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亲典故
Ⅰ 形容新婚的古诗词有哪些
一、《新嫁娘》
作者:唐代王建
1、原文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2、翻译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二、《赠内》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2、翻译
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都喝得酩酊大醉如烂泥一般。
你虽然是我李白的夫人,和那整天不顾家的周太常的妻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1)成亲典故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及鉴赏:
1、《新嫁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刚结婚时所作,写的是一位刚刚嫁入夫家的新娘的感受,描写了当时社会新媳妇难当的社会现实。
通过寥寥几笔,就把新娘子欲讨好婆婆却又唯恐得罪婆婆这种进退两难的心境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历来广为传诵。
2、《赠内》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李白三十五岁时所作。李白回到安陆,是在开元二十年(732)三十二岁结婚之时。李白之妻是唐高宗时担任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
李白在安陆的白兆山桃花岩修筑了新居,其后不久他又漫游各地去了。由于李白喜欢饮酒,其妻对此十分担心,李白对此也有一些反省,但却不能戒酒,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以调侃的口吻,化用东汉太常卿周泽的典故,自嘲自己天天烂醉如泥,还要夫人服侍,以戏谑之语安慰夫人。全诗多次用典,却又明白如话、幽默风趣,同时暗遣愁情。
Ⅱ 庄子试妻的典故
庄子试妻出自元明时期的宗教宝卷。
原文如下:
庄子休跟随神仙师父修仙未成既回家,在途中遇见观音菩萨变化的年轻寡妇扇坟。询之始知为其夫生前曾嘱其在坟头土干后改嫁。庄子休助其扇干。回家后对其妻田氏说知,田氏斥此女急于改嫁丑行。
庄子想试田氏,即诈作死去,却化作年轻之楚国王孙来吊丧。楚王孙风流调悦,田氏竟欲嫁之。临合否时,“楚工孙”突然患病,需人脑医治。田氏劈棺取脑,庄子复活,田氏羞而自隘,庄子被观音菩萨点化得道。
(2)成亲典故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对中国各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三教自然都想借助庄子庞大的影响力传播思想。
道教由于构建初期并没有重视庄子所以待到玄学昌盛后每意靠拢庄子既遭到佛教非难,指责道教是用百家之书充门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道教宝卷采用了本体垂迹的方式把学教颠倒,既庄子本是神仙被贬凡间吃喝嫖赌样样都干之后被道教神仙点化悟道写成南华经重返天庭,而不是先老庄再有道教。
此现象既展示出了明朝庄学的极大兴盛,同时也呈现出了明朝庄学的兴盛使僧界遭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威胁。而且,从“一时细流及居士辈无斥其非”上看,这亦印衬出了明朝缁流与居士们对《庄子》思想的高度喜爱,并认同“《”南华》义胜《首楞严》之论点。
自此庄子形象经历了嫖客被点化者,试妻被度化者,忍辱负重的间谍儒者,可谓经历丰富多彩。其中试妻说对民间戏曲影响最大,托孤说对学术思想史影响最大,两说至今遗留。虽云写戏不必拘泥于历史记载,但不能与史实相去太远,甚至相反。
庄子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Ⅲ 结婚一词的来由
结婚、婚姻,用的都是同一个婚字,有人开玩笑说,因为是「昏」了头,才会想到版要结婚权。究竟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有什么典故或缘由呢? 话说「婚姻」两个字其实是现代名词,在从前只有「昏」一个字。 至于为什么称为昏呢?是因为古语中有「男以昏时迎女」,及「娶妻之礼,以昏为期」等缘由。 「昏时」大约等于晚上六、七点左右,与现在婚礼宴客的时间差不多,古人认为「昏时」阳气往而阴气来,符合男子迎娶女子的条件,因此古时婚礼多于此时举行。 婚礼最早应属自然趋势,而后才演变成习俗,一般传说认为是伏羲氏为中国人订定了婚姻的礼俗。婚礼最详细的礼俗程序,记载于《礼记》中,其中说明了六礼的各项程序。 尽管时代变迁快速,许多旧有礼俗都早已被遗忘或省略,但现今的婚礼在模式上仍是有古老礼俗之「遗迹」的,如果能多少有些了解,也许在准备自己的婚礼时,可以有不同的灵感被激发出来喔!
