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的谚语湖南
Ⅰ 赞美莲藕的俗语
头刀韭,花香藕,新娶的媳妇,黄瓜纽。”这是流传于苏北水乡的一首民谣,说的是世上四大鲜,话虽粗俗失雅,道的却是实情,所谓话糙理不糙,大抵如此。
“花香藕是夏季打头条的小吃。”我的一位好朋友在回忆童年时光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吃食,我能想象他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喉结必定上下滑动,像发动机上新涂了润滑油的曲轴。
所谓“花香藕”,顾名思义,就是荷花盛开时节长出来的藕,这个“香”字,不单指的是荷花的香,还应该包括藕的香味。新出水的花香藕,最嫩,最脆,也最甜,一口咬下去,嘎嘣一声,满嘴的浆汁,没半点的渣滓,更没半点的“藕断丝连”——它的丝还没长出来。它让人想起汪曾祺老先生笔下的“棒打萝卜”,花香藕也是那样的鲜脆易碎,一不小心摔到地上,就再不容易捡起。
水乡的孩子鲜有没吃过花香藕的,不过,大多不是通过正当渠道,正而八经地坐在餐桌前很斯文地吃,需要自力更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每年大暑过后,满塘青绿的荷叶间冒出一朵两朵或红或白的荷花时,嘴谗的孩子就知道,又有花香藕可吃了,便悄悄贴着塘边蹚下水去,瞅准一朵盛开的白荷花(只有白花下面长出来的藕才香脆可口),一个猛子扎下去,再冒出头来的时候,手里就多了一条粗如小儿臂的白藕,就用塘水略洗一洗,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所以,最先尝到花香藕滋味的,并不是那些衣冠楚楚、正襟危坐在餐桌边上的人。
记忆中吃花香藕最畅快的一次,当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个夏天,那年,我随岳母去宝应县的氾水镇办事,在一个老乡家里住了整整一个星期。氾水紧靠大运河边,境内有万亩荷荡,我去的时候正值荷花盛开,接天的荷叶伞盖一样遮挡着水面,景致颇为壮观迷人。然最让我着迷的还是那个星期老乡家的午饭桌,必不可少的是一道凉拌花香藕片,一大盘细细切过的雪白藕片,洒了一点白糖,在那样炎炎的大热天,看上去就很清凉,让人赏心悦目,一筷子下去,更是满嘴生津,至今想起来,齿颊间还是忍不住会有液体渗出。
花香藕不但味道鲜美,模样也生得好看,细细长长,鲜嫩洁白,绝无半点瑕疵。过去读书人形容美人的胳膊漂亮,常用一个词叫做“藕臂”,我猜,这个“藕”必定就是花香藕,不然,老熟的莲藕赤褐色的表皮上布满了深色的斑点,哪儿能配得上佳人柔弱的资质?
在莲藕的一生中,这盛夏的花香藕,当是它最洁白无暇的少年时光。
月到中秋,这个时候的莲藕,还是可以生吃,只是比起盛夏的花香藕来,稍许有了些渣滓,不是那么爽口,也有了一点藕断丝连的感觉;更多的时候,人们是把它弄熟了吃,可以炒藕片,也可以包上肉做成藕夹,在油锅里炸了吃;我家常吃的一种,是把莲藕切成细丁,同米一起下锅煮稀饭吃,也很好吃。
这个时期的莲藕,进入了它的青年时期,就像一个青年少妇,虽然还有些许生涩,却已经有了让人回味的内容。
每年的中秋佳节,敬月的物品中,除了苹果、梨子、石榴、葡萄等时令水果,必不可少的还有一节一节的莲藕。在这些诸多上供的物品中,我总觉得还是这莲藕与月最近,它最能让我真切地感觉到月中女神嫦娥的存在,想到她曾经也是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莲藕与女子的关系,并不仅仅只是我上述所说的“藕臂”那样简单,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颇能说明莲藕与女子关系的密切,另有一个事实,更能说明莲藕与女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这便是女人在生孩子后是生冷俱忌的,惟独不忌生藕。因此,在敬月用莲藕这个习俗上,我便觉得,是否更多的是因为月宫嫦娥是女儿身的缘故?
