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谣谚语
㈠ 古谣谚是一本书还是一种文体 在书上看到的这三个字并没有加书名号
《古谣谚》把来大量古籍中保存自的上古至明代的谣谚汇编成集﹐在宋代以来同类书中堪称集大成之作.书中的谚语主要是关于农事活动﹑气象占验﹑地方风土﹐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等的作品.
它是一本书,网络上还有更详细的解说,你也可以再查查网络
㈡ 《古谣谚序》的作者
清·刘毓崧《古谣谚序》
㈢ “谣谚之星,其始止发乎语言,未著于文字。”具体的解释是什么
这句话应该是“谣谚之兴,其始止发乎语言,未著于文字”
解释:谚语的兴盛在文字产生之前早就已经存在了,在那时并没有文字上的记载
这句话出自《古谣谚 凡例》
㈣ 求【近代】刘毓崧《古谣谚序》
辑录古代民谣和谚语的专书。清代杜文澜辑。全书100卷﹐其中正文85卷﹐回附录14卷﹐集说1卷。书前答有刘毓崧在咸丰辛酉年(1861)写的序。
《古谣谚》把大量古籍中保存的上古至明代的谣谚汇编成集﹐在宋代以来同类书中堪称集大成之作。书中的谚语主要是关于农事活动﹑气象占验﹑地方风土﹐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等的作品。所收的一部分谚语和大部分民谣﹐都直接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包括农民起义)有关﹐或是赞美颂扬﹐或是讽刺揭露。童谣则多为预言或直接揭示某些朝代的兴亡﹑历史人物的成败﹐以及社会战乱﹑自然灾变的前兆或验证等等。
《古谣谚》辑录古代谣谚﹐以作品初作之时是否发乎语言为主要标准。对于歌谣﹐它根据古代有徒歌与合乐的分别﹐只收属于徒歌的谣﹐对于谚语﹐它兼收“彦士典雅之词”和“传世通行之说”。
《古谣谚》全书所收作品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流传的百姓﹑郡民﹑时人﹐以及各种劳动者和少数民族的作品﹐这类作品属于民间文学的范围﹐它们具有较重要的价值。如《春秋左氏传》所引讽刺败军之将华元的《守城者讴》﹐《续汉书
㈤ 什么是风俗谣谚
在中国古代,往往歌谣、谚语并称,合称“谣谚”。但是,两者还略有区别。古代的歌谣,是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常常表现为韵文形式;谚语呢,同“俗语”相近,是用以说明一定的道理、蕴含着一定寓意的简洁、通俗而又相对固定的语句。二者还有一个共性特点,那就是都因很上口而便于传诵。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鲁迅说,“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歌谣谚语亦如此。
古往今来人们看重谣谚,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是民风民心的直接体现。远在周秦时代,中国就已经形成了采集方言、谣谚的制度,其代表性成果则属《诗经》《方言》《乐府诗集》,历代俗语辞书、谣谚专集,以及历代史志的有关部分。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进而“辨风正俗”。可以说,这一古老的“采风”传统和制度的形成,首先出于政治的需要。
谣谚、俗语是良众情感的另一种宣泄,谣谚是民众口中的历史,是直观历史事件的镜子,反映者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是地方史志等的历史文献的重要补充。那么,今天我们选辑、考察有清一代的谣谚俗语,除了具有“以史为鉴”的意味而外,更主要的还在于考察当时的社会生活、社会风俗。
中国谣谚史上辑录最为丰富的谣谚专辑,当属清代杜文澜辑录的《古谣谚》一百卷。至于沈阳谣谚专辑,则属清代吕惺吾辑录的《恒言记》两卷最为丰富。
无论民间俗语、民俗语汇还是谣谚,不仅是言语交际活动中最活跃、最富民间社会生活色彩的通俗语言材料,而且都是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言文化符号,这是民俗语言文化最本质的内部特征。老沈阳民俗中的风土谣谚,因其本身就是直接民俗事象,所以也就最直观地展示着相应的民俗面貌。
中国古代谣谚有如大海,这里选辑的,只是清代以及清末民初沈阳地区流行的一小部分很有趣的内容。
㈥ “谣谚之兴,其始止发乎语言,未著于文字”出自《古谣谚》的哪一页
<古谣谚.凡俐>
㈦ 有没有关于古代谚语的比较好的书籍
推荐这本:《古谣谚》抄
以下摘录于豆瓣:
一百卷,由清杜文澜所辑,共引书达八百六十种,收入了先秦至明代的谣谚三千三百余首,而且逐首引述本事,注明出处,遇有疑难还能加以考解。
谣谚大多出自民间,反映了当时人民对社会的认识,特别是对当时政治的看法。而谣谚的流传,又直接影响到当世和后代诗歌创作的发展。从这个意义说,《古谣谚》一书则是研究我国历史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㈧ 古谣谚是一本书还是一种文体
《古谣谚》把大量古籍中保存的上古至明代的谣谚汇编成集﹐在宋代以来同类书中堪称集版大成权之作。书中的谚语主要是关于农事活动﹑气象占验﹑地方风土﹐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等的作品。
它是一本书,网络上还有更详细的解说,你也可以再查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