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的谜语
① 我有些字谜不会:地方话( )、全家舔一口( )、油醋混合、半清醒(猜同一个字)( )
地方话(访 )
解:
地方话=方言=访)
疑谜面是全家添一口(豪内)
解:
全家=家
添一口=加一容个一字再加一个口字
全家添一口=家 + 一 + 口 =豪
油醋混合、半清醒(酒)
解:
油醋混合=油字醋字混合新构成的字就是酒字
半清醒=清字的一半加醒字的一半就是酒字
② 帮我出谜语
1.一物长得真稀奇
耳朵嘴巴在一起
两人远隔千里外
声音传递一线牵 ---电话
2.什么话世版界通用 ---电话
3.什么东西权使人变的言而无信---电话
4.男人小便(打一通讯工具) 手提机
5.悼词———打通讯工具一(白头格) 谜底: (奠)电话
6.误诊为老年痴呆(通讯工具一) 小灵通
7.日语(通讯工具一)有线电话
8.“童子昔曾夸了了” 通讯工具一 小灵通
9.说走就走好敏捷(通讯工具一) 步话机
10.指掌灵敏(通讯工具一) 手机
③ 成语谜语:混合双打四连胜(打一成语)的相
答案:战战兢来兢
拼音: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解释自: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例句:在长江上筑坝是要载入史册的大事,我们要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
④ 谜语大全及答案:四则混合运算(猜一诗词句
四则混合运算
(打一诗词句)
谜底:正是加减乘除
⑤ 谜语啥叫谜语
一、概述
灯谜是中华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的特产。可以说:没有汉文字就不存在灯谜。灯谜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之一。通过猜谜,可以扩大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所以学习灯谜,学习灯谜发展史,能够进一步认识丰富悠久的中华文化。
为什么说灯谜是中华文化的特产,外国文化就不会产生灯谜呢?下面试举两例,使大家有个初步认识。
1、个儿小又圆,性情柔又软,皮肤白又嫩,心里香又甜(打一食品)
2、清明前夕(打一食品)
这两条谜的谜底都是元宵。前一个是谜语,后一个是灯谜,前一条把元宵的特征毫不搭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元宵的灯谜作法是将清明解释为朝代名,清、明之前是“元朝”。“夕”隐“宵”。它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而外国文字,根本无法做到。所以灯谜只有汉文字才有,是中华文化的特产。
二、灯谜溯源
灯谜的前身是隐语(即隐意的语言)。隐语的含意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文心雕龙》)。别出一说曰遁辞,不直言曰谲,以彼喻此曰譬。所以隐语是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隐语的性质可分为密言、测智、谲谏三类,现分别举例如下:
(一)密言:密言一般只有对方才能理解。史籍最早的密言事例是“麦鞠河鱼”。公元前597年,楚国大夫申叔展与萧国大夫还无社的密言对话,当时楚强萧弱,因萧人杀了楚国两个大夫,楚欲兴师伐萧。申与还很友好,欲将伐萧事告知还,还正与同僚谈话。申就以隐语暗示还,问还有无麦鞠,还不解其意,答:“没有”。再问“有没有山鞠穷”,还仍不解,答曰:“没有。”直至讲“河鱼腹疾”还才解其意,暗示申拯救之。“河鱼腹疾”指河中之鱼,久在水内则生腹疾,暗指还在萧国会遭难,劝其避难。
(二)测智:用三隐向谜过渡
隐语经过发展和演变,到了战国末期,起了质的变化。隐语少了谲谏内容,带来了隐语的缄默。这时隐语已发展为“赋体隐”和“离合”两类形式。谜语正是隐语经过这两种类型的过渡转化而成的。
(一)赋体隐
赋是古代文学体裁的一种,以赋的体裁出现隐猜一物,则为赋隐。赋体隐从战国末期开始,到了汉代由自己说底改为让对方猜破,这就具备了谜的完整雏形,只是尚未定名罢了。
典型的赋体隐就是东方朔与郭舍人对隐:
郭先出隐曰:“客从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垣墙,游戏中庭,上我殿堂。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不伤。此何物也?” 东方朔不但知此何物,而且立即编了一则同底隐语回敬郭舍人:“利喙细身,昼匿出昏,嗜肉恶烟,指掌所扪。臣朔愚戆,名之曰蚊。”
赋隐的特点:
1、以文为主,或是文学化口语,便于记录,便于猜射。
2、对象是物或是事。
3、内容带有普遍性。
4、面上叙述完整一件事,用拟人来写,符合隐“以此喻彼”的原则。
(二)离合
如果说赋隐是事物谜(谜语)的过渡形式,那么文义谜(灯谜)是由离合过渡而成的。 汉字经过秦代改革以后,为增损拆拼创造了条件。以离合形式出现的隐字谜,要数“曹娥碑题隐”最为典型。
故事出在公元143年浙江上虞地方,曹娥觅父自沉江中,县令尊其为孝女,设庙立碑,故事曲折动人,碑文生动感人。中郎蔡邕夜过其地,边摸边看,读完这篇碑文,遂题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于碑阴,无人能解其意。后曹操、杨修路过此地,杨修解出此隐:“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所以后世称蔡邕为谜界宗匠,杨修为猜谜鼻祖。而“黄绢幼妇”成为谜的代辞了。后来出现了谜格,人们也就把曹娥碑的这种离合猜射法称为“离合格”,又叫“曹娥格”。
离合有如下特点:
1、它是以文字为主,对象没有限制,除事物外,也可以用于人,取其字。
2、此时的离合,面上只能各自成文,还不能全文连贯成意。
四、谜字的出现
谜”字约出现在公元450年左右,是南朝宋鲍照(414-466)所创。鲍照写了“井、龟、土”三个字谜。50年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给谜下了定义:“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因此“谜”性质确定了。谜从一开始就孕育着双胎,即文义谜和事物谜。
(一)文义谜
例如“井”字谜:“二形一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
第一句用“二”字形成一个字体;第二句有四个支柱,八个头;第三句,一八指一个字八个角,五八为四十即四个十。前三句,每句皆为一个“井”字,第四句为会意。这与绝妙好辞一样,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称之为文义谜。
(二)事物谜
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谜底是筷子。
这个谜是通过事物的特征来猜射的,所以称之为事物谜。
(三)谜的特征
1、谜通过赋体隐及离合的过渡成为有定理,有规律,有完整含意的一门学科。
2、谜的对象主要是物。
3、谜以求底为目的。
4、谜包括事物谜与文义谜两类。
五、灯谜的产生
谜自战国以来经历两千多年的时间,盛行不衰,同时也不断发展和演变,到了明代分成两支,灯谜从谜语中派生出来,分支立户,自成体系。分支后的文义谜称为灯谜。为何称为灯谜呢?
