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德与才的典故

德与才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2-26 11:25:05

A. 在德与才的关系上,德是什么才是什么

德是才抄的统帅;才是德的辅助。袭
无才无德是谓愚人;有德无才是谓君子;有才无德是谓小人;德才兼备方为“圣人”。
才:聪明、明察、坚强、果毅。 德:正直、公道、平和。
德与才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又统一综合反映在一个人的身上。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德有一个修身养性,不断提炼升华的过程,才有一个不断磨练、学习、提升,逐渐完备的过程;德有一个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和自我修炼的过程,才有一个不断吸取,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一点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德才兼备,文武兼修,在不断增长才干的同时,也不断修炼自己,品行,能力堪为楷模;有的人有德少才,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的人有才欠德,需要一个逐步引导,加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过程;有的人无才无德或者缺才少德,自己没要求,社会不接纳,那么等待其的只是一个被淘汰的过程。企业对上述四种类型的人的使用经常也有四种态度: 其一,德才兼备,破格使用 其二,有德少才,培养使用 其三,有才欠德,控制使用 其四,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B. 德与才的辩论,才更重要!急求大量关于、才重要的辩词与辩论文段!谢谢!!

(1)[中日之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今天的中国人中,成人识字率才81.5%,文盲半文盲人数约占人口的15%以上,寓教育现代化的起限相差8.5%;大学毛入学率为5%,离教育现代化起限30%相差25%。相比之下,日本才不愧重视教育的美名。日本早巳达到了100%的小学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学毛入学率为40.3%,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 中日两国的教育相差多远呢?据估计,中国的初级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80年。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平。
(2)[古代的以才能的标准来推举人才]魏武帝曹操更为突出。他下过三个命令,要不拘品德,登用人才。甚至说:“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应该由地方官吏保举出来,使他“得而用之”。这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百废俱兴的时候,“才”的需要尤 甚于“德”。尚书说命曰:“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 其贤。”亦就是说,要按才能以任命官吏,按品德以评薪评级也。(还有一个汗武帝的例子,在对方举任人唯贤时可以用以反驳)
(3)[这是当今的例子] 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多,专业分工又细,如果以“德”为任用各级领导干部的标准,即使有超于传统道德以上的共产主义品德者,如果一点不了解业务,也还恐怕不顶事。 何况今天之所谓“德”,还只是一些表面的组织性,纪律性,革命性,积极性而已。“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圃’”。可以想见,盛德如孔子,如果要他去领导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他一定自认不如一个老农民的。现在改两句龚定庵的诗,以结束这一点点感想罢:“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用人才。”
(4)[这个可以和我们的立下的那个观点一起来反驳(“德”统率“才”,德才是“本”和“标”的关系,在这我们不仿假设德是王维所说的将军,才是士兵 ] 这说法经不起推敲。 有些人品德甚佳,但是没有什么本事,这岂不成了“强将手下有弱兵”?还有些人品德不好,但非常能干,这岂不成了“弱将手下有强兵”?这只能证明品德领导不了才能,经常“失职”。如果品德为“本”而才能为“标”,那么品德好的人才能必然高,根深叶茂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至于“好思想支配好行动”,则与“才能”无关。一个人品德好自然会去做好事,但是这不等于他能做大事,因为干大事需要大才能,这大才能是不能从“好思想”中产生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道德主义”,儒家是代表。为了突出道德,儒家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德”和“才”机械地割裂(不割裂无法突出某个侧面),尖锐对立起来,另一件是把“德”抬到压倒一切的地位。
(5)[这个可以拿来加强我们的统治阶级任人时可以扬其所长,制其所短的观点] 还是套用司马光的那句老话吧“各随其长,授之位任”不必求全责备,各取一技之长吧。
(6)[虽然然我们已经确立了才是德的基础,但我们也可以假设对方德是基础正确的前提下,然后去推出这个令他们难堪的结论]:在有两万一千九百三十八人参加的最受尊敬的职业调查中,教授与学者以44.86%的得票率高居榜首,为什么?请问这是为什么?因为教授与学者是拥有知识、拥有才干的象征,人们对他们的敬佩、敬仰,不正因为他们的才学吗?对于就德是才的基础,就以为德更重要的朋友,我想请你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吃饭”而“活着”是很重要的,“吃”而 “活”是人的第一本能,是一切一切的基础,可我们能说在人类社会当中,吃是更重要的吗?如此而言,我们还有什么更高境界的追求呢?果真如此,恐怕对方辩友也要送其两个不雅之字了。
(7)[这是才决定社会进步的论据]社会发展到今天,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今天我们的上天入地,这巨大变化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人的才干。几百年前马克思就已充分做出诊断的生产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而今天,生产力中的首要决定因素科学技术难道仅凭高尚的德行,平庸的才学就能够去发扬光大吗?

