全局遂获大胜。”袁枚曾为其作墓志铭,称:“西屏之于弈,可谓圣矣。”当时,唯有同乡同学施定庵可以匹敌。其为人介朴,毕生从事弈棋授徒,弈以外,虽诱以千金,不动。“爱习前贤之谱,罔不究心”。著有《桃花泉弈谱》2卷,总结前人经验,推陈出新。为清代棋谱中权威之作,流传颇广。另著有《二子谱》等。

海内棋圣范西屏

范西屏(又作西坪)是四大家中的佼佼者,在袁枚的《范西屏墓志铭》和毕沉《秋学对弈歌序》等诗文中,对他的生平都有较详细的记载。

范西屏名世勋,浙江海宁人,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范西屏的父亲是个棋迷,直下到家道败落仍未尽兴。可惜棋艺始终不高,只把这一嗜好传给了儿子,范西屏三岁时,看父亲与人对弈,便在一旁呀呀说话,指手画脚了。

父亲见儿子与己同好,甚是欢喜,唯恐儿子和自己一样不成气候,当下带儿子拜乡里名手郭唐镇和张良臣为师,棋艺日见长进。了久两位老师的棋力都不及他了。父亲又送他拜山阴著名棋手俞长侯为师,俞长侯棋居三品。有这位名师指点,范西屏长进更快,十二岁时就与俞长侯齐名了。三年后,西屏竟已受先与先生下了。他与先生下了十局,先生完全不能招架学生的凌厉攻势,均败在学生手下。从此,俞长侯不再和他下棋。他十六岁时,便成为闻名天下的国手。

范西屏学成时,正值雍正、乾隆年间。他和俞长侯同住松江,受到棋艺家钱长泽的盛情招待。十余年后,范西屏再访松江,帮助钱长泽,"晨夕参研"成《残局类选》。

范西屏出名之时,天下太平,大官们多闲聊无事,他们争着拿银子请强手与范西屏较量,以此为乐。当时棋林高手梁魏今、程兰如、韩学之、黄及侣都纷纷败在范西屏手中。棋手胡兆麟,人称"胡铁头",棋力甚凶猛,也常是范西屏手下败将。

当时能与范西屏抗衡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四大家之一的施襄夏。不过,据各种史料记载来看,施襄夏思路不如范西屏敏捷灵活,两人对弈,施襄夏常锁眉沉思,半天下不了一子,范西屏却轻松得很,似乎全不把棋局放在心上,甚至应子之后便去睡觉。有一回对局,范西屏全局危急,观棋的人,都认为他毫无得胜希望了,必输无疑。范西屏仍不以为然,隔了一会儿,他打一劫,果然柳暗花明,七十二路棋死而复生,观棋者无不惊叹。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乡,年龄又相仿,未出名前,两人常在一起下棋。后来他们相继成为国手,便分道扬镰,各奔前程,相聚时便不多了。据《国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话,范、施雍正未,乾隆初曾在京师对弈十局,可惜这十局棋的记录现已无处找寻。以后,乾隆四年时,范、施二人受当湖(又名平湖)张永年邀请,前往授弈。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现存十一局,"当湖十局"下得谅心动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同代棋手对其评价很高。钱保塘说:"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千古。"邓元穗认为这十局是棋中"至当"。

在当湖,范、施除对弈外,主要是教张永年和他的儿子张世仁、张世昌下棋。张氏父于都能文工弈,棋达三品,有"三张"之称、范、施教其间,与三张受子对局,后选出了精彩的二十八局,刻成《三张弈谱》一书。

范西屏和施襄夏棋力远在众多棋手之上,能与他们对子者寥若晨星,一般棋手者如张氏父子,受子后方可开局。当时受棋者从二子到十一子不等。凡让子者,均称指导棋,是当时培养后进的一种较为实际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范、施二人都亲自面授了不少门徒,为发展围棋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范西屏棋名已闻达四海,他的学生毕沅曾写了一首长诗《秋学对弈歌》,其中有这样一句:"君今海内推棋圣"。那时,范西屏还不到四十岁。

