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左传经典典故

左传经典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2-28 17:03:18

❶ 左传中的成语故事

爱鹤失众

读音: ài hè shī zhòng

释义: 比喻因小失大。

出自: 《左传·闵公版二年》:“狄人伐权魏,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

不可偏废

匹夫无罪

读音: pǐ fū wú zuì

释义: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

出自: 《左传·醒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❷ 出自《左传》这本书的故事有什么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1] 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3.及瓜而代
《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4.言归于好
《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5.魑魅魍魉
《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6.狼子野心
《左传·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7.外强中干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8.表里山河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山内有河,地势十分险要。
9.厉兵秣马
《左传·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砥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0.困兽犹斗
《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1.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2.剑及屦及
《左传·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楚庄王急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门的通道,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3.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4.城下之盟
《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盟约,现指事发因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做出的让步。
15.尔诈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6.贪天之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17.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席:铺垫用具。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18.一之谓甚(一之为甚)
《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19.假途灭虢
《左传·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去灭虢,晋灭虢后,在归途中又灭了虞国。后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为假途灭虢。
20.经天纬地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纬天地曰文。”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经天纬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
2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的事情做多了,会自取灭亡。
22.一鼓作气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3.居安思危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24.一问三不知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其它还有: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

❸ 左传中的名句典故

左传中的名句汇总如下

1、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左传

专2、从善如登,从属恶如崩——左传

3、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左传

4、天能盖地,地能容小——左传

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8、吉凶由人——左传

9、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左传

10、修已而不责人。——左传

11、通过重重危难去寻求不朽,是一件——左传

12、宽猛相济,恩威并重——左传

13、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左传

14、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15、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16、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17、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左传

18、惩恶而劝善——左传

19、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❹ 左传典故都有些什么典故啊

安居乐业
出处复《老子》
甘美食,制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❺ 左传中著名的故事,给大约20个

1、唇亡齿寒

僖公五年,晋献公又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诫虞公说:“虢国是咱们虞国的外围,虢如果灭亡了,虞国必然会跟着被灭国,不能启发晋国的野心,不可疏忽这支晋国军队。上一次借路已经是很严重的错误了,咱们可以再来第二次呢?俗话讲:‘脸颊和牙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这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2、假途灭虢

而虞公天真的以为自己和晋国是同宗,觉得晋国不会害自己,就把道路借给了晋军。宫之奇没办法就带着自己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待到十二月,晋国灭亡了虢国,晋军回国,驻扎在虞国,趁机攻击并灭亡了虞国。俘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还有著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将其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后来这个百里奚辅佐秦穆公成就了一番霸业。这就是假途灭虢这个成语故事的出处。

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年夏天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同齐国的隰(xi)朋立了晋侯,是为晋惠公。晋惠公要杀里克为自己洗脱嫌疑。在即将杀里克时,派人跟里克说:“如果没有您,我就当不上国君。即便如此,您毕竟杀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做您的国君确实太难了。”

里克回答说:“要是不废掉奚齐、卓子,您怎么可能继位?要给一个人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理由吗?我听命便是。”于是自刎而亡。那时丕郑出使秦国,是为了推迟送礼而且道歉的,因此没涉及到他。晋惠公也改葬了太子申生。晋惠公为什么要杀里克呢?当年骊姬之乱后,各公子出逃,晋献公也曾派兵杀到他们的驻地,他们只能继续往其他国家流亡。

后来晋献公重病,他和骊姬所生的奚齐还年幼,于是托付大夫荀息拥立奚齐继位,并辅佐他。没想到晋献公刚死,晋国大乱,里克杀死了奚齐,死时仅十四岁。荀息又立晋献公和少姬的儿子卓子为国君,又被里克杀死,荀息眼看两个少主人都没保住,也自杀殉主了。这才有后来的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了国君。

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年冬季,秦国闹灾荒,派人到晋国买进粮食,晋国人不卖。庆郑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庆幸别国的灾祸便是不仁,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会不吉祥,使邻国发怒就是不义。四种道德都丧失了,用什么来守卫国家呢?”

