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典故扇

典故扇

发布时间: 2021-02-04 08:31:55

A. 请问“还扇”出自哪一个典故

桃花扇

B. 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什么典故

这句话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内成帝妃,被赵容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C. 谁知道“秋风悲画扇”的典故

此句出自清.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④,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⑤,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讲解】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辑评】
一、于在春《清词百首》:“题目写明: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

二、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决绝意谓决裂,指男女情变,断绝关系。唐元稹曾用乐府歌行体,摹拟一女子的口吻,作《古决绝词》。容若此作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 ’,也以女子的声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5038075.html?si=1

D. "婕妤怨秋扇"是哪个典故

借用汉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谗害而打入冷宫。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E. 与扇有关的历史典故或者名人故事3-4篇

1、题扇桥

《晋书王羲之传》记有:“尝在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云: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将笔抛进笔飞弄,人躲进躲婆弄,现该二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从此该桥改名为“题扇桥”。

相传和晋代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有关。每次从宅第出来途经蕺山街走上小桥,王羲之总看见有位老婆婆在桥头摆小摊卖六角扇,但买的人却很少。有一天,王羲之又过小桥,见婆婆守着扇摊,一脸愁容,顿生恻隐之心,所以提笔在她的扇子上各题了五个字。

老婆婆看到了,脸上立刻露出了愤怒的神色。王羲之笑着对她说,你只要对人说这是王右军题的字,每把扇子必能卖出百钱的好价格。老婆婆将信将疑,按照王羲之的嘱咐卖扇。

不一会儿,由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便被行人抢购一空了,有的甚至还多给了一些钱,老婆婆高兴得嘴巴也合不拢了。从此以后,这座桥就被称为题扇桥了。

2、班婕妤《团扇歌》

班婕妤名班姬,楼烦(今山西宁武)人。西汉女文学家。班固祖姑。少有才学,善辞赋,成帝时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故后人称为班婕妤(又作倢伃)。

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伤悼宫庭生活之郁郁之情。文辞哀怨动人。

《怨歌行》亦名《团扇歌》,是一首五言诗,以用则“出入怀君袖”,不用则“弃捐箧笥中”之合欢扇喻女子之凄惨命运。凄切感人。从字面看,本文似是一首题咏扇子的咏物诗。然否,虽句句不离扇,却字字不离人,寓情于物,委婉地写出了一位薄命女子的怨情。

3、朱念慈

朱念慈,(1922-2004)浙江嘉善人。现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扇面书法家,擅长于真金扇面书法,醉心于甲骨、篆、正、草体的千字文、回体文等扇面创作。

1956年开始从事扇面书法工作至今。1984年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1988年在中国工艺美术老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上,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历任杭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兰亭书会会员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代表作有《唐诗万字扇》等。

4、芭蕉扇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用品中,芭蕉扇曾是国人纳凉不可缺少的物品。很多绘画图书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其中最经典的是名著吴承恩的《西游记》“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

一把蒲扇的神奇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味和快乐。芭蕉扇在西游记中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在平顶山,太上老君用来扇火的宝物,被金、银二童盗来做法宝,第二次是在金兜山,太上老君用来降服青牛的,第三次是火焰山,铁扇公主的宝扇。

5、诸葛亮 羽扇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中,有诸葛亮“葛巾毛扇,指挥三军”等记载。宋朝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说的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军师诸葛亮善拿羽扇。

羽扇用鸟类羽毛作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末盛行于江东,晋陆机傅咸有《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捉白羽扇指麾众军之事。其初扇羽用十,扇柄刻木象鸟骨,东晋后羽减为八,改为长柄。

