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奎元馆典故

奎元馆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2-27 14:16:54

① 中国古代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各代表着什么意思,寓意如何,有怎样的求历,典故

东方青龙
关于龙的[url=javascript:;]传说[/url]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url=javascript:;]中国龙[/url]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淫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西方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url=javascript:;]门神[/url]。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url=javascript:;]民俗[/url]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军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

② 两都之战是什么典故

元朝在皇位继承方面制度的不确定性,使得在这一重大问题上人为的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武宗即位后,已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至大三年(1310),此事又被重新提起。时三宝奴为相,武宗身体欠佳。三宝奴欲改变以往的协议,他先与康里脱脱商量,说:“皇子浸长,圣体近日倦勤,储副所宜早定。”脱脱因参与了武、仁协议的制定,不愿破坏当初的协议,答称“国家大计不可不慎。曩者太弟躬定大事,功在宗社,位居东宫,已有定命,自是兄弟叔侄世世相承,孰敢紊其序者!我辈臣子,於国宪章不能有所匡赞,何可隳其成”。三宝奴称:“今日兄已授弟,后日叔当授侄,能保之乎?”脱脱也不敢保其必能,只能说:“在我不可渝,彼失其信,天实鉴之。”后来,武、仁间兄终弟及的协议为海山遵守,叔侄相承的承诺却被爱育黎拔力八达所破坏。

仁宗延祐二年,议立太子,铁木迭儿欲固位取宠,乃请立硕德八剌,并与太后幸臣失列门谮武宗子和世于两宫,于是仁宗封和世剌为周王,命其出镇云南。

和世剌部属在延安起而抗命,到了金山,得到察合台后王的支持,辗转回到漠北。

英宗至治二年(1322),又迁武宗第二子图帖睦尔于琼州,至此,武宗的两个儿子都远离京城。

因为有先朝皇帝遗命和答剌麻八剌的妃子昭献元圣皇后以太后和太皇太后的身份居中主持,仁宗和英宗成为元朝皇帝中即位较为顺利的两个。

英宗之死事出突然,武宗后裔方面毫无准备,措手不及,也孙铁木儿却有机会插手,于是泰定帝得以继立。泰定元年(1324)正月,图帖睦尔被从琼州召回,居建康。

致和元年(1238,九月,文宗改为天历元年)三月,再徙图帖木儿于江陵。七月,泰定帝死,一场更大规模的皇位争夺战在武宗的儿子和泰定帝的儿子之间更为激烈地展开,它不仅发展为一场破坏惨重的行省间公开的内战,而且,配合以骨肉相残的谋杀手段,公开的对抗和隐蔽的阴谋交替使用,使斗争增加了它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对元朝统治秩序的进一步崩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风景画鉴赏武宗长期镇守漠北,与钦察将领土土哈家族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仁宗传子而远徙武宗两子,使海山的后人失去了帝位,土土哈的后裔也失去了可靠的依托。他们对政局的这种变化不满是理所当然的。自武宗以来权臣参与皇位争夺的先例又为他们伺机夺回失去的权势提供了榜样,于是,元朝皇位继承的忽里勒台推举制逐渐为权臣择主而立的形式所取代。黄金家族逐渐失去了他们选择自己代理人的权力。两都之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前景下发生的。

泰定末年,为武宗二子谋夺帝位的活动就已经开始。南坡之变后弃官闲居的右卫千户、渤海人任速哥与平章政事速速密谋,称“先帝之仇,孤臣朝夕痛心而不能报者,以未有善策也。今吾思之,武宗有子二人,长子周王,正统所属,然远居朔方,难以达意。次子怀王,人望所归,而近在金陵,易于传命。若能恳心推戴,以图计大。则先帝之仇可雪也”。速速颇有同感。于是二人结纳手握兵权的佥书枢密院事燕帖木儿。泰定四年冬,泰定帝病重,二人以其谋议往说燕帖木儿。“燕帖木儿初闻之矍然。因徐说之曰:‘天下之事,惟顺逆两途,以顺讨逆,何患不克。况公国家世官,与国同休戚,今国难不恤,他日有先我丽谋者,祸必及矣。’于是燕帖木儿许之”。并与诸王秃满暗中筹划。

致和元年七月,泰定帝死于上都。时燕帖木儿总环卫事,居大都。速哥、速速乃与燕帖木儿称奉宗王阿剌忒纳失里之命,“与公主察吉儿、族党阿剌帖木儿及腹心之士孛伦赤、剌剌等议,以八月甲午(初四——引者注,下同)昧爽,率勇士纳只秃鲁等人兴圣宫,会集百官,执中书平章乌伯都剌、伯颜察儿,兵皆露刃,誓众曰:‘祖宗正统属在武皇帝之子,敢有不顺者斩’。

