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典故
⑴ 环保绿色的历史典故
关于环保的资料、故事、作文有很多:
在http://www.zuowen.com/redianhuti/huanbaozw/作文网上就可以查到很多
下面还有一些例子: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⑵ 古今贤文《环保篇》
古今贤文—环保篇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
绿了大地,润了专人心。
功在当代,造属福子孙。
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
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意思是:保护环境,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树木多了,空气才会清新。染绿了大地,神清气爽。植树,子子孙孙都可以乘凉。山上的树木被砍光了,山下就有洪水。防止洪水、防止泥石流,不栽树,再多的资源都会流失。植树造林防止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2)环保典故扩展阅读
《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经过明清两代人的不断增补,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内容。对于书的作者,并无详细记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此书集合了古人的大智慧,在其中你可以学习如何待人接物,了解读书孝义的可贵,看清人的命运报应,整本书内容十分广泛,从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读起来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参考资料
增广贤文环保篇-网络
⑶ 关于环保的事例
正面:
1、田桂荣从事环保工作。
她自费9万余元,回收废旧电池65吨1998年,当她得知废旧电池对人类有强烈危害时,毅然决定自费回收废旧电池。她用绿色条幅制作了3000面三角旗,写上回收废旧电池的地址以及电话:制作了600个透明的废旧电池回收箱、5万张环保倡议书,到市内各学校发放。
在《新乡日报》上以个人名义发出了题为《不要再糟蹋地球了》的倡议书。从此,田桂荣凭着一个环保志愿者质朴的情感和对环保前前所未有的关注,走街串巷,以每年2分钱的价格回收废旧电池。她还组织了大量环保宣传活动,利用地球日,环境日,节假日开展环保宣传,并通过电视,报纸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废旧电池的危害。
五年来,她个人投入9万余元回收65吨废旧电池,使近700万平方米的土地免遭废旧电池污染。二、积极开展多种环保宣传实践和环境教育活动田桂荣利用节假日在全省各地个人自费组织大规模的环保宣传活动,仅在郑州,新乡就组织了“绿色申奥万人签名”,“生命之网爱环保”等大型活动38次,参与人数达26万人。
同时,她还义务为大学生讲授环保知识。几年来,田桂荣曾到国内的110多所学校为30多万学生宣传环保知识,讲解废旧电池的危害性,直接受众达360多万人。每逢寒暑假,田桂荣自费组织环保志愿者考察白色污染,河流污染,湿地保护等环保课题。
为了保护母亲河,田桂荣率领30多名大学生多次冒酷暑,徒步150公里沿卫河,人民胜利渠,共产主义渠,沁河和黄河考察排污口,进行水源污染,水质分析,与排污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向上级环保部门递交考察报告24份,为进一步保护母亲河,净化水质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2、吴庆贤——基层老党员吴庆贤的生态扶贫故事。
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一个因树而美的侗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里的风雨桥、鼓楼、学校、侗家民居,以及侗家人冬天取暖的木柴,皆取材于山。村头古树虬枝,溪水淙淙。村落四周古树环绕,连绵的杉树挺拔耸立,日日年年守护着这个侗寨。
饮水思源,四寨村的美丽,饱含“贵州造林王”、共产党员吴庆贤的汗马功劳。
从不惑之年弃商造林,到年逾古稀痴心不改,30多年光阴弹指一挥,吴庆贤风雨无阻地种树护绿,在山上存了数千万元绿色财富。尽管日子清贫,他却不肯为自己轻易砍一棵树。然而,当公益事业和侗家人建房需要用木材,他又毫不犹豫地捐献和赠送。他用执著和坚守、无私和奉献,感动着乡亲,把种树护绿的事业做成奔向小康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到2015年底,吴庆贤种植苗木500多万株,累计造林55000亩,木材总方量达25万方,经济价值达2500万元,并带动乡亲们造林5万多亩,使双江镇的森林覆盖率从1984年的47%增长到现在的75%。吴庆贤因造林面积贵州第一、全国第二,被誉为“贵州造林王”,获得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全国绿化奖章”,成为国家有关部门联合评选出的“中国生态英雄”。
反面:
1、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
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又被浓雾笼罩。这期间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一下住满了伦敦的各家医院。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亡者以45岁以上最多,约是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较平时增加1倍。
