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寓言派小说家追求的
『壹』 请问从03年以后的诺贝尔文学奖著作都是哪些
2003年库切(1940~)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耻》(2003年获奖作品)、《钢铁时代》、《凶年纪事》等。 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钢琴教师》(2004年获奖作品)、《女情人们》、《我们是骗子,宝贝》及《情欲》等小说。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由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2005年哈罗德·品特(1930~2008),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 《生日派对*看门人*回乡》(2005年获奖作品)、《看门人》(The Caretaker,1960)、《生日派对》(TheBirthdayParty,1958)、《回乡》(TheHome coming,1965)等。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2006年奥尔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 《我的名字叫红》(2006年获奖作品)、《伊斯坦布尔》等。
*2007年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英国女作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代表作品《金色笔记》(2007年获奖作品)、《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简述下地狱》、《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简·萨默斯日记》等。
*2008年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 ),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新起点、诗歌冒险和感官迷幻类文学的作家,是在现代文明之外对于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有《诉讼笔录》、《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 《战争》(2008年获奖作品)、《乌拉尼亚》等。
*2009年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代表作品:《心兽》、《狐狸那时已是猎人》、《低地》、《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呼吸秋千》(2009年获奖作品)等。
*2010年10月7日,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以表彰略萨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品还有,《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城市与狗》《酒吧长谈》(获奖作品)、《谁是杀人犯》、《叙事人》、《谎言中的真实》、《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等。
*2011年,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瑞典有世界影响的诗人。1931年出生,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先后共出版《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小路》《为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等10部诗集。1990年患脑溢血致半身瘫痪后,仍坚持写作纯诗。
『贰』 近十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2001年 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1990年被英国女王授封为骑士。《抵达之谜》(2001年获奖作品)获奖理由: “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2002年 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无命运的人生》(2002年获奖作品)获奖理由:“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2003年 库切(1940~)南非作家。《耻》(2003年获奖作品)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2004年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钢琴教师》(2004年获奖作品)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2005年 哈罗德·品特(1930~2008),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生日派对*看门人*回乡》(2005年获奖作品)
*2006年 奥尔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我的名字叫红》(2006年获奖作品)
*2007年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英国女作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金色笔记》(2007年获奖作品)
*2008年 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 ),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新起点、诗歌冒险和感官迷幻类文学的作家,是在现代文明之外对于人性的探索者”。《战争》(2008年获奖作品)
*2009年 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呼吸秋千》(2009年获奖作品)等。
*2010年10月7日,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以表彰略萨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世界末日之战》(2010年获奖作品)。
『叁』 “新寓言派”用法语怎么说
应该是:Le
«
nouveau
roman
»,中文引申为新寓言派
新寓言派作家就是Les
«
nouveaux
romanciers
»
楼主可以用nouveau
roman
google
一下,有很多资版料,俺不给你列举权了^^
『肆』 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新感觉派的这三位代表性作家的创作都起始于现实主义,后来才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他们的价值取向却不完全一样。刘呐鸥、穆时英更多地受到了日本的早期新感觉派的熏染,而且在汲取现代派的技巧的同时,也接受了现代派的文艺观,成了彻头彻尾的现代派。施蛰存则从日本新感觉派后期的新心理主义那里撷取了更多的精华。他是立足于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并吸收现代派的技巧来丰富自己。因此,在他脱手《现代》之后,就以一种新的姿态回归到现实主义。尽管他们在创作道路和创作的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但作为一个流派。也构成了一些共同的创作特色。
首先,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为开拓中国现代的“都市文学”建树了筚路蓝缕之功。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不仅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感觉派小说集,也是最早出现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说集。作者以他对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绘了都市的赛马场、夜总会、影院、茶馆、富家别墅、海滨浴场等色彩斑斓的场景,也刻画了舞女、少爷、小姐、交际花、姘头、资本家、小职员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并以急骤的节奏,跳荡的结构,活灵活现地显现出剥削阶级糜烂生活的剪影。他的《礼仪和卫生》依据弗洛依德的学说描写了一伙在“唯乐原则”支配下的青年男女放荡纵欲的生活。穆时英的《上海狐步舞》所展示的生活领域更为广泛,也更进一步揭露了“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的半殖民地大都市生活的本质。其他代表作还有施蛰存的《鸥》和《薄暮的舞女》。
