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莲典故
『壹』 求辈分表 周氏 爱莲堂
江苏沭阳爱莲堂周氏辈字:
守成立业,世绪延长,家训礼仪,伦道有方。
『贰』 百家姓典故里姓周的
周——姓氏起源
周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版的。后稷的裔孙权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於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
满意请采纳哦
『叁』 周姓有什么来历
周姓的初源,有很多记载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周立朝年,秦灭周后,把汝坟划划汝南郡。食釆郡于汝坟的周平王后代,亡国后人称为“周家”,也改了周姓。
周于是成为了汝南的大姓。另外,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为避讳“基”读,于是姬姓人士大多改姓周,这是周姓的一大来源。
由苏姓改姓而来。谱载,元朝末年,有位名为苏卓周的人改姓周,以苏姓武功为郡望,人称武功周氏。
出自少数民族改姓。《魏书官氏志》载,追尊魏献帝拓跋邻次兄的后裔为普氏,在北魏孝文帝时改周氏。
(3)周氏莲典故扩展阅读:
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周姓在是第七大姓。由元朝至今,周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
周氏古墓:
1、周绍基墓(晋江周姓始祖)元
2、地址:金井镇围头村中
历史名人:
1、周树人(鲁迅,1881年—1936年)-近代著名作家,革命家
2、周作人(1885-1967年)鲁迅二弟。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3、周建人(1888年—1984年)鲁迅三弟,科普作家,文坛名声平平而仕途显赫,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
4、周恩来(1898年—1976年)-中国近代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
5、周炜良(1911年—1995年)
『肆』 周姓爱莲堂起源在什么地方
周姓爱莲堂的起源是在古代衡阳的高新区柘里村。
爱莲堂原是周子舅父郑向庄版房,处蒸水南北河权风交汇衡邵驿道柘里渡边,门前有阔池种有荷花,晨露凝珠荷叶上随风舞动逗人喜爱,是西入衡州第一景,故名露水塘。
因此地凉爽周子在衡逢夏来此避暑读书,三世孙周兴继仰曾祖濂溪公遗迹在衡不忍离去循迹而居,置濂溪公祭祀田四百亩(柘里三百里亩,石田一百亩)。
高新区柘里村爱莲堂一直是古代衡阳祀奉周敦颐重要场所,抗日战争胜利后,此地便成了衡阳周敦颐后裔们祈祖之地。解放后该建筑曾数次遭之险。但都被当地周氏后裔千方百计地保存下来。
(4)周氏莲典故扩展阅读:
爱莲堂现状
如今的爱莲堂里供奉着周氏先贤周敦颐、周恩来、鲁迅的画像与照片。前不久,周恩来侄儿周华瑞也来此祀拜先祖
散落在附近菜园中的石碑,从依稀可辨的字迹中,记载着爱莲堂曾经的兴盛。
广东省白云区钟落潭镇竹料片区乌溪村,此处是流溪河必经之地,是周姓家族所居地,隶属爱莲堂,存有族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爱莲堂
『伍』 周氏起源
一、来源有三
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侵犯汉朝。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慰劳官兵。走近细柳军营,只见甲兵森严,官兵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位传报,说是车驾到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亚夫验了证件,才下令开门放入车驾。一面嘱咐:"营内不准跑马。"车驾和随从骑兵只好按辔徐行。进入营门,亚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帐迎接,文帝慰问后,一出营门,兵士仍关上营门,严整如故。文帝回头看了看,高兴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呀!象亚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练的兵,才使敌人无缝可钻呀!""爱莲堂":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他一生最爱莲花。他把莲花比成君子,夸它虽然从污泥里钻出来,但一尘不染,虽然整天在清洁的水里洗濯,但一点儿也不妖艳。它的香又清又远,它的直不会发枝或拖秧,我爱它这君子的品质。
2、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来源:中国家谱网)
『陆』 周姓对联及典故 / 查查362
周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功高细柳;泽普爱莲。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防守细柳,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性爱莲,著《爱莲说》。