2006-3-25 04:58 回复

独特的个性魅力
0位粉丝
2楼

(8)[这个事例可以用在我们上次关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讨论的论据]在万恶的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为了巩固对女性的统治地位,可见,“才”在封建统治者的心目中犹如洪水猛兽,是“才 “妨碍了他们对女性的统治。告别了万恶的旧社会,党和政府大力地让妇女们学习文化知识,让她们获取知识与才干,使我们的半边天告别做牛做马的日子,抬头做人。我们当今的女性更能屹立峰头浪尖,与男性们争耀日月,是凭她们的才干,可见,“才“是女子们抬头做人的脊梁。
(9)[这例子普通了点,咱就看着用吧]爱因斯坦,牛顿,祖冲之,居里夫人……等等、等等,这些让我们永远记住的名字的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卓越的才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为此他们才名垂千古。德高之士不计其数,青史留名又有几人呢?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我们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创新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
(10)[美女爱英雄}对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无数有才之士,人们总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因为,人们懂得碧玉微暇而暇不掩玉的道理。我们不常人这样说嘛:年轻人有点这样哪样的毛病不要紧,他们可以慢慢改嘛。德行不足,我们可以容许他慢慢改。而才行的不足,我们允许他慢慢学吗?不能,我们总是说,年轻人,要抓紧时间学点本事呀!何轻何重,不言自明呀。自古美女爱英雄,美女爱英雄的什么,才干是也。多少佳人这样说:我就相中了他的才干。因为自古才子配佳人嘛,可见才干的珍贵。所以,我方认为,当今社会,德与才相比,才更重要。
(11)[这段辩词我认为可以提高印像分,呵呵]当今社会,德固然重要,但才更重要。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如果我们没有过硬的本事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很难做出突出的业绩,甚至不能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讲“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我们怎么不说“德者多劳,多劳多得”呢?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在人类现实社会中,人的“才”是最重要的。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教育得当,他必定可以有高尚的德行。可是才能是有大有小的。如果您的家里有一只猫,尽管它有非常好的“德行”,可是它不会老鼠,您一定会说这只没有用的猫。因为不论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凭什么呢?凭的是它抓老鼠的才干。管理一个班级需要有管理班级的才干,管理一个学校需要有管理学校的才干,管理一个城市需要有管理城市的才干, 我们今天的社会对一些干部提出了无为就是渎职的说法……这是一个呼唤才干的时代,因为才干的可贵。能者上前,能者居之。知识就是力量,就连我们今天的辩论也要凭我们的辩才呀,我能说因为我有非常的德行,我就可以把对方辩友驳倒了吗?
(12)[联系我国的国情]社会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弹指一瞬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一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战胜分裂走向统一;挣脱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 要知道现在的社会已经是知识型的社会了,没有了才,谈什么社会发展?还记得毛主席说的话吗?“我们现在除了做衣服,做书桌....飞机我们会做吗?拖拉机..... 对方辩友请回答:没有了才,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弗洛依德说过: “不管文明对个人的限制有多大,人总有办法来对付它。机智是现代人发展起来的最佳的安全阀”文明越发展,压抑越多,人们就越需要机智。”没有了才,即使我们的德行是怎样高尚,你可以做什么?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都可以活得这么潇洒吗?要过那些靠朋友接济的日子?
(13)德是人的一种美好的品行,我方观点是它非常重要,但是只有德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对方辩友是个品德很好的人,您诚实、善良……,但是您种不好庄稼,干不好工作,教不好学生,……,那您品德再好又能如何?还不是一样误人子弟! 换言之德是才的一种,才更包括德。屈原忠心为国却落得投江自尽,难道对方辩友能说他的“德”不行吗?当然,我们不否认屈原也很有才气,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屈原的“才”还不够,如果他有雄才大略,他就可以挽救楚国。所以屈原的失败在于才不足,德有余,所以才比德更重要。诸葛亮七擒孟获,正是说明孔明善于用计,他知道以此才可收复孟获,正说明他的才气十足,运用“德”是“才”人的聪 明之处。请对方辩友对上面两例再做阐述,德怎比得上才?清华的那个大学生(我们的海洋同学了)算是才人吗?他们不配这个称呼!屈原的才气远远不够是他失败的根底,他的投河与泼妇骂街有何区别?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人真的有点傻!诸葛亮是因为才气过人才会征服孟获,否则的话别人怎么办不到?自古有德者无数啊!下面我继续阐述我方观点。
(14){这一段台词本想晚上想和你们讨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啊,哎!也可以怎加评委的好感]尊敬的对方辩友,我方从未认为德不重要,所以 我方也从不主张用一个道德品质不好、道德作风败坏的人去建设具有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但是我要提醒对方辩友目前的公务员考试还是以才为标准,因为“德”的考察根本无从体现。正如对方辩友一样,我目前只知道你们很有才气,所以你们得以在这里滔滔雄辩,至于德我们根本无从了解,难道对方辩友会因为我的“德”不再跟我辩论,而我方在这里辩论正是因为看重了对方辩友的才气,由此可见才比德重要啊!请对方辩友回答难道你们是用你们的德来辩论的吗?如果是就不要展示你们的口才,如果不是那就是支持了我方观点,才比德更重要!(友情提示;这些材料大都是原文的段落摘抄,少数我做了修改和添加,用的时候也不要太照搬哦,我怕会引起评委的怀疑)

