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有何典故
1. 三国志中常说的“有国士之风”是什么风,有何典故吗
该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楚国因齐国无故出兵而派遣使者前去质问,该使者在见到齐桓公时声称齐楚两国相距甚远,即便是两国的马、牛也不会错走至对方疆域上,所以齐国因何要对楚国出兵?之所以是“风马牛”是因为这些都是常见的事物。齐桓公会对楚国出兵其实并非心血来潮,只不过他的出兵理由实在站不住脚。
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将齐国治理得非常不错,因此一些实力较弱的诸侯国便纷纷向其示好,其中蔡国君主为了示好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齐桓公。齐桓公对这位年轻貌美的蔡姬甚是喜欢,时常会陪她游山玩水。就在其中一次游湖过程中这个蔡姬突然爆发小孩心性,在船只游至湖中央时突然开始左右摇摆,从而导致船只开始剧烈摇晃。齐桓公因为不会水的缘故十分担心自己会不小心掉进湖里,所以也是立刻进行制止。
6、陈寿描写凌统: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亲纳贤才,礼贤下士,看重信义,轻视财物,也是国士之风的重要表现。
所以,综合以上三国人物对于当时国士之风的评定,三国时期的国士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一国俊杰。三国时代的国士之风,就是那种理想崇高、气节雄壮、注重修养、严于律己、礼贤下士、忠诚信义、仗义疏财的风度。
2. 一叶知秋有什么典故
一叶知秋,意思是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知道事物将回来的发展趋向。典出《淮南答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类似的成语有一木见林、管中窥豹,至于类似的且反映季节的成语在我看来恐怕是没有的了。
3. 金风玉露出自哪里金风玉露的寓意是什么
金风玉露早先出自唐代李商隐的七言律诗《辛未七夕》。后宋代秦观的词《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也有此语。两人同样是借牛郎织女来表达七夕情人间的爱恨离别。金风玉露是指秋天的风和白露。两位诗人同时用到金风和玉露来概括秋天傍晚时之美景。古人用词之精妙,确实令人赞叹。三、金风玉露
古人以七夕为诗词作诗者非常之多。最早是三国时的曹丕。继李商隐后,欧阳修也作过此类型的诗篇。唯秦观仿李商隐之金风玉露。也说明古代感情系列的诗词自三国起便开始流行。而秋天的金风和凝成的白玉露却独有此二人运用。观后确实给人以美的感受。这金风玉露之词更是让笔者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乘龙快婿”一词有何典故
相传春秋时代(约公元前700年),秦穆公有个小女儿,非常喜欢西戎国贡献的一块碧玉。穆公便给女儿起名为「弄玉」。弄玉公主长到十几岁,姿容无双,聪颖绝伦,但性情孤僻,尤其厌恶宫里繁琐的礼仪。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品笛吹笙。穆公见她这么喜欢笙,命名匠把那块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给她。公主自从得了碧玉笙,练习吹笙的时间更长了,技艺也更加精湛了。
穆公欲为女儿召邻国王子为婿,将来可做国君夫人。但弄玉不从,自有主张,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于她。
有一天夜里,公主在月光下赏月,倚著栏杆吹起笙来。这时似是有一阵袅袅的仙乐,在和著公主的玉笙。公主仔细一听,是从东方远远传来的洞箫声。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公主趁闲谈的机会,把有人在远处为她伴奏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穆公便派大将孟明根据公主所说的方向去寻访吹箫的人。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
萧史来到秦宫,正好是中秋节。穆公见他举止潇洒,风度翩翩,心里十分高兴,马上请他吹箫。萧史取出玉箫,吹了起来。一曲还不曾吹完,殿上的金龙、彩凤都好像在翩翩起舞。大家不约而同地齐声赞道:「真是仙乐!真是仙乐!」
萧史和弄玉结成夫妻。从此萧史就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就和真的凤凰的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也引下来了,停在他们的屋子上。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萧史、弄玉就住在那里,不饮不食,不下数年。
一天晚上,奏完笙箫之后,萧史对公主说:「我很怀念华山幽静的生活。」公主也说:「这宫廷生涯,我压根儿就厌烦,我愿意与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静。」从此二人便隐居在华山的中峰之上。有一天,弄玉带著玉笙乘上彩凤,萧史带上玉箫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飞,双双升空而去。当时的人们便把萧史称为乘龙快婿。
5. 劳燕分飞,有何典故
词
目
劳燕分飞
发
音
láo
yàn
fēn
fēi
释
义
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出
处
《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6. 金风送暖,玉露留香有什么典故.
