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二年级读寓言两则有感

二年级读寓言两则有感

发布时间: 2021-02-05 00:01:40

㈠ 二年级语文,寓言两则。简单说说它的意思。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他实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遮盖掉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现在如果还要用以前的方法来治理现在的人民,就象守着一棵树等兔子来撞一样.
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了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边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㈡ 读《寓言两则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有感150

自相矛抄盾:我明白了说话办事要袭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是事情
前后不一致
画蛇添足: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尊重事实,不可凭空武断,不然就会做出事与愿违的事情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语出《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后来讽刺哪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㈢ 二年级寓言两则的故事有哪些还有课文

本课本是很有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语气都符合儿童的口味,作些简单的点拨,寓言、童话也是文章的一种体裁。但本课的学习效果很不好,本人课前也作了充分的准备,由于学校今天正在演练突发事故的演习,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会儿失火警报拉响了,一会儿地震前照学习警报响了,一会儿房屋倒了……老师、学生都搞得像真有那么回事。绕乱了所有的教学程序与教学思路,只好顺其自然,干脆改变教学思路,零时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完全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因为演习的干扰,学生难以静下心来,最后本人干脆从课文内容的表面结束了新课内容。
但在改变教法的过程中,阅读感悟写法,本人并没有忽视。本文是两则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使人们受到教育,那么又如何写寓言呢?(学文致用这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精神)。点拨(写寓言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一般方法。写寓言时,一般先确定寓意,也就是确定要讽刺和劝诫人们什么。然后从生活中选取能够表达寓意的材料,再写作。比喻法。就是用比喻的方法或借此喻彼,或借远喻近,或借古喻今,或借小喻大,把深刻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会出来。例如,《龟兔赛跑》。夸张法。就是用夸张的方法写,或把事情夸大,或把事情缩小,借此,给人以劝诫或讽刺。例如《刻舟求剑》。拟人法。就是用拟人的方法。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本不具有人的情感,但写寓言时,给它们赋予人的言行,心理活动和情感等,把它们当作人来写。例如、《小槐树和小柳树》
鼓励把文中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自编一则寓言。积累寓言故事,借鉴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主要抓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的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提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教。(如、1、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3、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三个句子去掉“好像、焦急地、整天”等词后,意思和原句就不一样了。第一句去“好像”就是肯定没有长高的意思,与原句违背。第二名、去掉“焦急地”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句、去掉“整天 ”种田等待的时间就不具体了。)为了突破文本难点,最好引导学生参与动作,加以肢体语言好一些。比如、被拔高的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结合生活实际,植物的生长规律,突破难点,点出主题,不能违背禾苗的生长规律。)

㈣ 通过学习寓言两则,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是什么.二年级下册语文

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虽然是小故事,却给我们讲述了大道理,我太喜欢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妈妈也常跟我说:“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不知改错!”我上学也是一样,要经常反思自己,有错就改,这样就一定会有进步!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我真想跟他说:“快改变方向吧!否则,你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的!”
可是,为什么这两个故事叫寓言呢?寓言和我们经常看的童话故事有什么不同呢?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和劝戒的性质。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相似之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都具有教育意义。不同的是,寓言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训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比如“清澈的湖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你们懂了吗?我希望我能多学习一些寓言,这样,我就能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了。

㈤ 三百多字的寓言两则读后感

《寓言两则》这篇课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和心存侥幸。 寓言《揠苗助长》形象地讲述了古时一位种田人急于求成的故事,他每天都巴望自己的庄稼早日成熟收获,为了达到目的,他竟然拔高禾苗帮助庄稼长高,但事与愿违,他的禾苗全死了。我们现在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在学习上要吸取揠苗助长的教训,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想一下子学会很多知识,这样反而肯定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最终像故事中的种田人一事无成。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没有学好汉语拼音,又怎么懂生词的读写呢?如果我们没有学会加减计算,又怎么能进行混合运算呢?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把基础知识学好。 寓言《守株待兔》生动地讲述了古代一位种田人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却一无所获的故事。一天,这个种田人偶然地捡到一只撞死的肥兔,之后,他就放下了自己的劳动工具去整天地等待意外收获,然而,他等来的却是自己的田地变成荒芜。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学习上没有不劳而获,不能心存侥幸,否则必定害了自己。学习哪里有不劳而获的呢?你不学习,知识是不可能自己飞进你脑袋里的。 其实,《寓言两则》的主人公都是想不劳而获,也心存侥幸,但结果都是一事无成。小学二年级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也不能揠苗助长,我们要积极地学习,并且把基础打得扎扎实实。

