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有失国体典故

有失国体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2-25 04:06:14

⑴ 关于朝花夕拾的问题。

锁记

《朝花夕拾》测试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和《 》。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 、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 、 、 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 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
9、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 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 ”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 ”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 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二、 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
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 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三、 判断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 )
4 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 )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 )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 )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 )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 )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 )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 )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
四、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4你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先提出看法,接着以文中情节为例说说认为的理由)

5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6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7、《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10、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什么一书后,才可去玩。

11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12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1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14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1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1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17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有哪些?

18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

19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吗?

20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

21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

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

2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2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2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2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

2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

28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29《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

30《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3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33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

34《狗猫鼠》主题是什么?

35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朝花夕拾》答案一、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天演论》 4、鉴略 5、百草园 6、子路负米、 敦巨埋儿 、老菜娱亲 7.三 8.活无常 9、江南水师学堂 10、《琐记》 11乌烟瘴气 12 强烈欲望 13生活片段14弃医从文 15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迎神赛会 17《藤野先生》 18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 19 “妨害白话者” 20《琐记》 21《无常》,《五猖会》。 22新学堂与旧学堂 23无常_ 24藤野先生 25范爱农。二、 1( D ) 2 C 3(C) 4( C ) 5(B ) 6( A ) 7( D) 8(A) 9 (B)10( A ) 11( C )12(B)13(D)14B)三1×2.√3× 4× 5 × 6√ 7√ 8√ 9×10× 11× 12√13× 14×15×

16×17╳。四、1 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 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 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4略 5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 描绣像 7、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10、 《鉴略》 11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12 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13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4 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5 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6 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7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8 《狗•猫•鼠》19 《阿长与<山海经>》20《藤野先生》、《狗猫鼠》 21 (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阿长与山海经(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 22一位长辈的赠品。 23 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4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5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26阿长 衍太太。27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8 董香扇枕、子路贡米。29 即指绍兴城。30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1 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2 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3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34《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35 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骆驼祥子
主要人物
祥子------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主要内容: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的时候,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里来做工了。生活迫使他当了人力车夫,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不赌钱,咬牙苦干了3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这使他几乎激动得哭出来。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他幻想着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有一天,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冒险把车拉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这些日子,他随着兵们跑。每天得扛着或推着兵们的东西,还得去挑水烧火喂牲口,汗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一天夜里,远处响起了炮声,军营一遍混乱,祥子趁势混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天亮时,他来到一个村子,仅以35元大洋就把3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一次,祥子突然病倒了,在一家小店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民国以后,开了这个车厂子。他这儿的车的租金比别人贵,但拉他车的光棍可以住在这儿。

刘四爷只有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女儿叫虎妞。她长得虎头虎脑,虽然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刘四爷很喜欢祥子的勤快,虎妞更喜爱这个傻大个儿的憨厚可靠。祥子回到人和车厂以后,受到了虎妞的热情款待。

祥子把30元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希望攒满后再买车。祥子没有轻易忘记自己的车被抢的事。一想起这事,他心中就觉得发怵。他恨不得马上就能买上一辆新车。为此,他更加拼命地挣钱,甚至不惜去抢别人的生意。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受了气,只待了四天就离开了杨家。心事忡忡的祥子回到车厂已经是晚上11点多。刘四爷离开家走亲戚去了。涂脂抹粉,带着几分媚态的虎妞看见祥子,忙招呼他到自己的屋里去。桌上摆着酒菜。虎妞热情地劝祥子喝酒。三盅酒下肚,迷迷糊糊的祥子突然觉得这时的虎妞真漂亮,不知咋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醒后的祥子感到疑惑、羞愧、难过,并且觉得有点危险。他决定离开人和车厂,跟刘四爷一刀两断。在西安门,祥子碰到了老主顾曹先生,曹先生正需要一个车夫,祥子便高兴地来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和曹太太待人非常和气,祥子在这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温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去买了一个闷葫芦罐,把挣下的钱一点儿一点儿往里放,准备将来第二次买车。

一天晚上,虎妞突然出现在祥子面前,指着自己的肚子说:“我有啦!”祥子听后惊呆了,脑子里乱哄哄的。虎妞临走时,把祥子存在刘四爷那里的30元钱还给他,要他腊月二十七——她父亲生日那天去给刘四爷拜寿,讨老头子喜欢,再设法让刘四爷招他为女婿。

这天晚上,祥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觉得像掉进了陷阱,手脚全被夹子夹住,没法儿跑。 祥子一次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了饿晕倒在地的老马和他的孙儿小马。老马是一个有自己车的车夫,他的悲惨遭遇给祥子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他隐约地感到即使自己买上车仍然没有好日子过。祭灶那天晚上,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看光炮影之中夹杂着密密的小雪,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街上的人都急于回家去祭神。大约9点,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一个侦探骑自行车尾随他们。曹先生吩咐祥子把车拉到他好朋友左先生家,又叫祥子坐汽车回家把太太少爷送出来。祥子刚到曹宅要按门铃时,便被那侦探抓住。原来这侦探姓孙,是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他奉命跟踪得罪了教育当局的曹先生。孙侦探告诉祥子说,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硬逼着祥子拿出闷葫芦罐,把他所有的钱都拿走了。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成了幻景,他带着哭音说:“我招谁惹谁了?!”不久,曹先生一家离开了北平。第二天祥子只得回到人和车厂。虎妞看见祥子回来,非常高兴。刘四爷的生日很热闹,但他想到自己没有儿子,心里不痛快。加上收的寿礼不多,他指桑骂槐,把不满倾泻在祥子和虎妞身上。他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臭拉车的。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他的产业。要祥子滚蛋。虎妞并不买父亲的账,撕破了脸公开了自己和祥子的关系,并说决心跟祥子走。