莲藕真正成熟是在寒露过后,这个时候荷叶早就枯黄,一枝枝枯荷萧瑟地立于水面,全然没有了夏日的鲜活与生气,让敏感的人见了顿生世事沧桑之感。水已经很凉了,凉得让人下不了手,让大人最头疼的小孩子玩水事件早就成了过去,就是赶他下去他也不去。但还是有人下水了,就是那些崴藕人,他们穿着长长的皮衩,顺着枯叶,用脚在塘底烂泥里细细地踩,时不时地弯下腰,从水中扯出一两枝粗壮结实的莲藕来。小时候我经常会在水边看这些崴藕人崴藕,他们的动作让我着迷。
寒冷的冬夜,我有时从单位加班回家,昏黄的街灯下总会有个小火炉明灭地闪着火光,炉上一口铁锅里热腾腾地煮着大半锅深赫色的莲藕,买上一节,捧在手里,顿时连心都热了起来。
Ⅱ 歇后语池塘里的莲藕后面是什么
池塘里的莲藕——嫩的好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Ⅲ 8,水塘里挖藕歇后语
这句歇后语是:
水塘里挖藕——心眼多;心眼不少
还可以这么说:
熟透的藕——心眼多
Ⅳ 关于莲的俗语歇后语
1、歇后语
荷花灯点蜡——心里明
荷花池里养鱼——一举两得
荷包里装针——锋芒毕内露
花叶包鳝容鱼——溜之大吉
莲梗打人——思(丝)尽情断
莲蓬结籽——心连心
莲生水中——不扶自直
2、谚语俗语
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贫寒家。
3、名言佳句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自天来,不向水中去。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两 浪心。
Ⅳ 下列歇后语的后句 爆竹店起火—— 葱叶炒莲藕—— 从盐缸里爬出来—— 从河南到湖南——
爆竹店起火----- 一鸣惊人
葱叶炒莲藕—— 空对空
从盐缸里爬出来——闲(咸)话不少
从河南到湖南——难(南)上加难(南)
Ⅵ 与莲有关的谚语
诗句:
《忆莲》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访莲》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种莲》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赏莲》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赞莲》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歇后语:
成熟的莲子——心里苦;池塘里的莲藕——嫩的好;荷花池里的并蒂莲——不分上下;上下不分;莲梗结籽——心连心;莲花并蒂开——恰好一对;高山上的雪莲——不可多得
成语: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
藕断丝连——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意未断。
三寸金莲——原来古代称妇女缠足的用语,现在则用来形容人的脚很小。
步步莲花——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出淤泥而不染——形容从恶劣的环境中出身,或处在不良的环境中,却没有受到坏的影响。
名言:
《青阳渡》(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莲花〉(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夏日怀友〉(徐玑):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Ⅶ 关于莲的谚语5句以上,我急用,帮帮忙,谢谢了!
成熟的莲子——心里苦
池塘里的莲藕——嫩的好
大雁吃莲秆——直脖啦
高山上内的雪莲——不可容多得
荷花池里的并蒂莲——不分上下;上下不分
虎坐莲台——冒充善人
黄豆芽炒莲藕——尽钻空子
老太太的金莲(旧时指缠足妇女的脚)——窝囊一辈子;委屈一辈子
莲梗打人——思(丝)情不断
莲梗结籽——心连心
莲花并蒂开——恰好一对
莲藕炒粉条——无孔不入
莲藕吹风——似通非通;半通不通
莲藕生疮——坏心眼
莲藕有节又有孔——似通非通
莲蓬梗打人——丝尽(私情)断
霉烂了的莲耦——坏心眼
霉烂了的莲藕——坏心眼
米汤炒莲藕——糊了眼
拿着黄莲当箫吹——苦中取乐
Ⅷ 秋后的莲藕歇后语
秋后的莲藕——嫩的好
Ⅸ 求关于西湖藕粉的诗句,名人名言,谚语,俗语(至少2到3句)
宋朝苏轼 :
毕竟西湖六月中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内,浓妆淡抹总相容宜。其他:疏影横斜水清浅,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朝林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名人名言 http://mingyan.chazidian.com/mingyan/
一、与莲有关的诗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