自宋代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节,人们张灯结彩。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就在灯上粘上谜语,或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就这样灯与谜结合在一起了,至明代已相习成风。“灯谜”因此而得名。也做为专以文义为谜的一个专用名词沿用至今。初时粘谜于灯上,会有事物谜夹在其中,只是大量为文义谜而已。此后文义谜迅速发展,谜底的文字允许作音、形、义和位置的变化,遂产生了谜格。谜格产生后,灯谜与谜语的界限就更明确了。因为以文义为谜,才有产生谜格的可能。至此,灯谜就成为有体有格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了。
六、灯谜与谜语的区别
由于谜在分支以前叫做“谜语”。分支以后一支为文义谜即现在的灯谜。一支为事物谜即分支后的谜语。为了区别分支前后的谜语,在学术上,把分支后的谜语(事物谜)称为“民间谜”。“谜语”专指分支前的谜,包括灯谜和民间谜。
为了进一步区分灯谜和谜语,特举几例以便对照。
1、谜底同样是蚕
谜语作法:“一个姑娘真可爱,不吃荤腥吃树叶,成天劳动纺织线,为了别人好穿戴。”把蚕的生活习性用拟人法描写出来。
灯谜作法:“孤帆远影碧空尽。”“蚕”字可分解为“天”、“虫”。“虫”象形远远的孤帆,孤帆在天的尽处,与天相接,天在上,帆(虫)在下,合为“蚕”字,但与蚕的习性、特征毫无关系。
2、谜底同样是“锁”
谜语作法:“为奴舍身看家门,丈夫出门随主人,君子见侬常退去,只怕小人怀侬身。”把锁的特征维妙维肖地描写出来。锁是看家门的,钥匙拟为丈夫,总是跟随主人外出。正人君子看见锁挂在门上,知主人不在就退回去了。而小偷窃贼却要撬锁开门。
灯谜作法:一分硬币。“锁”字可分解为小、金、贝。最小的金属货币,当然就是一分硬币了。与锁的特征毫无相关。从上两例可以看出:谜语以和谐的语调,丰富的想象,拟人的笔法来突出事物的特征,而灯谜主要从文字上着眼。
七、灯谜与外国谜的区别
外国也有谜,但也是谜语性质。例如有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谜语大意是:
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两只脚走路,晚上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谜底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力的孩子,他用两脚两手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脚走路。到了老年,临近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着拐杖作为第三只脚。这个谜也是利用人的特征来隐射的,与英语man(人)的任何一个字母无关。由此可见,中国的文义谜,外国文字无法表示。所以灯谜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
八、灯谜原理
灯谜是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规律,要掌握灯谜的规律,就必须从认识它的基本原理入手。
灯谜自与谜语分支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由原来单从文字的离合形式发展成文义别解等多种形式。即除了用离合形式构成灯谜外,还利用汉字中一字多义的特点,将语句中的字词不做原意解释而是引出歧义(这叫做别解),从而产生谜趣。所以有“灯谜贵在别解”一说。例如:
徒呼负负 猜学校名词一 学生服
其中“徒”和“服”就是用了一字多义来产生歧义的。“徒”原意为“只是、只有”,别解为“学徒、学生”;“服”字原意为“服装”,别解为“信服、认输”。因而谜底别解为“学生服输了”来扣合谜面。但“学生服”根本就没有学生服输的意思,所以与原义产生歧义,符合灯谜原理。有一条谜“上是一,下是一,中间也是一”,猜“三”字。这就不成谜了。因为“三”字就是由三个“一”上中下构成的,与原义相同,没有别解。下面就从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谈谈灯谜的别解。
以“行”字为例:
读xíng有这几种意思:(1)表示走的有“行走”、“步行”;(2)表示流通的有“推行”、“发行”;(3)表示做的有“举行”、“执行”;(4)表示行为的有“品行”、“行为”;还表示“可以”、“能干”等,与其同音的字有“形”、“邢”、“型”等。
读háng有这几种意思:行列、排行、行业、银行等,与其同音的字有“杭”、“吭”、“航”等。
读héng有“道行”,表示功夫。与其同音的字有“横”、“衡”、“恒”等。
读hàng有树“树行子”,表示排成行列的树。与其同音的字有“沆”等。
由于这些基本要素的可变性,为灯谜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汉字的形变和音变也都是为达到义变的目的。下面就从形变、音变、义变三个方面分述灯谜原理。
一、义变
一个字不管它有多少释义,当它在一定条件下,只能有一种释义。例如“行”字,当它与“步”字构成“步行”时,只能是走的意思,这叫做本义;如果把步行的“行”字解释成行为的“行”或解释为“可以”、“能干”和“行业”,即用非本义去解释特定的词句,这在语文上叫做歧义。灯谜就是利用这种非本义的含义进行别解的。例如:
走读 猜学科一 行为学
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品行的一种学科名,这里把表示行为的“行”别解为“行走”。因而谜底别解为“行走为了学习”扣合“走读”。如果用“步行学习”猜“走读”就不成谜了。因为答案和面意相同。再如:
固一世之雄也 猜教育名词一 操行
答案的“行”字本义是行为。这里用非本义解释成“真行”使之别解为“曹操真行”扣合。因为面是赞扬曹操有才能的一句话。
二、形变
汉字形态特征,绝大多数是由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很多的字还可以做组合上的变化,成为另一个字。还有许多字都是由会意、象形而产生的。灯谜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成谜的。