于是,大肆搜捕上都权臣、丞相倒剌沙的支持者,中书左丞朵朵,参政王士熙,参议脱脱、吴秉道,侍御史铁木哥、丘世杰,太子詹事丞王桓等。皆被捕下狱。

燕帖木儿“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入守内庭,分处腹心于枢密,自东华门夹道重列军士,使人传命往来其中,以防漏泄。即命前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明里董阿、前宣政院使答剌麻失里乘驿迎文宗(图帖睦尔)于中兴(今湖北江陵),且令密以意谕河南行省平章伯颜选兵备扈从”。

同时推举前湖广行省左丞相别不花为中书左丞相,詹事塔失海涯为平章,前湖广行省右丞速速为中书左丞,前陕西行省参政王不怜吉台为枢密副使,萧忙古仍为通政院使,与中书右丞赵世延、枢密同佥燕帖木儿、通政院使寒食分典机务。贷在京寺观钞,募死士,习战马,运京仓粟以饷守御士卒,遣使至各行省征发钱帛兵器。

诸卫军无统属者、候选及罢退军官,皆给以牌符,以待调选。众既受命,不知向谁谢恩,乃指使南向拜,众人始知起事者的意向。

时燕帖木儿宿卫禁中,一夜更迁数次,或坐以待旦;其弟撒敦、子唐其势时留上都,乃遣塔失帖木儿密往召之,二人皆弃妻子奔归。

丁酉(八月初七),再遣撒里不花、锁南班往中兴趣图帖木儿大驾早发。并令塔失帖木儿冒充图帖睦儿使者,称:“诸王帖木儿不花、宽彻普化,湖广、河南省臣及河南都万户合军扈驾,旦夕且至,民勿疑惧。”以安定大都官民之心。

己亥(八月初九),明里董阿至汴梁,将燕帖木儿等的计划告诉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颜,伯颜叹曰:“吾夙荷武皇厚恩,委以心膂,今爵位至此,非觊万一为己富贵计,大义所临,何敢顾望”。于是集行省官讲明大都发生的情况。并“会计仓廪、府库、谷粟、金帛之数,乘舆供御、牢饩膳羞、徒旅委积、士马刍精供亿之须,以及赏赉犒劳之用,靡不备至。不足,则檄州县募民折输明年田租,及贷商人货赀,约倍息以偿。又不足,则邀东南常赋之经河南者,辄止之以给其费。征发民丁,增置驿马,补城橹,浚濠池,修战守之具,严微逻斥堠,日披坚执锐,与僚佐曹掾筹其便宜。”同时,遣蒙古不花以其事驰报怀王,以罗里报燕帖木儿:“公尽力京师,河南事我当自效。”又募兵五千前往迎图帖木儿,自己则勒兵以待。参政脱别台说“今蒙古军马与宿卫之士皆在上都,而令探马赤军守诸隘,吾恐此事之不可成也。我等图保性命,他何计哉!”伯颜不听。其夜,脱别台拟杀伯颜,被伯颜发觉,拔剑将其杀之。夺其所部兵器,收马千二百骑。怀王图帖木儿授伯颜河南行省左丞相。

癸卯(八月十三日),伯颜杀河南行省平章曲烈及右丞别铁木儿。明里董阿至江陵。

甲辰(八月十四日),图帖睦尔自江陵出发。遣使召镇南、威顺、高昌诸王来会。执湖广行省左丞马合谋送京师,以别薛代行其职。

丁未(八月十七日),燕帖木儿命撒敦以兵守居庸关,唐其势屯古北口。

戊申(八月十八日),燕帖木儿又令乃马台充北使,称和世球与诸王已整兵南来,中外始安。

庚戌(八月二十日),图帖木儿至河南,伯颜擐甲胄,与百官父老导入,俯伏称万岁,上前叩头劝进。明日,扈从北行。

辛亥(八月二十一日),撒里不花自江陵回京,知图帖木儿已启程,并命燕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