和父亲大闹了一场后的虎妞,和祥子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子成了亲。婚后,祥子才明白,虎妞并没有真怀孕。祥子感到受了骗,十分讨厌虎妞。虎妞打算把自己的400多元体已钱用完以后,再向父亲屈服,承受老头子的产业。祥子认为这样做不体面,说什么也不干,坚决要出去拉车。虎妞拗不过他,只得同意。正月十七那天,祥子又开始拉车

凭的是拉“整天儿”。拉过几个较长的买卖,他觉出点以前未曾有过的毛病,腿肚子直发紧,胯骨轴儿发酸,汗拍嗒拍嗒的从鼻尖上、脸上一个劲儿往下滴嗒,接钱的时候,手都哆嗦得要拿不住东西似的。他本想收车不拉了,可是简直没有回家的勇气。他感到家里的不是个老婆,而是个吸人血的妖精。如今的“人和车厂”已变为“仁和车厂”。刘四爷把一部分车卖出去,剩下的全倒给了西城有名的一家车主,自己带着钱享福去了。虎妞听到这消息后,非常失望,她看清了自己的将来只能作一辈子车夫的老婆,大哭一场后,给祥子100元钱,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不久,虎妞真的怀孕了。祥子拼命拉车、干活儿。祥子病倒了。这场大病不仅使他的体力消耗过大,而且虎妞手中的钱也用完了。为了生活,祥子硬撑着去拉车。虎妞的产期到了,由于她年岁大、不爱活动、爱吃零食,胎儿过大,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了车,这样,他到城里来几年的努力全部落了空。祥子要搬出大院了。邻居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来看他,表示愿意跟他一起过日子。祥子从内心喜欢这个为了养活弟弟而被迫卖淫的女人,但又苦于无力养活她们全家。看着眼已哭肿的小福子,祥子狠心地说:“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一定来娶你。”祥子又在雍和宫附近的夏家拉上了包月。

年轻的夏太太引诱祥子,使祥子染上了淋病。病过之后,祥子几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身量还是那么高,可是那股正气没有了,他不再要强了。刮风下雨他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一歇就是两三天。染上了抽烟、喝酒、打架的陋习。对车座儿,他绝不客气,讲到哪里拉到哪里,一步也不多走。在巡警眼中,祥子是头等的“刺儿头”。冬天的一个黄昏,祥子在鼓楼前街拉着一位客人向京城跑。后来才发现这人原来是刘四爷。他把刘四爷赶下了车,感到出了一口恶气。祥子没有办法,又找到曹先生家里,把自己的一切告诉了曹先生,要曹先生给他拿主意。曹先生要祥子回他这儿拉包月,答应让小福子来曹家帮忙,还同意让出一间房子给他们住,祥子心里充满了一线希望和光明。祥子带着这个好消息去找小福子,可福子两月前因不堪娼妓的非人生活上吊死了。回到车厂,祥子昏睡了两天。他没有回到曹先生那里去。他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将就着活下去就是一切,他什么也无需再想了。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童年》记述了作者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他随外婆回到娘家,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利贷,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断了他的发财梦,最后破产潦倒,母亲改嫁后也贫困而死,11岁被外公赶出家门,到人间去自谋生路。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还描写了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小说描写生动,对话语言生活化,符合人物的年龄和心理,读起来既酣畅又具回味。 主要人物是“我”,外祖母、外祖父、舅舅们和母亲以及小仆人。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⑵ 历史典故负荆请罪,里面的廉颇和蔺相如是哪样的结局

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

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

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

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

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其结果可想而知,廉颇被免职。

不久后燕国攻赵,年近七十岁的廉颇率兵反击,大败燕军,再次保卫赵国。

过了几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

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

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

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

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

这个时候,廉颇已经八十三岁的高龄了。

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

廉颇的仇人郭开,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于是就发生了著名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

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⑶ 蔺相如的生平简介

蔺相复如(生卒年不详),战制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祖籍今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葬于邯郸市磁县南城乡羌村。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⑷ 崇祯治乱是什么典故

明末政治腐败,积弊难匡,权阉魏忠贤与客氏狼狈为奸,残害臣民,荼毒天下。熹宗至死不能察其奸情,终生为之蒙蔽。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笃,召见阁、部、科、道官员于乾清官,宣谕魏忠贤、王体乾都是老实听命、对皇室忠贞不渝之人,可以与之共商大事。“内阁黄立极等对曰:‘皇帝任贤勿贰,诸臣不敢仰体!’上悦”。熹宗又下一道遗诏说:“以皇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时魏忠贤势力猖炽,中外危傈。熹宗召信王入宫,对群臣说:“吾弟当为尧舜之君。”信王惶恐不敢当,只说:“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信王出,熹宗死于乾清宫,年23岁。魏忠贤亲迎信王入大内,朱由检万分惶恐,在袖中自带食物入宫,不敢用御膳,深惧食中投毒。时大臣亦不得见信王。朱由检是夜燃烛独坐。久之,见一太监持剑过门,信王取剑观赏,留于几上,允以有赏。旋又有值更者击梆而过,信王出门慰劳,问左右欲给酒食,何出?侍者以宜问光禄寺。传旨取给之,欢声如雷。次日,即皇帝位于中极殿,受百官朝拜,不准庆贺,是为庄烈帝。

