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寓言的驴
布利丹毛驴的选择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我们从《拉封丹寓言》中的那头布利丹毛驴,进入经济学的圣殿。
先看—— 布利丹毛驴的选择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头著名的布利丹毛驴,它面对两捆干草,不知该吃哪一捆好,最后竟然饿死了。 布利丹毛驴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学家所说的选择问题。经济学家所说的选择,说明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决定用什么资源去满足哪些欲望,这就是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的目标,正是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其实,每个人也和布利丹毛驴一样,面临在两捆干草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布利丹毛驴做不出选择而饿死,说明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所得必有所失。为了得而失去的东西,被称为机会成本。就布利丹毛驴而言,它选择一捆干草,必须放弃另一捆干草。放弃的干草,就是得到干草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有机会成本。 经济学家在谈资源的稀缺性时,往往指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等。因此,选择就是要实现有限资源下的最大化。在按照这种思路做出选择时,人们往往把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其他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而忘记了个人的能力——包括创造财富的能力和享受财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布利丹毛驴犯的正是这个错误。这头驴子的消费能力(能吃的干草)是有限的,在两捆干草中,吃一捆就足够了。但它觉得哪一捆都好,都舍不得放弃,最后哪一捆都没吃到,饿死了。 驴子毕竟是驴子。在寓言中,驴子都是愚蠢的,所以才有蠢驴之说。但人们在嘲笑驴子时,却往往忘记了,他们有时也会像驴子那么蠢。一个既爱白马王子又爱大款,不知和哪一个结婚好的美女,不就是一头漂亮的布利丹毛驴吗?一个女人不能同时与两个男人明媒正娶地结婚(这是法律给出的限制),与白马王子结婚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财富,与大款结婚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美色。两者都不愿放弃,就成了布利丹毛驴。 像美女这样的布利丹毛驴选择困境,也许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美女毕竟是稀缺资源,白马王子和大款都想得到。但每个人都面临类似的困境,每个人都面临从事什么职业的选择。从政当官,有地位有权力,但不能发财;从商当企业家,有钱,但无权无地位;从文当学者,有地位,但无钱。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三捆干草,每捆都很诱人。但人的能力有限,只能从事一种职业。只能选一种者可以成为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或学者。类似布利丹毛驴者,往往一事无成。但世界上的布利丹毛驴真还不少。一些当官者还想发财,利用职权戴一顶教授博导,甚至院士的帽子,结果成了贪官或沽名钓誉者,被世人所不齿。一些从商者一心想当宫,花钱买官,犯了行贿罪。至于那些一心要钻入官场或发财的文人,结局也是不伦不类,没学问只好去剽窃。这些人不都成了饿死的布利丹毛驴了吗? 每个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选择,是事业与家庭生活幸福。这种选择不同于布利丹毛驴在两捆干草之中选一捆的选择,而是要在两捆干草中求得一种平衡。这就是说,布利丹毛驴觉得两捆干草都好,可以每捆干草都吃一半,不至于饿死,或两捆都吃掉撑死。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资源稀缺),对事业与家庭幸福的期望是无限的(欲望无限)。正确的原则,不是为了一个放弃另一个,而是在两者之间选择一种平衡。那种为了事业(赚钱或当官)而放弃家庭幸福,或者满足于过一种小日子而没有追求的人,都是布利丹毛驴,因为在这两者之中完全放弃了另一个,实际上仍是一事无成。你见过家庭后院起火而事业成功的人,或者一事无成仍有家庭幸福的人吗?《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选择了当五岳盟主而放弃其他一切,最后不就是布利丹毛驴饿死的下场吗? 经济学所说的最大化并不是物质的最大化。对一个社会而言,最大化并不是GDP最大化,对一个人而言,最大化也不是财富最大化。社会的最大化是社会福利最大化,GDP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社会福利提高的基础,不能把GDP最大化作为惟一目标是因为 GDP并不等于幸福。个人的最大化是幸福的最大化,财富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幸福的物质基础,不能把财富作为惟一目标,是因为财富并不等于幸福。社会应该协调发展,人也要追求全面的幸福。这才是选择的真正目标,也才是经济学的真谛。 许多人都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赚钱的学问,认为它能使一个国家GDP增长或使一个人发财。这是一种误解。布利丹毛驴式的错误,正由此而来。在学习经济学时,要记住英国文豪萧伯纳的一句话: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市场经济是一种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为这种制度服务的现代经济学,也必须从永恒不变的人性出发。