诸王秃满在上都,与阿马剌台、宗正札鲁忽赤阔阔出、平章买闾、集贤学士兀鲁思不花、太常礼仪院使哈海赤等十八人同谋附大都,事觉,为上都丞相倒剌沙所杀。

壬子(八月二十二日),脱脱木儿率军自上都归大都。即命以军守古北口。

癸丑(八月二十三日),上都诸王以兵分攻大都。

丁巳(八月二十七日),图帖木儿至京师,入居大内。以明里董阿、阔阔台、速速并为平章政事,曹立为右丞,伯颜为御史大夫,赵世延为御史中丞,高昌王铁木儿补化知枢密院事。

己未(八月二十九日),上都梁王王禅及太尉不花、丞相塔失帖木儿、平章买闾、御史大夫纽泽等以兵攻大都,军次榆林。隆镇卫指挥使黑汉谋附上都,被杀。

上都诸王、大臣立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为帝,即位于上都,年九岁。

九月庚申朔(初一),燕帖木儿督师居庸关,撒都为先锋,至榆林西,乘上都兵未阵攻之,乘胜追至怀来。隆镇卫指挥使斡都蛮袭上都诸王灭里帖木儿、脱木赤于陀罗台,执之归京师。

壬申(十三日),怀王图帖睦尔即位于大都,是为文宗。封燕帖木儿为太平王,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赐黄金、白金、钞、帛、海东青鹘、豹和官田。

上都兵自古北口、居庸关、紫荆关和辽东数路逼京师。己卯(九月二十日),燕帖木儿与王禅兵战于榆河,大都兵奋击。追至红桥北。“王禅将枢密副使阿剌帖木儿、指挥忽都帖木儿引兵会战。阿剌帖木儿执戈人剌,燕帖木儿侧身以刀隔其戈就斫之,中左肩。部将和尚驰击忽都帖木儿亦中左肩。二人骁将也,敌为夺气,遂却,因据红桥。两军阻水而阵,命善射者射之,遂退,师于白浮南。命知院也剌答儿、八都儿、亦纳思等分为三队,张两翼以角之,敌军败走”。

辛巳(二十一日),“敌军复合,鏖战于白浮之野,周旋驰突,戈戟戛摩。燕帖木儿手毙七人。会日晡,对驿而宿。夜二鼓,遣阿剌帖木儿、孛伦赤、岳来吉将精锐百骑鼓噪射其营,敌众惊扰,互自相击,至旦始悟,人马死伤无算。明日。天大雾,获敌卒二人,云王禅等挺身窜山谷矣。癸未,天清明,王、禅集散卒成列出山,我师驻白浮西,坚壁不动。是夜,又命撒敦潜军绕其后,部曲八都儿压其前,夹营吹铜角以震荡之,敌不悟而乱,自相挝击,三鼓后乃西遁。迟明,追及昌平北,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王禅单骑亡命,也速答儿等追之,还以三万兵守居庸。

乙酉(二十五日),上都兵入古北口,其知枢密院竹温台掠石槽。燕帖木儿先遣撒敦倍道先行,自领大军继其后,“敌军方炊,掩其不备,直蹂之,大军并进,追击四十里,至牛头山。擒驸马孛罗帖木儿,平章蒙古答失、牙失帖木儿,院使撒儿讨温等,献俘阙下,戮之。各卫将士降者不可胜纪,余兵奔窜。夜遣撒敦袭之,逐出古北口”。脱脱木儿与辽东兵战于蓟州南,杀获无算。

戊子(九月二十八日),上都诸王忽剌台等兵入紫荆关,大都守关军士溃;陕西行省附上都,行台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引兵渡河,擒河中府官杀之。河东官吏皆弃城逃走。

十月初,燕帖木儿于通州败辽东军,脱脱木援紫荆关;调浙江兵万余西御潼关;河南兵守虎牢。忽剌台游骑逼近京师南城。“令京城居民户出壮丁一人,持兵仗从军士乘城,仍於诸门列瓮储水以防火”。文宗遣使颁诏书于甘肃、陕西,陕西行省截留使者撕毁诏书,送使至上都或下于省狱。

辛丑(十月十三日),齐王月鲁帖木儿、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以兵围上都,倒剌沙等奉皇帝宝出降,王禅逃走,小皇帝阿剌吉八不知所终。遂罢免上都所授各路府州县达鲁花赤,上都失败。于是朝廷遣使传檄罢兵。

十一月,遣使至漠北迎皇兄周王。杀上都诸王、将领、大臣倒剌沙、王禅、马某沙、纽泽、撒的迷失、也先铁木儿等。

四川行省平章囊加台自称镇西王,起兵反对文宗,杀行省平章宽彻等,自署行省官,烧毁栈道。

十二月,再遣治书侍御史撒迪等迎周王。周王南还,诸王察阿台、元帅朵列捏等率师护行。旧臣孛罗、尚家奴、哈八儿秃从行。至金山,岭北行省平章政事泼皮来迎,武宁王彻彻秃、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等继至。乃遣孛罗至京师。