朱由检即位之初,颇思有所振作,素知魏忠贤专权误国,蓄意除之。先是,杨所修、杨雏垣弹劾崔呈秀,诚探朱由检是否能辨奸邪。崇祯帝览奏,令崔呈秀归里守制。接着,贾继春上疏弹劾崔呈秀,给事中许可征揭露崔呈秀子崔铎考试作弊,非法中举做官。经吏部核实后,罢崔呈秀官。又浙江巡抚潘汝祯为魏忠贤建祠作俑,被削籍。因崔呈秀案件事多涉魏忠贤,所以崇祯帝将魏忠贤调离大内,安置于凤阳。

先是,魏忠贤奸党颂其功德,请建生祠者络绎于道。此时杨邦宪上疏披露此事,朱由检刚刚继位,读此疏时,边读边笑。魏忠贤预感崇祯帝深恶此事,急忙辩解,硬说疏中颇有夸张不实之辞,朱由检权且作罢。后主事钱元憋又上疏揭露说:魏忠贤构党株连,阴养死士,陈兵自卫。员外史躬盛、主事陆澄源也都交章论其罪恶。嘉兴贡生钱嘉征,列魏忠贤十大罪状。其中,“掩边功:辽左用兵以来,堕名城、杀大将,而冒侯封伯。伤民财:郡县请祠遍天下,一祠所费不下五万金。敲骨剥髓,孰非国家之脂膏!亵名器:崔呈秀之子铎,目不识丁,贤书(因魏忠贤致书考官示意)遂登前列”。读后令人发指。于是朱由检召见魏忠贤,使内侍宣读十大罪状疏,忠贤震恐丧魄,以重宝赂信王府太监徐应元求解难。徐应元曾是魏忠贤的赌友,朱由检得知此事,痛斥徐应元,立即下令收捕魏忠贤。诏谕说:“逆恶魏忠贤,擅窃国柄,诬陷忠良,罪当死,姑从轻发凤阳。乃不思自惩,素蓄亡命之徒,环拥随护,势若叛然,令锦衣卫逮治。”魏忠贤接旨从凤阳上路后,走到阜城,忽闻皇帝下谕逮治,知无生路,即与死党李朝钦一起自缢身亡。崔呈秀在家,听说魏忠贤已死,于是排列姬妾,罗列珍宝,呼酒痛饮,一杯毕则碎一杯,饮后自缢而亡。熹宗乳母客氏亦被处死,其家属无少长皆被诛。人皆以为这是客氏一家过去荼毒天下臣民的报应。

初,魏忠贤用事,外廷文武大臣阿附魏忠贤者,有“五虎”、“五彪”之目。“五虎”是文臣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仇文焕五人,他们主要是给魏忠贤出谋划策的。“五彪”是武官许显纯、田尔耕、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五人,他们主要是主管杀戮的。所以在诏书中特别标明这文武十人名姓。此外还有周应秋、曹钦程等号为“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之号,不可胜数。总之,朱由检即位之日,也正是魏忠贤势力极为嚣张之时,然而崇祯帝能不动声色,惩办元凶,尽诛党羽,旁无一人相助,能做到“神明自运,宗社再安”。史书谓“崇祯始政,天下翕然称之”。在诛杀魏忠贤翦除阉党的同时,还罢苏、杭织造。并诏谕天下说;“封疆多事,征输重繁,朕甚悯焉。不忍以衣服组绣之工,重困一方民。其俟东西底定之日,方行开造,以称朕敬天恤民至意。”

南京御史刘汉建议尊崇儒学,整顿吏治,慎加名号,重农节用。朱由检同意此议。下旨:吏部对现任官员严加清汰,正式编制之外的官员,要严加荐选,宁缺勿滥。文臣不是正卿,武臣不是勋爵,总兵不是实有战功之人,不得妄加保、傅之衔。朱由检在便殿批阅奏章,闻到一股香气,心意扰乱,他很怀疑,出外散步片刻才安定下来。他询问内官此为何香?内官回答说:这是内宫发春之香,两朝都照此点燃。崇祯帝怒斥内官,让他们立即毁掉,不准再燃。同时还长叹说:“皇考、皇兄皆为此误也。”

崇祯元年(1628)正月,禁止宫中穿文绣华丽衣饰,妇女不准戴金冠等。这是听了御史梁天奇的谏议后,崇祯帝作出的决定。敕命司礼监典卖魏忠贤田宅。有人请求将魏忠贤宅院加赐功臣。崇祯帝说:“俟东西底定,留赐策以待功臣。”并榜示其宅第为“策勋府”。户部给事中黄承昊上疏说:太祖时,边饷银只有四十九万三千八十八两,神宗时就增到二百八十五万五千九百余两,熹宗时已达三百五十三万七千七百余两。其他京支杂项,万历年间岁收不过三十四万一千六百余两,而近年来竟增到六十八万二千五百余两。今户部开支共五百余万两,而岁入不过三百二十三万两,亏空近二百万两。这样边兵无法不荒疏,而农官也无法不愁怨。请求敕令各边都抚,清查历年增饷用度。至于京支杂项,也要切令各衙门自加严汰。还建议西北边塞,应督责当地官府开垦荒田,以定军饷。

户部给事中韩一良上言:以前皇上召大臣于平台,有“文臣不爱钱”之语,然而今天世上哪一个地方可以不用钱呢?又有哪一个官员不爱钱呢?韩一良认为,当时的官员,县官是行贿的首恶,各部给事是纳贿之魁。而当今说起蠹民之罪,没有一个不归罪于郡守县令的。然而守令的薪俸又多不到位,又怎能养廉呢?他说,自己上任不到两个月就辞退赂金500两。他说自己交友很少,还有贿赂者,其余官员贪赃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他建议严惩纳贿贪赃者,首恶重办,使所有官员视钱为污,惧钱如祸,这样文官不爱钱的风气才能树立。崇祯帝认为韩一良的建议很好,特将中外大臣召集于平台,让韩一良宣读他的建议,并予以褒奖,当即提升他做右佥都御史。