所以,学经济学首先必须了解—— 人性和理性人假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性善和性恶的争论,但无论哪一派都认为存在着抽象的普遍的人性。“性相近,习相远”,正说明了这个道理。那么,人性变不变呢?13世纪亚美尼亚作家奥洛比安的寓言“伶鼬和老鼠”,说明了人性的不变性。 有一只伶鼬,狂热地爱上了一个小伙子。它向爱神祈祷,把它变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爱神满足了它的心愿,它幸福地与自己心仪的小伙子结婚了。在热闹非凡的婚礼上,突然一只老鼠从门口跑过去,这位新娘忘却了一切,狂奔过去追老鼠。作者的寓意是:本性难移,动物和人,概莫如此。中国的“白蛇传”与这个寓言同工异曲。你看,白蛇都变成人了,但蛇的本性仍不变,饮了雄黄酒就露出了本性。中国有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主要不是指个人的性格,而是人类共同的本性。现在我们都承认,人的本性是利己,即所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现代生物学,证明了这是人和动物的本性。 经济学是建立在对这种人性承认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学正是在这一假设之下研究资源既定时的最大化问题。对社会是GDP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个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是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正是在对这种最大化的研究中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离开这个假设,经济学的全部内容都要被推翻。 一些经济学界内外的学者,对这个假设提出过不少批评。一些人举出了许多事实说明人并不自私,比如舍己救人,愿意为保卫祖国而牺牲,或者富人在死后把财产捐给社会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不是与理性人假设矛盾呢?我们不否认利他主义行为的存在。而且也不否认,人性中除了利己之外,还有同情心、关爱同胞、关心社会等善良的一面存在。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提倡奉献精神的意义。但是承认人利己的本性与这一切并不矛盾。理性人的假设不仅正确,而且必要。说理性人的假设正确,并不是说它适用于每一个人(例如这个假设就不适用于雷锋这样的英雄)和每一个人的一切行为(一个为个人利益做事的人,在祖国危难之际也会牺牲自己保家卫国),是指它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从事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个人利益。说理性人的假设必要是因为,经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必须有一个确定的假设前提。如果既假设人是利己的,又假设人是利他的,经济学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对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误解,还来自另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经济学的最伟大发现,正是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了起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开创性贡献,正在于此。理性人的假设是斯密提出来的,他并不是赞扬这种利己性,只是承认它是无法更改的人性——正如伶鼬变为美女,仍忘不了抓老鼠一样。他认为,每个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实现社会利益。他说:“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把这种对个人利益追求,引导向社会利益的是“看不见的手”,即价格机制。每个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要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这时整个社会就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承认人的利己,又把利己引导向利他,正是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我们从《拉封丹寓言》中的那头布利丹毛驴,进入经济学的圣殿。先看—— 布利丹毛驴的选择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头著名的布利丹毛驴,它面对两捆干草,不知该吃哪一捆好,最后竟然饿死了。 布利丹毛驴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学家所说的选择问题。经济学家所说的选择,说明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决定用什么资源去满足哪些欲望,这就是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的目标,正是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其实,每个人也和布利丹毛驴一样,面临在两捆干草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布利丹毛驴做不出选择而饿死,说明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所得必有所失。为了得而失去的东西,被称为机会成本。就布利丹毛驴而言,它选择一捆干草,必须放弃另一捆干草。放弃的干草,就是得到干草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有机会成本。 