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冬青寓意
『壹』 研究中西节日差异的意义有哪些
摘要: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及其习俗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中国的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祈求自身吉祥幸福,节日习俗以吃喝为主题,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并通过饮食来实现;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求其保佑,节日习俗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主要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并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不同的民族传统节庆之差异,都与该民族或由具有相同文化特质的诸多民族所构成的文化体系的生存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密切相关.
关键词:中西节日中西文化差异
传统的民族节庆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它密切地伴随人们的生产活动、认识活动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演变和改造,并受控于人们不同的物质生活和不同的历史时间的思想意识,同时也在不同的层面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不可避免的打着封建的烙印:等级制、封闭式、家族式,各节日无不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中心.节日里,年轻人必须礼拜老人,全家要吃团圆饭,要阖家共庆,阖家节日.即使是春节的互相串门拜年,也基本是在亲属之间.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那是没有的、不可想象的.即使是户外多人参加的扭秧歌活动,也只是一种表演性质的活动,没有全民狂欢的性质.此外,中国节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体现着中国吃文化的习俗.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特色食品要求,以区别于其他节日.如吃饺子、元宵、粽子、月饼等等.中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所以国人一直坚守着这些中国节的好习俗、好风气.即使喜欢过洋节的人,也没有谁想要摒弃中国节.
彩缤纷的熟栗糕 铭天 天津
棉花糖 铭天 天津
龙嘴大铜壶 铭天 天津
敲锣打鼓,喜迎新年 蓝咖啡 天津
耍龙舞狮扭秧歌,欢欢喜喜过大年 蓝咖啡 天津
1、洛杉矶中国年也放鞭炮,不过不是在家家门口,而是在游行活动时 庆如 (1-5)
2、放鞭炮
3、踩高跷
4、马队
5、小丑
西方的节日就不同了,它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莫不如此.这与中国节的封闭性、家族性恰好相反.而这些,正是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闭形式,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青年之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而在吃的方面,则没有那些严格的要求,过什么节并不在吃的不同上.
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节日习俗则是在节日里出现的风俗习惯,常因节日体系及更深层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造成的.习俗差异作为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影响与作用更为直接具体.
巴西狂欢 风吹草地 内蒙古
节日里的男人(巴西萨尔瓦多)风吹草地 内蒙古
圣诞夜 阿唐 上海
本文通过中西节日习俗差异之比较分析,揭示其自身的特点,旨在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理解中华文化,更深刻全面地认识理解于我们有积极意义的外来文化,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中国的节日习俗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生产、生活及祭祀三大类型;除了某些单独的祭祀节日外,在大部分生产与生活类传统节日中,祭祀也是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之一;此外,这三种类型的节日都被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岁时节令作为一条红线贯穿起来.
在中国,春节是春天的重要节日,时间从汉魏以前的农历立春之日逐渐改为农历正月初一,节日食品从早期的春盘、春饼、屠苏酒,到后来的年饭、年糕、饺子等多种多样.古人认为,立春之日是春天的开始,也是一年的开始,于是在这一天便有了劝人耕种的习俗.《后汉书?礼仪志》载:“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绩,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耕种需要强壮的身体,因此在饮食上有了相应的食品.最早出现的是由五种辛辣刺激蔬菜构成的五辛盘即春盘和屠苏酒,目的是强健身体以利耕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劝民耕种的意义逐渐淡化,而希望身体强健之义得到加强,并进一步希望新年幸福吉祥、万事如意,于是又出现了新的节日食品,如象征幸福团圆的年饭、象征事业发达的年糕和寓意财源广进、吉祥如意的饺子等.这众多的春节节日食品无不寄托着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祈求和向往.
春节又俗称“过年”,因时在农历岁首,又称“岁”.古代的“年”、“岁”都与历法和农业生产有关.《汉书?武帝纪》载:“太初元年(前104 年),……以正月为岁首.商代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夏历十月为岁首.”又,“年”即谷物成熟的意思.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金文中的 “年”字也是谷穗成熟的样子.《春秋谷梁传?宣公十六年》载:“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可见,“年”原来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也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具体而言,春节包括有“除夕”与“元旦”两个组成部分,该夜的零时以前为除夕,之后为元旦.在古代,每当年节来临,人们都要举行腊祭祈年活动,这就是《后汉书》所说的:“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腊祭祈年,既为祭祀先祖、百神,祈望丰收,又使农民在农事之余得以休息和娱乐,以便迎接来年繁忙的农事活动,并在爆竹声中祈祷来年的丰收.人们生存形态必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式与内容,这就使得中国传统生活类型的节日也大多倚赖于生产性的岁时节令而产生.
