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仙姑典故

仙姑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3-03 11:51:41

❶ 八仙过海有什么典故

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回、吕洞宾、何答仙姑与韩湘子。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pán)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茫茫东海,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于是吕洞宾就提议:“不如我们八个人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大家一致同意吕洞宾的意见。铁拐李首先把拐杖投进水里,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接下来,韩湘子投下花篮,吕洞宾投下箫,蓝采和投下大拍板,汉钟离投下鼓,张果老投下一个纸驴,曹国舅投下玉笏(hù),何仙姑投下竹罩。他们各自站在自己投放的东西上面,依靠自己的神力,乘风破浪,终于顺利地到达了东海对岸,如期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来比喻在某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本领去完成共同的任务。

❷ 急寻关于古代神话传说的古 典故和作者等全

八仙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八位神仙,他们是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还有何仙姑。这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关于他们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

有一天,八仙驾云去参加神仙会,路过东海。吕洞宾说:“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用自家的拿手本领,踏浪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看好不好?”众仙都说:“好!”

铁拐李第一个过海。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抛入东海,拐杖象一叶小舟,浮在水面上,载着铁拐李平平安安地到达了对岸。

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里的响鼓说:“看我的。”随后,也把响鼓扔进了海里,他盘腿坐在鼓上,稳稳当当地渡过了东海。

张果老笑咪咪地说:“还是我的招数最高明。”只见他掏出一张纸来,折成了一头毛驴,纸驴四蹄落地后,仰天一声长叫,驮着张果老踏浪而去。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向众仙挥挥手,一会儿就到了对岸。

接着,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也都用身边带的东西作渡船,一个个平平稳稳地渡过了东海。

七位仙人到了对岸,左等右等不见蓝采和的人影。

原来刚才八仙过海时,惊动了东海龙王的太子,他派虾兵蟹将抓走了蓝采和,还抢去了他的花篮。

吕洞宾找不到蓝采和,又急又恼,他对着东海大声喊道:“龙王听着,赶快把蓝采和交出来,要不,当心我的厉害!”

太子听了勃然大怒,冲出海面大骂吕洞宾。吕洞宾拔出宝剑就砍,太子一下子潜入了海底。

吕洞宾哪肯放走他,拔出腰间的火葫芦,把东海烧成了一片火海。

龙王吓得魂不附体,忙问出了什么事。太子只得老老实实地讲出了事情的真相。龙王立即下令放了蓝采和。

八位仙人告别了东海,逍遥自在地去赴神仙会了。

“赐儿山”的来历

在塞外古城张家口西郊,有一座海拔1005的山。这山有一个很古怪的名字叫“赐儿山”。关于这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

传说500多年前,有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能生育,很是着急。这年的四月初八,夫妇二人来到张家口西郊的这座山脚下,焚竺祈祷,求助天神地神。正当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诉说自己的求子之心时,突然从山腰石缝间走出一个白发飘飘的老人。老人来到他们面前,没有说话,从怀里取出个泥捏的娃娃,送给他们,然后就无影无踪了。第二年,这对夫妇便喜得贵子。他们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件事很快传开,塞外山村远近百里祈儿求女的人,每年四月初八,都到西山脚下烧香求子。于是,人们便把西山,称为“赐儿山”了。

现在,在山的半山腰还有一座580多年前建造的古刹--云泉寺,寺内有一个佛龛,圆形的门上画着一幅引人入胜的五彩图画, 画面中央是一个笑眯眯的大肚佛,佛像四周烟云缭绕,云雾中布满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幼儿。相传这里就是当年那位白发飘飘的老人的住地,人称“赐儿大仙”。

打开黄果树金库的钥匙

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瀑布之一。湍急的水流从60多米高的悬崖上陡然跌落深潭,轰声如雷,浪花四溅。白天,太阳照在瀑布上,折射出道道彩虹,幻影缭绕。到了夜晚,月亮照着瀑布下面的深潭,寒光闪闪。

这瀑布原来没有名称,传说瀑布的对岸曾住着一对年迈的穷夫妻。他们以种黄果树为生。

这一年,老汉种的一百棵黄果树,花已谢了十多天,仍不见结果,老汉急得饭也吃不下。一天下午,老汉正闷坐在家里,他的妻子忽然在门外惊喜地叫起来:“快来看啊,黄果!”老汉一下从床上跳起来,跑出去,只见一棵树上长着一个硕大的黄果。

“咦,稀奇,怎麽花谢才十几天,它就长得比熟透的还大呢?”老汉觉得有点怪。

接着,两人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起来。一百棵树找遍了,再也没找出第二个黄果。

几天以后,来了一位稀有的客人,开口就问:“老人家,你的黄果卖不卖?”

“往年黄果多,你要多少都有,可今年不景气,只结了一个果子。”

“我就要买这个。”客人说,“200两银子怎样?”

老汉说:“这是做种的,不能卖呢。”

“1000两行了吧。”客人说着就往老人手里塞银子。老汉有些糊涂了,倒是他的妻子觉得很值,这麽多银子,他们这一辈子也没见过啊,“卖了吧,我去摘来。”

客人连忙阻止:“不忙,再过足足100天,我来取。这100天之内,一定要看好黄果,不准人摸,也不能让鸟兽吃了。”

从此,老夫妻俩每天轮流守着这棵黄果树,那沉甸甸的银子,使他们忘记了疲劳。难熬的100天终于过去了,客人如期来到。

老汉忍不住问道:“这黄果有什麽用呢?”