经济学家在谈资源的稀缺性时,往往指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等。因此,选择就是要实现有限资源下的最大化。在按照这种思路做出选择时,人们往往把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其他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而忘记了个人的能力——包括创造财富的能力和享受财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布利丹毛驴犯的正是这个错误。这头驴子的消费能力(能吃的干草)是有限的,在两捆干草中,吃一捆就足够了。但它觉得哪一捆都好,都舍不得放弃,最后哪一捆都没吃到,饿死了。 驴子毕竟是驴子。在寓言中,驴子都是愚蠢的,所以才有蠢驴之说。但人们在嘲笑驴子时,却往往忘记了,他们有时也会像驴子那么蠢。一个既爱白马王子又爱大款,不知和哪一个结婚好的美女,不就是一头漂亮的布利丹毛驴吗?一个女人不能同时与两个男人明媒正娶地结婚(这是法律给出的限制),与白马王子结婚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财富,与大款结婚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美色。两者都不愿放弃,就成了布利丹毛驴。 像美女这样的布利丹毛驴选择困境,也许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美女毕竟是稀缺资源,白马王子和大款都想得到。但每个人都面临类似的困境,每个人都面临从事什么职业的选择。从政当官,有地位有权力,但不能发财;从商当企业家,有钱,但无权无地位;从文当学者,有地位,但无钱。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三捆干草,每捆都很诱人。但人的能力有限,只能从事一种职业。只能选一种者可以成为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或学者。类似布利丹毛驴者,往往一事无成。但世界上的布利丹毛驴真还不少。一些当官者还想发财,利用职权戴一顶教授博导,甚至院士的帽子,结果成了贪官或沽名钓誉者,被世人所不齿。一些从商者一心想当宫,花钱买官,犯了行贿罪。至于那些一心要钻入官场或发财的文人,结局也是不伦不类,没学问只好去剽窃。这些人不都成了饿死的布利丹毛驴了吗? 每个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选择,是事业与家庭生活幸福。这种选择不同于布利丹毛驴在两捆干草之中选一捆的选择,而是要在两捆干草中求得一种平衡。这就是说,布利丹毛驴觉得两捆干草都好,可以每捆干草都吃一半,不至于饿死,或两捆都吃掉撑死。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资源稀缺),对事业与家庭幸福的期望是无限的(欲望无限)。正确的原则,不是为了一个放弃另一个,而是在两者之间选择一种平衡。那种为了事业(赚钱或当官)而放弃家庭幸福,或者满足于过一种小日子而没有追求的人,都是布利丹毛驴,因为在这两者之中完全放弃了另一个,实际上仍是一事无成。你见过家庭后院起火而事业成功的人,或者一事无成仍有家庭幸福的人吗?《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选择了当五岳盟主而放弃其他一切,最后不就是布利丹毛驴饿死的下场吗? 经济学所说的最大化并不是物质的最大化。对一个社会而言,最大化并不是GDP最大化,对一个人而言,最大化也不是财富最大化。社会的最大化是社会福利最大化,GDP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社会福利提高的基础,不能把GDP最大化作为惟一目标是因为 GDP并不等于幸福。个人的最大化是幸福的最大化,财富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幸福的物质基础,不能把财富作为惟一目标,是因为财富并不等于幸福。社会应该协调发展,人也要追求全面的幸福。这才是选择的真正目标,也才是经济学的真谛。 许多人都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赚钱的学问,认为它能使一个国家GDP增长或使一个人发财。这是一种误解。布利丹毛驴式的错误,正由此而来。在学习经济学时,要记住英国文豪萧伯纳的一句话: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市场经济是一种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为这种制度服务的现代经济学,也必须从永恒不变的人性出发。所以,学经济学首先必须了解—— 人性和理性人假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性善和性恶的争论,但无论哪一派都认为存在着抽象的普遍的人性。“性相近,习相远”,正说明了这个道理。那么,人性变不变呢?13世纪亚美尼亚作家奥洛比安的寓言“伶鼬和老鼠”,说明了人性的不变性。 有一只伶鼬,狂热地爱上了一个小伙子。它向爱神祈祷,把它变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爱神满足了它的心愿,它幸福地与自己心仪的小伙子结婚了。在热闹非凡的婚礼上,突然一只老鼠从门口跑过去,这位新娘忘却了一切,狂奔过去追老鼠。作者的寓意是:本性难移,动物和人,概莫如此。中国的“白蛇传”与这个寓言同工异曲。你看,白蛇都变成人了,但蛇的本性仍不变,饮了雄黄酒就露出了本性。中国有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主要不是指个人的性格,而是人类共同的本性。现在我们都承认,人的本性是利己,即所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现代生物学,证明了这是人和动物的本性。 经济学是建立在对这种人性承认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学正是在这一假设之下研究资源既定时的最大化问题。