端午节是夏天的重要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其主要的节日食品是粽子.许多民俗学者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农事节气──夏至.而夏至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常出现在农历的五月中.这一时期是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杂草、病虫害最易滋长蔓延的时期,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农谚说:“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为了提醒人们重视夏至、管好田间,也为了祈求祖先保佑农作物丰收,早在商周时代,天子就在夏至日专门品尝当时主要的粮食黍米,并用它来祭祀祖先.《礼记?月令》言,仲夏之月“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这一活动逐渐渗透、影响到民间并形成习俗,出现了“角黍”即粽子这一特殊食品,供人们在夏至祭祀和食用.由于端午节从夏至发展演变而来,于是“角黍”也成了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太平御览》引晋周处《风土记》言:“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可见,端午节和粽子的产生与农事节气有密切联系.“端午节” 最初似为南方古老的百越民族祭祀自己的图腾——龙的节日,后来将其与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便蕴涵了更深刻的将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有机结合的民族文化内涵.
中秋节是秋天的重要节日,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它处于孟秋、仲秋、季秋的中间而得名.其主要节日食品是月饼.然而,中秋节的形成及其与月饼之间产生的对应关系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飘香,瓜果满园,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收获这一切,同时对大自然产生了感激之情,而月亮既是大自然的杰出代表,又是中国人推算节气时令的重要依据,于是周朝就有了祭月、拜月活动.到隋唐时代,人们在祭月、拜月之际逐渐发现中秋的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便开始赏月、玩月,形成了以赏月、庆丰收为主要习俗的中秋节.唐人欧阳詹《玩月诗序》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升东林,入西楼,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在这个良辰美景、赏心悦目的节日里,讲究“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自然不会忘记用美酒嘉肴相伴.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曾于中秋之夜设宴,与群臣赏月,并一起分享吐蕃商人进献的美食──一种有馅且表面刻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图案的圆形甜饼.这饼也许就是后世“月饼”的始祖.到宋代,中秋节赏月宴非常盛行,而且宋吴自牧《梦粱录》和周密《武林旧事》中有了“月饼”的称呼和品种,只是未与中秋节联系起来.月饼成为中秋节的主要节日食品大约在元明时代.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动起义时,就将写有起义时间的纸条藏入月饼中,在互赠月饼时传递消息.这表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在元朝已很普及.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此后,月饼至少有两重意义:一是形如圆月,用以祭拜月神,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二是饼为圆形,象征团圆,寄托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幸福的祈求与渴望.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情感,在西方人传统的节日中,是难以体味的.
冬至节是冬天的重要节日,时间在农历十一月,没有固定的日期.其节日食品较多,主要有馄饨、羊肉、粉团等.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前后也是大量贮藏农作物及其它食物原料的重要时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至此,一年的农事忙碌即将或已经结束,五谷满仓,牛羊满圈,该是人们初享劳动成果的时候了.因此,人们十分看重这个日子.许多研究者认为,大约在汉代,冬至就已成为一个节日.魏晋以后,人们将冬至的庆贺规模扩大,使之仅次于春节过年,有些地方又有“亚岁”之称.冬至节是阴阳交替、阳气发生之时,食馄饨暗寓祖先开混沌而创天地之意,表达对祖先、对大自然的缅怀与感激之情.此外,羊肉也是冬至的节日食品,不仅是冬季的极佳滋补食品,而且寓意吉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企盼.
恩格斯指出:“最初的宗教表现是反映自然现象、季节更换等等的庆祝活动.一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这些祭祀节日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深厚的血缘宗法观念的民族,以及中国长期维持着一种立足于自然经济形态的农业社会密切相关.如果说敬神拜佛等祭拜活动(如众多的佛教菩萨、道教神仙的寿诞等)只是具有某种宗教信仰者才会重视的节日,那么慎终追远的祭祖活动则是大部分中国人普遍认同和重视的传统祭祀节日内容.
西方的节日习俗
西方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亦具有生产、生活及宗教三大类型,但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前两种类型的传统节日或日益淡化,或逐渐消亡,而让位于宗教性节日;此外,西方文化的多元性,使得其残存的农牧业生产性传统节日大多仅仅具有地域性而非普适性的特征,并且局限于各地区的农村乡镇,或者某种农牧产品的生产地.敬奉土地和祈求丰收是古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各民族的共同特点和传统习俗,在农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自然经济社会时代尤其如此.作为一年周而复始的年节,本应该是人类社会普遍注重的节日,但在西方,这个节日的重要性及影响力已经让位于基督教的圣诞节.虽然西方各国大多仍然在欢度年节,但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甚至一般意义上的世界性大节,而是世界各地同时欢度的各具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的岁时节日.基于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与历史文化特征,节日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生产性、生活性或宗教性的文化特征.还有与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某种相似内涵的北美洲流行的“感恩节”.但是,这些具有特定地域及历史文化内涵的节日,无疑不会具有跨文化、跨地域的普适性,不可能进行异地移植.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而且随着基督教跨文明的普世化和欧洲移民向世界各大洲的播散,成为了世界性的节日.