虢射说:“皮已经不存在了,毛还依附在哪儿?”庆郑说:“丢弃信义,背弃邻国,谁来抚恤患难?没有信义,祸乱便会发生,没有援救就会灭亡。便是这个道理。”

虢射讲:“给了粮食也不会减少怨恨,反而增加了敌人的实力,不如不给。”庆郑讲:“丢弃恩惠,庆祝别人的灾难,这应该是民众唾弃的行为。亲近的人尚且仇恨,何况是怨恨的敌人呢?”晋惠公不听。庆郑退下来讲:“将来国君一定会后悔此事。”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导致了后边一系列战争,以及继承人被废黜的故事。

5、痛心疾首

秦国在秦穆公时期曾帮助晋惠公、晋文公登上国君的位置,两国互通姻亲,后世用成语“秦晋之好”来形容这一时期的两国邦交之深,但是毕竟两国接壤,都要发展的话,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这年四月初五,晋厉公派吕相与秦国绝交。吕相先称赞秦穆公时期的两国的盟国关系,又说秦晋肴之战(故事6里有过描述)、令狐之战以及河曲之战使两国关系极度恶化。

他对秦桓公说:“你们拉拢狄国打我们,又拉拢我们打狄国。对于楚国也是如此。我们国君讨厌秦国的反复无常。因此把事情公开,来惩戒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听到这些话,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们亲近。您要是愿意还可以结盟,我们诸侯军队就撤退,如果不愿意,那诸侯联军就不会退后了。还请您的左右执事权衡利弊吧。”

秦桓公召来狄国和楚国与晋国联军在麻隧作战,结果战败。这一战秦国的成差和不更女父被抓,曹宣公死在了营中。

6、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晋悼公率领诸侯联军在郑国东门示威,郑国人派王子伯骈求和,晋国的赵武进城会盟。再后来,郑国的子展出城跟晋悼公结盟,并赠送了很多礼品,包括大小钟、磬,能歌善舞的美女十六人,还有战车一百乘等。晋悼公将乐队的一半赐给魏绛,对他讲如果没有他,自己不能跟各部落戎人讲和,也不会九次回合诸侯,这些都如同音乐一样和谐,让他尽情享用。

魏绛谢绝说:“这些都是您贤明,我有什么功劳呢?《尚书》中讲:‘处于安全时要想到危险。’想到了就会有防备,有了防备便没有祸患。我只是以此来劝谏您。”晋悼公说奖赏是国家的典章制度,不可以废除,还是赠给了他。魏绛从此有了金石之乐,这也是合乎礼制的。没过多久晋国军队与秦国在栎之地打仗,由于晋军轻敌,被秦军战败。

7、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

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8、郑伯克段于鄢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9、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10、子产不毁乡校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 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 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 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 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

不如我 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 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仁, 北打下如估。”

11、马首是瞻

这年夏天,晋悼公为报栎之战的仇,率领诸侯联军攻打秦国。到了泾河边,军队都不愿先渡河。后来郑国的子蟜和卫国的懿子说服诸侯各军,才渡过泾河驻守到对岸。秦国人在泾河的上游投毒,联军很多人中毒而死。联军行至棫林,依然没能迫使秦国屈服求和。晋大夫荀偃下令:“你们明天早上鸡叫时驾好战车,填平炉灶,跟随我的马走就行了。”

另一位晋国大夫栾黡(yan)说:“晋国还从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我的马头可是往东走的。”于是他回国了,下军也跟着他走了。左史对魏绛说:“我们也不等荀偃了吗?”魏绛回答:“是他命令我们要服从主帅,栾黡是我的主帅,我只能跟随他。服从主帅,也就是服从荀偃。”荀偃说:“是我的命令有误,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让秦国再胜利一次。”

于是下令全部撤退。晋国人称这次战役是“一场拖拖拉拉的战役”。这一时期,秦、晋之间相互征伐,各自又有楚、齐等助战,但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就像孔子说言:春秋无义战。从各国的表现来看,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敢干,同时也把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12、齐晋案之战

齐晋鞌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当时,晋国的执政卿士郤克为报齐国戏辱之仇,借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主战场为鞌,故史称“鞌之战”。这场战争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

13、鞭长莫及

宋国人派乐婴去晋国告急求援,晋景公想援救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说过:‘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上天正在保硝楚 国,不能同它争斗。

晋国虽然强盛,怎么能违背天意?俗话说:‘高下在心。’河流湖泊能容纳污秽,山林草莽隐藏著毒虫猛兽,美玉隐匿著瑕疵,国君也可以含耻忍辱,也是上天的常规。君王还是等一等吧。”晋景公便停止了出兵。

14、尔虞我诈

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访问,说:“不要向宋国借路。”同时,楚庄王又派公子冯到晋国访问,也不让公子冯向郑国借路。申舟因为在孟诸打猎时得罪了宋国,就对楚庄王说:“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定会被杀。”楚王说:“要是杀了你,我就攻打宋国。”申舟把儿子申犀托付给楚王后就出发了。

申舟到了宋国,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宋国执政大臣华元说:“经过我国而不向我们借路,这是把我们的国土当成了楚国的边邑。把我国当成楚国的边邑,就是亡国。杀了楚国的使臣,楚国一定会攻打我们。攻打我们也是亡国,反正都是一样亡国。”