文宗先后遣前翰林学士承旨不答失里、太府太监沙班剌、内侍秃教化和中书左丞跃里帖木儿等至周王和世琼行在所。

天历二年(1329)正月,撒迪等至周王所,以文宗命劝进。周王和世琼在和林即位,为明宗。扈从诸王、大臣成人贺。乃命撒迪遣人还报京师。是月,不答失里、沙剌班等也以所辇金银币帛至和林。

二月,宣靖王买奴自京师朝明宗于和林,文宗立奎章阁学士院于京师。遣人以除且来奏。

古代风景画鉴赏三月,文宗遣右丞相燕帖木儿向明宗献皇帝宝。明宗南还,准备在上都召集宗王、大臣,召开忽里勒台。

图帖睦尔置行枢密院,以山东都万户也速台儿知行院事与湖广、河南两省官进兵平四川。

四月,燕帖木儿见明宗於行在。明宗仍以图帖睦尔所授诸官爵授燕帖木儿。

图帖睦尔命跃里铁木儿、王不怜吉詹代也速台儿讨四川。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孛罗奉诏至四川,赦囊加台罪,囊加台听诏,蜀地悉定。

八月,明宗驻于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王忽察都、晃忽察)。丙戌(初二)文宗以皇太子身份入见。明宗大宴诸王、大臣。庚寅(初六),明宗暴崩。燕帖木儿取皇帝宝归文宗。当月,图帖睦尔以太子身份再次即位。

由于文宗和他的拥护者们取得了两都之战的胜利,又由他们仿照武宗、仁宗的故事,在政治舞台上导演了迎立明宗这场假戏,所以,关于明宗之死的真实情况,已无法找到可参考的历史资料,它同其他类似事件一样,也成了千古之谜。但种种迹象使人们推断出的结论是文宗以更隐蔽的谋杀方式,避免了发生在兄弟间的武装夺权,却达到了自己取得最高统治权的目的。

同样,明宗也以武宗、仁宗的故事为先例,天真地南下享受其弟的政治、军事果实。但时移事异,与其父不同的是,他手中没有雄厚的军事实力,在皇位争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他的悲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③ 龙龟的来历、典故

龙龟的来历 四大灵兽 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了。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灵圣兽说的就是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誉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有《三辅图》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或苍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的灵魂安宁。 龙:关於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著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白虎: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著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凤: 凤凰是神鸟,百鸟之王,古人说,雄的叫凤,雌的叫凰。以后,凤凰合称;再以后,龙凤相配,凤便成了宫廷后妃的代称。根据神话传递,凤是在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山海经·大荒西经》提到有一种五彩鸟,有三种名称,叫皇鸟、莺鸟及凤鸟。 《山海经·南次三经》记载一种鸟,样子像鸡,有五彩的花纹,叫凤凰。说明凤凰的形象一开始便是很美丽的。以后,它也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龙纹、龟身、燕子的下巴、鸡嘴。(见《淮南子·览冥》)非梧桐不栖息,非竹实不吃。(见《诗·大雅·卷阿》)它自歌自舞,见到它意味天下太平。为群鸟之首,追随者以万计。凤凰死在一座山上,群鸟每七、八月到这里来吊念它,过十七、八天才散去,故此山叫"吊念山"。(见《水经注异闻录·鸟吊》)凤是百鸟风采的结合与升华,它的原形不外是阳鸟、鹰、孔雀和鸡四大类。 中国北方民族对禽中之王——鹰很崇拜。 凤的定型化和规范化,是在辽、金、元以后,使我们原以鸡、雀为基本形态的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那一对犟劲的翅膀,鹰姿突出。我们现在在艺术品上常见的凤,实际是清代以后的形象,集雉尾、鸡身、鸡冠、鹰目、鹰爪、鹰颈、孔雀翎、鸳鸯羽等于一身。它的基调不似龙那么恒久、稳定。朱雀是南方的七宿---星、鬼、井、柳、翼、轸、张 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 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於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龙龟就是传说中龙的第九子,它有龙头龟身的外形,风水学上有四灵祥瑞,这四灵祥瑞指的是:龙、凤、麒麟、龟,而龙龟是龙和龟的结合物,因此更具有灵瑞之气。龙可以化小人、增加贵人运与人缘,龟代表长寿与健康,还可化阴煞、斗三煞,最重要的还可增加财气。龟,自古便是健康、长命、稳健的图腾,龙头龟又为成功、富贵、发达之象征,预示着主人的儿女一生健康、平安、发达、富贵,成龙成凤。龟,意即如意归,“龟”即“归”的意思。经商做生意人大都在屋内摆放此物,有旺财化煞之功效,祈福如意,在生意场上有僻小人防被骗的功能。