F. 王羲之题扇成语典故

相传和晋代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有关。每次从宅第出来途经蕺山街走上小桥版,王权羲之总看见有位老婆婆在桥头摆小摊卖六角扇,但买的人却很少。有一天,王羲之又过小桥,见婆婆守着扇摊,一脸愁容,顿生恻隐之心,所以提笔在她的扇子上各题了五个字。老婆婆看到了,脸上立刻露出了愤怒的神色。王羲之笑着对她说,你只要对人说这是王右军题的字,每把扇子必能卖出百钱的好价格。老婆婆将信将疑,按照王羲之的嘱咐卖扇。不一会儿,由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便被行人抢购一空了,有的甚至还多给了一些钱,老婆婆高兴得嘴巴也合不拢了。从此以后,这座桥就被称为题扇桥了。

G. "婕妤怨秋扇"是哪个典故

出身名门的才女,被汉成帝立为婕妤,因飞燕、合德入汉宫而失宠,以团扇自比作《团扇歌》,成为后代宫怨的代言人。

H. 谁能给我一些古代女诗人班婕妤的资料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汉族,祖籍楼烦(今山西朔县宁武附近)人,是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班婕妤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上品诗人班婕妤,班婕妤(约公元前48年-2年后),名不详,楼烦(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西汉女作家,汉成帝嫔妃。班氏为班况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 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今存作品仅《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亦称团扇歌)》三篇,但后人也有怀疑是伪作的。 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 班婕妤
这个称谓,以至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后迁居长安延陵(今陕西西安)西郊。少有才学,善诗赋。成帝时入宫,初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乃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父亲越骑校尉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班况生三男一女,4个儿女都有上乘表现: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诗》、《书》、《论语》的学者,曾数次聘书使匈奴,为定襄太守。他精选取掾吏,收捕盗贼,郡中称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谏大夫,以博学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以方直自守见称,终官延陵郎;其女儿就是著名的才女班婕妤。幼子班稚生班彪,班彪又生班固(著《汉书》)、班超和班昭。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腻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他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 汉朝时期,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一种豪华的车子,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至如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子,则仅有一人牵挽。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 班婕妤
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原句是: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这个儿媳妇最大的嘉勉与鼓励。楚庄王才即位的时候,喜欢打猎,不务正业,樊姬苦苦相劝,但效果不大,于是不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终于感动,改过自新,不多出猎,勤于政事。后来又由于樊姬的推荐,重用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三年而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可惜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声色犬马,班婕妤受到冷落。 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许皇后十分痛恨,无可奈何之余,想出一条下策,在孤灯寒食的寝宫中设置神坛,晨昏诵经礼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寿,也诅咒赵氏姐妹灾祸临门。事情败露以后,赵氏姐妹故意讲,许皇后不 班婕妤题跋全身像
[1]仅咒骂自己,也咒骂皇帝,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赵氏姐妹还想利用这一机会对她们的主要情敌班婕妤加以打击,糊涂的汉成帝色昏头脑,居然听信谗言。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对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思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温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意思是“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万一神明无知,诅咒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汉成帝觉得她说的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特加怜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 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妇女,哪里经得起互相谗构、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觉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聪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 从此深宫寂寂,岁月悠悠。班婕妤悯繁华之不滋,藉秋扇以自伤,作《团扇诗》,又称《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