对社会是GDP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个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是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正是在对这种最大化的研究中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离开这个假设,经济学的全部内容都要被推翻。 一些经济学界内外的学者,对这个假设提出过不少批评。一些人举出了许多事实说明人并不自私,比如舍己救人,愿意为保卫祖国而牺牲,或者富人在死后把财产捐给社会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不是与理性人假设矛盾呢?我们不否认利他主义行为的存在。而且也不否认,人性中除了利己之外,还有同情心、关爱同胞、关心社会等善良的一面存在。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提倡奉献精神的意义。但是承认人利己的本性与这一切并不矛盾。理性人的假设不仅正确,而且必要。说理性人的假设正确,并不是说它适用于每一个人(例如这个假设就不适用于雷锋这样的英雄)和每一个人的一切行为(一个为个人利益做事的人,在祖国危难之际也会牺牲自己保家卫国),是指它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从事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个人利益。说理性人的假设必要是因为,经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必须有一个确定的假设前提。如果既假设人是利己的,又假设人是利他的,经济学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对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误解,还来自另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经济学的最伟大发现,正是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了起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开创性贡献,正在于此。理性人的假设是斯密提出来的,他并不是赞扬这种利己性,只是承认它是无法更改的人性——正如伶鼬变为美女,仍忘不了抓老鼠一样。他认为,每个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实现社会利益。他说:“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把这种对个人利益追求,引导向社会利益的是“看不见的手”,即价格机制。每个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要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这时整个社会就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承认人的利己,又把利己引导向利他,正是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 传统社会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把人性看作万恶之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结果怎么样呢?整个社会处于上千年的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利己的人性消灭了吗?老百姓的人性被强制消灭了,但倡导灭人性者的人性,都发展为兽性。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他们提倡的是自己根本不打算去实践的伪道德。一部《十日谈》,正揭露了这些伪道学、假正人君子的丑恶嘴脸。 市场经济承认人性的合理性,承认人利己的行为是正当的。任何一次启蒙运动,都是从对人性的承认开始的。市场经济制度把人的利己心和利己行为,变成了增加社会财富、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经济学家把欲望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但要正确理解这一点,必须记住—— 欲望不是贪婪 古今中外,有许多寓言都是讽刺人贪得无厌的,随手拣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 明代刘之卿,算不上名人,只是万历年间的一个礼部主事。他所著的《贤奕篇》,亦不是什么名著,但有一个“王婆酿酒”的寓言,颇有趣味。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共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亦没计较。一天,道士说:我喝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出后,涌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发财了。以后,道士又来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道士听说,笑着在墙上题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写完走了,以后这个井也不出酒了。 这个故事与普希金的“金鱼与渔夫”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不过我相信,普希金没有侵犯版权。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写出了相同的寓言故事,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经济学家承认利己是人的本性,即人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利己来自人的欲望。人有七情六欲,连一本正经的孔夫子也承认“食色性也”。满足这种欲望,需要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有了钱,才能购买满足各种欲望的物品与劳务。