④ 魁星投江的典故是什么

魁星楼,又名魁星阁,是为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的。在中版国很多地方都建权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
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 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灿烂的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⑤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颔联所运用的典故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有版本为“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选自《李白诗选》,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 3)三山半落青天外:从凤凰台上望过去,觉得三山距离遥远,不能尽收眼底。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又做一水。二水说认为“白鹭洲为长江中小洲,在金陵水西门外,因常有白鹭聚歇得名。秦淮河经金陵,西入长江,因自鹭洲中分为二”;一水说认为“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一支"。赵昌平的《唐诗三百首全解》和陶今雁的《唐诗三百首详注(2009年第六版)》均作“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5)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浮云,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6)金陵,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为南京古称,是江苏省省辖市,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 7)白鹭洲,白鹭洲位于南京城东南隅,后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8)晋代衣冠,吴宫花草和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十朝胜会”。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凤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一派支流。 只因为浮云能够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鉴赏: 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该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白的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颢的诗宏伟。[3]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⑥ 西安古城墙有什么典故没比如名人的一些事情,名

1、西门:西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

2、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这一带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3、玉祥门: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酉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1928年开通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将军的历史功绩,取名玉祥门。

4、中山门: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开辟的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得名。中山门并列两个门洞,冯分别为它们取名“东征门”和“凯旋门”。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后来时局变化,冯将军再未率师回西安。

5、东门:东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将士们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清代重新建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在东门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