于是便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申舟被杀的消息,一甩袖子就站起身来往外跑,随从人员追到寝宫甬道上才追上他让他穿上鞋子,追到寝宫门外才让他佩上剑,追到蒲胥街市才让他坐上车子。这年秋天九月,楚庄王派兵包围了宋国。

15、事君不避难

公元前572年六月的鸡泽之盟会上,晋悼公的弟弟扬干扰乱随从仪卫军队的行列,掌管军法的魏绛就依法杀了扬干的车夫。可见魏绛很称职,可是晋侯却觉得此事有辱于他的弟弟,非常愤怒,声称要杀魏绛。

找来魏绛的上司、中军尉佐羊舌赤(伯华)交代:“我会合诸侯是为了增添荣耀,现在我的亲弟弟居然被人欺负,还有比这更大的耻辱吗!我一定要杀了魏绛,你去把它抓来,千万别让他跑了!”

羊舌赤力劝晋侯说:“魏绛一心事君,毫无叛逆之心,事奉国君不避危难,有了罪过不逃避惩罚,我想他会主动来找您解释的,何劳您下此命令呢?”话刚说完,魏绛来了,把信交给仆人,准备抽剑自杀。下军副将士鲂、中军候奄张老劝阻了他。

晋悼公读他的上书,说:“以前君王缺乏使唤的人,让下臣担任司马的职务。下臣听说‘军队里的人服从军纪叫做武,在军队里做事宁死也不触犯军纪叫做敬’。君王会合诸侯,下臣岂敢不执行军纪军法?君王的军队不武,办事的人不敬,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下臣畏惧触犯死罪,所以连累到扬干,罪责无可逃避。

下臣不能够事先教导全军,以至于动用了斧钺,下臣的罪过很重,岂敢不服从惩罚来激怒君王呢?请求回去死在司寇那里。”读了信,晋侯赤脚而出表示歉意,并自己承担责任。晋侯认为这个人能够“以刑佐民”就任用了他。

魏绛后来就为晋侯提出“和戎”的谋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魏绛从国家大局出发,冲破传统偏见的束缚,积极主张和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和戎政策实施后大见成效,用几年后晋侯的话说是“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16、不贪为宝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却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它拿给雕琢玉器的人看,雕玉的人认为这是宝物,所以小人才敢将此玉献给您。”子罕跟这个人说:“我以‘不贪’这个品德为宝,而你以这块玉为宝。你要是把这块玉给了我,那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了。我们都还是继续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吧。”

献玉的人行礼后说:“小人身怀此玉,不敢外出,我交出这块宝玉来请求可免于一死。”子罕听后,便把这块玉放在乡里,让雕琢玉器的人为他雕琢,使这个人富裕后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

17、德为国之基

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二月,郑简公到晋国去,子产托随行的子西带去一封信,将这事告诉范宣子,信上说:“您治理晋国,四邻诸侯不听说您的美德,却听说收很重的贡品,侨对此感到困惑。侨听说君子掌管国家和大夫家室事务的,不是为没有财货担忧,而是为没有美名担忧。

诸侯的财货聚集在晋国国君的宗室,诸侯就离心。如果您依赖这些财货,晋国人就会离心。诸侯离心,晋国就垮台;晋国人离心,您的家室就垮台,为什么沉迷不悟呢?那时哪里还需要财货?说到美名,它是传播德行的工具;德行,是国家和家室的基础。有基础就不致垮台,您不也应当致力于这件事吗?有了德行就快乐,快乐就能长久。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说:‘快乐的君子,国家的基石’,说的是有美德啊!《诗经·大雅·大明》说:‘上帝监视着你,不要使你的心背离’,说的是有美名啊!用宽恕的心来显示德行,美名就会载着德行走向四方,因此远方的人闻风而至,近处的人也安下心来。

宁可让人说,‘您的确养活了我们’,而能让人说‘您榨取了我们来养活自己’吗?象有牙齿而毁灭了它自身,就是由于财货的原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贡品。

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二十五年春季,齐国的崔杼率领军队进攻鲁国北部边境,报复孝伯那次进攻齐国。鲁襄公担心,派人向晋国报告,孟公绰说:“崔子将要有大志,不在于困扰我国,一定很快回去,担心什么?他来的时候不劫掠,使用百姓不严厉,和平日不同。”齐军空来了一趟而退兵。

