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用东篱典故
㈠ 问菊中东篱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菊花象征清高)运用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东篱代指菊花,把菊花比作陶渊明一样的隐者,写出菊的高洁品格。
㈡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问菊》之中的“喃喃负手叩东篱”一句中,“东篱”运用了何种典故有何作用
就是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 啊,也不算什么典故,主要想表达悠闲,平静的生活和心态
㈢ 诗词中常用典故
折柳: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手。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我这的不全,我只是平常比较喜欢写一些诗词,用的时候没有问题。具体你可以看一看http://blog.163.com/fyw0fyw0/blog/static/1103285272009011101547279/
这上面总结得很全,我很佩服!
㈣ 袁卫星的《诗人》中“菊花在阳台上呼唤东篱”用了一个典故,其中相关诗句是什么
一、典故是:陶渊明东篱采菊
相关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版”
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权自陶渊明《饮酒·其五》
1、原诗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三、袁卫星简介:
1、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江苏省"五四杯"十杰名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学术带头人等称号。
2、代表作品有《生命课》《生命教育》《爸爸在这里》《美丽的过程》《听袁卫星老师讲课》《班会18课》等。
㈤ 古诗中经常出现“东篱”这个词,到底指的是什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通常都以措施来形容文人的风流雅趣。在这些古诗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就是通过特定的词语将故事或是人物意境进行带入,其中田园派诗人诗中最常出现的就是东篱二字,东篱两个字也就成为了田园诗的代表词语。东篱的意思
东里二字其实就是指庭院东边的篱笆,东篱本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词语,而这个词在经过诗人的使用后,是这个词在诗中被赋予了一种特定的情感,例如陶渊明先生在东篱把酒黄昏后,这句诗中东篱,就清晰的表达出他隐居后的悠然自得,生活与及心远地自偏的境界东篱二字也就被带上了诗人内心所代表的情感。
㈥ 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用了什么典故
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以“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
㈦ 东篱的典故
东篱,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以“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后来成了典故,不断被文人沿用,比如著名的有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㈧ 东篱的典故出处及所代表的意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代表一种高尚情操的隐居生活
㈨ 东篱指代什么意思
“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东篱”特指词,文人的小院。
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9)反用东篱典故扩展阅读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诗人们不断发出哀伤的感叹。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无限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
但是,即使说困境与背谬注定要伴随人类的全部进程,在不同的阶段上,人还是要寻找不同的解脱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诗意上的,人也要发现一种完美的生命形态。
所以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在他的这《饮酒》第五首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