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养生寓言故事

养生寓言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18 14:40:32

1. 中医养生寓言故事

中医养生故事――扁鹊与牛黄

牛黄,是一味名贵的中药。相传,牛黄是我国古代医学家版扁鹊在无意中发现的。 一天,扁鹊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时,邻居阳宝杀了一头病牛,发现牛胆囊中有些像石头洋的东西,不知是阿物,于是提着胆囊来向扁鹊请教。扁鹊剖开胆囊取出两枚“石头”放在桌上、仔细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阳宝又惊叫着跑来说其父亲一口气上不来,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鹊急忙去阳宝家,只见阳宝的老父亲双眼上翻,喉中噜噜有声。扁鹊看罢,立即吩咐阳宝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来研成末,给阳宝父亲灌下。须臾,阳宝的父亲就止住抽搐,气息也平静了。 扁鹊回家时却发现桌上的两枚牛““石头”不见了。细寻之下,原来阳宝在慌乱中错把牛黄当金礞石拿去了。扁鹊思忖:“难道这种石头真的有豁痰定惊的功效?”遂于次日,有意用其配药,给阳宝的父亲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迹般的好了。扁鹊就将这种黄牛权胆内的深黄色之物命名为“牛黄”。 从此,名贵而奇效的中药“牛黄”便诞生了。

2. 庖丁解牛中所谓的养生之道

梁惠王听完庖丁解牛的故事,明白了养生之道,这就是:凡事要顺应自然,不勉强硬碰,还要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分析段落大意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见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话总结全文,并点明文章的题旨。
内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养生主全文的总纲,说明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重点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作对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
知识,那就会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为了免除对身体的危害,人应忘却一切善恶的观念,不要为善以追求好名声,
不要为恶以遭受刑罚。
(3) 为忘却善恶、免伤身心,则凡事都要顺著自然的中道以为常法,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阐释养生之道。这部分的重点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A ) 庖丁解牛时,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脚踏著、用膝盖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纯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节拍旋律。
B) 庖丁运刀解牛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於经首乐章的节奏韵律。
(2)文惠君的赞叹∶
由於庖丁解牛的动作熟练,而且富於美感和节奏感,令文惠君赞叹不已∶赞叹
地说:「技术何以竟达到这样的境地?」

(3)文惠君的赞赏,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见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总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哲理,已超过於一般的技术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
(i)解牛的三个阶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为不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看不见筋肉骨节间的空隙,所以将整头牛看成一个整体。
(b) 三年后∶因为庖丁解牛的经验多了,对牛体的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时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头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体筋肉骨节间的空隙罢了。
(c) 现在∶他解牛时只用心神跟牛体接触,而不需用眼睛去观看。这是因为他顺著牛体的自然结构,在筋肉骨节间的空隙运刀,不会碰著筋肉盘结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硬把骨头砍断。
(b) 「良庖」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截断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但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因为牛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则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节中,自然宽广非常,很有运转的馀地。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锋利如新。
(4) 庖丁从解牛经验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ii)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后,领悟到养生之道,点出了文章的题旨。
以庖丁解牛喻养生之道∶

喻体 本体
牛体 错综复杂的社会
牛的筋肉骨节 世上纷繁的事务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过程 人生的历程
解牛的方法 养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养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顺著牛体自然的肌理,从筋肉骨节的缝隙处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无损,故能持久耐用。人处身於复杂的社会,面对纷繁的世事,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巧妙地避开种种障碍,不硬碰,才能尽享天年

3. 成语游刃有出自寓言故事()