⑦ 谁能帮我注释一下这段话里的疑难词,包括人名,地名,还有典故大体写了什么急急急  臣等诚欢诚

出自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首二 进表》。《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项重大工程。工程项目竣工时,项目负责人提交了工作总结报告——《进<四库全书>表》。《进<四库全书>表》不仅回顾了编纂《四库全书》的前后经过,也概述了中国历代图书管理。《进<四库全书>表》文辞雅驯,用典繁多,余不揣谫陋,罗陈札记于后以就正有道。
这段话,内容太丰富了。一点一点的来吧。
臣等诚欢诚忭27),稽首顿首28)上言29):窃惟神霄30)九野31),太清32)耀东壁33)之星;悬圃34)三成35),上帝36)扩西昆37)之府。文章有象,翠妫38)遂吐其天苞39);绘画成形,白阜40)肇41)图其地络42)。书传苍颉43),初征雨粟44)之祥;箓授黄神45),始贮灵兰46)之典。洞庭秘简47),稽大禹48)所深藏;柱下49)丛编,付老聃50)以世守。秦操金策,圣籍虽焚;汉理珠囊,遗经51)故在。儒生密宝,维孔鲋52)之承家53);谒者54)旁求,见陈农55)之奉使。蝌文56)以后,篇章自是滋多;麟阁57)所储,条目于焉渐备。杖吹藜火58),夜讎59)《别录》60)之编;衣染炉香,坐校《中经》61)之簿。王仲宝62)区其流别63),定新志之九条64);阮孝绪65)撮其丛残66),括旧传之五部67)。勘书妙画,世摹展氏之图卷68);幔卷飞仙,史载隋宫之迹。唐武德69)讫乎天宝70),钿轴71)弥增;宋景祐72)继以淳熙73),牙签74)再录。南征俘玉75),元迁三馆76)之幮77)。北极营都78),明运十艘之椟79)。
札记:
27)诚欢诚忭,非常欢喜,非常欢悦。
28)稽首、顿首,古时一种跪拜礼。《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贾公彦 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九拜原是祭祀鬼神时的礼节,后来演变为君臣、长幼、尊卑之间的礼节。
29)上言,进呈言辞。
30)神霄,道教谓九天中之最高者。《宋史?方技传下?林灵素》:“既见,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
31)九野,犹九天。《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列子?汤问》:“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张湛 注:“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
32)太清,天空。《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 陆佃 注:“太清,天也。”
33)东壁,星宿名,即壁宿(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末一宿。有星二颗,即飞马座γ和仙女座α星)。因在天门之东,故称。《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 《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
34)悬圃,也称玄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语出《楚辞?天问》:“昆仑悬圃,其凥安在?”王逸 注:“昆仑,山名也,其巅曰县圃,乃上通于天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
35)三成,三重,三层,指昆仑山。《尔雅?释丘》:“三成为昆崘丘。”郭璞 注:“昆崘山三重,故以名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三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
36)上帝,天帝。
37)西昆,本指西方之昆仑山。相传其为古帝王储藏图书之所。见《穆天子传》二。《文苑英华》五六四唐上官仪《为朝臣贺凉州瑞石表》:“历选皇犹,稽河图于东序;详观帝箓,披册府于西昆。”
38)翠妫(guī),水名。传说黄帝于此受图箓,后因用为典故。《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河图挺佐辅》:“﹝黄帝﹞乃召天老而问焉:‘余梦见两龙,挺白图,以授余于河之都。’天老曰:‘河出龙图,雒出龟书……天其授帝图乎?’黄帝乃祓斋七日,至于翠妫之川。大鲈鱼折溜而至,乃与天老迎之。五色毕具。鱼泛白图,兰叶朱文,以授黄帝,名曰録图。”
39)天苞,谓河图。《水经注?洛水》引《春秋说题辞》:“河以道坤出天苞,洛以流川吐地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孔颖达 疏引《春秋纬》:“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
40)白阜,传说中古代地图发明人之一。《太平御览》卷三十六“地部一”引《春秋元命苞》:“神农世,恠义生白阜,图地形,脉水道。”(白阜为神农图画地形,通水道之脉,使不壅塞也。)
41)肇,开始。
42)地络,土地的脉络。
42)苍颉,又作“仓颉”,传说中的创造文字之神。《世本》:“黄帝使苍颉作书。”张注引汉《苍颉庙碑》云:“苍颉天生,德于大圣,四目灵光。”《太平御览》引《春秋孔演图》:“仓颉四目,是曰并明”。又引《书断》云:“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苍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像,采乎众形,合而为字,是曰古文。”《水经注?洛水》引《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淮南子?泰族训》:“苍颉之始作书,以辩治百官,领袖万物。愚者得以不忘,智者得以志远。”又《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43)雨粟,天降粟米如雨。《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45)黄神,黄帝。箓,图箓,符命。黄帝授箓之传说,见注38)。又,唐?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卷一百二:“《河图》曰:‘黄龙负鳞甲成字,以授黄帝。帝令侍臣写之,以示天下。’”
46)灵兰,传说为黄帝藏书室名。《素问?灵兰秘典论》:“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47)洞庭秘简,似乎指大禹所得“金简玉字”一事。明?杨慎《古今风谣》:“禹得金简玉字书,藏洞庭包山湖。”(《诗纪前集》三)
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括地志》:“《吴越春秋》云:‘禹案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左阙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禹乃东巡,登衡山,血白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卧,梦见绣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却倚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齐于黄帝之岳,岩(岩)〔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发石。”禹乃登宛委之山,发石,乃得金简玉字,以水泉之脉。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又,南朝?刘宋?盛洪之《荆州记》曰:“南岳周回数百里,昔禹登而祭之,因梦玄夷使者,遂获金简玉字之书。”
48)大禹,对夏禹的美称。《书?大禹谟》:“日若稽古大禹。”孔 传:“禹称大,大其功。”夏禹,夏代第一个君主,姓姒,鲧之子,传说他曾领导人民治平洪水。《左传?昭公元年》:“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
49)柱下,相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后以“柱下”为老子或老子《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李贤 注:“柱下,老子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50)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任周朝管理图书的官员(即柱下史),后退隐。留有《老子》一书(亦称《道德经》)。
