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送魏大从军典故

送魏大从军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2-20 02:24:37

Ⅰ 《送魏大从军》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古诗,送魏大从军颔联的旨意是什么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1 2)“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3 4)(颔联含义),“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
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5 6)“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7 8)“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运用典故:
1“匈奴犹未灭”,指的是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的典故。
2“魏绛复从戎”,魏绛是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陈把魏绛“和”改成“从”,表明了其对当时边事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而有意思的是,魏绛和魏大恰巧同姓。
3“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4“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后汉书 ·窦宪传》中记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Ⅲ 如何赏析《送魏大从军》

《送复魏大从军》是唐代诗人陈制子昂创作的一首五律。

全文为: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Ⅳ 《送魏大将军 (送魏大从军 )》 要全文翻译,全文,谢谢。(原文见下)

此诗人名、地名、典故较多,没有古文化常识并不好译。我借助网络大概理解版翻译了下,部分语句和字权面差异较大。

首先理解本诗是送别要去镇守边防的友人魏大的。

霍去病志灭匈奴,魏绛解决了外邦问题。(引用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
与你在三河道告别(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彼此都很惆怅,但为了国家安宁(照应上文典故),你我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雁山横卧在代州北面,狐塞连接着云中郡。(写地理位置的重要,暗示友人此行责任重大)
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典故: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纯手打。

Ⅳ 《送魏大从军》首联连用两典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首句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专情,属
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Ⅵ 古诗送魏大从军额联的意思是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
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运用典故:1“匈奴犹未灭”,指的是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
2“魏绛复从戎”,魏绛是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陈把魏绛“和”改成“从”,表明了其对当时边事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而有意思的是,魏绛和魏大恰巧同姓.
3“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4“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后汉书 ·窦宪传》中记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Ⅶ 送魏大从军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赏析

主要是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报国立功的思想感情。

《送魏大从军》出自唐代陈子昂

原文如下: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白话译文:

匈奴还没有被灭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从军保卫边疆。在三河道与友人分别,心里有些怅惘;盼望魏大像赵充国那样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7)送魏大从军典故扩展阅读:

文学赏析:

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一直强调汉魏风骨。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令人震撼,借此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

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

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

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Ⅷ 送魏大从军

这是一首赠别抄诗“雁山横代北,狐袭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Ⅸ 送魏大从军 翻译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Ⅹ 送魏大从军中令人感到震撼人心的诗句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震感人心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
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运用典故:1“匈奴犹未灭”,指的是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
2“魏绛复从戎”,魏绛是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陈把魏绛“和”改成“从”,表明了其对当时边事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而有意思的是,魏绛和魏大恰巧同姓.
3“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4“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后汉书 ·窦宪传》中记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