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虎的典故
『壹』 “亲射虎,看孙郎”是哪个典故中的
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全诗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如下: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1)射虎的典故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作品赏析
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贰』 李广射虎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说起西汉名将李广,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马上就会联想到许多关于李广的典故,如"李广射虎"、"射虎南山"、"李广难封"、"飞将难封"、"李广不侯",等等。这些典故,多数都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前181-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西南)人。他是秦朝李信将军的后代。由于祖祖辈辈精通骑射,李广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骑马射箭,练就一身的好武艺。
公元前166年的冬天,匈奴十四万骑兵大举进犯边境,李广因作战勇敢升任中郎将,经常随汉文帝护驾。汉景帝即位后,李广出任陇西都尉、骑郎将,曾随周亚夫讨平"吴楚七国之乱"。由于他功高显赫,出任七郡太守(七郡就是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和云中),为守卫西汉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汉武帝时,李广官至前将军。到公元前119年,他随大将军卫青进军漠北,因为迷路,误了时间而愤愧自杀。
李广一生与匈奴激战七十多次,威震边疆,匈奴畏他如猛虎,给他送了两个外号,一个叫"飞将军",另一个叫"猿臂将军"。
毛泽东曾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中将英勇杀敌的红军比喻成李广。毛主席在词中这样写道: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词中的"飞将军"指的就是李广。说的是1931年4月,蒋介石不甘心第一次"围剿"失败,重新纠集二十万大军,在江西吉安与福建建宁对我苏区发动第二次大"围剿",欲置红军于死地。但是我红军随机应变,如神兵天降,歼敌三万多人。毛主席在欣喜之余,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毛主席在这首词中,连用了五个典故,一气呵成。
这五个典故是:"云欲立"、"枯木朽株"、"飞将军"、"自重霄入"、"为营步步"。
今天,我们在这里说起李广,还要顺便给您说说他爱兵如子,深受将士拥戴的事。读过《李将军列传》的朋友,不难发现,李广将军他处处身先士卒,同甘共苦。司马迁在撰写《李将军列传》时,用了很多褒扬之辞。如: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事,饮食与士共之。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军井成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饭,军垒成而后舍,劳逸必以身同之。军中自是服其勇,士以此爱乐为用。
司马迁对李广将军给予了最热情的赞扬。但是今天我们在赞扬李广爱兵如子的同时,又不能不说到李广有的做法也不可取。李广这个人不太讲究以法治军,不严格要求部下将士,也不太重视军容。那么作为一位大将,没有严明的法度,就不可能形成战斗力。孙子说:"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而这才是真正的治军之道。
『叁』 李广射虎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呢
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内。出于为民容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 马上前察看,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细一看,镞已入石。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当时李广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处上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连射数箭,都没入石。
『肆』 亲射虎,看孙郎中使用的典故
运用了三国时期孙权射虎的典故。
在《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翻译
二十三年十月,孙权到吴地游玩,亲自骑马在凌亭射虎,马被虎伤害。他掷出双戟,老虎腿被射穿了。常从张世,用戈、获杀了老虎。
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4)射虎的典故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作者在密州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伍』 孙权射虎的故事
孙权喜爱狩猎,常常骑马射虎,早出晚归。一次,孙权至庱亭射虎,老虎向前扑上马鞍,孙权把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试图逃走,孙权的侍从张世趁机用戈再击。最终老虎被抓获了。
重臣张昭曾劝谏道:“为人君者,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一旦有个好歹,不怕被天下耻笑?”孙权道歉道:“年少虑事不远,此事有愧于您”。
但始终不能停止,于是做射虎车,车中不遮盖,自己在里面射虎。当时有脱群的野兽扑向他的车,孙权每次都以亲手搏击为乐。张昭多次规劝,孙权常常笑而不答。
(5)射虎的典故扩展阅读:
孙权生平: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孙权
『陆』 亲射虎,看孙狼的典故
人们常说孙权性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他不过是作为蜀魏争霸的中间版人物出现,充权当蜀魏之间的调剂品,当蜀国势弱,他将南郡借给刘备,以利用其分散曹操的威胁;当魏国壮大时,又接受曹操封号,演绎出“孙权降魏受九锡”的说法。
但据《三国志》所载孙权,却是血性男儿,曾“射虎于庱亭”,所以苏轼说:“亲射虎,看孙郎”。在赤壁之战中,孙权确实在“降”与“战”中徘徊过,陈寿在评论孙权时说:“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才之杰矣。”
『柒』 亲射虎典故的出处及作用
亲射虎来典故:
一、历史自版
事源于《三国志吴书二》
原文为“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於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也就是说是意外,孙权摔下马用双戟与虎搏斗,最后在侍卫张世的帮助下杀死了老虎,史载孙权武艺不错,尤其善于射箭,所以演变成了射虎
二、通俗版
孙权每次打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张昭变色而前曰:“你用什么抵挡它?为人君者,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如一旦有所危险,恐天下耻笑?”孙权谢张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于是做射虎车,间不置盖,一人驾驶,自己在里面射之。时有脱群之兽,犯其车,而权每手击之以为乐。昭虽苦谏,孙权常笑而不答。
引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捌』 李广射虎的典故流传下来的八字成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解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专,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属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结构】复句式成语
【近义词】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例句】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玖』 “当年射虎 将军何在 ”用了什么典故
李广射虎的典故
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板书古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
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 马上前察看,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细一看,镞已入石。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当时李广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处上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连射数箭,都没入石。
事后,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
李广任太守时,关心士兵,将士同心,爱护百姓,水乳交融,深受军民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