客人捧着又大又香的黄果指着对面的瀑布说:“瀑布下面的深潭,是一个聚宝盆,里面珠宝很多,就是取不出来。这个黄果就是打开深潭的钥匙。”说完,他抱起黄果走到潭边,朝潭中央一丢,奇迹发生了,瀑布突然静止不流,潭底满是闪闪发亮的珍珠宝石。客人兴奋地沿着绳梯滑到潭底,迅速捡起黄果又抱了一箱珠宝慌忙往上爬。刚爬到一半,陡然间,天崩地裂似的一声巨响,上面的瀑布凶猛地冲下来,客人连同那黄果、珠宝眨眼间都不见了。

老夫妻目睹这一切,惊得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老汉从怀里拿出还有体温的银子,毫不犹豫地投进深潭,对妻子说:“这不是我们庄稼人应得的东西,留着它一点用也没有。”

以后,这个瀑布就被人叫做黄果树瀑布。虽然人们知道瀑布下面的深潭里,至今仍堆满金银财宝,可是再也找不到打开它的钥匙。

“杜仲”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打柴的人,姓杜名仲。他每天都上山打柴,养活年老的母亲。

有一回,他得了腰疼病,疼得好厉害呀。

夏日的一天,杜仲在山上打柴的时候,腰又疼了,他只好停下来,靠在一棵大树上休息。树荫下很舒服,他光着脊背,靠着大树慢慢地睡着了。

一觉醒来,他感到腰部舒服极了,好松快呀。从此以后,杜仲每天都让腰部在树皮上蹭一蹭。慢慢地,杜仲的腰病全好了。

有一天,杜仲的老母亲也得了腰疼病,躺在床上起不来。杜仲忙前忙后地照顾母亲,母亲的病也不见好。他忽然想起了山上的那棵大树,连忙跑到山上,剥来了一些树皮。杜仲把树皮绑在老母亲的腰上。哈,真灵,老母亲渐渐地能坐起来了。

后来,村里的人们听说了,都用这种树皮治病。

这种树没有名字,因为是杜仲发现的,人们就叫它“杜仲”。后来,“杜仲”成了中国名贵的中草药,杜仲树也受到了人们的保护。

关于生肖的传说

玉帝为了给人们安排生肖,决定在天上开一个上肖大会,他给各种动物发了开会的通知。

那时候,猫和老鼠是好朋友,它们住在一起,像兄弟一样。

猫和老鼠都接到了开会的通知,它们决定一起去参加大会。

猫很爱睡觉,所以在上天开会的前一天,特别嘱咐老鼠说:“鼠弟,明天去开会的时候,如果我睡着了,你叫我一下好不好?”

老鼠说:“你放心睡吧,我会叫醒你的。”

猫放心地睡了。第二天早晨,老鼠很早就起来了,它没有叫醒猫,自己偷偷地上天开会去了。

再说住在清水潭里的龙哥哥,也得到了上天开会的通知。龙生得很威武,它想,这一次选生肖,自己一定能被选上。

但是龙哥哥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头上缺少一对美丽的角。它决定要借一对角戴上。

那时候,公鸡的头上是有一对大角的。龙哥哥对公鸡说:“鸡公公,明天我要上肖去,把你的双角借给我戴一戴好吗?”

鸡公公回答说:“龙哥哥,对不起,明天我也要上肖呢!”

龙哥哥说:“你的头太小了,戴上这么大的角不好看,还是借给我吧。”

这时,有一条蜈蚣爬过来说:“鸡公公,你就把角借给龙哥哥吧,如果你不放心,我来做保人。”

公鸡想了想,自己就是没有这对角也够漂亮了,就答应让蜈蚣做保人,把角借给了龙哥哥。

第二天,天上开了一个非常热闹的上肖大会,各种动物都来了。玉帝选出了牛、马、羊、狗、猪、兔子、老虎、龙、蛇、猴子、鸡、老鼠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玉帝为什么要选这十二种动物呢?这些我们一点都不知道。

玉帝说:“牛最大,就让牛做第一肖吧。”

大家都同意。可是小小的老鼠却大声说 :“应该说我比牛大。每次人们看见我都说:‘啊呀,这老鼠真大!’可是从来没有听见人说过:‘这头牛真大!’在人的心目中,我是比牛大的。”

玉帝说:“真有这样的事?”

老鼠说:“你们要是不相信,可以试一试。”

玉帝就带了十二种动物到人间去。

事情真像老鼠说的那样,当牛从人们面前走过的时候,人们都说:这头牛真肥,真好。没有一个人说这头牛真大。这时,狡猾的老鼠忽然爬到牛背上,用两脚站起来。人们一见牛背上的老鼠,立刻叫起来:“啊呀,这只老鼠真大!”
玉帝听见了人们的喊叫声,只好说:“那就让老鼠做第一肖吧。牛,你只好做第二肖了。”

现在的十二生肖就是这样安排的:老鼠是第一肖,牛是第二肖,然后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上肖大会开完了,老鼠高高兴兴地回到家。猫刚睡醒,它看见老鼠,奇怪地问:“鼠弟,怎么啦,今天没开上肖大会吗?”

老鼠说:“你还做梦呢!上肖大会已经开过了,有十二种动物上了肖,我是第一名!”

猫吃了一惊,它问老鼠:“那你为什么没叫我一起去?”

老鼠说:“忘记了!”

猫生气地大声说:“小东西,你不是答应叫醒我的吗?你为什么不讲信用?”

