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家风寓言

家风寓言

发布时间: 2021-03-05 01:45:57

Ⅰ 关于家风家训的故事有哪些

1、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鲁迅教子顺其自然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4、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5、梁启超全方位爱子女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Ⅱ 好家风伴我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故事是《好家风伴我成长》。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它们犹如一种磁场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好的家风给我们的成长成人带了好的影响。有位大学生叫王强,成长在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孙三代人过着平静和睦的生活。这个家庭从没有和邻居发生过争吵。奶奶是个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着大扫帚把整个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告诉他:“人的双手是个宝,勤劳可以创造一切。”幼小的他虽然还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他从小养成爱劳动习惯,并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妈妈每次带他去外出游玩,她一定要带上一个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纸装进去再扔进垃圾桶。长大后的王强就养成了随手带着塑料袋的习惯,从不乱扔垃圾。父亲酷爱读书,经常写读书笔记。王强从小也爱看书,从上小学起就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这是和睦、平静、温馨、严谨的家风为王强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石,相反,不良家风给我们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有位初中生小敏,家庭生活非常优越,家人从不让她做家务活,妈妈还说:“做家务活没出息,这是下人做的事情!”最后,小敏养成了好吃懒做坏习惯,并且从不关心别人。由于她的自私、懒惰、自以为是,因此她没有朋友,内心孤独!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家风才能陪伴我们更好的成长!小时候,每次上学之前,爸爸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爸爸是个政治老师,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妈妈告诉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从小学会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她一直对我要求严格,虽然日子好了,但也要勤俭节约。记得一年级那年,在一位高年级学生的教唆下,我经不住校门口烧烤诱惑,几天之内背着父母把多年“积蓄”一百多元钱压岁钱都花玩了,结果换来了父母严历的批评及半天的卫生间“禁闭”。父母都是教师,工作十分辛苦,但工作态度认真,爱岗敬业。在家里,父母把家庭把持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每到周末一家3口齐动手做卫生,很小的时候,我就在妈妈的要求下加入了这一行例,手拿一小拖把,屁颠屁颠跟在他们后面。我的父母都爱看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他们榜样的引导下,我迷上了阅读。从上小学开始到现在,我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除名著以外,我还喜欢看儿童小说、科普科幻故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书籍,如《少年科学博览》、《草房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弗游记》及杂志《微型小说》、《读者》等。我还酷爱看史学书,现在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乾隆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传》、《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史记》等。今天,我已成为一名初中生,早已养成了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艰苦朴素,学习认真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 “和谐,严谨,勤俭,敬业,向上” 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好家风伴我成长。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Ⅲ 家规、家教、家风的主题开展,字数450字以上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是说话。其中有两层意思:其一,要有话说;其二,话要好好说。这儿只谈谈后者。如何说话才算好呢?能激活读者大脑的话便是好话。如何激活读者的大脑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想想读者的大脑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即是说,我们首先要研究读者语言解读背后的生命状态。

笔者以为读者的生命状态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简述如下:

其一,大脑机能自主化。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及感官的运行流程分三步:接受刺激、进行加工、传导兴奋。因此,大脑工作的状态是积极的、自主化的。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简单或陈旧,大脑便很难获得自主加工的快感,甚至陷入疲惫。看一遍《天鹅湖》,大脑获得快感,但看三百遍,大脑便只能进入消极的抑制状态。因此,好的语言总是留给大脑自主加工的空间。《红楼梦》(48回)中香菱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诗),“白”“青”两字“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可见这两字所留下的加工空间!“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漂亮”自然就不如“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因为后者需要大脑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进行加工才能获得“不漂亮”这一信息。而这一加工过程给了大脑快感,因为满足了大脑“机能自主化原则”。“峨嵋山月半轮秋”较“峨嵋山秋月半轮”有诗意,也正在于语序的倒错而使大脑有了自主加工的快感。

其二,信息刺激陌生化。这是“大脑机能自主化”的延伸。陌生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进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战性,自然也就更易获得快感。因此,我们的文字应给读者大脑输入新鲜信息,第一个以花喻女儿的,是天才,第二个则是庸才,第三个只是蠢才;诗词中同是说“山”,便有“青山”“碧峰”“翠峦”“黛岫”……诸语,说“夕阳”,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斜阳”“余晖”“残照”“残阳”……诸语,这并非骚人墨客游戏文字,而是自发地运用了“信息刺激陌生化”这一原则。

