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伯乐典故

伯乐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17 18:24:52

㈠ 关于千里马与伯乐的类似典故麻烦各位大哥大姐指点下

杂说四
【题解】
本文选自《韩昌黎集·杂说》,题一作《马说》。本文题从通行古文选本。全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以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揭示深刻社会问题。说乃一种文体。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马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资治通鉴·唐纪八》
(唐)太宗令封德彝①举贤,久无所举②。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③者,岂借人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注:①封德彝,名伦。初事隋,太宗时,累拜尚书右仆射,即尚书省长官。②举,荐举,举贤。③致治,极善治理。
释文:
唐太宗要求封德彝推荐有德行的人才,很长时间不见他推举一人。太宗责怪下来,封德彝回答说:“不是我没有尽到责任,如今实在是很难发现特别有能力的人才呀!”太宗说:“君子用人如同使用器物那样,是使用各自的长处。古代能治理国家繁荣富强的君主,岂是借用了上几代的人才吗?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发现人才的本领,怎么可以冤枉当今整整一代人呢?”
拾得:
古人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并不常有。发现人才,并不容易,既要求熟悉业务,又要求具有眼力;而发现了人才,能够积极推荐出来,更是不容易,需要出自公心,高度负责。历史上,如鲍叔牙向齐桓公力荐管仲,谢安、郗超为拒苻坚入侵共推谢玄,确是有远见有胆识。这样的人毕竟不多,如封德彝者,却不少见。他们不去发现人才,也不尽心培养人才,每每拿所谓极少遇到理想的人才为借口,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着实埋没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严格地说,类似封德彝这样的人,应该谴责为历史的罪人。

㈡ 历史上 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小故事 一定要很短……

一、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春秋时秦国人伯乐,路上遇到一匹千里马驾着装盐的版车爬太行山,它的膝盖折断权皮肤也溃烂了,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伯乐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它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

二、故事的寓意

告诫君主当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2)伯乐典故扩展阅读

“伯乐和千里马”的相关成语:伯乐相马

拼音:bó lè xiàng mǎ

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用法: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指文字技巧。

例句:领导者应该具有伯乐相马的品格,才能使团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㈢ 为什么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能赏识人才的人,出自哪个典故

相传古时候人们把上天管马的天神叫作伯乐,春秋战国时,楚国一捞盐工孙版阳,对马的研权究非常出色,一日于路见瘦马驮盐,不堪重负,难以上坡,乃出资购之,精心养护,不出数月,此马骠肥体壮,神骏非凡,各国盛传伯乐美名。后,又为秦穆公寻找到千里马,为穆公征战六国、称霸西戎,立正汗马功劳,后人遂以伯乐名之。

㈣ 想知道一下“伯乐“的典故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币,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专三旦立于币,属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有个卖骏马的人,在市场站了三天,也没有人知道他卖骏马。于是此人去见伯乐,说,在下有骏马想卖,一直在市场等了三天,没人问价,希望先生绕马观察,将离去时回头眷顾它,我愿奉上一天的工钱。伯乐于是就绕马观察,将离去时回头眷顾马,一天内马价涨成从前的十倍。

㈤ 伯乐和马的典故

有匹千里马老了,拉着盐车来到太行山。它吃力地伸着蹄子,弯着膝盖向前回走,尾巴下垂,脚掌也答烂了,涎水洒在地上,浑身汗水直流,拉到半山坡便走不动了,驾着车辕不能继续上山。
正巧伯乐遇到了,他赶忙下了车,抚着这匹马心疼地哭起来,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它身上。
这时,千里马低着头喷着鼻子,仰起头长鸣了一阵,宏亮的声音直达天际,好像是从钟磐之类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感到伯乐是它的知己呀!
寓意:千里马最难遇的是伯乐,人才最难遇的是知音。

㈥ 宝马与伯乐的典故

伯乐本名孙阳,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一说他乃赵简子御者,善相马,字子良内,又称王良。他是古代春秋容时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着作《伯乐相马经》。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伯乐精通兽医,以其名而命名的兽医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伯乐针经》的出现,标志着家畜针灸学的形成。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㈦ 我不杀伯乐,伯乐因我而死,出自哪个典故