崇祯元年(1628)七月,宁远兵变。当时四川、湖广兵驻宁远的人,因为缺饷四个月,哗变。其于13营也都响应,变兵将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捆绑于谯楼上。兵备副使郭广刚刚到任,收集了两万金颁发给部众,士兵仍不满足,于是又向商民借了钱共足5万两。士兵怨恨稍平,释放所缚官员。毕自肃引罪自缢。崇祯帝遣袁崇焕前去调解。袁崇焕八月抵山海关,与郭广商议,先诱首恶张正朝、张思顺,让他们先抓15人斩于市。再斩中军谋士吴国琦,杖责参将彭簪古,贬黜都司左良玉等人。然后让张正朝、张思顺为前锋戴罪立功。张世荣、苏涵淳以贪虐而引发兵变,也予以贬斥。只有都司程大乐所辖一个营没有附和哗变,特予以褒奖。于是宁远兵变始靖。十月,锦州又发生兵变,袁崇焕请增军饷。崇祯帝召廷臣议,阁臣求允发增饷。崇祯责成户部尚书毕自严全权办理。礼部尚书周延儒说:“关门昔防敌,今且防兵。宁远哗饷之,锦州哗复饷之,各边且效尤。”帝曰:“‘卿谓何如?’延儒曰:‘事迫不得不发,但需求经久之策。’帝颔之,降旨责群臣。居数日,复召问,延儒曰:‘饷莫如粟,山海关粟不缺,缺银耳。何故哗,哗必有隐情。安知非骄弁捕煽,以胁崇焕邪?’帝方疑边将要挟,闻延儒言大悦,由此属意延儒”。崇祯此时暗问周延儒,并听信奸臣之言,对有功边臣,始生狐疑猜度之心,为后来冤杀袁崇焕种下夙因。

崇祯二年(1629)四月,山陕大饥,起义发生,朝臣捐俸助饷。崇祯帝认为诸臣捐俸助饷是兴利除弊,国家受益必多。顺天府尹刘宗周说:陛下励精图治,召廷臣于文华殿,亲理细务,朝令文考,急欲太平盛世速来。然而急功近利,就要见小利而慕近功。他说:朝廷汲汲所求者,边事也。然而“竭天下之力以养饥军,而军愈骄,聚天下之军以冀一战,而战无日,此计之左者矣”。边塞防守,情况复杂,应从长计议,不应急求数年之效,这样必会引发相反效果。他又举例说:“今日所规规于小利者,理财也。民力已竭,司农告匮,而一时所讲求者皆聚敛之术,水旱灾伤,一切不问。有司以掊克为循吏,而抚字之政绝;大吏以催科为殿最,而黜陟之法亡,赤子无宁岁矣。顷者严赃吏之诛,自执政以下坐重典者十余人,可谓得救时之权。然贪风不尽息者,由于道之未尽善,而功利之见不泯也。”崇祯帝不久又复故大学士张居正荫,赐故都督戚继光表忠祠堂。

八月,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史堇,阴谋兴大狱为魏忠贤及逆党报仇。就以“擅主和议,专戮大帅”定袁崇焕罪名。还牵连到过去首辅钱龙锡,认为杀毛文龙,是钱龙锡首倡。史擎说:“袁崇焕离京时,以重金数万贿赂钱龙锡,钱龙锡巧为营干,转祸于毛文龙,置国法于不顾。”崇祯览奏后大怒,敕命刑部官五日内查明此案,案情查明后上报。崇祯帝召诸臣于平台,认为袁崇焕谋叛,当处以极典。群臣认为,斩帅虽钱龙锡开端,但有“处置慎重”等语,本意不在专杀;至于议和之事,首倡于袁崇焕,钱龙锡并未批准。然而军国大计,两臣私下商议就去执行,不上疏请示,造成恶果,罪责难逃。“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刘宗周于十月“事稍定,乃上疏曰:‘己巳之变,误国者袁崇焕一人。小人竞修门户之怨。异己者,概坐以崇焕党,日造蜚语,次第去之。自此小人进而君子退。中官用事而外廷浸疏。文法日繁,欺罔日甚,朝廷日堕,边防日坏,今日之祸,实已巳以来酿成之也。”’可见崇祯自错杀袁崇焕后,对朝廷危害极大,奸臣竞进,朝政日暗,明王朝危亡之势已难挽回。

刑科给事中吴执御说:理财加派不得已而用之,这种事怎可逾年而不废止?他认为,捐募和搜刮,两者很难取法。崇祯帝则认为,加派是向富人加派,连累不了穷人,捐募是凭人们的正义感,至于搜刮固然会滋养奸邪,但如果得到循吏,依法行事,难道还会给百姓带来不利吗?这时崇祯帝已经露出刚愎自用,不纳嘉言的本性。是年(1631),浙江海盗扰害沿海,湖广民变后树帜与朝廷对抗。宣大兵饷需数十万,责成两广解纳,实际只纳银七千两远不及酬,崇祯帝责其玩忽职守。山、陕饥民起事,见官兵即散,官兵退则又聚。崇祯帝认为,“寇”也是朝廷子民,可抚就抚。广西靖江王府,因争继位内哄。四川乡绅褒挟御史事发生。云南、贵州亦生民变。朝廷面临多事之秋,吴执御上疏说:现在朝廷每年收入四百万两,今天又加到七百万两,但仍缺额一百六十万两,朝廷仍觉粮饷不裕。吴执御认为,加派则害民,不加派则害兵。过去宁远、锦州兵变,袁崇焕集数百万金消解,耗费浩大。他认为沿边各城邑,应令吏部选补贤能,用本地钱粮训练本地土著,这个办法一实行,粮饷可以不取偿于司农,兵不借助于戍卒,当属方便可行之策。崇祯帝认为,钱粮留截本地,国税将从何而出?不听。不久,吏科给事颜继祖又谏减催科事,严遭斥责。此后,吏部考选官员,先看税粮能否完足,不问如何抚民。朝廷选官又专于催科。这一切都导致了明朝法制的明显变化。