其三,思维模式立体化。中国人的思维不同于西方人,西方人长于流线型的逻辑思维,而中国人更喜欢立体化的形象思维。《周易.系辞上》中有这样一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立象以尽意”正是我国浩瀚诗文基本的“立体化”思维模式的最好概括。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马致远想说羁旅之苦,便列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象助其言之;读者借助“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这些象,自然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文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诸子百家文,无不如此。一部《庄子》,寓言(含喻)就占十之八九。先秦而下,《诗经》,汉赋,唐宋华章……《围城》……亦无不如此。又如“鹰鼻”的表现力自然强于“勾鼻”,“鹅卵石”也强过“垒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脑,使满脑里皆是光鲜春色,又恍若眼前,尽得风流;而将“到”“满”……易“绿”字,大脑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无余韵,正如囫囵吞枣,知枣而无枣味,因为思维没有获得“立体化”的满足。

其四,认知选择情感化。个人在物质的及社会的环境里,选择对象形成认知。在认知过程中,个人重视的首先是符合其欲望、情绪的对象。因此,读者更愿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观性语言。“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的表现力自然强于“绿色的邮筒立在街的对面”。“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弄”较“摇”好,原因在着一“弄”字,花不复花,影不复影,花影皆性情中人也。

当然,这四方面并不是割裂分立的,相反,它们是浑沌的、整体的、综合的,相互包容而化为一种生命状态。

我们的文字正需要“迎合”读者的这一生命状态。如何“迎合”呢?作者应具有同读者一样的生命状态!写作与阅读不就是两种生命状态的交流、碰撞、沟通吗?而作品不就是这两种生命状态相遇的“场”吗?也就是说,作者只有激活自己的生命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作品,这作品才能去激活读者的生命状态。

为此,笔者提出这样的语言传达总则:有话不直说,换个说法说。

“话不直说”,读者的大脑便有了“自主化”加工的机会;“变个说法”,读者的大脑便获得了“陌生化”“立体化”“情感化”的信息。这样,读者的生命状态便被激活了,从而获得语言的阅读快感。从前文所举例,不难理解这一传达总则。这一总则下,笔者又演绎出六项技术:

其一,联比。联比便是“立象尽意”的怪常之法。作者有话要说,但不单调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使道理和形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易懂、形象。具体而言,包括比喻、对比、类比、映衬等手法。欲说女儿腰如何纤细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围几何,天才则联比为“杨柳腰”“水蛇腰”之类。再看下面两个句子

1. 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百年往事……

2. 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比较两组句子,我们会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形象可感,颇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话不直说,以联比之法说出的精妙处。

其二,泛灵。有一种哲学学说――物活论,它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生命的特性,首先是有感受性,有感觉和知觉的能力。物活论正确与否并非本文所要论证的,但一个作者作文时,却应该有“物活”的意念,即相信“万物有灵”。惟其如此,作者的灵魂才可能与笔下万物交流情感,心与物相知,达到不知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的境界,文字自然就灵动可感。古代诗人观飞雁而起愁,睹落花而见伤,固然脆弱了些,但也正是这种“物我合一”的认知方式造就了一些优秀诗篇。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1.夏季的豆荚长满门的四周。

2.夏季的豆荚挤在门的四周。

第二句生动些。表面看,只是换了一个词,而实际,却是反映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第一句的豆荚死掉了,因为它与作者没有情感交流;第二句的豆荚则有灵魂了,作者将其当作“人”来交流,所以,作者用一个“挤”字表现出豆荚的可爱,豆荚也不辜负“知遇之恩”,助作者传达了愉悦的心情,这“挤”字,做是做不出来的,但有了“泛灵”意识,却能不假思索,自然流出笔端。我们的文章枯干生涩,多由于极度缺乏“泛灵”意识。

其三,换元。数学中常用换元法将问题简捷化,其实换元思想并不单是运用在数学领域,神经学家为研究人的神经而用白鼠做试验,生活中用塑料替代木头做桌子……自然,我们的文字也可借助换元思想而增色。因为换元可以给读者大脑输入新信息,激起大脑的“自主化”加工。不妨看下面两组句子:

1.我的生活还是老样子。

2.我的生活“涛声依旧”。

两句情趣完全不同,第二句见达观,形象感强,读者大脑获得“自主化”加工的快感。借流行歌词、成语典故、诗文词曲等来换元,语言的厚重感甚至文化感也就有了。

其四,倒错。汉字是世界上是美妙的文字,有时仅仅是倒错一下词句的语序,尽管表意并无多大差异,但情趣、意味则完全变了。“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倘若将莎士比亚这句名言倒错回正常语序,即“女人啊,你的名字是脆弱!”,则高下自分。前文所举的李白诗句“峨嵋山月半轮秋”之所以诗意盎然,也正是倒错的作用。其实,诗歌中常借助倒错获得新奇妙语。“黄叶蝉吟晚”是诗,而“黄叶晚蝉吟”只是文;“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儿孩儿的门/于是我便来敲你的夜晚……”是诗,而“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孩儿的门/于是夜晚我便来敲你的……”只是文。

其五,强化。强化其实是通过增加修饰成分或换取称谓将事物细化、形象化。举例便知,“一只狗”自然不如“一只卷毛狗”形象,而“一只黄色的卷毛狗”自然又具体些。“一束花”不如“一束玫瑰”,“一个滑雪者”不如“一位含苞欲放的滑雪少女”。又如,“她在巴士上专心致志地读着书。”这一句不能为我们提供除现成文字之外的任何信息,但,如果将书的名字写出,我们就可以对她的性格有所了解,读《围城》和读《第一次亲密接触》的高下自然不同。

一根毛线,两支竹签,可以织出各样的毛衣;几粒石子,几条经纬,可以下出像人生世相一样复杂的棋,更何况我们拥有几千上万的汉字呢?掌握一些实用的技术,写作便不再“谈虎色变”。但是,若以为技术就能拯救一切,那便是泥而不化。因为写作背后生命状态的获得才是写作的根柢。而养根之法在于三种对话:

一是通过阅读与大师们对话;

一是通过参与与生活对话;

一是通过灵魂让原我与超我对话。

Ⅳ 亡羊补牢相近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老鼠和公牛

来源: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

一头公牛被老鼠咬了一口,非常疼痛。他一心想捉住老鼠,老鼠却早就安全地逃回到鼠洞中。公牛便用角去撞那座墙,搞得精疲力尽,躺倒在洞边睡着了。

老鼠偷偷地爬出洞口看了看,又轻轻地爬到公牛的胁部,再咬他一口,赶忙又逃回到洞里。公牛醒来后,无计可施,烦躁不安。老鼠却对着洞外说:“大人物不一定都能胜利。有些时候,微小低贱的东西更利害些。”

2、乌鸦和羊

来源: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

一只讨厌的乌鸦站在羊背上。羊很不情愿地载着他前前后后走了很久,然后说:“你如这样子去对待狗,他早就会用锐利的牙齿来报答你了。”听完这话,乌鸦回答说:“我轻视弱者,服从强者。我知道能欺侮谁,应该奉承谁。我就是这样延长生命一直到老。”

这是说那些唯利是图的小人总是欺弱怕强。

3、农夫与蛇

来源: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

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si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

这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4、猴子与骆驼

来源: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

在动物们的集会上,猴子登台跳舞,深受欢迎,赢得大家的称赞,个个为之喝彩。骆驼却十分嫉妒猴子,他也想获得大家的喝彩。于是,他站了起来,自我得意地显示自己的舞技,结果,他那怪模怪样的舞姿,洋相百出,使动物们大为扫兴,他们用棍棒打他,把他赶跑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模仿他人的人。

5、狼和小羊

来源: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寓言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狼和小羊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呐!”

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伊索寓言

Ⅳ 坏的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

一个家庭的家风如何跟的家庭经济能力没有关系,关键是看父母能否做好榜样,家风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财富,能够陪伴孩子一生。

家风好坏,决定儿女成败,父母能做到这些,孩子将来差不到哪去!