在西方国家,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时间大多在阳历二月中,一般开始于封斋节的前三天,节期为三天.其习俗主要是举行各种宴饮娱乐活动,尽情节日.最初,教会规定封斋期间禁止食肉和娱乐,教徒们便自发地在封斋开始之前举办各种宴饮娱乐活动,以此宣布即将暂时告别肉食,称为“谢肉”.“谢”即为辞别、告别之义.由于人们在宴饮活动中可以尽情狂欢,故又称此活动为“狂欢”活动.到公元15世纪,罗马教皇保罗二世下令于封斋节前三天举行庆祝活动.从此,狂欢节便作为一个节日被正式确定下来,并逐渐在西方及其他国家流传开来.如今,狂欢节已成为世界上众多国家和民族不可缺少的盛大节日.由于狂欢节的缘起与教会封斋时禁止肉食和娱乐的规定密切相关,加上二月正是冬去春来、值得庆贺之际,因此其习俗便离不开肉食和娱乐两方面.但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其习俗是以娱乐为主、饮食为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色彩日益淡化,世俗的庆贺色彩不断增强.如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人们不但在家中宴饮欢歌,而且穿着奇特的服装,脸上戴着面具或涂着各种色彩,踩着高跷到大街上,尽情节日.许多点心店则特别制作一些面具糕点,供应顾客;一些饭店、酒吧还制作各种面具饼干挂在墙上,象征生活开始新的起点.把狂欢节娱乐推向颠峰的是巴西,但其“狂欢节之乡”的美称不是源于饮食而是规模盛大且十分精彩的桑巴舞表演.
复活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酥“复活”而设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节日,时间大多在阳历四月.在其习俗中,既有宗教仪式,也有特殊的节日食品──彩蛋.据《圣经》记载,耶酥在去耶路撒冷参加犹太教逾越节时于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到第三天即星期日便复活升天了.基督教教会为此设立复活节以示纪念,并在公元325年,由罗马帝国的尼西亚教士会议明确规定其时间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即阳历的四月中.由于复活节是教会为纪念耶酥而设,因此节日前夜或当天都有宗教纪念活动,不仅在教堂举行弥撒,有的城市还举行盛大的宗教游行.与此相应的是吃彩蛋和滚彩蛋活动.鸡蛋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新生命和兴旺发达的象征,把鸡蛋染成红色则象征基督用自己的鲜血为人类赎罪,因此许多家庭的复活节早餐少不了彩蛋.有时,家长也把它们藏起来,让孩子去找.最初的彩蛋是真鸡蛋煮熟后染成的,后来更多用巧克力制成,大而空,中间装有巧克力或其它糖果.彩蛋的吃法有两种,一是直接食用,以崇敬的心情缅怀基督;但更受欢迎的是通过滚彩蛋比赛食用,将食与乐与纪念结合在一起.如在英国北部、苏格兰等地,人们把彩色煮鸡蛋做上记号从斜坡上滚下去.谁的蛋先破,就被别人吃掉,谁就认输.若彩蛋完好无损,则预示主人会有好运.在这项活动中,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
在其节日习俗中,除了宗教仪式,必不可少的还有圣诞宴会、圣诞树和圣诞老人.在《圣经》中没有明确记载耶酥的出生日期,但到公元354年,罗马教会则规定12月25日为耶酥诞生日,并举行庆祝活动加以纪念.据说选择这一天,是为了与世俗的祭祀太阳的农神节相一致,意在表示耶酥的降生就是太阳的再生.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圣诞节逐渐演变成西方国家全民性的重大节日,并像中国的春节一样注重合家团聚、热闹节日.圣诞节有隆重的庆祝活动,尤其是12月 24日晚圣诞前夜,基督徒们走进教堂作弥撒,唱圣诞歌,诵赞美诗等,以庆贺耶酥诞生、圣诞节到来.孩子们则盼望圣诞老人送来糖果、玩具等礼物,而他们会给圣诞老人准备一些夜宵食品.除了庆祝活动,圣诞宴会是圣诞节时必不可少的家庭团聚宴会,但举行的时间和节日食品不一定相同.如意大利、法国等是于圣诞前夜举行家庭宴会,类似于中国的“年夜饭”.意大利人是先吃“年夜饭”,主要食品有金枪鱼、蛤蜊、墨斗鱼及果仁饼等,然后去教堂作弥撒;法国人是弥撒结束后才回家慢慢享用圣诞晚餐,主要食品有鹅肝酱、栗子火鸡、松露菌和蛋糕、香槟酒等.而英国的圣诞宴会是在圣诞节中午举行,常见的食品有烤火鸡、圣诞节布丁和百果馅饼.烤火鸡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航海家从墨西哥带回火鸡以后才成为英国圣诞节食品的,在此之前则长期由野猪头和烤孔雀充当.圣诞布丁是由葡萄干、苹果、果皮蜜饯及香料、少许白兰地等为原料蒸或烤制而成的,通常在布丁顶部要插一个冬青树枝作装饰.百果馅饼是用多种果干为馅烘烤成的油酥面饼.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国家的圣诞宴会上,当全家人围桌而坐时都必须多放一把椅子,空一个座位,因为这是给“主的使者”耶酥准备的.宴会结束后人们便围着象征吉祥快乐、生命永恒的圣诞树尽情唱歌跳舞.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特有的最古老的节日,由移居北美大陆的第一批英国清教徒所创.时间为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主要节日食品有火鸡和南瓜馅饼等.这些食品作为感恩节的节日食品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始终不可缺少的.因为它们不仅能使人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感谢上帝恩泽,还能激励今人进一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由上述可见,节日和节日中的饮食习俗是人类生活的最亮点,虽然中西方因地域、历史、文化、思想等的差异造成了各自节日食俗的一定差异,但正是这样才使得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才使得各自拥有了吸引对方、尊重对方的独特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盲目求同,不但会失去本真,也将使人类生活趋于单调乏味.
