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的寓意
❶ 牧之 兖州牧,豫州牧是什么意思
让子弹飞?
牧,意御民如牧畜,后为官职,为古九州之行政长官,手掌军版政实权,如今可称之为实权质上的小皇帝。
兖(音同“眼”)州牧,曹操也,豫州牧,刘备也,皆成王。
以“牧之”为名,野心不至登天,但已足为当世之枭雄,放在张麻子这个角色上,极合适,不高,不低。
简单的说:像曹操,刘备一样当个小皇帝,当个领导人。
❷ 牧之 兖州牧,豫州牧是什么意思
让子弹飞?
牧,意御民如牧畜,后为官职,为古九州之行政长官,手掌军版政实权,如今可称之为实质上的权小皇帝。
兖(音同“眼”)州牧,曹操也,豫州牧,刘备也,皆成王。
以“牧之”为名,野心不至登天,但已足为当世之枭雄,放在张麻子这个角色上,极合适,不高,不低。
简单的说:像曹操,刘备一样当个小皇帝,当个领导人。
❸ 兖是什么意思
兖
yǎn
〔兖州〕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笔画数:8;
部首:亠;
详细解释:兖
Yǎn
【名】
中国水名
河东郡垣县,“有王屋山,兖水出”。——《续汉书·郡国志》
❹ 兖州土话老鳖喝酒靠河也是什么意思
老鳖靠河沿,是兖州的一道菜。一口小锅,锅中央是炖好的鸡或者排骨等肉类。在锅的内壁,贴一圈薄面饼。面饼为椭圆状,其形态称为“老鳖靠河沿”。
❺ 为什么中国好多地名都带有一个“州”字 这个州字是什么意思啊
中国 先秦时即有州的名称。传说禹治水以后,将天下分为九州。也有尧时天下分为12州之说。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郡县制,无州之设置。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 前106 )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翔)、三河(河内、河南、河东 )、弘农 7 个郡设司隶校尉部 , 与州同级 ,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13州合称14部州。东汉时,州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13州。魏晋南北朝时沿用。隋炀帝时为郡县二级制。唐高祖又改郡为州。以后中国历朝不再设郡。唐代的大州称为府,仍为州级。自从在边境设立节度使后 , 节度使发展成为州之上 、道之下的行政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 ),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从此全国诸州直辖于中央,州的长官称知州事,简称知州。
辽代诸州有节度州、刺史州之分,分别置节度使和刺史。金代的州隶属于路,分节镇州、防御州、刺史州 3 类,以节度使、防御使、刺史为长官。元代的州有的属于路,有的则属于省,即直隶州。
明代的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之分。直隶州上隶于京师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视府;属州上隶于府,地位视县。州的长官也称知州。清承明制,直属于布政使司的州称直隶州。直隶州有属县 ,是相当于府一级的地方行政区 。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属州,是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直隶州和州的长官都称为知州。
州
一些国家的行政区划单位。中国先秦时即有州的名称。传说禹治水以后,将天下分为九州。也有尧时天下分为12州之说。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郡县制,无州之设置。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翔)、三河(河内、河南、河东)、弘农7个郡设司隶校尉部,与州同级,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13州合称14部州。东汉时,州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13州。魏晋南北朝时沿用。隋炀帝时为郡县二级制。唐高祖又改郡为州。以后中国历朝不再设郡。唐代的大州称为府,仍为州级。自从在边境设立节度使后,节度使发展成为州之上、道之下的行政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从此全国诸州直辖于中央,州的长官称知州事,简称知州。
❻ 230年 孙权派将军道咦州有什么意义
可能也是想看看有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吧。江东也就是扬州六郡,荆州九郡,比起中原回曹魏青州徐州兖答州冀州幽州凉州并州这么大的地盘,还是太小了,虽然土地面积差的不太多,但是当时比如广东一带还是不毛之地,估计想要看看外面有没有肥沃的土地吧。
❼ 兖是什么意思
兖[yǎn]
〔~州〕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❽ 中国好多城市名都带有一个“州”字, 那这个州字代表什么意思
“州”读作【zhōu】,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 现在还作为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使用。
❾ 除二兖行台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1、除,就是除授,也就是拜官,授职的意思。
2、二兖,也就是两个兖州的合称。
南朝刘宋初年,武帝刘裕平河南,又设兖州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
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移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徒迁须昌(今山东东平县西北50里)。
元嘉二十年(443年)把兖州区域分属徐州、冀州,其兖州旧地为鲁郡代替。至元嘉三十年(453年)六月复立兖州,治瑕丘,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年)治湖陆(今江苏沛县北),宋明帝秦始初(465年)移治瑕丘。