崇祯帝于多事之秋,惟思急功近利,不思纳谏革弊,摧旧立新。山西提学佥事袁继咸上言曰:“养凤欲鸣,养鹰欲击。今鸣而箝其舌,击而绁其羽,朝廷之于言官,何异于此!使言官括囊无咎,而大臣终无一人议其后,大臣所甚利,忠臣所深忧,臣所为太息也!且皇上所乐听者谠言,而天下误以攻弹贵近为天子所厌闻,其势将披靡不止。”崇祯帝认为袁继咸是越职言事,痛加斥责。这时崇祯帝益加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再也不像初登极嘁那样谦恭谨慎了。

崇祯后期,边关战事日紧,山陕农民起义日炽,全国灾荒频仍。在危难之中,崇祯帝还要经常游猎,性格也变得喜怒无常,苛责直言忠鲠之士,亲信重用佞俸之臣。为应付后金进攻,加强蓟辽边防,加派辽饷;为镇压农民起义,加派剿饷;为操练士马,再加派练饷。三饷负担已超过农民—之半,再加上其它京用杂项催征,百姓苦不堪言。荒年饥岁则人相食。以致朝野臣民均斥崇祯帝为暴主昏君!终于在内外交困之下,陷大明王朝于覆亡之地。

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左都御史刘宗周上言六事:一、建道揆,他认为京城是首善之地,先臣冯从吾曾建“首善书院”,请求迅速恢复,以表明朝廷致治之本;二、贞法守,太祖读《老子》,深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之理,立即焚毁锦衣刑具,要求一切诉讼,听法司决断,不必下锦衣,今应恢复此事;三、崇国体,大臣三品以上获罪应该让九卿、科、道会审后,交付刑法部门,依法收系,不可滥系无辜。即使在刑戮之时,也不能忘记礼遇之意;四、清伏奸,凡是朝廷收到匿名文书,请求立即毁掉;五、惩官邪,京城士大夫与地方官员交际愈多,奸巧愈深,要求臣属听到消息后,就马上弹劾告发。再遇中外官勾结之事,皇上要严断;六、饬吏治,他认为当今吏治腐败,如催科火耗、词讼赎锾,已成定例。至于营升谢荐,贿赂之风就更加厉害。请求严惩贪赃枉法,以清吏治。不难看出,刘宗周所言六事,活生生勾勒出崇祯末年明朝官场腐败,弊端丛生、风教败坏的黑暗政治概貌。崇祯帝对这六条建议虽深感痛切,但已无力回天。

崇祯帝统治晚期举措失当之处更多。如不顾天下灾荒频仍,催科捐税,加派三饷日甚一日,把全国人民推入苦难深渊;为加强防边和镇压各地起义,督饬巡抚、总兵奋力剿讨,也不顾条件如何,敌我形势是否许可,凡边将失事败阵者,非系即杀,从不与廷臣商讨。因此很多镇将遭敌围袭,只能战死疆场,以报效朝廷,致使名将越来越少。尤甚者,偏信中官,总以中官镇抚、监督各要害,以致边将镇卒难以独立运作,手脚被缚。如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明朝覆亡在即,清兵与李自成起义军都逼近京师,崇祯帝仍“遣内臣高起潜、杜勋等十人监视诸边及近畿要害”。关键时刻京城守备至关重要,崇祯帝竟令“太监王承恩督察城守”。然而太监并不完全忠心于崇祯帝,如李自成兵至宣府时,“太监杜勋降”。当李自成兵临居庸关时,崇祯帝又遣他认为可靠的唐通“偕内臣杜之秩守居庸关”。不料,起义军一到,“唐通、杜之秩降于自成”。李自成入居庸关。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一向宠信的贴身太监王承恩,应在京城守卫战中大显身手。不料,李自成军刚到,未及交手,“京师京营兵溃”。这时,只能把崇祯帝逼上煤山与王承恩同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京城面临危急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右庶子李明睿“请南迁,及太子抚军江南”,皆不准。当李自成起义军兵临居庸关时,李建泰亦请南迁,崇祯帝却“召廷臣于平台,示建泰疏曰:‘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李邦华等复请太子抚军南京,不听”。既无充足准备,又根本不具备必胜条件,不思采取灵活变通之计,死守京城。自己不思转机,又不肯放权于皇太子,那么京城的文武重臣、皇亲国眷就只能随这个糊涂皇帝一起殉葬了。在国家危亡,迫在眉睫之时,崇祯帝的措置之误,更是难以令人理解到崇祯帝缢死煤山前,在御书衣襟中还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崇祯帝自信自用如此,至死不觉己非,将一切罪过都推给诸臣,其刚愎自用则可想而知!但,他毕竟不能算是个荒淫暴君。史论说:崇祯帝“端居深念,旰食宵衣,不迩声色,不殖货利,而驯致败亡,儿与暴君昏主同失而均贬”,其主要原因是“化导鲜术,贪浊之风成于下,股肱乏材,孤立之形见于上”。倒还颇有些功过分明的两点论味道。比起崇祯帝的怨天尤人来要高明得多;《明史》的评论说:“崇祯帝虽每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但十分可惜的是他“用匪其人,益以债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这样的评论似乎更近乎公允。因此讲述崇祯帝,宜应区别前后两期,前期诛灭权阉,不近声色,不殖货利,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大有中兴气象,因此“天下翕然称是”。但到了后期,刚愎自信,不纳忠言,用匪其人,以至于达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的程度,最后落得个国破身死、求告无门的悲剧下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⑸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哪三个小故事