濂溪世德;细柳家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朝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写的散文《爱莲说》十分有名,被选入当今中学课文。文天祥为其写象赞曰:“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垂社稷,泽及生民,朝阳鸣风,盛世祥麟,九重必作,名重缙绅。”下联典指汉·周亚夫。周勃、周亚夫父子均是汉朝名将,在大功于朝廷,周勃封绛侯,周亚夫官至丞相,封平虏大元帅。汉文帝六年,匈奴入侵,边塞烽火连年不断,文帝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将军加强边防,周亚夫驻军细柳。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即使汉文帝来巡视,也得照军纪行事,文帝大为感动,称赞周亚夫有“真将军”(事载《史记》绛侯周勃或家)后以“细柳营”、“细柳”、“柳营”称军纪严明的军营。唐代王维诗“勿过新年市,还归细柳营”,唐代温庭筠诗“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
。。。。。。
『柒』 周姓大门对联“爱莲世泽,细柳家声”的来龙
周姓大门对联“爱莲世泽,细柳家声”的来龙去脉
始兴于周敦颐的道州周氏,诞生于自宋以来,以浙江为主要聚居地的众多周氏望族。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因居于濂溪,人称濂溪先生。“濂溪”因此成为周姓别称。(湖南道县境内)
道州周氏本出自汝南周氏。
周敦颐著有《爱莲说》“爱莲”遂成为周氏别称,周氏的著名堂号“爱莲堂”由此得名。他的名篇“爱莲说”,是一篇散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思想境界,其文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视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后,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是周敦颐人格的写照。在今江西星子县城东侧,尚有爱莲池。周围数十丈,中有石台,上有观莲亭,内立石碑,碑上刻有“爱莲说”。此碑乃是南宋时朱熹知南康军时,重新修亭,征得《爱莲说》墨迹后所刻。
爱莲堂其建筑在今江西赣州市五中校内,尚有部分幸存。时至今日,海外一些宗亲组织还以秉承爱莲传统,以莲花为标志,如泰国周氏宗亲总会的会徽,中心就是一朵莲花。
『捌』 功高细柳,泽普爱莲的典故
上联功高细柳,出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之典故,下联泽普爱莲典出北宋·周敦颐《爱莲说》。
这句话是周氏祠堂四言通用对联。上联指建功立业应学周亚夫,存有忠于职守的态度、治军严明的行事风格,不畏强势,遵守原则。
(8)周氏莲典故扩展阅读:
1、为了颂扬、怀念先祖,评价宗族先人对于对国家、家乡、后世的功绩与影响,当今很多周氏的祠堂,往往有“军容退细柳,理学尚濂溪”、“功高细柳,泽普爱莲”等对联来勉励后人。这其中细柳指的是周亚夫,濂溪、爱莲指的是周敦颐,皆是周氏历史上一文一武的名人。
2、周亚夫,汉朝名将、军事家,汉族,沛(今江苏丰县)人,名将周勃次子。西汉时发生七国之乱,周亚夫只用了3个月时间平定。后来匈奴入侵,周亚夫驻扎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慰问军队的事,在军营外没有令牌、没有口令,不能进。通过其他军队和周亚夫军队的对比,表现周亚夫善于将兵、直言持正、忠于职守、治军严明。
3、周敦颐,宋朝儒家理学鼻祖,著名哲学家。《爱莲说》是其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运用了牡丹的富贵、菊花的隐逸来反面衬托出莲的形象和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玖』 周氏爱莲比君子下联是什么
陶公喜菊列花神
『拾』 周姓的来源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周姓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10)周氏莲典故扩展阅读
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长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贵州、湖南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2.8%以上,有的达到4.2%以上;
而在长江的下游地区周姓在人群中的频率一般在2.1%以上,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达到2.8%以上。以上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
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华北、陕甘宁、闽台、海南、两广等地区,周姓分布频率在0.7%—2.1%,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0.5%。
其余地区周姓人口比较少,周姓分布频率不足0.7%,周姓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7%。
周姓的郡望有19个之多,汝南、庐江、寻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周姓的堂号也很多,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细柳、笃祜、濂溪堂等堂号,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