Ⅳ 结婚时用来祝福的成语 或典故
相敬如宾 情投来意合 永结同心源 百年偕老
夫唱妇随 同德同心 螽斯衍庆 相亲相爱
天作之合 佳偶天成 美满良缘 琴瑟合鸣
瓜瓞延绵 心心相印 百年琴瑟 郎才女貌
如鼓琴瑟 永浴爱河 天缘巧合 美满家庭
白头偕老 永结同心 花开并蒂 早生贵子
花好月圆 珠联璧合 宜室宜冢 鸿案相庄
百年好合 福禄鸳鸯 凤凰于飞 鸾凤合呜
Ⅳ 刘备和孙尚香的成亲故事
孙权“进妹固好”
赤壁之战(建安十二年,208年)的胜利,使得孙权的政权暂时保持稳定。总的形势对他仍旧不利,因为曹操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有利条件没有变。另一方面,刘备这个人,虽然是合作的伙伴,目前的势力并不强大,但他手下人材不少,而且有中山靖王之后裔这块金字招牌可以号召天下,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如何对付?孙权为此一直在慎重考虑。
同时与曹操、刘备为敌,孙权没有雄厚的实力可倚仗,他和一群谋士商量之后,决定了继续拉拢刘备。他完全了解刘备的阅历,一般的花言巧语毫无作用,要用大动作。这大动作见《三国志·先主传》:“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这一婚事是孙权主动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使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够进一步巩固。事实证明孙权的策略完全正确,果真在此后较长一段时间之内,吴蜀相处和谐,曹操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多年之后,关羽斩庞德、生擒于禁而“威震华夏”时,孙权又萌生此念:“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此时此刻的关羽踌躇满志,早已把诸葛亮“联孙拒曹”的政策当作耳边风,而一意孤行了。这就招致了走麦城的严重后果。
如果当年刘备对孙权的“进妹固好”严词拒绝,那么,当然也会引起“权大怒”,刘备进四川称王称帝能否实现就很难说了。因为孙权知道自己在政治上缺乏曹操、刘备两人的有利条件,于是基本采取委曲求全的方策,为妹、为儿子分别先后向刘备、向关羽之女求婚,是其具体的运作,当委曲不仅不能求全,反而被侮辱时,他会采取激烈的手段,更何况在他身边本来就有一批谋士向来倾向曹操或对曹操有恐惧症的。
刘备的允婚当然也会有策略上的考虑,也对得失有所衡量,一贯主张“联孙拒曹”的诸葛亮自然完全赞同,如果认为刘备只是从贪恋孙尚香的年轻美貌出发而允婚,显然与事实不符的。
此时刘备多少岁呢?按“(章武三年,223年)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推算,当为四十八岁。此时孙权为二十七岁,孙尚香当然更年轻些,但也不一定是二八佳人了。按当时习俗,应更早些结婚才对。孙尚香秉性刚强,她能看得中的对象恐怕不多,再说一般男性也未必能有勇气娶这高贵而难以相处的新娘,看来孙尚香的婚姻问题已成了僵局,如今刚巧遇上刘备,孙尚香也就凑合了。
孙权何以会在此时此刻向刘备“进妹固好”不可能是心血来潮,肯定他认为遇到了适当的时机,如果刘备身边有夫人的话,接受孙尚香的可能性就很少,而且即使接受,孙尚香的名分问题也难以解决。让和刘备结婚在先并为刘备生下了刘阿斗的甘夫人退居偏房、侧室,于情于理,都行不通。让孙尚香作为偏房、侧室嫁给刘备,对于孙权与整个东吴也成了奇耻大辱。按《三国志》记载,甘夫人系卒于赤壁之战的翌年(209年)。赤壁之战的胜利,促进了刘备、孙权进一步合作的和好局面,孙权得知甘夫人病故。刘备中馈乏人,于是萌生“进妹固好”的念头,希望用联姻的办法使稍有端倪的三国鼎立的局面能够进一步加强,使之稳固下来。这是最符合情理的推断,而史书则无具体的记叙。
刘备“惧生变于肘腋之下”
刘备与孙尚香的婚姻既然不是相互爱慕的结果,而是出于政治考虑的联姻,彼此不仅不是彻底了解、理解,而是互有猜测怀疑。更何况刘备既饱经沧桑而且生活极不安定,孙尚香则是娇生惯养并“有诸兄之风”的女性,这一切决定了婚事不可能充满喜庆气氛,而充满了变数。