中西节日文化的交融
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在相互渗透.在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与渗透的现实生活中,西方文明无疑显示出了强劲的输出优势.有人认为,这种文化强势姿态的影响与渗透,是以西方的经济霸权作为支撑力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经济霸权支撑了文化霸权,从而导致了文化的侵入与渗透;而东方诸国家与民族则普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从而不得不处于一种受控制和受渗透的被动处境.实际上,这是将属于浅表层次的物质文化与属于深层形态精神文化混为一谈,是一种对文化之性质特征缺乏深刻了解的皮相之见.其实,不同的文化之间并不存在优劣强弱之分,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及融合,远远不是优胜劣败、强进弱退那么简单;对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及融合产生最重要作用的,其实是一种文化是否具有普适性与包容性,而这又与该文化的生存形态及所赖以产生的社会土壤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节日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是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其实也就是非宗教性.这是由于中国早期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以自然崇拜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习惯势力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有异于西方古代的神本主义及近代人文主义的“人本主义”,其基本的哲学理念与理想的希望值,是主张神灵与人二者之间相互的协调与平衡,即所谓“天人合一”.中国的现代节日文化越来越呈现向世俗化甚至庸俗化而非情感寄托、精神升华转变的趋势.而在西方,人们的社会交往更注重于情感友谊,交换的礼物多注重其情感价值而非物质价值,倒真像中国俗语所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仁义重”.
“节”最初在汉字中是指植物叶与枝交接的部位,就如中所言:“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动物的骨骼衔接出也叫节:骨节.以此引申出的一年之中的节日则意味着具有关键而特定的意义.“日历上如果没有了节日,我们的生活突然变得没有了期待,我们的日子会过得单调`沉闷.”节日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浓缩,正因为有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节日,才绘成了人类历史中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年画”.我们年复一年地穿越着春秋冬夏,也感受着每一个节日带来的快乐.西方节日文化与中国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西方国家、民族的历史及其文化渊源,并且节日在每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所以我们透过西方的节日文化及其习俗,可以更充分认识西方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因此有助于我们与西方各国各民族加强沟通与了解,为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一个窗口.从节日的起源,历史的发展,到今天的影响;从节日的庆典,礼仪的传承,到习俗的传播,全面、形象、直观地介绍西方传统节日所蕴涵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及其古老而纯朴且富有感染力、吸引力的习俗.在“全球化”的今天,为我们展开中西文化对话、积极参与人类现代文化共构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西方有着巨大的社会历史节日文化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成为了中、西方传统节日跨文化交汇与移植的最大障碍,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跨文化向西方移植的障碍.中西方节日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两者的差异远远不止以上谈到的.事实上,这两种节日文化各有所长,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我们不能闭关锁国,在发扬光大咱们自己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也要汲取西方节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开始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中国老百姓也开始了解西方节日文化的迷人之处.中西方的节日文化互相渗透,相互融合,这是两种文化紧跟时代潮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福音.