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轻怜蜜爱了。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一切在班婕妤看来,似乎都与她毫无关联了,心如止水,形同槁木的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佛之外,长昼无俚,弄筝调笔之余,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讲过这样一段话;“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传于后于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这话用来讲班婕妤也适合,倘若班婕妤一直得到汉成帝宠幸,她是否会为文坛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呢?两者相比,孰得孰失,谁又能讲得清呢?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崩于未央宫。汉成帝崩逝后,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天天陪着石人石马,谛听着松风天籁,眼看着供桌上的香烟缭绕,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死后,葬于成帝陵中。班婕妤的一生,从繁华到萧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后宫嫔妃们的普遍人生境遇。她们或许凭借才华美貌,能赢得帝王的一时喜爱或宠信,但终会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种种原因而被无情地抛在一边,渐渐被忘却。更言之,班婕妤的生命历程,也是男权社会中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2]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当时的人都说班婕妤侍君不逾礼法,可与周宣王的姜后鸡鸣戒旦,前后媲美,可惜汉成帝沉迷于酒色,远离了班婕妤的规劝及影响,因而周宣王成就了中兴大业,汉成帝却落得个暴毙的结局。这里,我不对汉成帝抱惋惜的心情,只对班婕妤抱惋惜的心情,倘若她遇到了过去的周宣王、楚庄王,或她后来的唐太宗,甚或是明太祖,又当如何? 班婕妤原有诗文集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然已散失。今 班姬团扇
[3]存作品,除《自悼赋》和捣素赋外,尚有怨歌行。怨歌行一作《团扇歌》。 钟嵘《诗品》评此诗说“《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沈德潜《古诗源》评语中,也说它“用意微婉,音韵和平”。 怨歌行见于《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乐府诗集》载入《相和歌·楚调曲》。几乎梁陈以来的所有选本都题作班婕妤诗。《玉台新咏》而且有序说“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古诗源》中也有类似的题解。可是,《汉书·外戚传》只说到班婕妤作赋自伤,而无“并为怨诗”之说。《文选》李善注则谓:“《歌录》曰:‘《怨歌行》,古辞。’然言古者有此曲,而班婕妤拟之。”刘勰也说它“见疑于后代”。(见于《文心雕龙·明诗篇》)看来,此诗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本篇古辞,班婕妤别有拟作;二是本篇为班婕妤所作,原有古辞是传。不过,此诗的情调,团扇的托喻,都与班婕妤的身世不无吻合之处。 《后汉书外戚传》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婕妤,居增成舍,再就馆,[4]有男,数月失之。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婕妤诵《诗》及《窃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 自鸿嘉后,上稍隆于内宠。婕妤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婕妤。上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乃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婕妤也。其后,赵飞燕姊妹亦从自微贱兴,逾越礼制,浸盛于前。班婕妤及许皇后皆失宠,稀复进见。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孝问班婕妤,婕妤对曰:“妾闻‘ 才华贤德俱佳的班婕纾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上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 赵氏姊妹骄妒,婕妤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婕妤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其辞曰: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成。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暗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潜玄官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闼扃{tajiong}。华殿尘兮玉阶,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泠泠。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祭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园陵,薨,因葬园中。
编辑本段班婕妤墓
班婕妤墓位于延陵东北约600米处,有汉成帝班婕妤墓,当地群众称为“愁女坟”或“愁娘娘坟”。班婕妤是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姑母,她博通经史,为人端庄大方,常作赋抒发伤感之情。留传今日的还有《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三篇。成帝死后,她以婕妤的身份守园陵,死后陪葬于延陵附近。陵高14米,呈复斗形,陵基周围曾出土云纹瓦当和其他汉代砖瓦残块。
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团扇出现在西汉时期,又称绢宫扇、合欢扇,是当时妃嫔仕女的饰品。然而在历代,团扇已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如唐代王建的词:“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至于团扇怎么与凄楚悲凉的人生境况有了关联,这一切还须从汉代的班婕妤说起。 汉成帝刘骜即位时年方弱冠,正是戒色时候,偏偏成帝生性好色,在东宫时已整日猎艳图欢。皇后许氏方在盛年,色艺俱优,因此很受宠幸。成帝即位十余年,许后已年近三十,花容渐渐瘦损,云鬓也渐渐稀落,成帝素性好色,见她已经渐成黄脸婆子,自然生厌。许后色衰爱弛,这时成帝正宠爱班婕妤。 班婕妤立像
[5]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她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使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了知音的地位。不过,庄重自持、拘泥于礼法,时间久了也埋下了成帝对她渐渐失去热情的隐患。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数月后夭折。从此,她虽然承宠很长时间,却再也没有生育。 汉鸿嘉三年,成帝微服巡行,游至阳阿公主府中。见到一个歌女,长得倾国倾城,无限娇羞,面带一种若即若离的情状,令人不觉怦然心动。就是许后、班、张两婕妤,在她们最妙龄的时代,也难比拟一二。成帝便向公主讨要此女。这个女子就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赵飞燕。体轻如燕、能歌善舞的赵飞燕得宠,骄妒恣肆,贵倾后宫。后来赵飞燕又引进妹妹赵合德,两姊妹轮流侍寝,连夕承欢,此外后宫粉黛,俱不值成帝一顾,只好自悲命薄,暗地伤心。 成帝自得了赵飞燕之后,与之行坐不离,即平日最心爱的那位班婕妤,也渐渐冷淡下去。皇后许氏,当然更不用提了。许皇后有一位胞姊,名叫许谒。她与许后既为姊妹,自然常常入宫。这天她又进宫,只见许后一个人在那儿垂泪,许谒便询问妹妹何故伤心。许后边拭泪边诉说心中的苦楚。原来近日成帝宠幸赵飞燕,连皇后的内宫都不踏进半步。 许谒听完说:“妹妹不必伤感,皇上新纳赵飞燕,原是为子嗣起见。妹妹只要有孕,不怕皇上不与你恩爱如初。”许后听了,脸一红说:“如今这般光景,我哪里还能生育?”