1、完璧归赵:蔺相如用自己的机智聪明成功将和氏璧完整送回赵国,既没有激怒秦国,也内没有丢掉自己的性容命;

2、渑池之会:秦王想借此侮辱赵王,但是蔺相如成功让秦王击缶而挽回赵国面子,渑池会成功;

3、负荆请罪:廉颇因为蔺相如以口舌之便而位居其上而气愤,扬言要侮辱蔺,蔺相如知道后为了国家不与其冲突,廉颇知道后负荆请罪,诚恳认错。

(5)有失国体典故扩展阅读: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⑹ 八拜之交的详细故事。

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

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

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

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6)有失国体典故扩展阅读:

“八拜之交”主人公介绍: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

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宋哲宗即位后,经宰相司马光举荐,起授平章军国重事。

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

宋徽宗时,与司马光等并入元祐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八拜之交

⑺ 100个成语的典故,本意,引申意

我只有十个邯郸成语典故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邯郸成语典故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这是大家在谈到这个成语时首先应该想到的,只有结合自己的长处发展才是根本。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邯郸成语典故。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认识到自己心胸太狭隘。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这个成语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有蔺相如和廉颇的这种胸怀,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今人还有什么不能想开的呢?
(三)完璧归赵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也是我们小学课本里学过的。我给大家再简单说一说。
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国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楚和氏璧」的宝玉。
惠文王一听:“这该如何是好呀?秦国这么强大,如果把宝玉交给秦昭王,他要是耍赖,不把十五个城池给我们;如果不给,秦昭王会不会一气之下派兵来打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大家议论纷纷,一时也没有个好主意。有人提议:“我们去请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来,他一定会想到好办法的。”
蔺相如来了之后,惠文王第一句话就问他:「秦国要用十五个城来交换我的楚和氏璧,你看我应不应该答应他呢?」蔺相如毫不迟疑的说:「秦国强,赵国弱,我认为您不答应也不行呀!」「可是,假如秦国拿了我的璧玉,却不把城池给我,那我该怎么办?」惠文王忧心地问。蔺相如马上接口说:「秦国要拿十五个城池来交换赵国的楚和氏璧,假如赵国不答应,那当然是赵国的错;反过来,若秦国得到了璧玉,却不把城池给赵国,那错就在于秦国了。因此,照我的看法,还是派人将璧玉送到秦国去比较好。」
赵惠文王觉得蔺相如说的很有道理:「依你看,派什么人去好呢?」蔺相如自告奋勇的说:「假如大王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臣倒愿意前往一试。秦国如果守信把城给我们赵国,我就把璧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食言,不把城给赵国,我一定负责将原璧归还赵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以后,见到了秦昭王,便把璧玉奉上。秦昭王一见到璧玉后,高兴地不得了。不断地把璧玉捧在手上仔细欣赏,又把它传给左右的侍臣和嫔妃们看,却都不提起十五个城池交换的事。蔺相如一看情形不对,马上向前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玉虽然是稀世珍宝,但仍有些微的瑕玭,请让我指引给大王看看!」
秦王一听:「有瑕玭?快指给我看!」蔺相如从秦王手中把璧玉接过来以后,马上向后退了好几步,背靠着大柱子,瞪着秦王大声说:「这块璧玉根本没有瑕玼,是我看到大王拿了宝玉以后,根本就没有把十五个城池给赵国的意思。所以我说了个谎话把璧玉骗回来,如果大王要强迫我交出璧玉的话,我就把楚和氏璧和我自己的头,一起去撞柱子,砸个粉碎。」蔺相如说完,就摆出一付要撞墙的样子。秦昭王害怕蔺相如真的会把璧玉撞破,连忙笑着说:「你先别生气,来人呀!去把地图拿过来,划出十五个城市给赵国。现在你可以放心把璧玉给我了吧!」
蔺相如知道秦王不安好心,就骗秦王说:「这块楚和氏璧,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稀世珍宝,赵王在交给我送到秦国来之前,曾经香汤沐浴,斋戒了五天,所以大王在接取的时候,也同样应该斋戒五天,然后举行大礼,以示慎重呀!」。秦王为了得到璧玉,只得按照蔺相如所说的去做。蔺相如趁着秦王斋戒沐浴的这五天内,叫人将那块璧玉从小路送回赵国。
五天过去了,秦王果真以很隆重的礼节接待蔺相如。蔺相如一见秦王便说:「大王,秦国自秦缪公以来,二十多位君王,很少有遵守信约的人,所以我害怕受骗,已差人将璧玉送回赵国!如果大王真的要用城池来交换楚和氏璧,就请先割让十五个城池给赵国,赵王一当遵守誓约将玉璧奉上。现在,就请大王处置我吧!」秦昭王一听璧玉已经被送回赵国,心里虽然很生气,却也佩服蔺相如的英勇,不但没有杀他,还以礼相待,送他回赵国。
后来,大家就用“完璧归赵”来形容将别人的东西完整的归还给别人的意思。这则成语充分表现了蔺相如机智果敢,不畏强暴的品格,不愧为战国有名的儒相。
(四)胡服骑射
春秋至战国前期,华夏传统服装是长袍宽袖,不便于骑马射箭。为此,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达易服令,让男人改穿胡人式的紧袖短衣和长裤。这一举措对重服饰礼义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重大冲击,众多臣属惊呼这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武灵王却从作战需要出发,反对法古不变,以强有力的行政命令推广服饰改革。他还亲自骑马弯弓并露宿草原,聘请擅长骑射的胡人充当教练,推广了养马、制革、设兽医和筹办草料等完整配套的制度,很快培训出1万名装备精良且射术高超的骑兵,其他列国的步、车兵和北方零散部落在其狂飙般的攻击下,一时均非对手。经过短短十几年,便由一个小小中山国都敢侵犯的弱邦崛起为唯一能够同秦相抗衡的强国。
“胡服骑射”虽然是一场军服改革,但影响却是多方面的,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勇于革新的思想得到树立,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服饰上的。首行它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强化了其实用功能。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

