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寓言故事予与盾

寓言故事予与盾

发布时间: 2021-02-10 17:44:44

㈠ 矛与盾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矛与来盾》说的是一个人同自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㈡ 矛与盾寓言故事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盾,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回吾矛之利答,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有一次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然后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最锋利的,任何东西都能刺破。”一个人问:“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听了此话后,这个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道理: 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对头。 [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像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同。这则寓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词汇了

㈢ 自相予盾这些寓言故事

寓言就是鸡汤,其实没什么用,都是被人编造出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的。
在中国,寓言注定是一种弱于并低于历史的写作,因为它是与先秦哲学家的佚事寓言写作相联系的。其源头是非儒家的道家“异端”。然而寓言式阅读又是儒家文人的常见阅读模式。在这模式中,读者意识到故事的小说性质,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实的历史。这些小说真正具有意义是在其说教和哲学的层面上。它们可以为读者带来一堂道德课。关于奇异梦境、蚂蚁、狐狸或龙的故事都不会被认为是真实的,尽管它们也许都貌似使用了一些历史修辞的技法。
在中国,寓言注定是一种弱于并低于历史的写作,因为它是与先秦哲学家的佚事寓言写作相联系的。其源头是非儒家的道家“异端”。然而寓言式阅读又是儒家文人的常见阅读模式。在这模式中,读者意识到故事的小说性质,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实的历史。这些小说真正具有意义是在其说教和哲学的层面上。它们可以为读者带来一堂道德课。关于奇异梦境、蚂蚁、狐狸或龙的故事都不会被认为是真实的,尽管它们也许都貌似使用了一些历史修辞的技法。
一旦不属于历史真实范畴,那它们就只能属于寓言的范畴了。比如《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可以被读成一个道家的寓言,它们旨在暴露儒家所追求的忙碌人生是无意义的,从而指出真正的道的所在。
如果一个故事既不能合理地读成历史,也不能读成寓言,它就是无意义的、微不足道的、怪异的、误入歧途和颠覆性的。这就是许多小说叙事的命运,因为它们不能在官方文化符码中得到理解。这样,我们触及了“幻想”这一问题,它意味着对文本和阅读过程的一种不确定态度。
寓言就是鸡汤,其实没什么用,都是被人编造出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的。

㈣ 寓言故事矛与盾中的鬻是什么意思

● 鬻yù ㄩˋ
◎ 卖:~歌。~画。~文为生。卖儿~女。
◎ 〔淫~〕水流溪谷之间。
◎ 古同“育”,养育。
寓言故事矛与盾中的“鬻”即“卖”。

㈤ 矛与盾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专说,告诫我们属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㈥ 矛与盾寓言故事原文是什么。

文中表现出任说话前后矛盾.言过其实的语句是“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回吾矛之利,答于物无不陷也。”
原文: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㈦ 寓言 矛与盾的意思要短的 既用

矛与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牌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去。”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样?”这个人被问得没话可说了。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㈧ 《矛与盾》寓言故事的意思和中心是什么

全额风格和计划经济看看

㈨ 寓言故事矛与盾对人的道理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矛与盾》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举起盾向人叫卖说,我的盾最专牢固,无论属怎样锋利的矛都戳不穿。他又举起矛向人叫卖说,我的矛最锋利,无论怎样牢固的盾都可以戳穿。旁边的人马上反问他:“那么,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怎样呢?”那个楚国人听了,哑口无言,一句话也答上来.

讲述了一个卖矛与盾的楚人由于过分地吹嘘夸大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文章短小,语言精炼,文风幽默风趣,寓意耐人寻味。

㈩ 有谁知道“矛与盾”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
(发音

miáo
zhù
zhǎng)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内揠之者,芒芒然容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
宋国有个农夫嫌稻苗长得太慢,于是将稻苗拨高,满意地回了家,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稻苗长高一大截!"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释义
揠苗助长是由寓言故事得来的成语。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示例
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也不能放任自流。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