在此之前,刘备几乎一直被吕布、曹操诸人所追杀,一直相当狼狈,没有能安定下来。此时身为荆州牧,在公安驻扎,只是仓卒地收拾几间房子,作为花烛之夜的洞房。孙尚香难以称心,也是必然的。
孙权据有江东,他的统治中心始终以京口以及京口以西的几个大城市为主,孙尚香的生活也主要在这一带度过,如今远离兄长,来到公安,环境完全陌生,带些贴身的通武艺的侍女,应该在情理之中。于是,《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就出现了如下的记载:
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
可见刘备的婚后生活并不愉快,颇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张感、恐惧感。话说回来,婚姻的是否幸福,是男女双方的态度决定的,刘备如此,孙尚香当然也不可能感到愉快、幸福。
刘备与孙尚香的婚姻是否愉快、幸福,外界自然不完全知道,对于魏军、对于曹操而言,显然让他们忧虑,因为对他们不利。诸葛亮既一贯主张“联孙拒曹”,对之就特别关心,希望这婚姻尽可能维持下去,当然也担心刘备的安全,担心任性的孙尚香会伤害刘备或闯出别的乱子。《三国志·蜀志·法正传》还说: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孙尚香嚣张跋扈的程度,使刘备在时刻提防曹操、孙权这两个对手之外,还要提防睡在身边的孙夫人,事态相当严重,诸葛亮决定派法正负责处理。这处理有两个方面,既有对刘备的心理疏导,更有某些具体的布置,尤其对孙尚香,尽可能不惊动她、不冒犯她,但要让刘备能够不受孙尚香的任何控制,那就会被孙尚香有所察觉,引起她的反感、不愉快。
除了诸葛亮派法正密切注意孙尚香的一举一动之外,刘备本人也有所安排,据《三国志·蜀志·赵云传》:“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肃,特任掌内事”,即是明证。
当刘备的大军从公安往西往北前进而逐步入川时,沿途有大大小小的战斗,刘备固然离曹操、孙权远了,可依旧有孙尚香在“肘腋之下”。对孙尚香来说,在公安时已经感到不舒适,入川途中,她成了随军家属,衣、食、住、行,都更为艰苦。刘备虽然基本上处于优势,但对方在劣势中也会作冒险的一搏,一路之上,孙尚香更难免风餐露宿,遇到困境,和在江东过的锦衣玉食的日子相比,有了天渊之别。
再说刘备,此人对家庭似乎一直不太关心,早年糜夫人、甘夫人曾一次落入吕布之手,两次落入曹操之手,如今对孙尚香既有怀疑,谈不上感情,孙尚香也会感觉受到了委屈,受到了冷落,或者受到了监视。
Ⅵ 有没有带典故的结婚对联
这个人人皆知:
玉镜人间传合璧
银河天上渡双星
天人合一
Ⅶ 对于婚姻长短的代称如纸婚、金婚等,有典故吗
一周抄年称纸婚,最初结合薄如纸。
二周年称杨婚,象杨树叶子一样飘动。
三周年称皮婚,象皮革一样有点韧性。
四周年称丝婚,紧紧地缠在一起。
五周年称木婚,已经如同木质样坚硬。
六周年称铁婚,夫妻感情牢固如铁。
七周年称铜婚,比铁坚韧而不易生锈。
八周年称陶婚,如陶瓷样坚硬美丽。
九周年称柳婚,如垂柳样摇摆不折。
十周年称锡婚,象锡器柔韧不易破碎。
十一周年称钢婚,象钢样坚硬不锈。
十二周年称链婚,象铁链样扣一起。
十三周年称花边婚,不但坚韧而且很美。
十四周年称象牙婚,时间越久越晶透美丽。
十五周年称水晶婚,透明晶澈而光彩夺目。
二十周年称搪瓷婚,光滑无瑕但需防跌。
二十五周年称银婚,婚姻恒久第一大庆。
三十周年称珍珠婚,美丽珍贵使人艳羡。
三十五周年称珊瑚婚,嫣红而宝贵。
四十周年称红宝石婚,更名贵难得。
五十周年称金婚,婚姻恒久第二大庆。
五十五周年称翡翠婚,如同无价之宝。
六十周年称钻石婚,人生难得最隆重庆典。
Ⅷ 谁有关于中国古代婚礼的故事
拜堂:
①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造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这后生虽说有吃有穿,逍遥自在,但孤孤单单一人,总觉得很闷。所以常唉声叹气。