聃,《正字通》俗耼字。《说文》:“耼,耳曼也。从耳冉声。”段注:“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如‘曼肤’,‘曼<耳录>’之‘曼’。《史记?老子列传》曰:‘姓李氏,名耳,字耼。’《史记索隐》、《老子音义》、《后汉书?桓帝纪》注、《文选?游天台山赋》注所引皆如此。今本《史记》作‘名耳,字伯阳,谥曰耼。’浅人妄改者也。字伯阳,见唐固《国语》注。”
51)遗经,流传下来的经书。
52)孔鲋,又名甲,字子鱼,孔子九世孙。秦末儒生。“独乐先王之道,讲习不倦”(《孔丛子?独治》)。秦始皇欲焚书,孔鲋先得知于陈馀,与其弟子襄将儒家典籍“藏之祖堂旧壁中”(《孔氏祖庭广记》)。陈胜起义后,孔鲋“为陈王涉博士”(《史记?孔子世家》)。后因政见不合,以目疾辞退。死于陈下。相传《孔丛子》为其所作,论集孔子、孔伋、孔穿、孔谦、孔鲋等人言行事迹,凡二十一篇。因《汉书?艺文志》未载,又其内容多与《伪孔传》、《家语》大致相同,故后世学者多疑为伪托之作。
53)承家,继承家业。
54)谒(yè)者,官名。春秋战国时已有,为国君或卿大夫侍从官员,掌接待宾客,或奉命出使,朝会负责保卫。《国语?齐语四》:“谒者以告,公遽见之。”汉沿置,《汉书?百官公卿表》谓谒者掌傧赞受事。陈农为汉成帝时谒者,曾奉命收集天下佚书。
55)陈农,西汉时人。《汉书》卷三十《艺文志》:“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后因以借指搜求佚书之人。
56)蝌文,即蝌蚪文,古文字体的一种。笔画多头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称。
57)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
58)藜火,晋?王嘉《拾遗记?后汉》载:西汉刘向校书天禄阁,夜默诵,有老父杖藜以进,吹杖端,烛燃火明。取洪范五行之文、天文舆图之牒以授焉。向请问姓名,云“太乙之精”。
59)讎(chóu),校对。《韵会》:“雠,挍也。谓两本相覆挍如仇雠也。” 左思《魏都赋》:“雠挍篆籀。”注:“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
60)《别录》,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西汉刘向撰。《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题《七略别录》,亦有称《别传》、《书录奏序》、《七略》等。原书二十卷,唐末已佚,现有清代洪颐煊、马国翰、姚振宗、严可均等人辑佚本。相较而言,姚本(见《快阁师石山房丛书》)最善,虽出较晚,但博采众长,后来居上。姚氏独具特识,辑录全文八篇;《辑略》增补三十余条,立说精确,尤发前人所未发;取舍比较精当,配隶斟酌尽善;所辑多达一百八十一条,旁采之博,超越前者;篇首叙文,论述详明;小注、案语,考订精核。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史学家和目录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一生经历了西汉昭、宣、元、成四帝,曾任谏大夫、宗正、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著作有《尚书洪范五行传》、《五经通义》、《五经要义》、《世说》、《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多佚。原有集,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刘中垒集》。
刘向《别录》的问世,在当时为学人提供了一部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图书目录,从而提高了目录学的地位和作用,最终使目录学成为读书治学之门径。对于后世,则成为历代编纂各种图书目录的范例。如梁代阮孝绪的《七录》,唐代元行冲等编的《群书四部录》,毋煚的《古今书录》,宋代王尧臣、欧阳修等编的《崇文总目》,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直至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无一不遵循刘向《别录》所开创的叙录体内容提要的体例。故史称刘向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61)中经,秘府所藏经籍。汉代有“中五经”之称。(见《汉书?刘向传》)三国?魏?郑默将宫中所藏经籍整理编目,称“中经”。晋荀勖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后称为《中经新簿》。(见《隋书?经籍志》:“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合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又《晋书?荀勗传》:“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勗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
《中经新簿》,晋代皇家书目。晋荀勖据魏郑默《中经》编辑而成。共十四卷。该书分书籍为甲部(六艺)、乙部(诸子)、丙部(史书)、丁部(诗赋、文集),是中国第一部把图书分成四部的图书分类目录。该目录共收书一千八百八十五部、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已亡佚。《隋书?经籍志》评论该书,“但录题及言,盛以缃素,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辨”,这是该书的缺点。
62)王仲宝,即王俭(字仲宝),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谥文宪,南朝齐文学家、目录学家。南朝文章,以用事为贵,数典为工,王俭是当时风气的推动者之一,《南史?王谌简传》说:“王俭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此始也。”自此以后,齐梁文翰,率以富博为长。不过,王俭本人的多数文章用典还不算太繁琐。他的文章大多是讨论礼制的议论文,纯用散体,少见骈偶。王俭在目录学上很有贡献,他依刘歆《七略》撰《七志》四十卷,对旧例颇有突破。又写定《宋元微四年四部书目》,现均不传。今存《王文宪集》,系明人张溥所辑。
63)流别,本指水的分支。引申为文章或学术的流派。《晋书?挚虞传》:“﹝挚虞﹞又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唐?刘知几《史通?书志》:“夫古之所制,我有何力,而班《汉》定其流别,编为《艺文志》,论其妄载,事等上篇。”
64)九条,《隋书?经籍志》:“元徽元年(473年),秘书丞王俭又造目录,大凡一万五千七百四卷。俭又别撰《七志》: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二曰《诸子志》,纪古今诸子;三曰《文翰志》,纪诗赋;四曰《军书志》,纪兵书;五曰《阴阳志》,纪阴阳图纬;六曰《术艺志》,纪方技;七曰《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其道佛附见,合九条。然亦不述作者之意,但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而又作《九篇条例》,编乎首卷之中。文义浅近,未为典则。”
65)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南朝齐、梁时期目录学家。梁普通年间(520—527年),他博采宋、齐以来公私图书记录,仿《七略》分类法,把当时四万余卷图书分为“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术伎”、“佛法”、“仙道”七个部类,撰成《七录》一书。《七录?序》称:“总括群书四万余卷,皆讨论研核,标判宗旨。”《隋书?经籍志》云:“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割析辞义,浅薄不经。”
66)丛残,琐碎零乱的。
67)旧传五部,《隋书?经籍志》:“梁有秘书监任昉、殷钧《四部目录》,又《文德殿目录》。其术数之书,更为一部,使奉朝请祖恒撰其名。故梁有《五部目录》。”
68)展氏之图卷,似乎指展子虔的画作。展子虔,隋代画家。尤擅长山水画,《宣和画谱》称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其山水画山水、人物比例十分相称,改变了过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那种不协调的空间关系,把山水画的发展推向到一个新的阶段。展子虔是从六朝到初唐过渡时期的继往开来的重要画家。唐代画坛曾以“顾(恺之)、陆(探微)、董(伯仁)、展(子虔)”并称。据有关文献记载,他作品很多,有《长安车马人物图》、《弋猎图》、《朱买臣覆水图》、《法华变相图卷》、《南郊图》、《杂宫苑图》、《仙山楼阁图》、《游春图》等。现仅存宋徽宗(赵佶)题作展子虔所作《游春图》,但可能是中唐画家临摹本。

