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典故
1. 六甲番人原创对联:春风得意闺梦,鸿雁飞来家书
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琴棋书画诗酒茶,均有涉猎,希望大家关注。
当代人受限于文字能力,尤其是词性和平仄辨别,对联是对格律有一定要求的韵文,而且也要求对立意要较高的要求。六甲番人近期在自媒体平台经常和文友粉丝一起对联,曾经整理了十一期原创对联,这期是第十二期,其中的对联曾经阅读量比较高,敬请大家留言点评。
五、对联怎样才有气势:
上联:五湖四海都是客; 下联:万水千山总关情。
解释:一三五字不拘,但二四六字、每词和每句末字要平仄相对。上联立意开阔,下联自然不能弱了气势。
2. 《易经》告诉你:春风得意时要注意什么
《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经》?而懂了《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 六十四卦代表了什么?是我们的祖先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归纳起来,概括成的六十四种代表情境。六十四卦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作用?是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按图索骥,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清楚怎么应对。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很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个人的卦也都是由自己画的。 我们就从成语典故入手为您通解《易经》的符号,探求《易经》的生存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法则。 【易理应用】把握方向飞得更高 “飞龙”也好,“亢龙”也好,说的都是“龙”,好像和普通人关系不大,毕竟能当上皇帝的人就那么几个。不过,也可以透过字面,看深层的意思。那么,这两个成语,对任何一个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人,都会有同样的警示和启发意义。 任何一个取得一定成功的人,在“位高权重”时,应与之良性相配的就是同时增高加重的责任意识。一个人终于成功了,获得了相应的名位与权力。正是“飞龙在天”、人生得意之时。 更高的权位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在更高的权位上如果出现差错,损失和破坏程度自然也会随之增大。 历史的发展是前后相续的。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链条中,同时,我们也在书写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我们接过了前任或好或坏的“馈赠”,我们只能尽我们所能,把“接力棒”很好地向下传承,这是我们的责任。 经过艰苦奋斗,许多人获得了成功,拥有了支配很多社会资源的权力。但是,有的人刚开始使用权力时还会为百姓做些实事,时间长了,觉得自己有功劳了,就滋长了官僚作风。开始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更有甚者,在公开场合霸气十足、口出狂言。 乾卦的“亢龙有悔”启示我们,拥有权力的当权者们,应该知道权力来自于下层人民的授权,如果只知高高在上,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败,最后流下悔恨的泪水。 不得不说的还有“盛极而衰”的忧患意识。如果一个人进入了某种事业、权力的巅峰,随之而来的就应该是居安思危、以身作则。 古往今来,盛极而衰的例子不胜枚举。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的例子比比皆是。古圣先贤也就此做了大量论述。乾卦的“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再次启示我们:呼风唤雨的“飞龙”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有悔”的“亢龙”。孟子说:只有以忧患开始,才能以安乐而结束。在我们“春风得意”的时候,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得意忘形,悔恨终生。 飞龙在天 【卦图】乾之九五 【卦名通解】 “飞龙在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也很好理解。飞龙:高飞的龙。“飞龙在天”的意思就是龙从深渊、地面、地上终于高飞至天空,腾云驾雾,高飞九天,自己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它出自《周易·乾卦》的九五爻辞,原文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龙飞在天上,有利于大人物出现。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从下而上排列,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在周易的文化语境中,六个爻可以分成三部分:初爻和二爻代表大地;三爻和四爻代表人间;五爻和上爻代表天上。爻分阳爻和阴爻,其中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乾卦六个爻都是阳爻,从下往上数的第五个爻就称为“九五”。阳爻可以用龙来代表,那么在五爻位置上的龙自然就是天上的飞龙。 就人事而论,九五爻代表人间享有至尊地位的皇帝,我们常说的“九五至尊”就是从这里来的。这个九五爻怎么样呢?九五爻代表阳爻居于阳位(初、三、五为阳位),在周易的文化语境中代表“得正”,五爻又处于上卦三个爻的中位,即“得中”,既中又正,又处于尊位。 这可以解释为:哪怕是飞龙,也要求利。要顺天而行,不能逆天而动。这个爻是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中最好的爻。就人事而论,寓意人间有明君在位,励精图治,国泰民安。正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象。 【经典案例】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先后起用姚崇、宋璟、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尽忠职守,朝政充满朝气。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贷。第三,重新将唐太宗时期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考核,优秀者提拔;名不副实者罢黜。 生活方面玄宗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他下令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全国粮仓充实,物价廉宜。