事件发生的1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平时同类病死亡人数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较平时均有成倍增长。事件后的两个月里又有8000多人死亡。
人们就此事件分析认为,这于伦敦当时大量的耗煤有关。事件期间尘粒浓度最高达4。46毫克/米3,为平时的10倍,SO2浓度最高达平时的6倍,在浓雾的特定条件下,烟雾中的Fe2O3促使SO2氧化成SO3,从而形成H2SO4,并凝在微尘上,从而形成酸雾,成为这一事件的杀手。
2、日本四日市事件 。
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海湾。1955年这里相继兴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厂,化工厂终日排放的含SO2的气体和粉尘,使昔日晴朗的天空变得污浊不堪。
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据报道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25%,哮喘病患者占30%,肺气肿等占15%。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不散,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年患者达500多人。
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据报道,事件期间四日市每年SO2和粉尘排放量达13万吨之多,大气中SO2浓度超过标准5—6倍,烟雾厚达500米,其中含有害的气体和金属粉尘,他们相互作用生成硫酸等物质,是造成哮喘病的主要原因。
3、日本水误事件 。
在日本南部九州湾有一个叫水误的小镇,这里居住着4万居民,以渔业为生。1939年开始,日本氮肥公司的合成醋酸厂开始生产氯乙烯,工厂的生产废水一直排放入水误湾。
该公司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这种汞在水体中,被水中的鱼食用,在鱼体内转化成有毒的甲基汞。人食用鱼后,汞在人体内聚集从而产生一种怪病:患者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履蹒跚,继而面部痴呆,全身麻木,耳聋眼瞎,最后变成神经失常,直至躬身狂叫而死。
1972年据环境厅统计,水误镇共患水误病180人,死亡50多人,就在新线县阿赫野川亦发现100多水误病患者,8人死亡。据报到,患者人数远不止此,仅水误镇的受害居民,即达万余人。
⑷ 中国古代关于环保的故事
庄子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中哲学思辨水平最高的一篇,它确立了自然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不就利、不违害的环保原则,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我国现阶段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⑸ 关于环保的名人故事
1、 马云加入大自然保护协会
2009年,马云即加入了大自然保护协会(NQ中国理事会,他曾经表示“阿里巴巴和淘宝从来没有让我睡不着觉,让我睡不着觉的是我们的水不能喝了,我们的食品不能吃了,我们的孩子不能喝牛奶了…,.不管你挣多少钱,你亨受不到沐浴阳光的时候,其实是很大的悲哀 。
⑹ 关于保护环境等的寓言故事
1.一位寓言家在家构思。忽然,来了一位来访者。
来访者:“先生你还是不要写寓言了吧。因为你们的寓言除其他人是一点也看不懂的啊。”
“你让动物表演阐明道理。可现在还有动物吗?由于捕杀和污染,早就绝迹了。”
2.
这几天,森林里特别热闹,大家在议论什么?原来是要评选“动物环保大使”了!评选条件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谁对环保的贡献最大,最能体现环保精神的,谁就能当选。名额只有一个。动物们都跃跃欲试,报名十分踊跃,都希望自己能承担这一光荣的使命。经过一轮筛选,就只剩下小兔和小松鼠在最后角逐了。
小兔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样,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动物王国里的每一个公民,以环保为己任,整个动物界才能实现真正的环保,实现生态平衡。”
小松鼠不以为然:“环保是一个深奥的概念,要教育大家都心存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制度,整个社会才会实现环保。一个人的能力是渺小的,微不足道,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两人相持不下,大家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大象评委最后决定:一个月以后见分晓。
接下来的一个月,谁也没闲着。
小松鼠是做“大事”的。每天,他都在网上、报刊上发表文章,到公众场合发表演讲,论述环保的好处和重要性,呼吁大家多种树、少砍伐,保护森林植被,维护好适合动物生存的和谐环境。但他自己每天依然是大手大脚:吃剩的饭,随手一扔,反正有清洁工呢!灯长明,水长流?没关系,做大事的可不能拘小节!他还常常嘲笑小兔:“一个人的力量如蚍蜉撼树,又怎能改变整个社会?你看我,号召力、影响力多大!”
