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和诸葛亮的歇后语
㈠ 诸葛亮笑周瑜 歇后语 是什么
诸葛亮抄说周瑜——请将不如激将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哭周瑜——不是真心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哭周瑜——假慈悲
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
诸葛亮哭周瑜----亮欺东吴
㈡ 诸葛亮哭周瑜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2、故事简介
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闲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赶巴丘吊丧。
3、启示
孔明过江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显示了才华。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词华丽,描述准确,表达到位,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
三是消除隔阂。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这是吴国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实,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为证!此时,东吴人对诸葛亮及刘备西蜀绝没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
㈢ 诸葛亮三气周瑜歇后语
1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2诸葛亮舌战群儒——全靠一张嘴;凭嘴;贫嘴
3诸葛亮当伙夫——能者多劳
㈣ 诸葛亮哭周瑜的歇后语及故事
诸葛亮哭周瑜——源————假仁假义
歇后语来源:
当年,周瑜给诸葛亮气死,不是真正的死了,只是一时气咽,歇个三天两天就会缓过气来的。诸葛亮神掐妙算,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他也不情愿周瑜缓过气来继续跟他作对。他要想办法治死周瑜。这才去给周瑜吊孝。
诸葛亮来到周瑜家里,人家见是仇人来了,都不理他,也不让他进灵堂。诸葛亮就在灵堂外边爬下哭起来,哭得鼻子一把泪一把的,一哭就是一天;他边哭边说如何对不起周瑜,只是说了几句气话,没想到把人气塌了,周瑜的婆姨一看,心软了,想亲兄弟也吵架拌嘴呢,何况二姓旁人呢,就原谅了诸葛亮,请他进灵堂去祭奠。
诸葛亮进了灵堂,哭得更凶,两只手在棺材上不停地捶打着。哭罢,尻子一拍走了,原来这一拍,棺材盖子全盖严了。周瑜也就还不过来了。
㈤ 有关诸葛亮.周瑜的成语.歇后语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操
温 酒 斩 华 雄
小 霸 王 孙 策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战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温 酒 斩 华 雄
割须断袍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㈥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
1、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2、故事简介
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闲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赶巴丘吊丧。
3、启示
孔明过江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显示了才华。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词华丽,描述准确,表达到位,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
三是消除隔阂。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这是吴国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实,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为证!此时,东吴人对诸葛亮及刘备西蜀绝没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
㈦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
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哭周瑜——不是真心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哭周瑜——假慈悲
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
诸葛亮哭周瑜----亮欺东吴
故事
诸葛亮哭周瑜的故事
孔明径至柴桑,鲁肃以礼迎接。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曰:“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后人有诗叹曰:“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知
鲁肃设宴款待孔明。宴罢,孔明辞回。方欲下船,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曰:“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急视其人,乃凤雏先生庞统也。孔明亦大笑。两人携手登舟,各诉心事。孔明乃留书一封与统,嘱曰:“吾料孙仲谋必不能重用足下。稍有不如意,可来荆州共扶玄德。此人宽仁厚德,必不负公平生之所学。”统允诺而别,孔明自回荆州。
民间传说:
周瑜为了诓骗诸葛亮,假死,躺在棺材内,但留了一小孔喘气。诸葛亮前往吊孝,识破机关,堵住那个小孔,把周瑜真给闷死了
㈧ 关于诸葛亮和周瑜的歇后语
1、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2、故事简介
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闲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赶巴丘吊丧。..
3、启示
孔明过江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显示了才华。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词华丽,描述准确,表达到位,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
三是消除隔阂。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这是吴国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实,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为证!此时,东吴人对诸葛亮及刘备西蜀绝没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
㈨ 歇后语 诸葛亮笑周瑜——( )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哭周瑜——不是真心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哭周瑜——假慈悲
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
诸葛亮哭周瑜----亮欺东吴
㈩ 有关周瑜的歇后语,和周瑜有关的歇后语大全
周瑜骗孔明 —— 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请蒋干 —— 别有用心
周瑜要饭回 —— 穷都督;穷嘟嘟
属周瑜的答 —— 一激就上阵
诸葛亮给周瑜吊孝 —— 没安好心
诸葛亮气周瑜 —— 自有妙方
诸葛亮三气周瑜 —— 略使小技
周瑜讨荆州 —— 费力不讨好
气死周瑜去吊孝 —— 假仁假义;虚情假意
周瑜暗算诸葛亮 —— 计计落空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 —— 气煞人;气煞
周瑜赤壁烧曹操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相情愿
周瑜打瞌睡 —— 梦想荆州
周瑜打他爹 —— 吴人不孝;无人不晓
周瑜归天 —— 气死的;气死里
周瑜结婚没有床 —— 立交桥;立交乔
蒋干劝周瑜 —— 有口难张
诸葛亮哭周瑜 —— 假戏真做
蒋干访周瑜 —— 自找麻烦;窥察动静
孔明给周瑜看病 —— 自有妙方;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