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回报典故

回报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19 13:58:00

⑴ 形容付出少,恩惠小,但是期待很大的回报的典故出自哪里是孟子里面的吗请国学大师指点,谢谢!

《孟子》的故事成语1、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2、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3、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4、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5、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6、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7、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8、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不到。”这真是不能。9、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10、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11、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1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13、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14、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15、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16、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17、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18、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19、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20、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21、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22、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23、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24、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25、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26、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公孙丑》)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27、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28、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29、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30、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31、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32、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33、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34、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35、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36、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离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37、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38、不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39、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40、)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离娄》)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41、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42、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43、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44、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45、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46、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47、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48、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49、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50、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51、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52、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53、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54、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55、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56、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57、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58、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59、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60、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61、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62、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尽心》)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63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尽心》)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⑵ 形容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典故有哪些

  1. 付诸东流[fù zhū dōng liú]:付:交给;诸:之于;东流:向东流的江河.投入滚滚东流的江河中;一去再不回来.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出处:他日医好复旧;万一悔却前言;小生所望;岂不付之东流!——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赠芝麻识破假形》

    例句: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怎不叫他心痛惋惜。

  2. 得不偿失[dé bù cháng shī]: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出处:得不偿失,荣不盖媿。 ——宋 陆游《<方德亨诗集>序》

    例句:企图开垦一块得不偿失的坡地。

  3. 尽付东流[jìn fù dōng liú]: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例句:他费了一生心血收藏的集邮册子,在水灾时尽付东流。

  4. 海底捞月[hǎi dǐ lāo yuè]: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出处: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

    例句:虽然费了许多心机,耍了不少花头,却终是海底捞月。——郭沫若《洪波曲》

  5. 劳而无功 [láo ér wú gōng]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出处: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先秦·管仲《管子·形势》

    例句:不注意科学,一味地蛮干,结果必定是劳而无功。

  6. 徒劳无益[tú láo wú yì]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

    出处:夫溺于卑者,固不足论;而过于高者,徒劳无益。——宋·袁燮《伐武冈林守进治要札子》

    例句:做事要讲效益,徒劳无益的事不要去做。

  7. 徒劳无功[tú láo wú gōng]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出处: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宋·朱熹《诗集传》

    例句:博洛兴师动众,旷费时日,徒劳无功。——华而实《汉衣冠》七

  8. 枉费心机[wǎng fèi xīn jī]枉:白白地,徒然。白费心思。

    出处: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

    例句:即使他绞尽脑汁,到最后仍是枉费心机。

  9. 徒劳往返[tú láo wǎng fǎn]:徒劳:白花力气。来回白跑。

    出处: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例句:为了原料供应问题,他跑了许多地方,结果是徒劳往返,仍然没有解决。

  10. 竹篮打水[zhú lán dá shuǐ]: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出处:唐·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例句:他虽然经过处心积虑的策划,结果还是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⑶ 古代回报他人的事例

1、豫让

最初,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知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知伯的土地。

其中赵襄子最痛恨知伯,把知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知伯复仇。”于是豫让就隐姓埋名化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潜伏到王宫里用洗刷厕所作掩护,以便趁机杀死知伯的仇人赵襄子。

不久赵襄子入厕,忽然觉得心跳,就下令把涮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化装行刺。

这时豫让竟拿出匕首说:“我要为知伯报仇!”卫士拿下他,要杀他,可是赵襄子却制止说:“这是一位义士,我只要小心躲开他就行了。因为知伯死后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中有肯来为他报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气节的贤人。”

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释放了。可是豫让继续图谋为知伯报仇。他全身涂漆,化妆成像一个生癞的人。同时又剃光了胡须和眉毛,把自己彻底毁容,然后假扮乞丐乞讨,连他的妻子都不认识他,看到他以后只是说:“这个人长像并不像我的丈夫,可是声音却极像,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豫让就吞下炭,为的是改变自己的声音,他的朋友看到他时对他说:“你这种办法很难成功,如果说你是一个志士还可以,如果说你是一个明智之士就错了。