例如“明”字是由“日、月”构成,因而可以用“一月一日”猜“明”字,不过这种成谜方法太直解,不含蓄。而用“元旦”猜“明”字比较含蓄。因为元旦是一月一日。
再如:“校”字可析为“木、交”二字,用“西郊桥头”猜“校”字。因为“郊”的西部为“交”,“桥”字前头为“木”。这种成谜法学术上称为增损离合法。
又如:“另”字可变形为“加”字,所以用“另有变动”猜“加”字。
还可以通过想象,把汉字的某一部首,某一笔画或某一字,象形为某一物来成谜。例如:“三星桥下接儿归”猜“学”字。学上三点象形为三颗星,“冖”象形为桥,这种成谜方法,经常被谜人采用,因为它具有诗情画意,融吟诗、作画、猜谜于一体。
三、音变
根据汉字的音读变化来成谜,音读变化可分为同音字变和句读义变两种。
1、同音字变:即同音别字,利用同音字变来达到义变从而产生别解来成谜。例如:
玉洁冰心 猜唐诗人 李(里)白
把“李”字变为同音的“里”字产生义变。解释为“心里很洁白”扣合。现在这种扣合通常要加上谜格,象这种首字谐音的称为白头格。
2、句读义变:利用汉语中句读不同,含义也不同的特点来成谜。本义“应用/力学”,顿读成“应用力/学”,就把原意别解了。本义是“同学/好”,读成“同/学好”,也就产生了歧义。例如:
攻书莫畏难 学科一 应用力学
大家都以雷锋为榜样 学校用语一 同学好
综上所述,别解是灯谜的核心。通过汉字的形、音、义的变化来产生别解。这是成谜的手法之一。在具体应用时,这三种方法常常混合使用。灯谜艺术就在于“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本义出于意料范围的解释,别解不合常规,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九、灯谜规则
学习灯谜,首先要弄懂灯谜的规则。灯谜的规则可归纳为四条:底不重面,面要成文,字宜规范,事需符实。为帮助讲解,先介绍一下灯谜的组成。
一条谜至少有三个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有的还有谜格)、谜底。例如:别骄傲(猜学校用语一,秋千格)满分。“别骄傲”就是谜面,“学校用语一”是谜目,“秋千格”是谜格,“满分”是谜底。谜面好比考题,谜目是指示答案的范围,谜底显然就是答案了,谜格不过是提示谜底需要做文字上的某些变化。
下面就灯谜的四条规则逐一分述。
一、底不重面
谜底与谜面不允许有任何一个字相重复,即底面不相犯,例如若以“大家都来学雷锋”猜学校用语一“同学好”就不行了,因为“学”字相重了。底不重面虽是对猜射而言,实际上制谜者,首先就要考虑这一点,现从如下三种情况分述。
(一)谜底确定时,应讲究扣面艺术。例如,要以学科“人才学”为底,拟面时可采用“启蒙教育”,不能用“启蒙教学”。若以学校名词“学生会”为底,用成语“学而知之”拟面就不行,因为“学”字相犯,而改“学”字为“习”字,以“习而知之”为面,就避免了底面相犯。
(二)谜面确定时,重面问题应在择底时考虑。例如,用成语“亦步亦趋”为面,就不能以物理名词“同步”为底,面应当以数学名词“平行”为底,或猜人体部位“脚后跟”,谜底别解为“与人同时行走”,或“在人脚后跟着走”。
(三)底面都为成句时,重面问题应该由相对“软”的一方让步。如以“悬崖勒马”为面猜国名“危地马拉”,“马”字重了,而国名不能改,故把谜面改为“悬崖勒缰”。
知道了这一规则,猜谜时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从谜面的破绽中找出突破点。例如“凿壁偷读”,猜物理名词二。此谜面的原句应该是“凿壁偷光”,被换掉一个“光”字,谜底可能有个“光”字,此典故讲的是匡衡幼时,家境贫寒,在壁上凿个小孔,借邻居的烛光来学习。因而“小孔”和“学”字就出来了。继而得到“小孔”、“光学”的谜底,别解为借“小孔的光来学习”。
二、面要成文
谜面除了单字以外,凡两字以上的词句都应成文,有这样一条谜“本来一走国际中”,猜“困”字。谜面不知表达什么意思,这是不成文的。一条佳谜,除了回互适度,扣合巧妙外,还决定于谜面的文采。例如“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猜“慧”字。这条谜不但构思工整,扣合巧妙,而且造句幽雅,具有诗情画意,因此是一条好谜。
三、字宜规范
在灯谜创作中,字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原因是有的作者对祖国文字结构不熟悉,有的为了迎合谜底而生造字。如:“志士保安定”,猜“堡”字。“堡”字下面是“土”而不是“士”。又如,“情急无心垂钓钩”猜“静”字,“急”字去心为“刍”,与“争”字去钩显然有区别。
四、事需符实
有这样一条谜,“关公大战楚霸王”,猜教育名词二“复习”、“及格”。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个在秦末,一个在三国,怎么会打起来?还有“日月头上长青草”猜“萌”字,这也根本不符实。要是换成“元旦相会在花前”,谜面不但成文,也具有人情味。“花前”明示“花”字的前头,“元旦”暗示一月一日为“明”。
十、灯谜的谜体
灯谜的谜面包含两个方面内容:文体和谜体。用一个字(词)、一句诗或一段话做谜面,这是文体。这条谜是用含义猜,还是用字形结构猜,也就是说该用哪一种方式求得谜底,根据谜面的文体去寻求谜底的方式,称为谜体。
谜体的形式有很多,但大体可合并为三大类:即用汉文字形、音、义的特点,而采用会意、增损、象形的形式。当然在实际的猜射中,经常都是三者混合使用。
(一)会意体:会意体有正面会意和反面会意两种。
正面会意:就是根据谜面的含意去领会。谜底通过一字多义或声读变化产生别解。例如:“启蒙教育”猜学科“人才学”,谜面会意为人才开始学习。谜底通过音读变化读作“人/才学”扣谜面。再如“暗思量”猜物理名词“密度”,谜面正面会意为秘密的忖度“ó”。谜底的度(dù)字,本义是程度,通过汉字一字多义特点产生歧义,切合谜面。
反面会意:根据谜面常规现象中某些欠缺,从反面或侧面推理出这一不足。例如“天地之大矣”猜《岳阳楼记》一句“微斯人”。因为通常把天、地、人称三才,而谜面缺了“人”并且天和地都很大。当然只有人才显得微小,“斯”为语气助词。
(二)增损体:增损体又名离合体,它是利用汉字的形变进行重新组合而成谜的。例如:“技术合作,不留一手,不留一点”猜“枝”字。再如“扣除支出”猜中学语文篇目“口技”,谜底除掉“扣”字,“支”字就出现了。