2006-3-25 04:58 回复
218.3.117.* 3楼

补充1:(这个和发过来的一条短信有点关系) 如果德大于才,请问你怎样表现发挥你的德,因为表现和发挥都是需要才的,你需要教育的才能,需要说话的才能,需要领导的才能,等等,如果你的才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你的德就永远不会被发现,不会起作用或者发挥的作用很小很小,即便你有天大的德却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企业都可以挑选到德才兼备的人才,那人力资源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德才兼备”的人才固然是中西方企业最想要的,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力资源部按照公司的标准,是永远也找不到百分之百适合公司价值观的人才的。因此我们更愿意问,在德、才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你首先挑选那一类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不管什么岗位、不管什么时候,在这两者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根据公司战略的需要,你会选择那一种人?
补充2:(如果他们拿公司选人更注重德时拿这个例子说明现在的实际情况)可能许多人都会想,既然差别不大,那大家都应该选德为先、才为后的人才吧。其实这是中国企业以前的惯性思维,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使然。但现实情况是,据我们的实验和调查,中国企业在对人才的选择标准上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就上面这个问题,有人曾经抽样调查过100家中国企业,包括国有和民营两种性质的企业,结果选择德先于才和选择才先于德的企业数目差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分析认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特别是入世以后中国市场的开放使得企业对人才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新兴行业和快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公司的战略基本上属于激进性和风险型,人才流动较大,因此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只要不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对企业做出损害行为,就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重视的还是才,如果没有才,德是没有意义的,他们降低了传统中国文化对于德的要求,以才为先是他们公司战略的要求。而相对于此类企业,大型企业和传统行业里的企业,一般都先考虑德,因为这类企业的发展已经相对进入稳定期,他们对于人才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忠诚和品德,才可以放在第二位。