成语游刃有出自寓言故事(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 ( páo dīng jiě niú ) 庖丁:名叫丁的厨师;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名词出处编辑本段 据《庄子·养生主》载,庖丁为 文惠君 解牛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文惠君 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释刀云:平生宰牛数千头,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虽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锋利仍“若新发於硎”。后常用“庖丁解牛”作为神妙的技艺的典型。 相关文献编辑本段 《说郛》卷八十引无名氏《竹林诗评》:“ 何逊 之作,不费气力,如庖丁解牛,风成於騞然。”
清·龚自珍 《明良论四》:“庖丁之解牛, 伯牙 之操琴, 羿 之发羽, 僚 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用法与近义词编辑本段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常与“游刃有余”连用。
近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臂使指 《庖丁解牛》原文编辑本段 吾生也有涯(1),而知(2)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3),殆己(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6),为恶无近刑(7),缘督以为经(8),可以保身(9),可以余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0),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11),砉然响然(12),奏刀騞然(13),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14),乃中经首之会(15)。
文惠君曰:“嘻(16),善哉!技盖至此乎(17)?”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8)。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9)。依乎天理(20),批大郤(21),导大窾(22),因其固然(23)。技经肯綮之未尝(24),而况大軱乎(25)!良庖岁更刀,割也(26);族庖月更刀(27),折也(28)。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9)。彼节者有间(30),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1),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3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33),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34),如土委地(35)。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36)。”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7)。”
字词解释:
(1)吾生也有涯——吾生,指人的生命。
(2)知——知识。
(3)以有涯随无涯——有涯,指上句所说生命,无涯,指知识。随,追求。
(4)殆——危险,疲困。已,语气词。
(5)已而为知者——已而,既然如此。为知,追求知识。
(6)为善无近名——即“无为善近名”,养生的人,不可做善事,因为善就接近有名誉。
(7)为恶无近刑——语序与前句子,指不可为恶,因为为恶就会受刑戮惩罚。
(8)缘督以为经——缘,顺。 督,中,此处指自然之道。经,常。
(9)“可以保身”四句——保身者,保护生命,不受刑罚;全身者,保全天性,不戕害思想;养亲者,养护精神,尽年者,享受 天然的寿命。
(10)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11)踦(yǐ ):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12)砉(huā)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
(13)騞(huō)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14)《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15)《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16)嘻:赞叹声(或嘻:通“啊?”)。
(17)盖:通“盍”,何,怎样。
(18)进:超过。
(19)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20)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21)批:击,劈开。郤:空隙。
(22)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ǔan款):骨节空穴处。
(23)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24)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庆):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25)軱(gū孤):股部的大骨。
(26)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27)族:众,指一般的。
(28)折:用刀折骨。
(29)发:出。硎(xǐng刑):磨刀石。
(30)节:骨节。间:间隙。
(31)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32)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33)怵(chù处)然:警惕的样子。
(34)謋(huò或):拟声词。謋然:形容牛体骨肉分离。
(35)委地:委: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36)善刀:善通“缮”。擦拭刀。
(37)养生:指养生之道。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 “月”,名词做状语
特殊句式: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技未尝经肯綮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④”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⑤”新发于硎” 状语后置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立意在阐明“养生"。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庖丁解牛》译文编辑本段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意念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意念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 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庖丁解牛的现实意义编辑本段 都说人生复杂,于是市面上有很多指导如何科学、艺术地生活的著作,但实际上被指导者看了以后,仍然还是觉得复杂,因为生活的个案实在变化太多了。
也有人觉得人生本来简单,认为人生复杂是想出来的,只要自己不复杂,思想中就没有那么多的负担;只要自己不复杂,旁人一般也是不屑于和简单的人去角力的。但这几乎很快地被证明为是一种幻想,因为当前的社会本身就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了。
想到庖丁解牛。牛无疑也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机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中国牛和美国牛,其机理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我们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这段文字的寓意如下: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我们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无尽的知识,是一件危险的事.(但是同时也要指出庄子本人是一个极端的相对主义者,这意味着在他的想法中美就是丑,丑就是美。所以他的思想不能完全当作现实生活的参考)

4. 二、庄子的《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庖丁解牛》,就是假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阐述庄周的“养生之道”,专而它的客属观意义却远远超出庄周写这个寓言的主观意图。庄子写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庄子认为社会上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生活在矛盾斗争中,很易受损害。要想保全自己,就得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辄”,只找空隙处下刀,意即避开矛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以求得个人的生存。这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自应予以批判。但就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本身说,它在客观上阐明了一切事物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通过长期实践,又善于思考,就能认识和掌握规律,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行动的自由。

5. 《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

从《庖丁解牛》析养生之道

主旨
本文借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说明养生之道,凡事要顺应自然,不勉强硬碰,还要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段落大意
本文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见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话总结全文,并点明文章的题旨。
内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养生主全文的总纲,说明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重点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作对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
知识,那就会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为了免除对身体的危害,人应忘却一切善恶的观念,不要为善以追求好名声,
不要为恶以遭受刑罚。
(3) 为忘却善恶、免伤身心,则凡事都要顺著自然的中道以为常法,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阐释养生之道。这部分的重点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A ) 庖丁解牛时,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脚踏著、用膝盖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纯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节拍旋律。
B) 庖丁运刀解牛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於经首乐章的节奏韵律。
(2)文惠君的赞叹∶
由於庖丁解牛的动作熟练,而且富於美感和节奏感,令文惠君赞叹不已∶赞叹
地说:「技术何以竟达到这样的境地?」