被小松鼠讥讽为“鼠目寸光”的小兔没有理会小松鼠的嘲笑,他每天还是那么繁忙:看到路上的垃圾,不管多脏,他都将它们分类后运到垃圾桶;看到没关紧的水龙头,他一定去将它拧紧;他设立了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点,定期上门去收集废旧电池进行集中处理;他还采了许多藤条,编成购物篮,送给左邻右舍,让大家和他一样,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他还在动物小区的房顶安装了太阳能装置,这样就解决了整个小区的生活用电、燃料问题……。
一个月过去了,经过动物大会的投票评选,大象评委宣布:“我们的‘动物环保大使’是——”
谁胜出了?你猜到了吗?
⑺ 关于保护环境的故事
故事一:
《千年井,不反唾 》
古时候,在我国江南某地有一个小官吏。一天,他接到一个出差的任务,是到当时的京城去送文件。他骑着一匹马匆匆上了路,傍晚,他歇宿在一个旅馆里。旅馆里有一口水井,井水冬暖夏凉,还有一丝淡淡的甘甜。小官吏喝着井水,感到旅途的辛劳减轻了不少。
这口井为南来北往的人增添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这个小官吏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第二天早上他离开旅馆时,顺手便把马吃剩下的残草败根倒在了水井里。
过了一个月左右,小官吏从京城办完事回来,又来到这家旅馆。他赶到这里时,天已完全黑了,经过一天的长途奔波,小官吏感到又累又渴,他便从水井里打水上来喝。由于天黑看不清水桶里的水,小官吏又渴得够呛,喝起水来如同牛饮一样,结果喝进去一根草杆。
草杆卡在小官吏的喉咙里,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出,不一会儿,小官吏就一命呜呼了。而这草杆正是他前次来的时候,倒在水井里的。 古人为了吸取小官吏的教训,便告诫后人说:“千年井,不反唾。”这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弄脏水源的意思。
(7)环保典故扩展阅读
人们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20千米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不仅仅是这些,一些农田为此受损。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⑻ 关于保护环境的小故事
呵呵..复制粘贴下..别人的..
保护环境诗[原创]
垃圾不可随手丢,
废物不可随处排,
绿化不可乱破坏;
水电资源要珍惜,
废物利用要懂得;
花草树木多种植;
携手共建好家园;
保护环境起做起。
环境保护诗人类生存的地球,今年环境遭污染。
要查问题的根源,主要工业城市建。
烟囱高高冒黑烟,有害气体排上天。
污水乱排流四边,江、河、湖、海都被染。
臭气直冲大街边,把人熏的头发颠。
白色污染成泛滥,有害食品餐桌见。
广告成了风景线,噪音污染一大片。
垃圾堆的成了山,座座城市围中间。
人均耕地时时减,自然灾害常侵犯。
水土流失直上线,粮食安全成关键。
国土资源乱开发,森林只顾砍了赚。
野生动物难逃难,滥扑滥杀没心肝。
病毒事件不停变,身体健康成危险。
要问这些怎么办,听听我的好意见。
政府制定新方案,绿色环保要在先。
资源合理来利用,持续发展记心间。
保护环境天天喊,破坏事件天天见。
快让法律来把关,遇到破坏拿法办。
绿色环保的观念,人人都要遵守看。
呼吁人们快清醒,破坏事件都别干。
信息社会以来到,绿色环保别忘掉。
科技发展要有度,绿色节能放在先。
为了人类的明天,保护环境最关键。
快来加入环保站,希望大家多参与。
节能环保常宣传,环保责任记心间。
今作环保诗一篇,以表本人的心愿。
大家互帮都来干,人类才有好明天。
夜晚的屋里开着灯,
我在玩电脑,
妈妈在熨衣服,
爸爸在看电视。
灯要用电,
电脑要用电,
熨斗也要用电,
电视更要用电。
电是机器的生命,
电是我的生命,
电也是每个人的生命,
电更是社会的生命。
没有了电,
就不能烧水。
没有了电,
机器就不能运转。
我们离不开电,
更要珍惜电!