所以,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想多赚钱无可厚非。人类欲望的特点是无限性,一个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永无止境。正是这种欲望的无限性,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从这种意义上说,欲望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如果人没有了欲望,没有了满足欲望的追求,社会就无法进步了。 传统的伦理观,把欲望作为万恶之源,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这是对人性的扼杀。经济学家对欲望和利己的肯定,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特别要强调的是,欲望、利己并不等同于贪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肯定了由欲望产生利己的合理性,但他严格区分了利己与贪婪。他的另一部名著是《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一词是指人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道德情操论》一书,正是要说明利己的人如何在社会中控制自己的私欲和行为,使得由利己的人构成的社会,也是一个有道德的社会。斯密明确地反对贪婪。他的这两部著作,构成既承认利己,又要以道德克制贪婪的理想市场经济社会。 欲望与贪婪有什么不同呢?欲望是人正当的要求。它与人满足欲望的能力应该是匹配的。换句话说,欲望是以自己的能力可以满足的,或通过正当途径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贪婪则是要去满足无法实现的欲望。在上面的寓言中,井里既出酒又出酒糟就是无法实现的,所以,王婆希望有酒还有酒糟,就不是正当欲望,而成了一种贪婪。在现实中,一个有能力的人,想买一辆车是正当的欲望,还可以促进汽车业发展和经济繁荣。但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想马上要一辆汽车就属于贪婪。不切实际地想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就会使欲望变为贪婪。 乍一看,欲望和贪婪都是无限的,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心理学家把人由欲望产生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正常来说,一个层次的欲望满足了,再产生新的欲望,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则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人的正常欲望应该随能力的提高而产生。比如,在你的收入满足了基本生活要求之后,就可以产生新的欲望,比如买一辆车。这就是正常的欲望更新。如果连饭也吃不饱就整天想买车,大概只能算是贪婪了。 强调把利己、欲望和贪婪分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欲望推动人努力工作,而贪婪则会使人犯罪。再接着上个例子说,当你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想买车,你就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或者在本单位做出业绩,或者去兼职,这都有利于整个社会。但如果是贪婪,每天只想迅速发财致富,就很可能走上犯罪之路。许多人正是被贪婪推上不归路的——从抢劫犯到贪官都是如此。欲望与贪婪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但真理跨过一步就是谬误。 人的欲望是很容易变为贪婪的。斯密多次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正是看到这种可能性。一个社会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变为对大自然的掠夺,一个人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不会勤奋工作,而是想歪门邪道了。 防止欲望(勤奋工作的动力)变为贪婪(犯罪的根源)的办法,就个人而言是提高自己的道德自律。这也是先贤们经常劝告我们的。但仅仅靠这种劝说是无用的。作为一个社会还需要有制度上的防范,这就是法律的威慑力。对那些贪婪犯罪者的严惩正是要给其他人以警示,正如道士对王婆的惩罚是她连酒也得不到一样。道士不仅是在惩罚王婆的贪心,而且还是在警告后人别学王婆的样子。 现实中的王婆实在太多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读读这则寓言,太有意义了。 市场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也创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人性升华了,越来越多的人更关心他人和社会。亿万富翁不再是守财奴,而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赞助者。我们不否认市场经济下还有罪恶,但与传统社会比一比,哪一个更好? 与生俱来的人性,是不能改变的——无论是用暴力还是道德说教,我们只能利用与引导人性。伶鼬改不了抓老鼠的本性也没什么,反正它的体形已是美女了。这个与它结婚的小伙子,利用它的本性来消灭家里的老鼠,甚至可以让它为邻居抓老鼠赚钱,岂不既符合了它的本性、又增加了自己收入、也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吗? (作者:著名经济学家,现为清华等多所知名院校兼职教授) 布利丹毛驴的选择 梁小民
2. 老虎与驴讲的是什么故事
当拉封丹寓言里的老虎与驴同到树林里去时——驴用他可怕的声音为老虎开路一些动版物听见驴的权声音便知道老虎来了,于是纷纷躲避。一只多管闲事的猴子在树上叫道:“真是一对好伙伴!你和驴同行,不觉得害臊吗?”