老鼠一点也不肯认错,它说:“我为什么一定叫醒你呢?我又不是你的佣人。”

猫气坏了,它大叫一声,咬住了老鼠的脖子。老鼠叫了两声,就死了。

从此,猫和老鼠成了死对头,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再说公鸡开了上肖大会回来,心里很不高兴。它想:玉帝把龙排在自己前面,可能因为龙哥哥头上戴了那对角。它决定把那对角要回来。

公鸡走到清水潭边,看见龙哥哥正在高兴地游泳,很有礼貌地说:“龙哥哥,请你把角还给我吧!”

龙哥哥听了,吃了一惊,说:“鸡公公你要角做什么呢?你没有角比有角更漂亮,可是,我如果没有这对角……”

公鸡很不高兴地说:“龙哥哥,借了人家的东西,是应该还的呀!”

龙哥哥不知道该说什么,想了一下,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鸡公公,我要去
休息了。这事以后再说吧。”

说完,它就游到水底下去了。公鸡又气又恨,在清水潭边大声地叫喊:“龙哥哥,角还我!龙哥哥,角还我……”

可是龙哥哥躲在潭底睡大觉,不理它。公鸡没有办法,决定去找保人蜈蚣。

公鸡把龙哥哥不肯还角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蜈蚣,最后说:“蜈蚣先生,你是保人,这件事你不能不管。”

蜈蚣想了半天,慢慢地说:“我想龙哥哥会把角还给你的。如果它真的不肯还,我也没有办法,它躲在水底,我怎么去找它呢?”

公鸡气得满面通红,说:“当时是你自己愿意做保人的,为什么现在不管了呢?”
蜈蚣先生说:“不能这样说,你借角给它,是你自己愿意的。我看嘛,它要是不肯还,你就送给它好了。这怪你当时没有多考虑,就把东西借给了别人。”

“怪我自己?”公鸡瞪大了眼睛。

“当然要怪你自己了!”不知死活的蜈蚣回答说。

公鸡气红了脸,它伸长脖子,一下子啄住了蜈蚣,把它吃掉了。

从那以后,每到夏天,我们常常看到公鸡在院子里啄蜈蚣吃。每天天一亮,公鸡就想起了自己失去的角,总要大叫几声:“龙哥哥,角还我……”

黄鹤楼“鹤”飞留“鹅”

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颠的黄鹤楼,留给世人许多关于黄鹤的动人传说,最终黄鹤都飞走了,而留在黄鹤楼下碑廊里的却是一方“鹅”字大碑。

这个“鹅”字,远看很像引颈高歌的鹅,近看才知是一笔挥就的“鹅”字。来到黄鹤楼,游人们一定要特意去看看“鹅”。这个字究竟是谁写的呢?武昌人会肯定地告诉你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这里还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呢。

玉皇大帝在天宫门修建了一座牌坊,想刻上“南天门”三个字。可谁的字才配得上这座金碧辉煌的牌坊呢?想来想去,觉得非王羲之不能胜任。但他知道王羲之有股读书人的傲气,用高官厚禄很难弄来他的字。于是就派南极仙翁想办法搞到字。南极仙翁得知王羲之非常喜爱鹅,就到王母娘娘那里借了一群仙鹅,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牧鹅老头,赶着鹅下到人间。这一天,王羲之正在长江边上欣赏美景,忽然看到一群气宇轩昂的白鹅,欣喜若狂,急忙跑上去,对牧鹅老人深施一礼,要求卖给他几只。老人捋着白胡子笑道:“这鹅是不卖的,先生如果真的喜爱,就送你十只吧。”王羲之非常高兴,连忙致谢,并问这鹅是从哪里赶来的。老人答道:“远着呐。是从南天门赶来的。”王羲之想了想,也没想出“南天门”是什么地方,他怕自己听错,就用手指在老人的掌心一字一字地写下“南天门”,问是不是这三个字,老人边看边笑:“正是!”说完就告辞了。

这时,王羲之突然发现老人的鹅群化成了一只鹅,老人骑在上面冉冉上升,一直升到蔚蓝的天空。只见白云深处有座巍峨的牌坊,上有“南天门”三个大字,正是自己所写,才恍然大悟。

接着,他把仙翁赠送的十只鹅养在池塘里,天天观察鹅的神态,然后就练写“鹅”字。一段时间后,他就能一笔写出“鹅“字了。据说,这就是黄鹤楼下碑廊里的那块“鹅”字碑。

黄浦江的传说

滔滔的黄浦江不仅是上海灿烂文化的象征,也是上海历史的见证。古往今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在黄浦滩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开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源于青浦县的淀山湖,至吴淞口入长江,全长114公里,宽约400米。黄浦江贯穿上海百里港区,虽无名山秀岭可供观赏,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

明清时,“黄浦秋涛”为沪城八景之一,农历八月十八在陆家嘴可见“银涛壁立如山倒”之景。近年来,黄浦江中游有越江隧道,上游的松江县车墩、叶榭间有黄浦大桥。

关于黄浦江的开凿,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

春申君黄歇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食客三千,门庭若市。

据清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永乐中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浚大黄浦,汇合吴淞江,通范家浜至吴淞口入海,始成今日的黄浦江。

虎头鞋

在中国,许多人家生了男孩,总喜欢做双虎头鞋穿在孩子的脚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据说,很早以前,有个姓杨的,靠一条破船摆渡过日 子,人家都叫他杨大。

杨大是个好心人,过河的人有钱就给,没钱他也不要。

有一天,风雨交加,杨大正坐在小渡屋里搓绳,忽然听见有人喊要过河。他跑出去一看,原来是个讨饭的老奶奶正在河对面淋着雨。杨大连忙冒着雨撑船过去把老奶奶渡过了河。老奶奶上了岸,又说:“哎呀,我的棉花丢在河那边了。”杨大忙说:“没关系,没关系。您先到我的小屋里躲雨,我去给您取。”杨大又冒着雨撑船取回了老奶奶的棉花。