许谒便让许后去请巫祝设坛祈禳,以求得子。此事为赵飞燕听到。此时的赵飞燕正想做皇后而无隙可乘。一听这个消息,她对成帝说许后在宫中设坛祈禳诅咒宫廷,成帝大怒,将许后印绶收回,废处昭台宫中,又把许谒问斩,并且此事牵连到班婕妤。班婕妤从容奏道:“妾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还有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肯听信谗说?万一无知,咒诅何益,妾非但不敢为,也是不屑为!”成帝听她说得坦白,颇为感动,还赐黄金百斤,命班婕妤退处后宫,免予置议。接着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又封赵合德为昭仪,居昭阳宫。该宫全用黄金、白玉、明珠、翠羽装饰。 班婕妤虽得免罪不究,却清楚现在宫中,已是赵飞燕姊妹的天下,若不想个自全方法,将来仍是许后第二。她左思右想了一夜,赶忙缮成一本奏章,递呈成帝。成帝见她自请至长信宫供奉太后,便即批准。班婕妤即日移居长信宫内,悄然隐退在淡柳丽花之中。每天天光蒙蒙亮,长信宫门打开,她便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生活刻板而单调。听到远处昭阳宫里传来欢乐的喧哗声,而自己只有与身影为伴,她看到自己仿佛秋天被弃的扇子,孤寂中无人问津。她闲暇时做诗赋以自伤悼,借以度过光阴。每次想到飞过的乌鸦身上或许还带有昭阳殿的日影,不免触景伤情。她在诗中自比秋扇,感叹道:“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凉秋时节,则被弃置箱中。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称“班女扇”。班婕妤如此残度晚年,汉成帝死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伴着冢形碑影,又孤独地生活了五年,便离开了人世,时年约四十余岁,后葬于延陵。 唐李益《宫怨》诗:“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王昌龄《长信秋词》云:“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皆描绘了班婕妤当时的苦闷心境。 纳兰性德《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也是化用了该典故,意在说明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婕妤并非班氏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 班婕妤
[6]一直沿用这个称谓,以致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汉制,“婕妤”原来仅次于皇后,后从成帝始置昭仪,婕妤位在昭仪之下,爵同上卿,在后妃中地位较高。相传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也就是《汉书》的撰写者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名将班超的姑母。《汉书·外戚传》说她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汉成帝时被选入宫,初为少使,不久定为婕妤。 晋朝顾恺之在他所画的《女史箴图》中,描绘了西汉成帝与班婕妤同乘一驾肩舆的情景,图中人物宛然,细节体物精微,所画妇女尤端庄娴静。“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可见图画本意在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为鉴。班婕妤成了妇德的某种化身。梁代的钟嵘《诗品》中评论的惟一女诗人班婕妤:“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汉代宫廷中的美女数目,扩张到四万有余,创造中国历史上宫女人数最多的纪录,不但空前,而且绝后。班婕妤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才女,但宫廷女子的作用本来就是讨皇帝的欢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才女固然有些许妙文传世,然而总是有点让人敬而远之。会做诗的班婕妤,终是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又未尝不是为此所害。
编辑本段作品一览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捣素赋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 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 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请, 桂露朝满,凉衿夕轻。 燕姜含兰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 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 弱态含羞,妖风靡丽。 皎若明魄之生崖,焕若荷华之昭晰; 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 胜云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 红黛相媚,绮徂流光,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两靥如点,双眉如张。 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于是投香杵,扣玟砧, 择鸾声,争凤音。 梧因虚而调远,柱由贞而响沉。 散繁轻而浮捷,节疏亮而清深。 含笙总筑,比玉兼金; 不埙不篪,匪瑟匪琴。 或旅环而舒郁,或相参而不杂, 或将往而中还,或已离而复合。 翔鸿为之徘徊,落英为之飒沓。 调非常律,声无定本。 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飚之远近。 或连跃而更投,或暂舒而长卷。 清寡鸾之命群,哀离鹤之归晚。 苟是时也, 钟期改听,伯牙驰琴, 桑间绝响,濮上传音; 萧史编管以拟吹,周王调笙以象吟。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闲贞专之性, 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 歌采绿之章,发东山之咏。 望明月而抚心,对秋风而掩镜。 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准华裁于昔时,疑异形于今日; 想娇奢之或至,许椒兰之多术, 熏陋制止之无韵,虑蛾眉之为魄。 怀百忧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泪。 侈长袖于妍袄,缀半月于兰襟。 表纤手于微缝,庶见迹而知心。 计修路之遐敻,怨芳菲之易泄。 书既封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 渐行客而无言,还空房而掩咽。
自悼赋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城。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垒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日晻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讬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在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冷冷。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娱情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I. 古代有什么扇子有典故的更好!