“我需要谁,”老虎答道,“我就赏赐他走在我的身边。如果有一天我需要你时节,也会让你在我身边的。”
所有的大人物,当他们要赏赐某个小人物与他们为伍时,就是这么想的。
3. 拉封丹寓言的图书目录
导读
知了和蚂蚁
乌鸦和狐狸
想和牛比大小的蛤蟆
两头骡子
狼与狗
褡裢
燕子和小鸟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狼和小羊
小偷和驴
死神与樵夫
狐狸和鹳鸟
橡树与芦苇
给猫挂铃铛
赖皮狗
狮子和蚊子
毛驴过河
大狮子和小老鼠
鸽子与蚂蚁
兔子和青蛙
公鸡和狐狸
乌鸦学老鹰
爷孙俩和驴
肚子与四肢
冒充羊倌的狼
狐狸和山羊
老鹰、野猪和猫
狼和鹳
被人打倒的狮子
狐狸和葡萄
天鹅和厨子
狼群和羊群
年迈的狮子
溺死的妇人
钻进谷仓的黄鼠狼
猫和一只聪明的老鼠
牧羊人和海
苍蝇和蚂蚁
园丁和老爷
驴和小狗
老鼠和黄鼠狼的战争
猴子和海豚
借孔雀羽毛夸口的松鸦
骆驼和随波漂流的木棍
蛤蟆和老鼠
马对鹿的报复
狼和山羊母子
狼、母亲和孩子
老人和他的儿子们
丢了财宝的吝啬鬼
云雀和麦田的主人
樵夫和赫尔墨斯
土罐和铁罐
渔夫和小鱼
兔子的耳朵
断尾狐狸
老太婆和两个女仆
森林之神和行人
马和狼
农夫和儿子们
难产的大山
命运女神与孩子
两个医生
下金蛋的母鸡
驮圣像的驴
鹿和葡萄
蛇和锉刀
兔子和山鹑
老鹰和猫头鹰
狮子出征
熊和两个猎人
披狮皮的驴
牧人和狮子
狮子和猎人
太阳和北风
小公鸡、猫和小老鼠
狐狸、猴子和动物
爱摆谱的骡子
老人和驴
自我欣赏的鹿
兔子和乌龟
驴和主人
太阳和青蛙
农夫和蛇
狐狸和生病的狮子
捕鸟人、老鹰和云雀
马和驴
被倒影迷惑的狗
陷入困境的赶车人
江湖骗子
纠纷女神
患瘟疫的动物
离群索居的老鼠
白鹭
姑娘
愿望
狮王的朝臣
秃鹫和鸽子
苍蝇和马车
挤奶妇和牛奶罐
追随命运的人和在床上等待的人
猫、黄鼠狼和小兔子
蛇头和蛇尾
鞋匠和富人
狮子、狼和狐狸
脖子上挂着主人饭菜的狗
鱼和爱说笑话的人
老鼠和蚌
熊和园艺师
两个朋友
猪、山羊和绵羊
狮后的葬礼
老鼠和大象
驴和狗
土耳其武官与商人
学问的优势
猫和老鼠
洪流与河流
教育
不可靠的邻居
两只鸽子
猴子和豹
橡栗和南瓜
学生、老师和花园主人
雕塑家和天神朱庇特的雕像
出售智慧的疯子
蚌和诉讼者
狼和瘦狗
适可而止
蜡烛
朱庇特和过路人
猫和狐狸
猴子和猫
鸢和夜莺
牧羊人和羊群
人与蛇
乌龟和两只野鸭
鱼和鸬鹚
藏宝者和伙伴
狼和牧羊人
牧羊人和国王
两只鹦鹉、国王和他的儿子
两位探险者和护身符
商人、绅士、神父和王子
农场主、狗与狐狸
狼和狐狸
一个老人和三个年轻人
……
4. 拉封丹寓言是谁写的
当然就是拉封丹啦,除了拉封丹寓言,还有克雷洛夫寓言和伊索寓言
5. 拉封丹寓言和伊索寓言的比较
性质上:都是寓言,都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对假恶丑的讽刺;
内容上:都是用假托版的故事,权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形式上: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文字比较通俗易懂。
手法上:常常以自然物(尤其是动物)为主俯绩碘啃鄢救碉寻冬默人公,采取拟人手法。
6. 《拉封丹寓言》中有哪些脍炙人口的作品
如《乌鸦和狐狸》、《知了和蚂蚁》、《兔子和乌龟》、《患瘟疫的野兽》、《狼和羔羊》、《死神和樵夫》、《农夫和蛇》等等。
7. 读《拉封丹寓言》的感受,(不要内容),
拉封丹寓言大都取材千古代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人类的各种思想和情欲,是一面生动地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8. 拉封丹寓言是法国的老故事新道理吗
拉封丹公寓法老的故事新道理吗?