老奶奶很感激杨大,她说:“我没钱给你,只有这张小画儿,请你收下吧。”杨大一看,画儿上画着一个姑娘正在绣小孩穿的虎头鞋。杨大谢过老奶奶,就把画儿贴在船仓里了。

哪知道晚上收了船以后,那张画儿上的姑娘竟自跑上岸来,同杨大做了夫妻。杨大望着这美丽的姑娘,高兴极了。从此,姑娘每天夜里从画儿上下来,白天再回到画儿上去。

一年以后,画儿上的姑娘生了个胖小子,取名叫小宝,杨大真是乐坏了。一晃七年过去了。这件奇怪的事被知府知道了,他一心想霸占杨大这张画儿。

有一天,知府来到河边找到杨大,抢走了那张画儿。杨大拉住知府的衣脚不放,被那些恶差人毒打了一顿。杨大没有办法,和儿子小宝抱头痛哭了一场。

当天晚上,知府把画儿贴在房间里,但是姑娘眼里滚着泪珠,就是不下来。知府气得要死,想把画儿撕掉,又舍不得。

小宝哭着要找妈妈,杨大告诉他,妈妈被关在深宅大院里,只有等带妈妈来的那位老奶奶出现了才能救出妈妈。

小宝趁爸爸不在家,穿上妈妈做的虎头鞋,离开家去找老奶奶。

小宝跑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了一座深山老林里,他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湖边休息。忽然,他看见湖里有七个仙女洗完澡,正慢慢地走上岸来。小宝一眼就看出了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就是他妈妈。他高兴极了,飞跑过去抱住妈妈就哭了。妈妈见了小宝连忙打听家中的情况,还告诉他,自从画儿被抢走,她就离开了凡间,要想让妈妈回家,就要去找知府说理。妈妈又用湖水把小宝的虎头鞋抹了一下,忽然一阵云雾遮住了小宝的眼睛,只听“嗖”的一声,小宝睁眼一看,他已经落在自己家门口了。小宝忙把见到的事告诉了爸爸,说完就直奔府衙,哭喊着要见知府。

知府听说门外叫喊的小孩就是画儿中美人的儿子,赶忙让人把他叫进来,他想通过小宝把画儿中的姑娘骗下来。小宝进了房间,看到那张画儿,连忙去拉妈妈的手。那美人立刻从画儿中跑下来,跟着小宝一直往外走。知府急得象饿狼一样扑向美人,又用脚踏小宝。正在这时,小宝虎头鞋上的老虎跑下来,一口叼住知府就往深山里跑。小宝拉着妈妈回到家里,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见面了。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中国的爸爸妈妈要给小男孩穿虎头鞋了吧。那是为了取个吉利保平安的意思。

纪昌学箭

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名叫飞卫。他射箭的本领十分高明,能够百发百中,是远近闻名的神箭手。

有个叫纪昌的青年,很想学得射箭的本领,就来到飞卫家拜他为师。飞卫说:“练射箭不能怕困难,首先要练好眼力,能够盯着一个目标后,眼睛一眨也不眨才行。你回去练吧,练好了再来见我。”

纪昌回到家里,认真地练起了眼力。他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用眼睛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一练就是一天。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练了两年,就是有人用针扎向他的眼睛,他也能一眨不眨了。

纪昌高高兴兴地去见飞卫,告诉他自己的眼力已经练得差不多了,可以学习射箭的技术了。飞卫却说:“这还不够,你还要继续练眼力,直到能把小的东西看大了,再来见我。”

纪昌又回到家里,用一根头发拴住一只蚂蚁,把它挂在窗口,每天站在窗前,紧紧地盯着那只蚂蚁看。日复一日地看了三年,那只蚂蚁在纪昌的眼睛里,简直就象车轮那么大了。

纪昌又去找飞卫。飞卫点点头说:“现在可以教你射箭的本领了。”

从此,飞卫开始教纪昌怎样拉弓,怎样放箭。纪昌又苦苦地练了好几年,终于成了一位百发百中的好射手。

夸父追日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高大的人,他的名字叫夸父。夸父的两条腿可长了,一步可以跨过一条大河。

夸父看见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来,又从西方落下去,他想:“如果总是白天就好了。我要想办法把太阳抓住,让它永远照亮大地。”

夸父拿起一根手杖,迈开两条长腿去追太阳。他用坚强的毅力去追赶光明的太阳。他跑啊跑啊,一直跑到太阳要下山的地方,夸父真高兴啊,他真想一下子就把太阳抓住。

太阳是个大火球,夸父被太阳烤得浑身是汗,快要渴死了。他跑到黄河边,一口气喝乾了黄河的水,又跑到渭河边,喝乾了渭河的水,但是他还是渴得要命,於是,他又迈开两条长腿向北方的大湖跑去。还没跑到大湖边,夸父就渴死了。临死前,他把手杖向前一掷,就永远合上了眼睛。

夸父虽然死了,但他用自己的身体滋润着那根巨大的手杖。后来,那手杖变成了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结出了又甜又解渴的大桃子。

夸父将一片桃林留给了那些热爱光明又很勇敢的人。人们路过这里的时候,可以在树荫下歇歇脚,还能摘个桃子解解渴呢。

狼牙山上棋盘陀

河北省易县境内,有一座巍峨挺拔的山峰,这就是狼牙山。在山顶处,有一块巨大而平坦的岩石,上面刻着线条,很像棋盘,取名棋盘陀。相传这是月中嫦娥同
人间一个打柴青年下棋的地方。