C. 德与才的故事,急用啊!

话说当年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姓家族的族长智申(宣子)在暮年之时,指定其子之一的智
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反对说:“智瑶不如你的另一个庶子智宵。智瑶有五项超人的优点,只有一项缺点。五项优点是:一表人才,精于骑射,通晓各项技能,文章流利,坚决果断;一项缺点是:胸襟狭窄,刻薄寡恩。五种能力加上没有容人之量,谁能跟他和平相处?如果智瑶做继承人,智姓家族一定覆灭。”但是智申不予理会,智宣子觉的智瑶的优点有那么多,而缺点只有那么一点点,让他继承智家是再好不过的了,于是没有理睬智果说的话还对他翻了一个白眼。仍然让智瑶做了继承人。后来的事实证明智瑶虽然有那么多本领,可是他的缺点却是要命的。
司马光就此事论德与才的关系。他认为智瑶之所以灭亡,在于其才能胜过其品德。才能与品德是两码事,看一个人能干就说他贤明,常常会看错人。才能指聪察强毅,即聪慧、明察、有魄力、坚毅不拔;品德指正直中和,即公正、公平、平和温良。才能是品德的资本,品德是才能的主宰。用人之时,若没有圣人和君子,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君子会把才能用到善行之上,小人会把才能用到邪恶之上。愚人虽然想干坏事,但智慧能力不够,只要一干,就会被制服;小人不同,其智慧可以发挥他的邪恶,其能力可以助长他的暴虐,就像老虎生了翅膀,给人带来更为严重的灾祸。然而,小人却常常被人喜爱。因为品德使人尊重,才能使人喜爱,被尊重的人容易被人疏远,被喜爱的人却容易成为亲信,所以有些掌握权柄的人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忘记了人的品德。
赵姓家族的族长赵简子也有两个儿子:赵伯鲁、赵无恤。这两个孩子平日里的表现都差不多,选择谁来做继承人,这让赵简子也非常为难。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找来两块竹板,在竹板上面刻了一段名人训诫,然后将竹板交给他们让他们细细研读。装一块竹板子在身上的确非常麻烦,不但经常会掉出去或者搁的胳膊青一块紫一块,而且经常会招来熊猫。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赵伯鲁就将他父亲的话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他经常拿那块竹板切西瓜,拍青蛙,煎鸡蛋,后来有次上厕所,因为走的急忘了带擦拭用具,就将那块竹板给用了。三年之后的一天赵简子将两个儿子叫到了跟前。 赵简子:“伯鲁,你说一下我给你的那块竹板上的内容。”
赵伯鲁想了一会儿说:“是不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赵简子:“……我给你的竹板呢?”
赵伯鲁:“用了!”
而赵无恤不但能将竹板上的内容倒背如流,而且将那块竹板贴身珍藏。这件事情让赵简子彻底喜欢上了赵无恤。 赵简子又对赵伯鲁和赵无恤说他藏了宝物在常山上,让他们上去找,谁先找到就会重重有赏。几天之后他们两个回来汇报寻找的结果。
赵伯鲁从口袋里面拿出一只麻雀说:“那个地方贫瘠无比,哪有什么宝物,找了几天我找到了这只怀孕的麻雀,雀生蛋,蛋再生雀,生呀生呀,我们赵家就会有很多雀了。这个应该是你藏的宝物吧!”
赵简子:“……无恤你呢?你找到了什么?”
赵无恤:“站在常山上代国尽收眼底。代国就是个宝,我们可以吞并之。”
赵无恤的答案正是赵简子想要的。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赵简子终于决定将他的位子传给赵无恤

D. 才与德的名言

才与德的名言

才德的妇人,是丈夫的冠冕。《圣经》 《圣经》

才德有如宝石,回最好用素净的东西答镶嵌。才德名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培根论说文集》

荣誉的获得在乎把一个所有的才德和真价值无损无伤地显露出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E. 历史上君主与贤才的典故

唐太宗与封德彝的典故。
古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回:“非不尽心,但于答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F. 德与才的关系如何孰轻孰重

德是指品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才是指才能,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德与才,孰轻孰重,须得仔细分析。
第一种情况:有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才华。这是一种最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第二种情况:有德无才。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但才能平庸。这时,虽然一个人有为社会办好事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对社会也产生不了什么大收益,但至少不会产生什么大坏处。其可能产生的不利情况是:好心办不了好事。
第三种情况:无德无才。这时虽然一个人想做坏事,但才能有限,做坏事手段不高明。在这种情况下,其做坏事被社会发现的可能性就较高,从而也就降低了其做坏事成功的可能性。所以这种情况虽然无德者想做坏事,但做成的概率较小,从而也就间接降低了其对社会的破坏度。
第四种情况:无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其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这种情况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
针对上面四种情况,根据其对社会造成的收益从大到小和危害程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结果是: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所以,宁可用无德无才之人,也不可用无德有才之人。
下面举一例子来说明:
例如,有一少女,在一个2米高的围墙内正被几个坏人围住。假设:德表示救少女的表现;才表示具有跳过2米高围墙及高超武功的本领。这时,路过一个人:(1)有德有才,他会成功救下少女免遭坏人欺负;(2)有德无才,他想救少女,但自己无能为力,不过,这时他会想办法找别人来救;(3)无德无才,他也想眺进围墙干坏事,但由于能力有限,跳不进圈子,只能干着急,不过,这时他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从而为别人救少女提供间接条件;(4)无德有才,他本人也是干坏事的,而且有能力跳进圈子和几个坏人一同干坏事。四种情况中,第四种情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大。
从上面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唯才是举是不正确的,品德应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才能。目前,我们选拔干部,最好是德才兼备,在二者不可兼锝的情况下,更应看重品德。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上述四中关于德与才绝对有无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一个人要么表现为德多才少,要么表现为德少才多,或者德才俱佳,或者德少才也少。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用人仍应以品德为重。也就是说我们应当真正重用那些一心想着为群众办事的人,而不是那些“身怀利器”,随时准备“杀人”的人。