9. 拉封丹寓言的内容精选
有只狼由于难得逮着附近的羊,决定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模样,好好学一下狐狸的伎俩。
这会儿,它穿上牧羊人的服装,套上坎肩,找了根木棍做牧杖,为了装得更像,没忘带
上牧羊人的笛子,并在帽子上写上:“我是居约,是这群羊的放牧人。”它学着用前爪抓着
牧杖,蹑手蹑脚地靠近了羊群。真正的牧羊人居约则正躺在草地上小憩。他的狗、大多数羊
和他的笛子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好像都进入了梦乡。
为了把一些羊赶到密林之中,伪装的狼学着居约的声音加上几声吆喝,谁知这一下露了
馅,狼的嗥叫根本不像牧羊人的声音,大家都被这丑陋的声音惊醒。人人喊打,可怜的狼被
自己的装束绊倒,只等着束手就擒。
骗子总不会伪装长久,狼就是狼,真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滚蛋!你这不足挂齿的小虫!”这一天,狮子发怒地对着牛虻吼道。
牛虻被激怒了,向它发起了袭击。
“你以为你号称是百兽之王我就会怕你吗?蛮牛比你有力气都任由我摆布。”说着话牛
虻扑扇着翅膀,发出嗡嗡声,然后摆开架式,对准狮子的脖子一头扎了下去。狮子气得发
疯,它四爪乱舞,眼露凶光,唾沫四溅,声声怒吼,把百兽吓得魂不附体,逃之夭夭。一只
小小的牛虻竟弄得大家不得安宁。
小小牛虻战了百十个回合,狮子浑身上下就连鼻孔都遭受到袭击,它真是怒火万丈,用
尖牙利爪把自己撕咬得遍体鳞伤,用尾巴抽打着它的身体山响,可每一下都扑了空。愤怒疲
惫之狮终于无力地瘫倒在地。此时,小小的牛虻高兴地笑了,它鸣金收兵,凯旋回朝。
一路上,牛虻到处夸耀自己的战果,却不料蜘珠张网以待断送了它的性命。由此得知:
最可怕的敌人是轻敌思想,能够战胜强大对手的人,往往会因小小的失误葬送自己的前程。 有个寓言家叙述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十分厉害的猫,它英勇善战,是老鼠的克
星。老鼠见了这只猫,就像看到了地狱里的勾魂鬼,猫所到之处老鼠闻之色变。这只猫发誓
要消灭世界上所有的老鼠。与它相比,捕鼠器、灭鼠药等都不值一谈。当它看到老鼠吓得躲
在洞里不敢出来觅食时,它就把自己倒吊在房梁上装死,这狡猾的家伙还抓着根绳索。看着
这可怜像,老鼠还以为它是偷吃了主人的烤肉或奶酪,再不就是抓伤了人或闯了祸,遭到吊
起来的惩罚。于是,所有的老鼠都从洞里出来,准备为它的死亡而庆贺。开始老鼠还只是试
探性地伸出鼻子,露出小脑袋,再缩回窝去,渐渐地它们试探着走出来几步,然后伸伸懒腰
四处找东西吃开了。就在这时,装死的猫复活了,它脚一落地便按住了几只动作迟缓的老鼠。
“我的计谋可多了,”它嘴里塞得满满的还在说,“这是个传家宝,你们藏得再深也无
济于事,到头来都只能成为我的腹中之物。”
果然应验了预言,看似温文的猫老兄又一次让老鼠上了当。这一次它把全身涂上白粉,
连脸上也不例外,打扮收拾停当,它缩成一团藏在一个打开了盖的面包箱内。由于伪装得巧
妙,小心翼翼的老鼠又撞到门前来送死了。只有一只曾因从猫口逃生而丢掉了尾巴的老鼠,
见多识广,足智多谋。“这团面粉再好我也不能要,”它自言自语地远远打量化了妆的猫,
“我怀疑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名堂,不要说你装成面粉,你就是装成奶酪,我也不会中你的圈
套,你休想。”
这只老鼠讲得真是太好了,它的确成熟。办事要谨慎,凡事问个为什么,否则将会大意
失荆州。 一位住在大海边上的牧羊人,靠放羊为生。他虽然清贫,但无忧无虑,生活稳定。可后