一天晚上,月亮圆了,明光光地挂在天上,小伙子触景生情,更感寂寞,就对月亮说:“月老月老你细听,给我找个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领你的情!”刚说完,月亮一忽闪,一个白眉长须的老人拄着一根龙头拐棍来到小伙子的面前,说:“后生不要愁,我给你找个小帮手”。说完后,一阵清风,长须老人不见了。小伙子感到很纳闷。过了一个时辰,就见长须老人领着一个姑娘飘悠悠地落到小伙子面前,对小伙子说 :“我到女娲那里,让她又造了一个女人,给你领来了。 你们先认识一下, 一会儿我给你们办喜事。”一忽闪,老人不见了。
小伙子见姑娘脸腮绯红,像月季花一般,于是喜上眉梢;姑娘见小伙子眼睛明亮,诚实坦白,也觉得情投意合。两人四目一对,一见钟情。小伙子结巴着说 : “你愿意和我一块生活吗?” 姑娘听了,脸上飞起两朵红云,说:“ 愿意。”……“ 哈! 哈! 哈!”正在这时,传来一阵笑声,长须老人领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站在小伙子和姑娘面前,指着两个老人说:“这是天公和土地,你们以后的生活全都离不开他俩。现在我们给你们办喜事,首先,给养育你们的天公、土地拜三 拜,‘一拜、二拜、三拜’”。随着月下老人的喊话声,小伙子和姑娘对天、地拜了三拜。随后,月下老人笑着说:“我给你们牵红线,你们还得给我拜拜哩。”“一 拜、二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又对着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刚拜完,三位老人全不见了。
从这以后,小伙子每天起早摸黑,在田里干活,姑娘在家为小伙子烧火做饭,缝新洗旧,两人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的日子。
为了感谢天、地的养育之恩,为了感激月下老人牵线搭桥的情意,从此以后在结婚时必须:一拜天地;二拜月下老人;三拜父母。便形成了结婚“拜天地”的习俗。
②现有史料上,未见汉代之前有夫妻拜堂的记载,但在《世说新语》一书中有个故事,可证明拜堂风俗始于晋代的徐州。
书中说,当时有个叫王浑的徐州刺史,元配老婆死了,又娶了一个。续娶之妻为颜氏,是个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他们拜堂时,颜氏先拜王浑,然后王浑准备答拜。这时,有人对王浑说:你是一个州级高官,怎么可以拜她?王浑就没有答拜。为此颜氏非常恼怒。
尽管这对夫妻的对拜没有最后完成,但说明当时的徐州的确存在拜堂风俗。
“秦晋之好”和“三媒六证”:
传说,很久以前,陕西有个姓秦的员外,家大业大,骡马成群,人丁兴旺,四世同堂。这年过年,秦员外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天下第一家;下联是:要啥就有啥。人们看了都撇着嘴说:“哼,你秦家再富,也不能说要啥就有啥呀?”
可巧这事被天上的日游神知道了,回到天庭就禀报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气得把龙书案一拍:“呸,他好大的口气,天下只有我才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家,就连人间的皇上都不敢夸这个海口,甭说是他一个土财主咧!”说罢,他立刻让人叫来了太白金星、太阴金星和南极仙翁,对他们说:“你们三位到凡间去会会那个秦员外,给他出个难题儿,憋憋他,也好让他知道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三位天神奉旨来到人间,摇身一变,变作三个老道。太白金星首先来到秦员外家的门口,家人见了问道:“你这老道想化缘吗?”“对,贫道是想化缘。”“你想化点什么?”“想化点馒头。”“好,你等等。”说话那家人就要回屋去取。太白金星忙拦住说:“哎,你先别急呀,你知道我要多大个儿的吗?”