中国扇子文化的演变
扇子在古代的别称“摇风”、“凉友”,相传禹舜时代已有,晋朝崔豹《古今注》曾记载“舜作五扇”。不过,在隋朝以前,扇子多以绫绢、禽羽、竹篾等材质制成。隋至唐代,出现了纸扇,后又发展了象牙扇、檀香扇等名贵品种。明清时苏杭的扇艺代表了中国古代工艺扇的最高峰:苏州的扇子称为“香扇”,杭州的为“雅扇”。而杭州的王星记扇业就是杭州“雅扇”的代表。
王星记扇业的前身杭州王星记扇庄,由王星斋夫妇创建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其时,杭州王星记扇子以它精湛的工艺、迥异的功能、高雅的情趣使之与浙江的丝绸、龙井的茶叶相提并论,并被誉为“杭产三绝”而名扬天下。为此,记者采访了王星记扇业的制扇专家。
扇子的分类
据了解,扇子的种类很多,按照材质可以分为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和麦秆扇六大类。按扇子的功能分类,则可分为檀香扇、团扇、挂扇、绸舞扇、广告扇等。
而黑纸扇是“雅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纸扇,它以柿汁涂抹扇面,色泽乌黑,制成这样的一把扇子从头到尾需要86道工序。
扇子的用途
专家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扇子已经不是那种传统的用来煽风的生活用品了,它的用途在逐渐增多,比如说广告扇,厂家可以在扇面上画上自己的产品,写上产品的功能;同样的还有旅游扇,风景区的地图或者主要景点都可以被印在扇子上。这两种扇子都起到了广而告之的作用。”
另外,扇子目前正在逐渐向艺术品和收藏品转化。这正是因为它汇集了编织、雕刻、书画、刺绣等工艺技巧,也可作为戏曲、舞蹈、曲艺等表演艺术的道具。它有时候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比如说戏曲中的书生,常常人手一把折扇。
扇子和名人
“折扇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年间,扇面画使得扇子升华为另一种艺术形式,为历代收藏家所珍爱。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扇面上留下的题诗、书法和绘画,备受人们的珍爱和收藏,由此而繁衍出来了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有时一把普通的扇子,一经名家题诗作画而身价百倍。扇子精湛的工艺和传统书法诗词绘画的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从古到今很多制作扇子的厂家都可以订制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在饰演《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时,手里拿的那把黑纸花扇,便是王星记为他特制的真金贴花扇。”由于扇子独特的文化性,所以它和文化名人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追溯扇子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扇子的历史可上溯到远古的禹舜时代,因为在明代,有“舜始造扇”的记载。商周时代,人们用雄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翟扇”,并出现了长柄的“雉扇”。此时,扇子成了帝王威仪的象征。
到了唐朝,用雉毛做的扇子改成了用孔雀毛做。据考古发现,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铜壶刻有一个仆人手执长柄扇替主人煽风的图案,这是目前发现较早的扇子形象。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用动物尾毛做成的拂尘,谓之“毛扇”。江南地区以白鹅羽毛制成的羽扇最为著名,多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到了汉代,丝织业开始发展,出现了“纨扇”,此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国古代妇女青睐。大约在宋朝时,出现了今日常见的折扇并逐渐延续至今而成为社会主流。折扇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年间,由此而繁衍出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折扇发展到明代嘉靖年间,分为杭扇、苏扇、宁扇等流派