㈥ 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的感想写一篇日记

版本1: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 小兔问:“小松鼠,你这么着急,有什么事吗?”小松鼠说:“小兔,松树爷爷生病了,怎么办呀?”小兔连忙和小松鼠跑到松树爷爷家。松树爷爷的皮一块块掉下来,他非常疼。“快打120,请啄木鸟医生吧!”小兔说。 不一会儿,啄木鸟医生来了。他用自己的嘴巴把松树爷爷身上的小虫子一条一条地夹了出来,松树爷爷病好了。 小兔和小松鼠都很开心。 版本2: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 小松鼠说:“不好了,不好了!菜园里又来了一条大蛇正转来转去呢,我可不想再被蛇咬一次!”小兔一听飞快地跑到了菜园里。他一看哪里有什么蛇呀,明明是他挂在树上的一条床单,被风吹得卷起来了,就像一条五彩的绳子一样倒挂在树上,风吹来时,还会轻轻抖动,远远望去还真有点像蛇呢。 小兔一边看,一边哈哈大笑起来:“小松鼠,你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小松鼠害羞地把头藏到了尾巴下面,很久都不肯出来。 版本3: 小兔正在路上悠闲地散着步,这时,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她走来了。 “小白兔,森林里来了一个大机器人,咱们赶快去看看吧!”小松鼠说。小白兔说:“好吧,我和你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松鼠和小白兔跑到有机器人的地方,看到一个机器人正在破坏森林。 小白兔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它偷偷地在小松鼠的耳朵边说:只要找来大象哥哥,让它的鼻子吸足了水,喷到机器人身上,机器人就不能行动了。“是啊,机器人最怕水了,你看我这脑子,怎么就没想到呢?”就这样,这两位好朋友解决了这个大麻烦。 从此以后,小动物们就一直安全地住在大森林里。 版本4: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她走来。 小兔看见了问:“小松鼠,有什么急事吗?”小松鼠说:“我妈妈病了,小兔姐姐你知道啄木鸟医生住在哪儿吗?”小兔说:“我带你一起去找他吧。”小兔带着小松鼠一阵小跑,找到了啄木鸟的家。 听说小松鼠把妈妈生病了,啄木鸟医生背上了他的出诊箱,很快就来到了小松鼠的家。啄木鸟医生拿出听筒给松鼠妈妈做了一个检查,他告诉小松鼠说:“你妈妈没事,就是感冒了。”小松鼠这才放心了,连声说:“谢谢您!” 版本5: 小白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向她走来。 小白兔问:“你这么着急有事吗?”小松鼠说:“刚才,我看见一只小鸟躺在路上,好像受伤了,我们去看一下吧!”小白兔一听马上说:“好的,好的,我们快去。” 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那只小鸟躺着的地方,一检查发现她的脚骨折了,躺在地上痛苦地叫着,旁边还散落着几根羽毛。 小松鼠和小白兔齐心合力,一口气把小鸟抬到森林医院。小鹿护士马上把小鸟送进手术室,小猴医生连忙给小鸟动手术,手术非常成功。 小鸟躺在病床上说:“谢谢你们,等我的身体全好了,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玩吧。” 从此,他们三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版本6: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 小松鼠气喘吁吁地说:“;小兔,赶快逃呀,大灰狼来啦!”可是小兔并没有马上和小松鼠一起逃。他对小松鼠说:“别着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对付大灰狼。” 过了一会儿.小兔一拍脑袋说:“;对了,前面路上有个坑,我们在上面盖点草做陷阱,让大灰狼上当。”于是他们找了许多树枝和草,把它们都盖在了那个坑上,陷阱做好了,小兔和小松鼠就故意在陷阱旁边玩游戏,大灰狼来了,刚想向前吃他们,就一下子掉进陷阱里。 小兔和小松鼠胜利了,可恨的大灰狼只能等猎人来收拾它了。