范西屏晚年客居扬州,当时,扬州是围棋的中心之一。范西屏居此期间,学生卞文恒携来施襄夏的新著《弈理指归》,向范西屏请教。(卞也是施的学生),范据书中棋局,参以新意,写成棋谱二卷。扬州盐运史高恒,为了附冀名彰,特以官署古井"桃花泉"名之,并用署中公款代印此书。这就是《桃花泉弈谱》。范西屏在扬州还写了其它围棋著作。

范西屏晚年并未完全放弃围棋实践,《墨余录》记载:嘉庆初年,范西屏前往上海。当时上海最优秀的棋手是倪克让,其次是宫加录等人。倪克让不屑与他人对弈,富加录等人则在豫园设棋局与四方棋手下棋赌钱。范西屏一日来到豫园,见有人对弈便站下了。看了一会见客方将输,便给他出主意,旁边人不高兴了,对范说:"这是赌博,旁观者不能多话。你既然会下棋,为什么不自己来决一胜负呢?"范西屏笑了笑,从怀里取出一大锭银子,对欢人说:"这就是我的赌注。"看到这么多银子,所有的人都眼红了,纷纷争着要和范对弈。范接着说:"我下棋于不怕别人说话,你们可以合在一起和我对局。"棋没下到一半,对手们已经手足无措,一筹莫展了。于是有人赶紧去报告富加录。富加录赶到,范西屏坦然自若,先受先三子与他下了一局,富加录输了。范西屏再让,富加录还是输了。大家傻了眼。不得不去搬来最后的援兵倪克让。倪克让闻风而至,一见面,二活没说,伸手弄乱了棋盘,告诉众人;"这是范先生,你们哪是他的对手!"这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上海的富豪们纷纷请他教棋。范西屏在西仓桥潘家受先四子与倪克让下了棋,观棋者把对局情况记录下来,编成《四子谱》一书。

范西屏卒年不详,大文学家袁玫曾写过一篇《范西屏墓志铭》,其中卒年、岁数和葬处均未说明,只写了"以某月日卒,葬"。袁玫亡故于1797年,事实上此后史料上还有范赴沪对弈一事的详细记载。估计袁玫写墓志铭时,范西屏并未去世,是所谓"生吊生祭",当然这是推测而已。

范西屏为人耿直朴实,他不求下棋之外的生财之道。有了钱财,也将一半分给同乡中的困难人家。袁玫对他的为人盛赞不已,说:"余不嗜弈而嗜西屏"。他认为那些"尊官文儒"都不及范西屏人品高尚。

范西屏的棋风,前人有不少总结。棋手李步青曾对任渭南说:"君等于弈只一面,余尚有两面,若西屏先生则四面受敌者也。"这是说范西屏全局观念特别强。李松石在《受子谱·序》中谈得更为详细,他说:范西屏"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着眼。具体手法就是"时时转换,每出意表"。这种手法不少棋手都有领教,评价甚高。施襄夏说:"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邓元穗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西屏崇山峻岭,抱负高奇。"毕沉在《秋堂对弈歌》中,也这样描述了范西屏的棋风:"淮阴将兵信指挥,矩鹿破楚操神机。鏖战昆阴雷雨击,虎豹股粟瓦尾飞。乌道偏师方折挫,余子纷纷尽袒左。忽讶奇兵天上下,当食不食全局破。"

