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知人善用的典故

知人善用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2-07 18:03:04

1. 谁知道“知人善任”成语的历史典故急求!!貌似是关于汉高祖

1)汉·班彪《王命论》: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2)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郑国大夫子产参与执政,选择贤能的人来任用他。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太叔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还能辨别它们大夫的种族姓氏、官职高低、尊贵卑贱、贤愚与否,并且还善于做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谋划计略,在野外谋划就能获得成功,在城邑内谋划就会失败。每当郑国要有诸侯之间的外交事宜的时候,子产便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的情况,并且让他跟他们多做一些外交辞令。之后便与裨谌驾车来到野外,让他看谋划计略是否可行。等到回去再告诉冯简子,让他来作出决断。如果决定这件事可行,子产就会把任务分配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命令,来应酬对付各诸侯派来的贵客。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有失败的事情发生。
应该是这个。。。。

2. 知人善用 中作者是如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的

学史使人明智,给你一些历史资料,就能更深刻的理解“知人善用”:
古代明君圣主都知道用人的重要。周文王拜姜太公为师,刘备三请诸葛亮,这是人所共知的典故。唐太宗李世民在打天下时就非常注重选拔人才,当了皇帝以后,更是明察暗访,害怕人才被埋没。
他对二品以上的高官每个人有什么优点缺点,都了如指掌,同时还常常让官员们相互评论,达到认识各自优缺点、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唐太宗深知人无完人,要做到知人善用首先在于知人,用其长,避其短。所以他不仅对高级官吏在实践中进行考察,对各县的县令也常进行考察。他说,县令官虽小,但非常重要。用一个好县令就会把一个县治好,用一个坏县令就会把一个县搞坏。他寝宫内的屏风上记载着每一县令的优缺点。
由于唐太宗注意了人才的选拔,像马周这样一介布衣之士,李世民一经发现,马上委以重任,尽量做到旷无遗材。这也是他即皇帝位不过十年,就出现了“贞观之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包公是我国人民爱戴的理想的清官、好官,可是在他生前,因为清正廉明,正直敢言,不仅贪官污吏和社会上的地痞无赖对他不满,就连与他同一朝代的政治家、史学家欧阳修也觉得他不够满意,曾经弹劾他“素少学问”。当然这少学问不是说他没文化,而是说他不懂得人情世故,刚直有余,思虑不足,常常当面质问宰相和其他大臣,弄得大臣们下不了台。包公不是完人,他当然也有自身的缺点。但宋仁宗看到了他疾恶如仇、忠诚为民的优点,并委以他重任,历史上才留下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有关包公断案的故事,让人们传颂着。
历朝历代的用人经验告诉我们:看一个干部的好与坏,能力的强与弱不是听他个人说得怎么样,少数人说得怎么样,而是看他干得怎么样,多数人说他怎么样,标准只有一条,凡是干出成绩来的,就是好的或者是比较好的;凡是干不出成绩的甚至走一处败一处的,就应该认为他是差的或者是比较差的。
毛泽东主席说:看我们的指挥员主要是看他能不能多打胜仗,三棋两胜就是说打三次仗,能胜两次,这个指挥员就能继续干下去。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聪明的领导人在用人这一点上也应当看到每一个人的优点与缺点,用其长,避其短,这是事业成功的条件之一。
古人有这么一说,上君尽人之知,中君尽人之力,下君尽己之能。现实生活中,常见一些单位的领导人为得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而苦恼。事实上,只要明白人无全能,物无全用的道理,用伯乐相马的真心耐心,发现挖掘身边的人才,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何愁人气不兴旺、事业不发达?