齐、梁时,又设北兖州于清江,设南兖州于广陵。
兖州降魏之后,侨治于淮阴,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曰兖州。而滑台之兖州则为西兖州。
北魏孝昌年间(525年—527年),西兖州又移治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西北)。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年)置南兖州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北魏正光年间(520年—525年)又移治谯城(今安徽毫州)。当时称兖州(瑕丘)、西兖州(滑台)、南兖州(谯城)为三兖州。
东魏时设兖州于瑕丘,改置南兖州于陈留,西兖州于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北齐时,改清江之兖州为淮州,广陵之兖州为东广州。
3、行台
三国魏置,为皇帝出征时随侍身边临时执行尚书台职权的机构,由尚书台部分主要官员组成,以便皇帝和执政大臣决定军国大事。
两晋时不再随侍于皇帝,而由权臣控制,东海王司马越、荀藩、苟晞、温峤、刘裕等曾在战乱中先后建立过行台,以发号施令。
北魏初曾于邺及中山置行台,以尚书为长官,执掌当地军政事务,旋罢。肃宗正光(520—525)末,因各地战乱,在各地陆续设立行台主管各地军务,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
到北魏末期渐理民事,北齐时正式兼理民政,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北魏末期的农民起义领袖如万俟丑奴、纥豆陵步藩亦置行台。
北魏、北齐以行台尚书令为长官,也有以尚书仆射或左、右仆射以及尚书来主管行台事务者。下设行台尚书左、右丞,各部尚书及郎中处理具体事务。
又,北魏、北齐还设有“大行台”。隋、唐初设“行台省”,金朝设“行台尚书省”。
4、除二兖行台
根据以上,该事当在北魏以后。
授职为二兖州(或为西兖州、南兖州,具体待考)的行台。
❿ 古代州是什么意思
中国先秦时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东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区划。
先秦时期
中国分为“九州”的时间在人皇时代(公元前2550 年-公元前2520 年)。
这时“州”的划分,更多地体现为地理意义,政治意义相对较弱。
《三皇本纪》:“(人皇)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
《华阳国志》之《巴志》篇引《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
人皇时代的“九州”亦称“九囿”,或《诗经》所称的“九有”。传说禹治水以后,也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应当是对三皇时代九州体系的继承。也有舜时天下分为12州之说,这可能与天皇(公元前2607 年-公元前2575 年)划分天下为五方十二部的制度有关。
州秦汉三国时期
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郡县制,无州之设置。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翊)、三河(河内、河南、河东)、弘农7个郡设司隶校尉部,与州同级,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13州合称14部州。
西汉的州只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的行政区域。真正的行政区域还只是郡、县两级,郡太守直接与中央政权联系,不必通过州一级。
东汉末年,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13州,相当于现行的“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制度前后延续了四百年左右的时间。
州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段时期,州的面积不断缩小,数量不断增加:
三国时魏有十二州,吴有三州,而蜀只有一州。
西晋初年全国分为十九个州,末年增至二十一个州。
南北朝时,州的范围逐渐缩小,南北方合计有五六十个州。
至南北朝末期,州已经增加到三百多个,相当一部分州已经有名无实了。
州隋唐宋元时期
隋炀帝时为郡县二级制。
唐高祖又改郡为州。全国共有三百几十个州。以后中国历朝不再设郡。
唐代的大州称为府,仍为州级。自从在边境设立节度使后,节度使发展成为州之上、道之下的行政区。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从此全国诸州直辖于中央,州的长官称知州事,简称知州。
辽代诸州有节度州、刺史州之分,分别置节度使和刺史。
金代的州隶属于路,分节镇州、防御州、刺史州3类,以节度使、防御使、刺史为长官。
元代的州有的属于路,有的则属于省,即直隶州。
州明清时期
明清时又改州为府,所以有“兖州府”、“扬州府”等名称。
明代的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之分。直隶州上隶于京师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视府;属州上隶于府,地位视县。州的长官也称知州。
清承明制,直属于布政使司(省长)的州称直隶州。直隶州有属县,是相当于府一级的地方行政区。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属州,是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直隶州和州的长官都称为知州。
州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苗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设自治州,行政地位在省以下、县以上。县级以上带“州”或“洲”的城市名称中,除了“株洲市”和“满洲里市”用“洲”以外,其他一般皆用“州”。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