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香山典故

香山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2-06 22:37:24

⑴ 谁能说出“卓尔经纶传渭水 飘然风致赴香山”的典故

渭水指姜子牙八来十岁垂源钓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来标指八十岁的人。
这个是确切的。
香山不知道典故了。难道是指北京香山?上多古迹,还有香山寺- -!香山旁边是万寿山~~

类似的还有:耆老可入香山寿:硕德堪宏渭水滨。

⑵ 耆年可入香山寿的 香山寿什么意思

“耆抄年可入香山寿”中的“香山寿”是指男性八十岁。

此句是对联中的上联,完整对联为:
上联:耆年可入香山寿
下联:硕德堪宏渭水漠

“渭水”:指姜子牙八十岁垂钓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来标指八十岁的人。
此外,“香山九老”指唐代白居易、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慎、张浑、狄兼谟、卢贞9人,在洛阳龙门寺聚会,称“香山九老”,香山九老寿命在七八十岁。

⑶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有什么历史典故

1、“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中的典故是:关盼盼香殒燕子楼。
2、典故详情:
关盼盼,唐代名伎,徐州守帅张愔妾。白居易做客张府时与她有一宴之交,盛赞:“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张愔死后关盼盼独居徐州的燕子楼,历十五年不嫁。
元和十四年,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司勋员外郎张仲素前往拜访白居易,他对关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并且深为盼盼的重情而感动,因关盼盼曾与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倾慕白居易的诗才,所以张仲素这次带了关盼盼所写的“燕子楼新咏”诗三首,让白居易观阅。白居易展开素雅的诗笺,上面写着这样的诗: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诗中展示了关盼盼在燕子楼中凄清孤苦、相思无望、万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白居易读后,回忆起在徐州受到关盼盼与张愔热情相待的情景,那时夫妻恩爱相随,这时却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少妻独守空楼,怎不是人世间的一大憾事!白居易不由得为关盼盼黯然神伤,流下一掬同情的眼泪。捧着诗笺,大诗人爱不释手地反复吟咏,心想:张愔已经逝去十年,尚有爱姬为他守节,着实令人羡慕。但是又转念一想:即使如此情深义重,难舍难分,为何不追随他到九泉之下,成就一段令人感叹的凄美韵事呢?于是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白居易十分肃穆地依韵和诗三首: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设想徐州西郊的燕子楼上,秋来西风送寒,月明如水,更显得凄冷与孤寂。独居楼上的关盼盼想必受尽了相思的煎熬。张愔离去后,她脂粉不施,琴瑟不调,往日的舞衣也叠放箱中,根本再也没有机会穿戴上身了。忽然笔锋一转,说到张愔(尚书)墓上白杨已可作柱,而生前宠爱的红粉佳人还孤孤单单地独守空帏,倘若真的情真义挚,为何不甘愿化作灰尘,追随夫君到九泉之下呢?白居易对关盼盼原本是一片同情之心,这时为何又要劝她以死殉情呢?这并不是他有心要伤害关盼盼,只因为按当时人们的道德标准来看,能以死殉夫,实是女人的一种崇高无上的美德。白居易认为,既然关盼盼能为张愔独守空房,为什么不再往前一步,从而留下贞节烈妇的好名声,成为千古美谈?在诗人的心目中,坚信节操和美名比生命更重要,他以为劝关盼盼殉情,并不是逼她走上绝路,而是为她指明一条阳光大道。为了更明朗地表达他的意念,他又十分露骨地补上一首七言绝句: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张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为关盼盼所写的四首诗带给了她。关盼盼接到诗笺,先是有一丝欣慰,认为能得到大诗人的关注及柔笔题诗,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待她展开细细品读,领会出诗人的心意所在,不禁感到强烈的震撼,心想诗中寓意也太过于逼人,用语尖刻,实欠公平。我为张愔守节十年,他不对我施以关怀和同情,反而以诗劝我去死,为何这般残酷?因而她泪流满面地对张仲素道:“自从张公离世,妾并非没想到一死随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为妾含恨偷生至今!” 说罢,她不可遏制地放声大哭,哭自己的苦命,也哭世道的不平。张仲素见状,心中也感酸楚,在一旁陪着她暗暗落泪。哭了不知多长时间,渐渐地,关盼盼似乎已从愤激的心情中理出了头绪,于是强忍着悲痛,在泪眼模糊中,依白居易诗韵奉和七言绝句一首: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关盼盼的诗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愤怒。诗中所言的“形同春后牡丹枝”,是承袭当年欢宴时白居易夸赞她“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之句而来,那时花开正艳,如今却如同春残花将谢;“舍人不会人深意”是痛惜白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态,在她花开时捧赞她,当她即将凋落时,竟还雪上加霜。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无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节,她也别无选择了。
张仲素离开燕子楼以后,关盼盼就开始绝食,随身的老仆含泪苦苦相劝,徐州一带知情的文人也纷纷以诗劝解,终不能挽回关盼盼已定的决心。十天之后,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丽人,终于香消玉殒于燕子楼上。弥留之际,她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提笔写下:
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这句话是针对白居易而言的。凄苦独居了十年的关盼盼,对于生死其实已经看得很淡,以死全节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伤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却不被白居易理解,以为自己不愿为张愔付出生命,