3. 知人善用的具体意思

意思是: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一般用作成语时可以用:人尽其才来表示。

相关成语:人尽其才

[成语解释]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典故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译文:如果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都能用尽自己的力量。

[近义词]任人唯贤、知人善用

[反义词]大材小用、任人唯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3)知人善用的典故扩展阅读:

反义词:任人唯亲

[成语解释]任:任用;唯:只;亲:关系密切。指用人不问人的德才,只选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

[典故出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近义词]顺之者昌

[反义词]任人唯贤、举贤任能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现代

4. 历史上有哪些知人善用的人

1、刘邦

在“楚汉争霸”时,刘邦知人善任,广纳贤才,任人唯贤,因此战胜了项羽。张良破落流浪,韩信招摇过市,萧何曹参县衙收贿,吹鼓手周勃以及屠狗仔樊哙,都因刘邦用其一技之长,在和项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勋爵。

2、李世民

在中国上,唐太宗李世民一朝,可以说是人才之盛,实所谓灿若星河。魏征敢于直谏,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李靖才兼文武,出将人相;魏征为主的谏诤大臣,还经常劝谏和建议唐太宗要记取隋朝和隋炀帝灭亡的教训,实行偃武修文,广纳贤才,从而为大唐帝业打下良好基础。可以说,正是因为唐太宗在用人上不拘一格,使人尽其オ,才尽其用。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オ开创了名垂史册的“贞观之治”。

3、刘备

刘备能成功,主要靠识人,且知人善用。从田豫、到邓芝、马忠,再到马谡,无不如此,刘备只要和他们聊几句,就看得出其才能,这些都是早年的人生经历赋予刘备的技能。

4、曾国藩

曾国藩有一个用人秘诀就是知人善用,在日常相处中,曾国藩会仔细观察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并且以此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可用。因为曾国藩敏锐的洞察力和细心的教导,湘军队伍才迅速发展壮大,在战场上勇猛无敌,最终击退了太平军的起义,在这件事儿上,曾国藩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5、朱元璋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到军门求见。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长做了幕府的书记,并嘱咐李善长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

5. 关于孙权的知人善用的事迹(要内容)

孙权在赤壁之战中,任命与自己平辈年轻的周瑜担任总司令,指挥老将黄忠和许多老资历官员,取得转折性历史胜利。
在周瑜英年早逝之后,孙权又破格提拔年纪更小,出生低微文化不高的吕蒙,继任周瑜的指挥岗位。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领导了,不能不学习!”吕蒙说军务繁忙。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去考在职研究生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以史为镜罢了。你说忙,谁比得上我忙?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名臣鲁肃一段时间后来考察工作,与吕蒙讨论后,忍不住当面感叹道“你不是昔日吴下阿蒙了!”吕蒙回答:“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此后,吕蒙巧取荆州,夺回刘备耍赖霸占的战略要地,留下更多典故,关羽大意失荆州
只提过五关斩六将,不谈败走麦城

6. 知人善任的典故

出自汉·班彪《王命论》:“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7. 汉高祖刘邦有哪些关于“知人善用”的故事

拿韩信来讲把 韩信本是楚国项羽的部下 因不受重用 投奔刘邦 在刘邦军中开版始也不受重用
后来权因为萧何推荐 被刘邦提拔为大将军(最高军事统帅) 委以重任 破魏 代 赵 燕 齐 立下汗马功劳
陈平原本也是楚国项羽方面部下 因战不得力 恐怕被军法处置 决定投奔刘邦 被魏无知所推举
刘邦令他监督手下部将 还让他用重金去离间楚国方面将领 结果钟离昧 范增相继被冷落 楚军战况不利
正因为刘邦知人善用 所以此二人虽是楚国叛将 依然能够被重用 手下人也能够积极推举人才
有了这样的人才选拔环境和刘邦对用人的信任 让他成功灭楚称帝

8. 什么的典故体现了武则天知人善任

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在知人善任方面确有其过人之处。如武则天当政时期有一回县尉郭元答振,此人为朋友两肋插刀,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一天,他的朋友说家里缺少奴仆。郭元振听后立马带人到田野里,看到有正在干活的年轻人,对手下说:“把他绑了,给我朋友”。郭元振的无法无天引起了民众的公愤,一时间民愤沸腾、议论纷纷。御史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不但没杀横行无忌的郭元振,反而让他去镇守边关,后又授予金吾将军,成为皇帝身边的卫队长。武则天之知人善任和用人之长可见一斑