传说,嫦娥吃了仙药,飞到月宫后,十分想念人间生活,便在一天晚上,偷偷离开月宫,腾云驾雾来到人间,正好飘落在狼牙山下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个靠
打柴度日的青年,发现天上飘下来仙女,忙奔了过去。嫦娥向青年要水喝。青年高兴地将仙女领到自己家。

喝完水,嫦娥说:“一会儿,王母娘娘就会找到我。你能趁这个机会领我看一眼人间的美景吗?”青年一听犯了难:“人间这麽大,怎麽领你转呢?”嫦娥说“那就请山神爷帮帮忙吧。”说完,她从头上拔下一根银簪,在空中一划,说了声:“嫦娥求见山神爷!”山神爷便出现在眼前。听了嫦娥的请求,山神爷说:“你们就站在山顶,居高临下,能够看得很远。来,我给你们修条路。”山神爷出了房门,从腰间抽出一把斧子,朝狼牙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便出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登山路。嫦娥和青年沿小路登上山顶,山顶荆棘遍地,凹凸不平,无法站脚。山神爷说:“我再给你们修个看台。”又劈了一斧,把一个山头齐齐地削平了。嫦娥同青年席地而坐,尽情地观赏人间美景。过了一会儿,嫦娥要下棋玩,青年人便用斧子砍了树枝当棋子,又用斧头刃在石上划了棋格子。

俩人玩得正高兴,忽见空中雾气腾腾,喊声震天。嫦娥知道,这是月宫派人来寻找她了,便赶忙谢过青年,飞向空中。

那青年一看仙女飞走了,十分不舍,便大呼山神爷:“救救我吧,山神,让我变成一棵树,永远站在这棋盘旁,等待仙女再来!”山神很同情他,就成全了他,让他变成一棵古树,挺立在山顶上。

现在,你还能在棋盘陀上看到那株独一无二的古柏呢!

孟姜女哭长城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万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万喜良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万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万喜良;埋葬万喜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牛郎织女

天上有一颗牛郎星,一颗织女星,关于这两颗星星,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呢。织女是天帝的孙女,每天在天上织造云锦。牛郎是一个牧牛的少年,很早就没有了父母,哥哥嫂嫂对他很不好,分家以后,只给了他一头老牛。

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有一天,老牛忽然用人的声音对他说起话来。老牛告诉他,明天天上的织女和众姐妹要到山后的湖里洗澡。如果牛郎拿走织女那件粉红色的衣服,织女就会成为他的妻子。

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果然见到了织女。他们结婚以后,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日子越过越幸福。不久,他们又生了一儿一女,夫妻俩可高兴了。

可是,牛郎和织女的事到底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气得火冒三丈,亲自带天神到牛郎家把织女抓走带上天。

孩子们哭着要找妈妈。老牛又一次对牛郎说了话:“牛郎啊,我快要死了,你把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上天去追织女了。”老牛说完就死了。

牛郎披上牛皮,把孩子放在两个筐里挑在肩上,果然飞到了天上。牛郎像风一样在群星中穿行,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忽然空中伸下一只大手,狠心的王母娘娘用玉簪向身后一划,划出了一条大河,挡住了牛郎的追路,牛郎怎么也飞不过去了。这条河就是天河,也叫银河。
牛郎望着滔滔的河水,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见到妻子。

❸ 历史上真的有何仙姑这个人吗 新闻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

,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 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据《史记》记载:“舜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先圣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 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 ,何琼接过,谢了谢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菱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 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官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作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 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地说,就是用心感悟,作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 巅,感到十分有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 。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里出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楼,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 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想居然也能够象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从此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练,身法愈来愈熟练,也越来越能飞得远。她利用这种功 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何事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銮舆,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 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起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据说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大谈长生不老之术,她劝说武后,要长寿首先要做到寡欲,摒绝声色,看破名利;其次则要多行善事,须扼制酷刑,严禁诬枉,施行仁政,修德积福。同时她还论及治国安邦之道,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万万不可以以异姓人为皇嗣。她所言及的内容 ,竟是对武后十分有针对性的。

武后是个聪明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她听在心里后,也渐渐地付诸行动,不久,来俊臣等一班酷吏受法一遭诛;接着重用贤臣狄仁杰:至于皇嗣一事,武后本想立侄几武承嗣为太子,在狄仁杰的忠谏下,她遵循了问仙姑的告诫放弃了立异姓的初衷。至于清心寡欲、 摒绝场色、看破名利等项,已经沉溺于情欲和权欲之中的武则天却始终无法做到,所谓到了迷途难返的地步。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 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

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这首诗表面是写凤凰台,实际上诗里晴藏着服食求道的真谛服食云母的方法。人们从何仙姑服食修炼的特点,说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据她讲道说法的思想内容,把她归于佛教弟子,实际上,何仙姑可以说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凡间的 佛道岂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灵感顿至,写下了一道“题麻姑峰”的诗:

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这首充满仙韵的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果然,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象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随着 铁拐李而去。她脚上的一只珠鞋这时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坠落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阵阵异香扑鼻,四周井栏,形状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庙,日日香火鼎盛,因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凉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种 滴疾,因而为远近人们津津乐道。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了,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❹ 中国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神话故事有哪些简短些的

历史故事

一、卧薪尝胆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使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中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❺ 仙姑岩的典故传说