在猜谜中,会意法与增损法混合使用经常出现。例如:“西郊桥头放声唱”,猜学校名词一“校歌”。“校”字是用增损法而得到。放声唱会意而得“歌”字。
(三)象形体:象形体是根据汉字形态特征,通过想象形象地借代一物而成谜的一种方式。它往往与增损法会意法混合使用。例如“蝴蝶落枝头”,猜字一“栾”。“亦”象形蝴蝶,枝的前头为“木”,通过象形,增损而得底。又如“夜半三星桥下会”,猜学校名词“学时”。“丶”象形星,“冖”象形桥。夜半为子时,用会意而得。这道谜就是应用了会意、象形、增损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来成谜。当然,象形不是凭空想象,主观臆造,而是需要形象得体,谜人共同认可,方能成立。
十一、灯谜的谜格
灯谜的谜底同样包含两个内容:文体与谜格。猜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诗,一段文等是文体。猜射时是按常规方式还是按特殊方式去扣合谜面,这种把谜底文字进行一次再变化来扣合谜面的方式称为谜格。这种谜底文字的再变化同样是利用汉字具有形、音、义的特点进行的。它大体也可分为:音读变化、形态变化、组合变化三种。
(一)音读变化
1、利用汉字同音别字的特点产生歧义扣谜面。例如“满面春风”猜学校名词(白头格)“校(笑)容”。谜底“校”与“笑”同音,以“笑容”扣谜面。 2、通过汉字一字多意即音读不同,字义也不同的特点产生歧义。例如:“金榜题名”猜教育名词(系铃格)“高中”。谜底“中”读zhōng,本意“中等”,变读为zhòng,产生歧义扣合谜面。
(二)形态变化
根据汉字结构特点把谜底文字作形态变化如拆拼、删除、分离等来扣合谜面。例如:“愁容满面”猜物理名词(徐妃格)“滤波”,谜底删除“氵”为“虑皮”别解为忧虑在皮面上扣谜面。
(三)组合变化
通过读法上的调整产生别解扣合谜面。例如“邯郸求师”猜学科(卷帘格)“行为学”。谜底倒读成“学为行”,解释为“求师学习是为了行走”扣合谜面。再如“孔圣人师项橐”猜教育名词(秋千格)“小学”,谜底两个字对调一下读成“学小”扣合谜面。
谜格自灯谜产生以来就有了。但谜格的命名却在明代才确定下来。明代整理时有所谓“广陵十八格”,到清的《清嘉录》中,列有二十四格,发展到本世纪初增至四百余格。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谜格。
1、徐妃格
徐妃格又名半妆格,取徐妃半面妆之意。谜底两字以上,左或右同方向同偏旁删除。例如:“燕瘦环肥”猜化学元素四(徐妃格),“镁、铯、钚、铜”。谜底删除同旁部首“钅”读成“美、色、不、同”扣谜面。
2、秋千格
秋千格又叫转珠格、颉顽格、千秋格。谜底只有两个字,可互相对调(12→21)。例如:“拔河技艺”猜物理名词一(秋千格)“法拉”。依格读为“拉法”扣合谜面。
3、卷帘格
卷帘格又叫美人格,谜底三字以上倒读。即(123→321)例如:“言字不易”猜语文名词一(卷帘格)“难字表”。依格读为“表字难”。即以“说话很难”扣谜面。
4、白头格
白头格又叫做皓首格,谜底头一个字同声别字。例如:“恳请一见”猜数学名词一(白头格)球面。读做“求面”,解释为“求得见一面”扣谜面。
5、素心格
素心格又叫玉带格,谜底中间一字同音别字。例如:“对战士而言”猜语文名词一(素心格)“双宾语”。读作“双兵语”,以“一对士兵在言语”扣谜面。
6、粉底格
粉底格谜底末一字同音别字。例如:“读书收获大”猜教育名词一(粉底格)“学分”。读作“学丰”,以“学习有丰收”扣谜面。
7、虾须格
谜底头一个字左右结构分成两字读。例如:“我把话说白了”猜语文名词一(虾须格)“语素”。依格读做“吾言素”扣谜面。
8、展翼格
谜底最中一字左右分成两个字读。例如:“夫妻订条例”猜音乐名词一(展翼格)“对位法”。依格读做“对人立法”扣谜面。
9、燕尾格
谜底中末一字左右分成两个字读。例如:“叫我一声”猜语法名词一(燕尾格)“呼语”。依格读做“呼吾言”扣谜面。
10、骊珠格
此格不标谜目,猜者需将谜目连谜底一同猜出。谜目谜底浑然一体连缀成文。例如:“思想工作不粗暴”(骊珠格)猜“教育词,语文”,别解为“思想教育工作,言词用语要文明”扣谜面。其中“教育词”为谜目,“语文”为这一谜目下的谜底。再如:“授课要循循善诱”(骊珠格)猜“教学用词,启发式”。解释为“教学应当用启发式的语言循循善诱”。其中“教学用词”为谜目,“启发式”为谜底。
谜语的猜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二十多种。属于会意体的有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侧扣法、分扣发、溯源法;属于增损体的有加法、减法、加减法;属于离合体的有离底法、离面法;属于象形体的有象形法、象画法;属于谐音体的有直谐法、间谐法;属于综合体的有比较法、拟人法、拟物法、问答法、运典法。
⑥ 男女混合双打比赛(猜一成语灯谜)
争强好胜
⑦ 加减混合运算谜语,谁知道
1加+甲加2
⑧ 谜语有哪几类
谜语的猜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二十多种。属于会意体的有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侧扣法、分扣发、溯源法;属于增损体的有加法、减法、加减法;属于离合体的有离底法、离面法;属于象形体的有象形法、象画法;属于谐音体的有直谐法、间谐法;属于综合体的有比较法、拟人法、拟物法、问答法、运典法。
谜格类型
曹娥格 虾须格 解领格 展翼格 蝇头格 蜓尾格 燕尾格
蜂腰格 碎锦格 离合格 鹭胫格 宝塔格 鼎足格 筠垫格
筠稍格 折巾格 徐妃格 半面格 折翼格 折屐格 只履格
放踵格 摩顶格 蝉蜕格 摘遍格 同心格 合璧格 比目格
并蒂格 梨花格 粉底格 白头格 玉颈格 粉腿格 素心格
朱履格 围棋格 榴裙格 丹心格 鹤顶格 赤颈格 亥豕格
乌纱格 青领格 黑胸格 黑带格 皂靴格 系铃格 解铃格
移铃格 庐山格 秋千格 卷帘格 掉首格 蕉心格 掉尾格
上楼格 下楼格 上下楼格 移珠格 垂柳格 辘轳格 双钩格
牵萝格 移帜格 易帜格 螺旋格 脱帽格 摘领格 遗珠格
折胫格 脱靴格 期艾格 神龙格 折柳格 联珠格 加冠格
加履格 藏珠格 投影格 回文格 探骊格 隐目格 带目格
内附格 簪花格 反切格 抵销格 重门格 连环格 苏黄格
求凰格 遥对格 红豆格 牟尼格 玉版格 泄白格
⑨ 谜语帮出一个
1.四方竞争混合打——吕琨
