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六七寓意
1. 吴顺恪六奇别传的作品注释
[1]吴顺恪(què):吴六奇,字鉴伯,别字葛如,卒谥顺恪。广东丰顺县人。明末行丐吴越间。后依附南明桂王朱由榔,为总兵,清兵攻克潮州时,他投降,做清军的向导,招降了很多郡县。清朝擢他为潮州总兵,经常与郑成功交战,升为广东水陆师提督。死后叙功加官太子太保。
[2]海宁:县名,今属浙江省。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查伊璜:名继佐,浙江海宁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明亡后,改名省,或隐姓名称左尹。工书画。
[3]崇祯:明思宗年号。
[4]庑(wǔ):堂周围的廊屋。
[5]发醅(pēi):打开酒坛。醅,未滤的酒。
[6]酩酊(mǐng dǐng):大醉貌。
[7]殊:很,极。
[8]衣:给……衣服穿。动词。
[9]跣(xiǎn):赤脚。
[10]汤沐:汤,热水,用以浴身;沐,洗头发。汤沐犹言沐浴、洗澡。
[11]氏里:姓氏籍贯。
[12]东粤(yuè):广东。古称广东、广西为两粤。
[13]博:赌博。
[14]遽(jù):匆忙,急。
[15]失:错过,失去。
[16]家世:家庭的世业或门阀。此处犹言故乡。潮阳:广东省县名。
[17]祖:祖父。观察:清代对道员的尊称。道员,清布政司、按察司分管各道的官员。
[18]摴蒲(chū pú):又作“樗蒲”。原为古代的博戏,后泛指赌博。
[19]窭(jù):贫寒。
[20]驿卒:担任驿站差役的士卒。驿,供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的处所。
[21]稔(rěn)知:熟悉。
[22]王师:清朝的军队。
[23]逻者:巡逻兵。
[24]游札:空白的、可以任意填写的札子。札,由上司给下级的官方文书。通:份,篇。量词。
[25]累官:连接升官。
[26]一旦:他日,有一天。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
[27]供帐:陈设帷帐等用具以供宴会和行旅的需要。
[28]梅岭:即大庚岭,在江西、广东两省边境。
[29]籣(lán):装弓箭的器具,形如木桶。
[30]惠州:州名,治所在今广东省惠阳县东。
[31]导从:在前开路和在后跟随的。杂沓:从多杂乱貌。
[32]戟门:古代宫门立戟(一种兵器),唐代三品以上官员也可以在私门立戟,后因称显贵之家的大门为戟门。
[33]蒲伏:同“匍匐”,伏地。泥首:叩头至地。
[34]北面: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面向北为下位。向北而坐表示谦虚。长跪:直身而跪,表示庄重、尊敬。
[35]高会:盛会,盛宴。
[36]酒炙(zhì):酒菜。炙,烤肉,此外泛指菜肴。
[37]丝竹:丝,弦乐;竹,管乐,合指音乐。
[38]递起:一个接一个起身。
[39]质明:天亮时。
[40]装:行装。
[41]犀象:犀牛角和象牙,皆珍宝。
[42]訾(zì)计:估量,计算。訾,限量。
[43]吴兴:县名,属浙江。私史之狱:即庄廷鑨明史狱,是清代著名文字狱之一。吴兴盲人庄廷鑨招集学人编辑《明书》,为补明崇祯一朝政事,语多指斥满清,又不用清帝年号,只书南明年号,后被人告发,庄廷鑨戮尸,庄氏家属和为书写序、校阅,买书、卖书、刻字、印刷的人,分别处以死刑或流放。查继佐曾为此书校阅。因此牵连在内。
[44]英石:美如玉的石。
[45]吴中:泛指春秋时吴国领地,大致在今江浙一带。此指查继佐家乡海宁县。 译文
2. 古代有寓意的礼物
在古代有寓意的礼物,像我们所熟知的扇子,雨伞,毛笔,这些都有寓意。
3. 凤凰的寓意
1、凤凰象征爱情
凤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自然也包含了爱情的幸福。于是,凤有了象征爱情的涵义。后来就被人们用来祝贺婚姻美满,比喻夫妻和谐。
2、和平的象征
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风的甲骨文字和凤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和灵性力量的意思。
3、权力的象征
在先秦时期,凤凰的图案出现在权力的象征玉器和青铜器上,后世又逐步成为皇家独占御用的纹饰,出现在各种皇宫建筑,使用器物之上,并以礼制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维护。
(3)吴六七寓意扩展阅读:
凤凰的九子
第一朱雀
对于朱雀大家都知道,而且一些神话剧中经常会出现这个名字。它是四大神兽之一。它也是外在长的和凤凰最相似,所以有一些人会将它当成了凤凰。朱雀属性火,所以常年在热带南方生活,被当成了南方的守护神。
第二青鸾
关于青鸾的记载,也是在山海经中发现的。它也是神鸟之一,长期在西王母的身边,负责送送信。
第三大鹏
它是邪恶的存在,可以吃许多的事物,可是他就是以龙为主食,导致许多的龙族子孙都被它吃了。而且法力也是特别的高,听说曾和如来大战了三天三夜,如来才打败它。怪不得,专门吃龙。
第四火凤
传说中的不死鸟,也是一种神鸟,和青鸾是一对仙侣。它们一生都在一起,只要有一个死了。另一个就会殉情。
第五金凤
九个中最高洁自傲的,主要在吃的方面。不是嫩竹不吃,不是千年的梧桐不住。
第六九凤
是祥瑞的象征,它长了九个头,最早出现在楚地,被当时的楚人当成神鸟。
第七孔雀
是九个中最美丽的,却非常的凶残。而孔宣就是大荒世界中出现的第一只孔雀。
第八彩凤
美好的象征,代表着凤与凰的美好。
第九大风
它算是九个中最邪恶的存在,大鹏也没有。大风不是神鸟,进入了魔道。至于为什么叫它为大风,是因为他翅膀一展开就能破坏庄稼和大树,最后死在后羿的箭下。
4. 吴姓男孩取名如吴所谓,无花果,,吴六七。之类的
吴连邦
5.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意思是什么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意思是:带着醉意的吴地口音听来十分温柔美好,那满头白发的公公婆婆不知是谁家的双亲父老。
原文: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全诗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创作背景: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5)吴六七寓意扩展阅读: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6. 王嵘名字有什么寓意
嵘(嵘),形声。从山,荣声。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引申为不平常。如:峥嵘岁月。