其次,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相比之下,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则高于刘呐鸥和穆时英。施蛰存的病态小说,题材更为广阔,内容也更为丰富。他不仅以上海为主要场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态生活,而且还对上海市郊小城镇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扫描。最初的新感觉派小说把追求新奇的感觉当作创作的关键。到30年代初期,他们又接受新心理主义的影响,创作了一批以表现心理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刘呐鸥的《残留》采用主人公霞玲独白的形式来进行人物的心理剖析,在当时是别开生面的。穆时英的《南北极》、《白金的女体塑像》等小说都是将心理分析作为构成作品艺术形象体系的重要环节,丰富了刻画心理小说的表现手段。但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的还是施蛰存。他的《梅雨之夕》、《春阳》、《药羹》等小说代表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最高水平。
再次,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小说技巧的创新。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都是起步于现实主义手法的。但是他们基于“在创作上独自去走一条新的路径”的想法,刻意移植和实验现代派的“新兴”技巧,有意识地把各种非现实主义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伍』 有关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成就和故事
1、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生于1919年10月22日,英国女作家,代表作有《青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特别的猫》等,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并在2007年终获诺贝尔文学奖。
她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此外她是历来第三十四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据英国《卫报》、BBC消息,英国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于2013年11月17日去世,终年94岁。她先后从事过保姆、电话接线员、办公室工作人员、速记员和记者等职业。
但她始终没有停止过阅读。多丽丝的童年几乎在孤寂中度过,孤独之中,她与19世纪的文学大师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开始她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小说家。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多丽丝开始涉足反种族歧视的激进的政治生活。1945年她再婚,但紧接着就是又一次婚变。
二战后的岁月是艰辛的,莱辛说她几乎生活在梦魇里,经济状况一度陷入窘迫。1950年,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在伦敦出版,为她赢得了声誉,登上了英国文坛。
2、勒·克莱齐奥
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新起点、诗歌冒险和感官迷幻类文学的作家,是在现代文明之外对于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有《诉讼笔录》、《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 《战争》(2008年获奖作品)、《乌拉尼亚》等。
勒·克莱齐奥从小就显示出文学方面的天赋,他年仅7岁,在随母亲去与父亲团聚的轮船上,写成小说《漫长的旅程》和《黑色的奥拉迪》在为期一月的行程期间,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他在尼斯文科大学学习之后,继续在伦敦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学习文学。
23岁的勒·克莱齐奥进修硕士学位期间,在克洛德·伽利玛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当年即入围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并成功获得法国重要文学奖“勒诺多”奖,从而一举成名。
3、赫塔·米勒
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代表作品:《心兽》、《狐狸那时已是猎人》、《低地》、《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呼吸秋千》(2009年获奖作品)等。
作为赫塔·米勒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带有明显的自传成分。本书讲述了巴纳特施瓦本地区艰苦的农村生活。作者运用一种独白的声音,诉说她在这片灰暗乡间成长的经历,以孩子的视角反映了人们精神的狭隘和日常生活的残酷。
长篇小说《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讲述了发生在一名年轻的制衣厂女工身上的故事。与书名截然相反,主人公一直在赴一个审问自己的“约”。于步步紧逼的质问中,主人公越发清晰的思路慢慢堆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时代对小人物的迫害于质问间跃然纸上。
4、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表彰略萨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品还有,《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城市与狗》《酒吧长谈》(获奖作品)。
1937年1岁多时跟妈妈1家人移居玻利维亚的科恰邦巴,1946年回到祖国秘鲁的皮乌拉省,省政府所在地皮乌拉市,在萨莱西诺学校读书,1950年到1952年就读位于利马的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后来在秘鲁皮乌拉市的皮乌拉省国立圣米盖尔中学完成中学学业。
巴尔加斯·略萨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教职(1977年获聘),也曾在英国伦敦大学(1967年和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1992年)等校客座教职。
5、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
1931年出生,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先后共出版《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小路》《为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等10部诗集。1990年患脑溢血致半身瘫痪后,仍坚持写作纯诗。
1966年获贝尔曼诗歌奖,1979年获瑞典文学奖,1982年获文学促进大奖。1990年患脑溢血致半身瘫痪后,仍坚持写作纯诗。20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活道路很简单,直至退休,一直是少管所和社会福利机构的一名心理学家。旅行和写作几乎构成了他全部的业余生活。
『陆』 “新寓言派”是个什么派
何谓抄“新寓言派”?