清代棋艺家李汝珍谈到四大家时曾说:"此四子者,皆新奇独造,高出往古。而范尤以出神入化,想人非非。"对范西屏如此高的评价并非偶然,他不仅汲取了前人的全部经验,而且有所创见,有所发展。这从他写的《桃花泉弈谱·序》中,可以看出,在这篇《序》里,他先谈到下围棋"实用心之事",他自己"自髫年爱习前贤之谱,罔不究心。"接着,他谈到了明代棋坛的情况:"有明作者,皆浑而不举,言先后,言虚实,言向背而已,"这是棋谱家的缺点,也是棋手的缺点。他又谈到清朝初年的棋手:"国初弈乐园诸公冥心孤诣,直造单微,于先后之中生先后,虚实之中生虚实,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极,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过前人。"然后,他又谈到了他这一代棋手:"至三十年来,国手则不然,较大小于毫厘,决存亡于官冥。交易变易,时时存一片灵机;隔二隔三,处处用通盘打算。数至此,尽心至此,"范西屏认为,围棋之所以这样不断向前发展,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不坐困千古也"。这充分说明范西屏不迷信前人的创新精神。李松石还说过这么句话:"范于弈道,如将中之武穆公,不循古法,战无不胜。"范西屏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并不认为围棋发展到自己这几就停止了。他认为围棋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他说:"以心制数数无穷头,以数写心心无尽日。勋生今之时,为今之弈,后此者又安知其不愈出愈奇?"可见这位围棋大师的胸襟是很宽阔的,对围棋事业的发展也是充满信心的。

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谱》二卷,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价值最大的古谱之一,这本书,"戛戛独造,不袭前贤",内容异常丰富、全面,精辟地记载了范西屏对于围棋的独特见解。此书则一出版,便轰动棋坛,风行一时,以后重刻版本很多,二百年来影响了无数棋手。

围棋典故大全
http://www.xici.net/b845177/d59655693.htm
62、范西屏负棋寄驴

我朝弈师,以范西屏为最。范名世勋,海昌人,偶骑驴至扬州探亲,路过一棋局,人与对枰,连负两局。局中人责负钱。范曰:“我身边适无钱,但有一驴可抵。”众诺之,即牵驴去。初不知其何许人也。越月余日,而范复至,连胜两局,众议价以钱。范曰:“不须钱,即还我旧驴可矣!”盖范前度适欲买舟他往。无地寄驴,故借棋局喂养,至是则加茁壮矣。于是众始知其为范西屏也,相与爽然。(清)魏瑛《耕兰杂录》

63、弈艺

乾嘉时,朝贵盛行弈艺,以此四方善弈士,咸集京师,而以海宁范西屏世勋为巨擘。有先范得名者黄某,久游公卿间,称国手,年办倍长于范。及范入都,黄与角艺,卒死范手。于是慕范者未尝不惜黄,而不知其中自有天焉。先是富春韩生馆某部郎家,韩本善弈,而人莫知。一日,部郎邀黄弈,韩作壁上观。局竟,谓部郎曰:“黄某弈虽名盛一时,而自我观之,其于攻守之法,犹未尽然,谁谓无可敌者?”部郎乃复邀黄与韩对弈。黄见韩年少,意甚轻之。及布局,觉有异,即极力防拒,而辄为所窘。黄或乘间出奇,韩则信手以应,不费思索。竟三局,黄三北焉。遂推枰起曰:“今余适发隐疾,越日当与君决胜负耳。”嗣是黄名稍逊,而韩技亦有知者。有某王亦精此艺,闻韩名,召与弈。自辰至日中,连和二抨。末局韩负半子。盖应召时,使者以王好胜为嘱;韩欲博王欢,而又不隳己名,故于进退间,分毫不失如此。然其心力之【旬+力】,恰过常局数倍矣。时黄已侦知其故,韩出,即要于途曰:“今日愿与君毕其所长。”韩苦辞,不可,乃勉与弈。及争一角,韩反复凝思,卒不能应。黄以冷语迫之,韩神色顿异,遽喷血数升而绝。越后二十余年,而黄为范乘,若相报复焉。相传范甫垂髫,已精十诀,名闻江左。入都时,黄犹在。诸钜公设彩,邀二人一争其胜,局未分,亦以一角决上下。范见黄握子不落,日:“先生殆不欲战乎?”黄忽色变曰:“孽也,天夺我矣!又何争为?”方推枰起,遽倒地死。有知前事者,谓韩死而范生,约计数月既符,所争局又与前无异,天夺之语,信非无自。尔后范名愈盛,无与争者,惟同里施襄夏称亚。嘉庆初,范曾来沪。时上海倪克让,弈品居第一。次如富嘉禄等数人,皆精其技。惟倪不屑屑与人弈。富等则恒设局豫园,招四方弈客以逐利。范初至局,观人弈。见一客将负,为指隙处。众艴然曰:“此系博采者,岂容多语?君既善此,何不一角胜负?”范曰:“诺。”众请出注,范于怀中出大镪曰:“以此作彩,可乎?”众艳其金,争来就。范曰:“余弈不禁人言,君等可俱来耳。”枰末半,而众已无所措手,乃急报富。富入局,请以三先让。竟,富负局。请再让,又负。众遂走告倪。倪至,乱其枰曰:“此范先生也,君等何可与敌!”少顷,事遍传。邑富室金延范榻西仓桥潘宅,而请与倪弈。范让倪四子,观者按局成图,名《四子谱》,即今所称《桃花泉》者,是也。(民国)小横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观》