来他被卸在码头上的货物所吸引,于是卖掉了羊群,把钱用来作海运买卖。不走运的是货船
遇难,使他血本无归。不得已只得重操旧业。他没有了过去的悠闲生活,只好拼命干活。经
过一段时间的积攒,他又买来了几只羊。这一天风平浪静,一只货船平安地靠了岸。“噢,
大海,你又再诱惑我向水中扔钱了,”牧羊人喊道,“你骗得了别人,可再不会使我上当。”
这不是一个杜撰的故事,它来自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宁赚一毛实在钱,不要五角风险
金。我们要立足于本职,面对财富的诱惑能够不为所动。也许个别人投机取巧能获成功,但
大部分人常常是悔恨不已。大海确实是淘金之地,但你知道,随之而来的是狂风和海盗。 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园艺师,在村子里有一座修剪打理得挺不错的园子,花园有一块地,
四周种的一圈灌木成了篱笆。园子里蘑菇和莴苣长得很好,虽然西班牙茉莉种得不多,但百
里香却是不计其数,姑娘们的生日有足够的鲜花可供赠送。哪知道一只野兔竟搅乱了平静幸
福的生活。于是园艺师找镇上的官员报告:“这该死的东西不分昼夜地糟蹋植物,连陷阱、
石块、棍子都奈它不何,我觉得它一定有魔法在身。”
“有妖法?那我倒要去领教领教。”镇官接着又说:“假如它真有魔法,不管用什么手
段,我的猎狗米洛都能一把抓住的。
放心吧,朋友,我敢保证。”
“您几时过来?”
“别延误了,就从明儿开始吧。”事情就此说妥了。镇官带着一彪人马来了。“这么着
吧,我们先吃饭。”他说,“你家里有子鸡吗?嗨!屋里的姑娘快过来让老爷瞧瞧,你们什
么时候为她置办嫁妆?找姑爷了吗?”边说边让姑娘挨着他坐下套近乎。“朋友,这可是要
大操大办一番啊。”说着拿起姑娘的手,托着胳膊,撩起姑娘的头巾直打量。姑娘客气地抽
回手,站了起来,作园艺师的父亲也看出了镇官的轻浮嘴脸。这个时候,全家人都在忙着给
客人下厨烧菜。
“你的火腿已熟了,看样子味道一定不错。”
“老爷,这是为您特地做的。”
“真的吗?”镇官说,“我倒是很想尝尝。”于是这一伙人马放开肚皮大嚼了一顿。
老爷在园艺师家里俨然像主人般发号施令,肆行无忌,酒壮色胆竟对姑娘动起手脚来。
饱餐之余,这些人磨拳擦掌,号角震天,闹得园艺师头皮发麻。可怜的菜园被他们踩得不像
样子,莴苣和韭葱没剩一根,连今后做汤也成问题。野兔藏在大白菜下的地洞里,这些人追
捕驱赶,使它从一个缺口,就是镇官为了骑兵方便强行在篱笆上开的一个很大的缺口跑了出
去。园艺师叹息道:“老爷的本事真是让人服了!”这伙人恐怕而短短一小时内所造成的损
失,要远远超过当地所有野兔在近百年造成的损失。
弱小之国,要靠自己解决内部的争端,求助于大国实在失策,不要让他们插手你们间的
纷争,也不要让他们踏上你的国土。 对自己的本性决不能勉为其难。即使刻意修饰也无济于事。
一个木纳蠢笨的人,不论装得如何斯文,也不会让人认为他风流倜傥。世上天生受宠的
人很少,博得人们喜爱那是天生的气质,对这一点只能认命,绝不能像故事中的毛驴一样,
为赢得主人的青睐而冒失地做出亲热的举动。
“为什么,”驴子琢磨,“这只狗就因为生性乖巧,便和主人全家朝夕为伍,同样是家
畜,对它是笑脸,对我则是棍棒!它一天做了什么?伸伸小腿,人们就马上给予亲吻。为了
让主人高兴,我是否也如此这般?这是很容易办到的。”驴子憧憬在美好的想象中。当驴子
看到主人精神愉快时,便呆头呆脑地走上前去,抬起一只丑陋的前蹄,满含情意地伸给主
人,同时自认为动听地吼叫起来。
“哎呀,你也来套近乎,这唱的算哪一出?”主人断喝道,“快拿棍子来!”看到挥舞
着的棍子,驴子马上不作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