『贰』 evergreen是是什么意思
形容词: 常绿抄的袭, 常青的[Pines, firs, and hollies are evergreen trees. 松树, 杉树以及冬青是常绿树。]
名词: 常绿树; 万年青
长荣集团(英语译名:Evergreen Group)是台湾一个以交通运输产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由张荣发所创立的长荣海运、长荣国际储运、长荣航空、长荣国际、长荣航太、长荣空厨、长荣桂冠酒店、长荣钢铁、立荣航空、长荣警备保全、长荣空运仓储、长友营造、新桃电厂等所组成。
Evergreen Marine Corp. 长荣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荣海运、长荣)是台湾一家大型航运公司,为长荣集团的核心企业,也是台湾最大的航运业者之一。
ATI Radeon HD 5000系列,AMD的显示核心系列产品,研发代号Evergreen。2007年AMD公司在台湾参加台北国际电脑展览会,展会结束後,公司工程师到酒吧享乐,并提议利用酒店集团名称Evergreen作为新显示核心的代号。
Evergreen是一个开放原始码(GNU通用公共许可证)的集成图书馆系统(ILS),读者可以万维网实现图书的查找和借阅,许多在北美的图书馆都使用。
『叁』 莲花,梅花,杏花,桃花,樱花,桂花,菊花,兰花在西方都象征什么
外 国 送 花 习 俗 各国送花习俗因不同国度、不同民族而异。由于各国的国土资源、地理环境不同,种植花草树木的爱好也不同,因而人们对于花草树木的感情均有差异,这就形成了各国不同的花语和馈赠爱好。但从总体上讲,大凡文化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国土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热爱花木的程度就高,家家户户养花成癖,到处呈现出一片花的海洋,这样的国家或地区在社交活动中也多喜爱以花寄情,相互间交往馈赠鲜花形成习俗。 一般来说欧美等地许多国家在社交礼仪中都离不开鲜花,因而鲜切花的需求量很大。人们在访亲探友、婚丧嫁娶、生日祝贺、迎送宾客、吉庆纪念、探视病人等等社交活动中,别的礼物可以少送或不送,但送上一束鲜花,总是少不了的。人们把赠花作为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作为风雅传情的礼物。西欧人尤其喜送郁金香、玫瑰、香石竹、月季、唐菖蒲、百合、非洲菊、紫罗兰等。因为这些花中都蕴含着“真挚深情的爱”的含义。许多国家青年男女尤钟爱玫瑰花和郁金香,因为这两种花中蕴含的“爱情真诚”的气氛浓烈。每年的2月14日,不少国家要过情人节.据说这个习俗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传说古罗马时期,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迎接她的情人安东尼时,整个宫殿几乎埋没在玫瑰花海中。另有报道说,情人节起源于英国,是为纪念公元3世纪名字叫范伦泰恩的人。当时统治英国的罗马教皇,为保证军队的强大不许青年结婚,而范伦泰恩同情年轻人,便经常偷偷地为他们举行婚礼,因而遭到囚禁死于狱中。为了纪念这位值得年青恋人崇敬的人,便悄悄兴起情人节。这个习俗在几个世纪前就在欧洲各国普遍流行,每到这一节日,年青人总要向自己爱慕的人赠送礼品,表示钟情,礼品中玫瑰花最受欢迎。因为人们都认为玫瑰花是真、善、美的象征,能最完美的体现出情人之间那种纯真炽热的爱和崇高的情操。送红玫瑰的传说,据说是古代波斯有位男青年,为了表达自己对情人的一往情深,曾用自己的鲜血将白色玫瑰花染红,送给心上人,他的恋人终于感动了。后来痴情郎往往向意中人送去一朵红玫瑰,以表心中深情的挚爱。在情人节送玫瑰花的这个习俗流行中人们还逐渐把这种爱情的深度和玫瑰花的颜色变化以及花苞开放程度巧妙的寓意结合,而形成了不少送玫瑰花的习俗:例如初恋时讲究送含苞欲放的粉红玫瑰花;热恋深情爱情成熟时要送娇红或紫红盛开的红玫瑰花;如果爱情半途夭折,一方会送上一束黄玫瑰,以表心中的忌妒或不快。当然一般友人也可赠送玫瑰花,但宜送象征着尊敬对方和含有崇高敬意,和谐美好的白玫瑰,因为许多国家的人民认为白色是纯洁友谊的象征。情人节时不少西方国家还赠送其它寓意爱情的花,如红蔷薇、红色郁金香等。地中海一带人民表示爱情时喜欢赠送带着浓情厚意气氛的“勿忘我”花。传说中紫罗兰花也是“爱情花”,据希腊神话传说,司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因爱人远行,依依惜别,分手时她止不住掉下泪来,泪珠滴在地上,第二年便发芽长枝开出一朵朵又美又香的花,这就是紫罗兰花,从此紫罗兰带着维纳斯爱神的寓意便成为多情的化身。百合花在不少国家代表神圣、圣洁,或纯洁与友谊,在传统基督教社会里常用它献给圣母,是复活节必用的花。西方花语中丁香花寓意纯洁与初恋;香石竹象征真挚的友情;波斯菊代表少女的心,等等。另有材料报道,一般在西欧,母亲送花给子女时一般用冬青、樱草、金钱花、凌霄花等组成花束,以表示对子女的养育之爱。