⑧ 淮北相山的典故

传说当时, 居住在河南商丘附近的一个部落的领导人被命名为相土。由于部落的统治, 人们都尊称他为相土君。他的部落经常以狩猎、捕鱼和收回土地种植庄稼为生。

但为了生存和发展, 相土还经常到临近以了解其他部落是如何生活和生产的。有一次他穿过象山这个地方, 发现这里的山川美丽, 森林茂盛, 动物种类繁多, 河流、沼泽在鱼和虾中游来游去。

他高兴地跳着舞, 跳了起来, 嘴还在唱: "好地方, 好地方, 北边是山, 西边是水, 南边是平原山里有柴火, 水中有鱼, 平原上有很好的耕作。"于是, 他决定把部落从商丘转移到相山。


(8)奎元馆典故扩展阅读

相山公园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南麓。相山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方园诸山之宗;有奇峰、云洞、林海、苍柏、古寺、汉碑。

人文景点有乾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马池和藏经洞等数十处。另有刘开渠纪念馆、相山动物园、儿童乐园、寓言园等寓教于乐景点。

相山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四季山花烂漫,特别是春秋两秀牡丹花展和菊花展,景色更加迷人。

遗遗产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是淮北市评为中国大型综合性风景名胜公园,以“相山十景”而闻名。为古宿州八景之一“相灵叠翠”。相山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色诱人。

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相山公园作为淮北市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⑨ 射天狼的 典故

1、战国屈原《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意思:青云做衣白霓做裙裳,高举长箭射杀贼天狼。

此处,屈原用天狼星影射当时在楚国西北部的强秦。

王逸 注:“天狼,星名,以喻贪残。后以“天狼”比喻残暴的侵略者。

2、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意思: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天狼,星名。天空中非常明亮的恒星。属于大犬座。有一个伴星,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古以为主侵掠。

(9)奎元馆典故扩展阅读:

星座文化:

亚洲文化

天狼星(Sirius)也称做大犬座 α 星(α Canis Majoris),是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但是暗于金星与木星,绝大多数时间亮于火星。

天狼星一般指天狼星 A,其主系统由一颗蓝白色的蓝矮星和一颗蓝色的白矮星组成,质心距离地球约为 8.6 ly。

在中国天文学,这颗星称为天狼星(天上之狼);中文的罗马拼音:Tiānláng;日文的罗马拼音:Tenrō;韩国的罗马拼音:Cheonlang),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天狼星属于井宿,并位于它里面的天狼星官。天狼这个星官中也只有它一颗星。

古代的中国人将船尾座和大犬座的部分星星结合想像成横跨在南天的一把大弓,并划归到弧矢星官中。在这种组合下,箭头正对着天狼星。意为“射天狼”。

《江城子 · 密州出猎》中“西北望,射天狼”的句子就是这么来的。关于弧矢星官,古人还有俗语:天弓张,天下尽兵。(天上的天狼星张开弓,天下就会有兵灾。)即占星家用它预报军事情况。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