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典故
精卫填海
,
望梅止渴,
孔融让梨,
愚公移山,
守株待兔,负荆请罪,
大禹治水,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分庭抗礼
·
叶公好龙,刻舟求剑
,杯弓蛇影,
⑵ 有关神话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有关神话故事的四字成语有
天衣无缝 [ tiān yī wú fèng ]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八仙过海 [ bā xiān guò hǎi ]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牛郎织女 [ niú láng zhī nǚ ]
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女娲补天 [ nǚ wā bǔ tiān ]
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精卫填海 [ jīng wèi tián hǎi ]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夸父逐日 [ kuā fù zhú rì ]
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叶公好龙 [ yè gōng hào lóng ]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开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⑶ 成语故事的四字成语大全
塞翁失马、老马识途、马革裹尸、伯乐相马、鹬蚌相争、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羽扇纶巾、锦囊妙计、舌战群儒、干干净净、弯弯曲曲、雪中送炭、一叶障目、指手画脚、取长补短、嫦娥奔月、四海为家、管中窥豹、拔苗助长、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垂头丧气、光彩夺目、金碧辉煌、千里迢迢
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
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 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他笑着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祝贺.塞翁说:“怎么知道不能成为祸呢?”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时跌断了一条腿.邻居们又来劝慰他.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强征入伍,十个有九个死在战场上.只有他跛脚的儿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条命.
2.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3.马革裹尸成语故事:
东汉时,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叫马援,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有一次,马援在外作战凯旋回京,许多人前来欢迎慰劳.在这些欢迎的人中间,有一个叫孟冀的,也随同众人向马援道贺.马援说:“我总以为你要和我说什么大事,怎么也这样随波逐流地一味夸奖我呢?”孟冀笑了笑,没说什么.马援说:武帝时代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郡的地方,不过封了几百户的侯爵.我现在倒封了这样大的地盘,赏过于功,能够保住长久吗?现在匈奴、乌桓还不时侵扰北方边境,我想自告奋勇前去讨伐.作一个好男儿,就应当准备把生命牺牲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而归,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儿女的身旁! 孟冀听了马援的话,不胜佩服,说:“这不愧是一个大丈夫呀!”后来,马援担任了陇西太守一职,率军击破先零羌,并一直在军中征战,直到六十三岁,病死军中,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诺言.
4.伯乐相马的成语故事: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的故事.
5.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 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⑷ 10个四字成语加典故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草庐三顾】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
羌无故实】指不用典故或没有出处。
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月明千里】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班衣戏采】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班衣戏彩】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斑衣戏彩】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角巾东路】意指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截发留宾】以之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茅庐三顾】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牛角之歌】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骑驴风雪中】用为苦吟的典故。同“骑驴索句”。
骑驴索句】后用为苦吟的典故。
骑驴吟灞上】用为苦吟的典故。同“骑驴索句”。
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三顾草庐】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温生绝裾】后用为去意坚决的典故。
⑸ 来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1、负荆请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举例造句】: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蔺相如与廉颇,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社稷,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2、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举例造句】: 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
3、破釜沉舟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释】: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举例造句】: 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典故】: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4、卧薪尝胆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释】: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举例造句】: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5、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释】: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举例造句】: 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⑹ 含典故成语的四字词语
1、闻鸡起舞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2、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3、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
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也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
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4、惊弓之鸟
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可以不射中鸟就能使鸟掉下来。”
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
更羸说:“可以。”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随便射了一箭,(箭没有射中大雁,)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
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有伤的鸟!”
魏王更纳闷了:“先生凭什么知道它呢?”
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见弓弦响声便奋力向上飞,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
5、杀妻求将
齐国人攻打鲁国的时候,鲁国想让吴起做将军,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鲁国对吴起有怀疑。吴起为了使人消除对自己怀疑,就把妻子杀了,以表明自己不会心向着齐国。于是鲁国就让吴起做了大将。吴起带领军队攻打齐国,大败齐国。
⑺ 出自成语典故的四字词语
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完璧归赵
一、负荆请罪
白话释义: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二、毛遂自荐
白话释义:”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故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三、退避三舍
白话释义: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事: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在中原相遇,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一舍等于三十公里)。”
四、围魏救赵
白话释义: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故事: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就叫做“围魏救赵”
五、完璧归赵
白话释义: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蔺相如带着珠宝离开秦国攻取城池换;见秦王有诈;就靠着大智慧勇敢;最终达到使宝玉完好回到赵国。”
⑻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南辕北辙【nán yuán běi zhé】: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东施效颦【dōng shī xiào pín】: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出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一鸣惊人【yi ming jing ren】:出自 《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已:罢。)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字千金【yī zì qiān jīn】: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余音绕梁【yú yīn rào liáng】: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语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 ,匮粮,过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宋欧阳修》:“至若叙事处,滔滔汩汩,累百千言……所惜意随言尽,无复馀音绕梁之意。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退避三舍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顾:[1]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卧龙岗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叶公好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出自 汉·刘向《新序·杂事》。
约法三章【yuē fǎ sān zhāng】约法三章,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出自汉·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
⑼ 神话故事 四字成语大全
天衣无缝、火眼金睛、八仙过海、牛郎织女、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叶公好龙、开天辟地、神笔马良、叶公好龙、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天女散花、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天衣无缝、涸辙之鱼、女娲补天。部分词语具体解释:
一、夸父逐日
释义: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战国·列子《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译文:夸父自不量力,打算要追赶太阳。他追到太阳降落的隅谷的时候,感到口渴要喝水,于是他就赶往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又准备到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有赶到大湖,他就因为口渴死去了。
二、精卫填海
释义: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战国作者不详《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归(回家),于是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
三、神笔马良
有个孩子叫马良,他喜欢画画并且画什麽像什麽,他的家里非常穷,买不起笔。一天,神仙给了他一支神笔,结果画的都变成真的了。财主和官老爷知道此事,想让马良为他们画金山,马良画好后又画了大船,趁官老爷高兴时画巨浪打翻了船,惩治了那些坏蛋。从此马良专替穷人作画穷苦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叶公好龙
【解释】: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五、井底之蛙
意思:是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一个青蛙在水里,看天只有一个井口那么大,有一天,乌龟来到了井口边,问青蛙,天有多大?青蛙说,只有井口那么大,这个寓意,是不要,自己知道的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要听一些别人的讲解。
⑽ 有典故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比如:1。彩衣娱亲
2。草庐三顾
3。信手拈来
4。月明千里
5。班衣戏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