(五)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六)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壁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这就是另一则有名的邯郸成语典故“负荆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七)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没有先生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现在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的意思。

(八)纸上谈兵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自以为是,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赵国的军队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从而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我认为这则邯郸成语典故对现在的商场和职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刚出校门还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只是在学校学了一些最基本的应用技能,只有慢慢积累经验,虚心请教老员工,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于本职工作,才能防止纸上谈兵。

(九)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了!

(十)因人成事
平原君一行到楚国后,平原君马上求见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可是楚王惧怕秦国,不肯答允。两个人从清早谈判到中午,也没谈出结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阶下,等得焦急起来。那十九人就对毛遂开玩笑说:“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锥尖吧!”毛遂二话不说,提剑登阶,从容上殿,对平原君说:“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为什么说了这么半天还决定不下来呢?”楚王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随员。”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给我下去!我正在同你们君主谈话,你算个什么?”毛遂按剑而前,对楚王说:“你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就这样随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这十步之内,大国也没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声了。毛遂接着说:“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诸侯,难道他兵多吗?只不过能发挥他的优势,振奋他的威力罢了。现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本钱。象楚国这样盛强,天下各国都不能对抗。白起,小娃娃罢了,带了几万兵来和楚国打仗,一战就夺去了你们的鄢、郢等地;再战就烧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战干脆俘虏了大王你的先人,这是百辈的仇恨啊,连赵国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却不知道好歹!军事联盟是为了楚国,不是为赵国。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惭愧,连连称是,满口应承说,“确实象先生说的,愿意把全国的兵力参加同盟。”毛遂又逼问:“联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说:“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说:“快拿鸡、狗、马的血来!”血来了,毛遂捧着铜盘跪献给楚王说:“请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边,这是定盟的仪式;接着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涂完血,毛遂左手拿着血盘子,用右手招唤殿外的十九个人说:“喂!你们接着在堂下涂血吧。你们这些老爷碌碌无能,就象所说的依靠别人成事的!”这则邯郸成语典故可以参看毛遂自荐和一言九鼎。
这件外交大事,就这样靠着毛遂的口才而终于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称赞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郸,感慨地说:“我不敢再鉴别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国一次,就使赵国的声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长的舌头,比百万雄兵还强啊!”后把毛遂奉为上等门客。
以后,人们就把自己没本事,而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

⑻ 班固修《汉书》有怎样的典故

东汉班固所撰《汉书》是继西汉《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学名著。

古代风景画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郡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汉书·本传》称其“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班固之父班彪,是东汉初年著名的史学家,他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问),想续写武帝之后,于是收集史料,写成《史记后传》65篇,以补足《史记》的西汉部分。班彪死后,二十三岁的班固回到家乡,看到父亲所写史书,认为还不够详备,决定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竞之业。不久有人告发他私改国史,因而下狱,后其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

汉明帝永平五年(62),班固被任命为兰台令史(兰台,是汉朝宫内贮藏图书之处),不久迁升为郎,奉命续写《汉书》。直到章帝建初七年(82),“潜精积思二十余年”,完成《汉书》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和帝永元元年(89),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中护军,参与谋议。在追击匈奴时曾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颂功,《封燕然山铭》,即为班固所撰。后窦宪以失势自杀,班固也因此受到牵连,先是免官,后为仇家洛阳令种兢逮捕入狱,古代风景画鉴赏死于永元四年(92),年六十一岁。以后和帝又命班固之妹班昭补写八《表》,同郡马续补写《天文志》,终于最后完成了《汉书》的编撰。

《汉书》分为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终于刘玄更始二年(24),共记载二百三十年的历史。

《汉书》体例与《史记》大略相同,都是纪传体。《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对汉武帝太初年间以前的西汉历史,在史料来源上,多采自《史记》。但亦有所增补。如《贾谊传》增加了《治安策》,《晁错传》增加了《贤良策》、《教太子疏》、《言兵事疏》、《募民徙塞下疏》,《邹阳传》增补了《讽谏吴王濞邪谋书》,《路温舒传》增收了《尚德缓刑疏》,《公孙弘传》增补了《贤良策》等文章。在韩信、楚元王、肖何、卫青、石庆及公孙弘等传中增加了一些史实。此外,还在《史记》材料的基础上,新立了一些篇目,如《惠帝纪》及王陵、吴芮、蒯通、伍被、贾山、李陵、苏武等传。

梅花图武帝以后的史料则以班彪的六十五篇《后传》作为基础,并参考其他有关著述,作了大量订正,增强了史料的可靠性。班固还利用官府藏书,收集许多遗闻轶事,经过取舍剪裁,熔铸于书中,使《史记》缺漏的重要文献在《汉书》中得到补充。《后汉书》作者范哗肯定班固的叙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汉书》的体例也大体根据《史记》而小有改变,如改“书”为“志”,废“世家”,将“世家”并人“列传”。