(吕、日-四个小方块;竞争,比;一打为十二,混合为内“王”)
2.天寿相遇宋公明——容郑江
(《水浒传》中郑天寿、宋江宋公明)
3.“三年不蜚又不鸣”——王平
4.“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王志强
▲3、4两则取“一鸣惊人”典故。王,指齐威王。《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⑩ 谜语......
一、概述
灯谜是中华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的特产。可以说:没有汉文字就不存在灯谜。灯谜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之一。通过猜谜,可以扩大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所以学习灯谜,学习灯谜发展史,能够进一步认识丰富悠久的中华文化。
为什么说灯谜是中华文化的特产,外国文化就不会产生灯谜呢?下面试举两例,使大家有个初步认识。
1、个儿小又圆,性情柔又软,皮肤白又嫩,心里香又甜(打一食品)
2、清明前夕(打一食品)
这两条谜的谜底都是元宵。前一个是谜语,后一个是灯谜,前一条把元宵的特征毫不搭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元宵的灯谜作法是将清明解释为朝代名,清、明之前是“元朝”。“夕”隐“宵”。它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而外国文字,根本无法做到。所以灯谜只有汉文字才有,是中华文化的特产。
二、灯谜溯源
灯谜的前身是隐语(即隐意的语言)。隐语的含意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文心雕龙》)。别出一说曰遁辞,不直言曰谲,以彼喻此曰譬。所以隐语是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隐语的性质可分为密言、测智、谲谏三类,现分别举例如下:
(一)密言:密言一般只有对方才能理解。史籍最早的密言事例是“麦鞠河鱼”。公元前597年,楚国大夫申叔展与萧国大夫还无社的密言对话,当时楚强萧弱,因萧人杀了楚国两个大夫,楚欲兴师伐萧。申与还很友好,欲将伐萧事告知还,还正与同僚谈话。申就以隐语暗示还,问还有无麦鞠,还不解其意,答:“没有”。再问“有没有山鞠穷”,还仍不解,答曰:“没有。”直至讲“河鱼腹疾”还才解其意,暗示申拯救之。“河鱼腹疾”指河中之鱼,久在水内则生腹疾,暗指还在萧国会遭难,劝其避难。
(二)测智:用
三、隐向谜过渡
隐语经过发展和演变,到了战国末期,起了质的变化。隐语少了谲谏内容,带来了隐语的缄默。这时隐语已发展为“赋体隐”和“离合”两类形式。谜语正是隐语经过这两种类型的过渡转化而成的。
(一)赋体隐
赋是古代文学体裁的一种,以赋的体裁出现隐猜一物,则为赋隐。赋体隐从战国末期开始,到了汉代由自己说底改为让对方猜破,这就具备了谜的完整雏形,只是尚未定名罢了。
典型的赋体隐就是东方朔与郭舍人对隐:
郭先出隐曰:“客从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垣墙,游戏中庭,上我殿堂。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不伤。此何物也?”
东方朔不但知此何物,而且立即编了一则同底隐语回敬郭舍人:“利喙细身,昼匿出昏,嗜肉恶烟,指掌所扪。臣朔愚戆,名之曰蚊。”
赋隐的特点:
1、以文为主,或是文学化口语,便于记录,便于猜射。
2、对象是物或是事。
3、内容带有普遍性。
4、面上叙述完整一件事,用拟人来写,符合隐“以此喻彼”的原则。
(二)离合
如果说赋隐是事物谜(谜语)的过渡形式,那么文义谜(灯谜)是由离合过渡而成的。
汉字经过秦代改革以后,为增损拆拼创造了条件。以离合形式出现的隐字谜,要数“曹娥碑题隐”最为典型。
故事出在公元143年浙江上虞地方,曹娥觅父自沉江中,县令尊其为孝女,设庙立碑,故事曲折动人,碑文生动感人。中郎蔡邕夜过其地,边摸边看,读完这篇碑文,遂题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于碑阴,无人能解其意。后曹操、杨修路过此地,杨修解出此隐:“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所以后世称蔡邕为谜界宗匠,杨修为猜谜鼻祖。而“黄绢幼妇”成为谜的代辞了。后来出现了谜格,人们也就把曹娥碑的这种离合猜射法称为“离合格”,又叫“曹娥格”。
离合有如下特点:
1、它是以文字为主,对象没有限制,除事物外,也可以用于人,取其字。
2、此时的离合,面上只能各自成文,还不能全文连贯成意。
四、谜字的出现
谜”字约出现在公元450年左右,是南朝宋鲍照(414-466)所创。鲍照写了“井、龟、土”三个字谜。50年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给谜下了定义:“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因此“谜”性质确定了。谜从一开始就孕育着双胎,即文义谜和事物谜。
(一)文义谜
例如“井”字谜:“二形一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
第一句用“二”字形成一个字体;第二句有四个支柱,八个头;第三句,一八指一个字八个角,五八为四十即四个十。前三句,每句皆为一个“井”字,第四句为会意。这与绝妙好辞一样,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称之为文义谜。
(二)事物谜
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谜底是筷子。
这个谜是通过事物的特征来猜射的,所以称之为事物谜。
(三)谜的特征
1、谜通过赋体隐及离合的过渡成为有定理,有规律,有完整含意的一门学科。
2、谜的对象主要是物。
3、谜以求底为目的。
4、谜包括事物谜与文义谜两类。
五、灯谜的产生
谜自战国以来经历两千多年的时间,盛行不衰,同时也不断发展和演变,到了明代分成两支,灯谜从谜语中派生出来,分支立户,自成体系。分支后的文义谜称为灯谜。为何称为灯谜呢?