1.孩子情商的高低取决于父母的沟通方式

能够培养出高情商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都不会责骂、吼叫孩子,而是采取鼓励、称赞的手段,将孩子培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父母的责骂只会使孩子成为“刺猬”,既胆小自卑又暴躁易怒。

2.学习氛围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的习惯大多都是通过模仿家长养成的,父母有洁癖,孩子通常也会非常爱干净,学习也一样,如果父母从小就给孩子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孩子自然也会享受阅读的乐趣,家长天天捧着手机打游戏,孩子自然也就沉迷手机。

3.孝顺是不能忘的最好美德

在学知识前要先学会做人,一个人如果连孝顺都做不到,那么父母也就不用指望孩子长大后能成大气了。但是孩子是否会孝顺取决于当父母的对老人的态度,只有做父母的尽心尽力照顾老人,孩子才能学会感恩父母。

4.独立是孩子成长的必备课程

现在的家长因为宠溺孩子,基本都喜欢大包大揽,但是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我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小就事事插手,独立的性格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才是决定孩子未来成败的根本,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基础打不好,大厦千顷也在一瞬之间。因此父母们千万不要忽视了家风的重要性,毕竟孩子最初的性格养成还是由做父母的决定的,想要孩子成才,就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吧。

Ⅵ 初三作文《家风伴我成长》。 家风:不抛弃,不放弃! 围绕着这六个字,写记叙文。要有点水平的!急需,

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它们犹如一种磁场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好的家风给我们的成长成人带了好的影响。有位大学生叫王强,成长在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孙三代人过着平静和睦的生活。这个家庭从没有和邻居发生过争吵。奶奶是个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着大扫帚把整个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告诉他:“人的双手是个宝,勤劳可以创造一切。”幼小的他虽然还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他从小养成爱劳动习惯,并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妈妈每次带他去外出游玩,她一定要带上一个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纸装进去再扔进垃圾桶。长大后的王强就养成了随手带着塑料袋的习惯,从不乱扔垃圾。父亲酷爱读书,经常写读书笔记。王强从小也爱看书,从上小学起就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这是和睦、平静、温馨、严谨的家风为王强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相反,不良家风给我们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有位初中生小敏,家庭生活非常优越,家人从不让她做家务活,妈妈还说:“做家务活没出息,这是下人做的事情!”最后,小敏养成了好吃懒做坏习惯,并且从不关心别人。由于她的自私、懒惰、自以为是,因此她没有朋友,内心孤独!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家风才能陪伴我们更好的成长!
小时候,每次上学之前,爸爸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爸爸是个政治老师,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妈妈告诉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从小学会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她一直对我要求严格,虽然日子好了,但也要勤俭节约。记得一年级那年,在一位高年级学生的教唆下,我经不住校门口烧烤诱惑,几天之内背着父母把多年“积蓄”一百多元钱压岁钱都花玩了,结果换来了父母严历的批评及半天的卫生间“禁闭”。父母都是教师,工作十分辛苦,但工作态度认真,爱岗敬业。在家里,父母把家庭把持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每到周末一家3口齐动手做卫生,很小的时候,我就在妈妈的要求下加入了这一行例,手拿一小拖把,屁颠屁颠跟在他们后面。我的父母都爱看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他们榜样的引导下,我迷上了阅读。从上小学开始到现在,我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除名著以外,我还喜欢看儿童小说、科普科幻故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书籍,如《少年科学博览》、《草房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弗游记》及杂志《微型小说》、《读者》等。我还酷爱看史学书,现在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乾隆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传》、《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史记》等。
今天,我已成为一名初中生,早已养成了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艰苦朴素,学习认真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 “和谐,严谨,勤俭,敬业,向上” 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好家风伴我成长。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Ⅶ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10年12月11日
更多资讯可访问:文胜教育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一)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 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二)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三)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有的是单给材料,即专为写作而设计的材料;有的是试卷阅读语段。近几年不少省市都要求在完成阅读能力的测试之后,用同一材料构思作文。 (2)漫画材料,即看图写文。 (3)此外,材料作文还有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作文,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而话题作文相反,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样审题?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例1: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从所列出的审题结果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 A、要有商品意识 B、要不知足 C、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例2: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三)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四、材料作文的应试技巧 应重点念好“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 2.析。 粗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这是拟题立意关键性的一环,可运用如下方法: ①根据中心拟题立意。 主要用于意义明显、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例3: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根据条件拟题立意。 例4:“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结合你周围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 ③发挥想象拟题立意。 如续写的材料,想象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例5: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把村民叫来,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阅读上面的材料,把它扩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这种题型,发挥想象尤为重要,想象能使文章更生动,中心更突出。 ④提炼观点拟题立意。 例6: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四五个月不分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只能选用一个,否则中心就变得杂乱了。 3.防。 就是防失误。要防止如下六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以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与原文意相去甚远,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④因重视材料而漠视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表达的中心; ⑤观点提炼不准确,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 五、怎样确立文体? 