送别朋友常选用杉枝(代表分别)香罗勒(寓意祝愿)和胭脂花(含义为勿忘)组成花束相赠,探望病人时多用红罂粟(表示安慰)和野百合(象征康复)花束相送,以祝愿病人早日康复.朋友外出时常以鸟不宿、红丁香、荧丝子组成花束相赠,以蕴寓祝君努力,必能成功的含义。 除上述习俗外,各国还有各自不同含义的花语。例如在法国人的眼里,百合花是古代王室权力的象征。据说法兰西第一国王克洛维洗礼时,上帝就用百合花给他贺礼,后来法国人为纪念始祖,从12世纪起就把百合作为国徽图案,把它视为光明和自由的象征并崇为国花。在法国花语中报春花表示“初恋”:丁香花表示“纯洁”;紫丁香表示“我心属于你”兰花表示"虔诚”……,但是法国人对菊花有忌讳,朋友应邀赴宴等喜庆场合都忌带菊花相送,因为法国只有葬礼上才用菊花(白菊)表示哀悼。 意大利是个花卉生产国,其花卉产量在欧洲仅次子荷兰。人民非常喜爱鲜花,除对攻瑰、百合、月季、紫罗兰、唐菖蒲、郁金香、非洲菊、维菊、马蹄莲、鹤望兰、小苍兰等花喜爱外,尤偏爱香石竹。香石竹的鲜切花生产占世界第一位。与法国一样,意大利人民同样认为菊花是不吉祥的花,是专门用来祭奠死者的哀悼花。但是西欧也有一些国家很喜欢菊花,如德国、荷兰等对菊花都很珍爱。 瑞士人认为鲜花代表和平与友谊。各种社交场合到处离不开鲜花,尤其是素有“世界公园'美称的首都日内瓦,更是一片花海。据介绍,日内瓦人对金合欢花怀有特殊感情。但在瑞士不能什么人都随便送红玫瑰花,因为人们认为红玫瑰花中有浪漫色彩。 西班牙人民也和其他欧洲人一样爱花,人民尤其喜欢郁金香。他们认为郁金香和玫瑰花都是喜庆和美好的象征。西班牙有个全国法定的“书节”,在每年4月23日举行.据说这是为了纪念该国大文豪塞万提斯于1714年逝世而定的纪念日。每到这一天青年们喜欢买上一朵玫瑰花夹在书里送给心爱的人。同样,在西班牙也不能随便送菊花,如被邀作客,不可送大丽花和菊花,因为人们认为这两种花不吉祥。 比利时人最忌讳蓝色,遇到不祥之事,都用蓝色花作标志。 在英国和德国,鲜花都是很重要的礼仪礼品。据报道,英国皇室家族人士进行访问的地方,到处要摆满礼仪鲜花。遇有重大活动揭幕、演讲、演员演出、婚庆喜宴、结婚纪念日、祝贺生日、洗礼命名日以及各种常规节日等,在英、德两国,鲜花都少不了。但德国人忌讳给朋友的妻子送玫瑰花,尤其是红玫瑰,因为它代表浪漫的爱情。英国人也不大喜欢丁香花。据有关材料报道,英国的花语中仙客来意味羞怯,缺乏自信;而水仙却能带去对人的尊敬之情;大丽花表示不稳定和变化无常;鸢尾寓含强烈的情感;金合欢代表友谊;常春藤寓意忠贞和节操;茉莉代表温柔和亲切;送一束红香石竹代表炽热爱情,但一束黄色香石竹则意味着轻视和蔑视对方。 俄罗斯人和其他欧洲人一样,鲜花在社交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按照俄罗斯的习俗,逢年过节,男士总要给熟悉的女士送鲜花,在其它各种节日中,如“三八”节,“五—”节、5月9日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十月革命节等重大节日,到处都有敬献鲜花的人。俄罗斯人对菊花、月季、马蹄莲、石竹、水仙等花都很喜爱,其中特别偏爱月季和郁金香,月季被誉为“花中皇后”,而郁金香更是传情求爱,联络友情的常用鲜花,尤其是红色郁金香,同红玫瑰和红石竹一样都表示希望和良好的祝愿心情。送鸢尾被认为是带去好消息的征兆。紫菀花可用来送给年长前辈,以表示健康长寿的祝愿;仙客来则象征忠诚、真挚的情谊。俄罗斯人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着绝交和不吉利,送花时应注意避免。此外,送花的数目也要注意,因为在俄罗斯只有对死人吊唁时才送双数花,朋友之间送花都送单数。 波兰的鲜切花消耗量在东欧国家中是首屈一指的。波兰也是天主教势力相当强大的国家,据报道,按照天主教的传统习惯,香石竹是“神花”,象征机智与快乐,再加上此花花色丰富,保鲜期长,价格低廉,所以人们很愿意用香石竹当作礼仪花齐,赠送亲朋好友。波兰人大量用花的日子集中在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10月14日)和祖母节(1月21日)等节日里。另外,按照波兰的习惯,一个人的命名日是个重要节日,其重要性往往盛于生日。每到这一天亲朋好友会纷纷送来大量鲜花,花越名贵,说明礼仪越重。扶郎花(非洲菊)、小苍兰、郁金香、鹤望兰等名贵切花,常用来作为婚礼、生日、命名日、结婚周年纪念日、青年求爱等场合的礼品花。在波兰也存在着不要轻易送红玫瑰花的习俗。 有“玫瑰之邦”美誉的保加利亚,人民非常热爱玫瑰花,把它视为神圣花,并被定为国花。该国种植玫瑰的历史很长,经过人民辛勤培育,国内有上百个玫瑰品种,并培育出能从中提炼出玫瑰香精油的名贵品种。保加利亚生产玫瑰油的历史已有—二百年,其质量之高在国际高级香料市场上被誉为“液体黄金”,享誉全世界,每年为保加利亚换取大量外汇。为此国家对玫瑰生产十分重视,把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定为“玫瑰节”,届时在巴尔干山的百里玫瑰谷地里(全国玫瑰生产基地),都要举办盛大的玫瑰花开摘仪式。