G. 德与才的辩证关系

德与才的辩证关系: 德与才既是两个范畴,又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两者互为条件存在和发展,不能割裂开来。

1、德与才是有机统一体:

(1)道德与人才的统一是能力与政治诚信存在与落实的根本条件。德中有才的因素,才中也有德的因素。通过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干部提高党和国防事业的思想认识和认识能力,把人才的作用转化为积极的方向; 通过人才的提高和积累,完善干部理论、层次,增强修身和道德品质的力量,提高道德水平和境界。

(2)道德与才能的统一最终体现在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的影响上。 可以说德国是美德与人才相结合的“催化剂”,它是能力和政治诚信最直接的“展示代理人”。 因为有必要检验干部的素质,必须通过某种效果来反映。

2、德与才之间存在着主从性关系:

德是第一个,德是前提。 “德”是选拔任用干部,发挥决策作用的第一个条件。 “德”不好,职业太难,能力高,不能承担重任。 然而,强调美德作为第一位并不意味着它无关紧要。 如果干部不了解专业,指挥能力很差,那么“德”就没有好处,必须在坚持道德的前提下才华横溢。

正确处理道德与人才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因工作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 在现实生活中,干部和道德绝对统一的情况不存在,但相对较重。 如果专业技能优秀,指挥质量好,但自我要求不严格; 或思想好,自我要求严格,但组织能力低。 因此,应结合拟议的立场,以了解影响工作责任绩效的比例作为确定其比例的起点。

(7)德与才的典故扩展阅读:

“德才兼优”是一个科学的用人原则。在选拔党的干部上,《中国共产党章》的第六章“党的干部”中提出:“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

“德才兼优”是一个高标准,一个人只有了优秀的“德才”才能说是“德才兼优”。为此,我们选拔干部(党内和党外的干部),尤其是选拔各级各类主要领导干部(“一把手”),要把那些最优秀、最先进的干部选拔上来,应当按照“德才兼优”的原则选拔干部。

H. 德与才的辩证关系

才:聪明、明察、坚强、果毅。

德:正直、公道、平和。

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辅助。

无才无德是谓愚人;有德无才是谓君子;有才无德是谓小人;德才兼备方为“圣人”。

为什么现在的腐败这么厉害?答案很简单,就是好多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学历,都有一定的才能,但他们的道德修养却很是糟糕。

首选德才兼备,次之君子,实在没人选个愚人也决不能选小人。

遗憾的是没有公平的选举,而是某人的指定。

有了公平的选举,有力的监督自然会有的。

德与才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又统一综合反映在一个人的身上。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德有一个修身养性,不断提炼升华的过程,才有一个不断磨练、学习、提升,逐渐完备的过程;德有一个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和自我修炼的过程,才有一个不断吸取,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一点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德才兼备,文武兼修,在不断增长才干的同时,也不断修炼自己,品行,能力堪为楷模;有的人有德少才,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的人有才欠德,需要一个逐步引导,加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过程;有的人无才无德或者缺才少德,自己没要求,社会不接纳,那么等待其的只是一个被淘汰的过程。企业对上述四种类型的人的使用经常也有四种态度:

其一,德才兼备,破格使用

其二,有德少才,培养使用

其三,有才欠德,控制使用

其四,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日常企业干部队伍中,最多见的是两种情况。对第二种情况的干部,往往由主客观两种条件来改变,以增加其才干。一是自身的努力,二是组织的培养。通过学习与锻炼来改变其能力不强的状况,同时一级组织下达的任务应有布置,有检查,有要求,有反馈,有综合评价。对第三种情况的干部,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控制使用。如由于体制原因或区域原因,则应控制授权,有效监督,通过制度建设与程序设计防止其滥用职权,中饱私囊,防止渎职、腐败甚至犯罪情况的发生。对其致命的人性弱点,如贪欲过度,则防止其涉及财务、采购、销售等部门及相应工作,尽可能安排技术、生产方面的职务;如好权过度,则应防止无限授权,形成一方诸侯,避免尾大不吊的情况发生,从而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经济损失与人心涣散。在这方面,国企的穷庙富方丈,国资流失,民企的内部关联交易,“老鼠仓”等种种营私舞弊的职权寻租现象,都是这类干部所作所为的真实写照。一些项目经理利用职权与下属班组打牌。搓工作麻将,个别分公司经理在负责工程项目的同时,自行设立材料公司,自定材料价格,采购质次价高,验收以少顶多,他同时兼有供应商和承建商两种身份,合同中甲方乙方两种资格,都是企业内部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具体表现,其结果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都是惊人的。以至有关方面的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用人不当监督缺位,个别分公司经理,整天想的不是给企业给老板挣钱,而是如何从企业从老板身上挣钱,姑息养奸,后患无穷。

I. 德与才请以“德与才”为话题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

【教师下水】
双翼才能翔天宇
有才能的人是令人羡慕的,具道德的人是让人尊敬的,德才兼备者绝对是使人崇拜的。
才,很重要。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方能维持生活,一个集体要有“业务骨干”才会发展,一个国家要有科技精英才能保证领先。有时它就是你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基础,真才实学几乎可使你走遍天下,畅通无阻。古有唯才是举,今有择优录取,也正是看中了才能。
德,更重要。现代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丁格之所以脱颖而出,并不是因为他的才智有多高,而是他的道德素质符合现代企业文化的要求。
有德而无才者虽不能造福一方,但总能行走于世;有才而无德者,必为人之祸患,小则破坏邻里,大则贻害四方。古有秦桧、和绅,今有成克杰、胡长清,若论才,虽非才高八斗,却足经纶满腹。然而,或鱼肉百姓,坐享清福,或以谗言陷忠,丧尽天良,最终祸害四方,殃及民众,自身亦遗臭万年。原因何在?答曰:“少德。”
因此,作家刘镛说:“坏事都是聪明人干的,笨人做不出最坏的事来。”是否可以引申来说:做坏事的聪明人都无德,笨人无德也做不出坏事。 当今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也曾有言:“宁选才差德高之人,不取才优无德之辈。”
那么,德与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就如同一只鸟的双翼,缺少哪一只都无法畅游于天宇。
西周贤相周公旦,践阼摄政,春秋战国犹有声;三国武圣关云长,隔帘待嫂,千里单行美其名;大宋忠臣岳鹏举,精忠报国,华夏千年显其威……贤者,德才的统一体。
没有才的“德”是令人遗憾的——如同美玉上刺眼的瑕斑,翱翔长空的雄鹰折了一只羽翼,丽质的女子瞎了一只眼睛;没有德的“才”是令人痛心的——如同苍松腐了根,宏伟的宫殿碱了基,生命之泉污了源。前者,有效力之心却难有行动之果;后者纵使才高八斗,但污染的土壤里开不出鲜艳的花朵。
故而余秋雨说:“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素质,文化技能更不等于文化人格。离开了关爱人类的基座,文化人便是无可无不可的一群,哪怕他们浑身书卷气,满头博士衔。”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有德有才,谓之贤达;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平庸兼无赖。
鉴此,愿我们的双翼都健全。

J. 想知道中国古典哲学中对德与才的认识或理解

http://hi..com/chqzz/blog/item/d1b542d7432237d9a144dff0.html

但丁: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关于这个回道理,中国古代许多答人也都做出了精辟的概括,比如孔子的君子小人论、荀子的人才标准论,还有司马光也对德与才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这个问题就是要讲清“德”之重要性。

无才无德——废品 有德无才——次品 有才无德——危险品 有德有才——正品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