《唐韵》戸萌切《集韵》《韵会》乎萌切《正韵》胡盲切,音横。《说文》峥嵘,山峻貌。《班固·西都赋》金石峥嵘。《注》峥嵘,高峻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寥窲以峥嵘。又《广韵》永兵切《集韵》于平切,音荣。义同。《集韵》或作巆。又作峵。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崝嵘也。从山。荣声。戸萌切。十一部。亦作嵤。
嵤:
《集韵》《韵会》互扃切《正韵》于平切,音荥。岭嵤,山深貌。又《广韵》戸萌切《集韵》乎萌切,音宏。峥嵤,山峻也。《说文》本作嵘。《集韵》或作巆峵。
峥嵘:
1. 高峻貌。《文选·班固<西京赋>》:“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巖峻崷崪,金石峥嵘。” 李善 注引 郭璞 《方言注》:“峥嵘,高峻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披荒榛之蒙茏,陟峭崿之峥嵘。” 李善 注引《字林》:“峥嵘,山高貌。” 宋 欧阳修 《鹎鵊词》:“龙楼凤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 巴金 《砂丁》二:“那两座大山,甚至在黑夜里也耸立在两边,摆出它们的峥嵘崎岖的样子。”
2. 指高峻的山峰。
3. 卓越,不平凡。 唐 张说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荦文艺,峥嵘武节。” 宋 苏轼 《和刘景文见赠》:“ 元龙 本志陋 曹 吴 ,豪气峥嵘老不除。”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抚青萍峥嵘壮志,肯教虚掷。”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事作四绝句》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嵘浩气多。”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那里啊,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
4. 兴盛;兴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南皮二台遗瓦砚》:“方峥嵘焕奕於一时之盛兮,讵知夫隆栋必倾而华榱终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
5. 形容植物茂盛。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嵘。”
6. 谓仕宦得意。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嵘今鼎来。” 元 汤式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曲:“那生,可称。一峥嵘便到 文园 令。”《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乔五太太 道:‘娘子说那里话,似大人这等峥嵘,也彀了!昨日老身听得舍侄女与府上做亲,心中甚喜。’”
7. 高旷。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举目四顾,霜天峥嵘。” 唐 杜甫 《画鹘行》:“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仇兆鳌 注:“峥嵘,高旷也。”
8. 形容岁月逝去。《文选·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李善 注:“岁之将尽,犹物之高。”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筑居仙缥缈,旅食岁峥嵘。” 宋 陆游 《秋声》诗:“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明 高启 《客舍夜坐》诗:“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惭怯岁峥嵘。”
9. 深远貌,深邃貌。《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云:“峥嵘,深远貌。”《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又有三池、盘石阪,道陿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嵘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峥嵘下无地,列缺上陵天。”《旧唐书·良吏传上·崔知温》:“又溪谷峥嵘,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
10. 幽深阴暗;阴沉。《文选·鲍照<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李善 注引《广雅》:“峥嵘,深冥也。” 唐 高适 《奉和鹘赋》:“野漭荡而风紧,天峥嵘而日曛。”
11. 犹凛冽。 唐 罗隐 《雪霁》诗:“ 南山 雪乍晴,寒气转峥嵘。” 宋 司马光 《苦寒行》:“穷冬北上 太行 岭,霰雪糺结风峥嵘。” 金 党怀英 《雪中》诗之三:“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嵘。”
12. 枯槁貌;瘦削貌。 唐 杜甫 《枯柟》诗:“楩柟枯峥嵘,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心衰面改瘦峥嵘,相见惟应识旧声。”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嵘,梦到春明身已轻。”
13. 引申为潦倒。 清 王夫之 《遣怀》诗:“乾坤极目不消愁,生事峥嵘祗敝裘。”
14. 形容波涛汹涌。 唐 王昌龄 《小敷谷龙潭祠作》诗:“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 宋 欧阳修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诗:“残雪 楚 天寒料峭,春风 淮 水浪峥嵘。”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峥嵘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老残游记》第一回:“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
15. 形容泪流满面貌。 前蜀 贯休 《上留田行》:“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徒陟岗,泪峥嵘。”
16. 犹狰狞。状貌凶恶。《西游记》第二二回:“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寳杖甚峥嵘。”
7. 粽子 的来历和寓意
1、来历复:
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制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一“筒粽”的由来。
早在春秋时期粽子就出现了,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2、寓意:
而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的,因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必须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祭祀活动,以除瘟、驱邪、求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都是承袭传统的表现。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7)吴六七寓意扩展阅读:
社会再发展进步,粽子也跟上了社会的步伐,现在粽子有很多馅做成,有咸蛋黄的,还有肉的,还有蜜枣的。
再好吃的美食也不能多吃,尤其是孩子和老人。粽子中含有许多糖分,以及糯米,粘性大,老人和儿童的肠胃功能相对较弱。
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8. 儒林外史的寓意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讽刺长篇小说。儒,古代读书人的通称。儒林,即指当时的文化教育界。外史,非正史也。合起来,书题的含意是:文化教育界、文人学者中的一些奇闻轶事和有趣的故事。
《儒林外史》产生的年代,正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已腐朽衰败,面临崩溃和灭亡的时候,作为专制统治的重要支柱之一的封建科举制度,其僵死、荒唐、血腥、残忍的本质已暴露得非常充分。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反映当时的历史、社会的一面镜子。
《儒林外史》应运而生,成为一部全面批判和清算封建礼教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的伟大作品。书中极为生动地描写和刻画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形形色色的文人、学士,其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鲜明而又生动,真是可笑、可怜、可悲、可憎的一群!放眼世界文学史的无比丰富多彩的巨大花园,以讽刺批判为特色的优秀作品数不胜数。就嘲讽的辛辣和批判的深刻性,以及与当时社会贴近的紧密程度来说,《儒林外史》都堪称是绝对经典和一流的。另外,作为一部鸿篇巨制,《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也是绝对经典和一流的。艺术贵在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艺术。
《儒林外史》与一般的长篇小说不同,它在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上也是富有创意和彻底创新的。
《儒林外史》对于士林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挽救被讽刺的这一群,正所谓“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
《儒林外史》历来被评价为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即为现实主义作品,其中很多故事与人物直接来源于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曾说过:“《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多实有其人,而以象形谐声和庾词隐语寓其姓名。”
《儒林外史》擅长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也就是“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作者的看法并不是直接拿出来硬塞给读者,而是在具体形象的塑造中微言大义。周进和范进的中举,匡超人的转变,杜少卿的豪举,马二先生的迂腐,这一切都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我们必须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各种形象的关联、发展上体会和了解。这是一种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叙事方式。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极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读书人灵魂的玷污、人格的堕落。在这部蔑视一意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著作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节,但科举制度的腐败这一中心思想却将各个人物与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来,构成了一幅有内在关联的民间士林百态图。
《儒林外史》开篇描写了诸暨县一个乡村少年王冕,因家境贫寒,自小替秦老放牛,但他却勤奋好学,用每日攒下的点心钱买书看。由于王冕聪明勤勉,又博览群书,还画得一手好荷花,不到二十岁,便成了县内的名人。他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之职,他也不接受。王冕怕再有人聘他做官,就逃到会稽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像这样淡泊名利的读书人,在作者生活的年代真是少之又少,因此作者对王冕大加赞赏。
讽刺鞭笞科举制度的乌烟瘴气和只为名利的读书人才是本书的主旋律。老童生范进科举考试屡次不中,在家中倍受冷眼,丈人胡屠户更是对他百般呵斥。范进去乡试,因没有盘费,与丈人商议,怎料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是“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还说他“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老婆是正经”,把范进骂得“摸门不着”。到出榜那天,家中正值无米,母亲让范进抱母鸡上集市卖了换米。这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范进从集市上被找了回来,得知消息后,竟然高兴得疯了。还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了他,治好了疯病。转眼的工夫,范进时来运转,财源广进,连胡屠户也一反常态,称他为“文曲星”,称赞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这个故事极力讽刺了范进对功名的极度渴望和胡屠户那趋炎附势、“变色龙”的性格特征。