因为凭你这种才干,如果竭尽忠诚去侍奉赵襄子,那他必然重视你和信赖你,待你得到他的信赖以后,你再实现你的复仇计划,那你一定能成功的。”豫让听了这话笑了笑说:“你的意思是为了老朋友而去打新朋友,为旧君主而去杀新君主,这是极端败坏君臣大义的做法。

今天我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阐明君臣大义,并不在于是否顺利报仇。况且已经委身做了人家的臣子,却又在暗中阴谋计划刺杀人家,这就等于是对君主有二心。我今天之所以明知其不可为却要这样做,也就是为了羞愧天下后世怀有二心的人臣。”

不久,赵襄子要外出巡视,豫让埋伏在赵襄子所必经的桥下。赵襄子骑马走在桥边时,马忽然惊跳起来,赵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经派人搜捕之后,果然是豫让。

因此赵襄子就责备豫让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中行氏吗?知伯灭了范、中行氏,你不但不替范、中行氏报仇,反而屈节忍辱去臣事知伯。

如今知伯身死国亡已经很久,你为什么如此替他报仇呢?”豫让回答说:“当我侍奉范、中行氏时,他们只把我当作普通的人看待,所以我也就用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们;而知伯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也就用国士的态度报答知伯。”

于是赵襄子用怜惜的口吻感叹说:“唉!豫让啊,由于你为知伯报仇,已经使你成为忠臣义士了。而寡人对待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你自己想一想吧,寡人不能再释放你了!”于是赵襄子就下令卫士把豫让包围起来。

这时豫让又对赵襄子说:“据臣所知,一个贤臣不阻挡人家的忠义之行,一个忠臣为了完成志节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君王以前已经宽恕过我一次,天下没有不为这件事赞扬君王的。今天我到这里行刺,按理您应在这里将我处死。

不过我想得到君王的王袍,准许我在这里刺它几下,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不知君王能否成全我的愿望?”赵襄子为了成全豫让的志节,就当场脱下自己的王袍由侍臣交给豫让。

豫让接过王袍以后拔出佩剑,奋而起身,然后用剑刺王袍仰天长叹:“啊!天哪!我豫让总算为知伯报了仇!”豫让说完话就自杀而死。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以后,都落泪惋惜不已。

2、介子推

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3、韩信

韩信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双双去世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因此家里条件非常的差,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韩信为了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每天都非常用功的读书,拼了命的练习武术,可尽管如此,依然无以为生。

在走投无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韩信只能去邻居家“白食”,因为经常白吃别人家的饭,所以韩信遭到了不少的冷眼和恶话。韩信在小的时候就非常的有骨气,根本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的任何闲话,他也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他就去水边独自垂钓,哪天钓到鱼了,就用鱼去别人家换饭吃,钓不到的话,他就没有饭吃了,所以他经常吃的上顿没下顿。

在淮水边上,有一位专门给别人漂洗纱絮的老奶奶,大家都称她为“漂母”。漂母心地非常的善良,她看韩信这么可怜,于是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韩信一部分。

每天都是这样,从来都没有间断过。韩信非常感动,他记住了漂母的大恩大德。韩信在有所成就之后始终记得漂母对他的恩,于是便专门派人四处寻找漂母,最后以千金相赠,以此来报答漂母的恩情。

4、俞伯牙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非常擅长弹奏琴弦,还有一个叫钟子期的人则非常擅长听音乐。有一天,俞伯牙去到了泰山,他在那里游览观光。当他正兴起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把他困在了山里。

当时的俞伯牙非常无聊,于是他便把自己的古琴拿了出来,开始演奏。碰巧的是钟子期也刚好在附近躲雨,他听完了俞伯牙的琴声后,便拍手叫道:“真是一首好曲!”