电
三.1
盛天宇
你是多么神奇,
你是我们的另一种生命。
如果世界上没有电,
世界将是一片漆黑。
电灯给了我们光明,
电视给了我们娱乐,
电脑给了我们知识。
电是这么的伟大,
所以我们都要节约它!
水
三.1
侯舜祥
水,你是地球的血液。
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水,你是地球的命脉,
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人类。
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
水,水,水,
有了你,地球上才会有生命。
水,水,水,
有了你,我们的世界才会有美丽的颜色。
水是无法替代的宝贝,
我们要珍惜它!
绿色
三.1
龚锦伊
我们喜欢绿色的树木,
树木有了绿色就会更美丽。
如果绿色不存在,那我们的山河就失去了色彩。
绿色是生命的色彩。
绿色给花朵增添了美丽,
绿色给大地穿上了新衣,
绿色是环保的标志,
让我们人人动手创造更多的绿!
保护环境
三.2
唐佳媛
小朋友,真正好,
不踩草来不摘花,
垃圾丢进垃圾箱,
保护环境人人夸。
好孩子
三.2
小朋友,不踩草,
见到垃圾不乱扔,
保护环境最重要,
人人争当好孩子。
保护环境
三.2
许子玉
不扔垃圾,
不乱吐痰,
不乱砍树,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⑼ 古人环保的故事
环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当现代人大梦初醒而着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殊不知,古人自茹毛饮血的穴居时代走出、跨进文明社会的那一刻起,就重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们从古人立法中就可见一斑。
据《周记》记载,周代就设立“山虞”掌管森林,“司空”掌管城廓,职方氏、土方氏、庶氏等分别掌管灭害虫、除杂草等事宜。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代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法令虽然有点严苛,但可以看出古人对蓄意破坏生产资料和生存环境者是非常痛恨的。
《孟子.梁惠王上》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进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生无憾,王道之始也。”孟轲巧地把环境保护上升到称王称霸的高度,不由梁惠王不怦然心动。多年后的现代人却不惜竭泽而渔,大面积砍伐山林。《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就是现代自然哲学所倡导的“师法自然”思想,告诫人们要正确处理好“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关系,不要逆“天”而行。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中指出,“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王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之。”正是基于以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自然的充分尊重,古人才对自然环境和人口聚居的局部环境予以立法,禁止污染。《韩非子.内储说上》载:“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商鞅在秦国实行法治,也曾制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的法律,如果这条法律在今天仍行之有效,相信你我都不会再生活在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了。
秦朝《田律》明确规定:“每年从春季二月起,不准进山伐林木;不准进山采樵;烧草木灰;不准诱捕幼兽、幼鸟;不准毒杀鱼鳖。”以上禁令,至七月才得解除。其中,不准进山烧草木灰,对防止森林火灾,仍行之有效。
唐朝《唐律.杂律》载:“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而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以十分论,一分笞三十,一分加一等,罪止徒一年。户主犯者,亦计所在荒、芜,五分论,一分笞三十,一分加一等。”“诸不修堤防,及修而失时者,主司杖七十。毁害人家,漂失财物者,坐赃论,减五等……”“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其穿垣出秽者杖六十”“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
在后来的宋朝乃至清朝的《大清律》,也都对环境作了明确的立法。所有这些,对走向依法治国的当代人来说,仍不失借鉴意义。
⑽ 环保的历史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专由属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