在《儒林外史》中,还塑造了很多同范进一样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打着官府旗号让大家把钱财交公的王惠,再如为功名不择手段,恩将仇报,抛妻弃子的匡超人……其实他们都是腐朽的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呀!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也称章回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所作),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二百个人物,更花了他十几年的时间完成。小说假托明,实际描写了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儒林外史》原本仅55回。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1750年)的时候已经脱稿,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金兆燕官扬州府学教授时,将《儒林外史》刊刻印行,“人争传写之”。这个刻本,今已失传。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镌刻的卧闲草堂本。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部份人认定为后人伪作。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所写内容,假托明季,实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实有其人。它真实地描绘了康乾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理想的倡导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寻。吴敬梓以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来肯定或否定书中人物,如匡超人假造文书,冒名代考,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严贡生无恶不作,却被前任周学台推举为“优行”;作者无情地鞭挞丑恶事物时,同时也歌颂正面人物,王冕是书中的第一流人物,为人“嵚崎磊落”,庄绍光追求“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牛老爹和卜老爹也是作者所歌颂的。程晋芳在《怀人诗》称:“外史记儒林,刻划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之中,运用朴素、灵活、幽默的本地方性的语言,撰写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胡适形容本书:“……国家天天挂著孔、孟的招牌,其实不许人说孔、孟的话,也不要人实行孔、孟的教训,只要人念八股文,做试帖诗;其余的‘文行出处’都可以不讲究,讲究了又‘那个给你官做?’”
《儒林外史》对清朝时期的小说,有很大影响,尽管此书一开始并无预先设计的结构。又如胡适所言,“这部书是一种讽刺小说,颇带一点写实主义的技术,既没有神怪的话,又很少英雄儿女的话。况且书里的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谈什么举业、选政,都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第一流小说之中,《儒林外史》的流行最不广”。对鞭笞社会不公,提升人民自主思想,有一定意义。并且,对现代讽刺文学有深刻的启迪。《儒林外史》另一特色是结构松散,没有贯穿首尾的主干,“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
夏志清在《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第六章《儒林外史》谈到“尽管《儒林》算是一部重要的反映文人学士的小说,但如果从作者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熙熙攘攘的世界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描绘这方面来看,它似乎更应是一部风俗喜剧。”胡适认为后来的晚清谴责小说,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以及《海上花列传》,都是继承《儒林外史》的余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给予高度评价,“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鲁迅还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评价:“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对《儒林外史》提出批评者也不少,有学者指出《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张铁臂吹嘘自己能将“囊中之物,加上我的药末,顷刻化为水,毛发不存矣。”的故事完全钞自冯翊的《桂苑丛谈》“崔、张自称侠”一条。钱钟书说:“中国旧小说巨构中,《儒林外史》蹈袭依傍处最多。”同时钱钟书指出:“近人论吴敬梓者,颇多过情之誉。”据考,第七回有二处,第十三回一处,第十四回一处,第四十六回一处。沿袭的有情节,也有对话。另有袭用古人诗句处。
季羡林指出《儒林外史》第八回的蘧公子道:“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与尤侗《艮斋杂记》、褚人获《坚瓠集》十集卷一中袁箨庵的故事雷同。《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和第四十一回写的女诗人沈琼枝与《随园诗话》卷四雷同。《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与《酉阳杂俎》卷一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