在这件事情过后,俞伯牙每演奏一支琴曲,钟子期都能听出这首曲子中所指的意义,这让俞伯牙又开心又惊喜。就这样,两个人成为了彼此的知心,并且约定好第二年再次相会。

可是等到第二年,俞伯牙按照约定来会钟子期的时候,不幸得知钟子期在前段时间生了一场大病,最后因病去世了。知道这个消息后的俞伯牙悲痛万分,把自己心爱的古琴都给摔破了,他决定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弹琴了,以此来谢平生难得的知心。

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一个士大夫的父亲去世了,按理说应该让父亲生前的爱妾去殉葬,但这个士大夫并没有这么做,他把父亲的爱妾嫁给了一个好人家,没有让她殉葬。爱妾已经去世的父亲为了踢自己的宝贵女儿报恩,就把地上的所有野草缠成一个个乱结,希望用这些乱结可以绊倒恩人的所有敌人。

衔环: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只黄雀被困住了并且受了伤,一个儿童亲手把它救了出来还挽救了它的性命。获救后的黄雀带回来了四枚白环,还说这个白环可以保佑小恩人世代洁白,都可以身居高位。

⑷ 关于回报的典故,如: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温席

你说的都是孝道的典故,你说的是什么回报啊,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么

⑸ 表达回报的成语有哪些

  1. 恩恩相报】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内

  2. 恩将仇报】拿仇恨回报所受容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3. 感恩图报】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4. 以怨报德】怨:仇恨;德:恩惠。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

  5. 一报还一报】旧时认为做了怎幺样的事,就有怎幺样的报应。也指怎幺对待别人的,也就会得到怎幺样的回报。

  6. 以恶报恶】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7. 知恩报恩】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就回报别人以恩惠。亦作“知恩报德”,

⑹ 关于回报的成语

鸦能反哺,羊知跪乳

当家方知柴米贵
养儿才晓父母恩

1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版报 2 饮水不忘挖泉人 3 怀着感权恩的心去做人做事 4 千恩万谢 5 感恩戴德 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6 恩深义重(ēn shēn yì zhòng):恩惠、情义极为深重。也作“义重恩深”。褒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因爹妈执意不从,故把儿子玉郎假妆嫁来。不想母亲叫孩儿陪伴,遂成了夫妇。恩深义重,誓必图百年偕老。清•袁于今《西楼记•卫行》:崎岖古道,教伊浪游,繁华别院,与奴遣愁,义重恩深难消受。

⑺ “回报”用文言文怎么说

晏子正吃饭的时候,齐景公派使者到了,晏子便分一半食物给使者吃,结果两个人都没有吃饱。使者回报景公,景公叹息说:“晏子的家庭贫穷到这种地步!我不解这种情况,是我的过错呀!”派人给晏子送去很多金子,给他做经营的资本,让他来奉养门客,晏子推辞不接受,景公给他送了三次,最后晏子行大礼,还是婉言谢绝了。

⑻ 中国历史有关回报的故事

中国历史有关回报的故事,退避三舍可以说是一个很典型的故事。
故事是专这样的:晋公子属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后世人们用“退避三舍”来比喻对人让步或有所回避,以避免冲突。

⑼ 关于回报 成语

得失在人 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滴水穿石 水不断下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恩恩相报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恩将仇报 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
感恩图报 图:设法。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将勤补拙 以勤奋弥补笨拙。
出处: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九转功成 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出处:《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开花结果 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现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开花结果自馨香。”
累足成步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磨杵成针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驽马十驾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出处:《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山溜穿石 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绳锯木断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事在人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铁杵成针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心坚石穿 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宋·江邻几《杂志》引封特卿《离别难》诗:“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宋·王懋《野客丛书》卷二十八:“世言:‘心坚石也穿。’”
以恶报恶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出处:《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以怨报德 怨:仇恨;德:恩惠。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
出处:《国语·周语》:“以怨报德,不仁。”
有志竟成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自强不息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醉吐相茵 后以这一典故喻指宽以待人必然会有好的回报。
出处:典出《汉书·丙吉传》:“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 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为边郡人,熟悉边事,后来为防务工作提出切实有用的建议。
铁棒磨成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铁杵磨成针”。
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十章:“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的迟,实在收效最速。”
铁杵磨成针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⑽ 形容“回报”的成语。

  1. 结草衔环[ jié cǎo xián huán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专 旧时比喻感恩报德属,至死不忘。

  2. 知恩报德[ zhī ēn bào dé ] :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同“知恩报恩”。

  3. 饮水思源[ yǐn shuǐ sī yuán ] :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4. 感恩图报[ gǎn ēn tú bào ] :图:设法。 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5. 恩恩相报[ ēn ēn xiāng bào ]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