9. 善于利用人才的故事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第一次战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战,第二战役是曹孙赤壁之战,第三大战役是孙刘彝陵之战。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战以后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这场战争打得非常地艰苦,非常地艰巨。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军粮已经不多了,我们知道打仗拼什么?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实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粮饷,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这个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什么叫跣足呢?就是光着脚,那么曹操这个时候跣足而出迎接许攸是什么原因,什么意思,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叫做来不及穿鞋,可能在洗脚在干什么,一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就往外跑,大喜过望;第二种可能是表示尊敬,因为古礼光脚是尊敬。我们知道曹操后来地位很高了以后,汉献帝给了曹操一个特殊待遇,叫做带剑鞋履上殿,叫“剑履上殿”,剑就是带剑,你可以佩着剑去见皇帝,履就是穿鞋,这说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见皇帝的。能不能穿袜子呢,看地位,地位高的人可以“袜而登席”,穿着袜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点一定要光脚。所以光脚可能是表示尊重.

曹操确实是一个很宽容的人。曹操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袁绍找了一个文人,叫做陈琳,起草一篇檄文。什么叫檄文呢,就是声讨书,因为古代作战他讲究师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谁谁谁你总要有个名目,有了名目以后你这个军队才叫做正义之师,袁绍就请陈琳写一篇檄文。陈琳是个笔杆子,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从哪骂起呢,从曹操的祖宗骂起,这实在说起来是在中国文化当中一种很不好的东西,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父母亲,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祖宗八代,动不动就是怎么你祖宗八代,这是不好的一个传统,陈琳也是这样。那么后来袁绍打败了,陈琳做了俘虏,下面人把陈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说:陈琳啊,两军交战,都要发表这样的声讨书,这个很正常,不过呢,你骂骂我就算了嘛,你骂我父母干什么,我父母又没得罪你,不好吧!陈琳说,对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说,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还做你的笔杆子吧。陈琳以后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所以曹操是很宽容的。

有一个人叫做魏种,原来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时候我们知道他是不顺的,处于逆境,处于困境的,那个时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说让他们走吧,我的人不会走完的,比方说魏种,他就不会背叛我。结果呢,这个魏种也背叛了,魏种也跑掉了。曹操气坏了,曹操说好你个魏种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边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边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么远我就要把你抓回来,绝饶不了你。
后来在后面的战斗中,魏种被俘虏了,所有的人都给魏种捏一把汗,说曹操肯定要杀他。曹操怎么样?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种是个人才,放了,该做什么官还做什么官。这是曹操的宽容啊。

曹操杀了边让、桓邵这些人陈宫看不下去,离开曹操,死心塌地地帮助吕布打曹操。后来吕布战败以后,陈宫做了俘虏,曹操还不想杀他,曹操跟陈宫说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为曹操这个时候他也觉得以前的做法不对了,他也觉得宰相肚里要撑船,将军额上跑马,应该有一些大将风度了,所以他也不杀陈宫。陈宫坚决不投降,曹操没办法,只好杀他,临杀他之前曹操问了这样的话,陈宫的字叫公台,他说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亲可怎么办啊?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亲怎么样,就靠曹公你看着办。曹操说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后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陈宫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伤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曹公你看着办。啊,曹操说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后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送陈宫上刑场去死,然后把陈宫的家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对待陈宫的家人比陈宫和他翻脸之前还好。

10. 汉高祖刘邦知人善用的故事

韩信为例:韩来信本是楚国源项羽的部下,因不受重用投奔刘邦,后来因为萧何推荐被刘邦提拔为大将军(最高军事统帅)委以重任 破魏 代 赵 燕 齐 立下汗马功劳 。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在洛阳宫大宴群臣。他坦诚己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善用人才,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为军队提供补充,我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中豪杰,为我所用,是我取得天下的得力助手。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