第一:要看你提炼的观点适宜用什么文体 第二:要看自己善于写什么样的文体 第三: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 第四: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 注意:无论哪种文体,格调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活力;切不可消 极低沉,阴暗晦涩。 写给材料作文要注意合理使用所给的材料,不能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 若拟写记叙文,则应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或‘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人’)……”。结尾处,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用画龙之笔点明中心即可。 ★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使用: 1.从中引发观点,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有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的,所以往往可以从中得出观点(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不管怎样不同,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再围绕观点来阐述。由此可得下面的写作思路: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2.用做文章的论据。对于做论据的材料的使用,需要考生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的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将材料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 3.用做联系实际的参照“标志”; 4.用做拟制标题的话题,如“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教会了我做人”、“论……”等。 5.用做照应开头的结论,议论文要做到结构严谨,因此在结论部分有必要用所给材料内容来照应前文(包括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总之,写给材料作文必须“像捉毒蛇须打它的七寸一样”抓住“要害”即关键。写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选择,只有命题意图领会了,切入点找好了,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就不难了,当然运笔最好是在自己有经历、有体验、有感悟的内容方面进行。 随堂练习: 练习一: 材料: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 “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要求: 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文章,可编述故事,可发表见解,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练习二: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同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上面这则寓言便是“滥竽充数”。后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其实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并非只是如此。想想看,南郭处士为什么要充数呢?有那么多人为什么他能充数而不被发现呢?…… A、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B、将上面寓言扩写成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C、发挥想象,续写“滥竽充数”,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要写出新意。 以上三题请任选其一。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某世家之子很善于写文章,初赴童试,某父以为必首选无疑。及发榜,竟名落孙山。经查卷,见其用墨如淡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责问孩子,方知因考场中没有书童磨墨,自己又不会磨,只用砚内残墨,所以字越写越淡,后来就看不见了。 要求:①写一段200字以内的文字,描写这位世家子弟的父亲查卷后的心理活动。 ②以这则故事为话题,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模拟试题】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3年春节晚会上,小品《足疗》、歌曲《让爱住我家》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对此,两个作品的创作者谈了自己的感受。 黄宏: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作为我本人来讲,还真就是两个女性给我洗过脚。小的时候,我妈给我洗脚,现在是我老婆给我洗脚。小品的结尾我还加了一句台词:“将来呢,咱孩子可能还给你洗脚。”实际上,这个简单的台词里面,贯穿着中国人的家风,乃至民族的民风。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代人,有多少人给父母尽过这个孝。可能洗脚这个举动并不大,但是它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 麦玮婷:《让爱住我家》是我写的词,我先生谱的曲。多年来,我们夫妻一直很想出一首体现家庭温馨和乐方面的作品。我们愿意把这个作品传递给大家,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爱和家庭中的相互体谅,希望这首歌能成为大家爱的动力。 要求:读了上面两则材料,请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二、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那是在一个红十字会举办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我作为特邀贵宾参加了展览会。其间,有两个可爱的小女孩来到我的面前,虔诚地向我索要签名。“我没带自来水笔,用铅笔可以吗?”我其实知道她们不会拒绝的,我只是想表现一下一个著名作家谦和对待普通读者的大家风范。“当然可以。”小女孩果然爽快的答应了,我看得出她们很兴奋,当然,她们的兴奋也使我备感欣慰。一个女孩将她非常精致的笔记本递给我,我取出铅笔,潇洒地写了几句鼓励的话,并签上了我的名字。女孩看过我的名字后,眉头皱了起来,她仔细地看了看我,问道:“您不是罗伯特•查波斯啊?”“不是,”我非常自负地告诉她,“我是布思•塔金顺,《爱丽丝•亚当丝》的作者,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女孩将头转向另外那个女孩,耸耸肩说道:“玛丽,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 三、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的,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妇见到这群天鹅,非常高兴,于是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鱼虾招待它们。冬天来了,这群鹅竟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老夫妇就敞开它们茅屋的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 【试题答案】 思路提示: 一、这个题目的材料主旨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一谈的是“孝”,材料二谈的是“爱”,都是我们生活中体会较深的内容,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材料写作的要求已近似于话题作文,所以写作难度不大,主要把握一点:写出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二、这一则材料嘎然而止,可能引发你如下的思考:人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贵在有自知之明;永远有人比你更重要,人贵在有谦逊的品质;虚荣自负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意识不到虚荣自负的恶果……这些思考都抓住了材料的实质和主旨。你可能还有以下思考:当面擦去签名说明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当面借橡皮说明孩子最真诚,最敢说出真相;签名索要错了,说明做事要认真观察,不可莽撞;擦去签名说明女孩虚荣心强,趋炎附势……这些思考就从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材料。抓住材料要旨,才是写作的关键。 三、这个世界人人都赞美无私的爱,但是在给予别人爱时,我们却需要时时注意把握好它的程度。面对别人的困难和不幸,我们不必急于奉献自己的爱心,而应更多地激励他们勇敢接受困难的挑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困难作为成长的机会,明白这一点,行文也就有了深刻的立意。行文时可按引述材料—提出问题—进行议论—归结题意这几步进行。引述要精练,要有针对性和倾向性,为下文议论服务。观点要正确、鲜明,要根据所给的材料而引发。议论时既要紧扣所给的材料,又不能局限于材料。可把题意归结为一个精练的句子,重申观点,首尾呼应,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Ⅷ 良好的家风助人成长的例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故事是《好家风伴我成长》。