⑸ 围棋的历史典故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目前围棋流行于亚太,覆盖世界范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
1 、烂柯的传说
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后来,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

2 、桔中棋仙
在四川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一片桔园,结了许多诱人喜爱的桔子。冬至,下了霜,桔子都蔫了,主人把它们摘了下来。但是有两个桔子长的特别大,和大西瓜那么大,非但不蔫,还桔红鲜艳,光彩照人,桔香四溢,主人舍不得摘它们,这两个桔子就还一直挂在枝头。一天夜晚北风忽起,越刮越大,主人从睡梦中惊醒。因为心里惦念着那两个大桔子,急忙起身出屋。来到院中,忽闻一阵清脆的叮咚声,和老者的说话声,随风从空中传来。闻声寻去,发现叮咚之声和说话声竟是从两个大桔子里发出的,而且大桔子在黑夜里还特别亮,就象两盏挂在树枝上的红灯笼。主人惊奇无比。天明之后,一切又平静如初。一连数日,皆如此。这一日,主人终于止不住好奇之心,在桔亮声起之时,将两个大桔子摘了下来。打开一看竟是空的,里边对坐着两对白发老者,正在下棋。虽桔开人现,尤旁若无人。直至下完棋局。
此时,主人早已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其中的一个老者说,“我四人自离商山云游至此,幸得这一雅处,得以弈趣不减商山”。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传说秦末汉初时,有四个年已高长的“名人隐士”,在那里隐居。莫非此四老就是得道成仙的商山四老吗?另一位老者说“桔室虽好,仍被摘毁。其缘已尽,我等也该走了。”主人听吧,后悔莫及。此时鸡叫天明,四老随着一阵清风飘然而去。

3、王积薪仙师授艺
王积薪是我国唐朝时期的大国手,是著名的“棋待诏”,具传说他的棋艺完全是从神仙那里学习、得到的。
王积薪初时下棋并不出色,但他非常喜欢下棋,兴趣极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白天泡在棋里,晚上睡觉梦见的都是围棋,各种变化在梦里直打转。有一天夜里,王积薪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条清龙盘旋于屋顶,龙嘴一张吐出了九部棋经,王积薪把九部棋经从前到后看了一边,九部棋经的内容就记下来了。后来龙走书没,王积薪一着急就醒过来了。原来是一个梦。不过棋经中的内容历历在目,王积薪就按照梦中的记忆把棋经中的内容记录成书。从此王积薪每天钻研棋经,学习研究,研究学习,没有白天没有黑夜(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功夫,付出了极大的怒力),王积薪的棋进步飞快,水平迅速提高,不久成为唐朝的国手,被聘为“棋待诏”,听候黄帝招遣下棋和整理棋书。

