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兵不练的典故

兵不练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2-10 03:33:17

⑴ 历史上有哪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故事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⑵ 按兵不动的典故是什么

成语: 按兵不动
拼音: àn bīng bù dòng
解释: 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成语故事:
春秋末,晋国东部的卫国是个弱小的诸侯国。被迫与晋国结盟,实际上完全听命于晋国,不住地给晋国进贡财物。当时任国君的卫灵公不愿长久处于屈辱的地位,便与齐景公缔结盟约,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
晋国执政的卿赵鞅不能容忍卫国背叛晋国的行为,立即调集军队,打算袭击卫国的都城帝丘,以迫使卫灵公屈服。在出发前,他先派大夫史默到卫国去暗中了解情况,并命他在一个月内回国。
不料,一个月过去了。史默没有按时回国。赵鞅不知出了什么事,心神不定。有人猜测,可能史默已被卫国人拿住杀掉,又建议说,卫国是个小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晋国的大军一到,卫国的国君会不战自降,为此请赵鞅下令出兵。
赵鞅不同意这个建议。他认为,卫灵公既然敢于同盟国断绝往来,一定会作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坚持等史默回来再考虑出兵的问题。
过了半年,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在卫国呆了这么长时间,史默回答说:“要想得到利益,却很可能得到害处,恐怕您还没有觉察出来吧!现在,卫国已任命受到过陷害的贤臣蘧伯为相国,这就使他在国内赢得了民心。”
接着,史默又讲述了卫灵公为了激励国人反抗晋国的情绪而采用的方法。卫灵公派大夫王孙贾向国人宣告说,晋国已命令卫国,凡是有姐妹的女儿的人家,都要抽出一个人送到晋国去当人质。消息传开后,卫国到处是一片痛哭声和一片愤恨声。
为了使国人相信这是事实,灵公又让王孙贾抽选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儿,准备送往晋国。结果,出发那天,成千上万的百姓不让她们去晋国当人质,并愤慨地表示要和来犯的晋军打到底,宁死不屈。
史默还提供了一个动向:孔子已来到卫国,他的弟子子贡给灵公出谋划策。最后史默说:“卫国现在的贤臣很多,民气旺盛。国君非常重视贤臣的意见,采纳他们的计谋。想用武力使卫国屈服,恐拍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赵鞅听了史默介绍的情况,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不够成熟,于是下令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再说。

⑶ 按兵不动的成语典故

【出处】: 1、《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动。”
2、《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3、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曹操来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⑷ 兵不厌诈,克敌制胜的典故

兵不厌诈,汉语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专厌忠信;战阵之属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指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中有提到。

⑸ 简短兵不厌诈历史故事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较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但兵力较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⑹ ”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是出自哪里 还有类似道理的古代典故吗

这句话很多人引用,出处很难找
将熊熊一窝”,“强将手下无弱兵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⑺ 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

“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舍为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⑻ 兵不厌诈的典故是什么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

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8)兵不练的典故扩展阅读

释义用兵作战时并不厌弃运用欺诈(zhà)的战术。厌:满足,嫌弃;诈:欺骗。

出处《后汉书·虞诩(yúxǔ)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pèi)策,勿含有所拘阂(jū hé)而已。”

出处译文:兵不厌诈,敌人人数比我们多,但看到我们每天增灶,以为天天在增加兵员,便不敢跟踪追击了。减灶是‘示弱’,增灶是‘示强’,情况不同,办法也就两样。”

⑼ 兵不血刃的成语典故

“兵不血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血。表示未经作战就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⑽ 孙武练兵是什么典故

严明的军纪是取胜的关键,即便是君主的爱妾也不能网开一面。

孙武出山

吴国本来是附属于楚国的一个弱小国家。由于采取了一些变革图强的措施,国家力量增强了。吴王阖闾为了灭楚称雄,除了奖励耕战外,还注重访求各种人才。他先访求到了伍子胥。伍子胥又给他介绍了不少有为之士,孙武就是其中之一。

经伍子胥推荐,吴王亲自到孙武的馆舍中去访求。孙武拿出自己的兵法著作给吴王看。吴王看过之后说:“您的十三篇论述用兵作战的文章我看过了,很好。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适合我国的情况?”孙武说:“操练兵法的原理是一样的,用之于贵族,平民、男人,女人都可以。”阖闾说:“我想请您作一个小型的操练演习,行吗?”孙武说:“可以。”

吴王又说:“我想请您操练妇女,行吗?”孙武说:“可以。不过操练很艰苦,军法无情。操练的时候必须完全按军法办事。”吴王答应了。于是阖闾便把自己身边的宫女都叫了出来,大约有一百八十人,交给孙武去指挥。他自己坐在台上看孙武操练女兵。

训练宫女

孙武把这些宫女分为两队,让阖闾最宠爱的两个宫女分别担任两队的队长,命令所有的宫女每人都拿一支戟。孙武问:“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后背、左手、右手吗?”

宫女们齐声回答:“知道!”孙武说:“好。现在,我命令你们向前,你们就看心所对的方向;命令你们向左,就看左手所对的方向;命令你们向右,就看右手的方向;命令你们向后,你们就朝背后转过身去,大家能够做到吗?”众宫女都应声说:“能!”孙武把号令交代清楚之后,便让人把斧钺等兵器摆在宫廷当中,并且三令五申:如果不听号令,就要受到军法的处分。随后击鼓传令向右,宫女们习惯于轻歌曼舞,哪里受过这种约束?听到号令,七扭八歪,乱哄哄地笑个不停。孙武说:“号令说的不清楚,动作讲的不明白,所以你们操练不好。这不能怪你们,是我这做主将的责任。”说完又把规定的号令反复讲了几遍,然后击鼓传令向左。宫女们照旧乱七八糟,又是格格地一阵大笑。孙武说:“先前,没有把号令讲清楚,你们不熟练,那是我做主将的责任;现在,号令既然已经交代清楚了,你们却不按照号令去做,那就是你们的责任了。依据军法,应该处罚你们的队长!”说完就要将左右两个队长斩首。吴王阖闾从台上看到孙武要斩那两个最宠爱的宫女,大吃一惊,连忙派人传下令来,说:“我已经知道将军是善于用兵的了。但是这两个美女万万斩不得!没有她们两个陪伴,我连饭也吃不下啊!”孙武说:“我已经接受了大王的任命,当了主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于是下令立即把两个女队长斩首。紧接着又指派了另外两个人做队长,重新击鼓操练起来。这一下,那些宫女们不用说不敢笑,连粗气儿也不敢出了。一个个聚精会神地按着鼓声操练了起来,不管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或者是跪下起立,完全符合号令,一点差错也没有。

铸造成功

训练完毕,孙武派人报告阖闾:“女兵已经操练好了,大王可以下来到阵前看,随便大王下什么命令,她们都能服从,即使赴汤蹈火也不会退缩。”阖闾这时候还在为失去两个心爱的美女难受呢,哪有心思去看女兵操练呢!只好顺口敷衍道:“将军去休息吧,我可不愿意下去看啦。”孙武听了,叹口气说:“唉,看来大王只是喜欢看我写的兵书,并不想让我发挥真实的本领啊!”听了孙武这句话,吴王这才振作起来,他仔细一想,怎么能够因为两个美女丢掉一位大将呢?于是转怒为喜,正式任命孙武为大将。

后来吴国能够西破强楚,攻入郢都,北威齐、晋,名震诸侯,这当中,孙武起了很大的作用。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