秦观的<<鹊桥仙>>中: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版无数权.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中有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我想到对“金风玉露”的几种解释,语文老师说都比较有道理:
1.在“金风玉露”之夜相会于碧落银河之上,时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天上一次相逢,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得朝夕相处.作者把这珍贵的相会时光,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热情地歌颂了一种理想地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2.牛郎与织女相逢很不容易,就像秋天的风和露一样,都很短暂,飘忽不定,更显出他们之间爱情的珍贵.
3.其中的“金”和“玉”代表金童玉女.
4.其中的“金”和“玉”代表金玉良缘.
7. 接风洗尘有何典故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虽也送他两把俸金,几件人事,恰好侄儿也替他接风洗尘,只好直退。”
8. 古代有什么扇子有典故的更好!
在电风扇和冷气未发明时,每当夏天到来,扇子就成为引凉之必备物品。但是回溯至古代,扇子到底是从何而来?又有何作用?
扇子相传源起於尧舜时期,晋朝崔豹的《古今注》说,舜为了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刚开始是长柄扇,又称为估翣、障扇或掌扇,用为障尘蔽日,象徵权威。後来演变为短柄扇,又名为箑,用来引风纳凉。稍後的纨扇、团扇更以绘画来装饰於扇面上。直到北宋初年所发展出的摺扇,因状如半圆,携带方便,而广为流传,因此成为扇子的典型代表。一般说来,扇可分为以下四种:
羽扇
早期用鸟禽类的羽毛(白鹅羽)编制成扇面,再加上扇柄而称为羽扇。不仅可作为纳凉、舞蹈、装饰所用,也是中国古代宫廷礼仪的陈列品。根据记载,楚国的宋玉就曾经使用过羽扇,到了东汉末年,羽扇在江东一带非常盛行。清朝嘉庆年间张燕昌在《羽扇谱》中提到:「至三国时诸葛亮持羽扇指挥三军,始为今羽扇所仿。」及晋代的陆机在《羽扇赋》一文,也有描写到当时人们使用羽扇的史实。
摺扇
摺扇非源自於中国,据说是在北宋初年後,从日本、朝鲜等国陆续进贡这类摺扇而传至中国。直到明成袓时,中国开始自行制作摺扇,於明中期摺扇广为流行。因明朝的沈、文、唐、仇四大家等文人雅士擅以在扇面题诗作画,而蔚为风气,扇子便由日用品变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了。
纨扇
纨扇又称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象徵团圆,大都用丝、绢、绫、罗等丝织品制成,是古代宫中常用的物品,所以又叫宫扇。纨扇在宋徽宗时,他开始制作许多精美的扇画,而盛行一时。在当时扇子已成为文人雅士吟咏的对象,也是许多书画家题诗书写或点染绘画之新宠。
蒲葵扇
蒲扇原名为蒲葵古扇,古时称棕扇。是用蒲葵叶所制的。制作方法简便,价格低廉,且扇风较大,障面遮日较为方便。据说蒲葵扇是在晋朝时发明的,晋书《谢安传》说,谢太傅替乡人卖蒲葵扇,赚了一宗钱,後来卖蒲葵扇的还把他当作祖师爷来供奉。为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
9. “风何泣兮声如惧,生何欢兮死如寂”这句话出自何处有何典故
生我者,玄冥之苍天,育我者,茫茫之大地,父兮生我,母兮掬我。
我之游,渺渺宇宙,内生之不知所容之,逝之不知所往,飘飘乎一缕幽魂。
我歌,长歌当哭,我舞,醉舞若泣。
长啸以天,悲以动天,恸哭于地,泪如倾盆。放浪形骸,得于天真。
御六合之气,纵横于长空,驭雷咤电,呼啸风云,今夕何夕,梦中杜康。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千年万年,白驹过隙。
天教生成疏狂,醉眼倦看月章,痴痴狂狂复颠颠,独饮独酌独开怀。
我之忧者,唯思君耳,思君不得见,相隔天与地。天地终可望,永无相会时。
把酒遥祝君,东风一抛洒,仰首出门去,狂歌笑天地。
世事冷暖醉里真,白云苍狗梦中花
尤忆昨日少年游,
朗目星剑眉,
轻衣驻马江心洲,
不知何为愁。
近日历尽万千事,
只余杯中酒,
欲将此酒淡烦忧,
已白少年头。
10. 金风什么什么的成语
金风送爽 【jīn fēng sòng shuǎng 】意思解释: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典故/出处:~,凉露惊秋.(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