“安史之乱”时,王积薪随唐玄宗一行入蜀避免。蜀道的艰难有“难于上青天”之说,到处高山峻岭,悬崖绝壁,然在青山绿水之中,白云缠绕山间,好一处人间仙境。一天王积薪独自外出,信步而行。不知走了多远,见到深山中有一户人家。因天色已晚,无法回归,只得前往借宿。王积薪拍门而进,一看这家只有婆媳俩人,本来指望借宿一晚,这会倒不好意思说了。那婆婆见王积薪欲言又止的样子,已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就对他说“你是来借宿的吧?我给你备好火盆和茶水,你就在屋檐下休息吧。”
夜深人静,山风呼啸,王积薪独自做卧在屋檐下,心中想着国家局势的动荡,忍不住哀声叹气,可自己对此又无能为力,只能下好自己的围棋便是。想到这里,王积薪静下心来,思考着自己平时尚未弄明白的一些棋局变化。突然住在西屋的婆婆说“夜深人静,难以入睡,我们下一盘棋如何?”东屋的媳妇说“那好呵!深山夜寒,正好遣兴。”王积薪一听很是惊奇,没想到在这深山之中,还有会下围棋的人。再一看两个屋子都黑着灯,而且两人还不在一起,各在一屋,这棋怎么下呢?
正在纳闷,东屋的媳妇说“我走东五南9路”。西屋婆婆说“我应东五南12路”。王积薪知道她们是在下盲棋。他赶紧拿出纸笔将婆媳说过的棋谱记录下来。王积薪发现婆媳俩人的招法,都是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奇招,下到第36着,婆婆说“这盘棋你已经输9路,不用再下了吧?”。媳妇过了一会回答说“是的,咱们不下了。”第二天清晨,婆媳俩人起来后,王积薪因为昨晚听了她们下棋,知道她们水平很高,就恭恭敬敬地向她们请教。那婆婆见王积薪诚心诚意,就教了他十来种变化。王积薪还想多学点,老婆婆说“你只要会了这一些,就能成为天下无敌的高手了。说完后,房子和婆媳两人都不见了。王积薪这才知道遇到了神仙。后来,王积薪经常拿出婆媳二人下过的三拾六招棋进行揣摩,研究,始终不能弄明白其中的奥妙。
由于这局棋是王积薪在入蜀的路上得到的,所以王积薪就给它起了“邓艾开蜀势”的名子。