道家传说,麻姑至括苍寻访仙人王方平,曾息于此,故称仙姑岩。每逢大雪过后,群山积雪渐消而此岩顶冠仍白雪皑皑,分外夺目,称“麻姑积雪”。

❻ 以吕洞宾为例,神仙的名字本身有什么典故出处么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

相传,吕洞宾云游天下,来到山色奇秀,九峰回环,号称金庭洞天的桐柏山,发现大地抖动,房屋倒塌,九峰欲崩。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穿山甲在作怪。吕洞宾气恼之下,迅速召集各路山神,共商擒拿穿山甲拯救百姓的大计。
众山神纷纷说:“此怪有五千年的道行,炼就了翻山倒海之术,我们敌它不过,望大仙禀告玉帝,速派天兵天将捉拿此怪,拯救百姓,保护山林。”吕洞宾嘿嘿一笑说:“一个小小的穿山甲作怪,不必惊动天兵天将,我一个人就可以治服它了。”众山神一齐称谢而去。
众山神走后,吕洞宾暗想:“此怪妖术厉害,我怎能降服了它?也是我一时说出大话,如若不把此妖镇住,众山神岂不讥笑于我!这”吕洞宾正在沉思之际,太白金星对吕洞宾说:“要想降服穿山甲,非用定山神针不可。这神针乃王母娘娘头上一根玉簪,若能借得,便可马到成功。”
吕洞宾说:“那怎么能行啊,玉簪本是王母娘娘心爱之物,恐怕谁也借不出来。”太白金星道:“此事并不难。王母娘娘身边有一名贴身侍女——牡丹仙子,她早有思凡之意,你若能打动她的心,此事定能办妥。”
次日,王母娘娘在西天瑶台举行蟠桃盛会,请各路大仙赴宴。吕洞宾和太白金星驾起样云,同赴蟠桃会。蟠桃会上,琴声悠扬,舞姿翩翩。各路大仙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菜上五道,王母娘娘就命侍女牡丹仙子给各路大仙斟酒。
当牡丹仙子给吕洞宾斟酒时,太白金星用胳膊将吕洞宾碰了一下。吕洞宾心知此意,于是趁接酒杯之机,将牡丹仙子的手轻轻地捏了一下,牡丹仙子心一动,不觉脸上一红,低着头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王母娘娘又命牡丹仙子向大仙赐赠蟠桃。牡丹仙子迟迟疑疑地来到吕洞宾面前。大白金星用脚尖踢踢吕洞宾,吕洞宾就在取蟠桃时,将桃盘重重地往下一按,牡丹仙子手腕一软,羞得面如桃花。
她低着头,顺后门向瑶池边急急走去。吕洞宾紧跟而去。牡丹仙子径直走到瑶池边,两眼凝视着池边开放的牡丹花沉思起来。吕洞宾悄悄地站在牡丹仙子背后,轻声说:“牡丹仙子,你在赏花吗?”牡丹仙子回头一看,见是吕洞宾,急忙拂袖掩面说:“你,你可知晓仙规?”吕洞宾嘿嘿一笑,说:“我不但知晓仙规,而且还能看透你的心思。”牡丹仙子摇了摇头。吕洞宾上前几步说:“你很羡慕人间,是吗?”牡丹仙子又慢慢地低下了头。
吕洞宾充满感情地说:“人间真美好啊,到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我在人间云游各地,见过不少名山大川,风光园林,象苏杭美景,泰山奇峰,蓬箂仙境,曹州牡丹……真是美不胜收,要胜过天堂十倍”牡丹仙子慢慢地抬起头,轻轻说:“真的吗?”吕洞宾用手一指,说:“牡丹仙子,你往那里看,有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在欢欢乐乐地耕地撒种。你再往那边看,那是一对情人正在园里赏花。”吕洞宾回头一看,见牡丹仙子还站在那儿呆望着那一对情人,于是说:“牡丹仙子,假如不去享受一番人间的幸福,真是最大的憾事了。”牡丹仙子有些迟疑地说:“要想下凡,谈何容易。仙规如此森严,怎么会如愿以偿呢?”吕洞宾微微一笑:“牡丹仙子,你果有此意,我愿助一臂之力。”

❼ 八仙过海的典故

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的谚语。八仙过海旅游景区(又名八仙渡)是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地方。是围棋术语。"八仙过海",道教典故之一。也拍成了是戏曲,电影和连续剧。
【八仙】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道教掌故 -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八仙的文学艺术作品可谓比比皆是,甚至在旧时新娘出嫁所乘的轿子上以及印糕上,都可以看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八仙造型。明代出现的青花瓷瓶上有以西王母为中心的图案,其中也有八仙祝寿的场面。在民间,有一种颇为人们所喜爱的方桌叫"八仙桌"。凡此种种,说明八仙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深刻影响。 八仙过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动的记述见于明吴元泰之《东游记》。该书写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后来,人们把这个掌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故事】 故事之一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铁拐李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故事之二 除上述以外,民间中关于八仙也有一些口碑传说,其中有则悲惨的“八仙过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等轻浮的物体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因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七男一女八位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他们用来渡海的物品也被传为他们各自的法器,他们渡海逃狱的故事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 故事之三 传说,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变〃,顿时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龙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斗歌,好不热闹。不料,因此惹出一场麻烦来。原来,龙宫里有条花鳞恶龙,是龙王的第七个儿子,称为“花龙太子”。这天,他闲得没事,在水晶宫外游荡,忽闻海面上有仙乐之声,便循声寻去,猛见一条雕花龙船,内坐八位奇形怪状的大仙,其中有个妙龄女郎,桃脸杏腮,楚楚动人花龙太子见此仙姿,魂魄俱消,早忘了师傅南极仙翁的忠告,忘了龙王母的训导,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一个浪头,将雕花龙船打翻了。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汉钟离打开蒲扇蛰脚底;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曹国舅心细,脚踏巧板浪里漂;只有吕纯阳,毫无戒备,弄了个浑身湿透。 原来是