《汉书》的精华在“志”。其十篇“志”,比《史记》的八篇“书”,内容详备,规模宏大。其中《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均为班固新创。《五行》与《刑法》分别记载古代自然变异和立法设刑的情况。《地理》则叙述从传说的“九州”到西汉的地理沿革,以及各地的山川、户口、风土和物产,还记载了亚洲一些国家的地理情况,是我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著作。《艺文》是综述各学科和学派的源流,记载西汉皇家藏书情况,是论述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其他六志,如《食货志》补充《史记》的《平准书》,系统地记述了西周以至王莽时期的经济制度,是研究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料。《沟洫志》续补《史记·河渠书》,详记黄河变迁与治河对策,所载西汉哀帝时贾让《治河三策》是极珍贵的古代历史文献。《律历志》记录了大量自然现象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况。《礼乐志》是研究我国古代国家机器和典章制度的重要史料。十志在八书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志书规模,后来“正史”的志,大体依十志稍作增减。唐宋时期,志书体得到大发展,出现了《通典》、《通志》、《通考》等典章文献专著。《汉书》十志的创始功绩不可泯灭。

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东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任免。它篇幅不多,却把当时的职官制度和官吏的变迁情况,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后世《百官志》、《宰辅表》开辟了道路。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自此以后,用纪传体编纂的断代史连续不断,遂形成了所谓“正史”的二十四史。其中,除《史记》、《南史》、《北史》外,全都是纪传体的断代史。这是因为“中国自汉以来政尚专制,忌讳滋多,本朝之人不敢指斥本朝,以述罪戾。班氏史体最合古代文人著述家之心理,盖记前朝之事,危疑较少。讥谈政事,臧否人物,均视在当代为自由,《汉书》家独盛于后世,即此故也”(范文澜),《正史考略》)。而且除了“正史”外,还有一些编年体的断代史,如东汉末年苟悦的《汉纪》,就是将《汉书》的内容删略为编年体的史书。我国历史悠久,自东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史料,都能相当丰富而没有间断地保存至今,是与历代都有断代史的编纂分不开的。班固开创了断代为史的方法,是对我国历史学的一大贡献。当然断代史也存在着割断历史联系的缺点,这一点,过去的史学家唐朝的刘知几和宋朝的郑樵都曾指出过。

《汉书》的另一特点是在传中多载有关学术、政论文章,因此《汉古代风景画书》又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如《贾谊传》载《治安策》,《晁错传》载《贤良策》,司马相如、杨雄等的文章皆人本传。在古代书籍流传不易,不集中在大著述中是不易保存的,多载文章,亦有必要,后人以此相讥,不得谓之公允。又《汉书》喜用古字古词,比较难读。东汉人已有很多地方读不通。这就提出了为《汉书》作注的要求。东汉末年已有服虔、应劭所作之注。到唐代,颜师古汇集了前人二十三家的注释,纠缪补缺,完成了对《汉书》的新注。清朝人王先谦又作了《汉书补注》,征引繁博,成为《汉书》旧注的代表作。

《汉书》亦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班固生活在儒家伦常完全定型的东汉时期,历史观受到儒家尊君思想的严密束缚,虽然,《汉书》较之《史记》,有“文赡而事详”的长处,但是,就班固的历史观来看,却远不及《史记》进步。《汉书》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准绳,指责《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认为《史记》把汉史“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是降低了汉朝的历史地位。在高帝赞巾义有特为刘邦编造的从尧开始的世系,企图证明“汉绍尧运,以建帝业”。班固在《五行志》里还用大量自然变异现象附会政事,积极参加东汉的谶纬迷信,神化皇权活动。他还对农民起义领袖,对出身社会下层,对敢于反抗强暴的人物,力加贬斥,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在《汉书》里都改为列传。故晋朝傅玄在批评《汉书》时说“论国体则饰朝阙而折忠臣,叙事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汉书》在思想方面比起司马迁的《史记》来,确是中庸、保守得多。

⑼ <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四个典故:老莱娱亲,卧冰求鲤,郭巨埋儿,————

老莱娱亲 老莱子,周楚国人,事二亲至孝。师觉授首列其为《孝子传》人物之一,传曰:“老 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烂之衣。为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者,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敦煌遗书《孝子传》所载略同,只是更为形象生动。《孝诗》有赞;“七十已中寿,人生似此稀。绝怜老莱子,犹反作儿戏”。
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郭巨埋儿 郭巨,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汉刘向首辑郭巨入《孝子传》中。宋躬《孝子传》亦有载。敦煌遗书中发现附有孝子事迹的《父母恩重经》写本中有“郭巨至孝,天赐黄金”之句。另有多件写本单独记其事,较刘向所记稍详,但基本一致,并指出郭巨为东汉人。其中《搜神记》记其孝行曰:“昔有郭巨者,字文气,河内人也。家贫,养母至孝。巨有一子,年始两岁,巨语妻曰:‘今饥贫如此,老母年高,供勤孝养,恐不安存。所有美味,每减与子,今母饥羸,乃由此小儿。儿可再有,母难重见。今共卿杀子,而存母命。’妻从夫言,不敢有违。其妻抱子往向后园树下,欲致子命。巨身掘地,欲拟埋之,语其妻曰:‘子命尽未?’妻不忍即害,必称已死。巨掘地得一尺,乃得黄金一釜,釜上有铭曰:‘天赐孝子之金。郭巨杀子存母食,遂赐黄金一釜。官不得夺,私不得取。’……” 敦煌《孝子传》S.389(乙卷)序诗云:“郭巨专行孝养心,时年饥险苦来侵,每被孩儿夺母命,生埋天感赐黄金。”又《古贤集》曰:“郭巨夫妻生葬儿。”郭居敬列其为二十四孝之一。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