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它们犹如一种磁场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好的家风给我们的成长成人带了好的影响。有位大学生叫王强,成长在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孙三代人过着平静和睦的生活。这个家庭从没有和邻居发生过争吵。奶奶是个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着大扫帚把整个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告诉他:“人的双手是个宝,勤劳可以创造一切。”幼小的他虽然还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他从小养成爱劳动习惯,并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妈妈每次带他去外出游玩,她一定要带上一个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纸装进去再扔进垃圾桶。长大后的王强就养成了随手带着塑料袋的习惯,从不乱扔垃圾。父亲酷爱读书,经常写读书笔记。王强从小也爱看书,从上小学起就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这是和睦、平静、温馨、严谨的家风为王强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相反,不良家风给我们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有位初中生小敏,家庭生活非常优越,家人从不让她做家务活,妈妈还说:“做家务活没出息,这是下人做的事情!”最后,小敏养成了好吃懒做坏习惯,并且从不关心别人。由于她的自私、懒惰、自以为是,因此她没有朋友,内心孤独!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家风才能陪伴我们更好的成长!

小时候,每次上学之前,爸爸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爸爸是个政治老师,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妈妈告诉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从小学会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她一直对我要求严格,虽然日子好了,但也要勤俭节约。记得一年级那年,在一位高年级学生的教唆下,我经不住校门口烧烤诱惑,几天之内背着父母把多年“积蓄”一百多元钱压岁钱都花玩了,结果换来了父母严历的批评及半天的卫生间“禁闭”。父母都是教师,工作十分辛苦,但工作态度认真,爱岗敬业。在家里,父母把家庭把持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每到周末一家3口齐动手做卫生,很小的时候,我就在妈妈的要求下加入了这一行例,手拿一小拖把,屁颠屁颠跟在他们后面。我的父母都爱看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他们榜样的引导下,我迷上了阅读。从上小学开始到现在,我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除名著以外,我还喜欢看儿童小说、科普科幻故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书籍,如《少年科学博览》、《草房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弗游记》及杂志《微型小说》、《读者》等。我还酷爱看史学书,现在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乾隆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传》、《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史记》等。

今天,我已成为一名初中生,早已养成了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艰苦朴素,学习认真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 “和谐,严谨,勤俭,敬业,向上” 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好家风伴我成长。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