每到这一天全国其它各地也举办庆祝活动,届时由挑选出的漂亮少女装扮成“玫瑰仙女”,在彩花车上大把大把地向众人抛洒玫瑰花瓣,低旋的直升飞机也在人群上空不停地向人们抛洒着玫瑰香水和花瓣。花瓣带着浓郁的玫瑰芳香象“天女散花”一样飘飘洒洒地飞落下来,香风花雨,到处充满了玫瑰的馨香。姑娘们还纷纷用玫瑰花编织成花环,馈赠给特地从远方来的游客。游人们沐浴在一片馨香的玫瑰花海中,百里玫谷一片欢腾。 罗马尼亚人也有用花赠友的习惯。他们对花色品种不太讲究,但赠花数目习惯上送单不送双,只有过生日例外。 在北美,人们对花的爱好更为强烈,到处繁花似锦,茵草铺地。人民特别喜爱花期长的玫瑰。美国白宫的玫瑰园闻名于世,许多主要外交仪式都在此举行。美国人酷爱鲜花,尤喜自己种花,家家户户种满了花草,到处鲜花成片,花团锦簇。美国每年有30多个节日,各大节日中亲友之间赠送鲜花的占绝大多数,其中香石竹作为重要切花,更受到人们的特别宠爱。每年12月的圣诞节、2月的情人节、春分后的复活节、5月的母亲节,以及集中在6月和8月的新婚宴礼,到处用香石竹彼此祝福,互寄友情,尤其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对它更加如醉如痴,争相互送。近年来人们在周末求购花卉的日益增多,许多人期望在周末与亲朋挚友欢聚,恋人周末相会,或其它社交场合,都愿意买上几束鲜花,敬献上自己的一片情意,所以美国的周末花卉市场应运而生,那一簇簇,一束束香石竹、紫罗兰、白丁香、百合、马蹄莲、郁金香等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清香浓郁的鲜花,纷纷被人们争相买去馈赠亲友。美国各地还有许多鲜花节,如美国南部的亚拉巴马州的莫比尔,每年3月的杜鹃花节;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门托的山茶花节;华盛顿一年一度的樱花节;5月中旬的密执安湖畔的郁金香花节;夏威夷州的水仙花花节等等,每到这些节日到处装饰鲜花,男女老幼观花赏花,好不热闹。 加拿大人民的社交活动也都离不开鲜花。但到加拿大作客时应注意不要赠送白色的百合花,因为人们习惯只在开追悼会时才用白百合花。 拉丁美洲的墨西哥人民,喜爱白色的花,他们以为白颜色的花,可以消除厄运。也有一些拉美人民把菊花视为悲伤和晦气的象征,绝不能把菊花作为礼仪花卉在生日、结婚和探视病人时相送。据报道,南美洲的巴西,忌讳用紫色花。认为紫色花是不吉祥的送葬礼花。巴西人还视棕黄色为凶兆象征。因为棕黄色是衰落的树叶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吉祥的命运。埃及人也最忌讳用黄花送人。这些习俗与我们中华民族正好相反,我国人民一向把黄色看作是与最高贵的金子一样,是高贵和权力的象征,是喜庆和丰收的表现。 在东南亚国家中菲律宾的马尼拉;泰国的曼谷都是繁花似锦的美丽城市。 菲律宾人民热爱茉莉,前面已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曼谷人用鲜花表达情感有许多独到之处,例如曼谷人对来访的宾客常用黄绸带,将热带兰、茉莉花串好的精美花环,恭恭敬敬的挂在客人的脖颈上。泰国是个佛教昌盛的国家,每天早晚的佛事活动,人们会及时虔诚地把含苞欲放的莲花放在供桌上;泰国人还笃信车有车神,船有船神,为祈求神明保佑,车船主人在临行前总要把热带兰编成的花环、花束挂在车前或船头。在传统节日里每年都举办水灯节,把河里的游船都装饰得色彩缤纷,身着艳丽服装的泰国姑娘把用鲜花串起来的花环,首先挂在贵宾的脖子上,以表示欢迎。 在东北亚,我国的近邻东瀛——日本,近年来成了鲜切花进口的大国。 1990年日本每人的年均鲜花消耗量达50美元,居世界之冠。日本每年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花卉。在这个生活节奏快的国度里,日本人民平时无暇过多交往接触,鲜花就成了传递友情,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于段。不仅在各种婚丧嫁娶的礼仪活动中要用花,平时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以花赠友。—般日本人最喜欢香石竹及玫瑰花等。近几年又新兴起各种“洋兰热”,什么石斛兰、卡特利亚兰、文心兰、蝴蝶兰、万代兰等均颇受人们青睐。据日本的民意调查统计,日本姑娘最喜爱的花是:红玫瑰、波斯菊、水仙、红牡丹、百合花、薰衣草、香豌豆花、八仙花、芍药花、石竹花等等。 最后再介绍一些蒙古人的送花习俗。据报道,在蒙古黄花象征高贵的黄金;红花象征欢乐;白花代表纯洁;蓝花表示永恒;绿花象征繁荣。 蒙古人互相赠花时对花的数量颇有考究:1朵花代表个人名义;2朵花象征双方和谐;3朵花体现心灵和身体的统一;4朵花表示深深的敬意。如果用鲜切花插花,一般避免用7和11朵花的数量。对8和9朵花插出来的花束认为是吉祥的.在捆扎花束和花环时一般都采用禾本科植物的茎秆,绝不能用线,尤其不能用象征灾难颜色的黑线缚扎。
『肆』 花加可以预定花中爱马仕了