典故有不少,在这就不一一陈述。

⑹ 围棋典故收集

围棋的起源与历史 1:围棋的起源 "下棋"也称"对弈"。 "弈"是围棋最古老的称谓。 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但"围棋"一词 却少见, 迄今所知关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通过最早的文字记载可知围棋起源于春秋中叶之前的中国。 2:汉前至汉 (1):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围棋已成为一种游戏在社会上流行。春秋战国的文献上,屡次出现围棋的记载。 (2):西汉时期 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便全国,但由于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 (3):东汉时期 到东汉时期,围棋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班固(〈弈旨〉)、李尤(〈围棋铭〉)、黄宪(〈机论〉)、马融(〈围棋赋〉)等一批围棋理论的奠基者,使围棋逐渐为士大夫所重视。东汉王朝的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动荡时期,文化思想活跃起来,围棋活动发展迅猛。 3:魏晋时期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盛行围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为代表,曹操围棋水平也是 可以和高手相媲美。东吴围棋风靡一时,名手辈出,也就出现了对局的记录,这就是围棋史上有 名的"吴图"。 (2):西晋时期: 西晋时期,围棋全面兴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弈,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3):东晋时期: 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出现了王导、王恬、江彪等弈坛高手。此阶段最出名的 品棋专家是范汪,曾与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晋弈风的迅速发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4: 南北朝 (1):南朝 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仅仅出现在宋、齐、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并具有九大标志: (1)南朝帝王尽管棋艺高低悬殊,但他们比魏晋帝王更热衷、更着力地倡导围棋; (2)围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动的兴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棋品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3)围棋人口激增;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5)围棋专著的问世在数量上超过前代; (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义棋书"的社会风尚; (7)南朝士人的围棋活动和棋品等级,特为当代史家载入史册; (8)出现了南北棋艺双向交流的局面; (9)围棋文化向周边国家辐射,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 (2):北朝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传统将娱乐之好规范在饮宴、琴书、射御之间, 认为博弈有废事、赌博之嫌,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 5: 隋唐 (1):隋朝 隋朝的统一,恢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因此隋朝的 弈坛一片沉闷。但此时十九道棋盘已确定了主导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盘。 (2):唐朝 初唐时,围棋活动由宫廷发起向民间传播,使对弈不仅仅是士族垄断的活动。 盛唐时期,唐玄宗大力倡导围棋,创立了翰林棋待诏(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制度,这是我国围 棋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盛唐国手以王积薪成就最大。围棋步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6: 五代 (1):五代时期 唐朝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人称五代。战火不断,围棋水准大 大下降。 (2):十国时期 十国时期,处于割据阶段,各国围棋水准不同,虽有佼佼者,但终因势小而不成气候,棋史有名的有南唐中主李璟父子,吴越的钱氏家族。 7: 宋 (1):宋代 宋太宗亲自创制棋势,还搜罗了大批围棋高手养于宫廷。使宋代一开始就从高起点起步,进 入昌盛阶段。到宋哲宗时期,职业国手十分活跃,职业围棋迎来了有一次发展高潮。这时出现了 国手刘仲甫。他是我国棋史上继盛唐王积薪之后的又一个界标式的人物。至宋徽宗时期,宫廷弈 坛的女弈发展呈现高潮。南宋亦重围棋,但因嬉误政,朝廷腐败。至晚宋时期,围棋活动最值得 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为主体,最杰出的人物当属刘克庄。 8: 辽金元 (1):元 元朝是我国围棋的衰退时期,但是元代围棋的普及程度却不逊于南宋,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戏弈相当流行。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在元文宗的倡导下,朝弈曾盛极一时。 元代围棋发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经〉一书的编纂问世。〈玄玄棋经〉是江西庐陵围棋高手严德甫于晏天章合作的杰出成果。〈玄玄棋经〉堪称是我国古代综合型棋艺著作的光辉典范。 9: 明 (1):明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文弈之风衰退。但宫廷棋坛却呈现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传是下 模仿棋的鼻祖。 自明成祖永乐年间,棋类运动又重新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永、宣时期的有记载的高手如: 钱允升、唐理、张应宿、朱雄。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代围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职业围棋出现了良好兴盛势头,并出现了历史的突破,由御前走向社会。代表人物:赵涓、赵九成、范洪。 弘治、正德年间以李东阳、杨一清为代表的士大夫围棋之风盛起,不但掀起了仕宦阶层的围棋热潮,而且也开动了明代后期名公巨卿纷纷游扬弈道的全新格局。他们还直接促成了明中叶围棋流派的形成。京师派的崛起自是京中士弈浪潮推动的必然结果。我国士大夫围棋实际形成了京 派和苏派两大阵营,共同开创了弈坛的振兴局面。以古越文化为先肇的徽州,其弈坛在明形成新 安派(亦称徽州派),其开代祖师是汪曙。 明清之交,弈坛最负盛名的当属过百龄。过百龄以创新的着法,结束了旧式套路的时代,为 围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0:清 (1)清: 清初围棋呈现群雄争霸局面,出现了一大批知名棋手,如周懒宁、周东侯、汪汉年、黄龙士。康熙初黄龙士成名之后,弈坛杰出人物是黄龙士和徐星友,人称"黄徐时代"。 围棋继"黄徐时代"之后,便进入了四大家时代。四大家活跃与康熙后期至乾隆年间,从技术上说,中国围棋已经攀登上了座子时代的最高峰。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定庵)四 大家在中国围棋史上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范、施创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棋艺高峰,两人并称为"棋圣"。从此清朝棋道也走向没落。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围棋运动进入低潮。晚清棋界最杰出的代表是周小松、陈子仙。两人卒后,清末棋坛彻底衰落。