自宋代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节,人们张灯结彩。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就在灯上粘上谜语,或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就这样灯与谜结合在一起了,至明代已相习成风。“灯谜”因此而得名。也做为专以文义为谜的一个专用名词沿用至今。初时粘谜于灯上,会有事物谜夹在其中,只是大量为文义谜而已。此后文义谜迅速发展,谜底的文字允许作音、形、义和位置的变化,遂产生了谜格。谜格产生后,灯谜与谜语的界限就更明确了。因为以文义为谜,才有产生谜格的可能。至此,灯谜就成为有体有格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了。
六、灯谜与谜语的区别
由于谜在分支以前叫做“谜语”。分支以后一支为文义谜即现在的灯谜。一支为事物谜即分支后的谜语。为了区别分支前后的谜语,在学术上,把分支后的谜语(事物谜)称为“民间谜”。“谜语”专指分支前的谜,包括灯谜和民间谜。
为了进一步区分灯谜和谜语,特举几例以便对照。
1、谜底同样是蚕
谜语作法:“一个姑娘真可爱,不吃荤腥吃树叶,成天劳动纺织线,为了别人好穿戴。”把蚕的生活习性用拟人法描写出来。
灯谜作法:“孤帆远影碧空尽。”“蚕”字可分解为“天”、“虫”。“虫”象形远远的孤帆,孤帆在天的尽处,与天相接,天在上,帆(虫)在下,合为“蚕”字,但与蚕的习性、特征毫无关系。
2、谜底同样是“锁”
谜语作法:“为奴舍身看家门,丈夫出门随主人,君子见侬常退去,只怕小人怀侬身。”把锁的特征维妙维肖地描写出来。锁是看家门的,钥匙拟为丈夫,总是跟随主人外出。正人君子看见锁挂在门上,知主人不在就退回去了。而小偷窃贼却要撬锁开门。
灯谜作法:一分硬币。“锁”字可分解为小、金、贝。最小的金属货币,当然就是一分硬币了。与锁的特征毫无相关。从上两例可以看出:谜语以和谐的语调,丰富的想象,拟人的笔法来突出事物的特征,而灯谜主要从文字上着眼。
七、灯谜与外国谜的区别
外国也有谜,但也是谜语性质。例如有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谜语大意是:
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两只脚走路,晚上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谜底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力的孩子,他用两脚两手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脚走路。到了老年,临近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着拐杖作为第三只脚。这个谜也是利用人的特征来隐射的,与英语man(人)的任何一个字母无关。由此可见,中国的文义谜,外国文字无法表示。所以灯谜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
八、灯谜原理
灯谜是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规律,要掌握灯谜的规律,就必须从认识它的基本原理入手。
灯谜自与谜语分支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由原来单从文字的离合形式发展成文义别解等多种形式。即除了用离合形式构成灯谜外,还利用汉字中一字多义的特点,将语句中的字词不做原意解释而是引出歧义(这叫做别解),从而产生谜趣。所以有“灯谜贵在别解”一说。例如:
徒呼负负 猜学校名词一 学生服
其中“徒”和“服”就是用了一字多义来产生歧义的。“徒”原意为“只是、只有”,别解为“学徒、学生”;“服”字原意为“服装”,别解为“信服、认输”。因而谜底别解为“学生服输了”来扣合谜面。但“学生服”根本就没有学生服输的意思,所以与原义产生歧义,符合灯谜原理。有一条谜“上是一,下是一,中间也是一”,猜“三”字。这就不成谜了。因为“三”字就是由三个“一”上中下构成的,与原义相同,没有别解。下面就从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谈谈灯谜的别解。
以“行”字为例:
读xíng有这几种意思:(1)表示走的有“行走”、“步行”;(2)表示流通的有“推行”、“发行”;(3)表示做的有“举行”、“执行”;(4)表示行为的有“品行”、“行为”;还表示“可以”、“能干”等,与其同音的字有“形”、“邢”、“型”等。
读háng有这几种意思:行列、排行、行业、银行等,与其同音的字有“杭”、“吭”、“航”等。
读héng有“道行”,表示功夫。与其同音的字有“横”、“衡”、“恒”等。
读hàng有树“树行子”,表示排成行列的树。与其同音的字有“沆”等。
由于这些基本要素的可变性,为灯谜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汉字的形变和音变也都是为达到义变的目的。下面就从形变、音变、义变三个方面分述灯谜原理。
一、义变
一个字不管它有多少释义,当它在一定条件下,只能有一种释义。例如“行”字,当它与“步”字构成“步行”时,只能是走的意思,这叫做本义;如果把步行的“行”字解释成行为的“行”或解释为“可以”、“能干”和“行业”,即用非本义去解释特定的词句,这在语文上叫做歧义。灯谜就是利用这种非本义的含义进行别解的。例如:
走读 猜学科一 行为学