玄宗还改革科举制度,大力提倡文教,对儒生十分优厚,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顶峰。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为“开元”,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稳定繁荣局面称为“开元盛世”。 【易理启示】 扫平了韦姓的残党,又除去了伺机夺位的太平公主,意气风发的李隆基重整河山,改年号为开元。他取得权力斗争的胜利、如愿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之后,决心中兴李氏的基业。他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夜以继日为国事操劳,整顿吏治,清除冗员;同时身体力行,带头崇尚节俭,一改后宫的奢靡之风。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实、边境捷报频传。此时的唐玄宗顺天而行,登上人生的巅峰,把唐朝带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唐朝大诗人杜甫写诗赞誉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亢龙有悔 【卦图】乾之上九 【卦名通解】 “亢龙有悔”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但不好理解。亢:至高的;悔:灾祸。亢龙:飞得过高的龙。“亢龙有悔”的意思就是龙飞的过高,会失败,有后悔之事。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它出自《周易·乾卦》的上九爻辞,原文即为“亢龙有悔”。前面已经提到,上爻代表天上。上爻位置上的龙自然也是天上的飞龙。就人事而论,上九爻也代表人间享有至尊地位的皇帝。这个上九爻怎么样呢?上九爻代表阳爻居于阴位(二、四、上为阴位),在周易的文化语境中代表“不得正”,上爻又处于上卦三个爻的上位,即“不得中”,既不中又不正,当然不好啊。孔子进一步分析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翻译过来就是说:“亢,就是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只知生存不知灭亡,只知得到不知失去”。 这可以解释为:飞得过高的龙,偏离了“中正”的轨道,逆天而动,招致失败。就人事而论,寓意人间久享太平的皇帝骄奢淫逸,不再勤政爱民,高高在上,重用小人、远离贤臣,偏听偏信,最终失败、后悔。 【经典案例】唐玄宗与“安史之乱” 同样是唐玄宗,在开创了盛世之后,他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丧失了励精图治、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有一次,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如果皇帝出行自然会影响到百姓生产,有人建议皇帝暂缓出行。李林甫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玄宗很高兴,照计而行。李林甫把持朝政后,专横跋扈,凡是不听从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贤能,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口蜜腹剑”正由此而来。 公元736年,唐玄宗夺儿子李瑁所爱,招其妃子杨氏进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玄宗对她恩宠备至。爱屋及乌,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哥哥杨国忠更是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国忠没有政治才能,不懂治国理政,但对接受贿赂、拉帮结派、欺上瞒下等却很是在行。有一次,暴雨成灾,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虽大但没有影响收成。结果自然是朝政混乱。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生活,导致国库入不敷出。唐朝兵力多集中在边境地区,导致中原兵力空虚。以上种种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玄宗被迫出逃,出逃途中,杨贵妃被赐死,玄宗的一个儿子被拥立为皇帝。美人死、皇位失,玄宗在无尽的悔恨中度过了凄凉的晚年。 【易理启示】 在唐玄宗的励精图治之下,唐王朝曾国力强盛,进入到如日中天的开元盛世。盛世的局面,佞臣们粉饰太平的谗言给了他高枕无忧的理由。于是纵酒千杯、拥美人高卧成了他晚年的写照。坐拥万里河山的唐玄宗在赞扬声中丧失了清醒的头脑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只看到繁花似锦的盛世表象,不知盛世之下潜藏着涌动的暗流。只知道歌舞升平,不知道繁荣的背后潜藏着政变的阴影。昔日的有为帝王沉湎于温香软玉之中,把朝政交给只会唱赞歌的小人。于是,逆天而动之下,盛极而衰的道理再一次得到验证。
3. “走马观花”是一个成语,它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孟郊曾《登科后》一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了高中进士后激动专的心属情。据历史记载,孟郊是唐代中期一位著名诗人,家庭出身不好,但从小就很聪明,展露出来极高的文学天分,但此人性情放浪,也不愿意趋炎附势,虽参加多次科举考试,依然没有被录取,他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却碌碌无为,一家人经常没米下锅饿肚子。公元797年,这一年的孟郊已46岁,他又一次进京赶考,终于高中。金榜题名,他中了进士就可骑上高头大马,戴上红花,走在京城的大街上,他看着下面围观祝贺的人群,想起自己过去的窘迫场景,心里百感交集,于是写了一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就是说:过去的潦倒生活不值再提,今天皇恩浩荡,让我非常的开心,我恨不得一天就能把长安的风光尽收眼底,表达了作者非常得意的心情,这就是走马观花的历史来历,有1000多年的历史。
4. 春风得意指什么历史人物
登科后 孟郊
昔日抄龌龊不足夸,袭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46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按捺不住自己得意喜悦的心情,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5. 谁能给我关于春的5条典故,比如成语和诗句之类的。采纳了加100,谢了
白雪来阳春(白雪阳春)
【出处】源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笔下春风
【出处】当时妙手貌不成,君王笔下春风生。 宋·王庭珪《卢溪集·题宣和御画》
【解释】形容绘画、作文栩栩如生,如同春风来到笔底下。也比喻能使人受惠的文字。
春风得意
【出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诗