家人问:“你要多大的?”
“我想要泰山那么大的。”家人一听,愣了,只好到上房回禀秦员外。秦员外说:“这简直是瞎胡闹,哪有那么大的馒头?这不是成心想憋憋我吗?”他气囔囔地来到门口,见那老道长得仙风道骨,不像一般之人,就说:“道长不是想化个馒头吗?”“对呀,我想化个泰山那么大的馒头。”秦员外听了刚要说什么,一看自个儿门口贴的对联,就像油条掉进开水里,一下子软咧。“好吧,你三天以后来取吧。”
秦员外送走老道,正在屋里发愁呢,家人禀报说:“门外又来了个化缘的老道,说要化杯酒喝。”秦员外没好气地说:“你给他杯酒喝不就结了吗,还禀报个什么劲儿?”家人说:“他说要化南海的海水那样多的一杯酒。”秦员外没辙了,只好硬着头皮走出来,看了看老道说:“你也三天以后来取吧。”
秦员外刚把第二个老道打发走了,还没进屋哩,第三个老道又来了。秦员外问道:“莫非你也想化缘吗?”“对,是想化缘。”“不知你想化点什么?”“贫道想化点布做个道袍。”“这好办。”说话就要让家人去取。老道说:“施主且慢,你知道我要的道袍需要多少布吗?”“需要多少?”“得有蓝天那么大的布才够哇!”秦员外皱了皱眉头,说:“也好,三天以后你们一块儿来吧。”
三个老道走了,秦员外可真的发开愁了,直劲儿后悔不该贴那副对联。他正在屋里闷闷不乐地叹气哩,忽见他的小重孙子秦雄一蹦一跳地跑了进来。这小孩儿也就有个十来岁子,长得虎头虎脑的挺机灵。他问明了老太爷发愁的原因,就说:“咳,这点小事还不好办吗?也值得你老人家发愁?”秦员外心想:自个儿吃亏就吃在吹大话上,没想到这孩子也学会了这一套,便说:“去,去,小孩子家懂个啥,外头玩去吧。”小秦雄却说:“这是真的,我能帮老太爷想个法子。”秦员外本来正在无计可施,一见重孙子那副认真的样子,也只好顺水推舟,由他去试试了。
三天头儿上,小秦雄见三个老道都来了,便说:“既然道长们全来了,那就请拿出来吧。”三个老道不由一愣:“让我们拿什么呀?”小秦雄说:“拿六证啊,只有你们拿出六样凭证来,我才能给你们泰山那样大的馒头,南海那样多的酒,蓝天那样大的布哇。”三个老道说:“唉,小小年纪净说瞎话,让我们到哪儿去拿六证啊?”“怎么是瞎话?告诉你们吧,山西有个晋员外,他能给你们六样凭证。”
三个老道一听,立刻驾起祥云,来到山西地界,找到晋员外的门口一看,嗬,也是青堂瓦舍,宽宅大院的。晋员外见三个老道慈眉善目,仪表不凡,便问道:“三位道长来至寒舍,不知有何见教?”老道说:“我们想在施主这里化个六证。”晋员外一听,像个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叫六证啊?”三个老道也答不上来呀,只好把小秦雄的话又讲了一遍。晋员外说:“道长净开玩笑,我们这里哪有六证啊?”正说着,从外边跑进来个小丫头,也有个十来岁子,进门就说:“你们要找六证吗?有,有,我给你们拿去。”
原来这个丫头叫晋英,是晋员外的重孙女儿,长得活泼可爱,聪明过人,不到片刻,她便拿来了三样东西,往桌上一放:“给,你们拿去吧!”三个老道一看,这不是一杆秤,一个斗和一把尺子吗?她怎么说是六证呢?小丫头儿见他们像钻进了闷葫芦,便笑眯眯地解释起来:“这秤是约(称)东西的,它能证明东西的轻与重;斗是量东西的,可证明东西的多与少;尺子也是量东西的,可以证明东西的长与短。能证明轻重、多少与长短的这三件物品,不就是六证吗?”