(3)文惠君的赞赏,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见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总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哲理,已超过於一般的技术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
(i)解牛的三个阶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为不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看不见筋肉骨节间的空隙,所以将整头牛看成一个整体。
(b) 三年后∶因为庖丁解牛的经验多了,对牛体的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时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头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体筋肉骨节间的空隙罢了。
(c) 现在∶他解牛时只用心神跟牛体接触,而不需用眼睛去观看。这是因为他顺著牛体的自然结构,在筋肉骨节间的空隙运刀,不会碰著筋肉盘结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硬把骨头砍断。
(b) 「良庖」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截断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但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因为牛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则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节中,自然宽广非常,很有运转的馀地。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锋利如新。
(4) 庖丁从解牛经验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ii)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后,领悟到养生之道,点出了文章的题旨。
以庖丁解牛喻养生之道∶

喻体 本体
牛体 错综复杂的社会
牛的筋肉骨节 世上纷繁的事务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过程 人生的历程
解牛的方法 养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养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顺著牛体自然的肌理,从筋肉骨节的缝隙处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无损,故能持久耐用。人处身於复杂的社会,面对纷繁的世事,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巧妙地避开种种障碍,不硬碰,才能尽享天年。

6. 关于大自然的寓言故事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藉人,事,物形象为题材,以反映社会人生为要旨.寓言文学也是语言艺术之一,《庄子》既然具有文学的基本特徵,故此章以《庄子》寓言为研究主体,就寓言作品中的角色,篇章组织的安排,寓言表现的技法,分别加以探讨,析求寓言问学之艺术风采.
第一节寓言的角色
《庄子》寓言中的角色包罗万象,故此项分析不以主角为限
人物角色
《庄子》一书中,寓言的角色有古有今,亦有假借知名人物来宣说义理;借到无可借时,就用一些虚构人氏,为其代言,其中,其中寓言人物三百四十三人中,孔门弟子除颜回外,不及3%,而相关寓言凡二十则,却占总数近10%超出相应比例的三倍多.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 」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 」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 」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 」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於道也!」〈庄子.鱼父三十一〉
庄子巧妙的的因袭论语述而篇中,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张口结舌的无以回答,藉由渔父之言阐述和孔子所言之仁义有所不同.另外,劳动者的形象也是庄子寓言角色的一个重要的点,〈庖丁解牛〉,〈痀偻者承蜩〉等.
非人物角色
由於《庄子》的篇数有 ,故事中有非人物之角色者,都接加以讨论,使寓言特色能够充分的呈现;非人物的角色中可以分为动物,植物,鬼神三类来探讨,主要的特色是本身具有生命型态.
动物
《庄子》一书中,出现不少的动物角色,也有神话传说中的奇珍异兽,也有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如,虎,狗,兔,蛙……,如
庄周游於雕陵之樊,赌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 而及於粟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覩 」勤裳躩步,执弹而留之.覩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 而博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身.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返走,虞人逐而谇之.《庄子.山木第二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於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鵷鶵,子知之乎 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第十七》
植物
庄子寓言中以植物为角色的形象大多是,无用之材得以保全,鲜少赋予植物生命及人性的特性.如:
匠石之齐,至於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庄子.人世间第四》
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喜用植物的特性来彰显自己的品行操守,例如竹子的坚贞,梅花的耐寒等.但庄子这篇寓言却劝人家选择做个「不材之人」,因为,祸福是相因的,不才之木才可以得到长寿.庄子藉著良材往往被砍伐去做木工的基础,来说明自己应该无为的思想.此类作品尚有〈山木与雁〉等.
鬼神