【解释】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春风满面
【典故】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宋·程节斋《沁园春》词
【释义】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春风一度
【出处】老夫为官,不如在此闲居也……到今日身无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可不道吕望严陵自千古,这便算的我春风一度。 元·王实甫《四丞相高会丽春堂》第三折
【解释】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6. 为下列成语查找出处、典故、比喻意。
【成语】春风得意
【注音】chū fēng dé yì
【解释】用来形容趋炎附势的旧肉朋友
【出处】武侠小说,是作者的即兴之作。古诗中只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出处是孟郊《登第》也叫〈登科后〉。是描写秀才及第的喜悦心情,只是引用了春风得意这个词来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
【成语】 春风化雨
【注音】 chūn fēng huà yǔ
【解释】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处】 《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举例】 满想在这~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二
【成语】 春花秋月
【注音】 chūn huā qiū yuè
【解释】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 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举例】 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于漪《我与〈千家诗〉》)
【成语】 秋高气爽
【注音】 qiū gāo qì shuǎng
【解释】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出处】 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举例】方拟~,遣将西征。(清·梁晋竹《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
【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注音】chūn shēng xià zh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
【解释】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成语】春花秋月
【注音】chūn huā qiū yuè
【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示例: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 ★于漪《我与〈千家诗〉》
【词语】秋风落叶
【注音】qiū fēng luò yè
【解释】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功》:“夫以智谋愚,以义伐不义,若因秋霜而振落叶。”《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词语】秋高气爽
【注音】qiū gāo qì shuǎng
【释义】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词语】秋收冬藏
【注音】qiū shōu dōng cáng
【释义】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7. 典故春风得意是由谁考进中进士所写的诗句而来
答案是:孟郊唐朝诗人孟郊出身贫寒,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46岁时金榜题名。他不禁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诗句
8. 走马观花的典故
成语典故:
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回母亲的鼓励下,他答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6岁时才考取进士,他用写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也就是说:过去的潦倒生活不值再提,今天皇恩浩荡,让我非常的开心,我恨不得一天就能把长安的风光尽收眼底,表达了作者非常得意的心情,这就是走马观花的历史来历,有1000多年的历史。
(8)春风得意典故扩展阅读: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满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于是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这就如同一下子从苦海中被超渡出来,登上了快乐的峰巅;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
将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9. 十个典故成语
1.呆若木鸡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提了。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2.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低头一个劲地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句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3.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4.孟母三迁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据 《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当年孟母为了教育小时候的孟子搬过三次家,还剪断过织布机上的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孟子名轲,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但小时候的孟轲片天性顽皮好动,不想刻苦学习。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爬树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孟母开始又骂又打,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果。她后来一想:儿子不好好读书,与附近的环境不好有关,于是,就找了一处邻居家没有贪玩的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
