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一肘一履典故

一肘一履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2-06 17:50:20

1. 一个襟一个肘是什么意思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或顾此失 彼穷于应付。 襟,衣襟;肘,胳膊肘;“见”通“现”,露出。

成语出处】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参隐居不仕,过着艰辛的生活。他住在魏国,面容憔悴,手脚都长满了茧子,衣服破烂不堪,生活十分困顿,有时连续三天不生火,十年没做新衣服,正一正帽子,帽上的缨绳就断,拉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

故事
孔子的弟子曾参居住在卫国的时候,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穿的是用乱麻絮做的袍子,破烂不堪,分不清表里。由于吃的很差,脸上浮肿,带着病容,手掌脚底都长满了老茧。
曾参经常一连三天不生火做饭,揭不开锅,十年之内没做一件新衣服。他戴的帽子也太破旧了,以致正一正它系帽的绳带就断了;一拉衣襟,就露出了肘;一穿鞋,鞋后跟就裂开。虽然如此穷困,但他并不因此而忧愁,时常拖着破鞋,高歌《商颂》。他声音洪亮,充满天地,好像是从金石制作的乐器中发出的一样。
就这样,曾参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子不能使他为臣子,诸侯不能和他结交朋友。所以庄子说,注意培养心志的人会忘掉形体,注意养身的人会忘记利禄,而致力于大道的人会忘掉心机。

2. 有个典故叫啥桥三掷履

有个典故叫(圯桥三掷履)。
圯桥三掷履
出处: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

……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半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
简义:汉初三杰的张良年轻时,在桥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三次约张良夜间都桥上见面,并把破破烂烂的鞋故意掉到桥下,让张良捡来给他穿上。原来这个老人叫黄石公,张良通过他的考验后,他授予张良兵法,使得张良在辅佐汉高祖刘邦时运筹帷幄,立下汗马功劳。
寓意:年轻人要心怀善良,尊师重道,不怕磨难,积极进取,终成大器。

3. 削足适履的典故是什么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骊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骊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破一位正直的大臣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刘安评论这两件事说:“听信坏人的话,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像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犹削足适履),太不明智了。

4. 郑人买履的典故

郑人买履:《成语词典》谓出《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回所养,譬犹削足答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一个想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去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 一肘一襟疯狂猜成语的答案是什么

成语: 捉襟见肘

拼音: zhuō jīn jiàn zhǒu

简拼: zjjz

解释: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回,穷于应付。

近义词答: 衣不蔽体、衣衫褴褛、百孔千疮

反义词: 绰有余裕、绰绰有余、完美无缺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6. 在文言文中出现履字

郑人买履,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则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郑人拘泥于教条的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

原文

郑人有欲②买履者③,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7. 中国古代寓言《郑人买履》的寓意

郑人买履,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则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郑人拘泥于教条的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

8. 曹操不穿鞋去迎接许攸的典故叫什么

忘履相迎

那是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的事。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数倍,曹军战回局很不利。此时曹答军粮草又告罄,更是雪上加霜。正在这时,袁绍无谋,听信谗言,不但不听许攸的计策,还羞辱他。此时袁绍派拉一个酒鬼去守自己的粮草基地——乌巢。许攸看袁绍不听忠言,知道他必败无疑决定投降曹操。曹操此时正在睡觉,但他一直没有睡着,军情紧急啊!这时突然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鞋也不穿就跑拉出来迎接。两人交谈中,曹操开始还想隐瞒,但许攸已猜出曹操粮草也尽,曹操只好将事情告知。许攸看曹操求贤若渴,彻底决定投靠曹操。于是说出袁绍重地乌巢是软肋,建议曹操去突袭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曹操按计行事,果然得手。粮草被烧,袁绍军顿时大乱,这一战就成拉曹操和袁绍之战的转折点。但许攸看出拉曹操是英雄,却没有看出曹操是奸雄。他由于立功后过于嚣张,而最终在官渡之战后被曹操所杀。

9. 凡心所向 素履所往 生如逆旅 一苇以航 是什么典故

出处:七堇年的《尘曲》

原文: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稣合于言,安之若素。自言自语,无喜无悲。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三月桃花,四月欢唱,两人一马,明日故乡。

流浪陌路,暖然绯凉,写意人生,相识一场。

不关此世,不负己心,我自倾杯,且君随意。

释义:

凡是内心所向往的地方,即使还是穿着草鞋也要前往。生命就像一场逆行之旅,即便一叶扁舟也要扬帆起航。

(9)一肘一履典故扩展阅读

《尘曲》作者是七堇年。

《尘曲》全书分为游记,散文,小说,三个部分。以及中篇小说《尘曲》。

内容简介

游记以行走路线为线索,所见所闻所感,行文清新淡雅,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都足以对读者的品位起到引领和定义的作用。

散文是对以往经历、情感的一次回顾和思考,对人生和世事的领会,字里行间蕴藏着丰盛的情感和的深度的思考。

全新创作小说《尘曲》,突破作者以往风格,笔法泼辣犀利,讲述一个家庭在一天之间,集由机缘巧合,导致多年来平和表面下的激烈矛盾集中爆发。故事如戏剧一般展开,分为三场。

以不同年代出生,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主角:父,子,女,影射了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巨大疏离,和拒绝沟通的交流枷锁,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却各怀心事,内心悲怆宁肯独自承受或者与陌生人分享却不肯与至亲之人坦白相对。细腻呈现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痛苦的挣扎。

10. 请教:分香卖履的典故具体是怎么回事

这个词出自曹操的来遗嘱自,即《遗令》。
原文是: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译文为:曹操《遗令》中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现在用来形容人死的时候也不忘记自己的妻妾(妻儿)。
望采纳,谢谢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