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寓言故事吗
历史故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⑵ 成语“望梅止渴”属于历史故事还是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该成语是有历史出处的
⑶ “望梅止渴”是寓言故事吗
“望梅止渴”不抄是寓言故事,是成语故事。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释义: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造句:
1、不管是望梅止渴,还是画饼充饥,它都会激励你不停手中的桨,去追逐哪怕是一星微小的火光。
2、这样,就使得这里的居民,既不用对着水景“望梅止渴”,也不必“望河兴叹”。
⑷ 写出四个和望梅止渴一样的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⑸ 望梅止渴,精卫填海,杯弓蛇影,夸父逐日,哪个是寓言故事演变的
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都是根据寓言故事演变的,一直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⑹ 鹬蚌相争。打草惊蛇。望梅止渴。画蛇添足。中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打草惊蛇不是来源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因为鹬蚌相争,望梅止渴,画蛇添足三个成均来自三个寓言故事。
⑺ 望梅止渴讲的是神话故事还是历史故事还是字还是寓言故
寓言故事吧,望梅止渴不像是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
⑻ 望梅止渴算不算寓言故事的成语
只能算成语故事,以为所谓寓言故事一般指有深刻寓意(一般也是教育意义)的传统故事
⑼ 望梅止渴算不算寓言故事的成语
你好!算复是。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制]: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翻译为:
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近义词: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望梅止渴”表示空等、空想、没有实际行动;而“画饼充饥”往往有聊以替代的画饼的行为。
反义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⑽ 望梅止渴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他们是哪一个是不属于不是寓言故事的
望梅止渴不属于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