关盼盼(2张)
反而拿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绝路。在关盼盼眼中,鼎鼎大名的白居易这时已成了一个幼稚的儿童,那里能识得她冰清玉洁的贞情呢!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4]

⑷ 北京"西山晴雪"有怎样的历史典故

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经常爱出游私访,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御笔题词,民间曾流传下一句话说:"乾隆爷的字儿,不值一个子儿(一个铜钱)。"这说明了他题字的多和滥。

北京西郊的香山静宜园是冬天观雪,春日赏花的胜地,也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当年乾隆帝就经常来这里观景,还把"西山积雪"改成了"西山晴雪"。关于乾隆帝此举,还真有说头呢。

有一年二月初八的早晨,乾隆皇帝上完早朝,刚出殿门,就看见了庭院里满天飞舞的雪花儿。他心情很舒畅,不由得想起了著名的"西山积雪",于是忙叫人更衣备辇,在大臣们的陪同下,直奔香山。

雪后的香山,一片银装素裹,景色格外迷人,乾隆登上半山腰的一块大岩石,欣赏着大清江山如此之美景,心情更加地舒畅。这时,大臣刘墉说,这里的景色美倒是美,就是名字有点俗,因为雪都是积在一起的呀。

乾隆听了点点头,并让他给重起个名。聪明的"刘罗锅"在皇帝面前自不敢多言,而是让皇上赐名。乾隆想了半天,说叫"香山春雪",但又觉得不好,又想不出别的,就只好回宫了。

回宫之后,乾隆心里觉得很不舒服。他想,自己作为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连个名字都起不好,真是丢人。第二天,他又让刘墉陪同去了香山。

到了香山,他们来到半山亭北面的一块岩石上。乾隆遥望远方,天空万里无云,环视四周,漫山遍野则是皑皑白雪,他不禁脱口说道,不如就叫"西山瑞雪"吧!

刘墉一听,心想,还不如叫"西山积雪"呢。但又不好驳了皇上的面子,只是点了点头。

乾隆叨唠了几遍,好像也觉得不太恰当,但一时又想不起好词儿,就只好先叫"西山瑞雪"了。

阳春三月,正值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向来喜游的乾隆皇帝又在大臣纪晓岚和刘庸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香山。当他们经过万寿山时,远远地望见香山的四周一片洁白,酷似春雪覆盖,顿时游兴倍增。不一会儿,他们登上了半山亭。在这里举目四望,只见漫山花开,芳香宜人,轻风吹来,花瓣纷纷扬扬,如雪飘动。

纪晓岚说,这漫山的鲜花,其实大部分都是杏花。而香山的得名就缘自这杏花之香,明朝曾有人用"西山霁雪"来赞美杏花纷飞的宜人景象。

听纪晓岚这么一说,乾隆忽然想起年初时来香山赏雪时把"西山积雪"改为"西山瑞雪"的事儿。乾隆征求纪晓岚的意见,认为都不雅。经过反复斟酌,最后乾隆决定用"西山晴雪",这四个字。

他说:"冬日漫山雪飘,初晴最宜观景;春日花飘如雪,满目清新。"刘墉听后,连连称好,以为妙哉。乾隆听到称赞,更是喜悦。

刘墉说道:"陛下,您起了如此美妙的名字,何不亲笔御题呀?"

"对!快快备下文房四宝,让万岁乘兴而题。"这可是乾隆的拿手好戏,跟他出行,文房四宝那是随叫随到。

于是,乾隆挥毫泼墨,一气呵成"西山晴雪"四个大字。其后,在刘墉的建议下,为了使其"万古流芳",便又挥笔在岩石上写下了这四个大字。乾隆趁着兴奋劲儿,还提笔作诗一首:"银屏重叠堪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万壑晶光迎晓月,千林琼屑映朝晴。"

此后,当乾隆再来香山时,总觉得题过字的那块岩石不大顺眼。于是又叫人运来一块大石碑,重新题了"西山晴雪"四个大字,并立于半山腰处。

⑸ 香山寺的历史典故简介大约200字左右

个人能贝多芬而黑色人红色

⑹ 北京香山有哪些典故

相传,在七八百年前,皇帝下令把全国最有名的木匠都抓来,要在西山一带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

在芦沟河边上(今永定河),住着一位三十多岁的马木匠,传说他的祖辈师傅是鲁班爷的徒弟。马木匠手艺超群,方圆几十里提起他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有一天,皇帝派人到芦沟河一带抓人,刚到那里,就听说马木匠的手艺高强,于是第一个去抓马木匠,可马木匠不愿意去,因为他放心不下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但老百姓怎么犟得过官府呢?马木匠还是被抓走了。

马木匠被抓到西山以后,终日寝食难安,他一直惦念着年迈的母亲。每天干完活以后,他都要爬到山上,向着家乡的方向遥望,想回家看一看老母亲!