根据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写于约20年前的文章: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文坛上几位作家连获各文学奖,“先有图尔尼埃,然后是莫 迪亚诺和勒·克莱奇奥”,题材、形式、风格各不同,但全都着力于在形象描绘中蕴含深邃的寓意,“于是,他们在当代法国文坛上就有了‘新寓言派’之美称。”
『柒』 21世纪 诺贝尔文学作品有哪些
21世纪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1年 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1990年被英国女王授封为骑士。主要作品有小说《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街》、《大河弯》(2001年获奖作品) 、《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2002年 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苦役日记》(2002年获奖作品)、《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等。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2003年 库切(1940~)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耻》(2003年获奖作品)、《钢铁时代》、《凶年纪事》等。 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2004年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钢琴教师》(2004年获奖作品)、《女情人们》、《我们是骗子,宝贝》及《情欲》等小说。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由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2005年 哈罗德·品特(1930~2008),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生日派对*看门人*回乡》(2005年获奖作品)、《看门人》(The Caretaker,1960)、《生日派对》(TheBirthdayParty,1958)、《回乡》(TheHome coming,1965)等。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2006年 奥尔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红》(2006年获奖作品) 、《伊斯坦布尔》等。
*2007年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英国女作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金色笔记》(2007年获奖作品)、《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简述下地狱》、《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简·萨默斯日记》等。
*2008年 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 ),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新起点、诗歌冒险和感官迷幻类文学的作家,是在现代文明之外对于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有《诉讼笔录》、《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战争》(2008年获奖作品)、《乌拉尼亚》等。
*2009年 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代表作品:《心兽》、《狐狸那时已是猎人》、《低地》、《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呼吸秋千》(2009年获奖作品)等。
*2010年10月7日,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以表彰略萨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品还有,《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酒吧长谈》、《谁是杀人犯》、《叙事人》、《谎言中的真实》、《天堂的另外那个街角》等。
『捌』 新寓言派属于后现代主义吗
新寓言派作品风格属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交融。
参考:“新寓言派”与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要知道,莫迪亚诺被认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这一流派在21世纪初竟先后有两位代表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1945-),法国小说家,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莫迪亚诺的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
何谓“新寓言派”?根据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写于约20年前的文章: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文坛上几位作家连获各文学奖,“先有图尔尼埃,然后是莫迪亚诺和勒·克莱奇奥”,题材、形式、风格各不同,但全都着力于在形象描绘中蕴含深邃的寓意,“于是,他们在当代法国文坛上就有了‘新寓言派’之美称。”
图尔尼埃在谈到所谓的新寓言派时表示:“我同意并很乐意把我们归在一起,称我们为‘新寓言派’,我们这一流派为首的可以说是大瑟纳尔,多米尼克·费尔南德斯,于连·格拉克也可算上,当然包括莫迪亚诺与勒·克莱齐奥。”按照图尔尼埃的说法,正是这样几员当代文坛的骁将组成了新寓言派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强大阵容。
在“新寓言派”的小说作品中,从主题、人物到背景、插曲,各种艺术形象都好像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象征寓意。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言行和主要情节的寓意自不待言,就连色彩、人名、地名等也都蕴涵着某种含义。
“新寓言派”的小说通俗易懂。尤瑟纳尔、图尔尼埃、勒·克莱齐奥的短篇尤其如此,这些故事简直像专门为小孩子写的童话,谁都能读懂内中的意思。比如勒·克莱齐奥的《哈扎汗王国》《梦多》以及《梦多和其他故事》中的许多篇,图尔尼埃的《圣诞老太太》《皮埃罗或夜的秘密》等。关于这一特点,图尔尼埃说得好:“我的作品愈写愈短,愈写愈简练,很多批评家都以为我是在为儿童写作,其实我不是专为儿童而写,但如果儿童也能看懂我的作品,我以为自己就成功了。”也许,童话的形式更能表达他们希望在质朴的心灵中,在未受现代文明熏陶的原始人的自然属性中看到人类本性的东西。
“新寓言派”三位大师:对于国内较普遍的提法:新寓言派一号大师:米·图尔尼埃(1924-),二号大师:帕·莫迪亚诺(1945-),三号大师:勒·克莱齐奥(1940-)。……一二三号的排序,在法国有此认定。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二次颁给了“新寓言派”小说家——上次是勒·克莱齐奥(2008年),这次是帕·莫迪亚诺。
资料摘自《外国文学史话·西方20世纪后期卷》《西方20世纪后期文学(上)》《潇湘晨报》等处
『玖』 哪位大虾介绍几本好书看看
给你推荐几本:
《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系数:★★★★☆
具体内容:一个名叫小专豆豆的孩子在巴学园属的事情,非常有趣,巴学园真是史上独一无二的学校啊。
《皮皮鲁系列》
推荐系数:★★★★★
具体内容:皮皮鲁系列有很多,有鲁西西系列,有橙红系列,有蔚蓝系列,还有皮皮鲁大长篇系列等等,很好看,我95%的皮皮鲁系列书全买来了。都看了3、4遍了。
《小虎队系列》
推荐系数:★★★☆
具体内容:这是讲破案的,把破案讲成一个小故事,有3个主人公,因为是外国名,所以不介绍。小故事中会插入几个问题,让你自己在书上的图片中找答案。书的后面还有几个破案的,而且是叫你自己破案,给你一段故事,你自己想吧。喜欢破案的朋友极力推荐这系列的书。
这2个系列+1本书足够你可以看3个月至少的了。如果你每天都要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