三个老道一听,茅塞顿开,立刻谢过晋员外和小晋英,拿起那三件东西,直奔秦员外家。小秦雄见他们拿来了六证,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对太白金星说:“你不是要泰山那么大的馒头吗?请拿这秤先把泰山约(称)一约,看有多重,我再照着分量给你蒸馒头。”说完,又对太阴金星说:“你先用斗量一量南海,它有多少斗海水,我就给你准备多少斗酒。”最后,又冲着南极仙翁说:“你拿这把尺子量一量蓝天,看蓝天有多长,我马上给你准备多长的布做道袍。”
三个老道一听,来了个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啦。心里话:想不到俺这堂堂的天神,愣让这么俩不起眼儿的小毛孩儿给涮了,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海水不可斗量的俗语便由此产生。)
三位天神虽说被两个孩子难住了,可心里对他俩却挺佩服,越琢磨越觉得秦、晋两家条件相仿,门当户对。于是,三位天神就说明了自个儿的身份,并主动提出为秦雄晋英做媒,使两家结为秦晋之好。秦晋两家一见三位天神给他们做媒,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这三位天神就是人们所说的福禄寿三星。后来,人们结婚时,都要拜福禄寿三星图,桌子上还摆上一杆秤、一个斗和一把尺子。这就是“秦晋之好”和“三媒六证”的来历。
Ⅸ 甫婆成亲典故
繁体部首:女,部外笔画:7,总笔画:10
pù
五笔86:VGEY
笔顺编号:531125112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扩充-B U+21735
康熙字典
【丑集下】【女字专部】𡜵 ·康熙笔画:10 ·部外笔属画:7
《集韵》滂模切,音铺.女字.
Ⅹ 为什么结婚时候新人的房间叫洞房,闹洞房的典故是什么
洞房
中华民族文明史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了,人们把结婚仍然称为“入洞房”,尽管人类从洞穴式居住过渡到今天的高楼大厦,但入洞房这一名词至今仍未改变。从来没见过谁把“入洞房”改为“入楼房”。
传说,这是我们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
黄帝战败蚩尤,平息了战争,建立起部落联盟,制止了群婚,结束了野蛮里代,人类文明时代最初就从此开始了。
过惯群婚的人类时代,一下子要改成一夫一妻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在五千年前,恐怕也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对刚刚统一了的部落联盟来说,群婚制度存在着极不利于团结的因素,经常发生抢婚事件,不光男抢女,也有女抢男。新联盟的部落之间,经常为抢婚发生打架斗殴。时间一长,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间又有重新分裂的可能。黄帝为这件事经常愁眉不展。他找来身边的大臣常先、大鸿、风后、力牧、仓颉等人。多次商议如何制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大家谁都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有一天,黄帝随同一群大巨巡察群民居住的洞穴是否安全。突然发现一家人住着三个洞穴,为了防止野兽侵害,周围用石头垒起高高的围墙,只留下一个人能出进的门口。这臣个发现,立即引起黄帝的兴趣。当天晚上他就召来身边所有的大臣。黄帝说:“我有个制止群婚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都议论一番,看行不行”。众臣都叫黄帝快讲。 黄帝说:“今天咱们看了群民们居住的洞穴,我想,制止群婚的唯一办法,就是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夫妻,结婚时,先聚集部落的群民前来祝贺,幸行仪式,上拜天地,下拜爹娘,夫妻相拜。然后,吃酒庆贺,载歌载舞,宣告两人已经正式结婚。然后,再将夫妻二人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穴(房)里,周围垒起高墙,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女双方家里亲人送,长则`三月,短则四十天,让他们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学会烧火做饭,学会怎么过日子。今后,凡是部落人结婚入了洞房的男女,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许乱抢他人男女。为了区别已婚与未婚,凡结了婚的女人,必须把蓬乱头发挽个结。人们一看,知道这女人已结婚,其他男子再不能另有打算,否则就犯了部落法规。”
黄帝讲完这个主张,立刻就得到常先,大鸿,力牧等人的支持。众群建议叫仓颉写个法规,公布于众,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各个部落群民的支持拥护。人们都争着为自己儿女挖洞穴(房)、垒高墙,凡儿女们一婚配,举行仪式后,就把他们送入洞房。群婚这一恶习就这样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