J. 古代有什么扇子有典故的更好!

在电风扇和冷气未发明时,每当夏天到来,扇子就成为引凉之必备物品。但是回溯至古代,扇子到底是从何而来?又有何作用?

扇子相传源起於尧舜时期,晋朝崔豹的《古今注》说,舜为了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刚开始是长柄扇,又称为估翣、障扇或掌扇,用为障尘蔽日,象徵权威。後来演变为短柄扇,又名为箑,用来引风纳凉。稍後的纨扇、团扇更以绘画来装饰於扇面上。直到北宋初年所发展出的摺扇,因状如半圆,携带方便,而广为流传,因此成为扇子的典型代表。一般说来,扇可分为以下四种:

羽扇

早期用鸟禽类的羽毛(白鹅羽)编制成扇面,再加上扇柄而称为羽扇。不仅可作为纳凉、舞蹈、装饰所用,也是中国古代宫廷礼仪的陈列品。根据记载,楚国的宋玉就曾经使用过羽扇,到了东汉末年,羽扇在江东一带非常盛行。清朝嘉庆年间张燕昌在《羽扇谱》中提到:「至三国时诸葛亮持羽扇指挥三军,始为今羽扇所仿。」及晋代的陆机在《羽扇赋》一文,也有描写到当时人们使用羽扇的史实。

摺扇

摺扇非源自於中国,据说是在北宋初年後,从日本、朝鲜等国陆续进贡这类摺扇而传至中国。直到明成袓时,中国开始自行制作摺扇,於明中期摺扇广为流行。因明朝的沈、文、唐、仇四大家等文人雅士擅以在扇面题诗作画,而蔚为风气,扇子便由日用品变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了。

纨扇

纨扇又称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象徵团圆,大都用丝、绢、绫、罗等丝织品制成,是古代宫中常用的物品,所以又叫宫扇。纨扇在宋徽宗时,他开始制作许多精美的扇画,而盛行一时。在当时扇子已成为文人雅士吟咏的对象,也是许多书画家题诗书写或点染绘画之新宠。

蒲葵扇

蒲扇原名为蒲葵古扇,古时称棕扇。是用蒲葵叶所制的。制作方法简便,价格低廉,且扇风较大,障面遮日较为方便。据说蒲葵扇是在晋朝时发明的,晋书《谢安传》说,谢太傅替乡人卖蒲葵扇,赚了一宗钱,後来卖蒲葵扇的还把他当作祖师爷来供奉。为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