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品行的一种学科名,这里把表示行为的“行”别解为“行走”。因而谜底别解为“行走为了学习”扣合“走读”。如果用“步行学习”猜“走读”就不成谜了。因为答案和面意相同。再如:
固一世之雄也 猜教育名词一 操行
答案的“行”字本义是行为。这里用非本义解释成“真行”使之别解为“曹操真行”扣合。因为面是赞扬曹操有才能的一句话。
二、形变
汉字形态特征,绝大多数是由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很多的字还可以做组合上的变化,成为另一个字。还有许多字都是由会意、象形而产生的。灯谜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成谜的。
例如“明”字是由“日、月”构成,因而可以用“一月一日”猜“明”字,不过这种成谜方法太直解,不含蓄。而用“元旦”猜“明”字比较含蓄。因为元旦是一月一日。
再如:“校”字可析为“木、交”二字,用“西郊桥头”猜“校”字。因为“郊”的西部为“交”,“桥”字前头为“木”。这种成谜法学术上称为增损离合法。
又如:“另”字可变形为“加”字,所以用“另有变动”猜“加”字。
还可以通过想象,把汉字的某一部首,某一笔画或某一字,象形为某一物来成谜。例如:“三星桥下接儿归”猜“学”字。学上三点象形为三颗星,“冖”象形为桥,这种成谜方法,经常被谜人采用,因为它具有诗情画意,融吟诗、作画、猜谜于一体。
三、音变
根据汉字的音读变化来成谜,音读变化可分为同音字变和句读义变两种。
1、同音字变:即同音别字,利用同音字变来达到义变从而产生别解来成谜。例如:
玉洁冰心 猜唐诗人 李(里)白
把“李”字变为同音的“里”字产生义变。解释为“心里很洁白”扣合。现在这种扣合通常要加上谜格,象这种首字谐音的称为白头格。
2、句读义变:利用汉语中句读不同,含义也不同的特点来成谜。本义“应用/力学”,顿读成“应用力/学”,就把原意别解了。本义是“同学/好”,读成“同/学好”,也就产生了歧义。例如:
攻书莫畏难 学科一 应用力学
大家都以雷锋为榜样 学校用语一 同学好
综上所述,别解是灯谜的核心。通过汉字的形、音、义的变化来产生别解。这是成谜的手法之一。在具体应用时,这三种方法常常混合使用。灯谜艺术就在于“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本义出于意料范围的解释,别解不合常规,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九、灯谜规则
学习灯谜,首先要弄懂灯谜的规则。灯谜的规则可归纳为四条:底不重面,面要成文,字宜规范,事需符实。为帮助讲解,先介绍一下灯谜的组成。
一条谜至少有三个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有的还有谜格)、谜底。例如:别骄傲(猜学校用语一,秋千格)满分。“别骄傲”就是谜面,“学校用语一”是谜目,“秋千格”是谜格,“满分”是谜底。谜面好比考题,谜目是指示答案的范围,谜底显然就是答案了,谜格不过是提示谜底需要做文字上的某些变化。
下面就灯谜的四条规则逐一分述。
一、底不重面
谜底与谜面不允许有任何一个字相重复,即底面不相犯,例如若以“大家都来学雷锋”猜学校用语一“同学好”就不行了,因为“学”字相重了。底不重面虽是对猜射而言,实际上制谜者,首先就要考虑这一点,现从如下三种情况分述。
(一)谜底确定时,应讲究扣面艺术。例如,要以学科“人才学”为底,拟面时可采用“启蒙教育”,不能用“启蒙教学”。若以学校名词“学生会”为底,用成语“学而知之”拟面就不行,因为“学”字相犯,而改“学”字为“习”字,以“习而知之”为面,就避免了底面相犯。
(二)谜面确定时,重面问题应在择底时考虑。例如,用成语“亦步亦趋”为面,就不能以物理名词“同步”为底,面应当以数学名词“平行”为底,或猜人体部位“脚后跟”,谜底别解为“与人同时行走”,或“在人脚后跟着走”。
(三)底面都为成句时,重面问题应该由相对“软”的一方让步。如以“悬崖勒马”为面猜国名“危地马拉”,“马”字重了,而国名不能改,故把谜面改为“悬崖勒缰”。
知道了这一规则,猜谜时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从谜面的破绽中找出突破点。例如“凿壁偷读”,猜物理名词二。此谜面的原句应该是“凿壁偷光”,被换掉一个“光”字,谜底可能有个“光”字,此典故讲的是匡衡幼时,家境贫寒,在壁上凿个小孔,借邻居的烛光来学习。因而“小孔”和“学”字就出来了。继而得到“小孔”、“光学”的谜底,别解为借“小孔的光来学习”。
二、面要成文
谜面除了单字以外,凡两字以上的词句都应成文,有这样一条谜“本来一走国际中”,猜“困”字。谜面不知表达什么意思,这是不成文的。一条佳谜,除了回互适度,扣合巧妙外,还决定于谜面的文采。例如“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猜“慧”字。这条谜不但构思工整,扣合巧妙,而且造句幽雅,具有诗情画意,因此是一条好谜。
三、字宜规范
在灯谜创作中,字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原因是有的作者对祖国文字结构不熟悉,有的为了迎合谜底而生造字。如:“志士保安定”,猜“堡”字。“堡”字下面是“土”而不是“士”。又如,“情急无心垂钓钩”猜“静”字,“急”字去心为“刍”,与“争”字去钩显然有区别。
四、事需符实
有这样一条谜,“关公大战楚霸王”,猜教育名词二“复习”、“及格”。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个在秦末,一个在三国,怎么会打起来?还有“日月头上长青草”猜“萌”字,这也根本不符实。要是换成“元旦相会在花前”,谜面不但成文,也具有人情味。“花前”明示“花”字的前头,“元旦”暗示一月一日为“明”。