❽ 中国古代神话当中的天上的七仙女分别是

七仙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七位女神的总称。有时也单独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

七仙的起源:一是天文崇拜,与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织女三星、女宿婺女四星等有关。二是由于秦汉时的登仙思想,而产生的羽人形象。

民间一般称呼这七姐妹为:大仙女、二仙女、三仙女、四仙女、五仙女、六仙女、七仙女(私配董永)。

七仙女的传说故事多记载于《天仙配》、《西游记》等神话书作;多出现于明清戏曲之中,常被世人口耳相传为王母的女儿女官等属神。

从汉代起,历代多有七仙神话的记载。宋代有话本。元代多见于戏曲。

明代仍多见于戏曲,而在明代小说里少见。明 戏曲《织锦记》首次提到董永妻的具体称呼“七姑”。

明代小说《西游记》也提到七仙的具体称呼“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认为七仙身穿七色衣裳,似乎跟七种色彩有关。

但也有民间传说认为,七仙身穿“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衣裳。

宋元起的戏曲,结合历代民间传说,形成明清 更完整的《天仙配》一类的戏曲。内容基本是:董永家贫,卖身葬父。天上七位织布仙女中最小的七妹爱而怜之,私下凡间,于槐树下与永结为夫妇,同至傅员外家织锦偿债。

百日期满,方拟还家共建未来美好生活。玉帝忽遣天神往敕七仙女返回天庭。七仙女恐董永受害,只得与永别于缔婚之槐树下,洒泪归天而去。

(8)仙姑典故扩展阅读:

民俗信仰

七仙神话来自民间。关于董永的传说遍布于全国各地,并不是某一地区产生的当地乡土神话。

对照各地众多的口头传说。可见这一类传说,有些地点多在水泊处。七仙女在水泊处或歌舞、或沐浴、或浣衣(在水中洗彩衣,可能跟彩虹吸水的典故有关)等。她们的形态常常在水鸟和人形之间转换。在神话中,水域多跟女性神的悲伤传说有关。

七姐妹的组合式形象、董七婚姻等元素,在文化风俗中也常有痕迹。如: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民间各处有奉祀带七仙元素的庙。有时七姐妹一起被奉祀,有时分开被奉祀,主祀陪祀都有。

❾ 和麻姑有关的成语典故

  • 东汉桓帝时,某年的七月七日,神仙王远降临在江苏吴县一个名叫蔡经的人家里。蔡经的家人早就预备好丰盛的酒菜,迎接神仙的降临。当神仙起驾的时候,人们听到了天上人马、锣鼓喧腾的声音。王远到来了,只见此人中等的身材,头戴远游冠,身着朱衣,佩带五彩的绅带,背上挂着宝剑;乘坐在羽车上,由五彩飞龙拖着座车。
    王远接见了蔡经一家人后,就派遣使者,请仙女麻姑赴宴。使者传达了麻姑的意思后,不多久,天上又响起了喧腾的声音,麻姑下凡了。只见麻姑是个十七、八岁俏美的姑娘;头顶结了一个髻,剩余的长发乌溜溜的垂到了腰际,穿着光彩夺目。仙女和王远寒暄完毕后,各人拿出了携带的食物,大多数是水果、干肉之类。 麻姑说:“自从上次和你见面以后,我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不久前,我又去了一趟蓬莱,这地方的水,比昔日召开群仙大会时少了一半,我想,不多久,也会变成陆地吧!”王远也感叹道:“古代的圣人也曾说过海中会飞扬尘埃这样的话”。 麻姑也—一地会过蔡家的女眷,忽然间叫住了蔡经的弟媳。她几天前才生下孩子,麻姑叫她拿出些米来,然后,把这些米洒在地面,结果,这些米竟变成了一粒粒丹砂。王远看到这情形,也把他从天庭带来的一升美酒,拌了一斗水后,邀请蔡家同饮。蔡经看到麻姑鸟爪一样的手指头,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用那爪来抓背搔痒,一定很舒服。想不到王远洞察了他的心思,大声地喝叱道:“麻姑是神仙,你竟然想用她的手爪搔背,大胆!”说完后,就把蔡经捆绑起来鞭打。大家目睹了蔡经被鞭打的情形,可是却没有看到施刑的人。王远说:“平常人是无福消受我的鞭笞的。”
    宴偿完毕后,王远和麻姑升上了天庭。这时候,天上传出了和他们下凡时同样的仙乐。
    这是《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232引葛鸿《神仙传》之“王远传”中有关麻姑的记载。古代对于麻姑的记载并不多,以上是其中一则。还有就是《列仙全传》:麻姑是北赵十六国有名的残暴将领“麻秋”的女儿。由于麻秋生性暴虐,在麻城(今湖北省麻城市)役使百姓筑城时,昼夜不让休息,只有在鸡叫时才使其稍作休息。麻姑同情百姓,自学口技,常常学鸡叫,这样别的鸡也就跟着叫,民工就可以早早休息,后来被他的父亲发现,父亲想打麻姑,麻姑因为害怕便逃到仙姑洞修道,后来从桥上升天成仙。
    在中国的汉族民间年画中。《麻姑献寿》永远是历久不衰的主题。 在盱江西岸,离县城十余里的地方,有座麻姑山,相传很早以前这山不叫麻姑山,而叫丹霞山。
    山中有个庄户人家生有一女,取名麻姑,麻姑长得聪明、漂亮,十几岁就常同嫂嫂去采菇、打柴,两人往往同时出门,回来老碰不到一块,而且每次麻姑采的菇,打的柴都比嫂嫂多。
    一天,嫂嫂追问麻姑,是否有谁帮了你的忙,麻姑照实说了。原来,麻姑每天都有一女童帮助他,只是不知这女童家住何方。一天,麻姑仍旧上山采菇,遵照嫂嫂的吩咐,暗暗跟踪女童,走呀,走呀,发现女童走到一棵大松树下就突然不见了。回家后,她又如实地告诉了嫂嫂。嫂嫂告诉她,你明天再去,偷偷把一绺红丝线系在她的后面,再找就不难了。
    第二天,麻姑依计而行,把红丝线偷偷系在女童衣后,然后再偷偷尾随,到了那棵松树下,女童就不见了,只见地面上露出了一绺红丝线。早已暗中跟随在麻姑后面的嫂嫂窜了上来,举起锄头就挖,居然在地下挖出了一个扎红丝线的人形茯苓,麻姑心里不忍,哭着要嫂嫂放回原处,嫂嫂不肯,对麻姑说:“这是千年茯苓,吃了可强身健体,你不取,别人也会挖掉”。
    回到家里,嫂嫂借故把麻姑支开,立即生火烹煮茯苓,打算一个人吃掉。谁知茯苓还在锅里煮,被邻居有事叫去。这时,麻姑回来,忽闻得一阵异香,禁不往揭开锅盖,舀了一点尝,哈,可鲜美了,小孩子不懂事,索兴吃了个精光。等她想到嫂嫂,茯苓已经下肚,自己也飘飘悠悠,腾空而起,飞上蓝天。嫂嫂回家见锅中无物,又不见麻姑,正待寻找,忽听麻姑在空中呼喊嫂嫂,这时,只见麻姑端坐彩祥云之中,在向嫂嫂招手。
    麻姑升仙后,太上老君授以攘除灾厄之法,能掷米成丹。麻姑每年显灵,为穷苦乡亲除病消灾,频赐丰年。唐玄宗时,人们建麻姑庙,纪念这位仙姑,老百姓把最好的米叫麻姑米,最好的茶叶叫麻姑茶,最好的酒叫麻姑酒,把这座丹霞山,也改名叫麻姑山了。