有一天,马木匠正干着活儿,忽然看见地上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捡起来一看,是一小块碎银子。他猜想可能是判官们丢的,他见四周一个人也没有,便把银子揣进了怀里。

晚上下工后,他跑到小镇上买了一柱香,然后就向山顶爬去。可山顶上除了两块大岩石,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他捧着香四处找,也找不到一个能插香的地方。可能是跑累了,他想躺倒休息一会儿。

忽然,一只闪闪发光的金香炉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飞来,它越飞越近,一直飞到了他的脚下,他高兴极了,插上香就拜,使劲磕头,结果头磕在岩上上,他猛地醒了。原来是一个梦。

他揉了揉迷迷糊糊的眼睛,一抬头猛然愣住了,他发现岩石上真有一个金光耀眼的东西,啊,是一只金香炉。

他定了定神,确实是一只金香炉,接着他插上那炷香,双膝朝家乡的方向一跪,正想祈祷什么,便听见有人喊救命。

他顺着声音看去,见一只恶狼正在追赶一位衣衫褴褛的工匠师傅。他马上站起来,抱着金香炉跑了过去。等他跑近一看,原来被狼追赶的人,正是自己的同乡李石匠。

他丢下金香炉,上前一把抓住恶狼的尾巴,死死拖住。由于他干了一天的活儿,早就没多大劲儿了,被恶狼拖出十几步远,摔倒在地,还没等他爬起来,恶狼已经扑了过来......

李石匠得救了,马木匠却被恶狼咬得浑身是伤,昏了过去。李石匠边喊边把他抱到一块山石上,这时候马木匠已经奄奄一息。"金香炉,金香炉......"李石匠连忙将金香炉举到他面前。"别忘了给我娘烧一炷......"话还没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李石匠哭喊着,扑倒在他身上。正在山下吃饭的工匠们听到哭喊声,丢下碗筷跑上山来,大伙儿含着眼泪把马木匠埋在了山顶上。

为了纪念马木匠,工友们买来几十炷香插在金香炉里,点着后把它埋在了马木匠的坟上,并把山顶上那两块大岩石凿成了香炉形,压在了埋着马木匠的地方。从此,这岩石下面常常冒出一缕缕轻烟,从远处看,好似香烟缭绕,袅袅升空。

后来,人们就把埋着金香炉的这座山,叫成了"香炉山",把山的最高峰叫成了"香炉峰"。时间一久,人们便把"香炉山"叫成"香山"了。

⑺ 北京香山寺的传说故事

香山这里文物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气息浓郁,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回说故事,内容主要包括六答大部分:景观传说--包括香山一带的山川、河流、寺院、植物的来历和趣闻。其中香山的由来就有四五种说法,红叶的故事也有四五个之多,还有不少关于能工巧匠修建香山的传说。历代帝王的故事--自金代始,香山一带就有皇家园林出现。金、明和清代的帝王(如金章宗、永乐皇帝、康熙、乾隆、慈禧等)在香山巡游私访、登高赏景,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历史名人传说--以曹雪芹的传说最多,如有关他写《红楼梦》、救济邻居、为穷人打抱不平的故事,还有杨六郎、穆桂英等在香山行踪的传说,以及有关花木兰、十三妹等的故事。神话传奇故事--如八仙、七仙女、济公的传说等。满族故事--因香山脚下有八骑兵营建锐营,所以关于满族人生活的故事较多。此外,还有机智人物的故事和佛教文化的传说。

⑻ 香山九老黄花梨木雕的典故

图中所示的黄花梨木雕所表现的是著名的历史典故——“香山九老”齐聚于山内的情景。容“香山九老”说的是在唐会昌五年 ,白居易等9位文人墨客河南洛阳香山聚会宴游的故事。唐朝末年,因朝廷的腐败,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及李元爽、禅僧如满九位老者,对当时朝廷的不满,看不惯世俗,又因志趣相投,结为九老会,因此得名“香山九老”。

⑼ “陈鸿立传”和“香山作歌”的典故,有人知道详细或相关内容吗

指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陈鸿写过《长恨歌传》,白居易据此写了《长恨歌》。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