㈦ 小学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反思100字

本课是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如:《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能了解故事内容,但寓意比较抽象,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为此,我认真研读了文本,寻找到了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较好地引导学生悟出了深刻的寓意。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共4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讲明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填空的形式:“宋国有的农夫,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并自然地概括了各部分的意思。

《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对孩子很有教育意义,这是古人做的一件蠢事,对什么事情都存有侥幸心理,不会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夺。从古到今这样的人依然存在,学习本篇课文时,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续编《守株待兔》学生写的很形象很生动,有的学生写到:"种田人对自己的行为很是懊悔,于是他就振奋起来,不再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了,而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最终在秋季得到了大丰收,并且家庭逐渐富裕起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这个种田人还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了自己的儿女听,并奉劝孩子不要像自己学习."孩子现在明白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但以后他们会怎么做呢?我期待孩子不要只是片刻的明白,而是长远理解。

自己取舍吧

㈧ 学完了寓言两则我想到了这些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这篇课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和心存侥幸。
寓言《揠苗助长》形象地讲述了古时一位种田人急于求成的故事,他每天都巴望自己的庄稼早日成熟收获,为了达到目的,他竟然拔高禾苗帮助庄稼长高,但事与愿违,他的禾苗全死了。我们现在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在学习上要吸取揠苗助长的教训,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想一下子学会很多知识,这样反而肯定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最终像故事中的种田人一事无成。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没有学好汉语拼音,又怎么懂生词的读写呢?如果我们没有学会加减计算,又怎么能进行混合运算呢?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把基础知识学好。
寓言《守株待兔》生动地讲述了古代一位种田人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却一无所获的故事。一天,这个种田人偶然地捡到一只撞死的肥兔,之后,他就放下了自己的劳动工具去整天地等待意外收获,然而,他等来的却是自己的田地变成荒芜。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学习上没有不劳而获,不能心存侥幸,否则必定害了自己。学习哪里有不劳而获的呢?你不学习,知识是不可能自己飞进你脑袋里的。
其实,《寓言两则》的主人公都是想不劳而获,也心存侥幸,但结果都是一事无成。小学二年级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也不能揠苗助长,我们要积极地学习,并且把基础打得扎扎实实。

㈨ 27寓言两则同步精练下学二年级水霖学校读一读写一写

(1)《滥竽充数》出于《韩非子·外储说上》,原文是:“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课文是根据这段文字编写的。
(2)《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是:“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与(欤)?未得国能,又失其帮行矣,直匍匐而归矣。”课文是根据这段文字编写的。
内容详解
本课是精读课文,包括《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两则寓言。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常叫三百人的乐队一起吹奏给他听。“讲排场”,表现在吹竽的乐队有三百人,而听的人只有齐宣王等极少数人。“三百人一齐吹”,说明乐队声势之大。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可是他“自称技艺高超”,混进了乐队里,齐宣王给了他很高的待遇。“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表现的是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他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他叫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逃走。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后来作为成语来用,指不好的东西混进好的里面凑数。另外,也常常用来表示自谦。
《邯郸学步》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的故事。
课文先讲燕国寿陵有个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走路,原因是他“嫌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不好看”。接着又讲他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十分优雅,很有特点”,就跟在后面学,“一扭一摆”是写他机械模仿别人的动作。然后讲他“彻底忘掉”自己原来的走法,“抬腿、跨步、摆手、扭腰”都机械地模仿邯郸人的姿势,这进一步说明他学习别人,只会机械地模仿。最后讲事情的结果,燕国人的走法没有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燕国去。
现在人们把这个故事作为成语用,比喻机械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
这两则寓言,都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之中,具有讽刺意味,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