19、立德、立功、立言

晋国大夫范宣子到郊外迎接并问叔孙豹古人说的死而不朽是什么意思,叔孙豹未及回答,范宣子又问:“我的祖先在虞舜以前称陶唐氏,在夏朝称为御龙氏,在商朝称为豕韦氏,在周朝称作唐杜氏,晋国称霸中原后,又称范氏,这样的世代相袭,大概就是不朽吧。”叔孙豹答道:“以我所知,您说的这些叫世禄而不能称为不朽。

我们鲁国从前有个大夫叫臧文仲,他虽然死去,但是他的主张没有废绝,这才称得上不朽。我听说,一个人的伟大之处首先是道德高尚,堪为后人表率;其次是建有功勋,再次便是立言,或以主张,或以著述,教育启迪后人。这些才能称为不朽。如果只能保住贵族身分,维持宗庙,世代相袭,哪个国家都有这样一批人。世代相袭时间长久和官俸优厚的人,是够不上不朽之称的啊。”

20、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春季,齐桓公率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各诸侯的联军入侵蔡国。蔡军溃败,齐桓公就接着进攻楚国。

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们两国走失的牛马也不会到达对方的境内。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

管仲回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

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确是我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君王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❻ 左传中比较有名的故事有哪些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1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16 宋南宫万之勇(庄公十一、十二年)/19 晋献公假途伐虢(僖公二年、五年)/22 齐楚召陵会盟(僖公四年)/26 秦晋韩之战(僖公十五年)/29 宋楚泓之战(僖公二十二年)/36 晋公子重耳的流亡(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39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七、二十八年)/49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58 秦晋殽之战(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61 宋国的败将华元(宣公二年)/67 昏君晋灵公(宣公二年)/70 晋楚邲之战(宣公十二年)/75 齐晋搴之战(成公二年)/92 知警对楚共王(成公三年)/100 不忘故国的钟仪(成公九年)/103 晋楚鄢陵之战(成公十六年)/105 晋灭逼阳(襄公十年)/117 子罕以不贪为宝(襄公十五年)/121 齐晋平阴之战(襄公十八年)/123 张骼、辅跞挑战楚军(襄公二十四年)/128 崔杼弑齐庄公(襄公二十五年)/130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135 郑子南与子皙争聘(昭公元年)/137 晏子不更旧宅(昭公三年)/140 齐鲁炊鼻之战(昭公二十六年)/143 专诸刺吴王(昭公二十七年)/146 邾庄公之死(定公二年、三年)/149 吴楚柏举之战(定公四年)/151 鲁国侵齐(定公八年)/158 齐鲁清之战(哀公十一年)/160 楚国白公之战(哀公十六年)/164

❼ 左传中哪两句名言是出自这个典故公为什么会灭国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题目少打了个虞吧?应该是虞公

❽ 有个好像是左传(孙子兵法)里的典故,请教各位

你好,这个典故已经失传已久。互联网上是找不到的了,网络的所有成语和典故名回句都已经检索过一遍,答没有。我觉得小时候在乡下看过一张破纸片还有破石碑,上面似乎就是记载相似内容,但是我已经记不住了。最近才回过老家(初五上班没办法得回来)所以时间仓促来不及去看,现在老家变得面目全非,当地的图书馆也没有相关的信息,实在对不起楼主。

❾ 哪些古诗词将左传篇目内容作为典故来使用

  1.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内故称主盟国容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2. 出处:《左传·哀公十七年》 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武伯问于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季羔曰:「鄫衍之役,吴公子姑曹。发阳之役,卫石魋。」武伯曰:「然则彘也。」

  3. 用此典故的古诗词

赠课会诸公

宋代:陈造

书社他年事,寻盟未厌烦。
须吾执牛耳,助子跃龙门。
凌厉先诸彦,从容即万言。
隽功科举外,暇日要深论。

憩红诗课戏题一待于后

清代:曾国藩

铅山不作桐城逝,海内骚坛委寒灰。
龙蛰虎潜断吟啸,坐令蚯蚓鸣惊雷。
慈红先生颇好事,欲拓诗国疆土恢。
号召英豪执牛耳,大搜燕冀选龙媒。
走章驰檄遍都市,纷纷吟札如云来。
较量锱铢判殿最,岂有鱼目换珠胎!倾身爱才剧如命,酬字金帛布成堆。
达官贵人不好士,先生此举真豪哉!嗟余楚狂百无用,长安十载餐黄埃。
作确无钱柱自苦,乞米有帖长空回。
臣朔饥死殊儒饱,古来颠倒何足哀!偶然涂抹为新句,画眉深浅乖时裁。
鬟髻飘零有谁惜?锥刀角逐吁可略。
豚蹄果逐髯车祝,一笑取醉三百杯。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