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钓鱼典故
A. 有关谢安的故事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内夏(今河南太康)。大名容士谢尚从弟,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今绍兴)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四十余岁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逝去,乃东山再起,后官至宰相,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往广陵避祸,后病死。
关于谢安的故事有很多,写不全,不过以下的成语典故,全部和谢安有关,
东山再起、围棋赌墅、新会蒲葵、雅人深致、一往奔诣、老翁可念、屋下架屋、一往情深、前倨后恭、小儿破贼。
另外谢安至今为人称道的大事就是指挥了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了,打败前秦苻坚,而因此有了“风声鹤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些典故,虽然不是谢安亲自所为,但是也多少和谢安有所关系。
B. 有关于谢安的东西3再起草木皆兵成语典故简写抓 重点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中看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版)
东山再起(谢安20岁左右时权,曾当过一个月的官,后来到东山隐居,40岁再出山,所以叫东山再起)
入幕之宾(桓温见谢安和王坦之,郗超藏在帐后,被谢安察觉,谢安笑说:"郗生可谓入幕之宾".)
C. 历史上的谢安曾经有关他的一个成语典故是什么,由他指
抑扬顿挫
yìyángdùncuò
[释义]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回。答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语出]
宋·张戒《
岁寒堂诗话
》卷上:“而子建(
曹植
)诗;委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正音]
挫;不能读作“zuò”。
[辨形]
挫;不能写作“错”。
[近义]
轻重缓急
[
反义
]
平铺直叙
[用法]
含褒义。多用来形容说话的声音;有时也形容乐声。一般作定语、状语、
补语
。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他的慷慨陈词;~;得到了与会群众的赞赏。
D. 东晋名相谢安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谢安年轻时就思想敏锐深刻,举止沉着镇定,风度优雅流畅,能写一手漂亮的行书。东晋初年的不少名士如王导、桓彝都很器重他,少年时就有重名。
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东晋朝廷先是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著作郎,都被谢安以有病为藉囗推辞了。后来,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吟咏属文,挟妓乐优游山林,就是不愿当官。
当时担任扬州刺史的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廷又曾多次征召,谢安仍然予以回绝。以此激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接连上疏指责谢安,朝廷因此作出了对谢安禁锢终身的决定。
然而谢安却不屑一顾,泰然处之。谢安虽然屡屡不愿出山,但当时的士大夫却都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以至时常有人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他的妻子刘氏是名士刘惔的妹妹,眼看谢氏家族中的谢尚、谢奕、谢万等人一个个都位高权重,只有谢安隐退不出,曾对谢安说:“夫君难道不应当像他们一样吗”?谢安掩鼻答道:“只怕难免吧”。果然,升平三年发生的谢万被废黜事件,终于迫使谢安步入仕途。
E.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用了什么历史典故
这句是用了东晋政治家、名士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
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谢安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土山,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决定重新启用他,就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他才东山再起,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原诗如下: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译文: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靖胡沙。
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抒抱负,成为像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
(5)谢安钓鱼典故扩展阅读: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永王李璘军队东下,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全诗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手法,充分表现出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当时李白在庐山,被李璘召为僚佐。李璘的思想动向及皇族内部的政治斗争,李白当然不清楚。于是他从爱国热情出发,写下了这组热情洋溢地赞颂永王李璘"功绩"、抒发自己"远大抱负"的七言绝句。
F. 与谢安有关的成语典故
东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基本释义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 处
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例 句
失败了,只要不灰心丧气,一切从头开始,重整旗鼓,就有~的希望。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死灰复然 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 死灰复燃 大张旗鼓
反义词
一蹶不振
典 故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 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G. 有什么关于东晋谢安的典故
相关的成语有“东山再起、围棋赌墅、新会蒲葵、雅人深致、一往奔诣、老翁可念、屋版下架屋、一往权情深、前倨后恭、小儿破贼”
典故有 此客亹亹 咏絮之才 不免富贵 王题谢墩 言传身教 乌衣子弟 不拘礼法 小草远志 安石碎金 清言致患 洛下书生咏
H. 东晋著名军事家谢安简介 谢安赴宴是什么典故
谢安(抄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大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后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逝去,才东山再起。又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功名太盛被晋孝武帝猜忌,往广陵避祸。后病死,谥号文靖。因追赠太傅,故后世称其为“谢太傅”。
典故如下:
桓温埋伏士兵设酒宴,广泛邀请朝廷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讽刺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分辨的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