但搬家以后,孟轲还是坐不住。一天,孟母到河边洗衣服,回来一看,孟轲又脚底板揩了油。孟母心想,这周围又没有小孩,他又会到哪里去呢?找到邻居院子里,见那儿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丁丁当当”地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周围没有邻居,门外是一片坟地。孟母想,这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吸引儿子了,他总会用心念书了吧!但转眼间,清明节来了,坟地里热闹起来,孟轲又溜了出去。他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气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干脆拿了两条干肉做学费,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又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问他:“你最近书读得怎么样?”孟轲说:“还不错。”孟母一听,气极了,骂道:“你这不成器的东西,逃了学还有脸撒谎骗人!我一天到晚苦苦织布为了什么!”说着,揪着他的耳朵拖到织布机房,抄起一把雪亮的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孟母把剪刀一扔,厉声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震动了。他认真的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真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儿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5.南辕北辙
源于《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互相攻杀兼并,都争着想当霸主。有一次,魏国的安厘王准备去进攻赵国都城邯郸,魏王的大臣季梁正在旅行途中,听到这个消息后匆匆赶了回去。他来不及弄平衣服上的皱痕,也来不及除掉头上的灰沙,就去劝说魏王。他对魏王说:“我这次回来,在路上遇到一个人说他要去楚国,可是却驾着车子飞快地向北方驶去。我听了后非常奇怪,就问他到梦民国去为什么不向南走而向北,因为楚国在南方而不在北方。谁知他却说:'我的马儿跑得快。'我说:'你的马虽然路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却说:'我的路费很多。'我又告诉他:'路费多,方向不对,也不能去楚国啊!'接着他又说:'我的车夫驾车技术很高明。'您看,方向错了,马跑得越快,路费越多,那样走下去,离开楚国的是越远吗?”
接着他又对魏王说,现在大王想要成为一个有名的霸主,一举一动都应该让人信服,如果仗着自己国大兵多,用武力攻打邯郸,借以扩充土地,树立威望,那就离你想做诸侯领袖的理想越来越远了,这正像要到南方去的楚国人却驾着车子,往北走一样,那是多么荒唐的事情啊!安厘王听后,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就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后来,人们把那个要去楚国的人的行为称为“南辕北辙”,用它来比喻背道而驰、目的同行动相反的行为和做法。
6.卧薪尝胆
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7.朝三暮四
典自《列子.黄帝篇》
宋国有一个人喜欢养猴子,人们把他叫做狙公。 狙公懂得他养的猴子的 心思;猴子也了解他的话语。狙公经常缩减家里的人的口粮,满足猴子的食 欲。不久,家里越发穷下来了,势必要减少猴子的食粮。但怕猴子们不满意,就先和猴子们商议:“我每天早晨给你们三个芋头,晚上再给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们听说它们的食粮要减少了,一齐都龇牙咧嘴地站立起来, 表现出很生 气的样子。狙公看见这情形,马上改口说:“我每天早晨给你们四个芋头,晚上再给三个,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从三个芋头变成了四个,以为是增加了;就没有感觉到晚上已经 由四个减少到三个,实际上每天还是七个。便一齐爬山在地上,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以后的人从此引伸,凡见有人主张不定,做事常有变更,就根据这个故事 ,说他 是“朝三暮四”。
8.走 马 看 花
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龃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释义
"走”,跑。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原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现在比喻匆忙地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或比喻不深入细致地调查观察;或比喻短时期地到基层体验生活。
故事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土及第了,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登科后》诗:
昔日龌龃不足夸,
今朝旷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
9.一毛不拔
源于《孟子·尽心上》。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后来,人们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10.完壁归赵
典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代,秦昭王欺骗赵国说,愿用15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惠文 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秦国的当,这是赵国大臣蔺相如自愿请命带保玉到秦国 完成换城任务。临行时他对赵王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壁归赵 ”。随后蔺相如到秦国献了璧,但见秦王没有换城之意,就凭自己的机智和勇 敢,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要回,派人送往赵国,并入宫指责秦王不讲信义,秦 王知璧已经回赵,便无可奈何,只好送蔺相如回国。
现在,人们用“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
10. 请问以下四首词的典故和背景材料~谢谢!