应该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世说新语》载,公元322年,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靑进宫,王导希望周靑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靑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靑就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等他从宫里出来,已经喝得晕乎乎的,王导和他招呼,他还是不理不睬,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贼子,取个斗大金印……”

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要收拾周靑遂询问王导:“周靑也算是个人才,是不是给个官当当?”连问了几次,王导因想起周靑曾在宫门口不帮自己的事就一直都沉默不语。王敦见他这样就眼中凶光一闪:“如果不配为官,那么应该杀掉!”王导还是沉默。于是,周靑被王敦杀害。

后来,王导有一次在整理中书省的文件时,才发现周靑极力维护自己为自己辩白的奏章。又听说了那天自己跪在宫门时,周靑一进宫就激烈地维护王家全家,只不过没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来而已。联想到自己却在能救活他的时候没有伸手相救,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儿子们说:“我虽不杀伯仁,但是伯仁却因我而死。幽明之中,负此良友呀!”这就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个典故的来历。

㈧ 伯乐的典故诠释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干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糊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饲)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饲)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㈨ 你不杀伯乐,伯乐却因你而死。是什么典故

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谢谢,你那是后起说法,具体如下: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句话是东晋晋元帝时期的王导的名言。王导时任司空,行政级别相当于今天的3级公务员,即大至相当于副总理级别。而“伯仁” 是另一个人,姓周名yi(左岂右页),字伯仁。周伯仁时任尚书,行政级别相当于今天的3—4级公务员,大至相当于国务委员或某部部长。

话说王氏当时也是一个豪门大族,王导的一个亲兄弟叫王敦,时任江州牧(大致相当于武汉军区司令员),兼荆州刺史(大致相当于湖北省省长)。在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牛皮哄哄,很不买朝庭的账,不仅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而且偶尔还直接跟中央对着干。晋元帝很是恼火。此时晋元帝宠信刘槐刁协两个人,对这两个人言听计从。王敦自认为水平高过刘槐刁协,却偏不重用,大为光火,于是起兵造反,两万精兵,从武汉直扑南京,晋朝中央大惊。

此时刘槐向晋元帝建议,将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一律杀光。晋元帝不知如何考虑的,并未答应。即便如此,王导听了,也大为惊恐。于是王导带着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个人,亲自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但是我们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不仅如此,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个人,到中央办公室门口站着,以示清白,没有通敌。

有一天早晨,王导他们正站着的时候,晋元帝宣周伯仁进见,周伯仁大摇大摆从王导他们面前经过。王导见了,大声叫道:“伯仁,我家几百口人,请您多关心啊!”熟料那周伯仁理也不理,抬头挺胸就进去了。周伯仁见了晋元帝,极力替王导开脱,说王导一向忠心,绝对不会跟王敦一起造反。晋元帝觉得有理,就留周伯仁陪自己一起吃饭。周伯仁一向好酒,喝得稀里糊涂,这才告辞出来。此时王导他们不知里面情况怎么样,还一直在外面站着呢。见周伯仁出来了,又低声下气,连叫“伯仁,伯仁”,结果周伯仁正眼没瞧他们,摇摇晃晃就回家了。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王导见周伯仁如此表现,那个气啊,就甭提了,不仅如此,更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了自己的坏话了呢。于是心里暗恨周伯仁。

却说王敦确实有两下子,二万精兵打得刘槐几万大军溃不成行,一路直逼,三下五除二就占了南京外城了。晋元帝一看不好,一边连忙打发刘槐刁协逃跑,一边又忙着对王敦封官许愿。总而言之,王敦做了大官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兼中央军委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组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员,兼胡北省省长。

到此,王敦当然要大开杀戮了,对那些平时跟自己关系不好的,一律杀的杀贬的贬。周伯仁也不例外。当然要杀。但是周伯仁当时是两大才子之一啊,很有名望,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劝王敦不要杀周伯仁,王敦看了王导一眼,王导一声不吭。于是王敦大手一挥,杀!于是周伯仁人头落地。