在鬼神的形象上,庄子对古代神话人物加工自由度很大,全是根据自己旨趣和所欲传达寓言的哲理的需要加以编造,自由创作,这些形象都是经过高度夸张而创造出来的寓言形象.如〈河伯〉,〈黄帝〉,〈貌姑射神人〉等
第二节寓言的篇章组织
寓言意旨之安置
据陈蒲清所言:「根据纵深层次,寓言作品的形象与寓言的关系有表层寓意,中层寓意,深层寓意的渐进层次:表层寓意ˋ作者类比之具体事件,往往是触发作者创作某篇寓言的契机;中层寓意是表层寓意的概括升华,反应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精神现象.」本章节中所探讨之寓意,穿插是寓言以表层寓意为主,独立是寓言另扩及至中层寓意.
1,穿插式寓言
「穿插式」寓言即是作者於文章中运用寓言之表现,如欲於文中区隔寓言与论述,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第一种是以「何….邪 」或「何……乎 」等问句,作为寓言的开端,如「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 」〈山木第二十〉,「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 」〈田子方第二十一〉
第二种是在寓言之前后,出现「昔」,「今」之词作为区隔,如〈天地第二十〉,前以「「昔尧治天下,……」开始寓言故事,后以「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作为论述.
2,独立式寓言
独立式寓言意指单篇即为寓言之作品,由於每篇皆为一事之完整陈述,无其他类比之具体事件.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於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鱼之肆!』」《庄子.外物第二十六》
本篇藉由「鲋鱼忿然作色曰」中,明白作者所欲传达的道理.同於此者另有〈任公子钓鱼〉,〈涸辙之鲋〉等.
寓言故事之布局
寓言故事的表达形式,主要有记述和对话两种,但并非所有的寓言都能够绝对的划分为二,如果以记叙为主的寓言,可能出现一两句对话的内容;而以对话为主的寓言,也有可能会出现少部分记述的文句;更有两者兼备且重要者.
1,记述为主
此类以记叙文为主的寓言,全用文字直接描述,或有一两句对话为.如〈任公子钓鱼〉: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於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於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於世亦远矣!《庄子.外物第二十六》
本篇选自《庄子外物》.此篇寓言意全用叙述的方式来,以任公子为主角,说明胸怀大目标,不计较眼前的利益才能成大事.此类以记述为主的还有〈长梧封人〉,〈不龟手之药〉,〈墦间乞食〉等.
2,对话为主
此类以对话为主的寓言,用寓言人物间问答的「对话」方式来呈现,或先有少数的「引言」,通常是为交代寓言背景,成为「引言+对话」.
东郭子问於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於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第二十二》
第三节 寓言的表现技法
设置悬念
主动发问
此种方式,采用主动出击之方法,藉由问题,动作使对方不得不产生怀疑,而有所思考,回应,如: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第三》
秦失去吊唁老聃的行为,引起了老聃的第子的不解,借秦失之言,写出了人生在世,当「安时处顺」,视生死唯一如,不为哀乐之情所困扰,所拘著.同样的手法也用於〈颜回新斋〉中.
设难化解
两难的处境之解决在庄子的寓言中也有其重要的地位,而寓言既有况凝现实之性质,在寓言中巧设难竟以化为解惑当有其必要,如:
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於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庄子.山木第二十》
由大木「无所可用」所以存活下来,而雁以不材而被杀,道出了远害其身两难之困境,不过在无奈的环境中,唯有将自己的心思从纠结的现实中提升一级,以维护其精神的自主性而免於沦为工具价值而已.同样的手法也用於〈饮冰的人〉,〈浮游於道德〉等.
物性拟人
寓言以动植物,器物之性质为主体,在运用目的方免除批评人事的针锋相对性,有劝谏说服;而又为了避免失之玄远离题,物性又必须与人事之性质有「互为指涉」之联想.在《庄子》寓言中,此一技巧约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动植物,器物能直接以人类思维进行对话与行动.二是动植物,器物虽无对话或行动,然都有具有近似人类情感为寓言的表现重点.
第一种寓言较被视为成熟之寓言创作技巧,一般亦认为西方寓言中之运用较为丰富多样;在先秦的寓言中凡是讨论此一现象,即以《战国策》中之〈鹬蚌相争〉,〈狐假虎威〉,前者由鹬,蚌之对话,后者由狐,虎的本性,充分展露出了人类世界中的「两败俱伤」的愚昧行为,后者更依狐的狡诈虎的凶猛,顺其自然的天性来加以掌握推展情节,贴切的传达出来.《庄子》一书中,也有此技巧: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庄子.秋水第十七〉
第二种是动物器物虽无对话或行动,但以其具有近似人类情感为寓言表现方式,如在〈东海之鸟〉中:
东海有鸟焉,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庄子.山木第二十》
鸟类觅食的本能,应属生物求生的反射动作,然「是以免於患」之语,使得所有动作充满了「理智抉择」之色彩.
真假相生
《庄子》寓言中,使用「真假相生」之法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历史虚构法」,此法是借历史经验来作为仿效学习或引以为戒,尤其书中寓言对象多为君王或是与施政相关之环境.二是「梦兆奇幻」之法,对於想要人改进缺失而为之寓言,不变直接说明而用一种虚幻难侧之事拉近距离,化解当事者的戒心进而接受.
历史虚构
历史虚构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本为假造,虚构之故事,但往往援引历史事件或历史名人加以证实.」一是「有些故事本有一定的史事为依据,但作者或添加枝叶,或虚构部分内容,以求生动叙述并寄托寓意.」
孔子穷於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於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於鲁,削迹於卫,伐树於宋,穷於商周,围於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於道之谓通,穷於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於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於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虞於颖阳,而共伯得乎共首.《庄子.让王第二十八》