十、灯谜的谜体
灯谜的谜面包含两个方面内容:文体和谜体。用一个字(词)、一句诗或一段话做谜面,这是文体。这条谜是用含义猜,还是用字形结构猜,也就是说该用哪一种方式求得谜底,根据谜面的文体去寻求谜底的方式,称为谜体。
谜体的形式有很多,但大体可合并为三大类:即用汉文字形、音、义的特点,而采用会意、增损、象形的形式。当然在实际的猜射中,经常都是三者混合使用。
(一)会意体:会意体有正面会意和反面会意两种。
正面会意:就是根据谜面的含意去领会。谜底通过一字多义或声读变化产生别解。例如:“启蒙教育”猜学科“人才学”,谜面会意为人才开始学习。谜底通过音读变化读作“人/才学”扣谜面。再如“暗思量”猜物理名词“密度”,谜面正面会意为秘密的忖度“ó”。谜底的度(dù)字,本义是程度,通过汉字一字多义特点产生歧义,切合谜面。
反面会意:根据谜面常规现象中某些欠缺,从反面或侧面推理出这一不足。例如“天地之大矣”猜《岳阳楼记》一句“微斯人”。因为通常把天、地、人称三才,而谜面缺了“人”并且天和地都很大。当然只有人才显得微小,“斯”为语气助词。
(二)增损体:增损体又名离合体,它是利用汉字的形变进行重新组合而成谜的。例如:“技术合作,不留一手,不留一点”猜“枝”字。再如“扣除支出”猜中学语文篇目“口技”,谜底除掉“扣”字,“支”字就出现了。
在猜谜中,会意法与增损法混合使用经常出现。例如:“西郊桥头放声唱”,猜学校名词一“校歌”。“校”字是用增损法而得到。放声唱会意而得“歌”字。
(三)象形体:象形体是根据汉字形态特征,通过想象形象地借代一物而成谜的一种方式。它往往与增损法会意法混合使用。例如“蝴蝶落枝头”,猜字一“栾”。“亦”象形蝴蝶,枝的前头为“木”,通过象形,增损而得底。又如“夜半三星桥下会”,猜学校名词“学时”。“丶”象形星,“冖”象形桥。夜半为子时,用会意而得。这道谜就是应用了会意、象形、增损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来成谜。当然,象形不是凭空想象,主观臆造,而是需要形象得体,谜人共同认可,方能成立。
十一、灯谜的谜格
灯谜的谜底同样包含两个内容:文体与谜格。猜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诗,一段文等是文体。猜射时是按常规方式还是按特殊方式去扣合谜面,这种把谜底文字进行一次再变化来扣合谜面的方式称为谜格。这种谜底文字的再变化同样是利用汉字具有形、音、义的特点进行的。它大体也可分为:音读变化、形态变化、组合变化三种。
(一)音读变化
1、利用汉字同音别字的特点产生歧义扣谜面。例如“满面春风”猜学校名词(白头格)“校(笑)容”。谜底“校”与“笑”同音,以“笑容”扣谜面。 2、通过汉字一字多意即音读不同,字义也不同的特点产生歧义。例如:“金榜题名”猜教育名词(系铃格)“高中”。谜底“中”读zhōng,本意“中等”,变读为zhòng,产生歧义扣合谜面。
(二)形态变化
根据汉字结构特点把谜底文字作形态变化如拆拼、删除、分离等来扣合谜面。例如:“愁容满面”猜物理名词(徐妃格)“滤波”,谜底删除“氵”为“虑皮”别解为忧虑在皮面上扣谜面。
(三)组合变化
通过读法上的调整产生别解扣合谜面。例如“邯郸求师”猜学科(卷帘格)“行为学”。谜底倒读成“学为行”,解释为“求师学习是为了行走”扣合谜面。再如“孔圣人师项橐”猜教育名词(秋千格)“小学”,谜底两个字对调一下读成“学小”扣合谜面。
谜格自灯谜产生以来就有了。但谜格的命名却在明代才确定下来。明代整理时有所谓“广陵十八格”,到清的《清嘉录》中,列有二十四格,发展到本世纪初增至四百余格。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谜格。
1、徐妃格
徐妃格又名半妆格,取徐妃半面妆之意。谜底两字以上,左或右同方向同偏旁删除。例如:“燕瘦环肥”猜化学元素四(徐妃格),“镁、铯、钚、铜”。谜底删除同旁部首“钅”读成“美、色、不、同”扣谜面。
2、秋千格
秋千格又叫转珠格、颉顽格、千秋格。谜底只有两个字,可互相对调(12→21)。例如:“拔河技艺”猜物理名词一(秋千格)“法拉”。依格读为“拉法”扣合谜面。
3、卷帘格
卷帘格又叫美人格,谜底三字以上倒读。即(123→321)例如:“言字不易”猜语文名词一(卷帘格)“难字表”。依格读为“表字难”。即以“说话很难”扣谜面。
4、白头格
白头格又叫做皓首格,谜底头一个字同声别字。例如:“恳请一见”猜数学名词一(白头格)球面。读做“求面”,解释为“求得见一面”扣谜面。
5、素心格
素心格又叫玉带格,谜底中间一字同音别字。例如:“对战士而言”猜语文名词一(素心格)“双宾语”。读作“双兵语”,以“一对士兵在言语”扣谜面。
6、粉底格
粉底格谜底末一字同音别字。例如:“读书收获大”猜教育名词一(粉底格)“学分”。读作“学丰”,以“学习有丰收”扣谜面。
7、虾须格
谜底头一个字左右结构分成两字读。例如:“我把话说白了”猜语文名词一(虾须格)“语素”。依格读做“吾言素”扣谜面。
8、展翼格
谜底最中一字左右分成两个字读。例如:“夫妻订条例”猜音乐名词一(展翼格)“对位法”。依格读做“对人立法”扣谜面。
9、燕尾格
谜底中末一字左右分成两个字读。例如:“叫我一声”猜语法名词一(燕尾格)“呼语”。依格读做“呼吾言”扣谜面。
10、骊珠格
此格不标谜目,猜者需将谜目连谜底一同猜出。谜目谜底浑然一体连缀成文。例如:“思想工作不粗暴”(骊珠格)猜“教育词,语文”,别解为“思想教育工作,言词用语要文明”扣谜面。其中“教育词”为谜目,“语文”为这一谜目下的谜底。再如:“授课要循循善诱”(骊珠格)猜“教学用词,启发式”。解释为“教学应当用启发式的语言循循善诱”。其中“教学用词”为谜目,“启发式”为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