第二天,王导当然可以直入朝庭了,于是王导神气活现地去中直机关转了一圈,突然在台子上发现了周伯仁给晋元帝的上书,这才发现周伯仁感情是外示无情,其实内里很是为王导开脱罪名的。于是王导拿着周伯元的表书,痛哭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幽冥中负此良友了。” 回答:2008-02-21 09:01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谢谢 共0条评论... 喝大肚子茶━减肥!每天2杯茶,7天大肚子喝瘪了,远离三高,防失眠、便秘!打呼噜—警惕猝死止鼾器止鼾,效果好,生物科技新成果!体外止鼾,轻松告别打呼噜耳鸣理疗措施远离耳聋专家提示重视耳鸣远离耳聋,耳鸣理疗措施让你远离耳聋!
其它回答 共1条回答评论 ┆ 举报
Brian
[学者]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句话是东晋晋元帝时期的王导的名言。王导时任司空,行政级别相当于今天的3级公务员,即大至相当于副总理级别。而“伯仁”是另一个人,姓周名yi(左岂右页),字伯仁。周伯仁时任尚书,行政级别相当于今天的3—4级公务员,大至相当于国务委员或某部部长。

话说王氏当时也是一个豪门大族,王导的一个亲兄弟叫王敦,时任江州牧(大致相当于武汉军区司令员),兼荆州刺史(大致相当于湖北省省长)。在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牛皮哄哄,很不买朝庭的账,不仅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而且偶尔还直接跟中央对着干。晋元帝很是恼火。此时晋元帝宠信刘槐刁协两个人,对这两个人言听计从。王敦自认为水平高过刘槐刁协,却偏不重用,大为光火,于是起兵造反,两万精兵,从武汉直扑南京,晋朝中央大惊。

此时刘槐向晋元帝建议,将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一律杀光。晋元帝不知如何考虑的,并未答应。即便如此,王导听了,也大为惊恐。于是王导带着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个人,亲自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但是我们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不仅如此,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个人,到中央办公室门口站着,以示清白,没有通敌。

有一天早晨,王导他们正站着的时候,晋元帝宣周伯仁进见,周伯仁大摇大摆从王导他们面前经过。王导见了,大声叫道:“伯仁,我家几百口人,请您多关心啊!”熟料那周伯仁理也不理,抬头挺胸就进去了。周伯仁见了晋元帝,极力替王导开脱,说王导一向忠心,绝对不会跟王敦一起造反。晋元帝觉得有理,就留周伯仁陪自己一起吃饭。周伯仁一向好酒,喝得稀里糊涂,这才告辞出来。此时王导他们不知里面情况怎么样,还一直在外面站着呢。见周伯仁出来了,又低声下气,连叫“伯仁,伯仁”,结果周伯仁正眼没瞧他们,摇摇晃晃就回家了。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王导见周伯仁如此表现,那个气啊,就甭提了,不仅如此,更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了自己的坏话了呢。于是心里暗恨周伯仁。

却说王敦确实有两下子,二万精兵打得刘槐几万大军溃不成行,一路直逼,三下五除二就占了南京外城了。晋元帝一看不好,一边连忙打发刘槐刁协逃跑,一边又忙着对王敦封官许愿。总而言之,王敦做了大官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兼中央军委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组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员,兼胡北省省长。

到此,王敦当然要大开杀戮了,对那些平时跟自己关系不好的,一律杀的杀贬的贬。周伯仁也不例外。当然要杀。但是周伯仁当时是两大才子之一啊,很有名望,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劝王敦不要杀周伯仁,王敦看了王导一眼,王导一声不吭。于是王敦大手一挥,杀!于是周伯仁人头落地。

第二天,王导当然可以直入朝庭了,于是王导神气活现地去中直机关转了一圈,突然在台子上发现了周伯仁给晋元帝的上书,这才发现周伯仁感情是外示无情,其实内里很是为王导开脱罪名的。于是王导拿着周伯元的表书,痛哭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幽冥中负此良友了。”

㈩ 人们常说的伯乐是谁,有关他的典故是什么

[释 义]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 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讬,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干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餵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餵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