7. 庄子寓言故事有哪些

朝三暮四∶喻愚者昧于审辩;巧者工于说辞。庄子齐物论。

(2)运斤成风∶喻手法熟练,神乎其技。庄子徐鬼。

(3)望洋兴叹∶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面对某事而感到无可奈何。庄子秋水。

(4)贻笑大方∶见笑于有识之人。庄子秋水。

(5)邯郸学步∶寓效人不能,而忘其故我也。庄子秋水。

(6)吐故纳新∶道家修炼术之一。口吐鼻吸知呼吸法也。庄子刻意。

(7)得意忘言(得鱼忘荃、筌)∶今用为彼此默喻之义(喻成功忘其凭借)。庄子外物。

(8)摇舌鼓唇∶谓以言语为簸弄之具也。庄子盗跖。

(9)大相(有)径庭∶言相去悬绝也。庄子逍遥游。(水经江水注课引)

(10) 东施效颦∶谓不善仿效。庄子天运。

(11) 庖丁解牛∶比喻技艺熟练神奇。庄子养生主(课本所选)。

(12) 游(游)刃有余:形容能力很强,处事从容不费力。比喻对一件事技巧娴熟,故能胜任愉快。庄子养生主(课本所选)。

(13) 痀偻承蜩∶曲背的老人捕蝉(像拾取一般的容易)。比喻专一心志,精神凝聚,便能发挥洗炼的技艺。庄子达生。

(14) 埳井之蛙∶浅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浅陋的人。庄子秋水。

(15) 每下愈况∶愈来愈坏。庄子知北游。(今一般人常误作「每况愈下」)

(16) 越俎代庖∶比喻超越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庄子逍遥游。

濠梁之辩

8. 所谓养生之道是指什么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见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话总结全文,并点明文章的题旨。
内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养生主全文的总纲,说明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重点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作对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
知识,那就会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为了免除对身体的危害,人应忘却一切善恶的观念,不要为善以追求好名声,
不要为恶以遭受刑罚。
(3) 为忘却善恶、免伤身心,则凡事都要顺著自然的中道以为常法,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阐释养生之道。这部分的重点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A ) 庖丁解牛时,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脚踏著、用膝盖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纯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节拍旋律。
B) 庖丁运刀解牛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於经首乐章的节奏韵律。
(2)文惠君的赞叹∶
由於庖丁解牛的动作熟练,而且富於美感和节奏感,令文惠君赞叹不已∶赞叹
地说:「技术何以竟达到这样的境地?」

(3)文惠君的赞赏,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见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总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哲理,已超过於一般的技术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
(i)解牛的三个阶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为不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看不见筋肉骨节间的空隙,所以将整头牛看成一个整体。
(b) 三年后∶因为庖丁解牛的经验多了,对牛体的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时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头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体筋肉骨节间的空隙罢了。
(c) 现在∶他解牛时只用心神跟牛体接触,而不需用眼睛去观看。这是因为他顺著牛体的自然结构,在筋肉骨节间的空隙运刀,不会碰著筋肉盘结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硬把骨头砍断。
(b) 「良庖」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截断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但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因为牛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则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节中,自然宽广非常,很有运转的馀地。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锋利如新。
(4) 庖丁从解牛经验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ii)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