柳永《蝶恋花》
这首《蝶恋花》是一首怀人词,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起来。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晏殊《木兰花》
本词写美景不长,春去难归的无奈及人去难留, 只好借酒浇愁的心情。表面看很消极,骨子里却有深深的隐忧和炽热的感情。上片写浮生如梦,梦破云散之悲。下片写爱侣之逝,旷达自解。尤其“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既赞美爱侣似卓文君那样知意,像江汜二女那样多情,又表达了词人愿与爱侣永结“神仙侣”的美好期望,愿像同乘凤凰游而去的萧史与弄玉一样夫妻和谐美满。这大约是词人对往日夫妻和美的眷恋。“挽断罗衣”句则写出词人与爱侣诀别的悲怆,出语激切,在晏殊词中实为罕见,显现其悲痛、绝望、难以自抑。这首词的题旨在于感慨世间万物皆有定数,而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莫如及时行乐。就人生观而言,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同时也真诚、坦率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体验。词的上片,以“燕鸿过后莺归去”起兴,写岁月蹉跎,时光易逝。“长于”二句,以工整流畅的属对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主题。词的下片,全是用典。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宛如仙女般的女友既然挽留不住,只有在花酒之间暂时排遣忘却。“闻琴”暗指卓文君事。司马相如贫贱时,饮于富豪卓王孙家,适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相如以琴挑之,文君夜奔相如。“解佩”之典出版在汉代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佩而去数十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这是一段人神相爱的故事。全词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用典娴熟贴切,艺术风格在晏词中实不多见。
刘辰翁《摸鱼儿》
这首词,系与故人惜别之作。当年同榜题名,春风得意,有多少壮志豪情。然而今天相逢,又如何呢?却已两鬓苍苍,尤其是饱经忧患,家破国亡,故人相逢,忽又言别,情何以堪。
词一起劈空而来,以问发端,“春归何处”是一篇主旨所在,从此生发开来,引起下文。“相逢且尽尊酒”,是聊以自解、互慰。回答不了春归何处,只得借酒浇愁。这一“春”字,是实指?是虚拟?耐人寻味。但象征美好事物、美好情景,当无异义。从刘辰翁的许多词中,我们看他的送春、惜春等词,提到春字,大多是和国家兴衰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故国云亡,故人相逢,该有多少情意要抒发。“少年”两句,道出对旧日情景的伤怀。“休回首”三句,再进一层,于迷离景色中写出人的憔悴归来。“东风”下,用刘禹锡诗句“前度刘郎今又来”意,但却以“花复认郎否”发问而结束上片。意境更深一层,辞出意外,显得其奇。
下片一起,似答上片末句,但又不尽然。更将主人留宾之诚意一泻下来。韭虽菲薄,情却深厚。把酒听歌,簌然泪下。“空眉皱”三句,深一层叹息,但又自我解脱。“临分把手”以下,一“叹”字直贯下来,回顾往昔论文、顾曲之兴,难免今日之别,更不知把晤何时。而以问句结尾,使人不知如何解答。其起、结均用发问,尤为本词的一大特色。
纳兰性德《南乡子》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在这首简约的《南乡子》的小令里,纳兰性德把他的感情细腻地融化在特定的场域-----梦与画当中。这一交织的语境被很多带有强烈的情感语词所勾连:梦与尘世`梦醒与死亡以及那不断被敲打的兼声“更更”与“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