⑺ 中国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将对决是谁与谁之间,他们为什么而战斗呢

个人认为长平之战是含金量最高的名将对决,双方分别是秦国的白起,还有赵国的赵括与廉颇,他们之间是为了国家的命运前途而战。

观点是个人的,我不否认其他读者的观点,但我坚持我自己的选择,长平之战才是我个人认为含金量最高的名将对决。

尽管说长平之战之中,廉颇与白起这两位战国四小名将并且没有进行直接交锋,不过整个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而且是我国历史之上十分深远的一次战争(古代三大战役之一),他是战国时期最为强劲的两个帝国间发生的战争,一战而定国姓之战。这前夕绝不是一两位名将的角逐,或者两个国家数位名将的角力,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⑻ 有时逢敌手,对局 到深更的对应成语是啥

有时逢敌手,对局 到深来更源的对应成语是:

【成语】棋逢对手

【全拼】: 【 qíféngìshǒu 】

【释义】: 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出处】: 《晋书·谢安传》:“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唐·杜荀鹤《观棋》诗:“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

【例子】: 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将遇良才。(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

【典故】:晚唐时期,有位名叫释尚颜的和尚非常喜欢下围棋,因下棋结识了那个时期的诗人陆龟蒙。陆龟蒙是姑苏人,自幼聪明伶俐,曾经考过进士但没有考中,但他做过湖、苏二州的从事,因不满时世后隐居松江莆里,且不受征召。释尚颜在陆龟蒙不在的时候非常怀念这位棋友,并作过一首诗,诗中有两句为:“事厄伤心否,棋逢对手无?”表达对棋友的同情和思念。

【近义词】: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反义词】:略胜一筹、棋高一着

⑼ 问,琴棋书画,为何如此排列有何典故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里,世界是从无到有,于是有“无中生有”一说。按道教的观点:有生于无,有为“一”,或曰: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演化周天之数。“无”为最高境界。

“声音”,在古人眼中,是非物质的,是虚无的。琴声也是虚无的。好的曲调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得到情感的共鸣。但是摸不着,也看不见,飘渺之中摄人魂魄。弹琴之人当然很高,能懂之人也是高士。于是有伯牙、子期之佳话。文人以能操琴而自豪,因为他已经达到“无”之境界。

“棋”,古仅指围棋。《棋经》说:围奁象天,方局法地,纵横三百六十有一也。一者始也。也曾有人说:围棋是“理参河洛,体用阴阳”。可见其“虚”——理参河洛,囊括万物;也见其“实”——体用阴阳,有了实“体”(棋子与棋盘)。虽有形态,但是依然是虚无,且变化多端,难以驾驭。所以有“千古无重局”之说。围棋别名“手谈”,是描述其具有交流感情的功能。但是对局者,很难描述出“谈”的具体内容。但是棋友之间的感情是融洽的,是牢固的,往往一交几十年,不但不死不散,即使离世,依然被棋友常常念记。其“虚”在于难以把握。但是比声音来得实一些,是因为它总算是有了形态。

“书”,当指书法,其表现体是文字。文字是人类交流思想的符号。每个字代表一个特定的实体,是万物的代表符号。好的文章会感染人,好的书法也会给人以情感的触动。所以金庸先生小说中,书法中有剑意、含剑谱、有内功心法等描述。尽管抽象,但是其所指已经有了特定的目标和固定的对象。

“画”,是完全写实的,将客观世界的实物,表现在画面上。好画,同样也能引起心灵的共鸣。但是比起琴棋书来,应该说来的更实在,更接近现实的物质界。

由“虚”而“实”,是古人的哲学观。“琴、棋、书、画”的排列次序,应该是反映了古人的思维方式。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