你说的是北美冬青来啊,的确是花中源爱马仕,生长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原野上,在每年的冬季,缀满玛瑙一样的红色果实,寓意着饱满的生命力和热烈喜庆的新年福气,现在花加的年宵花福袋就可以定到了哦。。很高兴能为你提供帮助
『伍』 什么花开得最喜庆热闹
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摆一些盆栽绿植来满足家居装点的需要,既能净化空气又能够舒缓心情。过年的时候很多人也会买一些年宵花,增加家里的氛围。
『陆』 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意义:
(1)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2)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3)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工业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十八世纪后半期,在英国的进展已经很显著了。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柒』 有什么好看的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电影的教育意义有时会超过平淡的书本,直观的影响配合震撼人心的音乐,电影是一种承载教育意义的完美载体。教育意义其实有很多种类,比如亲情意义,爱情意义,授业意义,甚至人生意义。接下来,我会为大家推荐几部备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现实主义教育电影。
亲情教育意义:《当幸福来敲门》、《变脸》
《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一位贫苦的父亲,带着自己尚未成年的儿子,如何在世态炎凉的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的故事。威尔史密斯饰演因为投资失败导致破产的父亲,影片中的儿子角色也是由他现实中的儿子饰演。这部电影是众多网友的启蒙影片,它向观众展示了在孩子面前威武的父亲,其实也有脆弱的一面,父爱的伟大,便是为儿女遮风挡雨的屋檐。
『捌』 谁知道“凯尔特人”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凯尔特人是苏格兰的一个民族,而最先登陆波士顿的非北美人便是他们,换句话说波士顿大部分是他们建立的。
『玖』 丹麦国花冬青花代表什么意义
丹麦人人爱花,无论身置何处,都可以看见鲜艳美丽的鲜花盛开着,深爱着鲜花的丹专麦人选择了朴实的冬青作属为国花,冬青象征着朴实、谦和的个性,有先见之明,代表不畏严寒,也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象征着丹麦民族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冬青大部分生长于北美地区,它的叶子经过24小时的浸渍后,可以蒸馏法提取清香的冬青油,它常被添入甜食和牙膏中。冬青油很容易被皮肤吸收,它具有收敛、利尿、兴奋等功效,可用来治疗肌肉疼痛。
『拾』 有那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寒假马上就要到了,家长们在辅导孩子做好每天的寒假功课之后,是不是也应该带孩子一起放松下呢?对于这个放松时刻,家长们也可以有所选择,不要让孩子沉溺玩手机、玩电脑游戏,而是带孩子阅读一些书籍,看一些动画片、电影,不仅让孩子得到了放松,身心愉悦,还可以给孩子输入一些知识和理念,那这个时候,家长们也要对这些书籍、动画片、电影的内容和质量进行甄选了!
今天,小编在这里推荐十部颇具教育意义的经典电影,一部好的电影制作必须是精良的,蕴含的能量也必须是向上的,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积极的启发,那,家长和小朋友们就一起看看这十部电影都包括什么吧,每一部都很经典哦,小编不止看了一遍!愉快的假期,开心看起来吧!
10、男孩和世界 O Menino e o Mundo
动画简单美好却意味深长,想象力丰富。童年那么快乐,有父母的陪伴,家里和外面的草地就是整个世界。荣获动画界最高荣誉——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童真如何面对成长的苦涩与世界的现实?踏上寻父大冒险旅程的小男孩,沿途光怪陆离的人事,把南美大陆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入到水彩动画中, 呈现的是儿童眼中怪诞而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