❿ 求3则神话成语的典故!~~~~~~~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杜鹃啼血 沉香救母 后羿射日烛邹亡鸟六龙回日
开天辟地的传说
开天辟地这则成语表示有史以来或比喻创立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以下就是在中国神话中关于开天辟地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还不存在天地,世界乃是一片混沌。天地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之分,样子就像一个浑圆的鸡蛋,其中沉睡着人类的祖先——盘古。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苏醒了,他用斧子劈开了这混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大地。从此,宇宙间才有了天与地之分。而盘古自己也变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支撑着天地,使他们不再混沌不分。

盘古开天辟地后,他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着天地的变化。他高兴的时候,天空就晴朗;他哭泣的时候,天空就下雨,雨滴落到地上汇成江河湖海……盘古死后,他的头部隆起,变成泰山;他的脚朝天,变成华山。至于他的头发和汗毛,则全部变成了树木和花草。后来,才有了传说中的远古皇帝——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

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这一宏伟壮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几乎无人不晓,后来成为了创业者的一种精神力量。
神话故事百鸟朝凤
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的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枯枝牡丹”的传说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将军率部途经洛阳,时令正值隆冬季节,满眼百草枯黄,千树凋零的凄凉景象。

将军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马向东而去。

几经转战,一天他率部来到江苏头像省盐城的便仓镇,己是人困马乏,亟待休整。将军下马,环顾四周,将权作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以令所部在此安营扎寨……

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叶,随着谷雨过后,又神奇地开出了鲜艳美丽的花朵。当地百姓闻得此事,从方圆百里纷纷赶来观花烧香。经药农辨认,方知是一株牡丹。人们奔走相告:“大宋有望,大宋有望。”并将此牡丹称为“枯枝牡丹”。后来,当地人捐款筑台,兴建了“枯枝牡丹园”,将此牡丹供奉其中。

精卫填海的成语故事
精卫填海可以比意志坚强,不畏艰苦;也可比喻徒劳无益。古今用法大体一致。与“愚公移山”近义。以下是关于“精卫填海的成语故事”:

传说在上古时代,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树(即桑树)。树上经常有一只可爱的小鸟,它的形状和鸟鸦非常相似,头上有好着的花纹,嘴巴是白色的,脚爪是红色的。它的啼叫声像“精卫!精卫!”所以人们便把它称作“精卫”。

精卫鸟本来是炎帝(即神农氏,传说中我国农业和医药学的始祖)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非常喜欢游泳。有一天.她在东海游泳.不幸遇到巨浪,被无情的海水吞没了。女娃死后便化成了精卫鸟。它下定决心要把东海填平,以免别人落得和自己一样的命运。于是,精卫鸟一刻也不闲着,每天从西山衔着树枝、石子飞到东海上空,然后再将它们投下去。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一直如此……

“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了上占时代人类与大自然艰难的斗争。由于当时人们抵御大自然的能力不强,大海经常吞没人们的生命财产,于是人们产生了填平大海的愿望。精卫鸟便成为人们征服大海决心的象征。
神话成语故事-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于诸多旧小说,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八仙过海
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